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声音,都来自于利益,也终究落在利益之上。
    “大管事,不好了。”
    管家跑了过来,递来一份文书。
    常百业不知出了什么变故,连忙拿起文书看去,顿时如五雷轰顶,面色苍白:“这,这,曹叔糊涂啊!”
    侯浅浅微蹙眉头,接过文书看了看,也不由地吃了一惊:“曹叔怎么会办出这种事?这不是授朝廷以柄!”
    常晋看清文书上的字:
    曹有山、周大匠、梁文星等一干商人,出入辽王、珉王、代王府,游说三王反对迁都!
    常晋擦了擦冷汗,这群人到底是不是疯了,朝廷的事他们也敢直接参与其中?
    常百业擦了擦冷汗,咬牙说道:“曹叔在英烈商会中挂了名,前段时间工部问询京杭大运河相关事宜,他更是出尽风头,认为这是晋商走上朝廷的大好机会,与工部侍郎黄福走得很近,又巴结三王,眼下刚将诸多买卖与生意迁至京师,他自然是不想朝廷迁都!”
    侯浅浅跺了跺脚,心急如焚:“他不想迁都?他这是找死啊!往日的聪明人,怎么就犯了如此大错!”
    曹有山想怎么死,侯浅浅并不担心,但问题是曹有山是八大晋商之一,与常家、侯家关系非常,更是晋商商会的重要人物,他出了问题,必然会牵连到晋商商会,波及到所有晋商!
    常晋也不敢想象,一介商人,现在竟想要妄图影响国策,还去三王府邸游说,这简直是不可想象!商人你就好好经商,朝廷的事是你能参与的吗?
    自己一个小小的掌柜都清楚这个道理,他作为大晋商,竟然不懂?
    常百业走了几步,又烦躁地走了回来:“晋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最重要的是拦住他们,让他们即刻收手!”
    侯浅浅忧愁地看着常百业:“收手?还能收得住吗?我们的伙计都能发现,朝廷安全局发现不了?御史发现不了?这事一旦捅到朝廷中,几年新商之策都将化为乌有,我们商人也必会回到洪武朝啊!”
    常百业面色中带着挣扎,侯浅浅说得是有道理的,朝廷松绑商人,是希望商人好好办事,做买卖,调运物资的,而不是培植出商人力量来影响朝廷决策的!
    想要影响朝廷决策,必须在朝廷中有自己的人,可三王不是自己的人啊,他们姓朱,是朱允炆的人!
    “该死!”
    常百业从来没有如此不安过。
    若朝廷以此为借口,勒紧商人脖子上的绳索,那晋商还有得玩吗?就说八大晋商,失去了出关权,生意还怎么做?失去了山西的矿产权,还怎么活?
    第七百六十三章 商人干政(二更)
    看着着急的常百业,侯浅浅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说:“周大匠、梁文星也参与其中。”
    常百业不再踱步,慌乱的眼神变得安定下来。
    对啊,参与游说三王的可不止是晋商曹有山,还有徽商周大匠,浙商梁文星。
    天塌了,不是个高的人扛,是所有人抗。徽商与浙商不想被朝廷一棍子打回洪武时代,就应该和晋商一起想办法才对。
    沈家。
    沈一元也听闻到了这个消息,心态却比常百业好许多。
    说到底,周大匠与沈一元都只是徽商,两家只有合作关系,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有着一定的安全距离,周大匠就是掉河里淹死了,也轮不到沈一元哭丧。不像是曹有山,他是八大晋商之一,又是晋商商会的高层,真要被拉到菜市口咔嚓了,常百业还得负责收尸。
    但周大匠毕竟是徽商中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举动很容易被朝廷与外界视为徽商集体的行动,继而牵连到所有徽商,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
    沈一元严肃地看着有些疑惑的沈修德,说:“周大匠只是匠人出身,缺乏远见与危机,他崛起于徽商,靠的不是真正的本领,而是朝廷开放大海的契机。此番卷入迁都之事,怕是担心朝廷迁都北平,南洋贸易会因此为停顿,他家的船生意做不起来。”
    “你要记住了,做生意也好,做学问也好,首先要先做一个有头脑的人,要有看穿问题的智慧,看远一点的目光,切不可贪恋眼前,失了分寸,更不能因利益进退失据,需权衡大势,顺势而为,方可昌盛。周大匠造船,就自以为能逆水行舟,可他忘了,他身上可没插着桅杆,也没有风帆!”
