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主战,拳拳爱国之心,溢之言表。马邑之谋,仍不失为军事史上之杰作,因为它离成功,只差了一点点,惜其功败垂成。王恢是相当杰出的战略家,然而并不是很好的将军,缺乏战场上随机应变的灵活战术方针,所以未能在匈奴逃跑时发动攻击。
王恢虽然在兵力上远少于匈奴,然而汉军仍有二十七万的主力部队正从设伏地赶来,所以军臣单于决不敢拉开阵势与王恢决一死战,倘若王恢奋勇出击,必定是有所斩获。
王恢之所以必死,是因为刘彻想把战争的责任全部推卸在王恢一人身上。当时在御前会议上,支持王恢的大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与匈奴和亲,而作为皇帝的刘彻,则站在王恢一方。然而兵锋一旦开启,和平便遥遥无望了。面对朝中大臣们的诘难,刘彻让王恢一人背黑锅,独揽失利的责任。
王恢在绝望中自杀身亡!
马邑之谋,是一道导火索。
它点燃了大汉帝国的激情,进入了一个热血沸腾的壮丽时代,大汉的男儿们前仆后继,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数千年后,当我等后辈回顾先祖们奋斗的伟大勋绩时,仍然为之深深地震憾。
【二、从奴隶到将军:卫青的崛起】
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春季。暖风拂过,厚厚的积雪开始融化,原本光秃秃的树枝上,又开始吐出新芽了。这种生机盎然的季节,又激起了皇帝刘彻狩猎的热情了。想到狩猎,刘彻就浑身来劲了,他兴致大发,吩咐手下:“传建章宫监卫青到上林苑,陪同寡人狩猎。”
卫青是帝皇身边的红人,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正蒙刘彻专宠。爱屋及乌,卫子夫身边的人也迅速窜起,皇帝时不时对卫家大肆封赏;同时,卫青也开始展示其非凡的才华,他精通骑射,勇武过人,深得刘彻的器重。
上林苑是皇家狩猎场,占地面积十分广大,一直从首都连至终南山,荆棘杂草,树木成林,深沟险涧。为了扩充上林苑,刘彻不惜勒令这些地区的居民全体搬迁,以营造浩大的狩猎场。精力旺盛的刘彻酷爱狩猎,要狩猎,也必须要有好的猎友,卫青一身精湛的武艺,正是刘彻狩猎的最佳猎友。
春风袭来,寒意微微。刘彻与卫青在上林苑内,跨山越涧,穿林过草,纵马驰骋,引弓射箭,追逐飞禽走兽,好不痛快。半日下来,射杀的猎物累累。卫青的箭技、勇敢、敏捷令刘彻十分欣赏,他笑着对卫青说:“狩猎场不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战场才是你的用武之地,以后必将让你统领一军,建功立业于千里之外。”皇帝这么一说,卫青受宠若惊,连连称谢。
刘彻回来宫中。在宫中等候多时的侍者见皇帝归来,急忙跪奏:“陛下,边关急报。”
刘彻一听,想必是汉匈边境烽火再起,便喝道:“念。”
谒者展开文书读:“匈奴骑兵犯我上谷郡,杀我官吏,虏我百姓,物畜被劫一空,望朝廷急援。”
刘彻听罢火冒三丈,大骂道:“匈奴小儿欺人太甚。马邑之战,胡儿侥幸逃脱,不思侮改。北虏蚍蚨撼树,屡兴事端,犯我国土,杀我臣民,掠我物畜,可恨之极。今又犯边,岂谓我大汉王朝无人?这次定当给这群胡儿一点教训。”
刘彻脑子里就一个字:打!
必须给匈奴人一个教训。一直以来,只有匈奴人入寇汉人的边关,大汉帝国从未深入匈奴的领地,这种倒悬的局面必须结束。因为帝国不是绵羊,而是一头雄狮。
将战火引向匈奴本土!
