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 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

    第 3 章

    假如深入学习大历史,就会学会对比这些不同的版本。在本书中,我将引用“临界点”(threshold)这个概念来指代即将有新事物出现的过渡期。大卫·克里斯蒂安在他的著作《时间地图》中首次使用了这一词语。这个词只是用来在绵延不绝的时间长河中定位大事件的术语,转变有时会跨越几千年的时间。

    当然,“临界点”这个词是一种比喻,远远超出了字面含义。在时间的长河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临界点”。这个词无非是要传达出跨越一个“临界点”或“门槛”时的兴奋劲和新鲜劲——从此迈入新生活的大门,就像新婚夫妇迈入婚姻的殿堂,从此开始相互依偎的生活一样。这个比喻并不是要遏制新生事物的出现,如果你生活在中国,或许能够理解这个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门槛”通常要高出地面约15~20厘米(6~8英寸),这样,妖魔鬼怪就进不了大门,而人则需要迈过门槛,才能进入屋内。

    而本书中,大历史的讲述将被分为8个临界点,每个临界点都有新事物的产生。或许还可以分得更详尽些。这8个临界点似乎代表了复杂性的重大飞跃,又不至于太烦琐而难以识记。这8个章节当中,留给人类的有3个。我在本书中使用的这8个临界点分别是:

    1.大爆炸的出现:宇宙起源

    2.恒星和星系的出现

    3.质量更大的化学元素的出现

    4.太阳系的出现

    5.生命的出现

    6.智人的出现

    7.农业(有机能量)的出现

    8.工业化(化石燃料能源)的出现

    本书中,除了第5临界点“生命的进化”有两个章节之外,其余临界点各自为章。最后两章中,我会跟大家讨论今天的我们身处何地,这也是关于未来的第9个临界点,此外还会讨论人们如何在大历史中寻找意义。

    埃里克·蔡森

    宇宙进化的架构师

    蔡森是一位敢于大胆尝试的天体物理学家,他估算过所有尺度下的复杂性总量。

    以一个统一的模式讲述宇宙历史,你觉得这个点子是谁想出来的呢?站在如此大的一个视角上思考这个问题,都需要哪些学科的背景知识呢?没错,这个人就是天体物理学家埃里克·蔡森,他将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结合在一起,观察宇宙进化的模式。

    蔡森1946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市,与大卫·克里斯蒂安同年。蔡森上的是天主教小学,这所小学也是他的妈妈和姥姥的母校——19世纪90年代,他姥姥从爱尔兰来到这里。高中毕业之后,蔡森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大学(洛厄尔校区),后来又到哈佛大学就读,并于1972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最初学习的是原子物理学,后来转向天体物理学。

    蔡森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塔夫茨大学。上个世纪70年代他还在美国空军当过飞行员。蔡森将宇宙进化的知识整合起来写成一本书,于1981年出版,时年35岁。书名叫作《宇宙曙光:物质和生命的起源》(os Dawn: The insMatter and Life )。他的妻子罗拉·蔡森负责绘制插图,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时间之箭以及一段分7个阶段穿越近140亿年的历程。从那时起,蔡森就开始讲解随着时间推移,复杂性增加的模式。

    蔡森为人热情,热爱研究和教学,同时也希望给普通大众讲述宇宙进化的知识。他在塔夫茨大学(靠近波士顿)任教期间,担任校内赖特科学教育中心的主任。同时,他仍笔耕不辍,继续编写重要书籍。他编写了2本天文学教科书,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出版,其中一本已更新到第8版,成为美国高校使用最广泛的天文学教科书。在研究宇宙进化的数学方面,经过19年的思考与探索之后,蔡森于2001年研究出测量复杂性的技术以及量化手段。他称之为“能量率密度”,并计算出了它的近似值,即“任何一个系统中每秒每克的能量流”。把所有的测量都放在同一个单位下,通过比较就能够得出,随着时间流动,复杂性和能量流的增长。蔡森在许多期刊上发表文章,向业内专家阐述他的观点。为方便大众理解,他又编写了一本书,叫作《进化史诗:宇宙的七个阶段》(Epi: Sevehe os,2006 )。

    大家可以通过访问哈佛大学蔡森的多媒体网站,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网站名称为“宇宙进化: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domain] Berry)合作制作的电影《时间之箭》(ArrowTime )。

