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这时候,崇祯七年的二月,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陈奇瑜走马上任了。
下车伊始,总督陈奇瑜是意气风发,只要能够剿灭了农民造反军,那么大学士向他在招收,位极人臣也向他在招手。可还没等陈奇瑜多回味几次这样的感觉,一盆冰水却“唰”地从他头上浇了下来。而浇冰水的始作俑者,正是本书的主角,麻烦哥吴世恭。
当时吴世恭写给秦公公的私信中,建议了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剿匪战术,应该说,这个战术是最切合实际和最好的战术。吴世恭之所以不肯藏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明朝朝廷调集大军,彻底剿灭农民造反军,消除李自成这个灭亡明朝的大敌。
而崇祯皇帝看到了这个建议也相当重视,抄录并批注,转交到了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
应该说,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陈奇瑜在军事上也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他原先准备的剿匪战术恰恰和吴世恭的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战术相当雷同。
那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当然不!英雄陈奇瑜不是对英雄吴世恭惺惺相惜了,而是立刻把吴世恭记恨上了。倒也不是陈奇瑜的心眼有多么的小,主要是这件事让陈奇瑜太憋屈了。
你想想看,原先陈奇瑜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以后,他就可以向崇祯皇帝禀告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使用了高妙的剿匪战术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云云。
可现在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不见得陈奇瑜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听了一个小小的都司的建议,然后……。
这让陈奇瑜的脸往哪儿搁呢?可陈奇瑜不这么说又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吴世恭的建议是通过崇祯皇帝转交的。陈奇瑜不见得对崇祯皇帝说:原先我就是这么想的,而那都司的建议其实和我原先想的是一模一样的。
那不是**裸地抢功吗?那不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欺君吗?你说,陈奇瑜碰到这样憋屈的状况,他还不立刻召唤出一万头“草泥马”神兽啊?
吴世恭就这么莫明其妙地被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陈奇瑜给挂上了名。真是有种祸从天降的感觉。可这原因确实有凑巧的缘故,但吴世恭本人做事上也是有着一点小缺点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后世,吴世恭都是老大做惯了的,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根本不注意,也不知道一些小技巧,因为下属向上司提建议是有着讲究的。
在这里先说一个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建议的小故事。
在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召集军事会议的时候,经常要求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先提出建议。而当轮到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先说出几点正确的建议,但是在最后,他总是说些明显听起来是错误的。但又是无关紧要的小建议。
而斯大林听了以后,当然对那些错误的小建议是大加批评。接着顺理成章地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前面说的正确的建议肯定下来。作为了自己的英明决策。
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维护斯大林的领导权威。不过斯大林其实也对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小花样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到了最后,斯大林还是给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远东方面军,二战中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最后一战的巨大荣耀。
这也真让人感叹,可以从屠夫斯大林的肃反中生存并成长起来的苏军高级将领。他们确实都有两把刷子啊!
从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其实下属对上司提建议不是越正确越好的,要故意留些小错误让上司纠正,以显示出上司的高明。否则的话。很容易反而被上司嫉恨的。这也是很多白领抱怨上司妒贤嫉能的原因,其实他们只要注意一下这个小技巧就行了。在职场混不容易啊!而吴世恭在大明官场混也不容易啊!
