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吾同在 作者:王晋康
第 4 章
平时话语不多的庄敏说:“我倒觉得这不算迂腐,就该向世界强调我们是以战止战嘛。我想咱国家是有意用文士哲人的名字来命名,为的是冲淡这些杀人武器必然蕴涵的杀气。”
庄敏在这十一个孩子中年纪最大,文文静静的,是团队的老大姐。姜元善笑着反驳:“那也不能太离谱,弄两个和兵家,对付高马赫的弹道导弹也绰绰有余。美国已经开始配备了,据说咱们的第三艘航母上也要配备。”
大个子张如弓瓮声瓮气地说:“我赞成天羽的意见。”
所有人都发表了意见,两派力量大致相当。姜元善一向口齿伶俐,这次挨到最后才发言:“我觉得嘛,航母的作用多少类似于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个开头有些突兀,有点迂曲,何世杰和小赵互相看看,认真地听下去。“长城在汉强夷弱的情况下没用。如有人向唐太宗建议修长城,唐太宗说:我正要率将士北逐大漠,修长城干什么?他的话后来确实实现了,东西突厥被消灭、被赶走,连东突厥可汗都被生擒。长城在夷强汉弱的情况下也没用,像南北朝、五代和元清两朝,胡人轻易就能越过长城。但在汉夷之势相对持平时还是非常有用的,在各个强大朝代的后期,如明朝,它有助于维持一种力量均衡,把游牧区和农业区分开。航母呢,在高科技武器的今天,如果一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要炸沉它,再好的防御也是没用的,激光防御网也不行——激光能防住太空钨棒和核弹吗?但只要走到这一步,那就说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了,这场战争绝对没有退路了。我觉得,航母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大战爆发的阈值。而在终极之战爆发前,航母的实战效能和震慑作用都是不容怀疑的。所以,中国还是得发展航母,必须大力发展,哪怕大战一开始它就被全部炸沉。”
这个观点得到了徐媛媛、万玉民、刘涛等人的赞同,何世杰也轻轻点头。当然,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无论哪国在组建航母编队时,也不会把基点放到它将被全部炸沉这种预估上),但他的“阈值说”有相当合理的内核。何世杰对这些孩子已经观察了三四天,到目前为止,他最看好姜元善和严小晨。不过,小姜刚才谈论张巡和冉闵时,观点中似乎有某种……危险性,至少是有点偏激吧。何世杰还要继续观察。
讨论之后,小赵带领孩子们去下层的船舱,准备参观舰船主机、近战系统和升降机等,何世杰仍然跟在队后,把所有孩子的言谈举止罩在视野里。
这是普通的一天,天空晴朗,海面上很平静。一架空警3000在蓝天上游弋,另一架刚刚降落,在阻拦索边停稳。此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很快将被震惊,而人类历史也从此走到分水岭。大家排队走过后甲板时,后边的何世杰发现队列中部的姜元善突然停下,抬头看着斜后方,目光无比震惊。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何世杰同样惊呆了,震惊之余首先冒出一个清晰的念头:
从这一刻起,武器史怕是要被改写了。
在“墨子”号右后舷上方,安静地悬停着一个银白色的球形物,类似一个大型热气球,但没有吊篮。球形有点扁,可能是它离得太近,仰视中有视觉误差。球形物距甲板仅仅七八百米,其大小与波音777相当或稍大。虽然与航母相比它的体积不算大,但由于高度低,又出现得十分突兀,所以仍让甲板上的目击者有喘不过气的感觉。球形物下方有微弱的淡蓝色光芒,但在明亮的阳光下几乎看不到,也没有任何声音。
刹那间,何世杰脑子中闪过两个念头:巨型气球?外星飞碟?这时,球状飞行器移动了,它的主体似乎没有倾斜,但喷火口却从下方移到了侧方,淡蓝色的焰流加强了,变成明亮的蓝色。飞行器以极快的速度横掠过航母,在船的左舷上空再度悬停,高度离甲板更近,几乎是悬在人们头顶上。横掠时仍然无声无息,但从超强的机动性上看,它显然不是气球或飞艇之类。
这个大球的机动让何世杰回到现实。他以军人的本能做出反应,迅速转身奔向司令舰桥方向,边跑边高声喊:“警报!发空袭警报!”
