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吴世恭的话,那几名官员对视了一下,他们知道朝廷对吴世恭的态度,也明白吴世恭的担心,不过在这时候,他们也要向吴世恭解释一二。
还是那位张参议开口道:“吴总兵!还是城内安逸,军营中总有些不适。而且各位总兵在城中各有住所,督师召集起来也很方便。而明日正是各位总兵到齐之日,督师大人首次点卯升帐,可夜中城门已关,如在城外,肯定不能赶及。这点卯不到可是犯了军法,吴总兵那又是何必?再说,督师大人也答应各位总兵可在城中带一百亲兵护卫,城内又有大军护守,各位的安危肯定无需担心。否则,督师大人又何必千里迢迢召来吴总兵呢?待明日以后,大军出动,吴总兵随意自决。住城内、城外都可。”
吴世恭稍稍想了一下,觉得自己的神经确实有些过敏。如果朝廷真要对自己不利的话,绝对不可能把自己调到关键的战区——辽东。否则万一不能控制住自己,造成了汝宁军的兵变,那辽东的战局简直就会崩溃,而明军最精锐的二十几万大军,将会丧失殆尽,那简直就是自杀的行为,自己对朝廷的威胁肯定不会这么大的。
因此,只要保证了汝宁军主力的安全,自己在山海关关城内也是安全的。所以吴世恭立刻对余继下令道:“你带着大军快些扎营安顿,迟明你挑一百人跟着本官。思德丈夫就随本官住城内吧!”
此次汝宁军的出征,吴世恭身边总需要一位能动笔、能出主意的幕僚,所以就把周俊吾给带上了。在公开交待以后,吴世恭接着把余继召到身边,他悄悄地吩咐道:“注意一些!我们的营盘要独立,不能够与其他官军靠得太近。还有。饮食、饮水要轮流取用,防止投毒,晚上的明、暗哨也要多布上一些。”
“诺!”
再怎么判断安全,吴世恭还是要让汝宁军小心,这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吴世恭随着那张参议来到城中的一座宅院中。那所宅院是城中一位姓常的商行掌柜所置办的。虽不大,但有山有水还算是雅致。吴世恭就在那常掌柜的带领下安置下来,宅子中早就准备好了奴仆,烧好了热水,就等着吴世恭洗漱。
在与张参议寒暄道别以后,吴世恭的亲卫们就把那些奴仆赶到了偏房。准备等会儿让那常掌柜带走。还是出于安全原因,吴世恭的身边是不会留有外人的。
长时间的旅途劳累,所以洗了热水澡以后的吴世恭是一身清爽。等到换了干净的衣服,吴世恭就散乱的湿发等着自然吹干,接着就取出了军情局收集的辽东官员名录。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因为经费、人手有限,再加上暂时没有必要。汝宁军的山川司和军情局根本就没把密探派驻到辽东。连四海商行也是通过通州的张春宇和京城的分号。与辽东的商行、商队合作做着生意的。因此,辽东的情报简直就是一片空白。
因此,现在吴世恭所拿的情报,都是郑凌通过邸报所搜集的,所以很不完全。
通过情报所知,辽东的最高官员为三位。分别是: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
吴世恭就此分析了一下:那蓟辽总督洪承畴是老大,那肯定最重要;而辽东巡抚方一藻,吴世恭以前也没有打过交道,估计以后也很少会打交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不去得罪他即可;至于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吴世恭也与他在平登莱之乱的时候打过交道,那位太监人倒挺上道,也与吴世恭没什么大的矛盾,因此也不会对吴世恭有什么不利的行为。
不过看到高起潜,吴世恭倒也感叹了一下,没想到他这么快又得到崇祯皇帝的重新启用。看起来高起潜确实很得崇祯皇帝的信任,他在辽东军将系统内的根基也相当的根深蒂固。
接着吴世恭就了解起了此次的同僚——八大总兵。他首先就把目光对准了后世名声最响亮的宁远总兵吴三桂。
宁远总兵吴三桂,现年才二十七岁,在所有的总兵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比吴世恭都小上三岁。难得的是,他能文能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尤其是在他十六岁时,他带着十几骑勇救被围父亲的行为,都被崇祯皇帝所知和夸奖,是关宁铁骑新生代的一员干将。
