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热热闹闹的开学典礼,在一场酒宴之后胜利落幕。
回县城的路上,马车中,吕大老爷把身子靠在软枕上,抚着肚皮悠悠叹道:“杨氏所作所为,与本官之前所思迥然不同。似乎,他们并非洋夷派出的坐探,也非是洋教士那等要坏我圣人教化的邪徒,更非单纯要赚钱发财的商贾。啧啧,令人颇费思量啊!”
庄师爷捋着胡子沉吟:“东翁,其实无论他做什么,只要不是兴兵造反,我等只需坐享其成即可。”
吕知县哂笑道:“世上哪有如此大张旗鼓的造反者?不外是学了洋夷那一套,生怕旁人夺了他产业去,才要呲牙吓唬,蓄养打手看家护院。哼哼,看他们那班吝啬作风,左不过一群山西老抠!”
知县大人,还是对杨浩那么有钱,却只给他送了极少的礼,而怨念十足啊!
庄师爷不再多说,抄在袖子里的手,却下意识的摸了摸那厚厚的一叠子日升昌银票。那是杨浩悄悄塞给他的,出手就是一千两!顶他忙活两年的收成了。
“杨家可不是不懂事,而是太会做事了!只不过县太爷你,被蒙在鼓里而已。”
庄师爷满足的暗自叹息,他算是明白杨家的套路了。整个县城里凡是有点权力的,如今都已经被绑在其战车上。
无法打倒的军方,得到了往青岛、登州、海州驻军处倒卖洋货的巨大利润,当然不会找茬。县里的胥吏一干人,死的死残的残,上百号一线官差兵丁如今还在学校里洗脑,出来后必然会变成他们的人。
以蔡渠为首的士绅达人,几乎全部成了其下线分销商,和已经开工平整地基的上百个工厂的股东。没钱的拿地换,连人都要往其学校里送,可谓一呼百应,知县说话都没他好使。
厉应九那些市井强人更是全被收拢,充作扩大了许多倍的民团骨干,拿杨家的钱,自然听杨家的话。
全县数十万百姓,起码有一半巴不得杨家工厂早日建完,好得一份旱涝保收的高工资养家糊口。现如今,报名参加修工地、修水库、修道路和修码头的人已经过万!谁敢坏他们活路,绝对会被聚众撕吧了!
少数如自己、教谕、盐大使、税务大使、闸官、河伯这些,也都按量照顾到,绝不至落空。话说杨家的钱也真多啊,半个月里花了不得有十来万大洋?这跟流水一般。
最应该孝敬的县太爷,却给的实惠最少。相反,杨家还老卡着点儿的让吕知县不得不支持,虽说如此一来定能出政绩,获得佳评,可比起真金白银,这远远不够啊!
庄师爷只能猜测,杨家是不想一开始养刁了知县大人的嘴。要知道当官的,绝少有不贪的,你一开始送他一千两银子,后头就得翻番加码,不用多久就能让你吃不消。不如这么抻着他,必要的时候给点甜头,你吕知县要得好处,就得配合点帮着办实事儿。
这等联合胥吏士绅民间力量与县官抗衡,确实是不错的主意。
胶轮马车加上钢板减震,一路慢行晃晃悠悠,天黑之前一定能到县城,睡一觉也是无妨。庄师爷以为话头到这里就算完事了,不料吕知县忽然来了句:“向沂州府奏报的折子,还要斟酌一二。本县经济大兴在即,须得有个专职的县丞辅佐才是。”
庄师爷登时暗暗叫苦:“我的太尊大人,你这又何苦来哉?莫非以为知府大人插手过来,就能压制的下杨氏?当官,不能太天真啊!”
不过吃人家的薪水,自然要做事。庄师爷只好悄悄思忖,寻个时机提前给杨浩打个招呼,做好了应对之策才是。
知县大人的马车渐渐远去,各大教室里响起朗朗的识字念诵声,酒酣耳热的众士绅各自定下让自己满意的货物份额,纷纷四散。学校之外,一片大约1平方公里的工地,尘土飞扬,喊号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派喧嚣。
这一幕,被三里地外海拔二百多米高的小山顶上,手持单筒望远镜的安治泰看的清清楚楚。
他特别关注鳞次栉比的整齐划一规格板房,和斜阳下熠熠生辉的不锈钢旗杆,嘴角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含混不清的道:“或许这就是上帝的旨意,让一桩奇迹诞生在帝国看中的地方。”
放下望远镜,安治泰带着两名随从和一名向导,转身沿着山脊,向县城放下行去。
马山上,杨浩用大倍数双筒镜盯着他的背影直至被松树遮住,冷哼一声道:“这洋鬼子莫非不知道,镜片反光有多严重吗?就这水平还出来搞侦察,真够菜的!”
