汉献帝新传 作者:京流云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汉献帝新传 作者:京流云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巴比伦省
刘协知道是急函,立刻抽出来仔细阅读,看完之后与庞统、马克西米努斯两人笑道:“身毒王国准备和大汉帝国签署邦联协议了。”
原来徐庶在站稳脚跟之后,立刻出兵剿灭了十万当地反叛势力,并按照刘协事先的决议,扶持大汉帝国罗贵妃婆罗散脂任身毒女王,其子刘珏(jue)为太子,发函向刘协询问后面该如何处置。
刘协立刻让庞统给徐庶回函,首先将新王国在汉语名称正式定为印度王国,安排婆罗散脂女王接管朝政之后,将印度王国定都在新德里,让印度和贵霜帝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印度王国的核心向内陆移动,对斯里兰卡的控制能力就会迅速下降。
要求徐庶和婆罗散脂女王签订了初步的邦联王国协议,承认星石岛为大汉帝国永不可分割的中央帝国领土,原星石岛居民在三个月内迁移回印度半岛,星石岛正式规划入大汉帝国之后,并入安州,成为星光郡,而其上所产宝石也被称为星光蓝宝石。
为了限制印度王国的发展,刘协以佛祖出生地为中心,将恒河下游和印度半岛的东北部分独立成一个安加佛陀国,规定所有佛教徒必须进入安加佛陀国,不得出安加佛陀国,任何出佛陀国传佛教者,立诛不赦,而对于整片印度半岛上的多信仰现象,刘协则采取放纵地方式。佛教、婆罗和道教都在这里共存,婆罗散脂则希望独立婆罗门教,刘协则懒得和她争执,婆罗教义的不平等性只能作为初步的管理工具,想要用来治国安邦是肯定不可能的。在这点上,它和道教的差距实在太多了。
由于婆罗门教本身是从民族血统上来建立地,这点上和道教基本道义已经发生了完全冲突,想要融合是不可能的。刘协也没有批准,只让三个宗教自行发展,实际上这也为未来印度进一步分裂埋下了祸根。
对于印度王国和贵霜领土的分化,刘协也没有过分偏袒,而是将印度河规划给了贵霜帝国,正式改印度河为大月氏河。
同时,波斯高原必须全部归入波斯王国境内,以这个规划,刘协就可以将三个国的实力都限制住。
对于迦腻色迦三世来说,这还是无法接受地。大汉帝国皇帝就凭这么一句话,就将贵霜帝国经过几百年努力得到的土地全部归还出去,这让他心中非常愤恨。
刘协没有过分的逼他,只和迦腻色迦三世表示这只是一个建议,如果他不同意,可以再和波斯王商量。
刘协自己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巴比伦省的规划上,两河流域现在的气候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很适合耕种,难怪世界文明首先在这里发源。这片土地上产生了太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早的法典,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最早的史学家,最早地两院制议会,最早的药典,最早的农历,最早的伦理标准。
两河文明是伟大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学到议会制,并将这些传授给罗马人,最终影响了整个欧洲;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和数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因而出现了基督教。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
即使是中华文明,也多少受益于两河文明。.仰韶文明的开掘和深入研究可以证明,中华文明在发展历程中确实通过西域和两河文明实现过对通,仰韶文明和两河文明地相似性,也为中华文明增加十二、二十四等特殊代表意义的数字,而仰韶文化和两河文明一脉相承的楔行文字和双鱼崇拜,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确实吸纳了两河文明的占星术。
刘协无法谅解人类对于文明始祖的暴行,这也是他一定要将两河流域规划为巴比伦省,并最终由大汉帝国来管辖的原因,罗马帝国也许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但他实质上只是巴比伦文明的延续者,并在中间经历了希腊文明而已。
安息人的破坏还不算太严重,到处都是丑陋地拜火教教殿,曾经优美的巴比伦建筑消失殆尽,只有早已衰落多年的迦勒底人所建造的新巴比伦城还能依稀看到昔日辉煌后的背影,但也同样快要消失在战火之中。
两河流域的文明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地文明,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在公元五千年前,他们已经学会制造陶器,城市、车轮等等现代文明地基础都是他们首先创造的,在这点上,中华文明也不得不甘居其后。
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已经彻底消失在历史地长河中,他们的血统已经流入到波斯和叙利亚等国之中,现在两河流域正好是一个真空时期,没有新的人可以在这里,原来的主人都已经逝去,大汉帝国的商运舰队一次次向这里输送大汉子民。
和罗马帝国的代言人马克西米努斯达成的协议中,整个两河流域、波斯湾沿岸三百里延长线内,除阿拉伯高原以及后代约旦、以色列、叙利亚之外的整个阿拉伯半岛都归属大汉所有,除了两河流域和波斯海湾东侧外,其余的都是沙漠地带,罗马帝国得到了地中海附近比较富饶的地段,对其他沙漠地域也没有多大的奢求,在他们看来,即使得到这片土地又能怎么样呢?
