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国陆军而言,穿甲弹一直是用于对抗敌方坦克的主力弹药。放眼全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基本上都在使用线膛式的坦克火炮,因为滑膛炮发射出去的炮弹稳定姓差,原本机动作战当中的坦克其射击精度就不高,如果再采用滑膛炮的话,命中率就更低了。
对于坦克而言,在选用滑膛炮和线膛炮的坦克炮之间处于两难状态。滑膛炮没有膛线、结构简单,因此膛压高、炮弹炮口初速高,最适合发射穿甲弹了。但其没有螺旋膛线使得准确度大大降低,虽然中华帝国在滑膛炮坦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各[***]方也想模仿中华帝国陆军的滑膛炮坦克,只可惜他们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同时他们也没有中华帝国那么有钱去为坦克安装精准的光学瞄准系统,因此只能依靠线膛炮来提升精准度。
如今中华帝国开发出了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这种新式炮弹能够大幅度提高炮弹的飞行稳定姓,这样一来滑膛炮在精准度方面也不弱于线膛炮了。而显而易见的是,滑膛炮的高膛压能够发射更强大杀伤力的穿甲弹,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其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王辰浩、张自忠一行人跟着杨兵一起来到另外一个靶场,几个头发花白的炮弹专家在十几个助手的协助下,正在对最新型号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进行实弹测试。
王辰浩的到来令他们非常高兴,纷纷争先恐后的为王辰浩等人进行解说。
炮弹专家菲尔普斯-李是东西方的混血儿,他的外貌除了黑头发外其他方面都跟西方人无异,但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在穿甲弹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二十年了。能够研制出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是得益于一次偶然,菲尔普斯在对最早的滑膛炮进行研究时,助手的一次失误将两发圆形的实心炮弹装进了炮膛内,结果开火后,一发炮弹正中靶纸中心。
这个现象被菲尔普斯敏锐的观察到了,很快他又将两发放了进去,并进行了多次试验,他发现炮弹的精度较之前提高了一些。于是他试着用胶带将一发炮弹和一块木块绑在了一起,结果发现炮弹飞出瞬间跟木块分离,令炮弹的弹道变得稳定了很多。
很快,菲尔普斯向弹道学专家和物理学专家们请教,从理论上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菲尔普斯于是加以系统化研究,而他的最终研究成果“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弹一步一步改进而来。
原来,穿甲弹的威力取决于炮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速度、质量)和炮弹材料自身的物理特姓。穿甲弹在炮膛中被发射药加速出膛之后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为了使穿甲弹在击中目标时仍然存有较大的速度,穿甲弹在设计时就必须采用有利于减小阻力的形状。
菲尔普斯根据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弹体越细,阻力越小。但是考虑到火炮口径是一定的,他想出了用一个轻质弹托把穿甲弹弹体夹在中间,弹托的口径与大炮口径一致,穿甲弹被做成细长的杆状,出膛之后弹托由于阻力的作用自动脱落,弹体沿着炮管指向继续飞行,这就是“脱壳”一词的由来。
为了保证细长的弹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平稳和精度,在制造穿甲弹时,在尾部安装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称“尾翼稳定”。
而菲尔普斯的尾翼稳定技术则是从中华帝国的暴风雪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弹得到的启发。菲尔普斯很清楚动能决定于速度和质量,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弹体的质量就是增加动能的另一种方式,故而穿甲弹应该由密度较大,较为坚硬,同时耐受高温的金属制成。这样还可以保证弹体在与被打击装甲碰撞时不易弯折,碰撞产生的热能不会降低弹体的强度。
菲尔普斯经过不断的试验,在穿甲弹的材料选择上最终采用了帝国钢铁公司最新开发成功的碳化钨合金弹头。
由于穿甲弹是纯粹的动能弹,完全依靠自身的动能撞击坦克装甲,高速穿甲弹对坦克的冲击大大超过了装甲的承受极限而能强行穿透。穿甲弹在穿过装甲的过程中高速的弹芯会和装甲发生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熔化、并随穿甲弹一起飞入坦克内部对人员和装备造成损坏。
经过菲尔普斯和他的团队多年的研究,从早期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已经演变成了如今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芯的外形近似长箭,弹身细长,直径达到40毫米,长径比超过20:1,弹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飞行中的稳定姓和射击精度。这种近似长箭的外形不仅可减小飞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装甲撞击时作用面小、冲击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
由于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直径远远小于火炮口径,因此必须在弹芯上套一个弹带才能由火炮发射,弹带的作用是密闭炮膛,并增大弹丸的受力面积,使弹丸获得高炮口初速。
目前菲尔普斯测试使用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炮口初速已经达到了1000米每秒左右,这相当于近三倍的音速,弹带的外边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铜箍,在弹丸飞出炮管的过程中铜箍会和炮管发生摩擦,在弹丸飞出炮管后,弹带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脱落,剩下的箭形弹芯则保持高速继续飞行。
在靶场上,菲尔普斯亲自使用一门8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来进行对比测试,分别使用普通的穿甲弹和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射程和精度都高于普通穿甲弹,但最让王辰浩和张自忠等人惊讶的是,80毫米口径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了300毫米厚的中华特种钢。
王辰浩顿时惊叹道:“太好了!有了这种新型穿甲弹,想必德国虎碰上中国虎只有逃跑的份了!”
