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作者:晶晶亮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新三国策 作者:晶晶亮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go>
p仰望城垣,纪灵的脸上布满了绝望,在自已的身后,兵卒几已损失殆尽,现在前有坚城挡路,后有追兵紧逼,纪灵面前已无生路可寻。
“纪灵匹夫还不授首!”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猛然间响起。
纪灵拔马回身,却见一个高宠军的年轻小将正跨马举刀杀将过来,锋利的刀口闪着夺人的光芒,在刀尖之上一缕血红刺入纪灵的眼帘。
那是一把饮血的利刃。
纪灵激灵灵打了一个寒颤,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恐惧。
就在纪灵回身的光景,他的背面赤裸裸的暴露在城上兵卒的面前,站在城头的朱桓看得真切,他手一挥一声令下,密集的箭雨再一次席卷向匹马单刀的纪灵。
纪灵强打起精神,举三尖刀大喝道:“纪某在此,有胆气的便来拿去!”
那小将脸上显出冷冷的笑意,手中大刀带着一道美妙至极的弧线卷向纪灵的颈项,纪灵见对手如此的轻谩自已,怒喝一声,使足了全身的力气迎刀架了过去。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际,一支利箭夹杂着呼呼的风声,从城头射落,倏得钻入纪灵毫无遮挡的背上,纪灵吃痛,闷哼了一声,手中刀不由自主的缓了一缓。
“记住了,我叫丁奉!”这是纪灵最后听到的一句话。志在必得的丁奉没有浪费这个好机会,在刀口切入颈骨的咯嚓声响起后,纪灵披发的首级冲天而起,失了头颅的颈腔间喷出一股浓浓的鲜血。
就是这稍纵即逝的一援,要了纪灵的命。
半空中纪灵一张脸因为失血而惨白,他怒目圆睁,忽然间一张嘴咬住丁奉的刀背,丁奉使劲甩了几下,也没能甩掉,随后干脆用手抓住纪灵的头发,使劲一扯,方自让纪灵松了口。而此时纪灵无头的躯体依旧保持着直立的姿式,随着战马的颠颇而上下起伏,直到冲出去十余丈远方自颓然倒地。
丁奉用刀尖挑起纪灵的头颅,朝着城上挥了挥,在城楼上,朱桓手持弓箭,正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城下的战况。
方才射出那致命一箭的,正是朱桓。
原来朱桓一军在进驻西曲阳后,正遇上连日雨水,使得洛涧河水暴涨的机会,朱桓遂挥军乘舟而上,迅速向成德一带进攻,成德的袁术军只顾着注意淝水方向的动静,对东面的洛涧一带毫无防范,遂被朱桓抢杀夺了城池。
逍遥津一战,由于朱桓军的突然出现,使得袁术的二万大军失去了唯一的后方支撑点,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主将纪灵阵亡,袁术军中投降的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
经此一战,袁术主力丧尽,要想坚守寿春已无希望,在长史杨弘等人的谏议下,袁术一面差使者往邺城求见异母弟袁绍,恳请收留;另一方面收拾金银珠宝,准备移驾渡过淮水,向北岸的下蔡一带转进。
建安三年七月二日,袁术裹胁寿春民众万人北渡淮水,留守在寿春的是其麾下大将张勋,还有不足五千的新募兵卒。
与袁术的凄凄惨惨相比,得胜之后高宠可谓意气风发,不仅顺利取得了淮南的大片沃土,而且还得到了一万名精壮降卒,这些归顺的降卒只要稍加整训,便可以补充在恶战中损失掉的兵员。
建安三年七月三日,成德城,高宠军三路人马齐聚,出发时的一万精兵现在兵力总数已增长到三万众,除了高宠外,朱桓和黄忠的队伍都扩编了接近一倍。
成德,议事厅。
“兴霸,斩杀纪灵的那员小将可是出自你的军中?”高宠看着案几上呈放的纪灵首级,道。
甘宁上前道:“正是我军中伍长丁奉是也。”
“一伍长竟能斩杀了敌上将纪灵,兴霸军中真是藏龙卧虎,英雄辈出呀!”高宠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梅乾、雷绪,感叹道。
“和洽,给丁奉记下头功,升军侯!”高宠大声道。丁奉的事迹激起了高宠对往昔的回忆,当初的自已和丁奉一样,是刘繇军中的一个伍长,所凭籍的也只是一腔的热血和勇气。
“甘宁、朱桓、黄忠,统领所部击破强敌,皆立下功绩,特加俸二百石。雷绪、梅乾不畏艰难,作战英勇,加俸一百石。和洽整顿军务克尽职守,加俸五十石。”高宠扫视四下,一口气将话说完,这一次对作战有功将士的封赏是为了进一步激发战斗力,保证攻取寿春这最后一战的顺利。
随后,高宠跨步走到徐庶跟前,躬身道:“元直,这一仗若无你的调度,则不知如何胜矣,宠在此施礼了!”