刘协也并不是为了石油要控制这片土地,恰恰相反。不是为了物资资源,而是为了精神信仰才决心控制这里,对于伊斯兰教的恐怖,刘协至今也不能忘怀,曾几何时。当他在校园中看着事件而欢天喜地地时候,来到大汉之后,他却很清醒的意识到,一旦在大汉的领域范围内出现这个宗教简直就是对大汉帝国的一个毁灭性打击。他将彻底让大汉帝国丧失对中东、西亚和中亚的控制。
乘着伊斯兰教还没有出现,刘协迫不及待地得到中东的控制权利,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前提压制,使整个中东、西亚和中亚出现同等而统一的信仰。
无可否认,犹太人地回归和建国问题是中东问题的焦点,实际上直到刘协这个时代,目前的巴勒斯坦地区也就是罗马目前的犹太省,它本身还是以犹太人为主。
当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在谴责以色列不断通过战争争取自己民族建国权利的时候,所有的民族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你的民族形成之后,被迫离开家园,你会报着什么样的感情。
假设中国人在元朝时期被蒙古人赶出了家园和大陆,流散向世界各地,今天我们会着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华夏大陆呢,刘协相信中国人会比以色列人更激进。
人们喜欢同情弱者,但没有想过。后来的那位强者曾经也是今天世界上最弱地民族,他们被人欺凌,无法回归自己的家乡,只能在海外看着自己的家乡被一个又一个其他民族占领,从亚叙人开始,犹太人就一直被其他民族所驱赶,亚叙人、波斯人、罗马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都曾经占领这片土地,最终这片土地落到了阿拉伯人手中,并在这里演化了新的民族。电 脑 小说站.使这个地方成为世界和平的噩梦。
大汉帝国现在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强大的民族,大汉帝国和大汉帝国的子民有责任去保护弱小的但拥有自我文明体系地民族,同时这个民族的发展不会危及大汉帝国的未来,大汉帝国应该拥有大国的心态,大汉帝国的子民也要拥有大国民的心态。要富有人文情怀。
当然。如果能够在扶持这个弱小民族的过程中,实现大汉帝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那就是更美好的事情。
大国不是强大地国家,而是一个强大且有责任心的国家,他愿意为弱小的国家提供保障,而不是闭门锁国,只顾自己,只是这个世界上的小国和弱小民族实在太多了,对大汉帝国而言,首先应该保障并扶持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小国。
在考虑犹太人利益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菲力士人地利益,华夏纪年地时候,两个民族的意识都已经形成了,问题是这两个民族应该如何分开。菲力士人最终成为所谓地巴勒斯坦人还要拜罗马人所赐,罗马人在公元年侵占了以色列和犹大王国之后,为了让犹太人忘却他们曾经的历史,将整个犹太人定居地和王国改称为巴勒斯坦。
刘协在苏格拉底翻看着所有关于这两个民族的资料,结合后代的历史资料,对他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应该说犹太人、菲力士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而犹太人和菲力士人首先离开阿拉伯半岛内陆,越过河流来了到地中海的东岸,也就是所谓的希伯来人,他们再一次的分化,形成了犹太人和菲力士人,从菲力士人诞生的时间段上来看,菲力士是非常有可能属于希伯莱人和巴比伦人共同的后裔,这种血统的融合,使得菲力士人和犹太人在表面特征上不太相同。
在刘协得到这一结论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犹太民族、菲力士民族和巴比伦人之间的关系》,文章写完之后,他让庞统将自己进行论证过程中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和原本全部送回天京城的太学府藏经书院,自己则摘引一部分写了一份《地中海东岸小国规划建议》,交给马克西米努斯,并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告诉马克西米努斯,如果想要保证这片地区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将各个民族分开居住,领土划分要细致,告诫他罗马帝国要承担这种大国的责任。
根据刘协地规划。菲力士人在罗马的叙利亚省沿地中海海岸的南部建立一个菲力士省,而犹太人则回归自己曾经的故土,在耶路撒冷建立犹太省,两个省都由他们本民族治理,并且允许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是刘协所要做地好事情。当然,他也要做一些坏事情,其中最恶劣的就是将西奈半岛划归犹太省,而相应原犹太省的北部区域则规划为阿拉伯人居住地。
在整个中东地区。他轻易的规划了三个民族地对立,这样他们就必须持续依靠大汉帝国在巴比伦省中心的协调作用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即使是罗马帝国也没有任何办法。
为了得到刘协和犹太人以及菲力士人的支持,马克西米努斯很快声明支持该方案,同时追随他的四个罗马军团以及叙利亚省也表示支持,对于巴勒斯坦省的反对意见,马克西米努斯采取了迅速镇压得方式,将这里彻底更改为犹太省,并和刘协一起呼吁犹太人回归。.
