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作者:戒念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宋风 作者:戒念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go>
王静辉知道现在赵顼正在慢慢的转变以适应皇帝这个新角色,玩笑偶尔开开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若是不给他个台阶下,那以后可要倒霉的,所以说道:“臣谢谢圣上洪恩!”
皇室中人无论是皇帝赵顼还是高太后,他们每个人都送来了礼物,各种难得一见的珍贵药材在这里反而变得平凡起来,这皆因为王静辉夫妇从来都是待人和善的回报,不仅是驸马府热闹非凡,就连平民医馆中也是接到了众多人的祝贺。与王静辉旗下产业有生意往来的大商家都搜肠刮肚的撒摸着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趁此机会来搞好和王静辉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大宋皇家海运的这一次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已经搀坏了所有的人,他们期待着王静辉能够再开出条做生意的门道来,自己好搭上这班财富快车。
高太后和向皇后是代表太皇太后来的,蜀国长公主是曹老太太心头肉、掌中宝,虽然很像自己亲自来看看,但终究因为自己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而止步,但心中还是惦记着这个最乖巧温婉的公主的,她的赏赐比谁的都多,也最细致。高太后和向皇后回宫后立刻到慈寿宫向太皇太后复命,把见到的情形都给她详细的说了一通。
曹老太太听后也是默不作声:蜀国长公主生了个女孩,这使她心中还是非常有顾虑,但听到向皇后笑着复述王静辉对此的原话后,嘴角也不禁有了一丝笑容。这门亲事是韩琦一手撮合的。可现在韩琦失势今天刚刚从持国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地事情也很难说,不过她和王静辉过手已经不止一次了。这个年轻人给她留下了太深刻地印象,那份血书她怕吓着蜀国公主,所以自己收着了。好在王静辉在最后一次没有驳她的面子,从楚州回来后借着服侍长公主地名义送过去的四名侍女倒是没有向上次那样给退回来。但两个月来驸马连句话都没有和她们说过一句,这也让她心中生出自己多心的感觉了。
曹老太太想了半天,心中也不觉得有些累了,在和年轻的驸马过手地几次回合当中,她总是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安插在驸马身边监视的人已经足够多了,驸马除了在大宋官员不经商这条早已经被其他官员违规烂的条例上能够让人有些诟病之外,从来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曹老太太心中默默的想到,几十年的宫禁生涯,她早就不相信天下还有王静辉这样的人存在,就是三朝老臣韩琦也不是有行事专横霸道的毛病吗?她摇摇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还是慢慢看吧!”她心中有些无力的想到。
报纸的出现一下子便让汴都开封地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读书人可以知道国家大事的进展,也可以自己投稿来议论对时事的看法,当然这种见解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不能违背《新闻出版控制条例》;商人敏锐的看到报纸不显眼的地方登着的广告,认为可以打开自己商号地名气;平头百姓可以从上面看到官府判案的案例。就算你不识字也没有关系,报纸上还专门有白话文的连载小说,可以由别人念出来听听解闷儿,汴都开封所有的酒楼茶肆的老板都敏锐的看到了招揽顾客地新办法,让说数人照着上面的故事来念念就可以了,现在连载的小说是《封神演义》……
报纸的销量非常好。一万份报纸顷刻间全部售出没有压货,这样的成绩不说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为之惊奇,就是王静辉自己也非常振奋,唯独刘账房心中最不满意——报纸的售价看这样子还可以提高的,这完全没有问题,估计就是三十文钱也会照样能够消化这一万份报纸——汴都人口一百多万,是当今天下富人最集中的地方,价格提高些自然也能够卖的出去。不过在报纸定价上,王静辉还是回绝了刘账房的建议,但同意在适合的时候增加广告数量。
在第一期报纸上并没有太多的实质内容,第一版正版开宗明义的提出了《大宋明镜报》的办报主张:为民立言、言者无罪、砥砺士风、揭恶扬善、天下为公、复兴儒学、树立法制七大主张;还有朝廷中包括皇帝在内几位最重要的大臣的题词和公开贺信,富弼、司马光、王安石都有;朝廷内部人事变动也登载在报纸上,由编辑部的人简短的做了报道,并且把每个人的生平事迹都详细的刊载上,尤其是对韩琦的生平,报纸更是大加赞扬——第一期报纸便开始隐约的有立场了!
