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以“争功相嫉乖计”,绑赴街市斩首。
楼船将军杨仆被判处死缓,罪名是杨仆的海军登陆朝鲜后,没有等待荀彘大军南下,便率先发动攻击,以致于伤亡惨重。杨仆缴交赎金后,免于死罪,被夺去官职爵位,降为平民。
朝鲜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元封五年,前106年),帝国最伟大的将领卫青去世。这是继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帝国又一颗将星陨落。
朝鲜战争与卫青的去世似乎是刘彻一生武功的分水岭。
在朝鲜战争之前,刘彻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南灭南越、东诛东越、西南开疆拓土,相当的顺利。
朝鲜战争之后,一切都变得不顺利了。两次征西宛,伤亡惨重;与匈奴开战,一战赵破奴被俘,再战李陵被俘,三战李广利投降。
这种微妙的变化,在朝鲜战争中初露端倪,那就是帝国的最高领袖,武帝刘彻,开始令人无法捉摸与暴戾无度。
在朝鲜战争中被诛杀的三人:卫山、公孙遂、荀彘,都死得莫名其妙。卫山出使任务其实完成相当好的,但是朝鲜太子最后反悔,这并非卫山之过;公孙遂虽然在逮捕杨仆一事上有过分之处,但他之所以敢这样做,是有武帝“便宜从事”的密令,也罪不致死;至于荀彘,真比窦娥还冤,作为朝鲜战争的第一功臣,连朝鲜的降将个个都受封为侯爵,荀彘没有得到封赏也就算了,居然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彻的猜疑心,令人无法捉摸的赏罚尺度,成为悬在汉军将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是后期军事走下坡的原因。
第六章 生死决战(下)
【一、风云再起】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对匈奴汗国的打击力度是史无前例的,匈奴为了保全实力,迁移到更荒寒的北方。寒风与冻土磨砺着这个坚强的民族,他们蛰伏,等待着东山再起。
赵信对伊稚斜单于说:“这次我们遭到重创了,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派遣使者到中国,请求与中国继续和亲。”伊稚斜单于点点头,表示同意。
匈奴使者到了长安,表示匈奴愿意与中国和平相处,继续和亲的政策。
丞相长史任敞说:“匈奴人想得美,现在吃了败仗,就想来和亲。我看应该趁这个机会,让匈奴俯首称臣。”
武帝刘彻听了很高兴,匈奴是中国的头号敌人,要是匈奴称臣,那么中国就是天下无敌了。刘彻便派任敞作为使节,前往匈奴,准备招降伊稚斜单于。
伊稚斜单于听说汉使前来,还以为是为了和亲一事而来,连忙召见任敞。
谁知任敞一见单于,开口闭口要单于投降中国,只把伊稚斜单于听得火冒三丈,命令左右将任敞捆起来。
任敞被匈奴扣留了。武帝大怒,准备再一次远征匈奴,但是霍去病的突然去世,使得这次远征计划不了了之。
接下来的几年,汉、匈两国相安无事。匈奴人养精蓄锐,慢慢恢复实力;而汉帝国则是开疆拓土,国家的疆域大大扩张。
元鼎三年(前114年),伊稚斜单于去世,子乌维单于继任。乌维单于继续伊稚斜单于的政策,躲在漠北休生养息,训练军队,没有南下攻击中国的打算。北方边境一片和平的影象,战争的阴影渐渐散去。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帝国已经先后征服南越、平西南夷、击灭东越,武帝刘彻此时豪情万丈,雄视天下,他的赫赫武功,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位帝王。刘彻决定巡视北方边境,让匈奴以及周边的国家感受汉帝国不可侵犯的威严。
刘彻统率十八万精兵猛将,出长城,登单于台(在内蒙古托克托西北),再巡视朔方城。一路上车辙留痕,马蹄留迹,旌旗飘飘,绵延千里。十八万骑兵,雄纠纠气昂昂,威武雄壮,向匈奴人展示汉军强大的实力。
现在的刘彻,确实不把匈奴人放在眼里了。
随后,汉使郭吉出使匈奴。匈奴主客,即外交部负责接待汉使的人员问说:“你这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呢?”郭吉说:“这个我要面见单于时,当面向单于说明。”接待人员不敢怠慢,把郭吉引见给乌维单于。
中国兵威正盛,郭吉态度非常强硬,他对乌维单于说:“南越王的人头已悬于汉帝国都城的北门。现在单于如果有实力与汉帝国开战,皇帝亲自带兵在边境严阵以待,如果单于自忖不是对手,那么就应该南面称臣,何必逃得远远的,躲匿于漠北寒苦而无水草之地呢?”