在此之前,刘协和马克西米努斯算过一笔账。告诉他一旦犹太人回归之后,他的势力将比过去提升一倍,大量的人口和绝对效忠的战士将成为他出任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绝对保障,由于埃及省很快提出反对意见,马克西米努斯也得到了理由,在凌统地相助下,纠集了十万人的军团向埃及出兵。
现在的罗马帝国北部,数位有能力争夺帝国奥古斯都职位的将军展开帝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厮杀,根本没有人关心犹太省的问题。元老院虽然担心,可惜手中没有任何兵权,只能眼看着他们当年的得意决定被推翻,犹太人纷纷通过地中海逃回了犹太省,在刘协和大汉帝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小国,虽然还只能依附在罗马帝国之下,成为罗马帝国地一个联邦,但毕竟实现了自己的治理。并且主要的防御力量依靠的是大汉帝国。
不久之后,刘协将最北端的泰西封城做为和罗马帝国之间的防御城市进行建设,而其中主要的商业经济成分则分别迁回巴比伦城和苏格拉底城,阿巴斯城的建设也开始全面展开,随着波斯湾的完全归属,虽然其中东岸地段还在波斯王国手中。但这也就是时间问题。
从整个地域图上来。巴比伦省是非常大地一片领域,实际上。真正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段也只有两河流域和阿巴斯港口区域,波斯湾东岸即阿巴斯港口和苏格拉底港之间一段土地也相对较为合适居住,为了考虑波斯湾的归属性,波斯湾也被刘协正式命名为巴比伦湾。
在这以后,刘协召集所有的阿拉伯半岛上的本地部落族长,这个时候的阿拉伯半岛上所呈现地小部落比穆罕默德时代要多很多,几乎每个绿洲都有一个不同地部落,各自的信仰也不相同,刘协在雄伟地苏格拉底城召见了他们,以道教教皇的身份向他们传授道教经义,为了加深道教和基督教、犹太教在体制上具有同等能力,刘协对道教也进行了深化的改革,在生活仪式上更加的贴近生活,对信徒成年、结婚、生子,对信徒子嗣的满月、生日都有不同的礼仪,但都依靠道师进行主持,在道师缺乏的情况下,道士和有一定威信和资格的信徒也可以代为举行仪式。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半岛上各部族人的特点。茫茫的沙漠把半岛分为南北两部分,居住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
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游牧民族,以“毛屋”为家,他们原始的故乡当然是两河流域的大平原,而有历史记载的故乡,则是偏于半岛中部的希贾兹和纳季德。
半岛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定居的他们的故乡是也门、哈达拉毛和沿海一带,他们使用的语言是赛伯伊语和希木叶尔语。刘协思考了良久,还是决定在这里推广汉语,学习汉字,并在苏格拉底建立两所学府,并从道教中抽调了五百多名大信徒和几十名资深道师前往各部落宣扬道教,在各个绿洲建立道殿。供信徒朝拜,向他们提供医疗和基础教育服务。
这里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这些部落完整地族谱体系,他们用各种方式记载了他们的祖先,并将他们的祖先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族谱可以说是《圣经》和《古兰经》诞生的基础。但庆幸的是他们还保持着原始信仰,并没有进化到严格神论体系,刘协用利用道教将他们地他们原始神串联起来,成为道教的次神。而他们以往崇拜的神只是曾经拯救过他们的神,实际上所有地神都源自于三尊。
在这其中,道教的局限性和通融性也纷纷展现,道教作为中华文明的本土教义,他的诞生是从中华文明发展中衍生的,这和以两河文明为代表的单一神宗教产生了较大的对冲,刘协只能让中央道府的大道师们承担这个修订工作,将两河文明的历史和道教的理论结合,产生了一个道教理论地新延伸。
由于道教认为人是依据三尊所制定的道义在宇宙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神直接创造的。但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神为人类主持公道,为人类决定在离开人间后的去向,并曾经帮助过人。所以,各个部落,甚至犹太教和道教之间都有独特的冲突,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冲突最厉害的肯定基督教和道教,毕竟犹太教和各个小部落是依附大汉帝国存在地。没有大汉帝国的扶持,他们在中东就是最底层的人。
道教在巴比伦省,吸纳了犹太教和阿拉伯人的传说以及《旧约圣经》,并将道教所整合的各种小派进行融合,针对太学府提出的民族移动学说,确定世界上的人类拥有不同的祖先,这些祖先也曾经经历过融合和迁移,诞生了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根据道教地决断。世界首先分化开的民族有四个,一个大汉帝国的炎黄联合部落,其次是闪米特部落,最后是雅利安部落和撒哈拉部落,而印度是四个部落汇集的地方。