崇祯七年二月下旬,陈奇瑜以五省军务总督的身分,檄调各路官军齐集于河南陕州(今陕县),准备移师南下,向湖北均县、竹山一带的农民造反军进剿。
而这一次,创造了汝州大捷的吴世恭的汝宁营、李禄的叶县营和赵铭的归德卫也在檄调的名单中。这次陈奇瑜是新官上任,谁也不知道他的三把火会烧到什么人的身上,所以接到命令以后,吴世恭也立刻把民政的事务委托给邓启帆处理,自己带着周巡,一个骑兵团和陶辛的五百亲兵来到了陕州。
而南阳游击李禄和归德卫指挥赵铭也带着他们的亲兵分别前往,这次连赵铭老头都不敢再装病了。
吴世恭到达围剿大军大营的时候,只比预定集结的时间提早了一天,一进入大营,就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因为吴世恭的人马是全骑兵,兵器盔甲精良,人马精装,所以其他的明军将领就纷纷打听吴世恭的来路。
可还没等吴世恭在大营安顿下来,立刻有位明军武官过来给吴世恭一个下马威了。
那位明军武官正是总兵左良玉。左良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一名获罪的低级武官上窜到总兵官,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也着实打了一些胜仗。
可是左良玉总有个心病,他一直从他的床伴——侯恂那里,听说河南本地有位叫吴世恭的武官是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了得,所以心中早就升起了好胜之心。因此在了解到是吴世恭赶到了以后,左良玉就主动上前挑衅一下吴世恭。
吴世恭见到一名不认识的总兵带着几十名亲兵走了过来,倒也不敢失礼,急忙拱手向左良玉行了一礼。
可是左良玉根本没有还礼,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吴世恭一会儿,接着盛气凌人地说道:“吴世恭是吗?也不过如此嘛!”
左良玉的话引起了他身边的亲兵一阵哄笑。而这时候吴世恭也明白左良玉是来挑事的。既然如此,吴世恭也就不客气了。于是吴世恭依旧装作恭恭敬敬地问道:“敢问这位大帅贵姓大名啊?”
“本总兵官姓左,名良玉。”左良玉的自我介绍依然显得是十分高傲。
可听到了左良玉的回答以后,吴世恭就立刻直起腰,他向着左良玉翻了一个白眼,吐出了三个字:“不认识!”接着转身就给左良玉看自己的后脑勺了。而吴世恭的回答也让身边的亲兵是一阵哄笑。
左良玉顿时气得脸色发紫,可一看自己身在客场,文攻武卫的话都将处在下风,于是扔下句:“狂妄!”以后,就灰溜溜地撤退了。
而见到了左良玉的狼狈相以后,汝宁军这些坏小子怎么会放过呢?他们是一阵起哄声,一阵口哨声,惹得四周其他的明军是纷纷侧目。而左良玉吃亏的样子也落在了四周明军的眼里。
所以没过一会儿,先行到来的归德卫指挥赵铭就来拜访了。都是老熟人了,所以在俩人行礼以后,吴世恭就笑着问道:“那个叫左良玉的傻货是谁啊?”
赵铭也笑着回答道:“谁知道呢!”吴世恭这是问道于盲了。问赵铭归德府城内的烟花柳巷有多少,赵铭可以了如指掌,可是问明军的将领,赵铭还不如经常看邸报的吴世恭呢。
不过对于八卦的收集和传播,赵铭可是一等一的热心:“听说那位左总兵在北直隶也待过,在辽东也待过,好象打了几场大胜仗吧。反正笼络他的人很是不少。”
“前两天监军大人肖公公设宴,宴会中叫出了肖公公的一个小妾献舞。那左总兵就看上了。没想到那肖公公转手就把那名小妾送给了他。啧啧!那小妾听说是扬州名妓出身,那身段,那嗓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赵铭做出了一副陶醉样。
吴世恭立刻打趣道:“于是你的口水就忍不住流下来了吧!我说您老都这么大的年纪了,不怕得马上风啊?”
听到吴世恭的打趣,赵铭也并不在意,他也笑着说道:“也就是想想罢了,有心无力啊!不过这次老哥这把老骨头都出来了,也只带着归德卫的二百多名孩子,吴都司可要照应一二,到时候可不能撒手不管啊!”
