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作者:大鹏金翅明王

    第 192 章

    “我不知道啊,契卡的肃反工作一直在进行了,干净利落的消灭我们隐藏在我们内部的敌人是苏俄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对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必须无情打击也是您亲自下的命令·当然,根据您的吩咐,我们的人没动马克西姆本人,不过他的那些同事和学生啥的,不少都是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分子,该镇压的我们绝不敢手软,这事您知道啊!”捷尔任斯基有点心虚的道。

    “我问的是这两天,有没有抓了马克西姆的老熟人或者啥的?”乌里扬诺夫皱着眉道。

    “这两天一准没有,这我能保证!”捷尔任斯基咔的而一个立正道。

    乌里扬诺夫心里有了底,匆匆出门,见自己的卫队长瓦西里还在门口等着,不过就这么点功夫,身材高大的瓦西里居然靠在走廊上站着睡着了。好在小伙子警醒的很,听见开门声马上醒了过来。

    “乌里扬诺夫同志,我回来了,马克西姆·高尔基在您的办公室等半天了,轰都轰不走,我只好替他来叫您!”瓦西里眼眶深陷,脸色青白,显然既缺乏睡眠,又营养不良,整个人都有点瘦脱了形。

    “你回来了,怎么瘦成这样,粮食都搞回来了?一路上还安全吧?”乌里扬诺夫紧紧和自己的卫队长握了握手,接着搂住瓦西里的肩膀,一边往走廊那端的自己的办公室走,一边扭头关切的问道。

    “伏尔加河流域的粮食差不多都被南方面军收刮完了,这次去察里津只从约瑟夫同志手里挖出来一万五千吨麦子,都用火车运到莫斯科来了,一路上倒还好,顿河哥萨克自卫军上次被打退之后似乎伤了元气,这一时半会估计还没法卷土重来!”瓦西里一边搓着脸驱散满脸的疲惫,一边在乌里扬诺夫身边道。

    “只有一万五千吨麦子?这哪够啊,莫斯科加上周边郊区至少三百万人口,现在的粮食储备只够一个礼拜,一万五千吨平均分到每个人手里才5公斤粮食,两周的配给都不够!”乌里扬诺夫停下来严肃看着瓦西里道。

    “没办法,约瑟夫同志察里津那边征集的粮食之前被第十集团军带走了一部分,说是要去伏尔加河右岸增援东方面军,不知道乌法战役打的怎么样了,……那个我一下火车就听到莫斯科在传一些谣言!”瓦西里摊开双手无奈的解释。

    “谣言,什么谣言?契卡们都在睡大觉么?莫斯科必须戒严,把街头闲逛的任何敢胡乱散步谣言的家伙都抓起来,严加审问,让他们交代消息来源和同伙,该枪毙的一律绝不容情,革命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我们今天对敌人的任何容忍,都会成为明天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绞索!”乌里扬诺夫挥舞着拳头冲着自己的卫队长吼道,声音响彻克林姆林宫的走廊,好在值勤的卫兵个个目不斜视权当没有听见,这条走廊此刻虽然灯火通明却是苏俄中央办公重地,倒没有太多的闲杂人等听见。

    “这个……乌里扬诺夫同志,我也不知道谣言是哪里传来的,似乎说是红军在伏尔加河右岸打了败仗,图哈切夫斯基的南集群全军覆没,叶戈罗夫也失踪了,还说高尔察克很快就要打过伏尔加河直奔莫斯科来了……当然,这都是谣言,我个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瓦西里咔的一个立正,低声汇报了自己听到的谣言内容,并且表示自己绝对不相信这些谣言!在乌里扬诺夫锐利的眼神逼视下,平时深得主席同志信任的卫队长在这眼神下都觉得自己的后脊梁凉飕飕的。

