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能否屹立不倒?
在帝国政权一方,刘启的智囊晁错力主削藩,坚决抑制封国势力的膨胀。中央与封国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地激化之中。
此背景下,刘启重起和亲之议。
景帝元年,刘启派遣御史大夫陶青,与匈奴汗国接触,谋求和亲。
军臣单于无端得到汉室美女以及大量的财宝礼物,心中当然欣喜,不过心高气傲的军臣单于,不断地跟汉使讨价还价,最后在景帝二年时,正式达成和亲之议。
作为对汉帝国和亲的回报,匈奴人在边境的猖獗气焰略有收敛,汉匈两国进入一个短暂的相对平和的时期。
汉刘启利用与匈奴的休战时机,全力推行削藩政策,最终激起七国之乱。
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七个国家同时叛变起兵,多年不起兵戈的中原大地,一时间战火熊熊燃烧。
汉景帝惊慌失措,乱了分寸。突然间他记直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遗言:“国家日后若有危急之事,周亚夫是可用之人,尽可让他掌兵,不必多疑。”
周亚夫临危受命,被景帝任命为太尉,掌管全国武装力量。
此时周亚夫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叛军的军队,在五十万以上,光是七国之首的吴国,掌控的军队就达到三十万之多。
更为严重的是,北方强大的匈奴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战乱,叛乱的赵国派出使臣前往匈奴,请求军臣单于出兵,介入中原战事。老奸巨滑的军臣单于不想贸然行事,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等到中国内战消耗掉双方的实力后,匈奴人就可以大举南下,甚至入主中原!
周亚夫必须要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场叛变!
这场战乱成就了周亚夫的一代名将的荣誉,他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击败了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吴楚联军,叛乱发生后七个月,最后一个叛乱的封国赵国被攻破,七国之乱彻底平息。
速决战的胜利,使得北方的匈奴军臣单于捞取渔翁之利的美梦破碎。
和亲政策对匈奴从来不构成真正的约束。经过短暂的和平后,匈奴又开始跃跃欲试,好战的天性使得边境线又开始变得紧张。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匈奴入侵燕地。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匈奴侵入雁门、上郡,汉军战死二千余人。
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一四二年),匈奴再度攻入雁门,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匈奴频频入侵,气焰日炽。
【三、边城飞将】
一位伟大的战士,在与匈奴频繁的交手中,逐渐锋芒毕露,大浪淘沙,尽显英雄本色。这位英雄,正是初出茅庐就受到刘恒赏识的李广,当年的少年英雄,如今成长为一名镇守边关的猛士。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发兵十余万入侵汉帝国,李广应征入伍,凭借着精准的箭术、惊人的膂力,在战场上斩杀数十名匈奴兵。李广非凡的胆略与技艺,令汉文帝惊叹不已,升迁他为中郎,作为皇家武骑常侍。
作为汉文帝的武骑侍从官,李广一身本领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在跟随汉文帝狩猎时,李广剽悍的天性才得以显现,他追逐猛兽,与凶猛的野兽近身格斗,毫无畏惧,他是狂热的战士,不管是野兽还是敌人,他都毫不留情地击杀。
汉文帝曾非常婉惜地说:“真可惜啊,李广是生不逢时,要是他生逢高皇帝争霸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也不算什么。”
“七国之乱”给了李广一个重上战场的机会,李广被任命为骁骑都尉,追随周亚夫将军,在昌邑与吴楚叛军展开决战,他的勇气与激情在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李广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斩将夺旗,勇冠三军,令叛军心惊胆战。