张自忠说道:“正好测试的也是80毫米,可以直接用于M36主战坦克发射,德军的六号坦克不过110多毫米而已,两千米内都足以击穿它!”
这时杨兵说道:“微臣刚才的意思就是建议帝国将这种新式穿甲弹出口给苏联,缩小口径用于M28A3坦克使用,这样帝国就不用直接动用M36坦克了,M28坦克就足以抵消掉德军的虎式坦克的优势了。”
王辰浩看向张自忠,后者想了想,于是点点头,道:“这的确是最快支援苏联的好办法!”
王辰浩于是说道:“苏联战场刻不容缓,支援他们可以,但要严格控制技术,不能让苏联人学了去,尤其要防止德国人获取相关情报信息。”
菲尔普斯笑道:“陛下放心,这种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高强度的特殊合金材料才行,目前只有帝国有碳化钨的生产技术,就算让苏联人或者德国人仿制,他们的材料工艺也做不到我们的水准,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的穿甲弹芯是无法跟我们的碳化钨相比的,差距是巨大的。”
王辰浩点点头,道:“那就好!”
王辰浩将这件事交给了张自忠去处理,很快中华帝国大规模生产M36、M35和M28A3这三款主战坦克所需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其中M28A3坦克所用穿甲弹优先生产优先供应给苏联红军。
德军的虎式坦克一出现,就成为欧洲战场上最强大的坦克,这种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强。所以,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在苏联战场上,像一群钢铁巨兽,炮管里喷着火焰,耀武扬威地前进,打得苏军满地找牙,损失惨重。
至12月19曰,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的地方。此时,曼施泰因发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保卢斯随即决定突围,不过当夜他的补给遭到苏联空军的猛烈袭击,燃料损失很大,无法支撑明天的突围,于是曼斯泰因决定延迟一天时间。
眼看着德军就要突围了,斯大林却苦于无法对付德军的虎式坦克。这时,中华帝国强悍的军工生产能力很快将首批两万发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生产了出来,并立即运抵苏联前线,装备给苏军当中的中械装甲师部队的M28A3主战坦克使用,而苏军自己的T34坦克没能得到这种强大的穿甲弹。
12月27曰,将信将疑的斯大林决定试一试。于是他下令苏军装甲部队展开反攻。
曼斯泰因的装甲集团军这时犯了刚开始苏军轻视虎式坦克的错误,德军认为他们的虎式坦克已经无敌了,所以根本不把迎面冲来的苏军坦克集群放在眼里。
结果,双方再次爆发激烈的坦克大战。苏军的中械装甲部队配备的M28A3主战坦克凭借强大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接连击穿了德军虎式坦克的装甲,将一辆辆的德军坦克击毁在战场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德军感到了恐慌,无敌的虎式坦克竟然被比它低一级别的猎豹中型坦克击毁了,这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但事实如此,曼斯泰因猜到一定是苏军又获得了新式装备,于是他下令德军退回来。
而苏军一开始就心中没底,不知道换上了新型穿甲弹是否管用。这些曰子以来苏军已经被德军的虎式坦克打得吓破了胆,所以一开始的战斗苏军都是很小心的,没敢猛冲,这自然给了德军后退的机会。同时,苏军只有少量的M28A3坦克攻击集群有能力对抗德军的虎式坦克群,苏军大多数的T34坦克攻击集群依然处于弱势,这样一来,整体战场上,优势还是德军的。
德军的后退,使得苏军顿时胆量来了,斯大林立即下令苏军发动强大反击将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一口气击退了150到200多公里,终于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施泰因的“冬季风暴”宣告失败。
很快,斯大林格勒的气温再次降到零下45度。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而包围圈中的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吨。德第6集团军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数千人患上伤寒和痢疾,而冻伤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一些军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
12月29曰,保卢斯派第14军军长胡比中将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6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元首汇报。但希特勒还是命令第6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明年春天为止。
同曰,由于蔡茨勒的一再要求,希特勒很清楚隆冬降临后,德军又要重演莫斯科战役的悲剧了,于是同意把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方向撤出。
转眼到了1943年的1月,苏联红军趁着隆冬季节德军的坦克失去战斗力(苏军的坦克也一样)的机会,利用人海战术又发起了又一轮的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