    “不相信就好!绝不要相信敌人的宣传,对我们的事业必须有百分百的信心,瓦西里,这一趟去察里津你太累了,这样吧,你去找加米涅夫,就说是我说的,从现在起莫斯科晚上开始戒严!叫卫戍部队和契卡一起加紧盘查可疑人员,所有散步失败言论和谣言的敌对—分子都抓起来,我们的粮食不是用来养活这些混进莫斯科的敌人的!听明白了没有,然后你就回家好好睡一觉,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唔……这个……这个你拿去!”说着乌里扬诺夫在自己身上左翻右摸的,结果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烤玉米来,干巴巴的也不知道在这厮兜了揣了几天了,一把塞到瓦西里的手里,一边道,“这个回去路上就吃了,不许给别人,必须你自己吃,过两天我再给你带点别的回去,我饭量小!”瓦西里眼眶一红,差点掉下泪来,要塞回去却拗不过乌里扬诺夫,只得紧紧的攥在手里,一边咔的又敬了个礼,声音嘶哑的道,“我明白了,传达完命令后就回家睡觉去,路上把这个玉米坚决消灭掉,不给别人!”“哈,这才是我的好小伙子!去吧去吧!”乌里扬诺夫目送瓦西里敬礼后折返大会议室,叹了一口气,扭头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粮食的问题再一次让他觉得一筹莫展起来,尼玛,德国佬怎么就那么多粮食,乌法联军怎么就不缺粮呢?偏偏我们苏俄到处都找不到粮食!

    “马克西姆,我的老朋友,你终于肯来看我了!我太高兴了!来来,这边坐,卫兵,卫兵,给马克西姆倒一杯茶来!你吃过晚饭了么?马克西姆·高尔基我的老朋友!”乌里扬诺夫满面春风的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把等得心焦在办公室里团团乱转马克西姆·高尔基一把搂住,紧紧的拥抱了一下,又招呼着他赶紧坐下,吩咐门外的卫兵给高尔基同志上茶。

    “乌里扬诺夫同志,不是紧急的事情我不会来找你,就在一个钟头前,契卡把我的房东瓦西里·坎金斯基一家都逮捕了,说他们散布谣言是帝国—主义派来的资产阶级奸细、是叛徒是内奸,我这才来找你,请你无论如何要帮个忙把他们给放了,再耽搁下去我怕他们没准连夜就给枪毙了都有可能!”身材高大的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今年是这位俄国自学成才的作家的五十大寿,在十月革命前他是乌里扬诺夫同志的忠实伙伴和老朋友,但是因为反对十月革命而让两人之间十几年的友谊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十月革命前夜,苏俄中央委员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因为反对举行武装起义而宣布退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并且在非党报纸《新生活报》上刊登了声明,这事实上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克伦斯基泄露了布尔什维克要武装起义的秘密。

    而这份《新生活报》的主编,则正是乌里扬诺夫同志的老朋友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当然,自1892年起,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笔名:高尔基,而人们往往就称他为马克西姆·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只所以反对举行十月革命,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一样,是担心武装起义如果失败,那么会断送布尔什维克从1905年革命以来积聚的力量,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时间和忍耐再等待下一个十二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立刻组织了一系列协会来防止他所担心的科学和文化的没落,“提高学者生活水平委员会”的目的是保护特别受到饥饿、寒冷和政治无常威胁的知识分子而成立的。他组织了那份《新生活报》来反对乌里扬诺夫的《真理报》和反对“私刑”和“权力的毒药”高尔基的房东是莫斯科大学美术系教授瓦西里·坎金斯基,这厮比高尔基年长两岁,虽然早年在莫斯科大学是学的是法律和经济学,之后却去了慕尼黑学习绘画,在十月革命后才返回了莫斯科,担任莫斯科大学美术系教授,没想到居然今天下午被契卡闯进屋子逮捕了!

    “瓦西里·坎金斯基?就是你那个整天画抽象派艺术品的房东瓦西里·坎金斯基?不要急慢慢说,我记得你不是说过他画的东西脱离现实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么,怎么被逮捕了?罪名是什么?”乌里扬诺夫一边把高尔基按到沙发上坐好,一边亲自从卫兵手里接过茶杯端到了作家的手上。

    “罪名?无非是叛徒内奸同情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散步失败言论和谣言乱七八糟一大推,乌里扬诺夫同志,我了解瓦西里·坎金斯基,他是俄国了不起的画家和艺术家,虽然他的画我也不怎么太能看得懂,但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心和灵魂是相通的,我的房东坎金斯基绝对不是坏人!请您给契卡下令放了他!”马克西姆·高尔基颧骨高耸,脸型宽大但瘦削,嘴唇上的大胡子跟着声音一起在颤抖,显然是心急如焚。

    “不要着急,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你的房东的确没干什么违反苏维埃法令的事情,那一定没有问题,早晚能放出来,不过契卡的肃反工作自有他们的一套程序,我就是中央委员会主席,也不好横加干涉,这样吧,回头我问问捷尔任斯基,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档子事,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就下令释放!你看这样如何?”乌里扬诺夫一边应付着高尔基,一边从桌子上拿起了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低头一看,里头不是茶而是牛奶,小个子领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按下了办公桌上的叫人电铃。