这四个部落不断延伸变化和迁移,才出现了今天的各个民族。
为了实现整个理论体系上的完整。刘协让太学府抽调了两百多名者配合道府进行理论地整合工作。结合各个民族地神话,让他们编写一本《人道全经》。
刘协很清楚。这本结合科学知识和神学的大一统民族形成百科全书是非常难以完成地,但是这个时候很多资料还能够查到,进行一场编订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这本书形成,基督教、佛教以及还没有出现伊斯兰教在道教面前就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些宗教所解释的一些问题只是本民族的问题,并且没有道教这样完整,而且几乎这些宗教都无法迈过一个坎,那就是人类科技进步导致宗教神造人学说的坍塌。
宗教早期是很有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宗教的神造人学说是肯定会被摧垮的,这也是所有宗教都喜欢迫害科学的根本所在,而道教的民族学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人道全经》一旦完成,在整个世界内形成足够共识,科学在几千年内的发展都无法对道教形成根本上的打击,而道教也没有迫害科学发展的必要,因为科学存在的价值就是证明道教的强大,在很长一段时间,科学越强大,道教的力量就会越大。
为了和基督教等教对抗,道教就必须不断发展科学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让道教在整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扎下坚实的根基,确保他们对科学和真理的向往,而不是每日只知道颂诗奉典。
同样,也需要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形成道教的统一认识,提倡一个和平的有利大汉帝国发展的文化背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刘协已经开始将很多事情交给长子刘巍代为处理,慢慢锻炼他的能力和认识,将他带到中东,也是要他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他只有自己亲眼看到了,才真正明白。
而刘协自己则将很多精力放到了宗教和文化的处理上,他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后半身留给宗教和文化的推广上,亲自将道教进一步改造,最终推广到整个世界范围内,给整个世界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遗产,以中华文明为基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营造一个统一文明价值观,为大汉帝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大汉帝国的利益要想继续扩大,仅仅依靠战争已经很困难了,剩下来只能在文化上下功夫,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开放文明的环境,让大汉帝国依靠贸易获取更多的利益。
刘协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充沛了,自己是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的,阿拉伯地区、中东、西亚、中亚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推广汉文化,要让这里建立起足够的王国,并和大汉建立起邦联关系。
大汉北方的游牧民族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大汉的很多重要工程还没有开展,西伯利亚北部和美洲、非洲还没有被大汉帝国发现,锦州需要治理开发,大汉的体制和文明内核还要重新塑造,让它更加的优秀。
他认识到很多事情都只能交付给自己的皇子们了,如何才能让皇子们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这些重任呢,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刘协心中一个疑问,他忽然感觉到,治理一个伟大的帝国容易,但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子是多么困难啊,真是所谓十年竖木,百年育人啊。
阿拉伯的很多部落都不接受道教,刘协只能让凌统出征。在凌统出征之后不久,刘梓来到了苏格拉底城,一同前来的还有刘逸、刘平两人,陪同他们前来的是伊籍。
这让刘协很惊讶,问伊籍这是何人的主意,伊籍无可奈何的答道:“皇后说圣上不可厚此薄彼,即让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到了,三皇子和四皇子也该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刘协指着东方笑道:“这个皇后啊,尽给朕出难题,不过这样也来,就让他们一起进入苏格拉底学府吧,朕一起教!”