吴三桂从游击、参将到副将,再到总兵,升迁之快,超乎常规。一来和他懂文习武,能说会道有关,也和他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是总兵有关,还有一个关键是吴三桂拜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蓟辽总督洪承畴年初调到辽东,发现辽军缺乏训练,影响战斗力,用吴三桂为署练兵总兵官,负责练兵。因此,吴三桂练兵、打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此次辽军的主力基本上都是吴三桂所练,所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当然,吴世恭不会忘记当年给予吴三桂的几下撩阴脚,估计吴三桂也不会忘记吴世恭。所以想要尽弃前嫌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吴世恭也并不担心。上有总督洪承畴等人的压制,又是去救援锦州,而锦州城内有着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只要吴三桂头不发昏,他肯定不会公开与吴世恭决裂的。当然,吴世恭也会防备吴三桂的不合作和暗中下黑手的。
宣府总兵杨国柱。世为义州卫指挥使。天启二年,河东失守,归路梗,其妻自缢。杨国柱带着两个儿子夜行昼伏,渡鸭绿江入皮岛。毛文龙知其父子才,并署军职。文龙死,杨国柱接着投靠袁崇焕。
而在崇祯十一年第二次入口之战,杨国柱入卫畿辅,跟随总督卢象升战贾庄。象升败殁,国柱当坐罪。事后大学士刘宇亮、侍郎孙传庭皆言其身入重围,非临敌退却者比。乃充为事官,戴罪图功。而在其中,洪承畴也为杨国柱的脱罪使过一份气力的。
玉田总兵曹变蛟,曹文诏侄子,幼从曹文诏积军功至游击。之后跟随着曹文诏,在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曹文诏的左膀右臂。
之后,在曹文诏战死以后,曹变蛟又独立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获功无数,成为了当时三边总督洪承畴手下的得力大将。
当第二次入口之战以后,京师戒严,召洪承畴入卫,曹变蛟及左光先从之。接着他们跟随着洪承畴来到了辽东,连陕西再用兵。总督郑崇俭乞令曹变蛟兵西还,崇祯皇帝都没允许。
蓟州总兵白广恩。他原是一位农民军首领,最初跟随着混天猴造反。后来投诚了明廷,屡立战功,官职也一路上升。所以白广恩的部队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是相当高的。
而宣府总兵杨国柱、玉田总兵曹变蛟、蓟州总兵白广恩这三人,都是跟随着洪承畴良久,或者是洪承畴对其有恩,因此,他们也是洪承畴的心腹大将。
此外,大同总兵王朴。其父王威,官至左都督。王朴以父荫升至总兵官的。王朴的个人武勇没话说,曾经几骑砍杀了十几位清军,可他的指挥才能和形势判断相当拙劣,当年农民军在诈降渡黄河,进入河南,就是在王朴身上打开缺口的。
不过王朴其人还有一个特点:他是被山西的晋商花钱推到总兵官的位置的。所以他对晋商的出关行商是不闻不问,并以此收敛了大量的钱财。导致了关外满清的物资供应和情报收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此,王朴也是“功不可没”的。
密云总兵唐通。他先为宣化总兵,后为密云总兵,一直护卫着京城,是崇祯皇帝所信任的一员明将。而且他在朝中的关系也是相当深厚。
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他们都是辽军大将。作为本地的军将,他们天然地与吴三桂抱成了团。不过因为他们不是祖家将的嫡系,因此与吴三桂既有合作,又有些小的分歧。
除了这八大总兵以外,在辽东还有援剿总兵左光先、辽东总兵刘肇基等独立的军将。加上吴世恭的汝宁军,就形成了明军主要的作战部队。
因为内容很少,吴世恭很快就翻阅完。听说这宅院的主人常掌柜还在门外等候,吴世恭就吩咐把他召了进来。他想趁着晚宴前的空闲时间,找个当地人了解一下辽东的情况。
“吴大帅!您能光临寒舍,真让小的是蓬荜生辉。小的在这里先恭贺大人旗开得胜,封公授爵。”不愧为做生意的,一见吴世恭,那常掌柜就磕头大礼拜见,并说出一连窜的恭贺话。
