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承珍、庄守信等大匠级人物,所收的弟子,在汴梁成千上万匠工里都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角色;资质上稍有愚钝,也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不过,庄庸、陈荣钧等人更拘泥于成法,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匠术掌握极好,也有能力带领匠工队伍,却是沈炼最不拘一格。
徐怀最初也是选定沈炼研究连炉法,之后委派他主持十八里坞铁场,后续在信阳新设的铁场,隶属于十八里坞铁场,由沈炼安排人手去建设、管理;新设煤铁监的衙署也是设在十八里坞铁场,而非楚山或舞阳。
听沈炼说在十八里坞设计修建了新炉,徐怀却不关心效果如何,更在意沈炼对风力、焰流及炉膛结构的研究。
这些才有可能叫沈炼真正走进当世匠师无人能及的层次与境界中去。
当然,庄守信对女婿沈炼的折腾,还是颇有微辞。
为表示实质的支持,徐怀一早就亲率众人赶来铁场,看新炉实际运行的效果。
“铁水入侧炉,用木棒搅拌,凝固则慢;用铁棒搅拌凝固而速;而用木棒搅拌过的铁水,要是额外导入冷室加快冷却,所得铁质坚而脆,铁质要比粗铁料更优,但性相近,”
走到热力灼人的膛室前,沈炼介绍起他近两年来对连炉法的研究,说道,
“卑职私下揣测,世间万物皆有其质,质不同而性状不一,诸质融合、分离,良莠则分——连炉法搅拌之物,看似木棒与铁棒没有什么区别,前者却是额外将木质融入铁水之中。粗铁冶炼,石置炭上,熔融流下,其质硬脆,也应是这个过程有木质融入,所以性状才有类似之处。以此可见,石炭也应含木质,以炼炭法烧之,实是去除有害之质而留其真……”
“不要你以为,更不要你私下以为——第一,你有想法、观察、揣摩,要想办法创造合适的条件去验证;第二,你要将这些著述成文,可以先放到内部进行交流、交叉验证,”
徐怀双手圈出一个圆,比划给沈炼看,说道,
“这个世界已知的,只有这么点大,之外都是未知的,需要一代代人去探索。我们但凡能为此做出些事情的,都可以说是基石性的人物,也注定会青史留名的……”
“节帅训示极是!”沈炼说道。
徐怀将袍甲脱去,仅穿一件短褂,带着众人一边听沈炼讲解,一边认真的观察炉工操作新炉的细节。
入夜就带着众人在铁场住下来,召集匠师讨论近两年来铁场运营的得失,第二天一早待新炉的炉温彻底冷却下来,徐怀还亲自钻入炉膛,研究内部的结构以及炉膛材料经历高温灼后后的变化。
虽说沈炼已经将炉膛结构图精细的画出来,炉膛材料灼烧后变化也可以取样观察,但徐怀宁可将自己搞得满身又黑又脏,像是从炭堆里钻出来似的,也是要以身作则,告诫诸工官切不可因为有官职在身,就脱离一线的艰苦工作。
有时候官僚化是难以避免,但也绝不能在这时候冒头。
确认新炉直接采用生铁料进行冶炼,更方便铁制品的批量炼制,徐怀就直接在铁场住下来,亲自参与铁丝的试制之事。
当世已有能力制造水运仪象台这样利用水力驱动的复杂器械,还编纂《新仪象法要》之类的制械著述传世,但并没有真正发展开来。
铁丝的拉制,对炉膛焰流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当世绝大部分匠户都无法仿制的关键原因。
徐怀开创的连炉法以及沈炼所设计改进的新炉,在改善鼓风条件后,都能直接炼制最难融化的柔铁,也就为铁丝的拉制提供最基本、最扎实的条件。
不过,想要使铁丝拉制足够廉价,完全靠匠工拿把铁钳子将半融化的铁丝通过拉拔孔一点点拉制出来,这显然是不行的,需要设计利用畜力或水力驱动的绞盘等器械,投入到铁丝拉制中去。
此外,楚山已经初具规模冶铁的能力,铁制器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具、刀具等铁器制作。
要不然,受需求限制,冶铁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