奔跑时,他一直侧身盯着空中,余光看见姜元善右手高高举起,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还有几个孩子也觉察到空中的异常,纷纷抬头指看;前甲板上有两名绿衫军士也在向司令舰桥方向跑,边跑边喊,喊的似乎也是“警报”两个字。然后——突然之间,悬停的球形物消失了。
何世杰在急跑中来个急刹而停,震惊地盯着天上,盯着一秒钟之前还悬着大球的那片空域。事后回想起来,他总觉得那一刻不像在现实世界:天上突然出现的那个几何形状堪称完美的银色大球;它突然消失后的那片蓝色空域;空域中静止的白云;还有甲板上静静伫立的几十个人,他们都仰着脸庞,张着嘴巴,目光如痴,就像是无声电影中的一个定格镜头。司令舰桥上到现在仍无异样,无论是航母上配备的空中搜索雷达,还是“中华神盾”上配备的相控阵雷达,抑或是在空中盘旋的预警机,都没有对这架球状飞行器做出任何反应。阳光温馨明亮,甲板上气氛安静祥和,一切似乎沉浸在梦幻色彩中。如果这架球状飞行器想要炸沉航母,它轻而易举便能做到,甚至用不上鱼雷、巡航导弹、空舰导弹这类东西,只需打开底舱门,把一颗普通的巨型炸弹推下来就行了。
何世杰没有再往司令舰桥跑,那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眼下有更重要的事。刚才他在余光中看见姜元善高举右手,似乎是在拍照?他跑回孩子们那儿,孩子们正在惊异地叽叽喳喳:刚才是咋回事?天上那个白色大球?飞碟?这会儿咋突然没了,我是不是看花了眼?没有看见银球的孩子们则好奇地问:什么球?我咋没看见?姜元善没有参与讨论,他身在孩子群中,眼睛却一直盯着这边。这会儿他看见何世杰折回,便离开孩子群主动迎过来。他神情紧张,面色苍白,眼中闪着热病似的光芒。何世杰直截了当地问:“你看清了那架球状飞行器?是你最先看见的?”
姜元善用力点点头。
“你是否拍了照?”
姜元善伸出右手,掌心中果然藏有一台小巧的数码相机。这么做公然违犯团队严申的“不得拍照”的禁令,但这会儿无论是犯规者,还是何世杰,都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快调出画面,让我看看。”
小姜把画面调出来,他用的是录像功能。画面有些抖动,有一段比较模糊,但画面质量总体还不错,清楚显示了那架飞行器的形状:银白色的球体,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诸如舷窗、机翼、武器外挂点等外部特征,连喷火口也是内置的。当它掠过航母时,蓝色的喷焰清晰可见,并且增加了侧向喷焰。喷流细而多,犹如水母身后拖着的众多触手。最难得的是,这段影像资料清晰地录下了球状物消失的那个瞬间——那家伙是在悬停状态下突然消失的,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没有高速飞离的尾焰,没有产生空气的抖动。它就那样突然不见了踪影,连喷焰也消失了,只在画面上留下一方宁静的蓝天。
这段仅有十二秒钟的录像成了球状隐形飞行器确实存在的最重要实证,此后二十年中,在中国高层领导、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处,它不知被重放了几千几万遍。
何世杰低声说:“孩子,这段资料太宝贵了,能交给我保存吗?”
其他孩子也跟了过来,走在前边的是庄敏、张如弓、严小晨、孙可新和徐媛媛,这几位刚才都看见那架飞行器了,所以个个神情紧张,沉默不语,紧盯着老何和小姜。姜元善回头看看伙伴们,低声问何世杰:“何伯伯,能告诉俺们你的真实身份吗?”
何世杰不再隐瞒了,“我是军队的,是新概念武器研究所的所长。”他又加了一句,“少将军衔。”
“何伯伯,我早就觉得你不像旅游公司的。”姜元善想了想,谨慎地说,“何伯伯,我信得过你,但我想当着陈司令的面把这台相机交给你,可以吗?”
