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
第三百二十二章 政绩
没过多久,文镇药市行会会长的人选就定下来,竟然是张家的张经纶!这个结果,让不少药商吃了一惊。可是对这样的结果,药市行会内核心的八大药商,却很平静。
早前,昆州刺史沈则敬就约了他们前去了,说道文镇药市行会会长的任职规定要求还是不变,若是有担任了药市行会会长,其家族五年内就不得沾手药材生意。为此,沈则敬还推举了一个人选,那就是张经纶。
张家垄断了昆州林木生意,药材虽然也沾手,却只是极少的份额,若是当选药市行会会长的话,这一点药材生意,可以随时抛去,倒是符合那条规定的。
对于沈则敬的提议,杨老爷子和杨步勋,是乐见其成的。有李家覆灭的血淋淋例子在前,杨老爷子也深以为戒,知道势不可占尽的道理。有张家担任药市行会会长一职,对于杨家来说,才能腾出更多的心力去打理西宁道矿藏的事情,杨家,才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杨老爷子和杨步勋想事情如此剔透,让沈则敬点点头,果然,有这样的族长和核心子弟,杨家势起的时候,真的是到了。若是杨家一直这样拎得清,贪欲不会太盛,那么西宁道的局面一旦打开,西宁商道,定会记上杨家千秋一功。
随着张经纶出任文镇药市行会会长一职,文镇的药市和昆州的药市,已经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以守成为主的张经纶,上任之后的措施,都是以维持药市稳定为主,这让经历了三七之药那种大起大跌的药商们,定下心来。
自认股之后,杨步勋也将矿藏经营归属的程序都走完了,可以开始着手矿藏的事宜。当初在认股之上报的那个数目,一半的认股资金作为抵押,被封存在昆州府衙;剩下的一半,才是真正用于矿藏上的资金。
当杨家真正插手进西宁道矿藏的时候,才知道这里面隐藏着的弯弯道道太多,就算彭瑾早前盘下一些小矿场,对于矿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杨家提供了不少建议,但是杨家还是觉得捉襟见肘,资金不够,事情太杂,任务太重……
是以杨老爷子亲自带着杨从南杨步勋等人,小心翼翼地开展着矿藏经营的工作,试图将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带到一个比较正常的轨道。这一段时日,是杨家众人最艰难的时日。
万事开头难,说的就是这样。
胡不涂再次来到了西宁道昆州这里,这一次,他也是为了西宁道矿藏的事情。胡氏安和堂,也有着和杨家一样的份额,自然,对这门生意,也是无比看重。早前,胡不涂已经将大部分所需的资金送来昆州了,这一次,又带来了不少,倒可以解杨家的紧缺之急。
药市那里,有渐渐归心的张家,矿藏这里,有心腹亲近的胡不涂和杨家,按理说,沈则敬这个昆州刺史,应该感到日子颇为顺畅才对的。事实上,他最近感到焦头烂额,有一种所有事情才刚刚开始的焦虑。
李家虽然被灭了,但它毕竟是昆州第一的家族,无论是官场商道还是别的方面,都和李家牵涉甚深。在处理完矿藏和行会会长这两件事之后。沈则敬和沈家众人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昆州,萧条了!