徐庶忙还礼道:“宠帅使不得!”
高宠道:“元直勿辞了,宠知道汝之志向非为功名利禄,乃为一展生平之抱负耳,宠得元直为军师,自当一拜,今渡江北伐后,我军离颖上已不远矣,不知元直家中更有何人,我即刻差人前往接济。”
“家中只有老母尚在,庶远走在外,已数年不见,正挂念不已。”徐庶眼眶微红,低声道。徐庶至孝,听高宠问及家人,藏匿在心底深处的思母情结被触动,不觉黯然垂泪。
高宠劝慰道:“元直放心,宠即差人往颖上一趟,将汝之母亲接来,让其瞻养天年。”
徐庶感激道:“宠帅如此待我,庶肝脑涂地也不能报此大恩!”
“诸位将军,从今往后,凡我军阵亡之将士,家中老弱幼小无人供养者,由所属郡、县从府库中拔出怃恤金供养,此为律令,若有违反者,定严惩不贷。”高宠转过身,对着众将大声道。
建安三年七月五日,高宠率甘宁、黄忠、朱桓等将领,起大军三万余人,向袁术的老巢寿春开进。
寿春,地处淮水南岸,南引汝、颍两水,东连三吴富庶地区,北为中原腹地,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淮、淝水利,扼南北往来之要冲。在寿春之南有芍陂,土地肥沃,可灌溉良田万顷,足以为战守之资。
与逍遥津那场大战形成对比的是,寿春的袁术军现在士气低落,他们几乎是没有怎么抵抗,就弃守了高耸坚固的城垣了,守将张勋在被高宠还没有进城之前就慌忙北窜。
寿春城作箕形,周围约十多里,外郭则有二十余里,在主城的四周还建有四个附城,以作屏护,建安二年十月曹操为了攻下寿春,率上将数十员,近十万大军,亲冒矢石,连斩数员偏将,方始破城而入,由此可见寿春城垣之坚固。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当高宠率军来到寿春城下时,这里只空余下块块青石供人纪念,整个寿春城已是一座没有防御的城池了。
高宠军进城时,见到的景象是一片的破败与狼籍。
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强楚都城的寿春,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那些曾位于中央内城的宫殿、台榭、仓廪,府库、祖庙、祀社、神稷,官员的邸第、驿馆,以及分布在外城的民居、墟市、旅馆、店铺,一切的一切都伴着连年的战火而深埋在废墟之中了。
对于寿春这座城市来说,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已成了过去。
寿春,议事厅。
高宠正再一次招集众将,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丁奉换了一身新的铠甲,得意洋洋的站在众将的最后,这是他第一次被允许参加讨论军队作战方略的会议中,年轻的脸上充满了骄傲的神色。
“宠帅,袁术那老小子跑得不快,我们只要挥师北追,就一定能擒杀袁术残部!”黄忠搂了一把胡须,沉声道。
黄忠部已抢占了淮水上的渡口,只等着高宠一声令下,便举兵北上,在黄忠看来,自已这一边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与甘宁、朱桓相比,总觉得要差了一些。
“若能追上袁术的话,便可以夺到玉玺了!”和洽谏道。
“军师以为如何?”高宠见众将齐声请战,遂将目光投向徐庶。
徐庶思虑了一下,谏言道:“诸位将军说和是,我军之胜全有赖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现在袁术已是众叛亲离,草木皆兵,我们只要再加把力,整个淮上就都是我们的了。”
“我看末必!”徐庶话音未落,只见多日未见的刘晔陪同着一个二十七八左右的男子大步跨入厅堂。
而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文士。
“子扬回来了!”高宠大喜道。
自朱桓与刘晔领兵占领临淮后,刘晔便在留了一封书信后不知去向,只是在其信中说了要去寻访一位能够扶佐高宠的智谋之士,莫非说刘晔信中所说的智囊便是眼前的此人。
“禀宠帅,晔给你推荐一人,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也,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乃当世之俊杰,宜当大用。”刘晔手指向身旁之人,谏道。
“先生既有才略,何以年介而立,乃是布衣之身?”高宠讥讽道。
要是换了往常,以高宠对待贤士的态度,是断然不会如此嘲讽的,但适才鲁肃一进来就驳了徐庶的话头,此刻又是缚手而立,摆出一副自负的神情,正处在大战告捷喜悦中的高宠心态已有了偏差。
鲁肃闻言大笑道:“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在肃眼中,天下群雄无一可佐之明主,故不投矣!”
