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有什么东西撑住了木莲花,才使得整个倒扣在地上的檀木莲花与塔底之间存有大概半米高的间隙,也就是这道间隙救了我一命。
塔上面的火应该已经熄灭了,我的周围一片漆黑,但是,在檀木莲花的外面,感觉又像是有光亮的,因为木莲花的外面,地面上像是撒了一层薄盐一样,那丝丝的光亮正透过花瓣之间的缝隙,照射进来。
借着微弱的蓝光,我隐隐看到了在我脚边上,好像有一个类似于鎏金模型之类的东西,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有点接近檀香的味道。
第六十章 阿育王塔
檀木莲花与塔底之间的空隙有限,我基本上连坐直身来都很艰难,只能匍匐朝那个东西靠近。
虽然四肢恢复了知觉,但是身体仍旧很羸弱,还爬没几步,就累得直喘气。再加上古塔之中到处都弥漫着大火过后的烧焦味,感觉有点缺氧,因而短短的一段距离,我爬爬停停地,歇息了好几次。
终于我靠近了那个鎏金模型,外观上面很像是一座鎏金的阿育王塔,但是塔刹部分已经穿过木莲花,没在里面,所以我看到的,只是塔身和基座。
这座阿育王塔从塔基和塔身的比例来估算,它的整体高度应该超过一米,底座边长大概半米左右,通体镶嵌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多色珠宝数百颗,整座塔在微弱的光亮下,感觉都在闪烁着金光,气势恢宏。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体型最大的阿育王塔,是出土于南京市秦淮区宝塔顶北宋大中详符四年长干寺帝宫,但是它的塔高也仅有1.2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而我眼前的这座阿育王塔,体型在视觉上远远超过七宝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的塔身方形,但是与往常的阿育王塔的塔身四面雕刻着佛主生前行善的故事不同,这座阿育王塔塔身的四面镂刻的均是仙女飞天的图案,上面篆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些文字与我们之前在古祠中发现的几处文字一样,都是字图合一,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被浓烟熏得昏迷之前,塔底除了祥云壁画和头顶上的木莲花,是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的,为何晕了一下,就出现这么一座阿育王塔了,难道,这座阿育王塔是藏在木莲花之中的吗?然后随着木莲花的坍塌,阿育王塔也掉了下来么?
但是,我眼前的这座阿育王塔,塔基与地面浑然一体,不像是从外面放置上去的。
难不成,这是从地下升上来的吗?
我猫着身子坐在地面上,仔细地观察这座古塔。
传统的阿育王塔,里面都是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的真身佛骨舍利的,就像七宝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的就是释迦摩尼佛的真身顶骨舍利。这座阿育王塔的规模以及精美程度远远超过了七宝阿育王塔,难不成,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黑玉,竟是释迦摩尼佛的舍利子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和教授手中的黑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两块黑玉我都见过,我敢肯定,那绝对不是舍利子。
我坐在阿育王塔前,在背包里摸出了两块压缩饼干,一边啃着一边思考,思想在剧烈的斗争,要不要开启阿育王塔呢?