法制专版中除了对朝廷法令进行详细的讲解外,中间还夹杂了一些真实的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法令。由于朝廷对报纸寄予了很大的关注,为了避免麻烦,三天前报纸刚刚刊印好样报之后,王静辉便把样报拿到宫中让皇帝和大臣们先过目一下,让他们对报纸的大致构成有个比较形象的了解,其中最受诟病的便是《法制专版》了。
不过《法制专版》是王静辉特意嘱咐开辟的板块,面对大臣们的疑问他说道:“法制是构成大宋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若是人人都懂法、会用法,那将会大大减少地方官吏的诉讼数量,这也算是教化百姓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法令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在使用中不断的去修订以满足需要,明镜报专门开辟的《法制专版》可以把原有就法令不合时宜的内容暴露出来,有利于修订新的法令!”
在王静辉的眼中,大宋法令虽然比较多,但和后世相比便成了小巫见大巫了,大宋法令的内容固然到处都是令一个现代人看不过眼地东西。但它确实是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地一部法令。不过再好的法令也必须是用得好才行。正如后世中地人一样,不懂法。自己违法了还不知道,他不愿意在这个时代还要看到这些令人扼腕的事情。他对法制专版的期待便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宋人能够有比较强烈的法制观念,并且弘扬法律精神。
现在看来王静辉对法制专版地期待是有些高了,但其精神还是得到了皇帝和众位大臣的谅解——所治下地区的案件诉讼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当地官员的考核成绩。如果能够减少诉讼,这当然是所有的人都乐见其成的事情,不过他们就没有想到当百姓都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后,不在以人情为解决矛盾而是诉诸于法令,那诉讼案件的数量将会大大提升!当然中国固有的社会文化会使得这一过程将会漫长无比,王静辉心中对此自然有清醒地认识,他也不指望自己印报纸几年后便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种子既然已经播下去了,勤浇水、勤护理,就等着它慢慢发芽生根吧!
如果说《法制专版》给大臣们的感觉还是有些疑虑的话,那《道德版》就是重大的冲击了——上面除了一些弘扬道德的老套文章之外。居然第一次报道了御史台弹劾一名侍制贪墨并发送到开封府判决的事件,并且对那名侍制的生平也做了详尽的报道,还表示将会继续关注此事地进展!
“驸马爷看来是迷上了包拯了!”所有的人心中都浮现了这个念头,他们都知道王静辉最推崇的便是包拯了,皇帝赵顼面对驸马在楚州的功绩想给他升翰林学士,结果遭到群臣的反对之后,便给了他龙图阁直学士的位置,没想到他还高兴地不得了。“以后是不是要给他开封府让他成为真正的包孝素呢?!”皇帝赵顼心中默默的想到。
此时坐镇开封府的是韩维、韩绛兄弟的二哥韩综。报纸自然也报道了韩综的生平,对他在判天雄军的职位上赶上大水灾“能济一人,予千钱”的事迹大加赞扬。报纸对那个受到弹劾的侍制和韩综的报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件事情本来是件小事,皇帝赵顼自己都有些不记得了,但看到此文后便立时清楚了许多,再一看文章的作者居然是王静辉本人!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王静辉对于惩恶劝善的《道德版》是非常慎重的。因为这个版块很容易和《法制专版》一样惹祸上身,他把这个版块报道事件定位在官员贪墨和利用公职侵占百姓和国家财产上,并且必须是御史台正在弹劾的非常有把握的案件上,这样就最大限度的收缩了受攻击的可能性。
王静辉亲自主笔这篇文章,同时也是为向河北韩家发出善意的消息,韩综是韩家八子中的老二,不过做官上可没有他两个弟弟这么厉害,现在才是开封府的推官,不过过这一次正好赶上那个黑心的侍制倒霉。王静辉若是真的对案件继续跟踪报道,韩综就是想手软也不可能了——这是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若是办好了让人解气——关键是让驸马解气,那好评如潮,他的仕途必将会开向快车道,若是手软判轻了,那麻烦可就大了——暴光天下啊,自己也就马上跟着倒霉了!王静辉相信韩综不是傻子,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关节,既惩治那个该死的贪官,又可以卖个面子给河北韩家,这种好事是很难得的。
事实的发展也正如王静辉所期待的那样:那个侍制被降官发配到岭南去了,而韩综也因为他在大水灾中的表现而被皇帝大加赞扬,成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在这次事件中,人们看待报纸的眼光更加不同了:报纸还具有升官能力啊!