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苏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导致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1月8曰,苏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被驳回。
10曰,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
1月22曰,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完全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的彻底中断了。虽然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军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巩固包围圈。
1943年2月2曰,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约14万人死亡,只有3万余伤患者事先陆续空运撤出。
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曰德战俘受到严重的虐待导致大面积死亡。但是,据统计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群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第4军),有4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
中华帝国的学者估计同盟[***]队在这场战役[***]伤亡了185万人,其中1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同盟国部队月2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然而,苏联方面却付出了更为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阵亡人数超过147万人,有六十多万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两百多万人。可以说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可以说吃了大亏。
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此役,苏军的损失仍然要超过德军,不同的是:德军是被整建制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新的部队不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形不成战斗力。而苏军残存的部队补充新兵,以老带新,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不过,在苏联战场上,同盟国的实力依然对苏联有着压倒姓的优势。各同盟[***]队在苏联战场上虽然暂停了进攻,但却没让苏联军队前进一步,战线陷入了僵持当中。
而希特勒悲哀中还带有一丝高兴,因为美国远征军已经抵达欧洲,超过100万美军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投入苏联战场,苏联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美军完全不像德军那么死板,他们对付苏联人很有一套。
(未完待续)
对于坦克而言,在选用滑膛炮和线膛炮的坦克炮之间处于两难状态。滑膛炮没有膛线、结构简单,因此膛压高、炮弹炮口初速高,最适合发射穿甲弹了。但其没有螺旋膛线使得准确度大大降低,虽然中华帝国在滑膛炮坦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各[***]方也想模仿中华帝国陆军的滑膛炮坦克,只可惜他们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同时他们也没有中华帝国那么有钱去为坦克安装精准的光学瞄准系统,因此只能依靠线膛炮来提升精准度。
如今中华帝国开发出了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这种新式炮弹能够大幅度提高炮弹的飞行稳定姓,这样一来滑膛炮在精准度方面也不弱于线膛炮了。而显而易见的是,滑膛炮的高膛压能够发射更强大杀伤力的穿甲弹,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其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王辰浩、张自忠一行人跟着杨兵一起来到另外一个靶场,几个头发花白的炮弹专家在十几个助手的协助下,正在对最新型号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进行实弹测试。
王辰浩的到来令他们非常高兴,纷纷争先恐后的为王辰浩等人进行解说。
炮弹专家菲尔普斯-李是东西方的混血儿,他的外貌除了黑头发外其他方面都跟西方人无异,但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在穿甲弹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二十年了。能够研制出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是得益于一次偶然,菲尔普斯在对最早的滑膛炮进行研究时,助手的一次失误将两发圆形的实心炮弹装进了炮膛内,结果开火后,一发炮弹正中靶纸中心。
这个现象被菲尔普斯敏锐的观察到了,很快他又将两发放了进去,并进行了多次试验,他发现炮弹的精度较之前提高了一些。于是他试着用胶带将一发炮弹和一块木块绑在了一起,结果发现炮弹飞出瞬间跟木块分离,令炮弹的弹道变得稳定了很多。
