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黎元洪的话,好似一块石头丢进了露天粪坑,登时引发强烈轰动。
几名幕僚争先恐后的跳起来,指着他怒斥起来:“大胆!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做如此狂言?!”
“天下事自有总督大人明断,尔不过区区军汉,懂得什么?!”
“大人身系湖广万千生民安危,岂可如你所言草率行事?哼,分明是你等这些武人见那杨鼎世兴盛,心中有了异志!”
“他分明是想要以下犯上,莫非想让总督大人乖乖的归顺了那杨鼎世,你便可趁机捞个出身?果然是无耻之尤!”
“必须严惩不贷!当此危急之时,不思报效总督大人提携之恩,却说出这等无恩无义的话来,莫非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七嘴八舌,群情汹汹,好似黎元洪已经犯下十恶不赦之罪,恨不能当场将他手刃。
黎元洪面沉似水,眼皮随着一声声疾言厉色的呵斥,不时的跳动,左手紧紧握住佩刀的把柄,身子却稳稳的站立,一丝也不动摇。
他的心中,对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文人嗤之以鼻,更对他们的威胁丝毫不放在眼里。
自宋朝以来,文贵武贱已经成了传统一般。只要是王朝安定时期,文人便迫不及待的掌握一切大权,将武人狠狠的踩在脚底下。其结果究竟如何,看看两宋是怎么完蛋的,看看大明朝是怎么败亡的,即可想见。
文人自以为掌握天下正道,将武人视作低贱奴仆,生杀予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到头来,却把武人逼得毫无节操,更没了诚敬之心。
若是在太平安定时期还好,一旦到了王朝末世,光会耍嘴的文人就两手没处抓挠了。这时,武人开始占据上风。于是激烈的撕逼不可避免的上演。
今天,杨浩顶着个新时代思想大宗师的名头崛起,凭的却是手里掌握的精兵悍将。在传统文人看来,那厮依旧是个不学无术的。居然强迫着天下人看他发明的白话文,连书本都不是上下排版,改为左右横行,简直是荒唐透顶,败坏祖宗传承!
只不过这些话他们是绝对不敢当面说出去的。只好一帮人私下里喝着掺水的烈酒,啃着三五颗茴香豆,作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姿态去批评指摘,实则全无一点用处。
杨浩的声望如日中天,大势涛涛已然不可逆转,跟不上的旧文人心中惶恐,既没有本事跟上时代,又不肯俯下身段来屈就,于是便躲到暂时没有被革命波及的地方抱团取暖。
张之洞乃是天下重臣,李鸿章归养之后。他就成了权势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加之两湖位处内地,他本人又是能够包容并蓄,兼通古今的一代文魁,自然就成了广大旧文人投奔的重点对象。
现如今,湖广总督治下可谓人才济济,本身湖南两朝以来都是文风鼎盛之地,张之洞不但不必担心没有人帮他治理地方,反而得发愁怎么去安排。
一个萝卜一个坑,如今却是一只茶碗面对七八个茶壶。
另外让张总督头疼的事儿还有一样。他本人是坚定的洋务派,讲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此无论在两广还是到了两湖,都大力推动洋务,兴建各种工厂,推动工业建设。
虽然他本人一点也不懂行。更不明白什么才是工业化,眼高手低的弄出许多笑话来,钱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然而其心可嘉。杨浩对他的诸多推动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办洋务,就要有相关的人才。奈何杨浩崛起之后,不断接收了整个北洋的遗产。外带着把全国的懂行精英都划拉了个干净。落到张之洞这里,只剩下几个抹不开面子的继续操持。绝大部分官僚却并不怎么懂洋务,更是将此当成贱业,始终不能全心投入。
纵使有了杨浩的技术支援,如今的两湖洋务依然进展缓慢,步履维艰。
面对如此局面,许多人心里头十分恐慌,他们真不知道要是张之洞倒下了的话,还能再往哪里投奔去。
革命军政府是肯定不要榆木脑袋的旧文人,清流的名声早已被他们败坏了个干净,属于人憎狗厌的存在。并且他们这些人平时没少了仗着士人身份作奸犯科,一旦遭到清算,不死也得扒层皮。
如今除了两广,就只剩下一个江西和云贵川几个不靠海的省份。可江西明白着掌控无力,四川又在清廷的直接控制下。云贵那么偏僻的地方,他们才不肯去受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继续保持住两湖的现状。只要张之洞不死,那是过的一天算一天喽。
黎元洪是把这帮人都看的透透的,心中十分鄙薄。对他们虚张声势的叫嚣,连答应一声的心思都欠奉。待到这帮人喊得中气不足,各自去喝茶润喉咙时,朝着张之洞拱手又道:“大人可见李合肥近日之风光乎?”