乌维单于听了气得发抖,对左右喝道:“是谁把这个人引见给我的?”
外交部接待官员战战兢兢地站出来说:“是小臣。”
乌维单于喝道:“给我拖出去斩了。”
不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拎进单于帐中。
乌维单于冷冰冰地说:“把这个胆大妄为的汉使拿下,放逐到北海(贝加尔湖)。”
乌维单于色厉内茬,终究不敢南下入寇中国,只是在漠北寒苦之地,苦练兵马,习练骑射。为了迷惑汉帝国,乌维单于屡屡派出使节到中国,说了不少好听的话,要求与中国和亲。
郭吉出使匈奴国未返回,匈奴方面假称郭吉失踪。武帝刘彻决定派了一个使节到匈奴去打探一下,一方面是打探郭吉的下落,另一方面打探匈奴和亲的决心。
出使匈奴的汉使王乌,是北地人(甘肃宁县),熟悉匈奴的礼节风俗。匈奴人在接待外国使者时,如果要进入单于的穹庐,则必须要去符节,把脸涂黑。王乌就把符节放在一旁,涂黑了脸进见单于,与乌维单于促膝长谈。
乌维单于故意对王乌说:“我准备派太子到中国充当人质,作为与中国和亲的条件。”王乌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
回国后,王乌向武帝刘彻禀报,匈奴单于愿意将太子入质中国。刘彻对此十分满意,又派出另一位使者杨信到匈奴,与乌维单于商讨具体事宜。
杨信这个人与王乌不一样,王乌八面玲珑,单于对他颇有好感,则杨信则刚直倔强,原则性很强。杨信不肯从匈奴的风俗,不肯放下汉节涂黑脸去单于的穹庐。所以乌维单于很不痛快。
杨信对乌维说:“匈奴要与中国和亲,请先将太子入质中国。”这个条件,是乌维口头上许诺给王乌的。但此时乌维单于不认帐了。
乌维单于把脸一沉,说道:“你说的不对吧。按照贵国高皇帝与我国冒顿单于所缔结的和亲协议,汉帝国遣公主入匈奴和亲,并有大量的绸缎、食物作为嫁妆,作为回报,匈奴与中国和平相处,不侵扰中国边境。现在你们想撕毁以前的协议,让我国太子入质中国,这个决没有道理嘛。”
乌维单于出尔反尔,翻脸不认帐,杨信气得半死,干脆启程回国了。
武帝刘彻听了杨信的报告后,就召来王乌,问说:“乌维单于不是亲口答应你要入质太子吗?怎么又出尔反尔了?”
王乌嗫嗫无语,过了半晌才说:“臣愿意再出使匈奴,探个究竟。”
王乌又一次出使匈奴。这回,乌维单于又是格外的热情,又跟王乌说了许多好听的话,灌迷魂汤。乌维单于信誓旦旦地说:“我打算到中国见见汉朝天子,与汉天子约为兄弟,从此两国和睦相处。”
乌维单于这一番话,又把王乌搞得晕乎乎的,喜上眉头。
回到长安后,王乌向武帝刘彻汇报情况,刘彻听说单于要亲自前来拜见,也非常开心,就跟大臣们讨论接待匈奴单于的礼节。有大臣说,为了显示中国的诚意,应该要修筑一座豪华的单于官邸。
单于官邸落成了。
武帝刘彻派出使节前往匈奴,告知汉帝国的诚意,豪华的单于官邸已经落成,单于可以动身前往中国了。
乌维单于又耍滑头了,这次他是这样说的:“除非是中国的贵族成员作为汉使前来,否则我不能推心置腹地讨论具体的事宜。”
其实乌维单于哪里真想归附中国,不过是转移中国的注意力,他暗中操练兵马,企图东山再起。他知道武帝刘彻好大喜功,所以故意装着要臣服的样子,还派了一位匈奴贵族出使中国。
这位匈奴贵族到了中国之后,染上疾病,虽然刘彻命令名医抢救,但终究医治无效去世。刘彻派路充国运送匈奴贵族的灵柩回国,并授予路充国二千石的印绶,此举是为了表明路充国是一位中国贵族,乌维单于不是非中国贵族不肯谈判吗?