开启阿育王塔,其实很简单,因为目前所有出土的阿育王塔,都是复合型结构的,内部的木胎分为上下两部分,接合处以卯榫结构套接起来,因而只要掌握卯榫结构的特点,就能够不费力气地开启阿育王塔。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上面这朵巨大的木莲花,现在是因为被阿育王塔给撑住了,所以没有砸在我的头上,如果现在贸然破坏阿育王塔的卯榫结构的话,那么塔身势必会折成两段,这样的话,那朵檀木莲花也会随即坍塌下来。
两块压缩饼干被嚼完了,我仍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开启这座阿育王塔,要放弃却又觉得心有不甘,毕竟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见到了古祠中最大的王炸,而且,自己有没有命走出这座古祠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见一眼将这么多人卷入其中的黑玉,实在是过于遗憾。
就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檀木莲花上的古塔像是被什么拦腰截断一般,七零八落地砸了下来,碎片落在了倒扣着的檀木莲花上,有一些散落在塔底地砖上面,我坐在阿育王塔边上,都能感觉到它承受不住上面的重量而发出的“吱吱”的断裂声。
我下意识地抱住了头,就往阿育王塔边上躲。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古塔被烧毁之后的碎片一起落下来的,还有如同墨汁的流水,像是泥石流一般,一大串一大串地从檀木莲花的花瓣上垂了下来,往莲花中心的阿育王塔蔓延过来。
我心想着糟糕,这山外肯定是有大暴雨,再加上山体内部古塔着火,这古塔所在的洞穴之中,很有可能发生山体塌方,连带着泥石流。
现在水潭中的水夹带着泥沙正在往塔底灌,我必须赶快想一个办法离开,不然就将被活埋在这里了。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种情况下,过度慌张就相当于在等死。
这座阿育王塔是在古塔被烧毁之后才出现的,那么极有可能是因为古塔在燃烧的过程中触动了什么机关,从而才使得在地宫之中的阿育王塔升起。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那么在这座阿育王塔下面,就还有一个封闭或者与塔底相隔开来的空间。
想到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开始寻找这四周有没有什么机关之类的东西。
但是摸索了许久,檀木莲花山落下来的泥浆都快没过脚踝了,我也没找到任何一个能够进入地宫的入口。
突然间,我想到了塔壁四周的壁画,爷爷曾说过很多祥云壁画之中都藏有视觉的密码,难道打开地宫入口的开关,竟是在这些壁画之中吗?
这微微发光的塔壁,难不成是因为上面的壁画。
想到这里,我趴下了身子,用最快的速度爬出了檀木莲花。
一离开了檀木莲花的遮蔽,我当即就被浇灌了一头的泥水。
我一边擦拭掉渗入眼睛的泥浆,一边将头半斜成45度朝塔顶一望——
天呐,虽然四周乌漆嘛黑的,但是仍能看到多道泥浆瀑布从四面八方泻下来的模糊轮廓。
我收回了眼光,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壁画上那些正泛着银白色光亮的祥云上。
刚刚是因为塔内熊熊大火,所以我没有注意到壁画竟然是会发光的。
亦或者壁画原本是不会发光的,它们发光是因为阿育王塔的出现?
渐渐地,我更加倾向于后面这种说法,祥云发光,其实是为了迎接阿育王塔。
壁画本身是不会发光的,肯定是有什么发光体在塔壁的背后照射着,才会让祥云发光。
难道,这塔壁是空的。
我握着拳头敲了敲,塔壁是滚烫的,好家伙,我手指上的一块皮,居然直接被剥了下来,沾在壁画上。
这塔壁有古怪,太烫了,这么高的温度,木材没有燃烧,是不符合常理的。
我将背包里的短军刀拔出来,在壁画上凿。
凿了许久,仍看不见希望,我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双手无力地垂了下来。
可是就在此时,塔底地砖与塔壁的连接处,有一个地方正在咕噜咕噜地冒着小泡。
泥浆中有气体冒出,说明下面是空的,这塔底果真有地宫。
通身的疲惫一下子被这突然出现的希望给扫走了,塔底的青砖铺地,短军刀起不了什么作用,我将其收了起来,取出了背包中的折叠工兵铲,一铲子一铲子地在冒泡的地方凿。
被烧毁的木塔残骸在泥水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我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终于,一个大概可容我挤进去的小洞被凿出来了,我蹲下身去,里面很黑,不知道地宫有多深。