当时被吴楚叛军围困的梁王,非常赏识李广的勇武,所以就私下授予李广印信,把李广封为将军。没想到这件事后来被景帝刘启得知,刘启对于封王的防患心相当强,梁王私授李广将军印信,使得李广也受到刘启的猜忌,虽然战功赫赫,但没得到封赏,而且还被调离禁卫军,到汉匈边境的上谷担任太守。
匈奴长期对汉边境进行劫掠,所以在边境线担任郡太守一职,对多数人来说,是件苦差事。但是李广的天性,颇类似后世的巴顿将军,是天生的冒险家,到了上谷,李广反而如鱼得水。
李广到了上谷,马上改变上谷原来消极的防御匈奴的方法,训练骑兵,他要求骑兵必须要以积极进攻来代替消极防守,要在机动作战中战胜匈奴的骑兵,要改变长期以来,边塞汉军只是凭借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守,这种只守不攻的作法,当然使得匈奴人有恃无恐。以前匈奴人常成结结队前来挑衅,打得赢就劫掠一番,打不赢就调转马头跑,汉军也罕有主动追击,所以匈奴骑兵对汉军实在看不上眼。
李广上任后,匈奴骑兵又象往常来挑衅。李广带着骑兵前往交手,匈奴骑兵抵挡不住,调转马头就跑,李广就在后要使劲地追,追到一定距离后才返回来。
匈奴人一瞧:嘿,这次来了个硬家伙,有得一玩。匈奴骑兵英勇善战,非常好斗,见到有李广这样的对手,倒是高兴得不得了,天天就找上门来跟李广打架,每次李广都带着骑兵出击,这种小规模的冲突,双方互有胜负。
汉朝是一个对勇者推崇备至的时代。在当时,李广的名气是很大的。以李广这么大的名气,整天跟几个匈奴小毛贼杀得不亦乐乎的,这确实让一些李广的崇拜者们很是担心。
有一个李广的粉丝,叫公孙昆邪,就到刘启面前哭诉:“李广的才气是天下无双,他自恃武艺高强,整天跟匈奴人战斗,这样下去,难免会发生意外。以李广之才,如果在这种武装小冲突中发生意外之事,这就非常不值得了,而且对国家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啊。”
刘启虽然因为李广私自接受梁王封将一事而恼火,但也算爱惜李广之才,觉得公孙昆邪说的有道理,就把李广由上谷太守调任为上郡太守。
此后,李广的职务走马灯似的换。除了在上谷与上郡担任太守外,李广后来还做过边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的太守,几乎把匈汉漫长的边境线跑了一遍。不论到哪个地方,李广还是老样子,整天就是跟匈奴人打仗,几乎可以说打上瘾了。匈奴骑兵,无人不晓得李广的大名。
刘启也要耸耸肩表示无奈:不是我不关照李广啊,给他换了这么多地方,他还是热衷于小打小闹,完全不理会我的一片苦心,我也是没办法哩。
景帝中元六年,匈奴骑兵大举侵入雁门和上郡。
这次匈奴南侵有重要的战略企图,即夺取中国的战马。汉文帝时,政府设立“马苑”三十六所,专司养马,到汉景帝时,马匹的迅速繁衍,使中国骑兵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上升,李广的骑兵力量的突起便是一例。匈奴人深感忧患,长此以往,匈奴骑兵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这一年,发动了旨在掠夺战马的战争。
此时李广正担任上郡太守,首当其冲,战斗最为激烈。虽然匈奴军队占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战斗中并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双方都损失惨重。
李广军中有一名宦官,名义上是汉景帝派来协助李广训练士卒的,实际是景帝的耳目,监视李广的举动。有一天,这名宦官带着二十几名骑兵去巡逻,看到不远的前方有三个匈奴人,就仗着人多势众,一拥而上,想捞几个匈奴人的首级向李广领功。没想到这三个匈奴人好生了得,箭术高超,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儿时间,汉军二十几个骑兵已经伤亡过半。
宦官偷鸡不成蚀把米,灰溜溜地回来,向李广禀报了情况。李广当即一喜:“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高手,一定要去会会他们。”当即带上一百名骑兵,骑着快马去追赶。这三个匈奴人没有骑马,只是步行,所以李广苦追了几十里,终于追上他们。
李广命令他的手下只从两边包抄这三个匈奴人,不得放箭。自己单枪匹马冲向三个匈奴人,经过一番较量,李广确实武艺惊人,射杀其中的两人,活捉了一人。经过盘问,果然如李广所说,是匈奴的射雕高手。
李广把匈奴俘虏绑在一匹马上,正准备返回营地。
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远方突然尘土飞扬。然后,在李广的视野中,一支庞大的匈奴骑兵出现了!