憋足气的主战派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反击,在等待了数十年后,终于开始了。
谁可当此反击重任?刘彻首先想到卫青,凭着自己对卫青的了解,此人有胆有谋,头脑清醒,判断力强,但是卫青毕竟没有打过仗,暂时不可做为统帅,只让他统率一个兵团;李广是打仗最勇猛的虎将,让他统率一个兵团;公孙贺是卫青与卫子夫的姐夫,年轻时便成一名骑士,与匈奴作战立有战功,在马邑之围时曾统领一军,这也是个可用之人。刘彻又想了想,大笔一挥,又增加一人:公孙敖,他曾营救卫青,极有胆略,刘彻就是喜欢有胆略的人。
从刘彻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四名将领中,有三人与卫家有关。然而卫青现在压力是巨大的,他必须要在战场中有所作为,否则不仅有负皇恩,而且甚至会牵连到姐姐卫子夫在后宫中的地位。
四路兵团集结完毕。
第一兵团,由车骑将军卫青指挥,从上谷出发。
第二兵团,由骑将军公孙敖指挥,从代郡出发。
第三兵团,由轻车将军公孙贺指挥,从云中出发。
第四兵团,由骁骑将军李广指挥,从雁门出发。
每路兵团各有一万骑兵,没有统一的主帅,各军独立作战。
在四路将领中,李广资格最老,战功最大,名气最响。所以李广并不把其他三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都没有多少战争经历,李广心里就想:“我得先宰几个匈奴鬼子,让这些个后生长长见识,教教他们如何打仗,况且雁门这个地方,地形我再熟悉不过了,此番出兵,必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贪功心切,李广命令大军速出雁门,一路上急驰轻进,欲寻匈奴骑兵战斗一番,可是大军推进了百余里,却还看不到匈奴骑兵的影子。
“奶奶的,”李广骂道:“胡儿见爷爷杀到,都逃得屁滚尿流的,看来咱们要徒劳无功了。”
此时,远处有侦骑拼命地往回跑,边跑边大喊:“将军,不好啦,咱们中了胡儿的招了。”
李广吃了一惊,只见满山遍野突然出现了匈奴人的骑兵。
这是李广生平最惨烈的一场恶战。
匈奴的骑兵黑压压的一片,杀将过来,马蹄扬起漫天的飞尘,兵戈相交所发出的锵铿鸣声,响彻云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程不识将军曾经评价说:“李广的士兵都情愿为他效死。”李广哪来的这么大的魅力,让他的士兵又当部下,又当粉丝呢?在这场恶战中看出来了,李广让手下的士兵们先行撤退,自己殿后,且战且退。李广给自己定了一条严格的准则:只要还有士兵未撤退,他这个主将就绝不后撤一步。这是个伟大军人的信条。所以过了两千年后,李广和他所统率的士兵都早归之于尘、归之于土了,但他的粉丝群还在,区区在下就是其中之一。
李广是勇猛之人,也是幸运之人,在与匈奴人大小数十战中,李广多次身陷绝境,但屡屡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如有神助。但这回,李广着实倒了大霉了!
士兵们多数奋勇杀出重围,但是作为主将的李广,却忙着与匈奴人厮杀,左突右冲,前劈后砍,撂倒了不少匈奴骑兵。恁是铁打的汉子,也有使完劲的时候,周围的士兵都战死了,鲜血染满战袍,战袍被兵戈刀剑划破十数处,李广身上十几处伤,他粗壮的手臂还挥舞着利剑,但力道却有所减小了。
战死沙场——这是李广的夙愿,战场本来就是武士最理想的归宿地。不料匈奴人都晓得李广的厉害,非得将他生擒不可,因为匈奴人非常崇尚勇士,而李广,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勇士。
李广正挥剑砍杀,冷不防一个匈奴人从背后飞来一个绳套,正好套住上身,那匈奴人猛的一拉,完了,李广当即被绳套给捆上了。“活捉李广啦——”匈奴骑兵发出了一阵狂欢声。
十几处伤口,鲜血汩汩流出,李广摔下战马,晕死过去。
他以为自己死了。
但是睁开眼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匈奴人很优待这位勇士,给他包扎了伤口,因为李广失血过多,伤势极重,因而也不捆绑他,而且弄了一副单架,架设在两匹马中间,把李广放在单架上,让两匹马驮着他慢慢地行进。
“怎么没死啊?”李广颇有几分遗憾。
想到自己将作为一个战俘被押解到匈奴的王庭,这如何是一个英雄的结局呢?不行,一定要逃出去。可是怎么逃呢?李广觉得自己虚弱到极点,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微微睁开眼,向两边瞥了一眼,在他两侧,只有少数几个匈奴的骑兵,他们边走边聊天,甚至也不看他一眼,打死也不相信这个重伤得奄奄一息的人,居然还在打算着逃跑。
嗯!那就先躺着休息休息吧,恢复一点体力,放松一下,看一眼湛蓝的天空,几只雄鹰在低空盘旋,多么矫健啊,北地还寒冷,但春天的气息正悄悄地来临,天上隐约有几颗星,那是不是传说中的幸运星啊?