四个大皇子一齐抵达苏格拉底城,刘协也是分外高兴,亲自领着他们在两河流域的各个地域参观,一边走一边和他们讲述整个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一直到了耶路撒冷城,为他们讲述希伯来人的整段历史。
在皇子的培养上,刘协深信一点,即百闻不如一见,很多时候不需要说的天花乱坠,带着他们在异国世界走一遍,对他们原有知识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
正如伊籍所言,四名皇子各有特点,长子刘巍外柔内刚,文武双全,善守能攻,有识人断事之能;次子刘逸刚柔并济,文武皆备,善攻能守,遇强亦能隐忍,有蓄势而发之智;三子刘平,少平庸,后发奋,虽不能文武双全,亦无大缺,且有礼贤下士,广听众言之德;四子刘梓锋芒毕露,文有不足,然有诚信,武冠群子,有征战四海之志。
这个时候,刘协已经顾不得太多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是那么充沛了,他终于下定决心在四个皇子面前集中讲解后代物理学和科学的基本体系,告诉他们天地宇宙的基本状态,将自己的知识留给四位皇子,让他们能够承担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在线阅读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汉献帝新传 作者:京流云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巴比伦省
刘协知道是急函,立刻抽出来仔细阅读,看完之后与庞统、马克西米努斯两人笑道:“身毒王国准备和大汉帝国签署邦联协议了。”
原来徐庶在站稳脚跟之后,立刻出兵剿灭了十万当地反叛势力,并按照刘协事先的决议,扶持大汉帝国罗贵妃婆罗散脂任身毒女王,其子刘珏(jue)为太子,发函向刘协询问后面该如何处置。
刘协立刻让庞统给徐庶回函,首先将新王国在汉语名称正式定为印度王国,安排婆罗散脂女王接管朝政之后,将印度王国定都在新德里,让印度和贵霜帝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印度王国的核心向内陆移动,对斯里兰卡的控制能力就会迅速下降。
要求徐庶和婆罗散脂女王签订了初步的邦联王国协议,承认星石岛为大汉帝国永不可分割的中央帝国领土,原星石岛居民在三个月内迁移回印度半岛,星石岛正式规划入大汉帝国之后,并入安州,成为星光郡,而其上所产宝石也被称为星光蓝宝石。
为了限制印度王国的发展,刘协以佛祖出生地为中心,将恒河下游和印度半岛的东北部分独立成一个安加佛陀国,规定所有佛教徒必须进入安加佛陀国,不得出安加佛陀国,任何出佛陀国传佛教者,立诛不赦,而对于整片印度半岛上的多信仰现象,刘协则采取放纵地方式。佛教、婆罗和道教都在这里共存,婆罗散脂则希望独立婆罗门教,刘协则懒得和她争执,婆罗教义的不平等性只能作为初步的管理工具,想要用来治国安邦是肯定不可能的。在这点上,它和道教的差距实在太多了。
由于婆罗门教本身是从民族血统上来建立地,这点上和道教基本道义已经发生了完全冲突,想要融合是不可能的。刘协也没有批准,只让三个宗教自行发展,实际上这也为未来印度进一步分裂埋下了祸根。
对于印度王国和贵霜领土的分化,刘协也没有过分偏袒,而是将印度河规划给了贵霜帝国,正式改印度河为大月氏河。
同时,波斯高原必须全部归入波斯王国境内,以这个规划,刘协就可以将三个国的实力都限制住。
对于迦腻色迦三世来说,这还是无法接受地。大汉帝国皇帝就凭这么一句话,就将贵霜帝国经过几百年努力得到的土地全部归还出去,这让他心中非常愤恨。
刘协没有过分的逼他,只和迦腻色迦三世表示这只是一个建议,如果他不同意,可以再和波斯王商量。
刘协自己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巴比伦省的规划上,两河流域现在的气候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很适合耕种,难怪世界文明首先在这里发源。这片土地上产生了太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早的法典,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最早的史学家,最早地两院制议会,最早的药典,最早的农历,最早的伦理标准。
两河文明是伟大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学到议会制,并将这些传授给罗马人,最终影响了整个欧洲;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和数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因而出现了基督教。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
即使是中华文明,也多少受益于两河文明。.仰韶文明的开掘和深入研究可以证明,中华文明在发展历程中确实通过西域和两河文明实现过对通,仰韶文明和两河文明地相似性,也为中华文明增加十二、二十四等特殊代表意义的数字,而仰韶文化和两河文明一脉相承的楔行文字和双鱼崇拜,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确实吸纳了两河文明的占星术。
刘协无法谅解人类对于文明始祖的暴行,这也是他一定要将两河流域规划为巴比伦省,并最终由大汉帝国来管辖的原因,罗马帝国也许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但他实质上只是巴比伦文明的延续者,并在中间经历了希腊文明而已。
安息人的破坏还不算太严重,到处都是丑陋地拜火教教殿,曾经优美的巴比伦建筑消失殆尽,只有早已衰落多年的迦勒底人所建造的新巴比伦城还能依稀看到昔日辉煌后的背影,但也同样快要消失在战火之中。
两河流域的文明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地文明,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在公元五千年前,他们已经学会制造陶器,城市、车轮等等现代文明地基础都是他们首先创造的,在这点上,中华文明也不得不甘居其后。
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已经彻底消失在历史地长河中,他们的血统已经流入到波斯和叙利亚等国之中,现在两河流域正好是一个真空时期,没有新的人可以在这里,原来的主人都已经逝去,大汉帝国的商运舰队一次次向这里输送大汉子民。
和罗马帝国的代言人马克西米努斯达成的协议中,整个两河流域、波斯湾沿岸三百里延长线内,除阿拉伯高原以及后代约旦、以色列、叙利亚之外的整个阿拉伯半岛都归属大汉所有,除了两河流域和波斯海湾东侧外,其余的都是沙漠地带,罗马帝国得到了地中海附近比较富饶的地段,对其他沙漠地域也没有多大的奢求,在他们看来,即使得到这片土地又能怎么样呢?