话不必多,内容最重要。
张之洞表情纹丝不动,只是两条寿眉微微往上一挑,放松搁在茶几上的胳膊似乎紧了一紧,却没有马上说话。
但在场的一众文人幕僚们却大为紧张。他们整天陪伴在张之洞的身边儿,察言观色功夫臻至化境,仅仅从老头子那挑眉勾手的小动作,就猜到他老人家似乎心动了!
这事儿很要命!
当即有人又跳起来劝谏:“大人万万不可听从这厮的浪言!那李合肥与杨鼎世早有勾结,李家三子皆身兼要职,乃是一丘之貉。大人岂可与此辈为伍?”
“正是此理!李合肥诈做归养,实则暗中操控,又其子在堂前,丝毫无损。大人一向高风亮节,不肯与杨鼎世沆瀣一气,倘若就此屈从于他,岂非一世英名尽丧?”
又是一阵群情汹汹。
黎元洪与张彪几人对了下颜色,各自露出淡淡的讥讽。果不其然啊,这帮鸟人全都成了惊弓之鸟,一点刺激都受不住了。
乱糟糟的声音在耳边呱噪。饶是以张之洞的央企功夫,也有点心浮气躁。
黎元洪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他却当真听进了耳朵里。打心里来说,对李鸿章如今的状况。那是羡慕嫉妒恨。
去年李鸿章出使美国,中途遭到日本人刺杀,当时不少人暗地里幸灾乐祸的,活该这老东西不肯消停,出去找难看。
但没想到转眼就有了杨浩兴兵惩罚日本。结果双方打成了拉锯战。当时有不少人酸不溜就的发言,把李鸿章当成引发中国与外方战争的祸害。同时,也对杨浩因为丁点儿大的事儿就兴兵作战的做法,斥之为假公济私,小题大做。
然而杨浩终究不是那种温厚的主儿,迅速在报纸上披露不得不战的分析,并获得一致的肯定。之后国内革命进展丝毫不受影响,一干人见影响不动,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李鸿章也是硬气,直接从日本去了美国。之后的半年中。他一路横跨美洲大陆,又越过大西洋抵达欧洲,行遍英法德意奥俄诸国,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其政府及皇帝要人的盛情款待。
一个跟着访问团的报道小组,随时将李鸿章的经历发出文章报道给国内。杨浩亲自安排下的智囊团,帮着李鸿章拟定了一系列的文案,让老头子浑身焕发出学养精深、视野开阔、胸怀世界的气质。李老头本身位极人臣,其谈吐言语,行走坐卧,一派帝国宰相的风范。
整个的行程中。李鸿章表现出一股东方士大夫和帝国宰执者的高逼格,又没机会出丑,于是在各国政要眼中,就成了当前中国顶级精英的典范代表。
长达半年时间。李鸿章一直占据各国的头条。随行团趁机发动潜在的人脉,大撒金钱,宣扬中国革命政府新形象,并以“招商引资”为幌子,鼓励西方各国财团把闲钱往中国沿海特区投资,开拓工业。
这一招非常有吸引力。连续数次战败列强海军陆军之后。列强不得不承认中国有了世界强国的资格。他们不得不低下身段来寻求平等对话,以往那种殖民式的侵略完全行不通。
杨浩通过“招商引资”给他们再次插手远东的机会,虽然不能形成倾销,但就地设立工厂生产,不但能获得一定程度的产品技术,还能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最起码,能把他们手中沉淀的大量资金盘活。
1893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虽然没达到几十年后大萧条那么严重,却也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工业的无序扩充导致的产能过剩,首先让广大中下层人民破产,而上层大财团、大贵族、大富豪们,却又大量的资金积压。