高宠见鲁肃出言虽傲,但却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遂异道:“先生适才所驳之言宠有不明之处,可否一一详解?”
鲁肃大笑道:“这有何难!将军置军淮南,师劳远袭,此为兵家之大忌。今若再挥师北上追击袁术,则全军远离豫章已有千里之遥,将军难道不惧豫章生变吗?倘若豫章万一有失,将军南北难以兼顾,军队粮草无继,军心不稳,桂阳、零陵、庐陵三郡远悬岭南,又鞭长难及,如此则离大溃不远矣。”
鲁肃的话着实石破天惊,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如此对高宠严厉警示过,即便是徐庶、刘晔曾出言提醒过,也在高宠增强了石印山的防卫后没有再提,现在,鲁肃的话却如同一桶冷水直灌入高宠发热的头脑中。
的确如鲁肃所说,孙策自皖城一败后,久久没有动静,虽然有广陵的陈登和贼寇作乱牵制着,但基于高宠对孙策的了解,这样的平静是绝对不应该的。
“宠帅,子敬之言甚是,以孙策的见识和能力,是绝对不可能让我们坐拥两淮的,那样的话,只要假以时日,我军实力必然会超过他,这是孙策绝不希望看到的。”刘晔也谏道。
“哼,难道说就凭着你几句花言巧语,我们就不打寿春了吗,以我看——,这姓鲁的说不定是袁术的说客!”急于立功的黄忠按耐不住,大声道。
丁奉见众人争执得激烈,也说道:“袁术狼狈逃窜,我等只要追过淮水,他就跑不了了,到时我丁奉第一个取了玉玺献于宠帅。”
鲁肃不动声色的扫视了众人一眼,将目光转向高宠,道:“既然将军不听劝告,那肃就告退了,相信以将军的胸襟和能力,当会明白孰对孰错!”
高宠心中本为鲁肃的话所打动,此刻见鲁肃要走,忙向刘晔使了个眼色,刘晔会意,一把拉住欲跨步上门的鲁肃。
“子敬勿怒。我家宠帅不是这个意思。”刘晔安慰道。
是夜,高宠支退左右,遣宿卫到刘晔处传话,片刻之后,刘晔被陪同着鲁肃一起来到高宠的住处。
“以先生之见,我军当如何为之?”高宠深施一礼,沉声道。
鲁肃沉声道:“不知在将军心中,是国土重要,还是玉玺重要?”
高宠道:“自然是国土来得重要,那玉玺虽是皇家权力的象征,但亦不过是一物耳,有了玉玺,也并不等于就是皇帝了,眼前的袁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鲁肃道:“好——。将军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诸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士子纷相与投,其势已极中原,此不可图也。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畔,今将军内患未定,却出兵远征淮上,此兵家之大忌也。以肃之见,莫如留一军于淮南,扼守膏腴之地,将军之主力则尽快回师豫章,固守住各处关隘,如此则孙策无所图也。”
高宠点头忧道:“先生之言固然有理,只是破敌在即,若是退兵南返,恐军中将士不忿?”