荒凉的土地上,只有马蹄声单调地回荡着。
李广暗中观察所马队所走过之地,把各处地形默默暗记在心。他原本强壮的身体在休息之后,渐渐恢复了一些体力。他在等待着逃亡的最佳时机。
恶战之后的行军,令匈奴健儿也觉得体力不支,看护李广的骑兵也渐露疲态,骑在马上的身躯摇摇晃晃的。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逃亡的念头,激发了李广身上的潜能,蓦然间,他大喝一声,从单架上一跃而起,饿狼般地扑向身边的匈奴骑兵。匈奴人尚未来得及反应过来,便“哎哟”一声,被李广重重地撞倒在地。李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匈奴人的马鞭与弓箭,跨着骏马,扬鞭而去。
“不好,李广跑啦——”叫嚣声中,几个匈奴骑兵纵马追赶。
连李广自己也不知哪来的气力,一路狂奔,匈奴骑兵苦苦追赶。李广的箭术天下第一,他翻身搭弓便射,匈奴人的马匹当即中箭倒毙,这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毕竟匈奴人对他还算尊重,否则一箭便要一个匈奴骑兵的性命了。
费了好大劲,终于摆脱了匈奴人的追赶。李广向着南方的方向,驾马急驰,终于看到了汉军要塞的旗帜了。
要塞的汉军士兵见一骑急驰而来,眼尖的人惊叫一声:“原来是李广将军。”众人赶紧出塞相迎,李广脸上浮出虚弱的笑容,低低说了一声:“终于回来了。”便一头倒地,晕倒了过去。
在李广兵败被俘的同时,另一路大军,由公孙敖率领的一万人马,也遭遇到匈奴人的围攻,大败而归,一万骑兵,战死了七千多人。
公孙贺这一路大军呢?在匈奴境内逛了一圈,欣赏了一番草原风光后,竟然没有遇到匈奴的军队,只好悻悻而归。没有任何损失,当然,也没有任何斩获。
这三路大军,要么惨败,要么无功,只剩下卫青统领的这一路大军了。
卫青能否为汉军挽回一些颜面呢?
汉武帝刘彻让卫青从上谷出兵,在此之前,上谷刚刚遭遇匈奴军队的进攻,损失惨重。刘彻的用意很明显,让卫青主攻最可能遭遇匈奴军队的方向,希望卫青能以辉煌的战功来证明,皇帝的宠幸,绝不仅仅因为裙带关系,更因为卫青本人的才干。
卫青带领一万人马出了上谷,进入匈奴人的地界。空旷的土地上,一片荒凉的景象,杳无为烟。
匈奴的主力已经向西转移了,去伏击李广与公孙敖的军队。
卫青深入匈奴境内一两百里了,还是捕捉不到匈奴的主力。怎么办?是继续搜索呢?还是打道回府?如果是继续搜索,那么茫茫北地,没有一点儿的线索,说不定还会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如果打道回府,那么劳师无功,岂不辜负了皇帝的一片期望?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不象汉族人一样,有固定的城池作为攻击的目标,这是反击匈奴所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要是连敌人都找不着,那这仗还怎么打?
“固定的目标。”卫青猛的一悟,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有了!去龙城。”
龙城?有没有搞错。
为啥要去龙城啊?龙城那儿有匈奴鬼子啊。
怎么知道那儿有鬼子啊?那是匈奴人拜天拜地拜祖宗的地方,能没有人吗?
