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作者:大鹏金翅明王

    第 443 章

    “都愣着干嘛?下一步怎么打?谁还能拿出个办法来?怎么才能切断铁路线?北面的德国步兵139团和南边的铁甲列车没一个好对付的!”米泽小五郎还在发飙,西尾寿造刚才已经顶过嘴,这会儿扭着头不吭气,山下奉文则拉着饭田贞固在耳语着商量什么,小—矶国昭则似乎在研究自家联队长的两撇胡子到底是一样的铁路线并没有下大价钱去用空袭破坏,甚至,对位于铁路枢纽附近的克拉斯诺夫得这座野战机场的空袭也有点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的架势……

    “报告中校,指挥部来电,祝贺我们击溃日本骑兵联队的进攻和穿插,但要求我们戒骄戒躁,在日落前务必确保铁路线的畅通,绝不能轻易把日本骑兵第4联队放到铁路线以东去……如果联军航空队来袭,可以利用地形和速度把对方往南城区引,步兵第139团的防御阵地上的防空火力将配合我们作战!”一个德军少尉通信参谋送来了刚收到的德乌联军前敌指挥部的电报,之前的一场空地大战和铁甲列车对日军骑兵的交锋中,独立铁甲列车第1支队第2分队算是立了一大功,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当然,付出的代价不算小,损失了1节105mm轻型榴弹炮车厢、1节重机枪车厢和尾部的那门150mm重型榴弹炮车厢……

    “弗里茨,对于指挥部的命令,你怎么看?”德国独立铁甲列车第1支队2分队的分队长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中校转过头来问自己的副手,铁甲列车1支队2分队的参谋长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上尉。

    驻乌克兰的德国第10集团军一共拥有2个独立铁甲列车支队,辖4列铁甲列车的作战分队,严格意义上说,铁甲列车支队属于旅级规模的作战部队,而每列铁甲列车则等同于一个步兵团,只是作为分队长的冯·伦德施泰特中校此刻距离晋升为陆军上校还远的很,事实上,在王庚前世,冯·伦德施泰特少校要在2年后得以中校军衔并进入魏玛共和国的军队中,才迎来了他自己飞黄腾达的军事生涯。

    冯·伦德施泰特特出生于阿舍斯莱本(As,位于今天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一个普鲁士贵族家庭,父亲是一名少将军官。伦德施泰特家族是普鲁士有名的旧贵族军事家族,据说其家族的军旅生涯已经长达850年;母亲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他们共育有四个子女,伦德施泰特是长子。

    第七百九十一章曼施坦因上场

    1892年伦德施泰特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而后被调往驻卡塞尔的83步兵团担任见习军官。1893年晋升为少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00年伦德施泰特被晋升为中尉担任团副官,之后在1902年进入普鲁士精英军事学院;此学院每年只招收160名新生然后以考试淘汰其中75%的学生,于1907年毕业并获晋升上尉调往总参谋部工作。

    当然此刻,在1918年的这个时空里,德国伦德施泰特军事贵族家族的继承人,作为伦德施泰特家族的长子和骄傲,43岁的德国少校比起他在乌克兰的友军将领和协约国敌军将领来说,算得上岁月蹉跎,考虑到32岁的时候冯·伦德施泰特不过是个上尉,这会儿用11年的时间跨越了少校这个阶梯并在三个月前刚刚晋升为中校,比起协约国联军的日本将领来说这晋升的速度并不算慢。

    站在冯·伦德施泰特中校身边的是他的助手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上尉,31岁的冯·曼斯坦因看上去儒雅而精神,比起43岁意气风发的2分队中校指挥官起来更多了几分内敛和谦逊,这会儿见中校问自己,冯·曼施坦因想了一下回答道,“指挥官阁下,我认为冯·诺伊豪斯少将的布置无可厚非,不过我们2个铁甲分队要保护近200公里的铁路线,天上又有联军航空队的威胁,我们的任务看起来难度太大……我的看法,与其被动的守株待兔,不如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把日本骑兵联队从铁路线附近撵走方为上策!”曼施坦因出生于柏林,刚出生时,全名叫做弗里茨·埃里希·冯·莱文斯基。是普鲁士贵族、炮兵上将、爱德华·冯·李文斯基(1829—1906)和海伦·冯·希普林(1847—1910)的第十个孩子。赫德韦格·冯·希普林,埃里希的母亲海伦的小妹妹,和步兵上将乔治·冯·曼施坦因(1844—1913)结婚。

    这对夫妇很不幸没有子嗣,所以孩子还没有出生前就决定过继给他的姨父。埃里希刚出世,李文斯基就给老曼施坦因发了电报:“你今天得到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不仅仅其父是普鲁士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其中一个在1870/71年的普法战争中率领一个军)他的舅舅也是将军;他和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是近亲。