“行大事者,应当机立断,切不可犹豫不决,我话已至此,望将军明鉴!。”鲁肃说罢,转身欲离去。
“先生且慢。宠前番多有怠慢之处,还望先生不弃。明日清早,我即令甘宁、朱桓两军从水路南返,主力也自后跟进,淮南这里,暂留黄忠一部以攻代守,能守住寿春最好,若不能守则退回逍遥津一带整军。”在进退的决择面前,高宠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鲁肃停下脚步,大喜道:“将军果然如子扬兄所言,亲贤礼士,善纳良言,肃自当相佐左右,效绵薄之力。”
次日清晨,高宠军主力离开成德,沿淝水旧路往逍遥津撤退,未等达了当日与纪灵交战之地方,却见前方一员将领带着十余个残兵向这边而来。
等到近前,上面负责巡哨的梅乾早看得清楚,这人正是据守在皖城的陈兰。
“宠帅,李术叛了孙策,皖城失守!”陈兰带来的消息如同一声晴天的霹雳,不料想鲁肃的话竟然不幸而言中,皖城的丢失对于高宠来说,不仅仅是失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地盘,更重要的是切断了高宠军退往豫章的道路。
“皖城是怎么丢的。”高宠面沉如水。
陈兰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污,道:“黄忠率军走后,我奉命与李术镇守皖城,那皖城之兵多为李术部曲,城中百姓自南渡后更是无多,李术暗底下与孙策相通,在二日前,李术举兵占了府衙,我军兵少不敌,才不得已突围出来,赶过来向宠帅求救!”
“你他妈的干什么吃的,守个皖城都守不住!”粗豪的雷绪气极败坏,再顾不得往日与陈兰的交情,一把将陈兰推dao在地。
“雷绪,你冷静一点。陈兰拼死杀出重围,向我们报告这个消息,已是不易,梅乾,快带着陈兰下去休息。”徐庶劝解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皖城兵变恐怕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不利消息还在后头!”一直冷眼旁观着的鲁肃开口道。
“先生是说——。”高宠话到了嘴边,又生生的咽了回去,此时此际,他实在不希望心中的猜想变成事实。
鲁肃神情严肃,道:“李术此人两面三刀惯了,如果没有更大的诱惑,他是决不会反叛的,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豫章真的有变了!如果宠帅不信的话,可速遣斥候前往打探消息。”
高宠的脸色刹白,他知道鲁肃的话有道理,但他又不敢去设想豫章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ps:穷志愈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勉之。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在线阅读
<!t;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新三国策 作者:晶晶亮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go>
p仰望城垣,纪灵的脸上布满了绝望,在自已的身后,兵卒几已损失殆尽,现在前有坚城挡路,后有追兵紧逼,纪灵面前已无生路可寻。
“纪灵匹夫还不授首!”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猛然间响起。
纪灵拔马回身,却见一个高宠军的年轻小将正跨马举刀杀将过来,锋利的刀口闪着夺人的光芒,在刀尖之上一缕血红刺入纪灵的眼帘。
那是一把饮血的利刃。
纪灵激灵灵打了一个寒颤,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恐惧。
就在纪灵回身的光景,他的背面赤裸裸的暴露在城上兵卒的面前,站在城头的朱桓看得真切,他手一挥一声令下,密集的箭雨再一次席卷向匹马单刀的纪灵。
纪灵强打起精神,举三尖刀大喝道:“纪某在此,有胆气的便来拿去!”