龙城在哪啊?在数千里之外。
打匈奴鬼子要到数千里之外啊?那你找给我瞧瞧。
咱们有多少人马啊?有一万人,不算多,不算少。遇到十几万匈奴骑兵,咱不算多;遇到数百名匈奴游兵散勇,咱不算少。
那龙城有匈奴人的大军吗?大概就是小部队吧,离边疆那么远,驻大部队干嘛呀。
跑那么远打个小部队值得吗?躲那么远咱都打得到,你说匈奴人能不心寒吗。
咱们跑那么远能不暴露行踪吗?咱从大漠穿过去,躲开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主战,拳拳爱国之心,溢之言表。马邑之谋,仍不失为军事史上之杰作,因为它离成功,只差了一点点,惜其功败垂成。王恢是相当杰出的战略家,然而并不是很好的将军,缺乏战场上随机应变的灵活战术方针,所以未能在匈奴逃跑时发动攻击。
王恢虽然在兵力上远少于匈奴,然而汉军仍有二十七万的主力部队正从设伏地赶来,所以军臣单于决不敢拉开阵势与王恢决一死战,倘若王恢奋勇出击,必定是有所斩获。
王恢之所以必死,是因为刘彻想把战争的责任全部推卸在王恢一人身上。当时在御前会议上,支持王恢的大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与匈奴和亲,而作为皇帝的刘彻,则站在王恢一方。然而兵锋一旦开启,和平便遥遥无望了。面对朝中大臣们的诘难,刘彻让王恢一人背黑锅,独揽失利的责任。
王恢在绝望中自杀身亡!
马邑之谋,是一道导火索。
它点燃了大汉帝国的激情,进入了一个热血沸腾的壮丽时代,大汉的男儿们前仆后继,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数千年后,当我等后辈回顾先祖们奋斗的伟大勋绩时,仍然为之深深地震憾。
【二、从奴隶到将军:卫青的崛起】
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春季。暖风拂过,厚厚的积雪开始融化,原本光秃秃的树枝上,又开始吐出新芽了。这种生机盎然的季节,又激起了皇帝刘彻狩猎的热情了。想到狩猎,刘彻就浑身来劲了,他兴致大发,吩咐手下:“传建章宫监卫青到上林苑,陪同寡人狩猎。”
卫青是帝皇身边的红人,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正蒙刘彻专宠。爱屋及乌,卫子夫身边的人也迅速窜起,皇帝时不时对卫家大肆封赏;同时,卫青也开始展示其非凡的才华,他精通骑射,勇武过人,深得刘彻的器重。
上林苑是皇家狩猎场,占地面积十分广大,一直从首都连至终南山,荆棘杂草,树木成林,深沟险涧。为了扩充上林苑,刘彻不惜勒令这些地区的居民全体搬迁,以营造浩大的狩猎场。精力旺盛的刘彻酷爱狩猎,要狩猎,也必须要有好的猎友,卫青一身精湛的武艺,正是刘彻狩猎的最佳猎友。
春风袭来,寒意微微。刘彻与卫青在上林苑内,跨山越涧,穿林过草,纵马驰骋,引弓射箭,追逐飞禽走兽,好不痛快。半日下来,射杀的猎物累累。卫青的箭技、勇敢、敏捷令刘彻十分欣赏,他笑着对卫青说:“狩猎场不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战场才是你的用武之地,以后必将让你统领一军,建功立业于千里之外。”皇帝这么一说,卫青受宠若惊,连连称谢。
刘彻回来宫中。在宫中等候多时的侍者见皇帝归来,急忙跪奏:“陛下,边关急报。”
刘彻一听,想必是汉匈边境烽火再起,便喝道:“念。”
谒者展开文书读:“匈奴骑兵犯我上谷郡,杀我官吏,虏我百姓,物畜被劫一空,望朝廷急援。”
刘彻听罢火冒三丈,大骂道:“匈奴小儿欺人太甚。马邑之战,胡儿侥幸逃脱,不思侮改。北虏蚍蚨撼树,屡兴事端,犯我国土,杀我臣民,掠我物畜,可恨之极。今又犯边,岂谓我大汉王朝无人?这次定当给这群胡儿一点教训。”
刘彻脑子里就一个字:打!
必须给匈奴人一个教训。一直以来,只有匈奴人入寇汉人的边关,大汉帝国从未深入匈奴的领地,这种倒悬的局面必须结束。因为帝国不是绵羊,而是一头雄狮。
将战火引向匈奴本土!