吴世恭立刻拍起了胸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您老可是本官的老将主啊。我就琢磨了一下,也得要有人守家的啊!到时候就向众位大人提一提,让您老回归德卫压阵吧。打仗的事,还是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吧。”
听到了吴世恭的承诺,赵铭满意地笑了起来。
可就在这时候,吴世恭和赵铭突然又听到旁边传来了争吵声!于是俩人立刻看向了争吵的方向,立刻又看到了一位老熟人——南阳游击李禄。(未完待续。。)
下车伊始,总督陈奇瑜是意气风发,只要能够剿灭了农民造反军,那么大学士向他在招收,位极人臣也向他在招手。可还没等陈奇瑜多回味几次这样的感觉,一盆冰水却“唰”地从他头上浇了下来。而浇冰水的始作俑者,正是本书的主角,麻烦哥吴世恭。
当时吴世恭写给秦公公的私信中,建议了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剿匪战术,应该说,这个战术是最切合实际和最好的战术。吴世恭之所以不肯藏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明朝朝廷调集大军,彻底剿灭农民造反军,消除李自成这个灭亡明朝的大敌。
而崇祯皇帝看到了这个建议也相当重视,抄录并批注,转交到了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
应该说,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陈奇瑜在军事上也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他原先准备的剿匪战术恰恰和吴世恭的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战术相当雷同。
那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当然不!英雄陈奇瑜不是对英雄吴世恭惺惺相惜了,而是立刻把吴世恭记恨上了。倒也不是陈奇瑜的心眼有多么的小,主要是这件事让陈奇瑜太憋屈了。
你想想看,原先陈奇瑜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以后,他就可以向崇祯皇帝禀告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使用了高妙的剿匪战术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云云。
可现在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不见得陈奇瑜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听了一个小小的都司的建议,然后……。
这让陈奇瑜的脸往哪儿搁呢?可陈奇瑜不这么说又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吴世恭的建议是通过崇祯皇帝转交的。陈奇瑜不见得对崇祯皇帝说:原先我就是这么想的,而那都司的建议其实和我原先想的是一模一样的。
那不是**裸地抢功吗?那不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欺君吗?你说,陈奇瑜碰到这样憋屈的状况,他还不立刻召唤出一万头“草泥马”神兽啊?
吴世恭就这么莫明其妙地被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陈奇瑜给挂上了名。真是有种祸从天降的感觉。可这原因确实有凑巧的缘故,但吴世恭本人做事上也是有着一点小缺点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后世,吴世恭都是老大做惯了的,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根本不注意,也不知道一些小技巧,因为下属向上司提建议是有着讲究的。
在这里先说一个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建议的小故事。
在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召集军事会议的时候,经常要求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先提出建议。而当轮到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先说出几点正确的建议,但是在最后,他总是说些明显听起来是错误的。但又是无关紧要的小建议。
而斯大林听了以后,当然对那些错误的小建议是大加批评。接着顺理成章地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前面说的正确的建议肯定下来。作为了自己的英明决策。
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维护斯大林的领导权威。不过斯大林其实也对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小花样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到了最后,斯大林还是给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远东方面军,二战中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最后一战的巨大荣耀。
这也真让人感叹,可以从屠夫斯大林的肃反中生存并成长起来的苏军高级将领。他们确实都有两把刷子啊!
从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其实下属对上司提建议不是越正确越好的,要故意留些小错误让上司纠正,以显示出上司的高明。否则的话。很容易反而被上司嫉恨的。这也是很多白领抱怨上司妒贤嫉能的原因,其实他们只要注意一下这个小技巧就行了。在职场混不容易啊!而吴世恭在大明官场混也不容易啊!