    高尔基这时候忍不住从沙发上站起来要说话,乌里扬诺夫摆了摆手示意他等一下,接着门口很快出现了一个穿着军装的卫兵,“主席同志,您有什么吩咐?”“为什么我的茶杯里是牛奶?莫斯科和俄国人民都在忍饥挨饿,我不是早就说过了,把克林姆林宫所有工作人员配给的牛奶都给保育院的孩子们送去,任何人不得例外,为什么我的杯子里又出现了牛奶?你说!这是怎么回事?”乌里扬诺夫铁青着脸敲打着手里的茶缸吼道。

    第四百一十四章高尔基和坎金斯基

    “请您听我解释,遵照您的指示,克林姆林宫所有配给的牛奶都给了医院和妇幼保育院的孩子们,您桌上茶缸里的牛奶,那是卫队长瓦西里从察里津回来的时候给您捎的,可不是咱莫斯科的配给!”卫兵挺着胸膛回答,这个时代的布尔什维克对领袖很尊敬也很崇拜,但绝不盲目和卑躬屈膝。

    乌里扬诺夫闻言一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自己的卫队长瓦西里还真是贴心,不过这当口高尔基在着呢,这半缸子牛奶自己还真不能就悄悄喝了,想到这里,乌里扬诺夫挥挥手让卫兵走了。

    转过来端着半缸子还热乎的牛奶笑着走到马克西姆·高尔基跟前,往他跟前的茶几上一放,又夺过了高尔基手里的茶杯,接着道,“阿列克赛·马克西耶维奇,莫斯科粮食配给紧张,你难得来一趟,我这还真没什么能招待你的,你把这些牛奶给喝了吧,我知道你对生活要求不高,可不管怎么说你自己也是个知识分子,得注意营养啊!”高尔基为了救坎金斯基这会儿正心急如焚呢,可没工夫跟乌里扬诺夫客套,作家抓起茶几上的茶缸,咕咚咕咚三下五除二就把半缸子还温热的牛奶给喝了下去,喝完一抹嘴把茶缸往茶几上一顿,老脸倒是微红,上一次喝牛奶估计得是半年前了。

    “怎么样,味道还不错吧?”乌里扬诺夫站在高尔基跟前笑眯眯的道。

    “谢谢您的牛奶,可是乌里扬诺夫同志,时间紧迫,我敢用我的性命担保,坎金斯基只是个画家和艺术家教授,绝对不是苏维埃的敌人,他就是说了什么不得体的话,也是无心之失,他对政治根本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再者要是说谣言的话,这会儿莫斯科满大街都在传红军在乌法吃了败仗20多万人被联军全歼的消息,契卡总不能莫斯科所有的人都抓起审问并打成叛徒奸细散布谣言者吧!”马克西姆同志显然是真急了。

    尼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乌法联军这招太损了,连派飞机撒传单都不用了,直接往各大媒体发新闻电报通稿,这是釜底抽薪在混淆扰乱视听啊,而且,一旦第一次对方的所谓谣言被证实是事实的话,今后对方大肆造谣别人也都会信以为真,这招真是太毒了!

    “好吧好吧,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回头我就过问一下,只要人在契卡手里,又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最晚明天早上你的房东就能回家了,这样总可以了吧?”乌里扬诺夫的心思已经回到了会议室,这会儿还真没功夫陪高尔基斗咳嗽。

    “那样不行啊,乌里扬诺夫,契卡审讯的手段层出不穷,这哪是瓦西里·坎金斯基这样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见识过的,要是耽误了时间,没等您过问,坎金斯基受不了罪轻则一头撞死在牢房里,重则屈打成招您要救他都来不及了!”高尔基着急的嚷嚷道,“我就在这里等您的回话,契卡要是不释放坎金斯基一家的话,我绝对不走,您干脆把我也抓进去得了!我可是认真的!”“哎,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您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啊,那你等一下,我打个电话!”乌里扬诺夫无奈的只好让步,这厮转身回到会议桌前,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对着话筒道,“我是乌里扬诺夫,给我接捷尔任斯基,就现在!我等着!”说着乌里扬诺夫捂住话筒,转过身示意高尔基稍安勿躁,坐下来休息一下。