就在此时,头顶上的木塔发出“吱呀”一声巨响,整个塔顶坍塌了下来,我来不及作任何思考,纵身一跃,跳入了地宫之中。
第六十一章 金棺银椁
没想到地宫的高度还不低,我这一下子跃了下来,没有事先做任何准备,把脚给崴了一下,剧烈的疼痛瞬间从脚踝蔓延开来。
可是,我还来不及喘气,应该是地宫外面的阿育王塔已经承受不住塔顶的废墟压在檀木莲花上的重量了。
“轰”的巨大一声,阿育王塔像是塌陷下来一样。
紧接着,我感受到了有无数条水柱正从地宫的中央喷射出来,将我身上打得生疼。
地宫之中黑灯瞎火的,我根本搞不清楚状况,只能抱头蹲在地面,背对着水柱,尽量让肩上的背包去抵御水柱的攻击。
大概过来半刻钟,水开始渐渐弱了下去,我缓缓地站起身来。
在确定了地宫之中暂时没有其他危险之后,我在背包里摸出身上仅剩的唯一光源——那只一直对我不离不弃的打火机。
我用力将水甩干,试着打了几下,居然还能打出火苗来。
在打火机随时都可能熄灭的火焰下,我快速地将地宫浏览一圈——在刚刚水柱的破坏下,地宫在打火机照亮的范围内,是一片狼藉,基本看不出有什么贵重的文物。
突然,身后的墙壁上一个乌黑的物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东西我在享堂的供桌上见过,是一盏棘鳞蛇鲭油灯。
希望老天爷能再次眷顾我,让那盏灯中还存有灯油。我一边在心中祈祷着,一边走到棘鳞蛇鲭油灯的边上。
打火机燃烧的时间有点久,钢轮已经开始发烫,而且火苗渐渐弱了下去,感觉就要寿终正寝了。
我连灯具体在哪个位置都来不及看清楚,反正就把火苗移到棘鳞蛇鲭油灯。
结果,在几声“滋滋滋”的声响之后,火苗一下子窜得老高,棘鳞蛇鲭油灯接替了打火机的工作。
我把棘鳞蛇鲭油灯从墙壁上取了下来,地宫中其他三面墙壁上的灯都点亮了,一下子,地宫被照得通亮。
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地宫建造得很简陋。
地宫为单间,平面呈四方形,墙面与地面为砖砌结构,四面墙壁空荡荡的,除了那四盏棘鳞蛇鲭油灯之外,什么都没有,四角各有一根圆柱,柱上镶嵌着菊花纹的铜镜。
我站在圆柱的前,泛着黄光的铜镜将我整个人都映射在里面,看着镜中蓬头垢面的自己,头发里满是泥浆,眼窝凹陷,胡子拉碴,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布,我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棘鳞蛇鲭油灯转了个方向,朝着另一端走去。
地宫中央的供台是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供台下有一座单层的须弥座,像是给古祠的主人打坐用的。供台上面满是不规则的小洞,靠近地面之处,还不断有水淌出。
难道,刚刚那些冲击力极强的水柱,是从供台里面喷射出来的,可这供台里面,为何会有水,且水的冲击力如此之强,像是波涛汹涌那般。
尽管供台四面的壁画已经被水柱破坏了,但在残缺的图像中,仍能够看出供台的正面雕刻着两尊人首蛇身的烛阴古兽神像。它们的身体相互交缠在一起,周围饰以莲瓣和云气纹。乍一看,像是两尊上古神兽坐在云端俯视着在须弥座上打坐的人那般。
供台上的铜函和阿育王塔已经被摧毁了,石片、铜片、木屑散落在四周。
我将棘鳞蛇鲭油灯放在供桌上的一处平整的地方,然后取出背包中的折叠兵工铲在供台上那堆废墟中翻找着。
一般来说,阿育王塔中是会藏有金棺银椁的,而佛主的舍利子,就放置在金棺之中。
果然,还没翻几下,就看到了一座铜椁。我放下工兵铲,将铜椁身上的废墟清扫干净,然后将其从供台上给抱了下来。
就在抱铜椁的过程中,我的手触碰到铜椁下面的那一层铜函,发现铜函竟然是可以活动,突然间,我焕然大悟了。
这供台下面应该是有一个泉眼,古祠的主人利用泉眼涌动时产生的巨大动力,将供台上面放置在铜函中的阿育王塔往上推,所以,就会出现阿育王塔突然出现在塔底檀木莲花之下的现象。
我不得不感叹古祠主人的智慧,但是,此时此刻,阿育王塔能够上升的原理对我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我的兴趣,在地面上的那座铜椁。
这座铜椁的精致程度,超乎我的想象。铜椁大概半米长,三十多公分宽,高大约也是三十来公分,坐在雕琢精美的鎏金铜质须弥座上,前档是尖顶形门,门楣门框饰以连珠,门上方镶嵌朱雀,门两侧盘旋着两条玉蛇,后档上方镶嵌玄武,下方镶嵌着蛇尾,铜椁两侧镶嵌青龙、白虎,棺盖两边各有两个铺手衔环。椁壁上镶嵌的龙虎等图案,都是用不到一毫米的铜片嵌上去的,工艺特别的精细。
虽然铜椁的铸造工艺巧夺天工,但是我没有过多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只恨手机已经坏了,没办法将其拍摄下来。
不多想了,先把铜椁打开再说。