匈奴骑兵有数千人,而李广的骑兵只有一百人!
此时汉军在远离军营数十里外,外无援兵,实力悬殊。所有的汉骑兵都傻眼了,脸色发青。怎么办?怎么办?李广面无表情,脑子在高速地运转着,作为主将,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下定决心,而他的决定,是关乎到每个士兵的生命。
他首先想到的,跟其他士兵一样:撤退!但是不行,他马上否决。他与士兵们刚刚追击几十里,人马俱疲,一旦逃命,匈奴骑兵从后面追杀,再万箭齐发,最后一个也活不下来。
撤退不行,进攻打退匈奴更不可能。于今之计,只能走一步险棋,因为险,才可能有一丝侥幸的生机!
李广的命令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向匈奴骑兵群的方向进发。
李广解释说:“现在惟一的生路,就是对匈奴骑兵实施战术欺骗,敌众我寡,我越是从容镇定、若无其事,匈奴人就越会觉得我们在附近埋伏了大量的奇兵,就越不敢贸然对我发起攻击,这是脱险的惟一方法。”
匈奴骑兵远远看着只有百来骑的汉军,不仅不逃跑,反而象是要冲锋似的杀过来,到了约相距二里时,汉军的骑兵停止了前进。
匈奴人看得懵懵的,汉军这是干啥?自杀式进攻吗?或者其中有诈,是不是布有罗网。匈奴人还没看明白时,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汉军的骑车在二里外的地方停下来后,干脆就跳下马,还解下马鞍,有的人索性就倒在地上睡觉了,这……这……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吗?在搞什么鬼?
李广让每个士兵都尽量的放松,阵形不整的样子,松松散散的,士兵们都极力装成从容不迫的样子,其中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
匈奴骑兵首领一声不吭地观察着汉军的一举一动,心中也是觉得很纳闷:汉军今天的举动迥异于平常,相距只有二里的距离,居然下马卸鞍,毫无战斗准备,这讲不通,惟一的解释只能是,汉军在附近伏下重兵,这百来人只是为了诱使匈奴人投入设下的罗网中,我可不能掉到这个陷阱中。
匈奴骑兵也不向前,两军就隔着二里的距离相互对峙。
一名匈奴小头目不耐烦了,骂了一句:“奶奶的,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门。”便策马向前。
躺在地上眯着双眼的李广见到有匈奴有异动,马上怒目一睁,将枕在脑后的马鞍往马背上一披,跃身上马,对周围十几名骑士说:“跟我上!”拉着缰绳,向匈奴方向急驰,马背上的李广搭箭上弓,瞄准那个匈奴小头目就是一箭,匈奴小头目中箭落马,倒毙倒地。李广策动缰绳,调转马头,又跑回了队伍中,卸下马鞍,若无其事的样子,又卧倒在地,双眼一闭,假装睡觉。
李广这次闪电般的反击,令勇悍的匈奴人也看呆了。此后,面对这个浑身是胆的汉人,匈奴人给了他一个绰号:飞将军。
李广令人难以置信的勇猛与从容,更加让匈奴人相信,汉军只是在等待匈奴人的上钩。双方对峙到了夜晚的来临。夜半时分,匈奴人担心遭遇到汉大军的伏击,所以悄悄地撤离了战场。
人少的吓跑人多的。这就是李广所创造的奇迹。
李广和他的一百名骑兵化险为夷。这是一次经典的战例,李广凭借着勇气与智慧,赢得了一场心理战的胜利。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设下的“空城计”,那不过是作者的杜撰而已,其实诸葛亮的性格,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诸葛亮缺乏冒险的精神。只有李广这种浑身是胆的英雄好汉,才有如此胆魄走出如此的险招,在死地中求生,在冒险中求安。
李广奇计退匈奴,是一出不折不扣的空城计。
李广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受到的责难也不少。
作一个将军,李广在行军作战上,都远远违背了汉军的传统。汉军的传统是非常重视军队的纪律,比如在军队的编制、行列阵势、营地驻扎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军内的人事管理、考核绩效等文书工作也有规范。但是,李广对此统统不在意。
李广最重视的只有一点:勇敢!他是一个巴顿似的将军,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能否屹立不倒?