崇祯七年二月下旬,陈奇瑜以五省军务总督的身分,檄调各路官军齐集于河南陕州(今陕县),准备移师南下,向湖北均县、竹山一带的农民造反军进剿。
而这一次,创造了汝州大捷的吴世恭的汝宁营、李禄的叶县营和赵铭的归德卫也在檄调的名单中。这次陈奇瑜是新官上任,谁也不知道他的三把火会烧到什么人的身上,所以接到命令以后,吴世恭也立刻把民政的事务委托给邓启帆处理,自己带着周巡,一个骑兵团和陶辛的五百亲兵来到了陕州。
而南阳游击李禄和归德卫指挥赵铭也带着他们的亲兵分别前往,这次连赵铭老头都不敢再装病了。
吴世恭到达围剿大军大营的时候,只比预定集结的时间提早了一天,一进入大营,就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因为吴世恭的人马是全骑兵,兵器盔甲精良,人马精装,所以其他的明军将领就纷纷打听吴世恭的来路。
可还没等吴世恭在大营安顿下来,立刻有位明军武官过来给吴世恭一个下马威了。
那位明军武官正是总兵左良玉。左良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一名获罪的低级武官上窜到总兵官,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也着实打了一些胜仗。
可是左良玉总有个心病,他一直从他的床伴——侯恂那里,听说河南本地有位叫吴世恭的武官是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了得,所以心中早就升起了好胜之心。因此在了解到是吴世恭赶到了以后,左良玉就主动上前挑衅一下吴世恭。
吴世恭见到一名不认识的总兵带着几十名亲兵走了过来,倒也不敢失礼,急忙拱手向左良玉行了一礼。
可是左良玉根本没有还礼,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吴世恭一会儿,接着盛气凌人地说道:“吴世恭是吗?也不过如此嘛!”
左良玉的话引起了他身边的亲兵一阵哄笑。而这时候吴世恭也明白左良玉是来挑事的。既然如此,吴世恭也就不客气了。于是吴世恭依旧装作恭恭敬敬地问道:“敢问这位大帅贵姓大名啊?”
“本总兵官姓左,名良玉。”左良玉的自我介绍依然显得是十分高傲。
可听到了左良玉的回答以后,吴世恭就立刻直起腰,他向着左良玉翻了一个白眼,吐出了三个字:“不认识!”接着转身就给左良玉看自己的后脑勺了。而吴世恭的回答也让身边的亲兵是一阵哄笑。
左良玉顿时气得脸色发紫,可一看自己身在客场,文攻武卫的话都将处在下风,于是扔下句:“狂妄!”以后,就灰溜溜地撤退了。
而见到了左良玉的狼狈相以后,汝宁军这些坏小子怎么会放过呢?他们是一阵起哄声,一阵口哨声,惹得四周其他的明军是纷纷侧目。而左良玉吃亏的样子也落在了四周明军的眼里。
所以没过一会儿,先行到来的归德卫指挥赵铭就来拜访了。都是老熟人了,所以在俩人行礼以后,吴世恭就笑着问道:“那个叫左良玉的傻货是谁啊?”
赵铭也笑着回答道:“谁知道呢!”吴世恭这是问道于盲了。问赵铭归德府城内的烟花柳巷有多少,赵铭可以了如指掌,可是问明军的将领,赵铭还不如经常看邸报的吴世恭呢。
不过对于八卦的收集和传播,赵铭可是一等一的热心:“听说那位左总兵在北直隶也待过,在辽东也待过,好象打了几场大胜仗吧。反正笼络他的人很是不少。”
“前两天监军大人肖公公设宴,宴会中叫出了肖公公的一个小妾献舞。那左总兵就看上了。没想到那肖公公转手就把那名小妾送给了他。啧啧!那小妾听说是扬州名妓出身,那身段,那嗓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赵铭做出了一副陶醉样。
吴世恭立刻打趣道:“于是你的口水就忍不住流下来了吧!我说您老都这么大的年纪了,不怕得马上风啊?”
听到吴世恭的打趣,赵铭也并不在意,他也笑着说道:“也就是想想罢了,有心无力啊!不过这次老哥这把老骨头都出来了,也只带着归德卫的二百多名孩子,吴都司可要照应一二,到时候可不能撒手不管啊!”
吴世恭立刻拍起了胸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您老可是本官的老将主啊。我就琢磨了一下,也得要有人守家的啊!到时候就向众位大人提一提,让您老回归德卫压阵吧。打仗的事,还是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吧。”
听到了吴世恭的承诺,赵铭满意地笑了起来。
可就在这时候,吴世恭和赵铭突然又听到旁边传来了争吵声!于是俩人立刻看向了争吵的方向,立刻又看到了一位老熟人——南阳游击李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