那小将脸上显出冷冷的笑意,手中大刀带着一道美妙至极的弧线卷向纪灵的颈项,纪灵见对手如此的轻谩自已,怒喝一声,使足了全身的力气迎刀架了过去。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际,一支利箭夹杂着呼呼的风声,从城头射落,倏得钻入纪灵毫无遮挡的背上,纪灵吃痛,闷哼了一声,手中刀不由自主的缓了一缓。
“记住了,我叫丁奉!”这是纪灵最后听到的一句话。志在必得的丁奉没有浪费这个好机会,在刀口切入颈骨的咯嚓声响起后,纪灵披发的首级冲天而起,失了头颅的颈腔间喷出一股浓浓的鲜血。
就是这稍纵即逝的一援,要了纪灵的命。
半空中纪灵一张脸因为失血而惨白,他怒目圆睁,忽然间一张嘴咬住丁奉的刀背,丁奉使劲甩了几下,也没能甩掉,随后干脆用手抓住纪灵的头发,使劲一扯,方自让纪灵松了口。而此时纪灵无头的躯体依旧保持着直立的姿式,随着战马的颠颇而上下起伏,直到冲出去十余丈远方自颓然倒地。
丁奉用刀尖挑起纪灵的头颅,朝着城上挥了挥,在城楼上,朱桓手持弓箭,正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城下的战况。
方才射出那致命一箭的,正是朱桓。
原来朱桓一军在进驻西曲阳后,正遇上连日雨水,使得洛涧河水暴涨的机会,朱桓遂挥军乘舟而上,迅速向成德一带进攻,成德的袁术军只顾着注意淝水方向的动静,对东面的洛涧一带毫无防范,遂被朱桓抢杀夺了城池。
逍遥津一战,由于朱桓军的突然出现,使得袁术的二万大军失去了唯一的后方支撑点,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主将纪灵阵亡,袁术军中投降的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
经此一战,袁术主力丧尽,要想坚守寿春已无希望,在长史杨弘等人的谏议下,袁术一面差使者往邺城求见异母弟袁绍,恳请收留;另一方面收拾金银珠宝,准备移驾渡过淮水,向北岸的下蔡一带转进。
建安三年七月二日,袁术裹胁寿春民众万人北渡淮水,留守在寿春的是其麾下大将张勋,还有不足五千的新募兵卒。
与袁术的凄凄惨惨相比,得胜之后高宠可谓意气风发,不仅顺利取得了淮南的大片沃土,而且还得到了一万名精壮降卒,这些归顺的降卒只要稍加整训,便可以补充在恶战中损失掉的兵员。
建安三年七月三日,成德城,高宠军三路人马齐聚,出发时的一万精兵现在兵力总数已增长到三万众,除了高宠外,朱桓和黄忠的队伍都扩编了接近一倍。
成德,议事厅。
“兴霸,斩杀纪灵的那员小将可是出自你的军中?”高宠看着案几上呈放的纪灵首级,道。
甘宁上前道:“正是我军中伍长丁奉是也。”
“一伍长竟能斩杀了敌上将纪灵,兴霸军中真是藏龙卧虎,英雄辈出呀!”高宠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梅乾、雷绪,感叹道。
“和洽,给丁奉记下头功,升军侯!”高宠大声道。丁奉的事迹激起了高宠对往昔的回忆,当初的自已和丁奉一样,是刘繇军中的一个伍长,所凭籍的也只是一腔的热血和勇气。
“甘宁、朱桓、黄忠,统领所部击破强敌,皆立下功绩,特加俸二百石。雷绪、梅乾不畏艰难,作战英勇,加俸一百石。和洽整顿军务克尽职守,加俸五十石。”高宠扫视四下,一口气将话说完,这一次对作战有功将士的封赏是为了进一步激发战斗力,保证攻取寿春这最后一战的顺利。
随后,高宠跨步走到徐庶跟前,躬身道:“元直,这一仗若无你的调度,则不知如何胜矣,宠在此施礼了!”
徐庶忙还礼道:“宠帅使不得!”
高宠道:“元直勿辞了,宠知道汝之志向非为功名利禄,乃为一展生平之抱负耳,宠得元直为军师,自当一拜,今渡江北伐后,我军离颖上已不远矣,不知元直家中更有何人,我即刻差人前往接济。”
“家中只有老母尚在,庶远走在外,已数年不见,正挂念不已。”徐庶眼眶微红,低声道。徐庶至孝,听高宠问及家人,藏匿在心底深处的思母情结被触动,不觉黯然垂泪。
高宠劝慰道:“元直放心,宠即差人往颖上一趟,将汝之母亲接来,让其瞻养天年。”
徐庶感激道:“宠帅如此待我,庶肝脑涂地也不能报此大恩!”