但是刘彻这次又失算了。
乌维单于找到了口实了:这个匈奴贵族是被你们中国人害死的!所以不仅不与路充国谈判,反而把路充国也扣押了。
武帝刘彻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乌维单于不过是在耍弄他罢了,乌维单于开给汉使王乌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自漠北之战后,匈奴经过十余年的休整,渐渐恢复了元气。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的骑兵开始越过大漠,袭扰汉帝国的北边。北方消散十余年的硝烟,又开始点燃。
对于匈奴的卷土重来,刘彻不敢掉以轻心,将两位最出色的将领调到北方战线,一位是以七百骑兵击破楼兰国的浞野侯赵破奴,一位是在西南战线上击灭且兰国、降伏滇国的拔胡将军郭昌。两位名将率军进驻朔方城,严密监视北部匈奴的军事动向。
正当汉、匈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局面时,在汉帝国一方,卫青的去世(元封五年,前106年)是汉帝国军事力量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虽然在漠北之战后,卫青的军事生涯即告结束,但是身为大将军、大司马,卫青仍然参加了许多汉帝国的军事决策,即便是卫青在后期受到武帝刘彻的冷落,但刘彻仍然不能不倚重卫青的军事才华。
我们完全相信,漠北之战后的平定南越、东越、开拓西南、远征朝鲜这些军事行动,卫青势必在战略决策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此时的帝国军事力量,无往而不胜。
卫青的去世成为武帝一生武功的分水岭。卫青去世后,刘彻的武功一落千丈,曾被打趴下的匈奴,竟然一次次地重创汉军。
卫青的去世,意味着武帝开疆拓土时代的终结。但卫青这个伟大的名字,将永远成为中国抗击侵略的胜利旗帜。
元封六年(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其子詹师庐继位,因为詹师庐年纪轻轻,所以被称为“儿单于”。
刘彻想趁机离间匈奴的君臣关系,便派两批使者前往匈奴,一批使者慰问儿单于,另一批使者慰问匈奴右贤王,而且故意给右贤王的礼物多一些,暗示说儿单于年少,你右贤王才有资格担任匈奴单于嘛。
但匈奴人不吃这一套,两批使者进入匈奴后,即遭扣押。匈奴前后扣押的汉使节团共有十余批,作为报复,汉帝国也扣押了相同数量的匈奴使团。
儿单于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非常残暴,喜欢杀人,搞得匈奴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匈奴左大都尉密谋诛杀儿单于,便派人与汉帝国取得联系,说:“儿单于暴戾无度,我想要诛杀他,然后投降汉帝国,然而汉帝国太远了,如果你们发兵前来接应,我马上发动政变。”
为了接应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刘彻下令在塞外修筑受降城。
然而,此时匈奴王庭在大漠以北,匈奴左大都尉仍然觉得受降城过于遥远,所以迟迟不肯动手。
太初二年(前103年),刘彻派赵破奴率领两万精锐骑兵从朔方城北上,深入两千里,并派间谍潜入匈奴,通知左大都尉,汉军精锐已经出动,准备在浚稽山(蒙古肯特山)接应。
然而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计划泄露,还没有起事,已被儿单于所获悉。儿单于调集重兵集团,包围左大都尉,左大都尉被斩杀,政变以失败而告终。
儿单于击杀左大都尉后,转而进兵浚稽山,向赵破奴的骑军发起进攻。赵破奴此时才得知左大都尉的政变已经失败。在征东越、南越、西南夷、朝鲜、大宛时,汉军均是以囚犯为主力,然而这次与匈奴对抗时,是最精锐的正规军。
精锐就是精锐。
赵破奴,这位霍去病手下最强悍的将军,作战勇猛顽强,剽掠如风,与匈奴一开战,旗开得胜,俘虏匈奴骑兵数千人。击退匈奴后,赵破奴考虑到这次出征,因为左大都尉被杀,受降一事已经不可能了,便率军向受降城撤退。
儿单于岂能甘心失败!他命令左贤王部火速支援,共纠集了八万骑兵,追击赵破奴。
汉军撤退到距离受降城四百里处,被匈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以“争功相嫉乖计”,绑赴街市斩首。