沈炼所设计的新炉,实际为更多类型的铁制品批量制备提供了便捷条件——徐怀想着在铁丝制备工艺成熟之前,可以将制备过程要简单一些的角铁先搞出来。
于连炉之中充分搅炼、放入模子压制成型的角铁,可以方便的通过钻孔、铆接,用于各种结构件的制备中,相比较木料,结构强度更高却更轻便。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
千百年延续下来的学徒制,注定了匠术传承的封闭与保守。
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就算徐怀决定今年就在州学之下设立匠师斋舍,但相当长时间里,楚山诸匠坊矿场里学徒制仍然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也注定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摆脱其局限性。
即便是沈炼也难例外。
沈炼改良连炉法,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揣摩、研究,身边也有几名视之为弟子的年轻匠师跟随,也只是让他们帮着干些杂活,个中曲折却不会说透。
徐怀也不会因为沈炼等人没能超越当世的局限性而加以斥责。
徐怀除了八月下旬留在铁场,了解、推敲倒焰新炉的设计细节,亲自带领匠师推敲铁线、角铁制备工艺,九月上旬则将煤铁监年轻、年长的匠师,都召集到十八里坞,交流、总终近两年来推行连炉法的得失;这次也将沈炼改良过的冶炼法正式命名为“沈炼倒焰法”,拿出来讨论。
九月中旬,徐怀又将军械监、营造院、船场的主要工官、核心匠师以及长史院、司马院的一部分将吏,都召集到十八里坞来,讨论连炉法所出精铁在各种兵械、器械以及各种工程用具锻制、战船打造,以及实际作战中的良劣表现,进一步从内部打破技术传承、交流的壁垒。
徐怀同时还与众人在十八里坞铁场讨论了匠师斋舍的组建问题。
大越立朝以来,破除世族门阀垄断朝堂的格局,大兴科举,使士臣正式成为主导朝堂的主流,家境殷实的中小地主出身,从此也有机会跻身公卿之列,在社会各个角落兴起读书为贵的风潮。
即便当世匠户受到的限制要比前朝为轻,但读书人犹视之为贱业。
以往楚山倘若设立匠师斋舍,很难想象有多少有文化基础的少年学子赶来应试。
汴梁陷落以来,这一状况至少在楚山已彻底改变过来了。
数百万的流民南逃,滞留楚山境内也有十数万人,其中有成百上千自幼读书识字、家境殷实的少年学子,流落异乡。
他们除读书识字之外,大多不识五谷、不耐苦作,与家人仓促南逃时也没有办法变卖田宅,不多的盘缠消耗一空后,生计就骤然成了问题,只能寄居于屯寨,与平时他们看不起、瞧不上的贫民一起辛勤劳作。
当然,这些人抱着暂时栖身屯寨的心思,并没有打算长久留在楚山,却是汝颍大捷之后,武士斋舍年初招寻少年生员,提供免费食宿,每月还会比照士卒额外发放一笔薪饷,很快就寻满六十名少年学子。
当然,这些少年自幼家境殷实,初逢大难,被迫流落异乡,心思也是热切而单纯,除了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外,日常操练兼习枪刀骑射都非常的刻苦。
如今州学设立匠师斋舍,选录一批有文化底子、算学基础的少年学子,也没有人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大越立朝之后,官方就编修了《营造法式》、《新仪器法要》等器械、营造方面的著述,《武经总要》的攻城、水攻、水战、守城等篇,也收录大量兵甲军械、守战工事及战船等方面的修造之法,兼之历朝都有农书、工书传世,普通教材是不缺的。
虽说庄守信、沈炼、陈荣钧等人都是大匠级的人物,但徐怀设立匠师斋舍,选寻文化底子扎实、懂算学的少年学子,批量培养高水平匠师是一方面,但最终的目标乃是进行理论的总结与开拓,而非单纯的经验传承。
在这些基础理论总结与研究方面,庄守信、陈荣钧等作为传统的匠人,都是有缺陷的。
沈炼在这方面极有天赋,根基却不能算有多扎实。