老何很欣慰——这个头发乱蓬蓬、不穿袜子的家伙看似大大咧咧,但大事不糊涂!这孩子深知这段录像的重要意义,甚至是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他对这份资料的处理异常谨慎。但他做得非常对,无论怎么谨慎也不为过。就在这一刻,何世杰觉得那件事可以拍板了——在这次“挑选苗子”活动中,他将把姜元善作为第一人选推荐给上边。
何世杰痛快地说:“当然可以!我也得马上见他呢,走,我们现在就去。”他苦笑着说,“我估计,陈司令此刻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他在那儿听不到甲板上的喊声。编队中所有雷达完全没有反应,说明那球状物在目光可见的十几秒内,在雷达波段一直处于全隐状态。”他沉重地摇头叹息,“坦率地说,在那家伙面前,航母上的多重防御系统彻底瞎了。”
2
接下来的半天里,他们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中。他们赶到司令舰桥时,陈司令正在听两名绿衫军士关于球状飞行器的报告,他眉头紧锁,目光疑虑,想来正在怀疑这是不是目击者的幻觉。何世杰直接把相机递过去让他看那段录像。看完后,陈司令的脸色惨白。他用望远镜仔细搜索天空,当然什么也看不到,银色大球早已销声匿迹。接下来,他同何所长关起门商量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航母编队继续按原定计划行进,但十几名目击者还有那份宝贵的录像资料要尽快送回国内。这个情报太重要,他不想用无线通讯;但这份情报也不能留在航母上——有了这个鬼魅似的隐形飞球,没人敢保证航母能安然返回,也许明天它就会被击沉!可以想见,隐形飞球这次突然造访航母,当然不会是为了拍几张风景照。
当晚,夏令营的十一名团员、两个领队加上目睹了球状飞行器的两名维修军士,分乘两架作战支援机离开航母返回国内。姜元善、严小晨等七人和小赵坐一架,老何领其他人坐另一架。姜元善他们坐的这架飞在前边,他从舷窗里看到,在飞机的两侧,茫茫云海之上有四条笔直的银线,那是四架歼15为他们护航。他知道舰载机航程有限,肯定不能直接飞回国内,那就应该有加油机伴飞,但仔细搜索天上,并没有发现加油机的踪影。
晚上10点左右,飞机在一个机场降落。两架写着“中国民航”字样的波音737停在旁边,发动机轰鸣着,早已做好起飞的准备。一行人匆匆下机,同地面人员简单交接后,仍然按原来的分组,匆匆登上两架波音737。飞机立即轰鸣着起飞。因为看到了“中国民航”的字样,孩子们都以为到了中国内地。姜元善猜想也许这是海南三亚机场,但方位不对。等飞机升到空中、看到两侧的四架护航战机后,他才恍然大悟:看外形,护航机显然是美国产的F16。再想想交接时,机场人员的服装和言谈举止都有生疏感,原来刚才是在台湾的某个军用机场!
虽然两岸关系已经相当亲善,但像这么安排——让大陆两架军机降落在台湾军用机场,再让台湾军机为大陆客机护航——仍然是极不寻常的,肯定是出于两岸最高层的特殊指示,由此可见此行的分量。
机群很快到达台湾海峡中线,四架苏27在空中盘旋等候。F16摆摆翅膀原路返回,接班者护送两架民航机继续北飞。进入内地后,护航机缓缓降落了,两架民航机继续往北京方向飞去。
八名乘客分散在737的机舱里,显得空空落落的。摆长有大大咧咧地说:“太浪费了!总共才十五个人,干吗不坐同一架飞机呢?”
