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房中已经点着四组蜡烛,可是毕竟不能够象现代一样灯火辉煌,所以书房内还是有些昏暗。吴世恭几乎趴在了书房的书桌上,仔细地看着铺开的早就烂熟在心的河南地图,反复考虑着农民造反军的进一步动向。
今天是崇祯七年十一月十日,在黄昏时分,河南巡抚玄默的信使赶到了。而这次玄默不是简单地派了一名小校来送信,而是派了巡抚衙门一名名叫周俊吾的参议。
这位周参议也就二十出头,举人功名,与玄默一样也都是北直隶人士。按照明朝官府的规矩,那名周参议也肯定是玄默的子侄弟子辈的,绝对是玄默的亲信,无非是让其熟悉一段衙门的事务以后,再进京会试更进一步的。
而吴世恭也看了玄默的亲笔信。那语气的客气程度简直是让吴世恭有些受宠若惊。而信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吴世恭的汝宁军出兵北上,一同抵御农民造反军再入河南。
可是周参议走到半道上的时候,已经听闻了农民造反军二入河南的消息,因此年轻气盛的他一见吴世恭以后,立刻以命令的口气要求汝宁军即刻出兵,挽救河南的危局。
一见周俊吾那嚣张的嘴脸,吴世恭就有些不耐烦。难道他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代表巡抚大人啊?难道他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号令汝宁军啊?难道他认为就凭着汝宁军这些兵马,真的可以挡住这几十万的农民造反军啊?
可吴世恭毕竟也有城府,他表面上很客气地把周俊吾安排下去住下,并且答应周俊吾派人四处传报,待明天集合汝宁府官员、监军叶忠等一同商议军情。
其实吴世恭知道农民造反军二入河南的消息只比玄默晚了一天。为了及时的得到消息,山川司沿着河南边境设的暗哨点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可消息过来的虽然迅速及时,但信息量也确实不多。只知道农民造反军总人数超过了三十万,他们现在兵合一处,准备向着河南的腹地过来了。
而现在汝宁军的那些高级军官也在各自的部队中。在汝宁军本部的只有邓启帆、薛永利等高级官员,因此能够出主意让吴世恭参考的意见也很少。
面对的农民造反军的威胁,能够做出的应对也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可具体该怎么做呢?现在几乎就是吴世恭一言而决了。但万一自己的决定有了偏差,导致汝宁军的基业损失惨重,那么吴世恭也罪莫大焉。所以现在的吴世恭压力是相当大的。
而焦点无非是农民造反军的动向。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双方相安无事。可吴世恭也知道这种结果不可能,汝宁军现在的控制区太大了。在控制区内的利益也投入了太多,农民造反军在河南稍一腾挪,就会威胁到汝宁军,所以双方怎么样也不可能避免摩擦的。
那么次一级的结果就是把农民造反军打疼,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不敢再靠近汝宁军的控制区。
最坏的结果就是全面开战了。不过这也是下下策。因为就算到了最后汝宁军打赢,那也将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失,对于汝宁军将来的发展也肯定是极其不利的。
可是说起来简单,具体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首先一点吴世恭就不知道农民造反军可能的行动,那让吴世恭怎么对症下葯呢?
所以现在的吴世恭所能够做的只有一个猜。猜对了那就是英明神武,料敌以先。猜错了?那就收拾残局去吧!
而现在的吴世恭也拖不下去了,部队已经集合好了。官员们也在等候着命令,就准备着吴世恭做出决定以后,在明天发布命令发动汝宁军这个战争机器呢。
书房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琼娘手拿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
吴世恭听到声音以后抬起了头,只见琼娘对吴世恭嫣然一笑:“奴家为老爷做了碗点心,老爷快把它喝了暖暖胃吧!”