历代存放佛骨舍利的石函都是套娃式那般,石函套木椁,木椁套铜椁,铜椁套银椁,最里层的金棺里面才是供养佛骨舍利之处。
果不其然,打开铜椁的棺盖,里面果然套着一只银椁。
这只银椁仅是略小于套在它外面的那只铜椁,外面篆刻的瑞兽图案及花纹与铜椁一模一样,其形制及浮雕、镂刻、鎏金等工艺与铜椁基本相同,但有绿松石、石英石、红玛瑙等各类宝石点缀期间,更显华贵。门口一只小巧纤细的头顶,竟然嵌有比小米粒还小的红色宝石,这工艺的精细程度令人惊叹。
原本以为银椁里面的金棺会更加精美,谁曾想到,打开一看,金棺表面却没有任何纹饰,只有一条丝带绾成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完好地系在上面。
第六十二章 祭祀
我将金棺上的蝴蝶结解开,却迟迟不敢掀开棺盖。
这几天,感觉自己像是走过了万水千山,这其中的艰难险阻不言而喻,但总归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执念,才让我能够咬紧牙根、义无反顾地走到这里来。
当下,我们所有人一直都在苦苦追求的那个黑玉可能就在眼前,我与真相之间就仅剩这一棺之隔,可我却犹豫了,陈默那句“古祠中的真相或许是残酷的”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我知道自己在害怕,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从骨髓的细胞中迸发出来的恐惧。
但是,这金棺中是佛陀舍利也好,是黑玉也好,总归是要打开的,不然这件事永远都终结不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将手移到了金棺的棺盖上。棺盖被掀开的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何,我心中那丝丝的不安却悄然转换成了一股淡淡的归属感。
那种感觉,就像是年少时外出求学,然后佳节将至,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匆匆赶回家乡过节,还未到达家门,却在巷口遇到了以前经常光顾的那个卖甜豆花的老头那般,是一种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中的感觉。
塔上面的火应该已经熄灭了,我的周围一片漆黑,但是,在檀木莲花的外面,感觉又像是有光亮的,因为木莲花的外面,地面上像是撒了一层薄盐一样,那丝丝的光亮正透过花瓣之间的缝隙,照射进来。
借着微弱的蓝光,我隐隐看到了在我脚边上,好像有一个类似于鎏金模型之类的东西,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有点接近檀香的味道。
第六十章 阿育王塔
檀木莲花与塔底之间的空隙有限,我基本上连坐直身来都很艰难,只能匍匐朝那个东西靠近。
虽然四肢恢复了知觉,但是身体仍旧很羸弱,还爬没几步,就累得直喘气。再加上古塔之中到处都弥漫着大火过后的烧焦味,感觉有点缺氧,因而短短的一段距离,我爬爬停停地,歇息了好几次。
终于我靠近了那个鎏金模型,外观上面很像是一座鎏金的阿育王塔,但是塔刹部分已经穿过木莲花,没在里面,所以我看到的,只是塔身和基座。
这座阿育王塔从塔基和塔身的比例来估算,它的整体高度应该超过一米,底座边长大概半米左右,通体镶嵌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多色珠宝数百颗,整座塔在微弱的光亮下,感觉都在闪烁着金光,气势恢宏。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体型最大的阿育王塔,是出土于南京市秦淮区宝塔顶北宋大中详符四年长干寺帝宫,但是它的塔高也仅有1.2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而我眼前的这座阿育王塔,体型在视觉上远远超过七宝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的塔身方形,但是与往常的阿育王塔的塔身四面雕刻着佛主生前行善的故事不同,这座阿育王塔塔身的四面镂刻的均是仙女飞天的图案,上面篆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些文字与我们之前在古祠中发现的几处文字一样,都是字图合一,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被浓烟熏得昏迷之前,塔底除了祥云壁画和头顶上的木莲花,是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的,为何晕了一下,就出现这么一座阿育王塔了,难道,这座阿育王塔是藏在木莲花之中的吗?然后随着木莲花的坍塌,阿育王塔也掉了下来么?