皇帝翻到最后一版看到是一片连载小说《封神演义》,看过之后再一看作者,居然又是王静辉,心中不禁好笑的很,不过他也发现这几张报纸上文章后面所记的作者名字五花八门,皇帝赵顼指着一个“飘萍”字样向王静辉问道:“爱卿,这作者的名字怎么都这么奇怪啊?!”
王静辉躬身回答到:“启禀圣上,在报纸上登载文章的人需要选择一个笔名。这也是为了保护作者不受到打击报复而设。报纸上印出来的名字便是笔名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皇帝赵顼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爱卿怎么不选个笔名呢?”
王静辉说道:“臣是大宋明镜报地创始者,受到别人地憎恨这是正常的,臣不怕这些!”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又是一个刚正不阿地包孝素!”
“臣不敢,包孝素一生不畏权贵为民做主。所以死后才能够被百姓记在心中。臣愚钝,但也要以包孝素为榜样,为民多说话,能够让陛下知道天下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从而更好的治理我大宋!”
不过王静辉并没有因为报纸地出现而就此停下脚步,和皇帝赵顼在御花园中单独交谈中,他也重申了只有一份报纸的危害,表示在时机更为成熟的时候,帮助朝廷刊印发行大宋第二份报纸。
“朝廷不是有邸报吗?哪里还用得着第二份报纸?”赵顼有些疑惑的问道,在他看来有驸马创办的一份报纸已经够用了。
“邸报其实就是朝廷下发给各地官员的公文。本身的发行对象狭窄,并不为百姓所知。报纸是喉舌,臣的大宋明镜报是百姓的喉舌,而朝廷的报纸则是朝廷自己面向天下地喉舌,是报纸中的权威!不仅如此,仅仅有两份报纸还是不够的,在民间还需要多家报纸,能够让他们相互竞争。免得报道内容失实,和被人控制,一家报纸很难说得上是公正的,而多家报纸虽然也不能保证这一点,但总好过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样陛下在看报纸的时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同一问题。自然收获也是颇丰的!”