却是作为水运仪象台的实际建造者,在算学、天文、历法有深厚基础及极高造诣、曾经有志于科举的丁崇,才是匠师斋舍山长最合适的人选;徐怀使沈炼给丁崇当副手,还特意吩咐他跟丁崇弥补他在数书等方面的不足。
徐怀最终决定将匠师斋舍暂时选址于淮渎,以便将斋舍前期的教学,与“沈炼倒焰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铁丝、角铁等制备器械设计结合起来推进。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花这么大精力,将工造之事梳理一遍,但到底有多少成效,还需要后续相当长的时间来逐一呈现。
不知不觉寒风萧萧,黄叶飘转。
十月初,徐怀才在史轸、王举等人一再来信催促下,离开淮源,踏上返回舞阳的道路。
各地的秋收也都在九月底之前完成。
除了遂平、确山两县新增三十万亩屯田,明溪河两岸的屯田今年也扩到四十万亩;此外,叶县、舞阳、潢川、罗山、襄城以及新置县的乌桕,也恢复逾八十余万良田的耕种,加上对桐柏山的深耕细作,秋收以麦豆等作物为主,总产量达到三百万石。
虽说相比较楚山五十多万军民,人均粮食年产量不足六石,还包括大量必备的牲畜用粮,还远远谈不上宽裕,虽说蔡州真正称得上精华的汝水沿岸,三四百万亩肥沃的良田都还抛荒在那里,但楚山可以说明年的口粮缺口已经不大了,至少不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年为弥补楚山的粮食缺口,朝廷应诺拨付的三百万贯军资,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千辛万苦从荆湖等地辗转运进来的粮食。
到明年这部分军资就可以节约下来,干点别的事了。
秋收结束了,但不意味着就可以坐等过年了。
大量青壮劳力从农田耕种中解放出来,接下来是各乡司、屯寨组织青壮丁兴修堤堰、驿道、屯寨,开挖河渠的时机。
兵马都监司所属的数百名将吏以及武士斋舍结束学业的新一批生员,这时候都进入乡司、屯寨,召集乡兵寨勇进行冬季操训、备战。
州兵也从常编一万兵卒,扩编到三万,协助左右军抵御京西敌军入冬后即将对淮上展开扰袭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淮上也早就进入枯水季,虽说汝颍中下游已变成水泽之地,大量的淹水无处排泄,但滍澧等水以及颍水的上游河道,都变得浅窄起来。
许昌敌军也已经派出大批的斥候,直接渡过颍水,进入襄城、召陵以北活动,更有大规模虏骑往许昌集结的迹象,留守舞阳的史轸、王举、范雍、郭君判等人,才一再催促徐怀早日返回舞阳,亲自主持冬季防务。
大雾弥漫的清晨,徐怀在百余选锋军骑兵的簇拥下,进入舞阳城。
行辕、州衙都放在舞阳,主要也是为了更方便指挥、部署西线的防务,舞阳城外围地形平阔,易为敌骑渗透袭扰,也不是物资集散的必经之地。
因此在汝颍大捷之后,行营也一直有意控制舞阳的人口。
绝大部分人还沉浸于美梦之中,铺以条石的南北大街没有什么行人。
石板上雾汽凝结,湿漉漉的,钉有铁掌的马蹄踩踏出清亮的响声。
行辕衙堂里灯火通明,史轸、王举、范雍、郭君判、周景等人几乎通宵未眠,将徐怀迎进衙堂,也没有说让徐怀与柳琼儿回宅院休息一二,就直接谈起昨夜斥候刚传回来的河洛、京西敌军动向:
“……在汝颍大捷之后,敌军的军事重心彻底往东转移,其在陕西留下三万骑兵,并将原陕西五路投降被俘的兵马,在陕西总管府旗下编了五万人马的汉军,与退守秦岭的顾继迁、高峻阳等部,在渭水以南拉锯——不过,他们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完全往东线转移,而是重点加强河洛、京西。旬日来,京西敌军差不多有一万五六千骑兵往许昌集结,还派遣大股精锐甲卒进入颍水南岸,建立营寨,在颍水上游搭设浮桥……”
“岳海楼、木赤老儿还没有吃够苦头啊,这个冬季又要来给我们送大礼?”徐怀咧嘴一笑,问道,“岳海楼、木赤老儿搞这么大的动作牵制我们,河洛、徐州方向有什么大的动作吧?”