尤其是美国财团,如今在国内已经没了投资方向,他们这才推动政府向外扩张。美国人也不是没想过引进中国展露出来的各种先进技术产品,只不过这年头的人还是习惯了抢劫和偷盗本身美国在十九世纪末就是世界最大的山寨盗版商。
然而杨浩的产品技术却不是那么好抢的,本身美国在中国的人脉有限,太过高端的技术如汽车之类,中国工人自己都还没摸清楚,都在照葫芦画瓢。所有教案都是士兵看守的胶片,根本流不出去。
美国人着急找切入口,李鸿章的来访正好给了他们绝好的机会。
十九世纪末的世界顶级财团富豪已经达到一个时代顶峰,他们的想法大体也差不多。李鸿章冲在前头吸引火力,后方一大帮商务人员具体操作,他老人家挥舞着笔杆子签下大量的订单,达成许多的合作协议,成为载入史册的巨大功勋。
清末以来五十载屈辱,而今换了杨浩执掌乾坤,原本一直在签署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居然也能逼着洋人老实合作,更乖乖的往中国真金白银的投资建工厂,一切照着中国的法律法规办理。
这样的咸鱼大翻身,对面临同样状况的其他大臣产生了巨大的刺激。
心高气傲的张之洞,是距离李鸿章最近的一个,以前同朝为官,也是各种龌龊,相互不佩服。而今李老头却先行一步,走出了新格局,现在就死了也是一辈子荣耀,被载入史册写上丰碑。
作为文人。活得不就是一个“名”吗?
张之洞羡慕啊!但这种事儿光靠他自己努力是得不到的,只有与杨浩合作,才可能达成。他老人家本来与杨浩也有各种合作,汉阳铁厂为核心的煤钢联合体。外加汉口各种工业,就是这么起来的。但最后一步,他始终没机会迈出去。
如今国内大势再生变化,逼着站队了,外人看来似乎是要让他张南皮下不了台。然而张之洞却心里头明白。或许这是他顺水推舟的绝佳机会。
谁特么也没想过要为大清国尽忠,他不想当贰臣,更不想灰溜溜的下台。如果能跟李鸿章那般荣耀的养老,是最好不过的。
但这需要机会。
张之洞把众人的呱噪当成了耳旁风,老眼张开来,在黎元洪的脸上淡淡的扫了一下。
一群幕僚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似的,齐齐止住喷口水,惊恐的顺着老头子的目光看向黎元洪,心中一片冰凉!
老头子,这是已经有了决定。并且还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一种!
一时间,压抑的气氛弥漫在众人之间,一向智谋多端的幕僚们惶恐的都快窒息了,生怕张之洞就此下了让他们绝望的论断。
张之洞轻咳一声,在众人听来却像是炸雷,惊得齐齐一哆嗦。
黎元洪和张彪精神一振,心中暗喜,他们等待多日的时刻终于到了!
却见张之洞屈起枯瘦的指头,在桌上轻轻一敲,苍老的声音拉出幽幽的味道。说道:“老夫一生恪守圣人教诲,如今年逾古稀,却也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汉奸国贼。只不过,现下朝廷行事颇类无道。老夫不敢苟同。而湖广父老信重于我,又不可背弃。倘若那革命军定然无法阻拦,老夫拼着一把骨头不要,也定需为众人谋得个安生。”
众人都听出来了,这是先为他的决断定调子。
幕僚文人们更悲哀的发现,他们再想扭转老头子的想法。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大势已去,只好期望他老人家念在一场宾主,给大家留条活路啊!
张之洞却不理他们的想法,转头深深的看着黎元洪道:“湖广之将来如何,老夫不能坐等人家先画下规矩,须得亲自问个清楚明了。故而,老夫决定,明日即刻动身前往天津,与那杨鼎世当面问个清楚。”
“什么?!老大人要北上?!”
亲信们再次炸了锅,纷纷阻拦:“大人,万万不可啊!那杨鼎世虎狼之辈,您千金之躯,怎可贸然犯险?派个人去说说也就是了!”