王静辉的话在赵顼地心中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但却也是大实话,这让赵顼对他的妹夫心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钦佩——好话人人都会说,但要是做起来便困难了!王静辉给自己办的报纸套上绳套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暂时看起来风光的很,但难保以后不会蛋打鸡飞,尤其是王安石在历史上还成立过特务组织来防止不利言论,现在双方只是对峙而已,很快更大的暴风雨就会来临,他不得不做好先期准备。
欧阳修到了华英书院后,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书院的知名度——想当今天下的文豪苏家三父子、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几乎都是出自他的门下,这么一个人坐镇华英书院确实使书院变成了天下士子心中向往的圣地。
王静辉现在也没有什么职务缠身,生意上的事情都委托给徐氏去代为管理,到最后干脆自己赚的钱也懒得数了,等到用钱的时候直接朝徐氏伸手便是了。除了每天陪伴妻子和孩子之外,他每天就是读书或是到郊外的华英书院去走走看看。
华英书院中除了欧阳修之外,还有一批常驻的知名学者,如王安礼、周敦颐、程颐等人,这些都是后世看来宗师级别的人物,要不是程颢现在还在做泽州晋城令,“二程”早就被他聚齐了。不过没有关系,王静辉并不心急——王安石变法后程颢会向他靠拢,直至产生政见分歧被贬黜,到时候就是程颢进入华英书院的时候了。
王静辉想聚齐“朱程理学”的创始者,并不是对朱程理学有多大的好感,相反在后世他们的学说饱受诟病,甚至顶上了“使中国走向愚昧”的大帽子,他还没有这么偏激,在他看来这是对程氏兄弟和还没有出生的朱熹是不公平的。正如没有美国研发原子弹,核电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为人类造福一样,程氏兄弟只是思想先驱者,他们的学说不过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罢了。
虽然这个比方不是很恰当,但王静辉想要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倒是真的,不过现在看来是比较困难的——程颐整天板个死面孔,面容严肃,让人很难亲近,就连王静辉也不愿意和他多打交道。他现在心中只期盼这程颢早点倒霉被罢黜,好到他这里来——据说程颢这个人还是比较开朗的,容易打交道。
蜀国长公主产后是由王静辉亲自开方调养身体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太皇太后非常想念她,所以身体恢复后便开始抱着他们的宝贝儿频繁的进出慈寿宫了,有时候两三天都不回来,这让王静辉对曹老太太颇有微词——这不是破坏人家家庭和睦嘛!不过他也想趁这段难得的清闲时光,好好整顿发展一下华英书院了,自书院成立后自己就没有下多少功夫,好在王安礼一直坐镇书院,平时苏家三父子也常来帮忙讲学,慢慢的汇集了人气。老这么麻烦人家让他很不好意思,现在该轮到他这个后台老板出面负责书院的发展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在线阅读
<!t;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宋风 作者:戒念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go>
王静辉知道现在赵顼正在慢慢的转变以适应皇帝这个新角色,玩笑偶尔开开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若是不给他个台阶下,那以后可要倒霉的,所以说道:“臣谢谢圣上洪恩!”
皇室中人无论是皇帝赵顼还是高太后,他们每个人都送来了礼物,各种难得一见的珍贵药材在这里反而变得平凡起来,这皆因为王静辉夫妇从来都是待人和善的回报,不仅是驸马府热闹非凡,就连平民医馆中也是接到了众多人的祝贺。与王静辉旗下产业有生意往来的大商家都搜肠刮肚的撒摸着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趁此机会来搞好和王静辉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大宋皇家海运的这一次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已经搀坏了所有的人,他们期待着王静辉能够再开出条做生意的门道来,自己好搭上这班财富快车。
高太后和向皇后是代表太皇太后来的,蜀国长公主是曹老太太心头肉、掌中宝,虽然很像自己亲自来看看,但终究因为自己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而止步,但心中还是惦记着这个最乖巧温婉的公主的,她的赏赐比谁的都多,也最细致。高太后和向皇后回宫后立刻到慈寿宫向太皇太后复命,把见到的情形都给她详细的说了一通。
曹老太太听后也是默不作声:蜀国长公主生了个女孩,这使她心中还是非常有顾虑,但听到向皇后笑着复述王静辉对此的原话后,嘴角也不禁有了一丝笑容。这门亲事是韩琦一手撮合的。可现在韩琦失势今天刚刚从持国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地事情也很难说,不过她和王静辉过手已经不止一次了。这个年轻人给她留下了太深刻地印象,那份血书她怕吓着蜀国公主,所以自己收着了。好在王静辉在最后一次没有驳她的面子,从楚州回来后借着服侍长公主地名义送过去的四名侍女倒是没有向上次那样给退回来。但两个月来驸马连句话都没有和她们说过一句,这也让她心中生出自己多心的感觉了。