憋足气的主战派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反击,在等待了数十年后,终于开始了。
谁可当此反击重任?刘彻首先想到卫青,凭着自己对卫青的了解,此人有胆有谋,头脑清醒,判断力强,但是卫青毕竟没有打过仗,暂时不可做为统帅,只让他统率一个兵团;李广是打仗最勇猛的虎将,让他统率一个兵团;公孙贺是卫青与卫子夫的姐夫,年轻时便成一名骑士,与匈奴作战立有战功,在马邑之围时曾统领一军,这也是个可用之人。刘彻又想了想,大笔一挥,又增加一人:公孙敖,他曾营救卫青,极有胆略,刘彻就是喜欢有胆略的人。
从刘彻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四名将领中,有三人与卫家有关。然而卫青现在压力是巨大的,他必须要在战场中有所作为,否则不仅有负皇恩,而且甚至会牵连到姐姐卫子夫在后宫中的地位。
四路兵团集结完毕。
第一兵团,由车骑将军卫青指挥,从上谷出发。
第二兵团,由骑将军公孙敖指挥,从代郡出发。
第三兵团,由轻车将军公孙贺指挥,从云中出发。
第四兵团,由骁骑将军李广指挥,从雁门出发。
每路兵团各有一万骑兵,没有统一的主帅,各军独立作战。
在四路将领中,李广资格最老,战功最大,名气最响。所以李广并不把其他三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都没有多少战争经历,李广心里就想:“我得先宰几个匈奴鬼子,让这些个后生长长见识,教教他们如何打仗,况且雁门这个地方,地形我再熟悉不过了,此番出兵,必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贪功心切,李广命令大军速出雁门,一路上急驰轻进,欲寻匈奴骑兵战斗一番,可是大军推进了百余里,却还看不到匈奴骑兵的影子。
“奶奶的,”李广骂道:“胡儿见爷爷杀到,都逃得屁滚尿流的,看来咱们要徒劳无功了。”
此时,远处有侦骑拼命地往回跑,边跑边大喊:“将军,不好啦,咱们中了胡儿的招了。”
李广吃了一惊,只见满山遍野突然出现了匈奴人的骑兵。
这是李广生平最惨烈的一场恶战。
匈奴的骑兵黑压压的一片,杀将过来,马蹄扬起漫天的飞尘,兵戈相交所发出的锵铿鸣声,响彻云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程不识将军曾经评价说:“李广的士兵都情愿为他效死。”李广哪来的这么大的魅力,让他的士兵又当部下,又当粉丝呢?在这场恶战中看出来了,李广让手下的士兵们先行撤退,自己殿后,且战且退。李广给自己定了一条严格的准则:只要还有士兵未撤退,他这个主将就绝不后撤一步。这是个伟大军人的信条。所以过了两千年后,李广和他所统率的士兵都早归之于尘、归之于土了,但他的粉丝群还在,区区在下就是其中之一。
李广是勇猛之人,也是幸运之人,在与匈奴人大小数十战中,李广多次身陷绝境,但屡屡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如有神助。但这回,李广着实倒了大霉了!
士兵们多数奋勇杀出重围,但是作为主将的李广,却忙着与匈奴人厮杀,左突右冲,前劈后砍,撂倒了不少匈奴骑兵。恁是铁打的汉子,也有使完劲的时候,周围的士兵都战死了,鲜血染满战袍,战袍被兵戈刀剑划破十数处,李广身上十几处伤,他粗壮的手臂还挥舞着利剑,但力道却有所减小了。
战死沙场——这是李广的夙愿,战场本来就是武士最理想的归宿地。不料匈奴人都晓得李广的厉害,非得将他生擒不可,因为匈奴人非常崇尚勇士,而李广,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勇士。
李广正挥剑砍杀,冷不防一个匈奴人从背后飞来一个绳套,正好套住上身,那匈奴人猛的一拉,完了,李广当即被绳套给捆上了。“活捉李广啦——”匈奴骑兵发出了一阵狂欢声。
十几处伤口,鲜血汩汩流出,李广摔下战马,晕死过去。
他以为自己死了。
但是睁开眼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匈奴人很优待这位勇士,给他包扎了伤口,因为李广失血过多,伤势极重,因而也不捆绑他,而且弄了一副单架,架设在两匹马中间,把李广放在单架上,让两匹马驮着他慢慢地行进。
“怎么没死啊?”李广颇有几分遗憾。
想到自己将作为一个战俘被押解到匈奴的王庭,这如何是一个英雄的结局呢?不行,一定要逃出去。可是怎么逃呢?李广觉得自己虚弱到极点,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微微睁开眼,向两边瞥了一眼,在他两侧,只有少数几个匈奴的骑兵,他们边走边聊天,甚至也不看他一眼,打死也不相信这个重伤得奄奄一息的人,居然还在打算着逃跑。
嗯!那就先躺着休息休息吧,恢复一点体力,放松一下,看一眼湛蓝的天空,几只雄鹰在低空盘旋,多么矫健啊,北地还寒冷,但春天的气息正悄悄地来临,天上隐约有几颗星,那是不是传说中的幸运星啊?