    沈修德认真地倾听,并牢牢记在心中,之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父亲,此事我们怕不能置身事外,可还有补救之法?”
    沈一元沉吟许久,摇了摇头:“难!”
    润娘眼神一亮,连忙说:“夫君说的是难,不是说没有办法?”
    沈一元目光中有些阴翳,忧伤地说:“之前朝廷准许商人参与到大运河管理提议,这是洪武朝绝不敢想象之事,可见建文皇帝是有心提升商人地位,大力发展商业的。这才多久,大运河尚未贯通,商人就翘起了尾巴,朝臣中有不少人是瞧不起商贾的,这次怕会有大风波,商人不付出点代价,怕是无法自全。”
    润娘埋怨着咒骂:“他们惹了麻烦,让所有商人倒霉,他们就不怕报应吗?”
    沈一元叹息,报应之说也不过是过过嘴瘾。
    “母亲,给父亲准备一把伞吧。”
    沈修德看了看外面的天,不知何时变得阴郁许多。
    沈一元赞赏地看了一眼沈修德,接过润娘递过来的油纸伞,对孙掌柜说:“你也去准备下吧,请帖应该马上就到。”
    孙掌柜敬佩沈一元,他说得没错,常百业的请帖真的送到了沈家。
    阳春酒楼。
    常百业设盛宴,亲至酒楼门外迎接沈一元。
    看着正值壮年,沉稳自信,还略带简朴的沈一元,常百业不由地暗暗吃惊,早就听闻徽商富贵者多,而奢靡者少,甚至有传言,沈一元返回徽州婺源时,竟连牛车都不雇,直接带着老婆孩子走路回去的。
    沈一元也打量着常百业,虽说两人曾有过几面之缘,但都因为距离远或场合不合适,并没有结识,仔细看常百业,此人很是年轻,不到而立之年,却已是名声赫赫,操持晋商中常、候两家买卖,把控晋商商会会长,还曾做下买断安南财富的惊天之举,是个厉害人物。
    “常会长,久仰久仰。”
    沈一元没有半点架子。
    常百业连称不敢:“沈叔,可不敢如此。”
    论辈分,沈一元与常千里一个辈,两人又曾有过一些交集,常百业称其为叔也是情理之中。
    沈一元与常百业客气几句,常百业拉着沈一元的手,热情地请到了酒楼雅间,落座之后,酒菜满香。
    常百业没有绕弯子,直奔主题:“相信沈叔也听闻到消息,晋商中曹有山、徽商中周大匠、浙商中梁文星,游说三王反对迁都。迁都国事,我等商人议论两句也是无妨,但千不该,万不该以商人之身去游说三王,卷干预朝廷决策。他们三人如此作为,商人这几年来努力获得的朝廷官员好感怕会荡然无存,甚至还会有祸事发生……”
    沈一元连连点头,常百业能坐在如此高的位置上,确实有他的本事,看得透彻,也察觉到了危机。
    常百业喟然叹息:“这事虽是三人所为,但事关所有商贾。一旦天威雷霆,商贾重回洪武,晋商没了关外买卖,徽商没了南洋贸易,浙商没了买卖之便利,日后如何养活一大家子。事很棘手,今日请沈叔前来,便是希望寻个解决之策。”
    沈一元明白常百业的心思,沉思一番,只反问了句:“你认为如何是好?”
    常百业郁闷,自己如果知晓该怎么做,还用得着请你吃饭……
    “侄儿不知如何是好,这才邀沈叔而来。”
    常百业透着几分无奈。
    沈一元见常百业神态并不似作伪,又闲聊了一盏茶,方说出了自己的解决之法:“安全局环控京师,御史又盯着在京藩王,商贾干预朝政之事遮怕是遮不住了,上达天听应是难免之事。眼下能帮我们的,只有一个人。”
    “谁?”