曹老太太想了半天,心中也不觉得有些累了,在和年轻的驸马过手地几次回合当中,她总是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安插在驸马身边监视的人已经足够多了,驸马除了在大宋官员不经商这条早已经被其他官员违规烂的条例上能够让人有些诟病之外,从来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曹老太太心中默默的想到,几十年的宫禁生涯,她早就不相信天下还有王静辉这样的人存在,就是三朝老臣韩琦也不是有行事专横霸道的毛病吗?她摇摇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还是慢慢看吧!”她心中有些无力的想到。
报纸的出现一下子便让汴都开封地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读书人可以知道国家大事的进展,也可以自己投稿来议论对时事的看法,当然这种见解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不能违背《新闻出版控制条例》;商人敏锐的看到报纸不显眼的地方登着的广告,认为可以打开自己商号地名气;平头百姓可以从上面看到官府判案的案例。就算你不识字也没有关系,报纸上还专门有白话文的连载小说,可以由别人念出来听听解闷儿,汴都开封所有的酒楼茶肆的老板都敏锐的看到了招揽顾客地新办法,让说数人照着上面的故事来念念就可以了,现在连载的小说是《封神演义》……
报纸的销量非常好。一万份报纸顷刻间全部售出没有压货,这样的成绩不说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为之惊奇,就是王静辉自己也非常振奋,唯独刘账房心中最不满意——报纸的售价看这样子还可以提高的,这完全没有问题,估计就是三十文钱也会照样能够消化这一万份报纸——汴都人口一百多万,是当今天下富人最集中的地方,价格提高些自然也能够卖的出去。不过在报纸定价上,王静辉还是回绝了刘账房的建议,但同意在适合的时候增加广告数量。
在第一期报纸上并没有太多的实质内容,第一版正版开宗明义的提出了《大宋明镜报》的办报主张:为民立言、言者无罪、砥砺士风、揭恶扬善、天下为公、复兴儒学、树立法制七大主张;还有朝廷中包括皇帝在内几位最重要的大臣的题词和公开贺信,富弼、司马光、王安石都有;朝廷内部人事变动也登载在报纸上,由编辑部的人简短的做了报道,并且把每个人的生平事迹都详细的刊载上,尤其是对韩琦的生平,报纸更是大加赞扬——第一期报纸便开始隐约的有立场了!
法制专版中除了对朝廷法令进行详细的讲解外,中间还夹杂了一些真实的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法令。由于朝廷对报纸寄予了很大的关注,为了避免麻烦,三天前报纸刚刚刊印好样报之后,王静辉便把样报拿到宫中让皇帝和大臣们先过目一下,让他们对报纸的大致构成有个比较形象的了解,其中最受诟病的便是《法制专版》了。
不过《法制专版》是王静辉特意嘱咐开辟的板块,面对大臣们的疑问他说道:“法制是构成大宋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若是人人都懂法、会用法,那将会大大减少地方官吏的诉讼数量,这也算是教化百姓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法令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在使用中不断的去修订以满足需要,明镜报专门开辟的《法制专版》可以把原有就法令不合时宜的内容暴露出来,有利于修订新的法令!”
在王静辉的眼中,大宋法令虽然比较多,但和后世相比便成了小巫见大巫了,大宋法令的内容固然到处都是令一个现代人看不过眼地东西。但它确实是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地一部法令。不过再好的法令也必须是用得好才行。正如后世中地人一样,不懂法。自己违法了还不知道,他不愿意在这个时代还要看到这些令人扼腕的事情。他对法制专版的期待便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宋人能够有比较强烈的法制观念,并且弘扬法律精神。
现在看来王静辉对法制专版地期待是有些高了,但其精神还是得到了皇帝和众位大臣的谅解——所治下地区的案件诉讼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当地官员的考核成绩。如果能够减少诉讼,这当然是所有的人都乐见其成的事情,不过他们就没有想到当百姓都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后,不在以人情为解决矛盾而是诉诸于法令,那诉讼案件的数量将会大大提升!当然中国固有的社会文化会使得这一过程将会漫长无比,王静辉心中对此自然有清醒地认识,他也不指望自己印报纸几年后便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种子既然已经播下去了,勤浇水、勤护理,就等着它慢慢发芽生根吧!