姜元善看看他,又看看大伙儿,没有吭声。他知道为什么这样安排,看严小晨的目光,估计她也能理解吧——这十五个人尤其是其中几个直接目击者太宝贵了,绝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样宝贵的还有那十二秒钟的录像,在离舰之前已经复制了两份,一份保存在航母上,一份由另一架飞机上的何所长携带,相机(包括其中的原始录像)则由姜元善携带。这样安排虽不敢说万无一失——谁知道那个魔鬼飞球接着会干出什么勾当?但这是他们所能采取的最保险的措施了。
第 4 章
恋耽美
第 4 章
平时话语不多的庄敏说:“我倒觉得这不算迂腐,就该向世界强调我们是以战止战嘛。我想咱国家是有意用文士哲人的名字来命名,为的是冲淡这些杀人武器必然蕴涵的杀气。”
庄敏在这十一个孩子中年纪最大,文文静静的,是团队的老大姐。姜元善笑着反驳:“那也不能太离谱,弄两个和兵家,对付高马赫的弹道导弹也绰绰有余。美国已经开始配备了,据说咱们的第三艘航母上也要配备。”
大个子张如弓瓮声瓮气地说:“我赞成天羽的意见。”
所有人都发表了意见,两派力量大致相当。姜元善一向口齿伶俐,这次挨到最后才发言:“我觉得嘛,航母的作用多少类似于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个开头有些突兀,有点迂曲,何世杰和小赵互相看看,认真地听下去。“长城在汉强夷弱的情况下没用。如有人向唐太宗建议修长城,唐太宗说:我正要率将士北逐大漠,修长城干什么?他的话后来确实实现了,东西突厥被消灭、被赶走,连东突厥可汗都被生擒。长城在夷强汉弱的情况下也没用,像南北朝、五代和元清两朝,胡人轻易就能越过长城。但在汉夷之势相对持平时还是非常有用的,在各个强大朝代的后期,如明朝,它有助于维持一种力量均衡,把游牧区和农业区分开。航母呢,在高科技武器的今天,如果一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要炸沉它,再好的防御也是没用的,激光防御网也不行——激光能防住太空钨棒和核弹吗?但只要走到这一步,那就说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了,这场战争绝对没有退路了。我觉得,航母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大战爆发的阈值。而在终极之战爆发前,航母的实战效能和震慑作用都是不容怀疑的。所以,中国还是得发展航母,必须大力发展,哪怕大战一开始它就被全部炸沉。”
这个观点得到了徐媛媛、万玉民、刘涛等人的赞同,何世杰也轻轻点头。当然,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无论哪国在组建航母编队时,也不会把基点放到它将被全部炸沉这种预估上),但他的“阈值说”有相当合理的内核。何世杰对这些孩子已经观察了三四天,到目前为止,他最看好姜元善和严小晨。不过,小姜刚才谈论张巡和冉闵时,观点中似乎有某种……危险性,至少是有点偏激吧。何世杰还要继续观察。
讨论之后,小赵带领孩子们去下层的船舱,准备参观舰船主机、近战系统和升降机等,何世杰仍然跟在队后,把所有孩子的言谈举止罩在视野里。
这是普通的一天,天空晴朗,海面上很平静。一架空警3000在蓝天上游弋,另一架刚刚降落,在阻拦索边停稳。此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很快将被震惊,而人类历史也从此走到分水岭。大家排队走过后甲板时,后边的何世杰发现队列中部的姜元善突然停下,抬头看着斜后方,目光无比震惊。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何世杰同样惊呆了,震惊之余首先冒出一个清晰的念头:
从这一刻起,武器史怕是要被改写了。
在“墨子”号右后舷上方,安静地悬停着一个银白色的球形物,类似一个大型热气球,但没有吊篮。球形有点扁,可能是它离得太近,仰视中有视觉误差。球形物距甲板仅仅七八百米,其大小与波音777相当或稍大。虽然与航母相比它的体积不算大,但由于高度低,又出现得十分突兀,所以仍让甲板上的目击者有喘不过气的感觉。球形物下方有微弱的淡蓝色光芒,但在明亮的阳光下几乎看不到,也没有任何声音。
刹那间,何世杰脑子中闪过两个念头:巨型气球?外星飞碟?这时,球状飞行器移动了,它的主体似乎没有倾斜,但喷火口却从下方移到了侧方,淡蓝色的焰流加强了,变成明亮的蓝色。飞行器以极快的速度横掠过航母,在船的左舷上空再度悬停,高度离甲板更近,几乎是悬在人们头顶上。横掠时仍然无声无息,但从超强的机动性上看,它显然不是气球或飞艇之类。
这个大球的机动让何世杰回到现实。他以军人的本能做出反应,迅速转身奔向司令舰桥方向,边跑边高声喊:“警报!发空袭警报!”