“曹师雄从洛阳出兵,沿伊水南下了!前锋兵马已经进入嵩县北部,”周景禀报道,“与我们预测的不一样!”
徐怀眉头微微蹙起来。
郑怀忠放弃河洛之后,敌军占据河洛,设立河洛总管府,以曹师雄为河洛总管、都元帅,除了曹师雄所部五万兵马外,赤扈人还将两万改习步战的色目精锐,放到河洛总管府旗下,受曹师雄节制。
而在河洛南部,郑怀忠所部神武军控制洛水上游卢氏等地,杨麟所部左骁胜军控制伊河及滍水上游的嵩县、汝阳、梁县等地,与楚山西线唇齿相依。
洛水上游与伊水上游的河谷,被伏牛山与熊耳山东麓的崇山峻岭分隔开,曹师雄只要在伊水中游的伊川县境内派驻精锐,就可能心无旁鹜的对盘据洛水上游的郑怀忠所部用兵。
因此,在预测西线敌军今年的冬季攻势时,行营众人都推测河洛敌军会最终对洛水上游的郑怀忠所部下手。
河洛敌军的最新动向,显示行营众人的判断出了偏差……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
衙堂左厢厅,居中长案之上,乃是用河砂、树胶精心制作的淮上地形沙盘,呈现桐柏山、伏牛山及汝水、颍水等山川起伏不平的走势。
杨麟此时率左骁胜军将卒所驻守的汝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河洛其他的南部地区,都在沙盘上有精准标识。
徐怀手按腰间的佩刃,深深皱紧眉头盯住沙盘上的伊、滍二水,轻轻咂着嘴,说道:
“多借木赤、岳海楼、曹师雄一个胆子,他们这个冬季都不可能强攻淮上,你们看看,嵩县、汝阳这两个地方,曹师雄能占到什么便宜?”
伊河源出伏牛山北麓,径直往北,于洛阳城北与洛水合流成伊洛河,经偃师、巩县流入黄河。滍水源出伏牛山,则是经汝阳、梁县、郏县、襄城往东流淌,旧道与洪河、南汝河等水合流成汝水,经上蔡、新蔡、淮川,流入淮河。
伊河、滍水虽说分属黄河、淮水两大水系,但两河的上游发源地却同在伏牛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两河上游河道相距最近处仅二十余里。
位于伊河上游的嵩县与位于滍水上游的汝阳,曾经分别隶属于洛阳府、汝州,但在郑怀忠弃守河洛大部之后,杨麟率左骁胜军退守伊水上游地区及汝州,嵩县也就划入汝州辖下。
嵩县、汝阳乃是洛阳的东南门户,换个角度,嵩县、汝阳则是汝州的西门户,又是河洛敌军经伏牛山与嵩山之间的汝州古道、东进淮上的西隘。
入冬之后,河洛敌军往嵩县、汝阳北部挺进,京西敌军往许昌大规模集结,单纯从势态上有三个可能:
一是岳海楼、木赤率京西敌军从北面牵制住楚山军,方便曹师雄率河洛敌军从西往东进攻汝州。
一是曹师雄率河洛敌军从西牵制住杨麟所部,方便岳海楼、木赤率京西敌军从北往南进攻淮上西线防区。
一是河洛敌军、京西敌军同时对守御汝州左骁胜军、守御淮上西线的楚山右军发动进攻。
徐怀直接否决掉后两者的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京西敌军在许昌大规模集结,意图从北面牵制住楚山右军,以便曹师雄率河洛兵马进攻汝州。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不过,庄庸、陈荣钧等人更拘泥于成法,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匠术掌握极好,也有能力带领匠工队伍,却是沈炼最不拘一格。
徐怀最初也是选定沈炼研究连炉法,之后委派他主持十八里坞铁场,后续在信阳新设的铁场,隶属于十八里坞铁场,由沈炼安排人手去建设、管理;新设煤铁监的衙署也是设在十八里坞铁场,而非楚山或舞阳。
听沈炼说在十八里坞设计修建了新炉,徐怀却不关心效果如何,更在意沈炼对风力、焰流及炉膛结构的研究。
这些才有可能叫沈炼真正走进当世匠师无人能及的层次与境界中去。