“诸位将军,从今往后,凡我军阵亡之将士,家中老弱幼小无人供养者,由所属郡、县从府库中拔出怃恤金供养,此为律令,若有违反者,定严惩不贷。”高宠转过身,对着众将大声道。
建安三年七月五日,高宠率甘宁、黄忠、朱桓等将领,起大军三万余人,向袁术的老巢寿春开进。
寿春,地处淮水南岸,南引汝、颍两水,东连三吴富庶地区,北为中原腹地,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淮、淝水利,扼南北往来之要冲。在寿春之南有芍陂,土地肥沃,可灌溉良田万顷,足以为战守之资。
与逍遥津那场大战形成对比的是,寿春的袁术军现在士气低落,他们几乎是没有怎么抵抗,就弃守了高耸坚固的城垣了,守将张勋在被高宠还没有进城之前就慌忙北窜。
寿春城作箕形,周围约十多里,外郭则有二十余里,在主城的四周还建有四个附城,以作屏护,建安二年十月曹操为了攻下寿春,率上将数十员,近十万大军,亲冒矢石,连斩数员偏将,方始破城而入,由此可见寿春城垣之坚固。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当高宠率军来到寿春城下时,这里只空余下块块青石供人纪念,整个寿春城已是一座没有防御的城池了。
高宠军进城时,见到的景象是一片的破败与狼籍。
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强楚都城的寿春,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那些曾位于中央内城的宫殿、台榭、仓廪,府库、祖庙、祀社、神稷,官员的邸第、驿馆,以及分布在外城的民居、墟市、旅馆、店铺,一切的一切都伴着连年的战火而深埋在废墟之中了。
对于寿春这座城市来说,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已成了过去。
寿春,议事厅。
高宠正再一次招集众将,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丁奉换了一身新的铠甲,得意洋洋的站在众将的最后,这是他第一次被允许参加讨论军队作战方略的会议中,年轻的脸上充满了骄傲的神色。
“宠帅,袁术那老小子跑得不快,我们只要挥师北追,就一定能擒杀袁术残部!”黄忠搂了一把胡须,沉声道。
黄忠部已抢占了淮水上的渡口,只等着高宠一声令下,便举兵北上,在黄忠看来,自已这一边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与甘宁、朱桓相比,总觉得要差了一些。
“若能追上袁术的话,便可以夺到玉玺了!”和洽谏道。
“军师以为如何?”高宠见众将齐声请战,遂将目光投向徐庶。
徐庶思虑了一下,谏言道:“诸位将军说和是,我军之胜全有赖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现在袁术已是众叛亲离,草木皆兵,我们只要再加把力,整个淮上就都是我们的了。”
“我看末必!”徐庶话音未落,只见多日未见的刘晔陪同着一个二十七八左右的男子大步跨入厅堂。
而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文士。
“子扬回来了!”高宠大喜道。
自朱桓与刘晔领兵占领临淮后,刘晔便在留了一封书信后不知去向,只是在其信中说了要去寻访一位能够扶佐高宠的智谋之士,莫非说刘晔信中所说的智囊便是眼前的此人。
“禀宠帅,晔给你推荐一人,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也,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乃当世之俊杰,宜当大用。”刘晔手指向身旁之人,谏道。
“先生既有才略,何以年介而立,乃是布衣之身?”高宠讥讽道。
要是换了往常,以高宠对待贤士的态度,是断然不会如此嘲讽的,但适才鲁肃一进来就驳了徐庶的话头,此刻又是缚手而立,摆出一副自负的神情,正处在大战告捷喜悦中的高宠心态已有了偏差。
鲁肃闻言大笑道:“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在肃眼中,天下群雄无一可佐之明主,故不投矣!”
高宠见鲁肃出言虽傲,但却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遂异道:“先生适才所驳之言宠有不明之处,可否一一详解?”
鲁肃大笑道:“这有何难!将军置军淮南,师劳远袭,此为兵家之大忌。今若再挥师北上追击袁术,则全军远离豫章已有千里之遥,将军难道不惧豫章生变吗?倘若豫章万一有失,将军南北难以兼顾,军队粮草无继,军心不稳,桂阳、零陵、庐陵三郡远悬岭南,又鞭长难及,如此则离大溃不远矣。”
鲁肃的话着实石破天惊,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如此对高宠严厉警示过,即便是徐庶、刘晔曾出言提醒过,也在高宠增强了石印山的防卫后没有再提,现在,鲁肃的话却如同一桶冷水直灌入高宠发热的头脑中。
的确如鲁肃所说,孙策自皖城一败后,久久没有动静,虽然有广陵的陈登和贼寇作乱牵制着,但基于高宠对孙策的了解,这样的平静是绝对不应该的。
“宠帅,子敬之言甚是,以孙策的见识和能力,是绝对不可能让我们坐拥两淮的,那样的话,只要假以时日,我军实力必然会超过他,这是孙策绝不希望看到的。”刘晔也谏道。
“哼,难道说就凭着你几句花言巧语,我们就不打寿春了吗,以我看——,这姓鲁的说不定是袁术的说客!”急于立功的黄忠按耐不住,大声道。
丁奉见众人争执得激烈,也说道:“袁术狼狈逃窜,我等只要追过淮水,他就跑不了了,到时我丁奉第一个取了玉玺献于宠帅。”
鲁肃不动声色的扫视了众人一眼,将目光转向高宠,道:“既然将军不听劝告,那肃就告退了,相信以将军的胸襟和能力,当会明白孰对孰错!”