    “捷尔任斯基么?我是乌里扬诺夫,你给我查一下,今天傍晚契卡是不是逮捕了一个叫瓦西里·坎金斯基的人,我等着!”说着乌里扬诺夫走回自己的椅子前坐了下去,一边示意高尔基不要急,显然电话那端的捷尔任斯基还真不知道这事,还得打电话找人问过才清楚。

    不多久,显然捷尔任斯基回到了电话前,“对,他是从慕尼黑回来的那个……对对,抽象派画家,对,在莫斯科大学美术系当教授,对,就是这个人,你过问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立刻释放,把人给我送回家,态度要好!”乌里扬诺夫皱着眉头道,听筒里传来捷尔任斯基的声音,“契卡不知道这个坎金斯基是高尔基的房东,他们一家跟高尔基不住在一幢房子里,这个坎金斯基在莫斯科有好几处房产,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父母的知识分子出身,不过他祖母的一系是俄国贵族出身,不知道怎么的契卡在追街头谣言的时候把他给逮捕了……这事我真不知道”“说那么多没有用,叫你的人赶紧放人,今晚就要给我把人送回家,不许少了一根头发,今后没事也不许再去折腾,布尔什维克也得有懂艺术的画家,就这样,什么?刚收到对方的回电?不用送过来,我马上就来,坎金斯基的事情你赶紧给我办了!对!就这样!”乌里扬诺夫放下电话,起身快步走到高尔基跟前,笑着道,“没事了,原来你的房东瓦西里·坎金斯基不跟你住一个楼,放心吧,契卡马上就能放人,你赶紧回去等着见他吧,对了,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可叫我怎么说呢,你的那些朋友们还真的多加小心,要不然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没准我都爱莫能助呢!”“谢谢您,乌里扬诺夫同志,虽然我不赞成苏俄中央现在的政策和做法,但请您相信,我和我的那些朋友们都是最纯粹的爱国者,绝对不会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就不打搅您百忙的工作了!告辞了!”高尔基救人的目的达到,见乌里扬诺夫一副心事重重心不在焉的样子,便站起来告辞。

    乌里扬诺夫按着电铃唤来卫兵送高尔基离开,自己则脚步匆匆的朝着走廊那一头的大会议室兼作战指挥室快步走去。

    第四百一十五章要民主更要集中

    1918年7月13日19:50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主席同志,刚收到乌法联军的回电,对方同意就停战谈和进行谈判,不过拒绝先停战再谈判,而是等谈判有了结果才答应停战……而且乌法联军的开价很高”托洛茨基语气沉重的对一脸焦急踏进会议室的乌里扬诺夫道。

    “对方提了什么条件?”乌里扬诺夫一把抢过托洛茨基手里的电报稿,凑到光亮处读了起来,会议室的窗户洞开,晚风卷起了窗帘,会议室里的温度陡然间似乎降了一两度的样子。

    “对方同意以伏尔加河为分界线,但要求从萨拉托夫往西一直到库尔斯克,以南的所有部分也划归高尔察克政权!”布哈林挥舞着双手喘着气道。

    “简直是欺人太甚!这样一来不是吧整个察里津地区全划走了?失去了伏尔加河下游这个粮仓和交通铁路枢纽,莫斯科几百万人吃什么?”乌里扬诺夫匆匆看完电报,狠狠的一拍桌子吼道。

    “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对我们非常重要,这绝对不能答应对方,要不然我们就是自己把绞索替敌人套在了我们的脖子上!”布哈林涨红着脸喋喋不休道。

    加米涅夫和捷尔任斯基这会儿都出去办事还没有回来,会议室里只有季诺维也夫、布哈林以及托洛茨基和乌里扬诺夫四个中央委员,这时候季诺维也夫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的瞧了托洛茨基和乌里扬诺夫一眼。

    “察里津对我们至关重要,这半年来约瑟夫同志在那里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南方面军的组建和三次保卫察里津的战役不就是为了巩固察里津这个突出部么,放弃察里津这绝对不行,这个联军指挥官简直是疯了!季诺维也夫,你说,那个中国王是不是个疯子,居然以为我们会放弃察里津?”乌里扬诺夫掐着腰在会议室里来回转圈,不时又从桌子上拿起那份揉的皱巴巴的电报稿看一眼,接着一拍桌子,气的怒不可遏的喘着粗气继续转圈。

