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该用饭了。”
廖焕之的府中,下朝后廖焕之先去军机处安排了些事务,因为今日不是他值日,所以处理完后难得早些回府。
到了府里,廖焕之就进了书房,直到傍晚时分,他的夫人康氏来到门外轻声唤道。
这时候,廖焕之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起身出门,见到门口的康氏点了点头,随后顺着走廊而去。
家中的人早就等着,其中有廖焕之的三个儿子,长子今年二十一,次子十七,三子最小才六岁半,见廖焕之过来众人急忙站起身来向他行礼。
廖焕之点点头,在主位坐下,众人这才依此入座,等着廖焕之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口后,大家这才也动起了筷子。
廖家家规严厉,能同廖焕之在一桌的也就是三个儿子和夫人康氏,至于其他女眷是没资格上桌的,只能在偏堂用餐,就连廖焕之宠爱的小妾也不例外。
至于康氏,一来这是正妻,二来康氏有浩命在身,作为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甚至可以说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廖相爷,康氏的浩命身份自然是不一般的。
吃饭讲究食不语,廖府自然也是如此,何况廖焕之原本就是读书人出身,要知道他可是正正经经的举人,当过满清县太爷的,可不是义军中那些泥腿子出身。自从龙后廖焕之步步高升,如今又已是堂堂首席军机,可以说已做到了文臣的顶峰,这家中规矩自然更严。
这些日子,廖焕之一直心思重重的样子,从外人看来,廖焕之位及人臣,走上人生巅峰,但外人却不知廖焕之坐在首席军机这个位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威风。
首先,这军机处不同于之前的内阁,军机处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处,虽然有不小的权利,但最终拍板的还是朱怡成,他们只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罢了。
其次,随着各地战事不断推进,再加上民政、吏治、农商等各方面的工作,军机处极其繁忙。尤其是如今董大山不在南京,邬思道又刚退出军机处,至于王东主要负责的只是海军方面,所以军机处的许多工作都需廖焕之操心。
除去这些外,随着在军机处坐的时间越长,廖焕之也越觉得这个位置不好做,再加上近期许多事频出,更让廖焕之心力交瘁。
很快就用完了餐,仆人上了茶水,把剩饭菜撤了下去,端起喝了口茶,廖焕之随口询问起几个孩子的学业。
长子虽然年龄最大,却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不过他的算学还算不错,再加上如今大明并不以进士科为唯一出仕之途,所以廖焕之托关系把长子安排进了皇家研究所,跟着黄履庄手下学习,将来凭这个也是一个出息。
次子倒是读书种子,四书五经上面比他大哥强多了。虽说如今大明在朱怡成的引导下百花齐放,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廖焕之内心中还是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所以他一直期望次子在下次的科举中能够出人投地,高中进士,以满足自己当年屡考不第,最终只能以举人身份出仕的遗憾。
而最小的儿子,也是廖焕之最为喜爱的,已年过半百的廖焕之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可以说疼爱异常,再加上相比他的两个哥哥,聪明伶俐的小儿子自出生起就跟随在他身边长大,自然更为宠爱。
对于小儿子的安排,廖焕之和其余两子不同。在朱怡成着手建立皇家学堂的时候,廖焕之就决定把小儿子送入皇家学堂同太子为伴,和太子成为同学,从小一起长大,这对于他的未来自然是极好的。所以现在,孩子如今已入了皇家学堂,同学中不仅有太子,还有其他几个朝中大员的子弟,再过两年,几个小皇子也会到皇家学堂进学。
随意问了几句,廖焕之就起身离开,也许是年龄渐长又坐着时间有些长了,他的脚步有些不利索,长子廖方正连忙上前搀扶着,廖焕之也不拒绝,微微点点头,在廖方正搀扶下向书房方向走去。
到了书房门口,先一步推开了门,廖焕之笃步进屋,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说吧,有何事?”坐下后,廖焕之开口问道。
廖方正微微一愣,神色有些意外。
“父亲……。”
廖焕之摆摆手:“之前就见你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何事直说就是,需知你是我儿,我更是你父,在家中父子之间有何话不能讲的,非得如此?”
廖方正表情尴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廖焕之叹了口气道:“你可当知为父为何要给你起方正之名否?”
廖方正垂着双手低声道:“父亲给孩儿起名方正,是出于管子所言:人主身行方正,以此让孩儿知道做人的道理……。”
“说的不错,朱子曾言,义是初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这方正,不仅是要做人,更要做事!可明白?”
