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庄青翟讲完了,他才把目光转向表情像吞了苍蝇的赵禹几人,挑眉笑道:“你们也是为这事来的?”
    于是众人齐齐拿出了自己带进宫来的新纸。
    虽然不算是第一个上报的,但至少没慢别人一步,足以体现他们对此事的关心以及对朝廷的尽心尽力。
    刘彻把他们献来的纸全都收下了,心里却门儿清。
    这哪里是霍去病让人捣鼓出来的,分明是墨家的手段。
    以前墨家隐于市井,很少主动表现自己。如今他给霍善这孩子封了个朝阳侯,倒是阴差阳错地把李长生这个墨家传人给勾出来了。
    倘若这新纸当真适合推而广之,那这孩子的千户侯封得着实值得。
    刘彻正要命人去把霍去病这个当爹的喊来问问,就听人传报说冠军侯求见。
    霍去病还是按照老习惯先去把军务安排好才揣着图纸进的宫。
    他被宣入殿后才发现……人可真齐。
    丞相庄青翟、御使大夫张汤、内史义纵、少府赵禹……甚至还有司马迁这个郎官。
    霍去病:?
    霍去病不明所以,但他从来不怕人多,向刘彻行过礼后便把图纸呈了上去。
    说是图纸,其实是本装订成册的包教包会造纸宝典。
    比起庄青翟他们不知经了几手才弄来的空白新纸,霍去病献上的图纸可就丰富多了,上面绘制有造纸作坊的营建标准、新纸的制造流程以及许多简明扼要的解释说明。
    可谓是把纸张的优点展现到极致。
    刘彻看后让人拿给赵禹瞧瞧。
    赵禹管着少府也挺多年了,对营造之事也算精通,一看上头的图纸便惊艳不已。
    这图画得当真清晰明了。
    事实上这图一开始是李长生在霍善的连说带画基础上绘制出来的,跟小孩子沟通出来的东西当然足够简单易懂。
    只要对着图稍微给匠人们讲解一番,他们想必就能领会该怎么营建造纸作坊的。
    霍去病表示造纸作坊那边还能手把手教会朝廷工匠。
    刘彻瞧着霍去病问道:“你此前便知道这新纸了?”
    霍去病如实答道:“年初就知道了,只是当时还没造出纸来,便没有向陛下提起。”
    这理由是非常充分的,都还没有成果的事,怎么好和刘彻提起?
    霍去病还给刘彻说起造纸成功有多不容易:这次造纸作坊那边备了五批材料,只有三批顺利做出合用的纸来。
    造纸工序要是把控不好,造出来的纸就只能拿来擦屁股了!
    霍去病还命人呈上一并带进宫来的草纸当作证。
    这就跟上阵打仗一样,拿到人头才算军功,人头都没拿到你瞎嚷嚷什么?
    要进献新纸造法,那自然得拿实物来说话。
    现在新纸已经造出来了,造纸之法也献出来了,大汉读书人用上新纸只是迟早的事!
    更重要的是,那每年都得用车运到长安来的地方各郡县上计簿册也可以逐步换成纸张书写了。
    这得迎来一次公文书写以及地方造册的大变革啊!
    像霍去病刚献上来的图纸这样装订成册就很省地方。
    刘彻拍板让赵禹着手营建造纸作坊,有拿不定主意的地方便让人去新丰县请教。反正不管如何,务必要在秋天前造出一批新纸来,好趁着今年上计的机会把新纸推广到天下郡国之中。
    得让地方上那些不安分的家伙瞧瞧朝廷得了什么好东西!
    第83章
    负责干活的人都退下了, 刘彻才问霍去病:“阿善那位师父来长安了?”
    这说的自然是李长生。
    霍去病点头。
    刘彻马上说道:“走,去看看。”
    霍去病欲言又止。
    对于刘彻这种有事没事就微服出宫逛几圈的行为,霍去病觉得实在很不靠谱。
    刘彻睨他。
    霍去病道:“他们都在医馆那边。”
    李长生来长安就是为了霍善,那肯定是霍善在哪他在哪, 完全不考虑作为朝阳侯家臣出去到处活动的。
    他平时连邑县那边的事务都是让金日磾去对接。
    医馆那边人又多又杂, 还可能接触不少病患,霍去病觉得刘彻不适合过去。
    刘彻说道:“无妨, 我们从后门进去, 也看看这医馆今天又能生出什么热闹来。”
    第一天是公孙敬声名扬长安, 第二天是新纸名扬士林,这第三天难道一点乐子都没有?刘彻不信, 刘彻准备去看个现场。
    何况李长生都来了, 说不准带了那个很有养生奇效的酒, 喝了能够浑身轻松的那种。那还怕什么病痛!