荒凉的土地上,只有马蹄声单调地回荡着。
李广暗中观察所马队所走过之地,把各处地形默默暗记在心。他原本强壮的身体在休息之后,渐渐恢复了一些体力。他在等待着逃亡的最佳时机。
恶战之后的行军,令匈奴健儿也觉得体力不支,看护李广的骑兵也渐露疲态,骑在马上的身躯摇摇晃晃的。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逃亡的念头,激发了李广身上的潜能,蓦然间,他大喝一声,从单架上一跃而起,饿狼般地扑向身边的匈奴骑兵。匈奴人尚未来得及反应过来,便“哎哟”一声,被李广重重地撞倒在地。李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匈奴人的马鞭与弓箭,跨着骏马,扬鞭而去。
“不好,李广跑啦——”叫嚣声中,几个匈奴骑兵纵马追赶。
连李广自己也不知哪来的气力,一路狂奔,匈奴骑兵苦苦追赶。李广的箭术天下第一,他翻身搭弓便射,匈奴人的马匹当即中箭倒毙,这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毕竟匈奴人对他还算尊重,否则一箭便要一个匈奴骑兵的性命了。
费了好大劲,终于摆脱了匈奴人的追赶。李广向着南方的方向,驾马急驰,终于看到了汉军要塞的旗帜了。
要塞的汉军士兵见一骑急驰而来,眼尖的人惊叫一声:“原来是李广将军。”众人赶紧出塞相迎,李广脸上浮出虚弱的笑容,低低说了一声:“终于回来了。”便一头倒地,晕倒了过去。
在李广兵败被俘的同时,另一路大军,由公孙敖率领的一万人马,也遭遇到匈奴人的围攻,大败而归,一万骑兵,战死了七千多人。
公孙贺这一路大军呢?在匈奴境内逛了一圈,欣赏了一番草原风光后,竟然没有遇到匈奴的军队,只好悻悻而归。没有任何损失,当然,也没有任何斩获。
这三路大军,要么惨败,要么无功,只剩下卫青统领的这一路大军了。
卫青能否为汉军挽回一些颜面呢?
汉武帝刘彻让卫青从上谷出兵,在此之前,上谷刚刚遭遇匈奴军队的进攻,损失惨重。刘彻的用意很明显,让卫青主攻最可能遭遇匈奴军队的方向,希望卫青能以辉煌的战功来证明,皇帝的宠幸,绝不仅仅因为裙带关系,更因为卫青本人的才干。
卫青带领一万人马出了上谷,进入匈奴人的地界。空旷的土地上,一片荒凉的景象,杳无为烟。
匈奴的主力已经向西转移了,去伏击李广与公孙敖的军队。
卫青深入匈奴境内一两百里了,还是捕捉不到匈奴的主力。怎么办?是继续搜索呢?还是打道回府?如果是继续搜索,那么茫茫北地,没有一点儿的线索,说不定还会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如果打道回府,那么劳师无功,岂不辜负了皇帝的一片期望?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不象汉族人一样,有固定的城池作为攻击的目标,这是反击匈奴所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要是连敌人都找不着,那这仗还怎么打?
“固定的目标。”卫青猛的一悟,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有了!去龙城。”
龙城?有没有搞错。
为啥要去龙城啊?龙城那儿有匈奴鬼子啊。
怎么知道那儿有鬼子啊?那是匈奴人拜天拜地拜祖宗的地方,能没有人吗?
龙城在哪啊?在数千里之外。
打匈奴鬼子要到数千里之外啊?那你找给我瞧瞧。
咱们有多少人马啊?有一万人,不算多,不算少。遇到十几万匈奴骑兵,咱不算多;遇到数百名匈奴游兵散勇,咱不算少。
那龙城有匈奴人的大军吗?大概就是小部队吧,离边疆那么远,驻大部队干嘛呀。
跑那么远打个小部队值得吗?躲那么远咱都打得到,你说匈奴人能不心寒吗。
咱们跑那么远能不暴露行踪吗?咱从大漠穿过去,躲开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