说完以后,琼娘把食盒放在了边上的小桌上,从里面拿出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银耳羹来。
用脑过度后,吴世恭也觉得有些疲劳。他也趁机休息一下,于是直起了腰,走到小桌的边上拿起银耳羹喝了一口。
一道暖流从口腔沿着食道流到了胃中,让全身发麻的身体又舒展开来。银耳羹很甜,那些夫人们也知道吴世恭喜欢吃甜食,所以吴世恭觉得喝着是特别的香甜。
吴世恭对琼娘感激地笑了笑,开口问道:“孩子睡了没有?”
琼娘顿时眉开眼笑地回答道:“说要等老爷。可支撑不住趴着睡着了。”
当时齐县令有三个子女被鞑子俘获去,其中一个儿子就是琼娘所生。可到了现在为止,那三个孩子还是下落不明。所以琼娘对现在这个儿子是特别得宠爱。
“唉——!”吴世恭有些惋惜地叹了一口气,“明早我就要走。也没时间陪他玩一会儿,可能这次过年也不能待在家中,真是有些对不住你们啊!”
“没什么的,老爷!”只要吴世恭有这份心,琼娘也就很喜欢,“老爷是做大事的人,奴家不会拖累老爷的。”说完以后,琼娘收拾起了空碗准备离开书房。
吴世恭轻轻地用手指在琼娘的腰间划过,笑着说道:“等我一会儿,等我把事都弄完以后我们一起回房。”
“嗯!”琼娘立刻笑颜如花地点了点头。可马上又发觉了自己的行为有些猴急,脸也立刻微红了起来,侧对着吴世恭低着头也不再作声,只是嘴角掩饰不住那微微的勾起。
吴世恭又走到地图前,又开始不断地用象棋子在地图上摆放着,判断着农民造反军可能的行动和汝宁军该采取的应对。
而收拾完的琼娘也在小桌边上的椅子上坐下了,她单手托着头,看着低头沉思的吴世恭,逐渐的,吴世恭那认真的神情让她迷醉了。
蜡烛时不时爆着些灯花,书房内一片安静而温馨的景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书房中已经点着四组蜡烛,可是毕竟不能够象现代一样灯火辉煌,所以书房内还是有些昏暗。吴世恭几乎趴在了书房的书桌上,仔细地看着铺开的早就烂熟在心的河南地图,反复考虑着农民造反军的进一步动向。
今天是崇祯七年十一月十日,在黄昏时分,河南巡抚玄默的信使赶到了。而这次玄默不是简单地派了一名小校来送信,而是派了巡抚衙门一名名叫周俊吾的参议。
这位周参议也就二十出头,举人功名,与玄默一样也都是北直隶人士。按照明朝官府的规矩,那名周参议也肯定是玄默的子侄弟子辈的,绝对是玄默的亲信,无非是让其熟悉一段衙门的事务以后,再进京会试更进一步的。
而吴世恭也看了玄默的亲笔信。那语气的客气程度简直是让吴世恭有些受宠若惊。而信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吴世恭的汝宁军出兵北上,一同抵御农民造反军再入河南。
可是周参议走到半道上的时候,已经听闻了农民造反军二入河南的消息,因此年轻气盛的他一见吴世恭以后,立刻以命令的口气要求汝宁军即刻出兵,挽救河南的危局。
一见周俊吾那嚣张的嘴脸,吴世恭就有些不耐烦。难道他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代表巡抚大人啊?难道他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号令汝宁军啊?难道他认为就凭着汝宁军这些兵马,真的可以挡住这几十万的农民造反军啊?