当然,庄守信对女婿沈炼的折腾,还是颇有微辞。
为表示实质的支持,徐怀一早就亲率众人赶来铁场,看新炉实际运行的效果。
“铁水入侧炉,用木棒搅拌,凝固则慢;用铁棒搅拌凝固而速;而用木棒搅拌过的铁水,要是额外导入冷室加快冷却,所得铁质坚而脆,铁质要比粗铁料更优,但性相近,”
走到热力灼人的膛室前,沈炼介绍起他近两年来对连炉法的研究,说道,
“卑职私下揣测,世间万物皆有其质,质不同而性状不一,诸质融合、分离,良莠则分——连炉法搅拌之物,看似木棒与铁棒没有什么区别,前者却是额外将木质融入铁水之中。粗铁冶炼,石置炭上,熔融流下,其质硬脆,也应是这个过程有木质融入,所以性状才有类似之处。以此可见,石炭也应含木质,以炼炭法烧之,实是去除有害之质而留其真……”
“不要你以为,更不要你私下以为——第一,你有想法、观察、揣摩,要想办法创造合适的条件去验证;第二,你要将这些著述成文,可以先放到内部进行交流、交叉验证,”
徐怀双手圈出一个圆,比划给沈炼看,说道,
“这个世界已知的,只有这么点大,之外都是未知的,需要一代代人去探索。我们但凡能为此做出些事情的,都可以说是基石性的人物,也注定会青史留名的……”
“节帅训示极是!”沈炼说道。
徐怀将袍甲脱去,仅穿一件短褂,带着众人一边听沈炼讲解,一边认真的观察炉工操作新炉的细节。
入夜就带着众人在铁场住下来,召集匠师讨论近两年来铁场运营的得失,第二天一早待新炉的炉温彻底冷却下来,徐怀还亲自钻入炉膛,研究内部的结构以及炉膛材料经历高温灼后后的变化。
虽说沈炼已经将炉膛结构图精细的画出来,炉膛材料灼烧后变化也可以取样观察,但徐怀宁可将自己搞得满身又黑又脏,像是从炭堆里钻出来似的,也是要以身作则,告诫诸工官切不可因为有官职在身,就脱离一线的艰苦工作。
有时候官僚化是难以避免,但也绝不能在这时候冒头。
确认新炉直接采用生铁料进行冶炼,更方便铁制品的批量炼制,徐怀就直接在铁场住下来,亲自参与铁丝的试制之事。
当世已有能力制造水运仪象台这样利用水力驱动的复杂器械,还编纂《新仪象法要》之类的制械著述传世,但并没有真正发展开来。
铁丝的拉制,对炉膛焰流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当世绝大部分匠户都无法仿制的关键原因。
徐怀开创的连炉法以及沈炼所设计改进的新炉,在改善鼓风条件后,都能直接炼制最难融化的柔铁,也就为铁丝的拉制提供最基本、最扎实的条件。
不过,想要使铁丝拉制足够廉价,完全靠匠工拿把铁钳子将半融化的铁丝通过拉拔孔一点点拉制出来,这显然是不行的,需要设计利用畜力或水力驱动的绞盘等器械,投入到铁丝拉制中去。
此外,楚山已经初具规模冶铁的能力,铁制器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具、刀具等铁器制作。
要不然,受需求限制,冶铁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
沈炼所设计的新炉,实际为更多类型的铁制品批量制备提供了便捷条件——徐怀想着在铁丝制备工艺成熟之前,可以将制备过程要简单一些的角铁先搞出来。
于连炉之中充分搅炼、放入模子压制成型的角铁,可以方便的通过钻孔、铆接,用于各种结构件的制备中,相比较木料,结构强度更高却更轻便。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
千百年延续下来的学徒制,注定了匠术传承的封闭与保守。
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就算徐怀决定今年就在州学之下设立匠师斋舍,但相当长时间里,楚山诸匠坊矿场里学徒制仍然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也注定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摆脱其局限性。