    冯·曼斯坦因命中注定要以军人为职业。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接受中学教育(1894—1899)这里在1870/71年的战争后就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然后他在位于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度过了6年时光(1900–1906)。

    1906年3月曼施坦因作为一名见习军官参加了近卫军步兵第3团(GardezuFu?1?70?1?78)1907年1月晋升为少尉。1913年10月他进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也叫战争学院或战争大学)在1918年的这个时空,冯·曼施坦因虽然还只是个陆军上尉,却已经成为分队长冯·伦德施泰特中校的得力助手,并且,31岁的上尉阁下显然拥有超过同龄德国军官的底气和锐气,这两个名字里都带着“VON”的贵族军事将领世家的子弟,很有点在乌克兰战场上一展身手的野望。

    冯·曼施坦因上尉显然捕捉到了自家分队长提问时的一丝心理活动,如果中校觉得前敌指挥部的指令可以明确无误的被执行,那么是不会多此一举再征求自己的意见的,“弗里茨,你觉得我们可以主动出击?铁甲列车可没法离开铁路线活动,难道你打算让步兵下车作战用两条腿去撵对方的骑兵?”冯·伦德施泰特中校斜眼瞅着自己的副手,语气中带着考校的意味,作为铁甲列车的指挥官,冯·伦德施泰特并不想把自己的部队运动到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哈尔科夫城区去参加战斗,他的铁甲列车再犀利,也只有2门150mm重炮和8门105mm轻型榴弹炮,现在已经损失了3节车厢和3门炮6挺重机枪,如果铁甲礼车驶进哈尔科夫城区作战的话,很容易成为联军航空队和重炮重点打击的目标……

    “中校阁下,我认为铁甲列车分队是一支机动部队,重点应该突出机动性,我们要发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长,如果运动到南城区很容易成为联军重点打击的目标,对方DH4侦察轰炸机扔下来的50公斤级别的航空炸弹直接命中列车的话依然能造成巨大的威胁和伤害……何况日本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装备的150mm的重榴弹炮的威力也相当惊人……我们犯不着送上去成为对方的盘中餐!”冯·曼施坦因上尉慢思条理的解释着自己的观点,这家伙虽然31岁却不是个愣头青,身上雍容自若的贵族气息比冯·伦德施泰特中校看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弗里茨,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到北面去趟哈尔科夫这趟浑水固然不智,可作为铁甲列车分队,你想怎么个主动出击呢?沿着铁路线敌人的骑兵自然跑不过我们的火车头,可下了车我们的步兵难道能撵上对方的骑兵?眼前可是一个日本骑兵联队,不是一个中队也不是一个大队!”冯·伦德施泰特眯起眼睛盯着自己的上尉副手追问道。

    在王庚前世,冯·曼斯坦因1915年晋升上尉后要一路蹉跎到1927年,足足12年后才晋升为少校营长,当然,魏玛共和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统共只保留了十万国防军,冯·曼斯坦因这个40岁的少校营长比起无数被迫退役的德军将领来说在当时已经算得上相当幸运了。

    第七百九十一章(二)惊讶和难以接受

    “中校,您来看,我们的位置在这里,日本骑兵联队被我们击退后,大致的位置可能在这里,距离我们不到十公里,当然,从而哈尔科夫到克拉斯诺拉得都是丘陵连绵起伏,森林面积虽然不像哈尔科夫以东那么大,但是一簇簇也不算少,我分析,日本骑兵第4联队很可能想越过铁路线,到东面去和他们东路迂回穿插的武藤旅团汇合……当然,破坏和截断铁路线也是他们的作战目标之一……”冯·曼斯坦因上尉走到铁甲列车指挥车厢的一边,指着挂在墙上的五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一边解释,一边分析着联军在哈尔科夫南线的作战意图,这边冯·伦德施泰特中校微皱起眉头,看着地图上敌我态势和箭头,轻轻摇了摇头道,“联军指挥官的想法很叫人摸不着头脑,如果单纯为了截断铁路线,只要他们舍得花大价钱往铁路让扔重磅的航空炸弹,这铁路再结实也会被炸断……为什么他们要劳师动众的用地面的骑兵部队来干这活呢?”“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许久,刚才我突然想到,这可能是因为,联军想把战场设定在哈尔科夫,而不是以南更远的地域,一方面哈尔科夫是乌克兰政府迁都后的新首府,同时也是东乌克兰的北部门户,距离边界只有40公里远,联军指挥官一定是想把我们的主力都吸引到哈尔科夫去决战,所以,始终在南线留有余地和后手,不肯轻易截断我们的退路和增援路线……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您觉得呢?”冯·曼施坦因说完自己的想法,抬起头看着自己的指挥官,冯·伦德施泰特用十年时间从上尉晋升到了中校,这对于刚刚晋升上尉不过3年的冯·曼施坦因来说是个激励也是个挑战,由于几十年没有大战,德国陆军各级指挥官普遍年龄偏大,像此刻负责哈尔科夫战场实际指挥的德国预备步兵第47师的师长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是52岁,而预备步兵第29军的军长赫尔曼·冯·弗朗索瓦上将则已经62岁了。