刘协也并不是为了石油要控制这片土地,恰恰相反。不是为了物资资源,而是为了精神信仰才决心控制这里,对于伊斯兰教的恐怖,刘协至今也不能忘怀,曾几何时。当他在校园中看着事件而欢天喜地地时候,来到大汉之后,他却很清醒的意识到,一旦在大汉的领域范围内出现这个宗教简直就是对大汉帝国的一个毁灭性打击。他将彻底让大汉帝国丧失对中东、西亚和中亚的控制。
乘着伊斯兰教还没有出现,刘协迫不及待地得到中东的控制权利,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前提压制,使整个中东、西亚和中亚出现同等而统一的信仰。
无可否认,犹太人地回归和建国问题是中东问题的焦点,实际上直到刘协这个时代,目前的巴勒斯坦地区也就是罗马目前的犹太省,它本身还是以犹太人为主。
当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在谴责以色列不断通过战争争取自己民族建国权利的时候,所有的民族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你的民族形成之后,被迫离开家园,你会报着什么样的感情。
假设中国人在元朝时期被蒙古人赶出了家园和大陆,流散向世界各地,今天我们会着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华夏大陆呢,刘协相信中国人会比以色列人更激进。
人们喜欢同情弱者,但没有想过。后来的那位强者曾经也是今天世界上最弱地民族,他们被人欺凌,无法回归自己的家乡,只能在海外看着自己的家乡被一个又一个其他民族占领,从亚叙人开始,犹太人就一直被其他民族所驱赶,亚叙人、波斯人、罗马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都曾经占领这片土地,最终这片土地落到了阿拉伯人手中,并在这里演化了新的民族。电 脑 小说站.使这个地方成为世界和平的噩梦。
大汉帝国现在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强大的民族,大汉帝国和大汉帝国的子民有责任去保护弱小的但拥有自我文明体系地民族,同时这个民族的发展不会危及大汉帝国的未来,大汉帝国应该拥有大国的心态,大汉帝国的子民也要拥有大国民的心态。要富有人文情怀。
当然。如果能够在扶持这个弱小民族的过程中,实现大汉帝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那就是更美好的事情。
大国不是强大地国家,而是一个强大且有责任心的国家,他愿意为弱小的国家提供保障,而不是闭门锁国,只顾自己,只是这个世界上的小国和弱小民族实在太多了,对大汉帝国而言,首先应该保障并扶持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小国。
在考虑犹太人利益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菲力士人地利益,华夏纪年地时候,两个民族的意识都已经形成了,问题是这两个民族应该如何分开。菲力士人最终成为所谓地巴勒斯坦人还要拜罗马人所赐,罗马人在公元年侵占了以色列和犹大王国之后,为了让犹太人忘却他们曾经的历史,将整个犹太人定居地和王国改称为巴勒斯坦。
刘协在苏格拉底翻看着所有关于这两个民族的资料,结合后代的历史资料,对他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应该说犹太人、菲力士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而犹太人和菲力士人首先离开阿拉伯半岛内陆,越过河流来了到地中海的东岸,也就是所谓的希伯来人,他们再一次的分化,形成了犹太人和菲力士人,从菲力士人诞生的时间段上来看,菲力士是非常有可能属于希伯莱人和巴比伦人共同的后裔,这种血统的融合,使得菲力士人和犹太人在表面特征上不太相同。
在刘协得到这一结论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犹太民族、菲力士民族和巴比伦人之间的关系》,文章写完之后,他让庞统将自己进行论证过程中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和原本全部送回天京城的太学府藏经书院,自己则摘引一部分写了一份《地中海东岸小国规划建议》,交给马克西米努斯,并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告诉马克西米努斯,如果想要保证这片地区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将各个民族分开居住,领土划分要细致,告诫他罗马帝国要承担这种大国的责任。
根据刘协地规划。菲力士人在罗马的叙利亚省沿地中海海岸的南部建立一个菲力士省,而犹太人则回归自己曾经的故土,在耶路撒冷建立犹太省,两个省都由他们本民族治理,并且允许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是刘协所要做地好事情。当然,他也要做一些坏事情,其中最恶劣的就是将西奈半岛划归犹太省,而相应原犹太省的北部区域则规划为阿拉伯人居住地。
在整个中东地区。他轻易的规划了三个民族地对立,这样他们就必须持续依靠大汉帝国在巴比伦省中心的协调作用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即使是罗马帝国也没有任何办法。
为了得到刘协和犹太人以及菲力士人的支持,马克西米努斯很快声明支持该方案,同时追随他的四个罗马军团以及叙利亚省也表示支持,对于巴勒斯坦省的反对意见,马克西米努斯采取了迅速镇压得方式,将这里彻底更改为犹太省,并和刘协一起呼吁犹太人回归。.