即便是沈炼也难例外。
沈炼改良连炉法,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揣摩、研究,身边也有几名视之为弟子的年轻匠师跟随,也只是让他们帮着干些杂活,个中曲折却不会说透。
徐怀也不会因为沈炼等人没能超越当世的局限性而加以斥责。
徐怀除了八月下旬留在铁场,了解、推敲倒焰新炉的设计细节,亲自带领匠师推敲铁线、角铁制备工艺,九月上旬则将煤铁监年轻、年长的匠师,都召集到十八里坞,交流、总终近两年来推行连炉法的得失;这次也将沈炼改良过的冶炼法正式命名为“沈炼倒焰法”,拿出来讨论。
九月中旬,徐怀又将军械监、营造院、船场的主要工官、核心匠师以及长史院、司马院的一部分将吏,都召集到十八里坞来,讨论连炉法所出精铁在各种兵械、器械以及各种工程用具锻制、战船打造,以及实际作战中的良劣表现,进一步从内部打破技术传承、交流的壁垒。
徐怀同时还与众人在十八里坞铁场讨论了匠师斋舍的组建问题。
大越立朝以来,破除世族门阀垄断朝堂的格局,大兴科举,使士臣正式成为主导朝堂的主流,家境殷实的中小地主出身,从此也有机会跻身公卿之列,在社会各个角落兴起读书为贵的风潮。
即便当世匠户受到的限制要比前朝为轻,但读书人犹视之为贱业。
以往楚山倘若设立匠师斋舍,很难想象有多少有文化基础的少年学子赶来应试。
汴梁陷落以来,这一状况至少在楚山已彻底改变过来了。
数百万的流民南逃,滞留楚山境内也有十数万人,其中有成百上千自幼读书识字、家境殷实的少年学子,流落异乡。
他们除读书识字之外,大多不识五谷、不耐苦作,与家人仓促南逃时也没有办法变卖田宅,不多的盘缠消耗一空后,生计就骤然成了问题,只能寄居于屯寨,与平时他们看不起、瞧不上的贫民一起辛勤劳作。
当然,这些人抱着暂时栖身屯寨的心思,并没有打算长久留在楚山,却是汝颍大捷之后,武士斋舍年初招寻少年生员,提供免费食宿,每月还会比照士卒额外发放一笔薪饷,很快就寻满六十名少年学子。
当然,这些少年自幼家境殷实,初逢大难,被迫流落异乡,心思也是热切而单纯,除了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外,日常操练兼习枪刀骑射都非常的刻苦。
如今州学设立匠师斋舍,选录一批有文化底子、算学基础的少年学子,也没有人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大越立朝之后,官方就编修了《营造法式》、《新仪器法要》等器械、营造方面的著述,《武经总要》的攻城、水攻、水战、守城等篇,也收录大量兵甲军械、守战工事及战船等方面的修造之法,兼之历朝都有农书、工书传世,普通教材是不缺的。
虽说庄守信、沈炼、陈荣钧等人都是大匠级的人物,但徐怀设立匠师斋舍,选寻文化底子扎实、懂算学的少年学子,批量培养高水平匠师是一方面,但最终的目标乃是进行理论的总结与开拓,而非单纯的经验传承。
在这些基础理论总结与研究方面,庄守信、陈荣钧等作为传统的匠人,都是有缺陷的。
沈炼在这方面极有天赋,根基却不能算有多扎实。
却是作为水运仪象台的实际建造者,在算学、天文、历法有深厚基础及极高造诣、曾经有志于科举的丁崇,才是匠师斋舍山长最合适的人选;徐怀使沈炼给丁崇当副手,还特意吩咐他跟丁崇弥补他在数书等方面的不足。
徐怀最终决定将匠师斋舍暂时选址于淮渎,以便将斋舍前期的教学,与“沈炼倒焰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铁丝、角铁等制备器械设计结合起来推进。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花这么大精力,将工造之事梳理一遍,但到底有多少成效,还需要后续相当长的时间来逐一呈现。