    “……上尉,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之前对方留着南部铁路线不予以攻击,现在却又派出日本骑兵第4联队试图越过铁路线作战?之前他们还向哈尔科夫新城区西南发起了2波试探性的进攻……当然,被步兵第139团予以击退!”冯·伦德施泰特背着手来回踱了两步,接着又问道。

    “或许是因为进攻方的兵力不足?”冯·曼施坦因上尉冷不丁的冒出了这么石破天惊的一句,整个指挥车厢里的德国参谋和副官都听傻了眼……

    “上尉阁下,您的观点也太出格了……进攻方兵力不足,所以才动用地面骑兵部队试图截断我们的退路和铁路线?这种观点实在难以叫人信服!”说话的是冯·伦德施泰特中校的随身副官君特·布鲁门特里特陆军中尉。

    1897年生在慕尼黑的布鲁门特里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东战场”普鲁士德国陆军,在战后过渡的威玛共和时代,与他同学曼施坦因都是德国陆军元帅冯吕布的得力助理军官。

    在这个时空的1918年,作为冯·伦德施泰特中校的随身副官,21岁的君特·布鲁门特里特比他的学长冯·曼斯坦因足足要小10岁,却已经是从少尉晋升成了中尉,担任的是分队长冯·伦德施泰特中校的贴身副官。

    君特·布鲁门特里特(Gü,1897年2月10日-1967年10月12日)在王庚前世这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上将、坦克将军,他策划1939年攻波兰军事行动,几乎德军许多战场都有他参与作战身影,特别是中欧西欧战事;特别一提是战后纽伦堡审判他成为证人不是战犯,即使到最后法庭多不采信他证词,之后协助西德成立德国联邦国防军。

    21岁的中尉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和31岁的上尉冯·曼施坦因算得上此刻分队长冯·伦德施泰特中校的左膀右臂,这三位的年龄跨度则是42—31—21,典型的三个时代的将领,却在欧战的东线战场上缔结了日后牢不可破的友谊。

    君特·布鲁门特里特的名字里虽然没有“VON”字,但这不妨碍中尉阁下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能通过普鲁士精英军事学员的考试并成为那25%能顺利毕业的学员中的一员,布鲁门特里特显然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这也是冯·伦德施泰特中校器重他的原因。

    布鲁蒙特里特的质疑代表了车厢里一群德国参谋和副官们的共同看法,虽然这厮内心深处却未必真以为冯·曼施坦因说的就毫无道理,他心里其实大为惊讶的是曼斯坦因的敏锐性和别走蹊径的机灵劲儿,作为分队长冯·伦德施泰特中校最为青睐的2个人之一,布鲁蒙特里特中尉和冯·曼施坦因上尉之间与其说是针锋相对不甘示弱,不如说是你追我赶惺惺相惜。

    “中尉,我之所以认为联军兵力不足,那是有原因的,在我看来,联军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显然并不是占领哈尔科夫这座城市和要塞,而是想办法把我们的主力从四面八方给吸引到哈尔科夫城下来决战,这样他们的后勤补给沿着铁路从别尔哥罗德到哈尔科夫只要短短40公里……火车半小时就能运上来!”冯·曼施坦因上尉面对君特·布鲁蒙特里特中尉的质询和疑问并不着急,依然是慢思条理的解释着,事实上,针对联军作战目标的判断,无论是分队长冯·伦德施泰特中校还是布鲁蒙特里特和曼施坦因,都同意联军的目标不是拿下哈尔科夫,而是想吸引乌克兰境内的德军主力集中到哈尔科夫后聚而歼之,所以德乌联军指挥部之前把主力后撤和分散,除了降低联军航空队的威胁之外,同样带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在里头。

    所以现在冯·曼施坦因旧话重提,布鲁蒙特里特中尉和他的分队长都不觉得意外,他们意外的是,冯·曼施坦因上尉难道第一个嗅出了联军兵力不足的味道?这就叫人有点惊讶和难以力克接受。

    第七百九十一章(三)隆美尔也来了!

    “曼施坦因上尉,您认为联军兵力不足,所以才会那么着急一改初衷,把拿下哈尔科夫作为当前的第一作战目标,可既然如此,对方为什么不干脆用重型轰炸机摧毁哈尔科夫以南铁路线和沿途的桥梁,这样不是更容易截断我们的退路,把我们聚集在哈尔科夫的部队一口气吃掉么?”另一个相貌英俊27、8岁的德军上尉忍不住道。

    第 443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北洋191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大鹏金翅明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鹏金翅明王并收藏北洋191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