楼船将军杨仆被判处死缓,罪名是杨仆的海军登陆朝鲜后,没有等待荀彘大军南下,便率先发动攻击,以致于伤亡惨重。杨仆缴交赎金后,免于死罪,被夺去官职爵位,降为平民。
朝鲜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元封五年,前106年),帝国最伟大的将领卫青去世。这是继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帝国又一颗将星陨落。
朝鲜战争与卫青的去世似乎是刘彻一生武功的分水岭。
在朝鲜战争之前,刘彻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南灭南越、东诛东越、西南开疆拓土,相当的顺利。
朝鲜战争之后,一切都变得不顺利了。两次征西宛,伤亡惨重;与匈奴开战,一战赵破奴被俘,再战李陵被俘,三战李广利投降。
这种微妙的变化,在朝鲜战争中初露端倪,那就是帝国的最高领袖,武帝刘彻,开始令人无法捉摸与暴戾无度。
在朝鲜战争中被诛杀的三人:卫山、公孙遂、荀彘,都死得莫名其妙。卫山出使任务其实完成相当好的,但是朝鲜太子最后反悔,这并非卫山之过;公孙遂虽然在逮捕杨仆一事上有过分之处,但他之所以敢这样做,是有武帝“便宜从事”的密令,也罪不致死;至于荀彘,真比窦娥还冤,作为朝鲜战争的第一功臣,连朝鲜的降将个个都受封为侯爵,荀彘没有得到封赏也就算了,居然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彻的猜疑心,令人无法捉摸的赏罚尺度,成为悬在汉军将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是后期军事走下坡的原因。
第六章 生死决战(下)
【一、风云再起】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对匈奴汗国的打击力度是史无前例的,匈奴为了保全实力,迁移到更荒寒的北方。寒风与冻土磨砺着这个坚强的民族,他们蛰伏,等待着东山再起。
赵信对伊稚斜单于说:“这次我们遭到重创了,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派遣使者到中国,请求与中国继续和亲。”伊稚斜单于点点头,表示同意。
匈奴使者到了长安,表示匈奴愿意与中国和平相处,继续和亲的政策。
丞相长史任敞说:“匈奴人想得美,现在吃了败仗,就想来和亲。我看应该趁这个机会,让匈奴俯首称臣。”
武帝刘彻听了很高兴,匈奴是中国的头号敌人,要是匈奴称臣,那么中国就是天下无敌了。刘彻便派任敞作为使节,前往匈奴,准备招降伊稚斜单于。
伊稚斜单于听说汉使前来,还以为是为了和亲一事而来,连忙召见任敞。
谁知任敞一见单于,开口闭口要单于投降中国,只把伊稚斜单于听得火冒三丈,命令左右将任敞捆起来。
任敞被匈奴扣留了。武帝大怒,准备再一次远征匈奴,但是霍去病的突然去世,使得这次远征计划不了了之。
接下来的几年,汉、匈两国相安无事。匈奴人养精蓄锐,慢慢恢复实力;而汉帝国则是开疆拓土,国家的疆域大大扩张。
元鼎三年(前114年),伊稚斜单于去世,子乌维单于继任。乌维单于继续伊稚斜单于的政策,躲在漠北休生养息,训练军队,没有南下攻击中国的打算。北方边境一片和平的影象,战争的阴影渐渐散去。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帝国已经先后征服南越、平西南夷、击灭东越,武帝刘彻此时豪情万丈,雄视天下,他的赫赫武功,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位帝王。刘彻决定巡视北方边境,让匈奴以及周边的国家感受汉帝国不可侵犯的威严。
刘彻统率十八万精兵猛将,出长城,登单于台(在内蒙古托克托西北),再巡视朔方城。一路上车辙留痕,马蹄留迹,旌旗飘飘,绵延千里。十八万骑兵,雄纠纠气昂昂,威武雄壮,向匈奴人展示汉军强大的实力。
现在的刘彻,确实不把匈奴人放在眼里了。
随后,汉使郭吉出使匈奴。匈奴主客,即外交部负责接待汉使的人员问说:“你这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呢?”郭吉说:“这个我要面见单于时,当面向单于说明。”接待人员不敢怠慢,把郭吉引见给乌维单于。
中国兵威正盛,郭吉态度非常强硬,他对乌维单于说:“南越王的人头已悬于汉帝国都城的北门。现在单于如果有实力与汉帝国开战,皇帝亲自带兵在边境严阵以待,如果单于自忖不是对手,那么就应该南面称臣,何必逃得远远的,躲匿于漠北寒苦而无水草之地呢?”