首先,是昆州的人口减少了很多,特别是昆州内城居民,几乎是锐减了十分之一。李家作为昆州第一家,与其有亲有故的人家很多。在李家出现望君归之后,有一些谨慎的人家就全族出逃了,在夷三族旨意出来之前,又跑了一批家族,还有一些人家,感觉昆州乃多事之秋,打着趁早远离风雨的打算,又外迁了不少。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是会出现大问题的。人,才是一切的根本。这些人家出逃或者外迁,直接影响的,就是昆州的民生商事。
从长远来看,暂时还看不出什么后果,但是短时来看,药农菜农们就发现,自己的药材和瓜菜开始滞销了,生活开始艰难了,有些底下百姓甚至在想着,是不是应该举家搬迁到南州桂州等地了……
其次,是民心惶惶。有些和李家沾亲带故的人家,总是担心会受到株连的影响的,虽然最后侥幸逃了出去,没在三族之内,却总会担惊受怕;还有人不知道这里会继续发生什么事情,甚至普通百姓,对于昆州府衙的一举一动都甚为关注,生怕又出了什么灾难,这样日子就更难过了。
人口减少诸事萧条民心不稳,这对于一个地方执政官来说,是无比重大的问题!若是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昆州的人口一定会继续减少的,没法留住人,就无法聚财,更加不能实现开拓商路这样的事情了。
为此,沈则敬心忧如焚。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留住昆州的居民,还要想办法吸引其余地方的人口过来,只要人口一增多,众多药贩小贩大商就会陆续来到昆州,昆州的局面就能活过来了。
是以沈则敬和杨步云等官员,在日夜苦思,以便早点出台应对这种局面的政策,而沈宁和如流处等人,则是尽可能地搜集昆州城里的状况,为昆州府衙提供民情数据等方面的资料支持。
通过众人的齐心协力,一条条意在消弭李家影响激活昆州局面的政令,从昆州府衙里发出去。
减免赋税,这主要是针对昆州商家来说的。凡是在昆州本地从事各门生意的,都有相应的减免赋税政策,有些行业的减免年限,甚至在三年以上,比如下海捕捞这一类;凡是外地的客商,在昆州城内做生意的,也免掉一年的赋税……
只有想在昆州做生意的,昆州府衙就会一力支持,提供种种政策上的资助,免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余的政策,比如官府出面,为部分小商家牵线,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有需求的商家,以便买卖的顺利进行,省了很多中间功夫。
一时间,不少外地的行商货商,都想来昆州看个究竟。当他们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这里果真是如此,那可真是一块福地了,有了官府作为大靠山,那比自己单打独斗要有胜算得多啊,有志于从事商事的,很快就在此地安置下来。
开垦荒田。这主要是针对昆州下层的百姓来说的,在昆州辖境之内,有着数量众多的荒田,原本一直是归属官府的,但是官府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开垦,便渐渐丢荒了。现在,普通百姓只要有能力去开垦这些荒田,并且缴纳少量的押金,就可以拥有自己开垦出来的荒田,就成为有田地之人了,这一个政令,同样适合于外地的百姓。
换言之,只要有手有脚,能够开垦这些荒田,伺弄好这些庄稼,那么一家大小的饭食就不愁了,甚至,还有了田产。虽然是贫瘠的荒田,但是对于那些世代都穷苦的百姓来说,这就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了!
这样一来,昆州的穷苦百姓几乎是全动员,甚至,外地很多百姓也纷纷往昆州赶来,就是为了能够抢到一块荒田,怕落在别人后面。因为昆州府衙也说了,荒田有限,谁先到先开,谁就先得。
在此过程当中,沈则敬还约见了昆州辖内有名的大商人,平息他们因为李家而惴惴不安的心情。沈则敬说了,只要他们好好做生意,那么就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最后还表示,希望这些大商人和昆州府衙共度时艰,只要昆州局面活过来了,那么这些大商人的日子也能红火的。
昆州府衙出台的种种政策,使得外地的百姓纷纷涌来昆州,当然原本就在昆州的百姓,就更不想离去了。有了人口,其余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昆州的局面,已经基本能稳定下来了,萧条的景象,渐渐消失。