但是,我眼前的这座阿育王塔,塔基与地面浑然一体,不像是从外面放置上去的。
难不成,这是从地下升上来的吗?
我猫着身子坐在地面上,仔细地观察这座古塔。
传统的阿育王塔,里面都是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的真身佛骨舍利的,就像七宝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的就是释迦摩尼佛的真身顶骨舍利。这座阿育王塔的规模以及精美程度远远超过了七宝阿育王塔,难不成,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黑玉,竟是释迦摩尼佛的舍利子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和教授手中的黑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两块黑玉我都见过,我敢肯定,那绝对不是舍利子。
我坐在阿育王塔前,在背包里摸出了两块压缩饼干,一边啃着一边思考,思想在剧烈的斗争,要不要开启阿育王塔呢?
开启阿育王塔,其实很简单,因为目前所有出土的阿育王塔,都是复合型结构的,内部的木胎分为上下两部分,接合处以卯榫结构套接起来,因而只要掌握卯榫结构的特点,就能够不费力气地开启阿育王塔。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上面这朵巨大的木莲花,现在是因为被阿育王塔给撑住了,所以没有砸在我的头上,如果现在贸然破坏阿育王塔的卯榫结构的话,那么塔身势必会折成两段,这样的话,那朵檀木莲花也会随即坍塌下来。
两块压缩饼干被嚼完了,我仍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开启这座阿育王塔,要放弃却又觉得心有不甘,毕竟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见到了古祠中最大的王炸,而且,自己有没有命走出这座古祠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见一眼将这么多人卷入其中的黑玉,实在是过于遗憾。
就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檀木莲花上的古塔像是被什么拦腰截断一般,七零八落地砸了下来,碎片落在了倒扣着的檀木莲花上,有一些散落在塔底地砖上面,我坐在阿育王塔边上,都能感觉到它承受不住上面的重量而发出的“吱吱”的断裂声。
我下意识地抱住了头,就往阿育王塔边上躲。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古塔被烧毁之后的碎片一起落下来的,还有如同墨汁的流水,像是泥石流一般,一大串一大串地从檀木莲花的花瓣上垂了下来,往莲花中心的阿育王塔蔓延过来。
我心想着糟糕,这山外肯定是有大暴雨,再加上山体内部古塔着火,这古塔所在的洞穴之中,很有可能发生山体塌方,连带着泥石流。
现在水潭中的水夹带着泥沙正在往塔底灌,我必须赶快想一个办法离开,不然就将被活埋在这里了。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种情况下,过度慌张就相当于在等死。
这座阿育王塔是在古塔被烧毁之后才出现的,那么极有可能是因为古塔在燃烧的过程中触动了什么机关,从而才使得在地宫之中的阿育王塔升起。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那么在这座阿育王塔下面,就还有一个封闭或者与塔底相隔开来的空间。
想到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开始寻找这四周有没有什么机关之类的东西。
但是摸索了许久,檀木莲花山落下来的泥浆都快没过脚踝了,我也没找到任何一个能够进入地宫的入口。
突然间,我想到了塔壁四周的壁画,爷爷曾说过很多祥云壁画之中都藏有视觉的密码,难道打开地宫入口的开关,竟是在这些壁画之中吗?
这微微发光的塔壁,难不成是因为上面的壁画。
想到这里,我趴下了身子,用最快的速度爬出了檀木莲花。
一离开了檀木莲花的遮蔽,我当即就被浇灌了一头的泥水。
我一边擦拭掉渗入眼睛的泥浆,一边将头半斜成45度朝塔顶一望——
天呐,虽然四周乌漆嘛黑的,但是仍能看到多道泥浆瀑布从四面八方泻下来的模糊轮廓。
我收回了眼光,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壁画上那些正泛着银白色光亮的祥云上。
刚刚是因为塔内熊熊大火,所以我没有注意到壁画竟然是会发光的。
亦或者壁画原本是不会发光的,它们发光是因为阿育王塔的出现?