“起来吧!”这好话人人爱听,于是吴世恭笑着虚扶道,“坐下!本官这里有几句话要问常丈夫。”(未完待续……)
还是那位张参议开口道:“吴总兵!还是城内安逸,军营中总有些不适。而且各位总兵在城中各有住所,督师召集起来也很方便。而明日正是各位总兵到齐之日,督师大人首次点卯升帐,可夜中城门已关,如在城外,肯定不能赶及。这点卯不到可是犯了军法,吴总兵那又是何必?再说,督师大人也答应各位总兵可在城中带一百亲兵护卫,城内又有大军护守,各位的安危肯定无需担心。否则,督师大人又何必千里迢迢召来吴总兵呢?待明日以后,大军出动,吴总兵随意自决。住城内、城外都可。”
吴世恭稍稍想了一下,觉得自己的神经确实有些过敏。如果朝廷真要对自己不利的话,绝对不可能把自己调到关键的战区——辽东。否则万一不能控制住自己,造成了汝宁军的兵变,那辽东的战局简直就会崩溃,而明军最精锐的二十几万大军,将会丧失殆尽,那简直就是自杀的行为,自己对朝廷的威胁肯定不会这么大的。
因此,只要保证了汝宁军主力的安全,自己在山海关关城内也是安全的。所以吴世恭立刻对余继下令道:“你带着大军快些扎营安顿,迟明你挑一百人跟着本官。思德丈夫就随本官住城内吧!”
此次汝宁军的出征,吴世恭身边总需要一位能动笔、能出主意的幕僚,所以就把周俊吾给带上了。在公开交待以后,吴世恭接着把余继召到身边,他悄悄地吩咐道:“注意一些!我们的营盘要独立,不能够与其他官军靠得太近。还有。饮食、饮水要轮流取用,防止投毒,晚上的明、暗哨也要多布上一些。”
“诺!”
再怎么判断安全,吴世恭还是要让汝宁军小心,这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吴世恭随着那张参议来到城中的一座宅院中。那所宅院是城中一位姓常的商行掌柜所置办的。虽不大,但有山有水还算是雅致。吴世恭就在那常掌柜的带领下安置下来,宅子中早就准备好了奴仆,烧好了热水,就等着吴世恭洗漱。
在与张参议寒暄道别以后,吴世恭的亲卫们就把那些奴仆赶到了偏房。准备等会儿让那常掌柜带走。还是出于安全原因,吴世恭的身边是不会留有外人的。
长时间的旅途劳累,所以洗了热水澡以后的吴世恭是一身清爽。等到换了干净的衣服,吴世恭就散乱的湿发等着自然吹干,接着就取出了军情局收集的辽东官员名录。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因为经费、人手有限,再加上暂时没有必要。汝宁军的山川司和军情局根本就没把密探派驻到辽东。连四海商行也是通过通州的张春宇和京城的分号。与辽东的商行、商队合作做着生意的。因此,辽东的情报简直就是一片空白。
因此,现在吴世恭所拿的情报,都是郑凌通过邸报所搜集的,所以很不完全。
通过情报所知,辽东的最高官员为三位。分别是: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
吴世恭就此分析了一下:那蓟辽总督洪承畴是老大,那肯定最重要;而辽东巡抚方一藻,吴世恭以前也没有打过交道,估计以后也很少会打交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不去得罪他即可;至于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吴世恭也与他在平登莱之乱的时候打过交道,那位太监人倒挺上道,也与吴世恭没什么大的矛盾,因此也不会对吴世恭有什么不利的行为。
不过看到高起潜,吴世恭倒也感叹了一下,没想到他这么快又得到崇祯皇帝的重新启用。看起来高起潜确实很得崇祯皇帝的信任,他在辽东军将系统内的根基也相当的根深蒂固。
接着吴世恭就了解起了此次的同僚——八大总兵。他首先就把目光对准了后世名声最响亮的宁远总兵吴三桂。
宁远总兵吴三桂,现年才二十七岁,在所有的总兵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比吴世恭都小上三岁。难得的是,他能文能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尤其是在他十六岁时,他带着十几骑勇救被围父亲的行为,都被崇祯皇帝所知和夸奖,是关宁铁骑新生代的一员干将。