旁边的刘大富很狗腿的奉承:“那是,谁能跟少爷您比啊!洋人也不行!”
杨浩一歪嘴:“少拍马屁,告诉方云海,给我盯紧了他们!寻个机会把那向导抓住拷问清楚。另外,看看有没有做过伤害老百姓的勾当。若有,宰了他!”
这年头,帮着洋人为虎作伥的二鬼子教徒更可恨。他们多数出身地痞混混,游手好闲祸害乡里,并不是真的信教,却帮着洋人很容易就打入民间,获取原本极难得到的大量情报,充当带路党,欺男霸女敲诈勒索,坏事做尽!
“明白!”刘大富干脆答应着,转身颠颠的跑去了。
方云海,是他们那批十一土贼中的一个。家就在十里外的村子,父亲是个考试考迷糊了的混沌秀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什么都不会干。
方云海从小跟着启蒙学习,三百千都能背,但一样不懂养活自己,一次被骗着上街讹人事发,给老秀才拿棍棒打出去不准回家。经过半个多月的教育,他算是改的差不多了。被杨浩隆重送回去,得到老父亲的原谅,从此死心塌地当差办事。
作为十一人里头认字最多、能写能算的“文化人”,暂时与另一人黄老八轮流坐镇县城,掌管情报搜集整理工作。
方云海的行动当真利索,当晚就布置停当,第二天一早,安治泰等人刚进县城就被他们盯上。中午吃饭的时候,不知怎么悄悄给他们的水里下了混合葡萄糖的高浓度硫酸镁,搞得几人腹泻到脱水!不要说打听消息,半条命都整没了。
只不过这一幕,杨浩却是看不到了,那时候,他已经悄悄绕过县城,从涛雒口乘上帆船,与彻底呆烦了的宋云生一行一起,晃晃悠悠的往北航行。
杨浩是头一回坐这玩意,全木头打造,里外一股鱼腥味,随风吹动晃晃悠悠,没经验的人三两下就能晕头转向,吐成一堆比如好汉王仁义。这位走南闯北一路平趟,功夫了得的高手,愣是没走出一里路,就把早饭贡献给了海里的鱼鳖虾蟹,脸色蜡黄,哪怕吃了杨浩给的晕船药,也不顶事。
杨浩以前常坐快艇,以及过海轮渡,却也扛不住这摇晃,脑袋晕晕乎乎的,连声大叫:“不行!得赶紧把大船弄来,这东西舒适性太差了!”
宋云生却一点事没有,两腿站稳了甲板,迎着腥咸的海风笑道:“杨兄就算弄来大船,眼下也没地方停靠!咱们条件有限,且将就了吧!”
他近几年经常从天津跑烟台或者牛庄短线,早都习惯了的。
杨浩无奈的扶着船帮,努力把视线往远处看,对撑死只有7节的速度表示完全的吐槽无力,到区区只有一百公里的青岛,不得跑到天黑啊!
但他没别的办法。这年头,想从陆路开车穿州过县不说惊世骇俗,也没地儿加油。乘船是最顺畅的。但在1894年,不但日照没机动船,全国沿海的长线航运,也只有轮船招商局、英国太古和怡和三家的定期航运。还多是千吨以下的小船。北上的路线,也限定上海芝罘天津牛庄。
青岛口才建成铁码头(即后来的栈桥)两年,停靠的都是帆船,偶尔有北洋水师的机器船往来,没有固定航班。
杨浩想要与宋云生一起到天津,就必须忍受这种晃晃悠悠的低速,一站一站接力赛似的跑到芝罘为之。
就这样晃啊晃的直到傍晚时分,他们抵达青岛,杨浩强打精神去跟蔡渠的亲戚名为蔡永旺的铁工厂老板见面,接收转托他帮忙买下的地皮契约,晚上商议合作开机器厂的事宜后,草草休息。
次日凌晨早行,经一昼夜的漫长折腾,终于在第三日的下午抵达芝罘港。幸而此地已经不但有了晋商票号,更有山西会馆,从来没感觉那么累的杨浩拖着快散架的身子,与宋云生等人一起入住。
第四日,杨浩等待货物转运和航船抵达的同时,把这时代已算的上繁华的烟台转了个遍,拍足了照片视频资料,接收他们帮忙买下的地皮,以及一大宗的从招远那边来的金砂。
又歇息一日,4月15日的早晨,他们乘上一艘怡和轮船公司的“天龙号”蒸汽船,慢吞吞的驶向天津。
C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热热闹闹的开学典礼,在一场酒宴之后胜利落幕。
回县城的路上,马车中,吕大老爷把身子靠在软枕上,抚着肚皮悠悠叹道:“杨氏所作所为,与本官之前所思迥然不同。似乎,他们并非洋夷派出的坐探,也非是洋教士那等要坏我圣人教化的邪徒,更非单纯要赚钱发财的商贾。啧啧,令人颇费思量啊!”