在此之前,刘协和马克西米努斯算过一笔账。告诉他一旦犹太人回归之后,他的势力将比过去提升一倍,大量的人口和绝对效忠的战士将成为他出任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绝对保障,由于埃及省很快提出反对意见,马克西米努斯也得到了理由,在凌统地相助下,纠集了十万人的军团向埃及出兵。
现在的罗马帝国北部,数位有能力争夺帝国奥古斯都职位的将军展开帝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厮杀,根本没有人关心犹太省的问题。元老院虽然担心,可惜手中没有任何兵权,只能眼看着他们当年的得意决定被推翻,犹太人纷纷通过地中海逃回了犹太省,在刘协和大汉帝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小国,虽然还只能依附在罗马帝国之下,成为罗马帝国地一个联邦,但毕竟实现了自己的治理。并且主要的防御力量依靠的是大汉帝国。
不久之后,刘协将最北端的泰西封城做为和罗马帝国之间的防御城市进行建设,而其中主要的商业经济成分则分别迁回巴比伦城和苏格拉底城,阿巴斯城的建设也开始全面展开,随着波斯湾的完全归属,虽然其中东岸地段还在波斯王国手中。但这也就是时间问题。
从整个地域图上来。巴比伦省是非常大地一片领域,实际上。真正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段也只有两河流域和阿巴斯港口区域,波斯湾东岸即阿巴斯港口和苏格拉底港之间一段土地也相对较为合适居住,为了考虑波斯湾的归属性,波斯湾也被刘协正式命名为巴比伦湾。
在这以后,刘协召集所有的阿拉伯半岛上的本地部落族长,这个时候的阿拉伯半岛上所呈现地小部落比穆罕默德时代要多很多,几乎每个绿洲都有一个不同地部落,各自的信仰也不相同,刘协在雄伟地苏格拉底城召见了他们,以道教教皇的身份向他们传授道教经义,为了加深道教和基督教、犹太教在体制上具有同等能力,刘协对道教也进行了深化的改革,在生活仪式上更加的贴近生活,对信徒成年、结婚、生子,对信徒子嗣的满月、生日都有不同的礼仪,但都依靠道师进行主持,在道师缺乏的情况下,道士和有一定威信和资格的信徒也可以代为举行仪式。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半岛上各部族人的特点。茫茫的沙漠把半岛分为南北两部分,居住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
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游牧民族,以“毛屋”为家,他们原始的故乡当然是两河流域的大平原,而有历史记载的故乡,则是偏于半岛中部的希贾兹和纳季德。
半岛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定居的他们的故乡是也门、哈达拉毛和沿海一带,他们使用的语言是赛伯伊语和希木叶尔语。刘协思考了良久,还是决定在这里推广汉语,学习汉字,并在苏格拉底建立两所学府,并从道教中抽调了五百多名大信徒和几十名资深道师前往各部落宣扬道教,在各个绿洲建立道殿。供信徒朝拜,向他们提供医疗和基础教育服务。
这里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这些部落完整地族谱体系,他们用各种方式记载了他们的祖先,并将他们的祖先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族谱可以说是《圣经》和《古兰经》诞生的基础。但庆幸的是他们还保持着原始信仰,并没有进化到严格神论体系,刘协用利用道教将他们地他们原始神串联起来,成为道教的次神。而他们以往崇拜的神只是曾经拯救过他们的神,实际上所有地神都源自于三尊。
在这其中,道教的局限性和通融性也纷纷展现,道教作为中华文明的本土教义,他的诞生是从中华文明发展中衍生的,这和以两河文明为代表的单一神宗教产生了较大的对冲,刘协只能让中央道府的大道师们承担这个修订工作,将两河文明的历史和道教的理论结合,产生了一个道教理论地新延伸。
由于道教认为人是依据三尊所制定的道义在宇宙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神直接创造的。但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神为人类主持公道,为人类决定在离开人间后的去向,并曾经帮助过人。所以,各个部落,甚至犹太教和道教之间都有独特的冲突,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冲突最厉害的肯定基督教和道教,毕竟犹太教和各个小部落是依附大汉帝国存在地。没有大汉帝国的扶持,他们在中东就是最底层的人。
道教在巴比伦省,吸纳了犹太教和阿拉伯人的传说以及《旧约圣经》,并将道教所整合的各种小派进行融合,针对太学府提出的民族移动学说,确定世界上的人类拥有不同的祖先,这些祖先也曾经经历过融合和迁移,诞生了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根据道教地决断。世界首先分化开的民族有四个,一个大汉帝国的炎黄联合部落,其次是闪米特部落,最后是雅利安部落和撒哈拉部落,而印度是四个部落汇集的地方。
这四个部落不断延伸变化和迁移,才出现了今天的各个民族。
为了实现整个理论体系上的完整。刘协让太学府抽调了两百多名者配合道府进行理论地整合工作。结合各个民族地神话,让他们编写一本《人道全经》。
刘协很清楚。这本结合科学知识和神学的大一统民族形成百科全书是非常难以完成地,但是这个时候很多资料还能够查到,进行一场编订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这本书形成,基督教、佛教以及还没有出现伊斯兰教在道教面前就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些宗教所解释的一些问题只是本民族的问题,并且没有道教这样完整,而且几乎这些宗教都无法迈过一个坎,那就是人类科技进步导致宗教神造人学说的坍塌。