在帝国政权一方,刘启的智囊晁错力主削藩,坚决抑制封国势力的膨胀。中央与封国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地激化之中。
此背景下,刘启重起和亲之议。
景帝元年,刘启派遣御史大夫陶青,与匈奴汗国接触,谋求和亲。
军臣单于无端得到汉室美女以及大量的财宝礼物,心中当然欣喜,不过心高气傲的军臣单于,不断地跟汉使讨价还价,最后在景帝二年时,正式达成和亲之议。
作为对汉帝国和亲的回报,匈奴人在边境的猖獗气焰略有收敛,汉匈两国进入一个短暂的相对平和的时期。
汉刘启利用与匈奴的休战时机,全力推行削藩政策,最终激起七国之乱。
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七个国家同时叛变起兵,多年不起兵戈的中原大地,一时间战火熊熊燃烧。
汉景帝惊慌失措,乱了分寸。突然间他记直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遗言:“国家日后若有危急之事,周亚夫是可用之人,尽可让他掌兵,不必多疑。”
周亚夫临危受命,被景帝任命为太尉,掌管全国武装力量。
此时周亚夫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叛军的军队,在五十万以上,光是七国之首的吴国,掌控的军队就达到三十万之多。
更为严重的是,北方强大的匈奴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战乱,叛乱的赵国派出使臣前往匈奴,请求军臣单于出兵,介入中原战事。老奸巨滑的军臣单于不想贸然行事,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等到中国内战消耗掉双方的实力后,匈奴人就可以大举南下,甚至入主中原!
周亚夫必须要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场叛变!
这场战乱成就了周亚夫的一代名将的荣誉,他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击败了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吴楚联军,叛乱发生后七个月,最后一个叛乱的封国赵国被攻破,七国之乱彻底平息。
速决战的胜利,使得北方的匈奴军臣单于捞取渔翁之利的美梦破碎。
和亲政策对匈奴从来不构成真正的约束。经过短暂的和平后,匈奴又开始跃跃欲试,好战的天性使得边境线又开始变得紧张。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匈奴入侵燕地。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匈奴侵入雁门、上郡,汉军战死二千余人。
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一四二年),匈奴再度攻入雁门,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匈奴频频入侵,气焰日炽。
【三、边城飞将】
一位伟大的战士,在与匈奴频繁的交手中,逐渐锋芒毕露,大浪淘沙,尽显英雄本色。这位英雄,正是初出茅庐就受到刘恒赏识的李广,当年的少年英雄,如今成长为一名镇守边关的猛士。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发兵十余万入侵汉帝国,李广应征入伍,凭借着精准的箭术、惊人的膂力,在战场上斩杀数十名匈奴兵。李广非凡的胆略与技艺,令汉文帝惊叹不已,升迁他为中郎,作为皇家武骑常侍。
作为汉文帝的武骑侍从官,李广一身本领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在跟随汉文帝狩猎时,李广剽悍的天性才得以显现,他追逐猛兽,与凶猛的野兽近身格斗,毫无畏惧,他是狂热的战士,不管是野兽还是敌人,他都毫不留情地击杀。
汉文帝曾非常婉惜地说:“真可惜啊,李广是生不逢时,要是他生逢高皇帝争霸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也不算什么。”
“七国之乱”给了李广一个重上战场的机会,李广被任命为骁骑都尉,追随周亚夫将军,在昌邑与吴楚叛军展开决战,他的勇气与激情在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李广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斩将夺旗,勇冠三军,令叛军心惊胆战。