    托洛茨基见季诺维也夫不说话,只好自己站出来,斟酌着道,“察里津对我们的确很重要,但是,现在不是我们愿不愿意割让察里津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力量守住察里津的问题!”“嗯?托洛茨基同志,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觉得我们应该并且可以吧察里津地区拱手相让给协约国联军?我现在算是看透了,无论高尔察克的那个什么全俄临时政府也好,还是什么西西伯利亚自治政府,还有那个狗屁的哈萨克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统统都是联军的傀儡!”乌里扬诺夫脸色铁青的喘着粗气,本来以为协约国在西线战场被德奥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苏俄政府只要能和德奥停战谈和,那就赢来了休生养息的喘息之机,可以尽快巩固政权把革命进行下去,没想到在亚洲那个病猫一样的中国这一年居然脱胎换骨的发展起来。

    不但把亚洲第一强国日本收拾的服服帖帖加入了中日同盟,连美英法都老老实实把占的地方还了中国,这会儿远隔万里以中日两国军队为核心的东线协约国联军居然把手直接伸到伏尔加河流域来了!

    “托洛茨基同志的意见值得大家思考,现在不是我们肯不肯割让伏尔加河下游的察里津地区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守住察里津的问题,与其继续打下去结果损失大量兵力和物资依然保不住,不如作为交换条件换取停战,现在粮食的紧张程度有增无减,乌法战役东方面军的失利则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高尔察克从喀山一线向西进攻,而乌法联军从萨马拉一线过河向南进攻,我们现在东线和南线加起来的兵力都不到20万人,要抵挡至少40万的敌人,而且对方的航空兵和机枪大炮火力都远在我们之上,我们不可能取得胜利!”季诺维也夫苦涩的道。

    “如果继续打下去,我们将不仅仅失去察里津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我们甚至连莫斯科都守不住,即使我们把彼得格勒的西方面军和北方面军都调来保卫莫斯科,没有粮食和弹药,这仗也打不下去!到时候不是察里津和莫斯科的问题,是苏俄政权是否还能存在的问题!墙头草和机会主义者从来都不是坚定的革命者,到时候很肯能出现全线崩溃的局面”托洛茨基紧皱着眉头,没有理会布哈林边上要杀死猫的眼神,而是一口气把最有可能出现的坏局面摊开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加米涅夫呢?季诺维也夫,你说过我们要依靠工人阶级,把所有的工人都武装起来,我们在莫斯科就有超过100万工人吧?在下诺夫哥罗德我们也有20万工人,察里津的工人至少也有10万,彼得格勒的工人不少于70万,工人阶级必须捍卫自己的政权!”乌里扬诺夫挥舞着手臂嚷嚷道。

    “乌里扬诺夫同志,且不说没有那么多粮食,就是有粮食,所有的工人都参加了红军,那么谁来生产?枪炮武器弹药和所有工业用品都需要工人阶级主要留在工厂里而不是走上战场,要不然那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没有物资生产和粮食供应,整个政权都不用敌人进攻自己就垮了!察里津前线的南方面军平均每个战士才二十发子弹,东方面军是我们尽全力保障的,可每个战士手里分到的子弹都不超过五十发,您知道协约国联军的单兵携带的子弹基数是多少?至少一百五十发!如果我们兵工厂的工人都上了前线,连每个红军战士二十发子弹我们都没法保障!”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一起负责全俄的物资生产和后勤供应,这时候忍不住跳起来解释道。

    “由于我们不得已而为之采取的政策,一切工厂都归苏维埃所有,一切工业品都由苏维埃负责分配,又在农村实行了余粮征集制度,现在农村和农民和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对立情绪相当严重。加上高尔察克的全俄临时政府又颁布了《三七五减租条例》和《全俄临时土地管理办法》我们要想再获得农村和农民的支持越来越难!”托洛茨基的声音有点冷的可怕。

    “大地主大资本家是我们打倒和斗争的对象,富农和中农们把粮食藏起来不遵守粮食统购和专卖条例,我们不抢他们的粮食抢谁的?我必须再次提请大家注意,我们有些领导人的思想和言行越来越向右派滑去,再这么下去早晚成为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们的同谋!”布哈林情绪激动的嚷道,当然,这厮说这话眼睛可不敢直视着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但矛头所指显而易见。

    第 192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北洋191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大鹏金翅明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鹏金翅明王并收藏北洋191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