    刘彻隐晦地向霍去病表达自己要去蹭酒喝的意思。
    霍去病:“……”
    算了, 君要作死,臣不得不随他作死。
    君臣二人便换上了常服悄然出宫。
    一路上, 霍去病和刘彻聊起想找人到汉中、巴蜀诸地搜罗牡丹之事,上林苑这么大, 移栽几片牡丹不算事吧?
    听霍去病提及这花开起来十分艳丽, 养得好的话足有碗口那么大,刘彻奇道:“你还有想看花的时候?”
    霍去病面不改色地道:“是医馆里那几位医家给阿善讲的,说是有种补气益肾的丸剂还差一味长安没有的药——牡丹的根。”
    一听这补肾益气的功效,刘彻就想起了公孙敬声。
    刘彻:“……”
    看来霍善这位小神医还挺为他表叔操心的。
    不过当男人的, 听到补肾二字怎么能不心动?哪怕目前自觉自己不需要, 以后说不定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啊!
    这牡丹, 上林苑栽定了!
    两人聊了一路,很快便抵达医馆后门。
    刘彻对于走小门这种事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大摇大摆地敲开门,大摇大摆地被人领了进去,接着就注意到一个鹤发童颜的陌生医家正在给人针灸,一边扎针一边给对方讲解病情:“你这次生病是多方面的问题导致的,我们还扫除你体内一些积弊,比如丹药之毒。”
    李时珍写本草的时候已经充分了解过早期丹药两大重要组成成分(铅、汞)的危害,比如他对汞的评价就是“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中没有比它更厉害的。
    如果真的有病需要治疗,汞不失为一味良药,可你要是有事没事就嗑上一点,那估计人很快就没了。
    连大明医疗水平那么发达了,酷爱嗑丹药的嘉靖皇帝都只活到六十岁,以他那永远致力于折腾别人、绝不内耗自己的性格,说不定不嗑药还能活个七老八十来着。
    李时珍以前就很想问问,他们大明那些宣扬铅汞无害论的家伙到底是什么个想法。
    长生药害人啊!
    尤其是制造工艺不成熟的长生药,它们用的其他药材可能无害,铅汞那可都称得上是人间至毒。他说的入骨钻筋绝对不是夸张,因为这些玩意吃进肚子后想排出来是非常缓慢且困难的,所以它们会在你体内不断积累,一天天地消耗你的生命力。
    这是一种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本来你能活八十的,嗑药后可能五十就没了!而且生活质量也会下降不少,不仅缩短你寿命还让你活得格外痛苦的玩意,何必去吃呢!
    《内经》说得好,懂得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养生才是长寿之道啊!
    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嬴政:“……”
    正好听了一耳朵的刘彻:“……”
    听起来这位患者竟也是个长生药爱好者!
    长生药搓成丸子的过程居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刘彻对此半信半疑。
    他按兵不动地坐到一侧旁听。
    李时珍注意到刘彻的到来,一点都没慌。
    慌什么,他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大不了躲回系统里去。不就是秦皇汉武凑一起吗?
    他当年又不是没劝过嘉靖皇帝,只是那时候为了保命劝得比较委婉罢了。现在拥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李时珍那肯定是要牢牢把握的。
    李时珍给嬴政和刘彻讲起了自己在韩愈文章里看到的案例。
    韩愈对丹药的评价是,杀人不可计!
    这是大前提。
    由于韩愈还没出生,李时珍只能表示自己一个姓韩的朋友给他一个后辈李于写墓志铭,详细记录了他这后辈是怎么惨死的:对方生病后认识了一位会炼丹的方士柳泌,服用了对方炼制的丹药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开始便血不止,四年后直接死了!
    死前还要活受罪,说的就是嗑丹药的人了。
    只要看看这位方士的炼丹过程就知道他为什么死得这么痛苦了:首先把铅倒满一鼎,再往中间留出的空位里灌满汞,封好炉鼎用大火烧啊烧烧啊烧,就可以烧出传说中的不死药了!
    按照方士们的说法,服用了这宝贝,必定能长生不死!
    在这篇墓志铭中,韩愈还列举了好几个同样受丹药所误的亲朋好友,详细记叙了他们受尽折磨而死的惨况,希望读到这墓志铭的人能“以为世诫”。
    这些名人写的墓志铭可不仅会刻在对方的墓前,他们本人或者亲朋好友还会收集起来装订成集传于后世!
    韩愈是什么人?
    那可是后世有名的唐宋八大家啊!
    于是韩愈他哥这个孙女婿李于,就光荣地成为了知名丹药受害者流传到千年以后了。
    不过韩愈本人虽然对亲友们因为嗑药出事非常痛心,自己老了以后也没能避免乱吃药一命呜呼的宿命。

章节目录

医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医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