可吴世恭毕竟也有城府,他表面上很客气地把周俊吾安排下去住下,并且答应周俊吾派人四处传报,待明天集合汝宁府官员、监军叶忠等一同商议军情。
其实吴世恭知道农民造反军二入河南的消息只比玄默晚了一天。为了及时的得到消息,山川司沿着河南边境设的暗哨点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可消息过来的虽然迅速及时,但信息量也确实不多。只知道农民造反军总人数超过了三十万,他们现在兵合一处,准备向着河南的腹地过来了。
而现在汝宁军的那些高级军官也在各自的部队中。在汝宁军本部的只有邓启帆、薛永利等高级官员,因此能够出主意让吴世恭参考的意见也很少。
面对的农民造反军的威胁,能够做出的应对也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可具体该怎么做呢?现在几乎就是吴世恭一言而决了。但万一自己的决定有了偏差,导致汝宁军的基业损失惨重,那么吴世恭也罪莫大焉。所以现在的吴世恭压力是相当大的。
而焦点无非是农民造反军的动向。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双方相安无事。可吴世恭也知道这种结果不可能,汝宁军现在的控制区太大了。在控制区内的利益也投入了太多,农民造反军在河南稍一腾挪,就会威胁到汝宁军,所以双方怎么样也不可能避免摩擦的。
那么次一级的结果就是把农民造反军打疼,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不敢再靠近汝宁军的控制区。
最坏的结果就是全面开战了。不过这也是下下策。因为就算到了最后汝宁军打赢,那也将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失,对于汝宁军将来的发展也肯定是极其不利的。
可是说起来简单,具体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首先一点吴世恭就不知道农民造反军可能的行动,那让吴世恭怎么对症下葯呢?
所以现在的吴世恭所能够做的只有一个猜。猜对了那就是英明神武,料敌以先。猜错了?那就收拾残局去吧!
而现在的吴世恭也拖不下去了,部队已经集合好了。官员们也在等候着命令,就准备着吴世恭做出决定以后,在明天发布命令发动汝宁军这个战争机器呢。
书房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琼娘手拿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
吴世恭听到声音以后抬起了头,只见琼娘对吴世恭嫣然一笑:“奴家为老爷做了碗点心,老爷快把它喝了暖暖胃吧!”
说完以后,琼娘把食盒放在了边上的小桌上,从里面拿出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银耳羹来。
用脑过度后,吴世恭也觉得有些疲劳。他也趁机休息一下,于是直起了腰,走到小桌的边上拿起银耳羹喝了一口。
一道暖流从口腔沿着食道流到了胃中,让全身发麻的身体又舒展开来。银耳羹很甜,那些夫人们也知道吴世恭喜欢吃甜食,所以吴世恭觉得喝着是特别的香甜。
吴世恭对琼娘感激地笑了笑,开口问道:“孩子睡了没有?”
琼娘顿时眉开眼笑地回答道:“说要等老爷。可支撑不住趴着睡着了。”
当时齐县令有三个子女被鞑子俘获去,其中一个儿子就是琼娘所生。可到了现在为止,那三个孩子还是下落不明。所以琼娘对现在这个儿子是特别得宠爱。
“唉——!”吴世恭有些惋惜地叹了一口气,“明早我就要走。也没时间陪他玩一会儿,可能这次过年也不能待在家中,真是有些对不住你们啊!”
“没什么的,老爷!”只要吴世恭有这份心,琼娘也就很喜欢,“老爷是做大事的人,奴家不会拖累老爷的。”说完以后,琼娘收拾起了空碗准备离开书房。
吴世恭轻轻地用手指在琼娘的腰间划过,笑着说道:“等我一会儿,等我把事都弄完以后我们一起回房。”
“嗯!”琼娘立刻笑颜如花地点了点头。可马上又发觉了自己的行为有些猴急,脸也立刻微红了起来,侧对着吴世恭低着头也不再作声,只是嘴角掩饰不住那微微的勾起。
吴世恭又走到地图前,又开始不断地用象棋子在地图上摆放着,判断着农民造反军可能的行动和汝宁军该采取的应对。
而收拾完的琼娘也在小桌边上的椅子上坐下了,她单手托着头,看着低头沉思的吴世恭,逐渐的,吴世恭那认真的神情让她迷醉了。
蜡烛时不时爆着些灯花,书房内一片安静而温馨的景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