除了这些政策,更让昆州百姓和官员感到振奋的,乃是新接手矿藏生意的杨家和胡氏安和堂的最新发现。他们这两家,在昆州西北一带,发现了一条新的矿脉!
在这条矿脉下面,隐藏着大大小小的矿藏,保守估量,竟然能占昆州原有矿藏量的三分之一。
新矿脉的消息一出,京兆户部的官员就坐不住了,户部侍郎张段带着转运司的官员,亲自来到了西宁道昆州这里,以带领和协助杨家胡氏安和堂全力勘探开采这个新矿脉。
在昆州刺史沈则敬的护航之下,张段和杨家胡氏安和堂的矿藏开发运转等事宜,得到了最迅速最有效的运转,数量众多的矿产被开采出来,运至军中和大永各地。原本捉襟见肘的矿藏生意,渐渐开始盈利,昆州送往户部的赋税就增多了。
这些,都是一步步发展的事情。
沈则敬就任昆州刺史,只是短短几个月,却做了不少事情。先是查办了李氏谋反一事,立下了大功;又繁荣了昆州的商事,使得这里人口增加,诸事繁荣;现在,还是在他执政期间,昆州发现了新矿脉,这矿脉,将为大永带来福祉。
沈则敬这样三重政绩令得监国太子大悦,下令嘉奖沈则敬,将其擢升为正四品上的官职,这样一来,他就连升了两等。
同时,鉴于昆州越发繁荣,朝廷下令,将昆州从中州升为上州,仍是沈则敬任刺史,昆州府配设的别驾长史等官职自然是相应升等调整。
昆州的局面,已经活过来了,但是对于京兆来说,最艰难的时候,或许才刚刚开始。
第三百二十二章 政绩
言情海
第三百二十二章 政绩
没过多久,文镇药市行会会长的人选就定下来,竟然是张家的张经纶!这个结果,让不少药商吃了一惊。可是对这样的结果,药市行会内核心的八大药商,却很平静。
早前,昆州刺史沈则敬就约了他们前去了,说道文镇药市行会会长的任职规定要求还是不变,若是有担任了药市行会会长,其家族五年内就不得沾手药材生意。为此,沈则敬还推举了一个人选,那就是张经纶。
张家垄断了昆州林木生意,药材虽然也沾手,却只是极少的份额,若是当选药市行会会长的话,这一点药材生意,可以随时抛去,倒是符合那条规定的。
对于沈则敬的提议,杨老爷子和杨步勋,是乐见其成的。有李家覆灭的血淋淋例子在前,杨老爷子也深以为戒,知道势不可占尽的道理。有张家担任药市行会会长一职,对于杨家来说,才能腾出更多的心力去打理西宁道矿藏的事情,杨家,才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杨老爷子和杨步勋想事情如此剔透,让沈则敬点点头,果然,有这样的族长和核心子弟,杨家势起的时候,真的是到了。若是杨家一直这样拎得清,贪欲不会太盛,那么西宁道的局面一旦打开,西宁商道,定会记上杨家千秋一功。
随着张经纶出任文镇药市行会会长一职,文镇的药市和昆州的药市,已经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以守成为主的张经纶,上任之后的措施,都是以维持药市稳定为主,这让经历了三七之药那种大起大跌的药商们,定下心来。
自认股之后,杨步勋也将矿藏经营归属的程序都走完了,可以开始着手矿藏的事宜。当初在认股之上报的那个数目,一半的认股资金作为抵押,被封存在昆州府衙;剩下的一半,才是真正用于矿藏上的资金。
当杨家真正插手进西宁道矿藏的时候,才知道这里面隐藏着的弯弯道道太多,就算彭瑾早前盘下一些小矿场,对于矿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杨家提供了不少建议,但是杨家还是觉得捉襟见肘,资金不够,事情太杂,任务太重……
是以杨老爷子亲自带着杨从南杨步勋等人,小心翼翼地开展着矿藏经营的工作,试图将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带到一个比较正常的轨道。这一段时日,是杨家众人最艰难的时日。
万事开头难,说的就是这样。
胡不涂再次来到了西宁道昆州这里,这一次,他也是为了西宁道矿藏的事情。胡氏安和堂,也有着和杨家一样的份额,自然,对这门生意,也是无比看重。早前,胡不涂已经将大部分所需的资金送来昆州了,这一次,又带来了不少,倒可以解杨家的紧缺之急。
药市那里,有渐渐归心的张家,矿藏这里,有心腹亲近的胡不涂和杨家,按理说,沈则敬这个昆州刺史,应该感到日子颇为顺畅才对的。事实上,他最近感到焦头烂额,有一种所有事情才刚刚开始的焦虑。
李家虽然被灭了,但它毕竟是昆州第一的家族,无论是官场商道还是别的方面,都和李家牵涉甚深。在处理完矿藏和行会会长这两件事之后。沈则敬和沈家众人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昆州,萧条了!