    弗莱德·斯皮尔

    “大历史”理论家

    斯皮尔最初是一位生物化学家,后来成为研究安第斯山脉村民的人类学家,这样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大历史的结构。

    弗莱德·斯皮尔,荷兰人,生物化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他从1994年开始研究大历史的结构,当时得知克里斯蒂安在澳大利亚开设的课程之后,他自己也开始编写一套课程。接下来的12年中,斯皮尔研究出一套大历史的基本模式,目前得以广泛应用,即大历史是以能量流和在特定有利环境下复杂性的增强和消亡为动力的。

    弗莱德·斯皮尔出身于犹太家庭,父亲亨利·路易斯·斯皮尔(Henri Louis Spier)躲过了二战时对犹太人的屠杀,娶了一位新教徒妻子玛格丽塔·贾格巴·瓦拉文(Margaretha Jacoba walraven)。他是一位物理化学家,其眼界之开阔非常人能及,在这一点上,弗莱德与他父亲非常相像。弗莱德的母亲是一位律师,对弗莱德的一生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6岁时,弗莱德看到了阿波罗登月任务发回的照片,尤其是月球边缘地球升上天空的照片。眼前的一切让他很是惊讶,也让他深深着迷,埋藏在他心底深处的潜力被唤醒了,那种潜力是要改变自己所知的一切事物、所理解的一切思想的潜力。

    弗莱德的祖父利瓦伊·约瑟夫·斯皮尔(Levi Joseph Spier)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高档布匹。祖母亨丽特·哈托格(Heog)的娘家是更为成功的企业家族。这足够让孩子们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还让他的祖父有条件收藏关于世界历史和宗教的古书。二战时期,祖父病重去世,祖母也在战争结束后逝去。但一直到更晚一些,斯皮尔才翻看起祖父的藏书。

    斯皮尔就读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莱顿大学,沿着父亲的科学足迹,他获得了生物化学硕士学位,他的专业是植物基因工程。

    但斯皮尔内心关注的可不只是科学。他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后来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他曾在一家环保农场工作,去过中东、非洲和印度,亲身感受这个世界。20世纪80年代早期,环境研究还不是专门的学术专业。斯皮尔转向文化人类学,探索过去的人类是怎样应对生态问题的。秘鲁安第斯山区有一个相对传统的村庄,他对这个村子进行研究,希望那里的农民能够通过他们的宗教思想,传达出对于生态的想法。1992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博士学位,撰写了2本有关秘鲁村庄的著作,颇受欢迎。

    与此同时,斯皮尔一直等待的项目也于1992年启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约翰·古兹布鲁姆(Johan Goudsblom)到悉尼访学,接触到大卫·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课程。古兹布鲁姆邀请斯皮尔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也开一门这样的课。1994年,第一堂课启动,此后,斯皮尔在埃因霍温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等多所大学增加了大历史的课程。斯皮尔现在是阿姆斯特丹大学大历史课程的高级讲师,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大历史领域(而非其他领域)的知名教授。

    1995年至1996年期间,斯皮尔以他的大历史课程为基础,编写了第一本关于大历史结构的中提出“穿过物质的能量流导致复杂性增加”,而这违背了第二定律。此时,斯皮尔对埃里克·蔡森的思想还一无所知。

    1996年,斯皮尔受邀到位于新墨西哥州圣菲市的圣菲研究所,那里的人们正在讨论与复杂性和自适应系统相关的最新思想。随后,斯皮尔系统地发展了他关于复杂性的想法:最优条件下,能量流越大,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大历史学家们都应该感谢斯皮尔,因为他清楚明了地描述了大历史的基本模式。

    2012年,斯皮尔参与了国际大历史协会的成立工作,担任副会长,并在2014年至2016年间,担任会长一职。2010年,他的大历史观念被编为一本名为《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Big History aureHumanity )的书,2015年,这本书更新至第2版。他还有一个推特账号,定期更新大历史方面的新发现。弗莱德·斯皮尔(Big History)的推特是[domain]。