“湖广大局不可动摇,正需老恩相坐镇,您要是一走,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更有不少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打着各种歹毒心思。他们是看出来,张之洞想走李鸿章那条路,必然顾不上他们这些不肯服软的保守之辈。当真要达成了条件,革命军岂不是立马就能杀进来?他们收拾家当跑路都来不及啊!
干脆,不如趁着老头子不在的空虚阶段,号召众人夺了此地,为朝廷效忠!
张之洞的老眼把什么都看的通透,白胡子遮掩下的嘴角微微翘起,却不动声色的一摆手,打断喧闹:“此事就这么定了。宋卿(黎元洪字)随我一同前往,这家里的安定,虎臣呐!”
张彪抱拳躬身,瓮声瓮气的回答:“标下以人头担保,必定保全辖地之内万无一失!”
张之洞轻缓的点头:“你做事稳当,老夫素来放心。其余的俗务,还望诸位能善加操持,切莫让心怀叵测之辈乱了秩序。好啦,老夫乏了,诸位且回去吧。”
连劝阻的话都不给众人得空说出来,毫不客气的挥手撵人。
堂中只剩下几名武官,张之洞捋着长须,特别叮嘱张彪:“时局紧张,须得防范有人铤而走险!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了关隘,老夫不用欲擒故纵那一套,便求个善始善终吧。”
张彪心中凛然,赶紧应命。
本来,他是真的打算要故意放纵一帮官僚们折腾的。他早就看出来,湖广总督府上下,真心跟从张之洞的只是少数,多半还存着别的念想。如今老张有了决断,又亲自北上,至少留出来两个月无人镇守的真空。
那帮官僚们不肯束手认栽,定然要铤而走险。
张彪和黎元洪私下里都有想法,趁着天下鼎革的机会,他们都想混一个光耀门楣的大出身。正好,就拿这些逆历史潮流而动之辈的脑袋,当投名状!
张之洞却看出来他们的小心思,这才要把黎元洪带在身边,缺了这个心思沉稳的副手,张彪一个人就做不到那么果断圆满。
叮嘱一番,两人退去。
当夜,消息传到天津,杨浩一看,不由大笑:“姜是老的辣,张南皮肯来,我们还得想想怎么把他安置好了。”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黎元洪的话,好似一块石头丢进了露天粪坑,登时引发强烈轰动。
几名幕僚争先恐后的跳起来,指着他怒斥起来:“大胆!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做如此狂言?!”
“天下事自有总督大人明断,尔不过区区军汉,懂得什么?!”
“大人身系湖广万千生民安危,岂可如你所言草率行事?哼,分明是你等这些武人见那杨鼎世兴盛,心中有了异志!”
“他分明是想要以下犯上,莫非想让总督大人乖乖的归顺了那杨鼎世,你便可趁机捞个出身?果然是无耻之尤!”
“必须严惩不贷!当此危急之时,不思报效总督大人提携之恩,却说出这等无恩无义的话来,莫非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七嘴八舌,群情汹汹,好似黎元洪已经犯下十恶不赦之罪,恨不能当场将他手刃。
黎元洪面沉似水,眼皮随着一声声疾言厉色的呵斥,不时的跳动,左手紧紧握住佩刀的把柄,身子却稳稳的站立,一丝也不动摇。
他的心中,对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文人嗤之以鼻,更对他们的威胁丝毫不放在眼里。
自宋朝以来,文贵武贱已经成了传统一般。只要是王朝安定时期,文人便迫不及待的掌握一切大权,将武人狠狠的踩在脚底下。其结果究竟如何,看看两宋是怎么完蛋的,看看大明朝是怎么败亡的,即可想见。
文人自以为掌握天下正道,将武人视作低贱奴仆,生杀予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到头来,却把武人逼得毫无节操,更没了诚敬之心。
若是在太平安定时期还好,一旦到了王朝末世,光会耍嘴的文人就两手没处抓挠了。这时,武人开始占据上风。于是激烈的撕逼不可避免的上演。
今天,杨浩顶着个新时代思想大宗师的名头崛起,凭的却是手里掌握的精兵悍将。在传统文人看来,那厮依旧是个不学无术的。居然强迫着天下人看他发明的白话文,连书本都不是上下排版,改为左右横行,简直是荒唐透顶,败坏祖宗传承!