    常百业急忙问。
    “燕王!”
    沈一元说出了答案。
    常百业深吸一口气,燕王朱棣,他怎么可能会帮商人,商人与燕王府可没什么关系,突然有事上门,人家也未必理睬啊。再说了,燕王怎么能解决如此棘手问题?
    沈一元解释道:“归根到底,曹、周、梁去三王府邸,是商贾试图干预朝政,触犯朝廷底线。可若三王站出来为三人作证,没有游说反对迁都之事,事情就能够转圜。”
    常百业终于转过来这个弯,三王改了口风,那曹、周、梁三人就没了风险,而能让三王改口风的人,除了建文帝之外,怕只有藩王之首的燕王朱棣了。
    虽说晋商、徽商等没和朱棣打过交道,也没拜过码头,却可以通过一个人建立起这个关系,而这个人,就是工部侍郎,英烈商会的重要人物姚广孝。
    沈一元看着捋清楚的常百业,提醒道:“这种事可以做,也可以瞒住朝廷,但不可能瞒住皇上,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消除后患,恐怕需要商人付出一些代价。”
    “什么代价?”
    常百业皱眉问。
    沈一元摆了摆手:“这就需要看皇上的意思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最迟明日,就会有御史上书。”
    常百业当即决定,先与沈一元去求见姚广孝。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桌案上的四份文书,其中一份是安全局奏报,另外三份,则是辽王、珉王与代王所写,商人想要卷入朝政,妄想借藩王之力反对迁都,这种事三王可不敢隐瞒,在送走三人之后,立马就写了折子,秘密上奏。
    “传郁新、茹瑺、夏元吉。”
    朱允炆吩咐内侍。
    解缙还在装病,就不请他了。
    没过多久,郁新、茹瑺与夏元吉便进入武英殿。
    朱允炆拿出奏折,交给三人看过。
    郁新、茹瑺虽然反对迁都,但看到商人介入其中,甚至敢勾结藩王干预朝政,不由火冒三丈。
    茹瑺愤然请旨:“皇上,商人如此干政,是为大不赦!朝廷这两年对其太过宽松,以至于让其放肆到如此地步,当恢复洪武时期之法,严格控制商人流动!”
    郁新也阴森地表示:“朝政岂是商贾之人可干预的?当严惩,给他们一个教训!”
    夏元吉审视着奏折,又瞥了一眼朱允炆,语气平和地说:“皇上,商人此举僭越过甚,不严惩不足以警戒,臣以为,只惩这三家商贾还不够,应该惩罚所有商贾!”
    茹瑺与郁新看向夏元吉,反对迁都的时候不见你如此凌厉,这个时候你倒是厉害了,三个商贾的事,你直接扩大到所有商贾……
    朱允炆深深看了一眼夏元吉,严肃地说:“夏尚书所言是极,商贾如此僭越,是朕这两年太过宽容,不严惩他日必犯!”
    便在此时,内侍前来通报:“燕王与詹事府少詹事求见。”
    朱允炆眉头一抬,朱棣与姚广孝在这个时候来是做什么?
    又一内侍通报:“安全局指挥史刘长阁求见。”
    朱允炆微微点头,示意三人入殿。
    朱棣见茹瑺、郁新与夏元吉都在,又看了看几人手中握着奏折,就知道自己还是来晚了一些,看来想保住这三人已是不可能,只能退而求其次。
    “皇上,臣有一言。”
    朱棣问明情况之后,肃然道。
    朱允炆看了一眼刘长阁,见他看向朱棣与姚广孝,知其想要奏报的事就是这两个人的事,便点了点头:“燕王叔请讲。”
    朱棣肃然道:“眼下朝廷商税节节攀升,若严惩所有商贾,怕会影响朝廷商税。然有商人僭越在前,又不能不处置,臣请皇上重惩三人,抄没其家产,流放安南,以儆效尤。”
    第七百六十四章 革商:浮动税率(三更)
    朱棣可以感觉到朱允炆锐利的目光,话锋一转:“这是英烈商会与晋商商会的提议,臣不过是代为转述。”

章节目录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