吴三桂从游击、参将到副将,再到总兵,升迁之快,超乎常规。一来和他懂文习武,能说会道有关,也和他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是总兵有关,还有一个关键是吴三桂拜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蓟辽总督洪承畴年初调到辽东,发现辽军缺乏训练,影响战斗力,用吴三桂为署练兵总兵官,负责练兵。因此,吴三桂练兵、打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此次辽军的主力基本上都是吴三桂所练,所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当然,吴世恭不会忘记当年给予吴三桂的几下撩阴脚,估计吴三桂也不会忘记吴世恭。所以想要尽弃前嫌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吴世恭也并不担心。上有总督洪承畴等人的压制,又是去救援锦州,而锦州城内有着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只要吴三桂头不发昏,他肯定不会公开与吴世恭决裂的。当然,吴世恭也会防备吴三桂的不合作和暗中下黑手的。
宣府总兵杨国柱。世为义州卫指挥使。天启二年,河东失守,归路梗,其妻自缢。杨国柱带着两个儿子夜行昼伏,渡鸭绿江入皮岛。毛文龙知其父子才,并署军职。文龙死,杨国柱接着投靠袁崇焕。
而在崇祯十一年第二次入口之战,杨国柱入卫畿辅,跟随总督卢象升战贾庄。象升败殁,国柱当坐罪。事后大学士刘宇亮、侍郎孙传庭皆言其身入重围,非临敌退却者比。乃充为事官,戴罪图功。而在其中,洪承畴也为杨国柱的脱罪使过一份气力的。
玉田总兵曹变蛟,曹文诏侄子,幼从曹文诏积军功至游击。之后跟随着曹文诏,在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曹文诏的左膀右臂。
之后,在曹文诏战死以后,曹变蛟又独立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获功无数,成为了当时三边总督洪承畴手下的得力大将。
当第二次入口之战以后,京师戒严,召洪承畴入卫,曹变蛟及左光先从之。接着他们跟随着洪承畴来到了辽东,连陕西再用兵。总督郑崇俭乞令曹变蛟兵西还,崇祯皇帝都没允许。
蓟州总兵白广恩。他原是一位农民军首领,最初跟随着混天猴造反。后来投诚了明廷,屡立战功,官职也一路上升。所以白广恩的部队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是相当高的。
而宣府总兵杨国柱、玉田总兵曹变蛟、蓟州总兵白广恩这三人,都是跟随着洪承畴良久,或者是洪承畴对其有恩,因此,他们也是洪承畴的心腹大将。
此外,大同总兵王朴。其父王威,官至左都督。王朴以父荫升至总兵官的。王朴的个人武勇没话说,曾经几骑砍杀了十几位清军,可他的指挥才能和形势判断相当拙劣,当年农民军在诈降渡黄河,进入河南,就是在王朴身上打开缺口的。
不过王朴其人还有一个特点:他是被山西的晋商花钱推到总兵官的位置的。所以他对晋商的出关行商是不闻不问,并以此收敛了大量的钱财。导致了关外满清的物资供应和情报收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此,王朴也是“功不可没”的。
密云总兵唐通。他先为宣化总兵,后为密云总兵,一直护卫着京城,是崇祯皇帝所信任的一员明将。而且他在朝中的关系也是相当深厚。
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他们都是辽军大将。作为本地的军将,他们天然地与吴三桂抱成了团。不过因为他们不是祖家将的嫡系,因此与吴三桂既有合作,又有些小的分歧。
除了这八大总兵以外,在辽东还有援剿总兵左光先、辽东总兵刘肇基等独立的军将。加上吴世恭的汝宁军,就形成了明军主要的作战部队。
因为内容很少,吴世恭很快就翻阅完。听说这宅院的主人常掌柜还在门外等候,吴世恭就吩咐把他召了进来。他想趁着晚宴前的空闲时间,找个当地人了解一下辽东的情况。
“吴大帅!您能光临寒舍,真让小的是蓬荜生辉。小的在这里先恭贺大人旗开得胜,封公授爵。”不愧为做生意的,一见吴世恭,那常掌柜就磕头大礼拜见,并说出一连窜的恭贺话。
“起来吧!”这好话人人爱听,于是吴世恭笑着虚扶道,“坐下!本官这里有几句话要问常丈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