只不过这些话他们是绝对不敢当面说出去的。只好一帮人私下里喝着掺水的烈酒,啃着三五颗茴香豆,作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姿态去批评指摘,实则全无一点用处。
杨浩的声望如日中天,大势涛涛已然不可逆转,跟不上的旧文人心中惶恐,既没有本事跟上时代,又不肯俯下身段来屈就,于是便躲到暂时没有被革命波及的地方抱团取暖。
张之洞乃是天下重臣,李鸿章归养之后。他就成了权势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加之两湖位处内地,他本人又是能够包容并蓄,兼通古今的一代文魁,自然就成了广大旧文人投奔的重点对象。
现如今,湖广总督治下可谓人才济济,本身湖南两朝以来都是文风鼎盛之地,张之洞不但不必担心没有人帮他治理地方,反而得发愁怎么去安排。
一个萝卜一个坑,如今却是一只茶碗面对七八个茶壶。
另外让张总督头疼的事儿还有一样。他本人是坚定的洋务派,讲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此无论在两广还是到了两湖,都大力推动洋务,兴建各种工厂,推动工业建设。
虽然他本人一点也不懂行。更不明白什么才是工业化,眼高手低的弄出许多笑话来,钱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然而其心可嘉。杨浩对他的诸多推动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办洋务,就要有相关的人才。奈何杨浩崛起之后,不断接收了整个北洋的遗产。外带着把全国的懂行精英都划拉了个干净。落到张之洞这里,只剩下几个抹不开面子的继续操持。绝大部分官僚却并不怎么懂洋务,更是将此当成贱业,始终不能全心投入。
纵使有了杨浩的技术支援,如今的两湖洋务依然进展缓慢,步履维艰。
面对如此局面,许多人心里头十分恐慌,他们真不知道要是张之洞倒下了的话,还能再往哪里投奔去。
革命军政府是肯定不要榆木脑袋的旧文人,清流的名声早已被他们败坏了个干净,属于人憎狗厌的存在。并且他们这些人平时没少了仗着士人身份作奸犯科,一旦遭到清算,不死也得扒层皮。
如今除了两广,就只剩下一个江西和云贵川几个不靠海的省份。可江西明白着掌控无力,四川又在清廷的直接控制下。云贵那么偏僻的地方,他们才不肯去受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继续保持住两湖的现状。只要张之洞不死,那是过的一天算一天喽。
黎元洪是把这帮人都看的透透的,心中十分鄙薄。对他们虚张声势的叫嚣,连答应一声的心思都欠奉。待到这帮人喊得中气不足,各自去喝茶润喉咙时,朝着张之洞拱手又道:“大人可见李合肥近日之风光乎?”
话不必多,内容最重要。
张之洞表情纹丝不动,只是两条寿眉微微往上一挑,放松搁在茶几上的胳膊似乎紧了一紧,却没有马上说话。
但在场的一众文人幕僚们却大为紧张。他们整天陪伴在张之洞的身边儿,察言观色功夫臻至化境,仅仅从老头子那挑眉勾手的小动作,就猜到他老人家似乎心动了!
这事儿很要命!
当即有人又跳起来劝谏:“大人万万不可听从这厮的浪言!那李合肥与杨鼎世早有勾结,李家三子皆身兼要职,乃是一丘之貉。大人岂可与此辈为伍?”
“正是此理!李合肥诈做归养,实则暗中操控,又其子在堂前,丝毫无损。大人一向高风亮节,不肯与杨鼎世沆瀣一气,倘若就此屈从于他,岂非一世英名尽丧?”