    读者朋友们的问题对于阅读和学习本书来说非常重要,就像科学家和学者的问题能够成为发现新知识的驱动力一样。阅读每一章节之前,先考虑一下该章的主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关于这一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阅读完每章后,你还有疑问吗?每个章节后,我都罗列了一些科学家尚未解答的问题,但你的问题对你自己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深吸一口气,跳出未知世界的海洋,构造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岛屿。本书会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知识框架,之后你学到的所有的新知识,都可以“挂靠”在这个框架上。这个框架会告诉你宇宙中的万物如何联系在一起,而你又是如何与万物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你已经有了与之不同的知识框架,比如说宗教知识框架,这个框架与自然和科学知识相违背,怎么办呢?如果你正在上大历史的课程,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这些问题。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可以与父母、朋友或教士讨论这些问题。很多人发现,把科学框架和宗教框架结合起来,还是行得通的。

    大历史涉及了人类最感兴趣的许多问题: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由什么组成?是什么将其连接在一起?我又是从何而来?我在此处做什么?人类是怎样一种生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彼此和这个世界?此刻正在发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切又会去向何方?讨论这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于正在学习大历史的人来说,恰是有趣和有意义之处。

    快速预览“大历史”

    开始前,我们先来对本书所涉及的“临界点”做一个大体了解。

    ·宇宙始于138.2亿年前的大爆炸。我们从最古老的恒星那里获知此信息,而且能测量宇宙以多快的速度膨胀,然后再倒推得出时间。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高到所有的粒子都无法结合在一起。大爆炸之后,大约过了38万年,简单的原子(氢、氦)开始形成。宇宙逐渐冷却、膨胀,直至今日。(临界点1)

    ·氢是最简单的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宇宙诞生后约7亿年到20亿年,氢气云产生了,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随着恒星的燃烧和爆炸,开始出现更为复杂的原子。高温使得更多的粒子聚合,产生复杂的元素,诸如碳和氧,随后形成了新的行星。而且,至少在一颗行星上,这些元素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生命。(临界点2和3)

    ·太阳是一颗中等体积的恒星。它大约于45.6亿年前在银河系中形成。气体云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坍缩,并开始燃烧。剩下的物质则结合在一起,约1亿年后,形成了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地球是一颗岩态星球,与太阳的距离处于8大行星中的第3位,距离适中,刚好一半为固体,一半为熔融状态。(临界点4)

    ·地球形成大约10亿年后,生命,也就是单细胞的细菌,开始出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最终形成了保护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据估计,最古老的细胞化石有34.9亿年之久。细菌进化了10亿年之久,之后在10亿年到20亿年之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体。(临界点5)

    ·多细胞生物体大约始于20亿年之前,随后在约6亿年之前,大量动植物爆发般地涌现出来。人类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祖先经过约600万年的进化之后,也就是约20万年之前,现代人类(智人)出现了。在人类出现之后的历史长河中,95%的时间里,人类一直靠打猎和采集为生,人口数量相对稳定,与地球和地球的各个系统和谐相处。(临界点6)

    ·大约1万年之前,出现了温和、稳定的气候。人类开始种植作物、驯化动物,寻找方法贮存多余的食物。这使人类能够在人口密集的城镇里群居,发展专门的职业、建立国家、形成等级制度、造字书写、建造宏伟的建筑——而这些都是文明的特征。(临界点7)

    ·人类现代的生活,是以工业化和消耗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只有仅仅250年的时间。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内,地球上的人口从约7.5亿上升到74亿。现在的人类,正在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地球的各个系统。(临界点8)

    对于将近138.2亿年的历史,你又如何理出头绪呢?绘制时间线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推荐一个快捷方法:找2卷完整的1000节斯科特牌卫生纸,外加3/4卷,想办法把卫生纸在房间里平铺开来。或者,要是不想搞得一团糟,只是简单地想象一下如何平铺也行。每一节卫生纸代表500万年,一卷有1000节,也就是代表50亿年,大约是太阳系的年龄。最后一卷的最后一节代表整个人类历史,这要加上人类与黑猩猩共同的祖先进化成为人类的时间。[这个方法是北卡罗来纳州的科学教育家露西·拉菲特(Lucy Laffitte)提出的。]

    在整个宇宙中,人类只占据最小的部分,而现代社会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也只占据一小部分。在整个宇宙背景中看起来就是这个样子。你希望大历史能够为你解答什么样的问题呢?

    继续探索

    初级

    第 3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并收藏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