当时被吴楚叛军围困的梁王,非常赏识李广的勇武,所以就私下授予李广印信,把李广封为将军。没想到这件事后来被景帝刘启得知,刘启对于封王的防患心相当强,梁王私授李广将军印信,使得李广也受到刘启的猜忌,虽然战功赫赫,但没得到封赏,而且还被调离禁卫军,到汉匈边境的上谷担任太守。
匈奴长期对汉边境进行劫掠,所以在边境线担任郡太守一职,对多数人来说,是件苦差事。但是李广的天性,颇类似后世的巴顿将军,是天生的冒险家,到了上谷,李广反而如鱼得水。
李广到了上谷,马上改变上谷原来消极的防御匈奴的方法,训练骑兵,他要求骑兵必须要以积极进攻来代替消极防守,要在机动作战中战胜匈奴的骑兵,要改变长期以来,边塞汉军只是凭借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守,这种只守不攻的作法,当然使得匈奴人有恃无恐。以前匈奴人常成结结队前来挑衅,打得赢就劫掠一番,打不赢就调转马头跑,汉军也罕有主动追击,所以匈奴骑兵对汉军实在看不上眼。
李广上任后,匈奴骑兵又象往常来挑衅。李广带着骑兵前往交手,匈奴骑兵抵挡不住,调转马头就跑,李广就在后要使劲地追,追到一定距离后才返回来。
匈奴人一瞧:嘿,这次来了个硬家伙,有得一玩。匈奴骑兵英勇善战,非常好斗,见到有李广这样的对手,倒是高兴得不得了,天天就找上门来跟李广打架,每次李广都带着骑兵出击,这种小规模的冲突,双方互有胜负。
汉朝是一个对勇者推崇备至的时代。在当时,李广的名气是很大的。以李广这么大的名气,整天跟几个匈奴小毛贼杀得不亦乐乎的,这确实让一些李广的崇拜者们很是担心。
有一个李广的粉丝,叫公孙昆邪,就到刘启面前哭诉:“李广的才气是天下无双,他自恃武艺高强,整天跟匈奴人战斗,这样下去,难免会发生意外。以李广之才,如果在这种武装小冲突中发生意外之事,这就非常不值得了,而且对国家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啊。”
刘启虽然因为李广私自接受梁王封将一事而恼火,但也算爱惜李广之才,觉得公孙昆邪说的有道理,就把李广由上谷太守调任为上郡太守。
此后,李广的职务走马灯似的换。除了在上谷与上郡担任太守外,李广后来还做过边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的太守,几乎把匈汉漫长的边境线跑了一遍。不论到哪个地方,李广还是老样子,整天就是跟匈奴人打仗,几乎可以说打上瘾了。匈奴骑兵,无人不晓得李广的大名。
刘启也要耸耸肩表示无奈:不是我不关照李广啊,给他换了这么多地方,他还是热衷于小打小闹,完全不理会我的一片苦心,我也是没办法哩。
景帝中元六年,匈奴骑兵大举侵入雁门和上郡。
这次匈奴南侵有重要的战略企图,即夺取中国的战马。汉文帝时,政府设立“马苑”三十六所,专司养马,到汉景帝时,马匹的迅速繁衍,使中国骑兵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上升,李广的骑兵力量的突起便是一例。匈奴人深感忧患,长此以往,匈奴骑兵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这一年,发动了旨在掠夺战马的战争。
此时李广正担任上郡太守,首当其冲,战斗最为激烈。虽然匈奴军队占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战斗中并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双方都损失惨重。
李广军中有一名宦官,名义上是汉景帝派来协助李广训练士卒的,实际是景帝的耳目,监视李广的举动。有一天,这名宦官带着二十几名骑兵去巡逻,看到不远的前方有三个匈奴人,就仗着人多势众,一拥而上,想捞几个匈奴人的首级向李广领功。没想到这三个匈奴人好生了得,箭术高超,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儿时间,汉军二十几个骑兵已经伤亡过半。
宦官偷鸡不成蚀把米,灰溜溜地回来,向李广禀报了情况。李广当即一喜:“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高手,一定要去会会他们。”当即带上一百名骑兵,骑着快马去追赶。这三个匈奴人没有骑马,只是步行,所以李广苦追了几十里,终于追上他们。
李广命令他的手下只从两边包抄这三个匈奴人,不得放箭。自己单枪匹马冲向三个匈奴人,经过一番较量,李广确实武艺惊人,射杀其中的两人,活捉了一人。经过盘问,果然如李广所说,是匈奴的射雕高手。
李广把匈奴俘虏绑在一匹马上,正准备返回营地。
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远方突然尘土飞扬。然后,在李广的视野中,一支庞大的匈奴骑兵出现了!