庄师爷捋着胡子沉吟:“东翁,其实无论他做什么,只要不是兴兵造反,我等只需坐享其成即可。”
吕知县哂笑道:“世上哪有如此大张旗鼓的造反者?不外是学了洋夷那一套,生怕旁人夺了他产业去,才要呲牙吓唬,蓄养打手看家护院。哼哼,看他们那班吝啬作风,左不过一群山西老抠!”
知县大人,还是对杨浩那么有钱,却只给他送了极少的礼,而怨念十足啊!
庄师爷不再多说,抄在袖子里的手,却下意识的摸了摸那厚厚的一叠子日升昌银票。那是杨浩悄悄塞给他的,出手就是一千两!顶他忙活两年的收成了。
“杨家可不是不懂事,而是太会做事了!只不过县太爷你,被蒙在鼓里而已。”
庄师爷满足的暗自叹息,他算是明白杨家的套路了。整个县城里凡是有点权力的,如今都已经被绑在其战车上。
无法打倒的军方,得到了往青岛、登州、海州驻军处倒卖洋货的巨大利润,当然不会找茬。县里的胥吏一干人,死的死残的残,上百号一线官差兵丁如今还在学校里洗脑,出来后必然会变成他们的人。
以蔡渠为首的士绅达人,几乎全部成了其下线分销商,和已经开工平整地基的上百个工厂的股东。没钱的拿地换,连人都要往其学校里送,可谓一呼百应,知县说话都没他好使。
厉应九那些市井强人更是全被收拢,充作扩大了许多倍的民团骨干,拿杨家的钱,自然听杨家的话。
全县数十万百姓,起码有一半巴不得杨家工厂早日建完,好得一份旱涝保收的高工资养家糊口。现如今,报名参加修工地、修水库、修道路和修码头的人已经过万!谁敢坏他们活路,绝对会被聚众撕吧了!
少数如自己、教谕、盐大使、税务大使、闸官、河伯这些,也都按量照顾到,绝不至落空。话说杨家的钱也真多啊,半个月里花了不得有十来万大洋?这跟流水一般。
最应该孝敬的县太爷,却给的实惠最少。相反,杨家还老卡着点儿的让吕知县不得不支持,虽说如此一来定能出政绩,获得佳评,可比起真金白银,这远远不够啊!
庄师爷只能猜测,杨家是不想一开始养刁了知县大人的嘴。要知道当官的,绝少有不贪的,你一开始送他一千两银子,后头就得翻番加码,不用多久就能让你吃不消。不如这么抻着他,必要的时候给点甜头,你吕知县要得好处,就得配合点帮着办实事儿。
这等联合胥吏士绅民间力量与县官抗衡,确实是不错的主意。
胶轮马车加上钢板减震,一路慢行晃晃悠悠,天黑之前一定能到县城,睡一觉也是无妨。庄师爷以为话头到这里就算完事了,不料吕知县忽然来了句:“向沂州府奏报的折子,还要斟酌一二。本县经济大兴在即,须得有个专职的县丞辅佐才是。”
庄师爷登时暗暗叫苦:“我的太尊大人,你这又何苦来哉?莫非以为知府大人插手过来,就能压制的下杨氏?当官,不能太天真啊!”
不过吃人家的薪水,自然要做事。庄师爷只好悄悄思忖,寻个时机提前给杨浩打个招呼,做好了应对之策才是。
知县大人的马车渐渐远去,各大教室里响起朗朗的识字念诵声,酒酣耳热的众士绅各自定下让自己满意的货物份额,纷纷四散。学校之外,一片大约1平方公里的工地,尘土飞扬,喊号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派喧嚣。
这一幕,被三里地外海拔二百多米高的小山顶上,手持单筒望远镜的安治泰看的清清楚楚。
他特别关注鳞次栉比的整齐划一规格板房,和斜阳下熠熠生辉的不锈钢旗杆,嘴角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含混不清的道:“或许这就是上帝的旨意,让一桩奇迹诞生在帝国看中的地方。”
放下望远镜,安治泰带着两名随从和一名向导,转身沿着山脊,向县城放下行去。
马山上,杨浩用大倍数双筒镜盯着他的背影直至被松树遮住,冷哼一声道:“这洋鬼子莫非不知道,镜片反光有多严重吗?就这水平还出来搞侦察,真够菜的!”