渐渐地,我更加倾向于后面这种说法,祥云发光,其实是为了迎接阿育王塔。
壁画本身是不会发光的,肯定是有什么发光体在塔壁的背后照射着,才会让祥云发光。
难道,这塔壁是空的。
我握着拳头敲了敲,塔壁是滚烫的,好家伙,我手指上的一块皮,居然直接被剥了下来,沾在壁画上。
这塔壁有古怪,太烫了,这么高的温度,木材没有燃烧,是不符合常理的。
我将背包里的短军刀拔出来,在壁画上凿。
凿了许久,仍看不见希望,我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双手无力地垂了下来。
可是就在此时,塔底地砖与塔壁的连接处,有一个地方正在咕噜咕噜地冒着小泡。
泥浆中有气体冒出,说明下面是空的,这塔底果真有地宫。
通身的疲惫一下子被这突然出现的希望给扫走了,塔底的青砖铺地,短军刀起不了什么作用,我将其收了起来,取出了背包中的折叠工兵铲,一铲子一铲子地在冒泡的地方凿。
被烧毁的木塔残骸在泥水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我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终于,一个大概可容我挤进去的小洞被凿出来了,我蹲下身去,里面很黑,不知道地宫有多深。
就在此时,头顶上的木塔发出“吱呀”一声巨响,整个塔顶坍塌了下来,我来不及作任何思考,纵身一跃,跳入了地宫之中。
第六十一章 金棺银椁
没想到地宫的高度还不低,我这一下子跃了下来,没有事先做任何准备,把脚给崴了一下,剧烈的疼痛瞬间从脚踝蔓延开来。
可是,我还来不及喘气,应该是地宫外面的阿育王塔已经承受不住塔顶的废墟压在檀木莲花上的重量了。
“轰”的巨大一声,阿育王塔像是塌陷下来一样。
紧接着,我感受到了有无数条水柱正从地宫的中央喷射出来,将我身上打得生疼。
地宫之中黑灯瞎火的,我根本搞不清楚状况,只能抱头蹲在地面,背对着水柱,尽量让肩上的背包去抵御水柱的攻击。
大概过来半刻钟,水开始渐渐弱了下去,我缓缓地站起身来。
在确定了地宫之中暂时没有其他危险之后,我在背包里摸出身上仅剩的唯一光源——那只一直对我不离不弃的打火机。
我用力将水甩干,试着打了几下,居然还能打出火苗来。
在打火机随时都可能熄灭的火焰下,我快速地将地宫浏览一圈——在刚刚水柱的破坏下,地宫在打火机照亮的范围内,是一片狼藉,基本看不出有什么贵重的文物。
突然,身后的墙壁上一个乌黑的物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东西我在享堂的供桌上见过,是一盏棘鳞蛇鲭油灯。
希望老天爷能再次眷顾我,让那盏灯中还存有灯油。我一边在心中祈祷着,一边走到棘鳞蛇鲭油灯的边上。
打火机燃烧的时间有点久,钢轮已经开始发烫,而且火苗渐渐弱了下去,感觉就要寿终正寝了。
我连灯具体在哪个位置都来不及看清楚,反正就把火苗移到棘鳞蛇鲭油灯。
结果,在几声“滋滋滋”的声响之后,火苗一下子窜得老高,棘鳞蛇鲭油灯接替了打火机的工作。
我把棘鳞蛇鲭油灯从墙壁上取了下来,地宫中其他三面墙壁上的灯都点亮了,一下子,地宫被照得通亮。
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地宫建造得很简陋。
地宫为单间,平面呈四方形,墙面与地面为砖砌结构,四面墙壁空荡荡的,除了那四盏棘鳞蛇鲭油灯之外,什么都没有,四角各有一根圆柱,柱上镶嵌着菊花纹的铜镜。
我站在圆柱的前,泛着黄光的铜镜将我整个人都映射在里面,看着镜中蓬头垢面的自己,头发里满是泥浆,眼窝凹陷,胡子拉碴,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布,我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棘鳞蛇鲭油灯转了个方向,朝着另一端走去。
地宫中央的供台是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供台下有一座单层的须弥座,像是给古祠的主人打坐用的。供台上面满是不规则的小洞,靠近地面之处,还不断有水淌出。
难道,刚刚那些冲击力极强的水柱,是从供台里面喷射出来的,可这供台里面,为何会有水,且水的冲击力如此之强,像是波涛汹涌那般。