匈奴骑兵有数千人,而李广的骑兵只有一百人!
此时汉军在远离军营数十里外,外无援兵,实力悬殊。所有的汉骑兵都傻眼了,脸色发青。怎么办?怎么办?李广面无表情,脑子在高速地运转着,作为主将,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下定决心,而他的决定,是关乎到每个士兵的生命。
他首先想到的,跟其他士兵一样:撤退!但是不行,他马上否决。他与士兵们刚刚追击几十里,人马俱疲,一旦逃命,匈奴骑兵从后面追杀,再万箭齐发,最后一个也活不下来。
撤退不行,进攻打退匈奴更不可能。于今之计,只能走一步险棋,因为险,才可能有一丝侥幸的生机!
李广的命令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向匈奴骑兵群的方向进发。
李广解释说:“现在惟一的生路,就是对匈奴骑兵实施战术欺骗,敌众我寡,我越是从容镇定、若无其事,匈奴人就越会觉得我们在附近埋伏了大量的奇兵,就越不敢贸然对我发起攻击,这是脱险的惟一方法。”
匈奴骑兵远远看着只有百来骑的汉军,不仅不逃跑,反而象是要冲锋似的杀过来,到了约相距二里时,汉军的骑兵停止了前进。
匈奴人看得懵懵的,汉军这是干啥?自杀式进攻吗?或者其中有诈,是不是布有罗网。匈奴人还没看明白时,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汉军的骑车在二里外的地方停下来后,干脆就跳下马,还解下马鞍,有的人索性就倒在地上睡觉了,这……这……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吗?在搞什么鬼?
李广让每个士兵都尽量的放松,阵形不整的样子,松松散散的,士兵们都极力装成从容不迫的样子,其中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
匈奴骑兵首领一声不吭地观察着汉军的一举一动,心中也是觉得很纳闷:汉军今天的举动迥异于平常,相距只有二里的距离,居然下马卸鞍,毫无战斗准备,这讲不通,惟一的解释只能是,汉军在附近伏下重兵,这百来人只是为了诱使匈奴人投入设下的罗网中,我可不能掉到这个陷阱中。
匈奴骑兵也不向前,两军就隔着二里的距离相互对峙。
一名匈奴小头目不耐烦了,骂了一句:“奶奶的,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门。”便策马向前。
躺在地上眯着双眼的李广见到有匈奴有异动,马上怒目一睁,将枕在脑后的马鞍往马背上一披,跃身上马,对周围十几名骑士说:“跟我上!”拉着缰绳,向匈奴方向急驰,马背上的李广搭箭上弓,瞄准那个匈奴小头目就是一箭,匈奴小头目中箭落马,倒毙倒地。李广策动缰绳,调转马头,又跑回了队伍中,卸下马鞍,若无其事的样子,又卧倒在地,双眼一闭,假装睡觉。
李广这次闪电般的反击,令勇悍的匈奴人也看呆了。此后,面对这个浑身是胆的汉人,匈奴人给了他一个绰号:飞将军。
李广令人难以置信的勇猛与从容,更加让匈奴人相信,汉军只是在等待匈奴人的上钩。双方对峙到了夜晚的来临。夜半时分,匈奴人担心遭遇到汉大军的伏击,所以悄悄地撤离了战场。
人少的吓跑人多的。这就是李广所创造的奇迹。
李广和他的一百名骑兵化险为夷。这是一次经典的战例,李广凭借着勇气与智慧,赢得了一场心理战的胜利。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设下的“空城计”,那不过是作者的杜撰而已,其实诸葛亮的性格,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诸葛亮缺乏冒险的精神。只有李广这种浑身是胆的英雄好汉,才有如此胆魄走出如此的险招,在死地中求生,在冒险中求安。
李广奇计退匈奴,是一出不折不扣的空城计。
李广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受到的责难也不少。
作一个将军,李广在行军作战上,都远远违背了汉军的传统。汉军的传统是非常重视军队的纪律,比如在军队的编制、行列阵势、营地驻扎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军内的人事管理、考核绩效等文书工作也有规范。但是,李广对此统统不在意。
李广最重视的只有一点:勇敢!他是一个巴顿似的将军,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