奔跑时,他一直侧身盯着空中,余光看见姜元善右手高高举起,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还有几个孩子也觉察到空中的异常,纷纷抬头指看;前甲板上有两名绿衫军士也在向司令舰桥方向跑,边跑边喊,喊的似乎也是“警报”两个字。然后——突然之间,悬停的球形物消失了。
何世杰在急跑中来个急刹而停,震惊地盯着天上,盯着一秒钟之前还悬着大球的那片空域。事后回想起来,他总觉得那一刻不像在现实世界:天上突然出现的那个几何形状堪称完美的银色大球;它突然消失后的那片蓝色空域;空域中静止的白云;还有甲板上静静伫立的几十个人,他们都仰着脸庞,张着嘴巴,目光如痴,就像是无声电影中的一个定格镜头。司令舰桥上到现在仍无异样,无论是航母上配备的空中搜索雷达,还是“中华神盾”上配备的相控阵雷达,抑或是在空中盘旋的预警机,都没有对这架球状飞行器做出任何反应。阳光温馨明亮,甲板上气氛安静祥和,一切似乎沉浸在梦幻色彩中。如果这架球状飞行器想要炸沉航母,它轻而易举便能做到,甚至用不上鱼雷、巡航导弹、空舰导弹这类东西,只需打开底舱门,把一颗普通的巨型炸弹推下来就行了。
何世杰没有再往司令舰桥跑,那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眼下有更重要的事。刚才他在余光中看见姜元善高举右手,似乎是在拍照?他跑回孩子们那儿,孩子们正在惊异地叽叽喳喳:刚才是咋回事?天上那个白色大球?飞碟?这会儿咋突然没了,我是不是看花了眼?没有看见银球的孩子们则好奇地问:什么球?我咋没看见?姜元善没有参与讨论,他身在孩子群中,眼睛却一直盯着这边。这会儿他看见何世杰折回,便离开孩子群主动迎过来。他神情紧张,面色苍白,眼中闪着热病似的光芒。何世杰直截了当地问:“你看清了那架球状飞行器?是你最先看见的?”
姜元善用力点点头。
“你是否拍了照?”
姜元善伸出右手,掌心中果然藏有一台小巧的数码相机。这么做公然违犯团队严申的“不得拍照”的禁令,但这会儿无论是犯规者,还是何世杰,都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快调出画面,让我看看。”
小姜把画面调出来,他用的是录像功能。画面有些抖动,有一段比较模糊,但画面质量总体还不错,清楚显示了那架飞行器的形状:银白色的球体,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诸如舷窗、机翼、武器外挂点等外部特征,连喷火口也是内置的。当它掠过航母时,蓝色的喷焰清晰可见,并且增加了侧向喷焰。喷流细而多,犹如水母身后拖着的众多触手。最难得的是,这段影像资料清晰地录下了球状物消失的那个瞬间——那家伙是在悬停状态下突然消失的,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没有高速飞离的尾焰,没有产生空气的抖动。它就那样突然不见了踪影,连喷焰也消失了,只在画面上留下一方宁静的蓝天。
这段仅有十二秒钟的录像成了球状隐形飞行器确实存在的最重要实证,此后二十年中,在中国高层领导、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处,它不知被重放了几千几万遍。
何世杰低声说:“孩子,这段资料太宝贵了,能交给我保存吗?”
其他孩子也跟了过来,走在前边的是庄敏、张如弓、严小晨、孙可新和徐媛媛,这几位刚才都看见那架飞行器了,所以个个神情紧张,沉默不语,紧盯着老何和小姜。姜元善回头看看伙伴们,低声问何世杰:“何伯伯,能告诉俺们你的真实身份吗?”
何世杰不再隐瞒了,“我是军队的,是新概念武器研究所的所长。”他又加了一句,“少将军衔。”
“何伯伯,我早就觉得你不像旅游公司的。”姜元善想了想,谨慎地说,“何伯伯,我信得过你,但我想当着陈司令的面把这台相机交给你,可以吗?”