如果说《法制专版》给大臣们的感觉还是有些疑虑的话,那《道德版》就是重大的冲击了——上面除了一些弘扬道德的老套文章之外。居然第一次报道了御史台弹劾一名侍制贪墨并发送到开封府判决的事件,并且对那名侍制的生平也做了详尽的报道,还表示将会继续关注此事地进展!
“驸马爷看来是迷上了包拯了!”所有的人心中都浮现了这个念头,他们都知道王静辉最推崇的便是包拯了,皇帝赵顼面对驸马在楚州的功绩想给他升翰林学士,结果遭到群臣的反对之后,便给了他龙图阁直学士的位置,没想到他还高兴地不得了。“以后是不是要给他开封府让他成为真正的包孝素呢?!”皇帝赵顼心中默默的想到。
此时坐镇开封府的是韩维、韩绛兄弟的二哥韩综。报纸自然也报道了韩综的生平,对他在判天雄军的职位上赶上大水灾“能济一人,予千钱”的事迹大加赞扬。报纸对那个受到弹劾的侍制和韩综的报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件事情本来是件小事,皇帝赵顼自己都有些不记得了,但看到此文后便立时清楚了许多,再一看文章的作者居然是王静辉本人!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王静辉对于惩恶劝善的《道德版》是非常慎重的。因为这个版块很容易和《法制专版》一样惹祸上身,他把这个版块报道事件定位在官员贪墨和利用公职侵占百姓和国家财产上,并且必须是御史台正在弹劾的非常有把握的案件上,这样就最大限度的收缩了受攻击的可能性。
王静辉亲自主笔这篇文章,同时也是为向河北韩家发出善意的消息,韩综是韩家八子中的老二,不过做官上可没有他两个弟弟这么厉害,现在才是开封府的推官,不过过这一次正好赶上那个黑心的侍制倒霉。王静辉若是真的对案件继续跟踪报道,韩综就是想手软也不可能了——这是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若是办好了让人解气——关键是让驸马解气,那好评如潮,他的仕途必将会开向快车道,若是手软判轻了,那麻烦可就大了——暴光天下啊,自己也就马上跟着倒霉了!王静辉相信韩综不是傻子,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关节,既惩治那个该死的贪官,又可以卖个面子给河北韩家,这种好事是很难得的。
事实的发展也正如王静辉所期待的那样:那个侍制被降官发配到岭南去了,而韩综也因为他在大水灾中的表现而被皇帝大加赞扬,成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在这次事件中,人们看待报纸的眼光更加不同了:报纸还具有升官能力啊!
皇帝翻到最后一版看到是一片连载小说《封神演义》,看过之后再一看作者,居然又是王静辉,心中不禁好笑的很,不过他也发现这几张报纸上文章后面所记的作者名字五花八门,皇帝赵顼指着一个“飘萍”字样向王静辉问道:“爱卿,这作者的名字怎么都这么奇怪啊?!”
王静辉躬身回答到:“启禀圣上,在报纸上登载文章的人需要选择一个笔名。这也是为了保护作者不受到打击报复而设。报纸上印出来的名字便是笔名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皇帝赵顼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爱卿怎么不选个笔名呢?”
王静辉说道:“臣是大宋明镜报地创始者,受到别人地憎恨这是正常的,臣不怕这些!”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又是一个刚正不阿地包孝素!”
“臣不敢,包孝素一生不畏权贵为民做主。所以死后才能够被百姓记在心中。臣愚钝,但也要以包孝素为榜样,为民多说话,能够让陛下知道天下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从而更好的治理我大宋!”