旁边的刘大富很狗腿的奉承:“那是,谁能跟少爷您比啊!洋人也不行!”
杨浩一歪嘴:“少拍马屁,告诉方云海,给我盯紧了他们!寻个机会把那向导抓住拷问清楚。另外,看看有没有做过伤害老百姓的勾当。若有,宰了他!”
这年头,帮着洋人为虎作伥的二鬼子教徒更可恨。他们多数出身地痞混混,游手好闲祸害乡里,并不是真的信教,却帮着洋人很容易就打入民间,获取原本极难得到的大量情报,充当带路党,欺男霸女敲诈勒索,坏事做尽!
“明白!”刘大富干脆答应着,转身颠颠的跑去了。
方云海,是他们那批十一土贼中的一个。家就在十里外的村子,父亲是个考试考迷糊了的混沌秀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什么都不会干。
方云海从小跟着启蒙学习,三百千都能背,但一样不懂养活自己,一次被骗着上街讹人事发,给老秀才拿棍棒打出去不准回家。经过半个多月的教育,他算是改的差不多了。被杨浩隆重送回去,得到老父亲的原谅,从此死心塌地当差办事。
作为十一人里头认字最多、能写能算的“文化人”,暂时与另一人黄老八轮流坐镇县城,掌管情报搜集整理工作。
方云海的行动当真利索,当晚就布置停当,第二天一早,安治泰等人刚进县城就被他们盯上。中午吃饭的时候,不知怎么悄悄给他们的水里下了混合葡萄糖的高浓度硫酸镁,搞得几人腹泻到脱水!不要说打听消息,半条命都整没了。
只不过这一幕,杨浩却是看不到了,那时候,他已经悄悄绕过县城,从涛雒口乘上帆船,与彻底呆烦了的宋云生一行一起,晃晃悠悠的往北航行。
杨浩是头一回坐这玩意,全木头打造,里外一股鱼腥味,随风吹动晃晃悠悠,没经验的人三两下就能晕头转向,吐成一堆比如好汉王仁义。这位走南闯北一路平趟,功夫了得的高手,愣是没走出一里路,就把早饭贡献给了海里的鱼鳖虾蟹,脸色蜡黄,哪怕吃了杨浩给的晕船药,也不顶事。
杨浩以前常坐快艇,以及过海轮渡,却也扛不住这摇晃,脑袋晕晕乎乎的,连声大叫:“不行!得赶紧把大船弄来,这东西舒适性太差了!”
宋云生却一点事没有,两腿站稳了甲板,迎着腥咸的海风笑道:“杨兄就算弄来大船,眼下也没地方停靠!咱们条件有限,且将就了吧!”
他近几年经常从天津跑烟台或者牛庄短线,早都习惯了的。
杨浩无奈的扶着船帮,努力把视线往远处看,对撑死只有7节的速度表示完全的吐槽无力,到区区只有一百公里的青岛,不得跑到天黑啊!
但他没别的办法。这年头,想从陆路开车穿州过县不说惊世骇俗,也没地儿加油。乘船是最顺畅的。但在1894年,不但日照没机动船,全国沿海的长线航运,也只有轮船招商局、英国太古和怡和三家的定期航运。还多是千吨以下的小船。北上的路线,也限定上海芝罘天津牛庄。
青岛口才建成铁码头(即后来的栈桥)两年,停靠的都是帆船,偶尔有北洋水师的机器船往来,没有固定航班。
杨浩想要与宋云生一起到天津,就必须忍受这种晃晃悠悠的低速,一站一站接力赛似的跑到芝罘为之。
就这样晃啊晃的直到傍晚时分,他们抵达青岛,杨浩强打精神去跟蔡渠的亲戚名为蔡永旺的铁工厂老板见面,接收转托他帮忙买下的地皮契约,晚上商议合作开机器厂的事宜后,草草休息。
次日凌晨早行,经一昼夜的漫长折腾,终于在第三日的下午抵达芝罘港。幸而此地已经不但有了晋商票号,更有山西会馆,从来没感觉那么累的杨浩拖着快散架的身子,与宋云生等人一起入住。
第四日,杨浩等待货物转运和航船抵达的同时,把这时代已算的上繁华的烟台转了个遍,拍足了照片视频资料,接收他们帮忙买下的地皮,以及一大宗的从招远那边来的金砂。
又歇息一日,4月15日的早晨,他们乘上一艘怡和轮船公司的“天龙号”蒸汽船,慢吞吞的驶向天津。
C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