老何很欣慰——这个头发乱蓬蓬、不穿袜子的家伙看似大大咧咧,但大事不糊涂!这孩子深知这段录像的重要意义,甚至是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他对这份资料的处理异常谨慎。但他做得非常对,无论怎么谨慎也不为过。就在这一刻,何世杰觉得那件事可以拍板了——在这次“挑选苗子”活动中,他将把姜元善作为第一人选推荐给上边。
何世杰痛快地说:“当然可以!我也得马上见他呢,走,我们现在就去。”他苦笑着说,“我估计,陈司令此刻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他在那儿听不到甲板上的喊声。编队中所有雷达完全没有反应,说明那球状物在目光可见的十几秒内,在雷达波段一直处于全隐状态。”他沉重地摇头叹息,“坦率地说,在那家伙面前,航母上的多重防御系统彻底瞎了。”
2
接下来的半天里,他们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中。他们赶到司令舰桥时,陈司令正在听两名绿衫军士关于球状飞行器的报告,他眉头紧锁,目光疑虑,想来正在怀疑这是不是目击者的幻觉。何世杰直接把相机递过去让他看那段录像。看完后,陈司令的脸色惨白。他用望远镜仔细搜索天空,当然什么也看不到,银色大球早已销声匿迹。接下来,他同何所长关起门商量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航母编队继续按原定计划行进,但十几名目击者还有那份宝贵的录像资料要尽快送回国内。这个情报太重要,他不想用无线通讯;但这份情报也不能留在航母上——有了这个鬼魅似的隐形飞球,没人敢保证航母能安然返回,也许明天它就会被击沉!可以想见,隐形飞球这次突然造访航母,当然不会是为了拍几张风景照。
当晚,夏令营的十一名团员、两个领队加上目睹了球状飞行器的两名维修军士,分乘两架作战支援机离开航母返回国内。姜元善、严小晨等七人和小赵坐一架,老何领其他人坐另一架。姜元善他们坐的这架飞在前边,他从舷窗里看到,在飞机的两侧,茫茫云海之上有四条笔直的银线,那是四架歼15为他们护航。他知道舰载机航程有限,肯定不能直接飞回国内,那就应该有加油机伴飞,但仔细搜索天上,并没有发现加油机的踪影。
晚上10点左右,飞机在一个机场降落。两架写着“中国民航”字样的波音737停在旁边,发动机轰鸣着,早已做好起飞的准备。一行人匆匆下机,同地面人员简单交接后,仍然按原来的分组,匆匆登上两架波音737。飞机立即轰鸣着起飞。因为看到了“中国民航”的字样,孩子们都以为到了中国内地。姜元善猜想也许这是海南三亚机场,但方位不对。等飞机升到空中、看到两侧的四架护航战机后,他才恍然大悟:看外形,护航机显然是美国产的F16。再想想交接时,机场人员的服装和言谈举止都有生疏感,原来刚才是在台湾的某个军用机场!
虽然两岸关系已经相当亲善,但像这么安排——让大陆两架军机降落在台湾军用机场,再让台湾军机为大陆客机护航——仍然是极不寻常的,肯定是出于两岸最高层的特殊指示,由此可见此行的分量。
机群很快到达台湾海峡中线,四架苏27在空中盘旋等候。F16摆摆翅膀原路返回,接班者护送两架民航机继续北飞。进入内地后,护航机缓缓降落了,两架民航机继续往北京方向飞去。
八名乘客分散在737的机舱里,显得空空落落的。摆长有大大咧咧地说:“太浪费了!总共才十五个人,干吗不坐同一架飞机呢?”
姜元善看看他,又看看大伙儿,没有吭声。他知道为什么这样安排,看严小晨的目光,估计她也能理解吧——这十五个人尤其是其中几个直接目击者太宝贵了,绝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样宝贵的还有那十二秒钟的录像,在离舰之前已经复制了两份,一份保存在航母上,一份由另一架飞机上的何所长携带,相机(包括其中的原始录像)则由姜元善携带。这样安排虽不敢说万无一失——谁知道那个魔鬼飞球接着会干出什么勾当?但这是他们所能采取的最保险的措施了。
第 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