又是一阵群情汹汹。
黎元洪与张彪几人对了下颜色,各自露出淡淡的讥讽。果不其然啊,这帮鸟人全都成了惊弓之鸟,一点刺激都受不住了。
乱糟糟的声音在耳边呱噪。饶是以张之洞的央企功夫,也有点心浮气躁。
黎元洪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他却当真听进了耳朵里。打心里来说,对李鸿章如今的状况。那是羡慕嫉妒恨。
去年李鸿章出使美国,中途遭到日本人刺杀,当时不少人暗地里幸灾乐祸的,活该这老东西不肯消停,出去找难看。
但没想到转眼就有了杨浩兴兵惩罚日本。结果双方打成了拉锯战。当时有不少人酸不溜就的发言,把李鸿章当成引发中国与外方战争的祸害。同时,也对杨浩因为丁点儿大的事儿就兴兵作战的做法,斥之为假公济私,小题大做。
然而杨浩终究不是那种温厚的主儿,迅速在报纸上披露不得不战的分析,并获得一致的肯定。之后国内革命进展丝毫不受影响,一干人见影响不动,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李鸿章也是硬气,直接从日本去了美国。之后的半年中。他一路横跨美洲大陆,又越过大西洋抵达欧洲,行遍英法德意奥俄诸国,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其政府及皇帝要人的盛情款待。
一个跟着访问团的报道小组,随时将李鸿章的经历发出文章报道给国内。杨浩亲自安排下的智囊团,帮着李鸿章拟定了一系列的文案,让老头子浑身焕发出学养精深、视野开阔、胸怀世界的气质。李老头本身位极人臣,其谈吐言语,行走坐卧,一派帝国宰相的风范。
整个的行程中。李鸿章表现出一股东方士大夫和帝国宰执者的高逼格,又没机会出丑,于是在各国政要眼中,就成了当前中国顶级精英的典范代表。
长达半年时间。李鸿章一直占据各国的头条。随行团趁机发动潜在的人脉,大撒金钱,宣扬中国革命政府新形象,并以“招商引资”为幌子,鼓励西方各国财团把闲钱往中国沿海特区投资,开拓工业。
这一招非常有吸引力。连续数次战败列强海军陆军之后。列强不得不承认中国有了世界强国的资格。他们不得不低下身段来寻求平等对话,以往那种殖民式的侵略完全行不通。
杨浩通过“招商引资”给他们再次插手远东的机会,虽然不能形成倾销,但就地设立工厂生产,不但能获得一定程度的产品技术,还能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最起码,能把他们手中沉淀的大量资金盘活。
1893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虽然没达到几十年后大萧条那么严重,却也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工业的无序扩充导致的产能过剩,首先让广大中下层人民破产,而上层大财团、大贵族、大富豪们,却又大量的资金积压。
尤其是美国财团,如今在国内已经没了投资方向,他们这才推动政府向外扩张。美国人也不是没想过引进中国展露出来的各种先进技术产品,只不过这年头的人还是习惯了抢劫和偷盗本身美国在十九世纪末就是世界最大的山寨盗版商。
然而杨浩的产品技术却不是那么好抢的,本身美国在中国的人脉有限,太过高端的技术如汽车之类,中国工人自己都还没摸清楚,都在照葫芦画瓢。所有教案都是士兵看守的胶片,根本流不出去。
美国人着急找切入口,李鸿章的来访正好给了他们绝好的机会。
十九世纪末的世界顶级财团富豪已经达到一个时代顶峰,他们的想法大体也差不多。李鸿章冲在前头吸引火力,后方一大帮商务人员具体操作,他老人家挥舞着笔杆子签下大量的订单,达成许多的合作协议,成为载入史册的巨大功勋。
清末以来五十载屈辱,而今换了杨浩执掌乾坤,原本一直在签署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居然也能逼着洋人老实合作,更乖乖的往中国真金白银的投资建工厂,一切照着中国的法律法规办理。
这样的咸鱼大翻身,对面临同样状况的其他大臣产生了巨大的刺激。
心高气傲的张之洞,是距离李鸿章最近的一个,以前同朝为官,也是各种龌龊,相互不佩服。而今李老头却先行一步,走出了新格局,现在就死了也是一辈子荣耀,被载入史册写上丰碑。
作为文人。活得不就是一个“名”吗?
张之洞羡慕啊!但这种事儿光靠他自己努力是得不到的,只有与杨浩合作,才可能达成。他老人家本来与杨浩也有各种合作,汉阳铁厂为核心的煤钢联合体。外加汉口各种工业,就是这么起来的。但最后一步,他始终没机会迈出去。
如今国内大势再生变化,逼着站队了,外人看来似乎是要让他张南皮下不了台。然而张之洞却心里头明白。或许这是他顺水推舟的绝佳机会。
谁特么也没想过要为大清国尽忠,他不想当贰臣,更不想灰溜溜的下台。如果能跟李鸿章那般荣耀的养老,是最好不过的。
但这需要机会。
张之洞把众人的呱噪当成了耳旁风,老眼张开来,在黎元洪的脸上淡淡的扫了一下。
一群幕僚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似的,齐齐止住喷口水,惊恐的顺着老头子的目光看向黎元洪,心中一片冰凉!