首先,是昆州的人口减少了很多,特别是昆州内城居民,几乎是锐减了十分之一。李家作为昆州第一家,与其有亲有故的人家很多。在李家出现望君归之后,有一些谨慎的人家就全族出逃了,在夷三族旨意出来之前,又跑了一批家族,还有一些人家,感觉昆州乃多事之秋,打着趁早远离风雨的打算,又外迁了不少。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是会出现大问题的。人,才是一切的根本。这些人家出逃或者外迁,直接影响的,就是昆州的民生商事。
从长远来看,暂时还看不出什么后果,但是短时来看,药农菜农们就发现,自己的药材和瓜菜开始滞销了,生活开始艰难了,有些底下百姓甚至在想着,是不是应该举家搬迁到南州桂州等地了……
其次,是民心惶惶。有些和李家沾亲带故的人家,总是担心会受到株连的影响的,虽然最后侥幸逃了出去,没在三族之内,却总会担惊受怕;还有人不知道这里会继续发生什么事情,甚至普通百姓,对于昆州府衙的一举一动都甚为关注,生怕又出了什么灾难,这样日子就更难过了。
人口减少诸事萧条民心不稳,这对于一个地方执政官来说,是无比重大的问题!若是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昆州的人口一定会继续减少的,没法留住人,就无法聚财,更加不能实现开拓商路这样的事情了。
为此,沈则敬心忧如焚。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留住昆州的居民,还要想办法吸引其余地方的人口过来,只要人口一增多,众多药贩小贩大商就会陆续来到昆州,昆州的局面就能活过来了。
是以沈则敬和杨步云等官员,在日夜苦思,以便早点出台应对这种局面的政策,而沈宁和如流处等人,则是尽可能地搜集昆州城里的状况,为昆州府衙提供民情数据等方面的资料支持。
通过众人的齐心协力,一条条意在消弭李家影响激活昆州局面的政令,从昆州府衙里发出去。
减免赋税,这主要是针对昆州商家来说的。凡是在昆州本地从事各门生意的,都有相应的减免赋税政策,有些行业的减免年限,甚至在三年以上,比如下海捕捞这一类;凡是外地的客商,在昆州城内做生意的,也免掉一年的赋税……
只有想在昆州做生意的,昆州府衙就会一力支持,提供种种政策上的资助,免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余的政策,比如官府出面,为部分小商家牵线,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有需求的商家,以便买卖的顺利进行,省了很多中间功夫。
一时间,不少外地的行商货商,都想来昆州看个究竟。当他们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这里果真是如此,那可真是一块福地了,有了官府作为大靠山,那比自己单打独斗要有胜算得多啊,有志于从事商事的,很快就在此地安置下来。
开垦荒田。这主要是针对昆州下层的百姓来说的,在昆州辖境之内,有着数量众多的荒田,原本一直是归属官府的,但是官府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开垦,便渐渐丢荒了。现在,普通百姓只要有能力去开垦这些荒田,并且缴纳少量的押金,就可以拥有自己开垦出来的荒田,就成为有田地之人了,这一个政令,同样适合于外地的百姓。
换言之,只要有手有脚,能够开垦这些荒田,伺弄好这些庄稼,那么一家大小的饭食就不愁了,甚至,还有了田产。虽然是贫瘠的荒田,但是对于那些世代都穷苦的百姓来说,这就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了!
这样一来,昆州的穷苦百姓几乎是全动员,甚至,外地很多百姓也纷纷往昆州赶来,就是为了能够抢到一块荒田,怕落在别人后面。因为昆州府衙也说了,荒田有限,谁先到先开,谁就先得。
在此过程当中,沈则敬还约见了昆州辖内有名的大商人,平息他们因为李家而惴惴不安的心情。沈则敬说了,只要他们好好做生意,那么就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最后还表示,希望这些大商人和昆州府衙共度时艰,只要昆州局面活过来了,那么这些大商人的日子也能红火的。
昆州府衙出台的种种政策,使得外地的百姓纷纷涌来昆州,当然原本就在昆州的百姓,就更不想离去了。有了人口,其余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昆州的局面,已经基本能稳定下来了,萧条的景象,渐渐消失。
除了这些政策,更让昆州百姓和官员感到振奋的,乃是新接手矿藏生意的杨家和胡氏安和堂的最新发现。他们这两家,在昆州西北一带,发现了一条新的矿脉!
在这条矿脉下面,隐藏着大大小小的矿藏,保守估量,竟然能占昆州原有矿藏量的三分之一。
新矿脉的消息一出,京兆户部的官员就坐不住了,户部侍郎张段带着转运司的官员,亲自来到了西宁道昆州这里,以带领和协助杨家胡氏安和堂全力勘探开采这个新矿脉。
在昆州刺史沈则敬的护航之下,张段和杨家胡氏安和堂的矿藏开发运转等事宜,得到了最迅速最有效的运转,数量众多的矿产被开采出来,运至军中和大永各地。原本捉襟见肘的矿藏生意,渐渐开始盈利,昆州送往户部的赋税就增多了。
这些,都是一步步发展的事情。
沈则敬就任昆州刺史,只是短短几个月,却做了不少事情。先是查办了李氏谋反一事,立下了大功;又繁荣了昆州的商事,使得这里人口增加,诸事繁荣;现在,还是在他执政期间,昆州发现了新矿脉,这矿脉,将为大永带来福祉。
沈则敬这样三重政绩令得监国太子大悦,下令嘉奖沈则敬,将其擢升为正四品上的官职,这样一来,他就连升了两等。
同时,鉴于昆州越发繁荣,朝廷下令,将昆州从中州升为上州,仍是沈则敬任刺史,昆州府配设的别驾长史等官职自然是相应升等调整。
昆州的局面,已经活过来了,但是对于京兆来说,最艰难的时候,或许才刚刚开始。
第三百二十二章 政绩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