尽管供台四面的壁画已经被水柱破坏了,但在残缺的图像中,仍能够看出供台的正面雕刻着两尊人首蛇身的烛阴古兽神像。它们的身体相互交缠在一起,周围饰以莲瓣和云气纹。乍一看,像是两尊上古神兽坐在云端俯视着在须弥座上打坐的人那般。
供台上的铜函和阿育王塔已经被摧毁了,石片、铜片、木屑散落在四周。
我将棘鳞蛇鲭油灯放在供桌上的一处平整的地方,然后取出背包中的折叠兵工铲在供台上那堆废墟中翻找着。
一般来说,阿育王塔中是会藏有金棺银椁的,而佛主的舍利子,就放置在金棺之中。
果然,还没翻几下,就看到了一座铜椁。我放下工兵铲,将铜椁身上的废墟清扫干净,然后将其从供台上给抱了下来。
就在抱铜椁的过程中,我的手触碰到铜椁下面的那一层铜函,发现铜函竟然是可以活动,突然间,我焕然大悟了。
这供台下面应该是有一个泉眼,古祠的主人利用泉眼涌动时产生的巨大动力,将供台上面放置在铜函中的阿育王塔往上推,所以,就会出现阿育王塔突然出现在塔底檀木莲花之下的现象。
我不得不感叹古祠主人的智慧,但是,此时此刻,阿育王塔能够上升的原理对我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我的兴趣,在地面上的那座铜椁。
这座铜椁的精致程度,超乎我的想象。铜椁大概半米长,三十多公分宽,高大约也是三十来公分,坐在雕琢精美的鎏金铜质须弥座上,前档是尖顶形门,门楣门框饰以连珠,门上方镶嵌朱雀,门两侧盘旋着两条玉蛇,后档上方镶嵌玄武,下方镶嵌着蛇尾,铜椁两侧镶嵌青龙、白虎,棺盖两边各有两个铺手衔环。椁壁上镶嵌的龙虎等图案,都是用不到一毫米的铜片嵌上去的,工艺特别的精细。
虽然铜椁的铸造工艺巧夺天工,但是我没有过多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只恨手机已经坏了,没办法将其拍摄下来。
不多想了,先把铜椁打开再说。
历代存放佛骨舍利的石函都是套娃式那般,石函套木椁,木椁套铜椁,铜椁套银椁,最里层的金棺里面才是供养佛骨舍利之处。
果不其然,打开铜椁的棺盖,里面果然套着一只银椁。
这只银椁仅是略小于套在它外面的那只铜椁,外面篆刻的瑞兽图案及花纹与铜椁一模一样,其形制及浮雕、镂刻、鎏金等工艺与铜椁基本相同,但有绿松石、石英石、红玛瑙等各类宝石点缀期间,更显华贵。门口一只小巧纤细的头顶,竟然嵌有比小米粒还小的红色宝石,这工艺的精细程度令人惊叹。
原本以为银椁里面的金棺会更加精美,谁曾想到,打开一看,金棺表面却没有任何纹饰,只有一条丝带绾成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完好地系在上面。
第六十二章 祭祀
我将金棺上的蝴蝶结解开,却迟迟不敢掀开棺盖。
这几天,感觉自己像是走过了万水千山,这其中的艰难险阻不言而喻,但总归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执念,才让我能够咬紧牙根、义无反顾地走到这里来。
当下,我们所有人一直都在苦苦追求的那个黑玉可能就在眼前,我与真相之间就仅剩这一棺之隔,可我却犹豫了,陈默那句“古祠中的真相或许是残酷的”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我知道自己在害怕,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从骨髓的细胞中迸发出来的恐惧。
但是,这金棺中是佛陀舍利也好,是黑玉也好,总归是要打开的,不然这件事永远都终结不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将手移到了金棺的棺盖上。棺盖被掀开的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何,我心中那丝丝的不安却悄然转换成了一股淡淡的归属感。
那种感觉,就像是年少时外出求学,然后佳节将至,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匆匆赶回家乡过节,还未到达家门,却在巷口遇到了以前经常光顾的那个卖甜豆花的老头那般,是一种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