高宠心中本为鲁肃的话所打动,此刻见鲁肃要走,忙向刘晔使了个眼色,刘晔会意,一把拉住欲跨步上门的鲁肃。
“子敬勿怒。我家宠帅不是这个意思。”刘晔安慰道。
是夜,高宠支退左右,遣宿卫到刘晔处传话,片刻之后,刘晔被陪同着鲁肃一起来到高宠的住处。
“以先生之见,我军当如何为之?”高宠深施一礼,沉声道。
鲁肃沉声道:“不知在将军心中,是国土重要,还是玉玺重要?”
高宠道:“自然是国土来得重要,那玉玺虽是皇家权力的象征,但亦不过是一物耳,有了玉玺,也并不等于就是皇帝了,眼前的袁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鲁肃道:“好——。将军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诸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士子纷相与投,其势已极中原,此不可图也。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畔,今将军内患未定,却出兵远征淮上,此兵家之大忌也。以肃之见,莫如留一军于淮南,扼守膏腴之地,将军之主力则尽快回师豫章,固守住各处关隘,如此则孙策无所图也。”
高宠点头忧道:“先生之言固然有理,只是破敌在即,若是退兵南返,恐军中将士不忿?”
“行大事者,应当机立断,切不可犹豫不决,我话已至此,望将军明鉴!。”鲁肃说罢,转身欲离去。
“先生且慢。宠前番多有怠慢之处,还望先生不弃。明日清早,我即令甘宁、朱桓两军从水路南返,主力也自后跟进,淮南这里,暂留黄忠一部以攻代守,能守住寿春最好,若不能守则退回逍遥津一带整军。”在进退的决择面前,高宠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鲁肃停下脚步,大喜道:“将军果然如子扬兄所言,亲贤礼士,善纳良言,肃自当相佐左右,效绵薄之力。”
次日清晨,高宠军主力离开成德,沿淝水旧路往逍遥津撤退,未等达了当日与纪灵交战之地方,却见前方一员将领带着十余个残兵向这边而来。
等到近前,上面负责巡哨的梅乾早看得清楚,这人正是据守在皖城的陈兰。
“宠帅,李术叛了孙策,皖城失守!”陈兰带来的消息如同一声晴天的霹雳,不料想鲁肃的话竟然不幸而言中,皖城的丢失对于高宠来说,不仅仅是失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地盘,更重要的是切断了高宠军退往豫章的道路。
“皖城是怎么丢的。”高宠面沉如水。
陈兰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污,道:“黄忠率军走后,我奉命与李术镇守皖城,那皖城之兵多为李术部曲,城中百姓自南渡后更是无多,李术暗底下与孙策相通,在二日前,李术举兵占了府衙,我军兵少不敌,才不得已突围出来,赶过来向宠帅求救!”
“你他妈的干什么吃的,守个皖城都守不住!”粗豪的雷绪气极败坏,再顾不得往日与陈兰的交情,一把将陈兰推dao在地。
“雷绪,你冷静一点。陈兰拼死杀出重围,向我们报告这个消息,已是不易,梅乾,快带着陈兰下去休息。”徐庶劝解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皖城兵变恐怕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不利消息还在后头!”一直冷眼旁观着的鲁肃开口道。
“先生是说——。”高宠话到了嘴边,又生生的咽了回去,此时此际,他实在不希望心中的猜想变成事实。
鲁肃神情严肃,道:“李术此人两面三刀惯了,如果没有更大的诱惑,他是决不会反叛的,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豫章真的有变了!如果宠帅不信的话,可速遣斥候前往打探消息。”
高宠的脸色刹白,他知道鲁肃的话有道理,但他又不敢去设想豫章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ps:穷志愈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勉之。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在线阅读
<!t;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
第六十九章 临淮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