不过王静辉并没有因为报纸地出现而就此停下脚步,和皇帝赵顼在御花园中单独交谈中,他也重申了只有一份报纸的危害,表示在时机更为成熟的时候,帮助朝廷刊印发行大宋第二份报纸。
“朝廷不是有邸报吗?哪里还用得着第二份报纸?”赵顼有些疑惑的问道,在他看来有驸马创办的一份报纸已经够用了。
“邸报其实就是朝廷下发给各地官员的公文。本身的发行对象狭窄,并不为百姓所知。报纸是喉舌,臣的大宋明镜报是百姓的喉舌,而朝廷的报纸则是朝廷自己面向天下地喉舌,是报纸中的权威!不仅如此,仅仅有两份报纸还是不够的,在民间还需要多家报纸,能够让他们相互竞争。免得报道内容失实,和被人控制,一家报纸很难说得上是公正的,而多家报纸虽然也不能保证这一点,但总好过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样陛下在看报纸的时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同一问题。自然收获也是颇丰的!”
王静辉的话在赵顼地心中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但却也是大实话,这让赵顼对他的妹夫心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钦佩——好话人人都会说,但要是做起来便困难了!王静辉给自己办的报纸套上绳套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暂时看起来风光的很,但难保以后不会蛋打鸡飞,尤其是王安石在历史上还成立过特务组织来防止不利言论,现在双方只是对峙而已,很快更大的暴风雨就会来临,他不得不做好先期准备。
欧阳修到了华英书院后,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书院的知名度——想当今天下的文豪苏家三父子、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几乎都是出自他的门下,这么一个人坐镇华英书院确实使书院变成了天下士子心中向往的圣地。
王静辉现在也没有什么职务缠身,生意上的事情都委托给徐氏去代为管理,到最后干脆自己赚的钱也懒得数了,等到用钱的时候直接朝徐氏伸手便是了。除了每天陪伴妻子和孩子之外,他每天就是读书或是到郊外的华英书院去走走看看。
华英书院中除了欧阳修之外,还有一批常驻的知名学者,如王安礼、周敦颐、程颐等人,这些都是后世看来宗师级别的人物,要不是程颢现在还在做泽州晋城令,“二程”早就被他聚齐了。不过没有关系,王静辉并不心急——王安石变法后程颢会向他靠拢,直至产生政见分歧被贬黜,到时候就是程颢进入华英书院的时候了。
王静辉想聚齐“朱程理学”的创始者,并不是对朱程理学有多大的好感,相反在后世他们的学说饱受诟病,甚至顶上了“使中国走向愚昧”的大帽子,他还没有这么偏激,在他看来这是对程氏兄弟和还没有出生的朱熹是不公平的。正如没有美国研发原子弹,核电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为人类造福一样,程氏兄弟只是思想先驱者,他们的学说不过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罢了。
虽然这个比方不是很恰当,但王静辉想要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倒是真的,不过现在看来是比较困难的——程颐整天板个死面孔,面容严肃,让人很难亲近,就连王静辉也不愿意和他多打交道。他现在心中只期盼这程颢早点倒霉被罢黜,好到他这里来——据说程颢这个人还是比较开朗的,容易打交道。
蜀国长公主产后是由王静辉亲自开方调养身体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太皇太后非常想念她,所以身体恢复后便开始抱着他们的宝贝儿频繁的进出慈寿宫了,有时候两三天都不回来,这让王静辉对曹老太太颇有微词——这不是破坏人家家庭和睦嘛!不过他也想趁这段难得的清闲时光,好好整顿发展一下华英书院了,自书院成立后自己就没有下多少功夫,好在王安礼一直坐镇书院,平时苏家三父子也常来帮忙讲学,慢慢的汇集了人气。老这么麻烦人家让他很不好意思,现在该轮到他这个后台老板出面负责书院的发展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在线阅读
<!t;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