宗教早期是很有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宗教的神造人学说是肯定会被摧垮的,这也是所有宗教都喜欢迫害科学的根本所在,而道教的民族学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人道全经》一旦完成,在整个世界内形成足够共识,科学在几千年内的发展都无法对道教形成根本上的打击,而道教也没有迫害科学发展的必要,因为科学存在的价值就是证明道教的强大,在很长一段时间,科学越强大,道教的力量就会越大。
为了和基督教等教对抗,道教就必须不断发展科学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让道教在整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扎下坚实的根基,确保他们对科学和真理的向往,而不是每日只知道颂诗奉典。
同样,也需要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形成道教的统一认识,提倡一个和平的有利大汉帝国发展的文化背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刘协已经开始将很多事情交给长子刘巍代为处理,慢慢锻炼他的能力和认识,将他带到中东,也是要他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他只有自己亲眼看到了,才真正明白。
而刘协自己则将很多精力放到了宗教和文化的处理上,他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后半身留给宗教和文化的推广上,亲自将道教进一步改造,最终推广到整个世界范围内,给整个世界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遗产,以中华文明为基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营造一个统一文明价值观,为大汉帝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大汉帝国的利益要想继续扩大,仅仅依靠战争已经很困难了,剩下来只能在文化上下功夫,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开放文明的环境,让大汉帝国依靠贸易获取更多的利益。
刘协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充沛了,自己是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的,阿拉伯地区、中东、西亚、中亚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推广汉文化,要让这里建立起足够的王国,并和大汉建立起邦联关系。
大汉北方的游牧民族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大汉的很多重要工程还没有开展,西伯利亚北部和美洲、非洲还没有被大汉帝国发现,锦州需要治理开发,大汉的体制和文明内核还要重新塑造,让它更加的优秀。
他认识到很多事情都只能交付给自己的皇子们了,如何才能让皇子们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这些重任呢,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刘协心中一个疑问,他忽然感觉到,治理一个伟大的帝国容易,但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子是多么困难啊,真是所谓十年竖木,百年育人啊。
阿拉伯的很多部落都不接受道教,刘协只能让凌统出征。在凌统出征之后不久,刘梓来到了苏格拉底城,一同前来的还有刘逸、刘平两人,陪同他们前来的是伊籍。
这让刘协很惊讶,问伊籍这是何人的主意,伊籍无可奈何的答道:“皇后说圣上不可厚此薄彼,即让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到了,三皇子和四皇子也该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刘协指着东方笑道:“这个皇后啊,尽给朕出难题,不过这样也来,就让他们一起进入苏格拉底学府吧,朕一起教!”
四个大皇子一齐抵达苏格拉底城,刘协也是分外高兴,亲自领着他们在两河流域的各个地域参观,一边走一边和他们讲述整个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一直到了耶路撒冷城,为他们讲述希伯来人的整段历史。
在皇子的培养上,刘协深信一点,即百闻不如一见,很多时候不需要说的天花乱坠,带着他们在异国世界走一遍,对他们原有知识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
正如伊籍所言,四名皇子各有特点,长子刘巍外柔内刚,文武双全,善守能攻,有识人断事之能;次子刘逸刚柔并济,文武皆备,善攻能守,遇强亦能隐忍,有蓄势而发之智;三子刘平,少平庸,后发奋,虽不能文武双全,亦无大缺,且有礼贤下士,广听众言之德;四子刘梓锋芒毕露,文有不足,然有诚信,武冠群子,有征战四海之志。
这个时候,刘协已经顾不得太多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是那么充沛了,他终于下定决心在四个皇子面前集中讲解后代物理学和科学的基本体系,告诉他们天地宇宙的基本状态,将自己的知识留给四位皇子,让他们能够承担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在线阅读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