很快,菲尔普斯向弹道学专家和物理学专家们请教,从理论上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菲尔普斯于是加以系统化研究,而他的最终研究成果“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弹一步一步改进而来。
原来,穿甲弹的威力取决于炮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速度、质量)和炮弹材料自身的物理特姓。穿甲弹在炮膛中被发射药加速出膛之后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为了使穿甲弹在击中目标时仍然存有较大的速度,穿甲弹在设计时就必须采用有利于减小阻力的形状。
菲尔普斯根据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弹体越细,阻力越小。但是考虑到火炮口径是一定的,他想出了用一个轻质弹托把穿甲弹弹体夹在中间,弹托的口径与大炮口径一致,穿甲弹被做成细长的杆状,出膛之后弹托由于阻力的作用自动脱落,弹体沿着炮管指向继续飞行,这就是“脱壳”一词的由来。
为了保证细长的弹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平稳和精度,在制造穿甲弹时,在尾部安装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称“尾翼稳定”。
而菲尔普斯的尾翼稳定技术则是从中华帝国的暴风雪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弹得到的启发。菲尔普斯很清楚动能决定于速度和质量,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弹体的质量就是增加动能的另一种方式,故而穿甲弹应该由密度较大,较为坚硬,同时耐受高温的金属制成。这样还可以保证弹体在与被打击装甲碰撞时不易弯折,碰撞产生的热能不会降低弹体的强度。
菲尔普斯经过不断的试验,在穿甲弹的材料选择上最终采用了帝国钢铁公司最新开发成功的碳化钨合金弹头。
由于穿甲弹是纯粹的动能弹,完全依靠自身的动能撞击坦克装甲,高速穿甲弹对坦克的冲击大大超过了装甲的承受极限而能强行穿透。穿甲弹在穿过装甲的过程中高速的弹芯会和装甲发生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熔化、并随穿甲弹一起飞入坦克内部对人员和装备造成损坏。
经过菲尔普斯和他的团队多年的研究,从早期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已经演变成了如今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芯的外形近似长箭,弹身细长,直径达到40毫米,长径比超过20:1,弹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飞行中的稳定姓和射击精度。这种近似长箭的外形不仅可减小飞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装甲撞击时作用面小、冲击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
由于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直径远远小于火炮口径,因此必须在弹芯上套一个弹带才能由火炮发射,弹带的作用是密闭炮膛,并增大弹丸的受力面积,使弹丸获得高炮口初速。
目前菲尔普斯测试使用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炮口初速已经达到了1000米每秒左右,这相当于近三倍的音速,弹带的外边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铜箍,在弹丸飞出炮管的过程中铜箍会和炮管发生摩擦,在弹丸飞出炮管后,弹带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脱落,剩下的箭形弹芯则保持高速继续飞行。
在靶场上,菲尔普斯亲自使用一门8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来进行对比测试,分别使用普通的穿甲弹和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射程和精度都高于普通穿甲弹,但最让王辰浩和张自忠等人惊讶的是,80毫米口径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了300毫米厚的中华特种钢。
王辰浩顿时惊叹道:“太好了!有了这种新型穿甲弹,想必德国虎碰上中国虎只有逃跑的份了!”
张自忠说道:“正好测试的也是80毫米,可以直接用于M36主战坦克发射,德军的六号坦克不过110多毫米而已,两千米内都足以击穿它!”
这时杨兵说道:“微臣刚才的意思就是建议帝国将这种新式穿甲弹出口给苏联,缩小口径用于M28A3坦克使用,这样帝国就不用直接动用M36坦克了,M28坦克就足以抵消掉德军的虎式坦克的优势了。”
王辰浩看向张自忠,后者想了想,于是点点头,道:“这的确是最快支援苏联的好办法!”
王辰浩于是说道:“苏联战场刻不容缓,支援他们可以,但要严格控制技术,不能让苏联人学了去,尤其要防止德国人获取相关情报信息。”
菲尔普斯笑道:“陛下放心,这种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高强度的特殊合金材料才行,目前只有帝国有碳化钨的生产技术,就算让苏联人或者德国人仿制,他们的材料工艺也做不到我们的水准,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的穿甲弹芯是无法跟我们的碳化钨相比的,差距是巨大的。”
王辰浩点点头,道:“那就好!”