老头子,这是已经有了决定。并且还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一种!
一时间,压抑的气氛弥漫在众人之间,一向智谋多端的幕僚们惶恐的都快窒息了,生怕张之洞就此下了让他们绝望的论断。
张之洞轻咳一声,在众人听来却像是炸雷,惊得齐齐一哆嗦。
黎元洪和张彪精神一振,心中暗喜,他们等待多日的时刻终于到了!
却见张之洞屈起枯瘦的指头,在桌上轻轻一敲,苍老的声音拉出幽幽的味道。说道:“老夫一生恪守圣人教诲,如今年逾古稀,却也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汉奸国贼。只不过,现下朝廷行事颇类无道。老夫不敢苟同。而湖广父老信重于我,又不可背弃。倘若那革命军定然无法阻拦,老夫拼着一把骨头不要,也定需为众人谋得个安生。”
众人都听出来了,这是先为他的决断定调子。
幕僚文人们更悲哀的发现,他们再想扭转老头子的想法。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大势已去,只好期望他老人家念在一场宾主,给大家留条活路啊!
张之洞却不理他们的想法,转头深深的看着黎元洪道:“湖广之将来如何,老夫不能坐等人家先画下规矩,须得亲自问个清楚明了。故而,老夫决定,明日即刻动身前往天津,与那杨鼎世当面问个清楚。”
“什么?!老大人要北上?!”
亲信们再次炸了锅,纷纷阻拦:“大人,万万不可啊!那杨鼎世虎狼之辈,您千金之躯,怎可贸然犯险?派个人去说说也就是了!”
“湖广大局不可动摇,正需老恩相坐镇,您要是一走,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更有不少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打着各种歹毒心思。他们是看出来,张之洞想走李鸿章那条路,必然顾不上他们这些不肯服软的保守之辈。当真要达成了条件,革命军岂不是立马就能杀进来?他们收拾家当跑路都来不及啊!
干脆,不如趁着老头子不在的空虚阶段,号召众人夺了此地,为朝廷效忠!
张之洞的老眼把什么都看的通透,白胡子遮掩下的嘴角微微翘起,却不动声色的一摆手,打断喧闹:“此事就这么定了。宋卿(黎元洪字)随我一同前往,这家里的安定,虎臣呐!”
张彪抱拳躬身,瓮声瓮气的回答:“标下以人头担保,必定保全辖地之内万无一失!”
张之洞轻缓的点头:“你做事稳当,老夫素来放心。其余的俗务,还望诸位能善加操持,切莫让心怀叵测之辈乱了秩序。好啦,老夫乏了,诸位且回去吧。”
连劝阻的话都不给众人得空说出来,毫不客气的挥手撵人。
堂中只剩下几名武官,张之洞捋着长须,特别叮嘱张彪:“时局紧张,须得防范有人铤而走险!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了关隘,老夫不用欲擒故纵那一套,便求个善始善终吧。”
张彪心中凛然,赶紧应命。
本来,他是真的打算要故意放纵一帮官僚们折腾的。他早就看出来,湖广总督府上下,真心跟从张之洞的只是少数,多半还存着别的念想。如今老张有了决断,又亲自北上,至少留出来两个月无人镇守的真空。
那帮官僚们不肯束手认栽,定然要铤而走险。
张彪和黎元洪私下里都有想法,趁着天下鼎革的机会,他们都想混一个光耀门楣的大出身。正好,就拿这些逆历史潮流而动之辈的脑袋,当投名状!
张之洞却看出来他们的小心思,这才要把黎元洪带在身边,缺了这个心思沉稳的副手,张彪一个人就做不到那么果断圆满。
叮嘱一番,两人退去。
当夜,消息传到天津,杨浩一看,不由大笑:“姜是老的辣,张南皮肯来,我们还得想想怎么把他安置好了。”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
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