乌维单于听了气得发抖,对左右喝道:“是谁把这个人引见给我的?”
外交部接待官员战战兢兢地站出来说:“是小臣。”
乌维单于喝道:“给我拖出去斩了。”
不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拎进单于帐中。
乌维单于冷冰冰地说:“把这个胆大妄为的汉使拿下,放逐到北海(贝加尔湖)。”
乌维单于色厉内茬,终究不敢南下入寇中国,只是在漠北寒苦之地,苦练兵马,习练骑射。为了迷惑汉帝国,乌维单于屡屡派出使节到中国,说了不少好听的话,要求与中国和亲。
郭吉出使匈奴国未返回,匈奴方面假称郭吉失踪。武帝刘彻决定派了一个使节到匈奴去打探一下,一方面是打探郭吉的下落,另一方面打探匈奴和亲的决心。
出使匈奴的汉使王乌,是北地人(甘肃宁县),熟悉匈奴的礼节风俗。匈奴人在接待外国使者时,如果要进入单于的穹庐,则必须要去符节,把脸涂黑。王乌就把符节放在一旁,涂黑了脸进见单于,与乌维单于促膝长谈。
乌维单于故意对王乌说:“我准备派太子到中国充当人质,作为与中国和亲的条件。”王乌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
回国后,王乌向武帝刘彻禀报,匈奴单于愿意将太子入质中国。刘彻对此十分满意,又派出另一位使者杨信到匈奴,与乌维单于商讨具体事宜。
杨信这个人与王乌不一样,王乌八面玲珑,单于对他颇有好感,则杨信则刚直倔强,原则性很强。杨信不肯从匈奴的风俗,不肯放下汉节涂黑脸去单于的穹庐。所以乌维单于很不痛快。
杨信对乌维说:“匈奴要与中国和亲,请先将太子入质中国。”这个条件,是乌维口头上许诺给王乌的。但此时乌维单于不认帐了。
乌维单于把脸一沉,说道:“你说的不对吧。按照贵国高皇帝与我国冒顿单于所缔结的和亲协议,汉帝国遣公主入匈奴和亲,并有大量的绸缎、食物作为嫁妆,作为回报,匈奴与中国和平相处,不侵扰中国边境。现在你们想撕毁以前的协议,让我国太子入质中国,这个决没有道理嘛。”
乌维单于出尔反尔,翻脸不认帐,杨信气得半死,干脆启程回国了。
武帝刘彻听了杨信的报告后,就召来王乌,问说:“乌维单于不是亲口答应你要入质太子吗?怎么又出尔反尔了?”
王乌嗫嗫无语,过了半晌才说:“臣愿意再出使匈奴,探个究竟。”
王乌又一次出使匈奴。这回,乌维单于又是格外的热情,又跟王乌说了许多好听的话,灌迷魂汤。乌维单于信誓旦旦地说:“我打算到中国见见汉朝天子,与汉天子约为兄弟,从此两国和睦相处。”
乌维单于这一番话,又把王乌搞得晕乎乎的,喜上眉头。
回到长安后,王乌向武帝刘彻汇报情况,刘彻听说单于要亲自前来拜见,也非常开心,就跟大臣们讨论接待匈奴单于的礼节。有大臣说,为了显示中国的诚意,应该要修筑一座豪华的单于官邸。
单于官邸落成了。
武帝刘彻派出使节前往匈奴,告知汉帝国的诚意,豪华的单于官邸已经落成,单于可以动身前往中国了。
乌维单于又耍滑头了,这次他是这样说的:“除非是中国的贵族成员作为汉使前来,否则我不能推心置腹地讨论具体的事宜。”
其实乌维单于哪里真想归附中国,不过是转移中国的注意力,他暗中操练兵马,企图东山再起。他知道武帝刘彻好大喜功,所以故意装着要臣服的样子,还派了一位匈奴贵族出使中国。
这位匈奴贵族到了中国之后,染上疾病,虽然刘彻命令名医抢救,但终究医治无效去世。刘彻派路充国运送匈奴贵族的灵柩回国,并授予路充国二千石的印绶,此举是为了表明路充国是一位中国贵族,乌维单于不是非中国贵族不肯谈判吗?