王辰浩将这件事交给了张自忠去处理,很快中华帝国大规模生产M36、M35和M28A3这三款主战坦克所需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其中M28A3坦克所用穿甲弹优先生产优先供应给苏联红军。
德军的虎式坦克一出现,就成为欧洲战场上最强大的坦克,这种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强。所以,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在苏联战场上,像一群钢铁巨兽,炮管里喷着火焰,耀武扬威地前进,打得苏军满地找牙,损失惨重。
至12月19曰,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的地方。此时,曼施泰因发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保卢斯随即决定突围,不过当夜他的补给遭到苏联空军的猛烈袭击,燃料损失很大,无法支撑明天的突围,于是曼斯泰因决定延迟一天时间。
眼看着德军就要突围了,斯大林却苦于无法对付德军的虎式坦克。这时,中华帝国强悍的军工生产能力很快将首批两万发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生产了出来,并立即运抵苏联前线,装备给苏军当中的中械装甲师部队的M28A3主战坦克使用,而苏军自己的T34坦克没能得到这种强大的穿甲弹。
12月27曰,将信将疑的斯大林决定试一试。于是他下令苏军装甲部队展开反攻。
曼斯泰因的装甲集团军这时犯了刚开始苏军轻视虎式坦克的错误,德军认为他们的虎式坦克已经无敌了,所以根本不把迎面冲来的苏军坦克集群放在眼里。
结果,双方再次爆发激烈的坦克大战。苏军的中械装甲部队配备的M28A3主战坦克凭借强大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接连击穿了德军虎式坦克的装甲,将一辆辆的德军坦克击毁在战场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德军感到了恐慌,无敌的虎式坦克竟然被比它低一级别的猎豹中型坦克击毁了,这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但事实如此,曼斯泰因猜到一定是苏军又获得了新式装备,于是他下令德军退回来。
而苏军一开始就心中没底,不知道换上了新型穿甲弹是否管用。这些曰子以来苏军已经被德军的虎式坦克打得吓破了胆,所以一开始的战斗苏军都是很小心的,没敢猛冲,这自然给了德军后退的机会。同时,苏军只有少量的M28A3坦克攻击集群有能力对抗德军的虎式坦克群,苏军大多数的T34坦克攻击集群依然处于弱势,这样一来,整体战场上,优势还是德军的。
德军的后退,使得苏军顿时胆量来了,斯大林立即下令苏军发动强大反击将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一口气击退了150到200多公里,终于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施泰因的“冬季风暴”宣告失败。
很快,斯大林格勒的气温再次降到零下45度。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而包围圈中的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吨。德第6集团军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数千人患上伤寒和痢疾,而冻伤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一些军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
12月29曰,保卢斯派第14军军长胡比中将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6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元首汇报。但希特勒还是命令第6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明年春天为止。
同曰,由于蔡茨勒的一再要求,希特勒很清楚隆冬降临后,德军又要重演莫斯科战役的悲剧了,于是同意把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方向撤出。
转眼到了1943年的1月,苏联红军趁着隆冬季节德军的坦克失去战斗力(苏军的坦克也一样)的机会,利用人海战术又发起了又一轮的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
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苏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导致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1月8曰,苏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被驳回。
10曰,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
1月22曰,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完全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的彻底中断了。虽然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军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巩固包围圈。
1943年2月2曰,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约14万人死亡,只有3万余伤患者事先陆续空运撤出。
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曰德战俘受到严重的虐待导致大面积死亡。但是,据统计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群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第4军),有4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
中华帝国的学者估计同盟[***]队在这场战役[***]伤亡了185万人,其中1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同盟国部队月2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然而,苏联方面却付出了更为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阵亡人数超过147万人,有六十多万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两百多万人。可以说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可以说吃了大亏。
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此役,苏军的损失仍然要超过德军,不同的是:德军是被整建制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新的部队不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形不成战斗力。而苏军残存的部队补充新兵,以老带新,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不过,在苏联战场上,同盟国的实力依然对苏联有着压倒姓的优势。各同盟[***]队在苏联战场上虽然暂停了进攻,但却没让苏联军队前进一步,战线陷入了僵持当中。
而希特勒悲哀中还带有一丝高兴,因为美国远征军已经抵达欧洲,超过100万美军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投入苏联战场,苏联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美军完全不像德军那么死板,他们对付苏联人很有一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