“孩儿明白了。”廖方正毕恭毕敬回道。
廖焕之微微点头,静静等着廖方正说事,廖方正这才说起了他的事。
原来,因为凤阳一事,工部近日已联系皇家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方面派人员协助工部进行中都重建工作。其中不仅有对中都的重建维护,更有因战火而至百姓流离失所的安置。
原本这些事,工部自己出面即可,按理说皇家研究所并不需要参与。但考虑到凤阳不是普通城市,而是大明的中都,重修中都工程不小,需要大量专业人士协助,再加上这些年皇家研究所在器械上的研制和发明,如能运用这些器械进行工作,不仅能加快进度,更能减少劳力和节约开支。
对此,皇家研究所方面倒没什么异议,毕竟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今日朝会朱怡成也明确了此事。所以,从皇家研究所派遣人选已在安排之中,廖方正虽身上并无实质官职,但有因为他的身份拥有官身,再加上他又精通算学,对于新制器械也了解不少,所以特意征求他的意见,询问他是否愿意去凤阳一行。
这件事,廖方正虽然心中愿意,毕竟作为廖焕之的长子,他一直想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如今恰好有这么一个机会,的确令他心动。不过这事虽然不大,但作为儿子还是要征求廖焕之的意见,所以这才吞吞吐吐讲了出来。
廖焕之的府中,下朝后廖焕之先去军机处安排了些事务,因为今日不是他值日,所以处理完后难得早些回府。
到了府里,廖焕之就进了书房,直到傍晚时分,他的夫人康氏来到门外轻声唤道。
这时候,廖焕之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起身出门,见到门口的康氏点了点头,随后顺着走廊而去。
家中的人早就等着,其中有廖焕之的三个儿子,长子今年二十一,次子十七,三子最小才六岁半,见廖焕之过来众人急忙站起身来向他行礼。
廖焕之点点头,在主位坐下,众人这才依此入座,等着廖焕之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口后,大家这才也动起了筷子。
廖家家规严厉,能同廖焕之在一桌的也就是三个儿子和夫人康氏,至于其他女眷是没资格上桌的,只能在偏堂用餐,就连廖焕之宠爱的小妾也不例外。
至于康氏,一来这是正妻,二来康氏有浩命在身,作为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甚至可以说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廖相爷,康氏的浩命身份自然是不一般的。
吃饭讲究食不语,廖府自然也是如此,何况廖焕之原本就是读书人出身,要知道他可是正正经经的举人,当过满清县太爷的,可不是义军中那些泥腿子出身。自从龙后廖焕之步步高升,如今又已是堂堂首席军机,可以说已做到了文臣的顶峰,这家中规矩自然更严。
这些日子,廖焕之一直心思重重的样子,从外人看来,廖焕之位及人臣,走上人生巅峰,但外人却不知廖焕之坐在首席军机这个位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威风。
首先,这军机处不同于之前的内阁,军机处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处,虽然有不小的权利,但最终拍板的还是朱怡成,他们只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罢了。
其次,随着各地战事不断推进,再加上民政、吏治、农商等各方面的工作,军机处极其繁忙。尤其是如今董大山不在南京,邬思道又刚退出军机处,至于王东主要负责的只是海军方面,所以军机处的许多工作都需廖焕之操心。
除去这些外,随着在军机处坐的时间越长,廖焕之也越觉得这个位置不好做,再加上近期许多事频出,更让廖焕之心力交瘁。
很快就用完了餐,仆人上了茶水,把剩饭菜撤了下去,端起喝了口茶,廖焕之随口询问起几个孩子的学业。
长子虽然年龄最大,却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不过他的算学还算不错,再加上如今大明并不以进士科为唯一出仕之途,所以廖焕之托关系把长子安排进了皇家研究所,跟着黄履庄手下学习,将来凭这个也是一个出息。
次子倒是读书种子,四书五经上面比他大哥强多了。虽说如今大明在朱怡成的引导下百花齐放,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廖焕之内心中还是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所以他一直期望次子在下次的科举中能够出人投地,高中进士,以满足自己当年屡考不第,最终只能以举人身份出仕的遗憾。
而最小的儿子,也是廖焕之最为喜爱的,已年过半百的廖焕之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可以说疼爱异常,再加上相比他的两个哥哥,聪明伶俐的小儿子自出生起就跟随在他身边长大,自然更为宠爱。
对于小儿子的安排,廖焕之和其余两子不同。在朱怡成着手建立皇家学堂的时候,廖焕之就决定把小儿子送入皇家学堂同太子为伴,和太子成为同学,从小一起长大,这对于他的未来自然是极好的。所以现在,孩子如今已入了皇家学堂,同学中不仅有太子,还有其他几个朝中大员的子弟,再过两年,几个小皇子也会到皇家学堂进学。
随意问了几句,廖焕之就起身离开,也许是年龄渐长又坐着时间有些长了,他的脚步有些不利索,长子廖方正连忙上前搀扶着,廖焕之也不拒绝,微微点点头,在廖方正搀扶下向书房方向走去。
到了书房门口,先一步推开了门,廖焕之笃步进屋,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说吧,有何事?”坐下后,廖焕之开口问道。
廖方正微微一愣,神色有些意外。
“父亲……。”
廖焕之摆摆手:“之前就见你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何事直说就是,需知你是我儿,我更是你父,在家中父子之间有何话不能讲的,非得如此?”
廖方正表情尴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廖焕之叹了口气道:“你可当知为父为何要给你起方正之名否?”
廖方正垂着双手低声道:“父亲给孩儿起名方正,是出于管子所言:人主身行方正,以此让孩儿知道做人的道理……。”
“说的不错,朱子曾言,义是初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这方正,不仅是要做人,更要做事!可明白?”
“孩儿明白了。”廖方正毕恭毕敬回道。
廖焕之微微点头,静静等着廖方正说事,廖方正这才说起了他的事。
原来,因为凤阳一事,工部近日已联系皇家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方面派人员协助工部进行中都重建工作。其中不仅有对中都的重建维护,更有因战火而至百姓流离失所的安置。
原本这些事,工部自己出面即可,按理说皇家研究所并不需要参与。但考虑到凤阳不是普通城市,而是大明的中都,重修中都工程不小,需要大量专业人士协助,再加上这些年皇家研究所在器械上的研制和发明,如能运用这些器械进行工作,不仅能加快进度,更能减少劳力和节约开支。
对此,皇家研究所方面倒没什么异议,毕竟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今日朝会朱怡成也明确了此事。所以,从皇家研究所派遣人选已在安排之中,廖方正虽身上并无实质官职,但有因为他的身份拥有官身,再加上他又精通算学,对于新制器械也了解不少,所以特意征求他的意见,询问他是否愿意去凤阳一行。
这件事,廖方正虽然心中愿意,毕竟作为廖焕之的长子,他一直想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如今恰好有这么一个机会,的确令他心动。不过这事虽然不大,但作为儿子还是要征求廖焕之的意见,所以这才吞吞吐吐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