但是刘彻这次又失算了。
乌维单于找到了口实了:这个匈奴贵族是被你们中国人害死的!所以不仅不与路充国谈判,反而把路充国也扣押了。
武帝刘彻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乌维单于不过是在耍弄他罢了,乌维单于开给汉使王乌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自漠北之战后,匈奴经过十余年的休整,渐渐恢复了元气。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的骑兵开始越过大漠,袭扰汉帝国的北边。北方消散十余年的硝烟,又开始点燃。
对于匈奴的卷土重来,刘彻不敢掉以轻心,将两位最出色的将领调到北方战线,一位是以七百骑兵击破楼兰国的浞野侯赵破奴,一位是在西南战线上击灭且兰国、降伏滇国的拔胡将军郭昌。两位名将率军进驻朔方城,严密监视北部匈奴的军事动向。
正当汉、匈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局面时,在汉帝国一方,卫青的去世(元封五年,前106年)是汉帝国军事力量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虽然在漠北之战后,卫青的军事生涯即告结束,但是身为大将军、大司马,卫青仍然参加了许多汉帝国的军事决策,即便是卫青在后期受到武帝刘彻的冷落,但刘彻仍然不能不倚重卫青的军事才华。
我们完全相信,漠北之战后的平定南越、东越、开拓西南、远征朝鲜这些军事行动,卫青势必在战略决策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此时的帝国军事力量,无往而不胜。
卫青的去世成为武帝一生武功的分水岭。卫青去世后,刘彻的武功一落千丈,曾被打趴下的匈奴,竟然一次次地重创汉军。
卫青的去世,意味着武帝开疆拓土时代的终结。但卫青这个伟大的名字,将永远成为中国抗击侵略的胜利旗帜。
元封六年(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其子詹师庐继位,因为詹师庐年纪轻轻,所以被称为“儿单于”。
刘彻想趁机离间匈奴的君臣关系,便派两批使者前往匈奴,一批使者慰问儿单于,另一批使者慰问匈奴右贤王,而且故意给右贤王的礼物多一些,暗示说儿单于年少,你右贤王才有资格担任匈奴单于嘛。
但匈奴人不吃这一套,两批使者进入匈奴后,即遭扣押。匈奴前后扣押的汉使节团共有十余批,作为报复,汉帝国也扣押了相同数量的匈奴使团。
儿单于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非常残暴,喜欢杀人,搞得匈奴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匈奴左大都尉密谋诛杀儿单于,便派人与汉帝国取得联系,说:“儿单于暴戾无度,我想要诛杀他,然后投降汉帝国,然而汉帝国太远了,如果你们发兵前来接应,我马上发动政变。”
为了接应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刘彻下令在塞外修筑受降城。
然而,此时匈奴王庭在大漠以北,匈奴左大都尉仍然觉得受降城过于遥远,所以迟迟不肯动手。
太初二年(前103年),刘彻派赵破奴率领两万精锐骑兵从朔方城北上,深入两千里,并派间谍潜入匈奴,通知左大都尉,汉军精锐已经出动,准备在浚稽山(蒙古肯特山)接应。
然而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计划泄露,还没有起事,已被儿单于所获悉。儿单于调集重兵集团,包围左大都尉,左大都尉被斩杀,政变以失败而告终。
儿单于击杀左大都尉后,转而进兵浚稽山,向赵破奴的骑军发起进攻。赵破奴此时才得知左大都尉的政变已经失败。在征东越、南越、西南夷、朝鲜、大宛时,汉军均是以囚犯为主力,然而这次与匈奴对抗时,是最精锐的正规军。
精锐就是精锐。
赵破奴,这位霍去病手下最强悍的将军,作战勇猛顽强,剽掠如风,与匈奴一开战,旗开得胜,俘虏匈奴骑兵数千人。击退匈奴后,赵破奴考虑到这次出征,因为左大都尉被杀,受降一事已经不可能了,便率军向受降城撤退。
儿单于岂能甘心失败!他命令左贤王部火速支援,共纠集了八万骑兵,追击赵破奴。
汉军撤退到距离受降城四百里处,被匈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