不知不觉寒风萧萧,黄叶飘转。
十月初,徐怀才在史轸、王举等人一再来信催促下,离开淮源,踏上返回舞阳的道路。
各地的秋收也都在九月底之前完成。
除了遂平、确山两县新增三十万亩屯田,明溪河两岸的屯田今年也扩到四十万亩;此外,叶县、舞阳、潢川、罗山、襄城以及新置县的乌桕,也恢复逾八十余万良田的耕种,加上对桐柏山的深耕细作,秋收以麦豆等作物为主,总产量达到三百万石。
虽说相比较楚山五十多万军民,人均粮食年产量不足六石,还包括大量必备的牲畜用粮,还远远谈不上宽裕,虽说蔡州真正称得上精华的汝水沿岸,三四百万亩肥沃的良田都还抛荒在那里,但楚山可以说明年的口粮缺口已经不大了,至少不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年为弥补楚山的粮食缺口,朝廷应诺拨付的三百万贯军资,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千辛万苦从荆湖等地辗转运进来的粮食。
到明年这部分军资就可以节约下来,干点别的事了。
秋收结束了,但不意味着就可以坐等过年了。
大量青壮劳力从农田耕种中解放出来,接下来是各乡司、屯寨组织青壮丁兴修堤堰、驿道、屯寨,开挖河渠的时机。
兵马都监司所属的数百名将吏以及武士斋舍结束学业的新一批生员,这时候都进入乡司、屯寨,召集乡兵寨勇进行冬季操训、备战。
州兵也从常编一万兵卒,扩编到三万,协助左右军抵御京西敌军入冬后即将对淮上展开扰袭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淮上也早就进入枯水季,虽说汝颍中下游已变成水泽之地,大量的淹水无处排泄,但滍澧等水以及颍水的上游河道,都变得浅窄起来。
许昌敌军也已经派出大批的斥候,直接渡过颍水,进入襄城、召陵以北活动,更有大规模虏骑往许昌集结的迹象,留守舞阳的史轸、王举、范雍、郭君判等人,才一再催促徐怀早日返回舞阳,亲自主持冬季防务。
大雾弥漫的清晨,徐怀在百余选锋军骑兵的簇拥下,进入舞阳城。
行辕、州衙都放在舞阳,主要也是为了更方便指挥、部署西线的防务,舞阳城外围地形平阔,易为敌骑渗透袭扰,也不是物资集散的必经之地。
因此在汝颍大捷之后,行营也一直有意控制舞阳的人口。
绝大部分人还沉浸于美梦之中,铺以条石的南北大街没有什么行人。
石板上雾汽凝结,湿漉漉的,钉有铁掌的马蹄踩踏出清亮的响声。
行辕衙堂里灯火通明,史轸、王举、范雍、郭君判、周景等人几乎通宵未眠,将徐怀迎进衙堂,也没有说让徐怀与柳琼儿回宅院休息一二,就直接谈起昨夜斥候刚传回来的河洛、京西敌军动向:
“……在汝颍大捷之后,敌军的军事重心彻底往东转移,其在陕西留下三万骑兵,并将原陕西五路投降被俘的兵马,在陕西总管府旗下编了五万人马的汉军,与退守秦岭的顾继迁、高峻阳等部,在渭水以南拉锯——不过,他们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完全往东线转移,而是重点加强河洛、京西。旬日来,京西敌军差不多有一万五六千骑兵往许昌集结,还派遣大股精锐甲卒进入颍水南岸,建立营寨,在颍水上游搭设浮桥……”
“岳海楼、木赤老儿还没有吃够苦头啊,这个冬季又要来给我们送大礼?”徐怀咧嘴一笑,问道,“岳海楼、木赤老儿搞这么大的动作牵制我们,河洛、徐州方向有什么大的动作吧?”
“曹师雄从洛阳出兵,沿伊水南下了!前锋兵马已经进入嵩县北部,”周景禀报道,“与我们预测的不一样!”
徐怀眉头微微蹙起来。
郑怀忠放弃河洛之后,敌军占据河洛,设立河洛总管府,以曹师雄为河洛总管、都元帅,除了曹师雄所部五万兵马外,赤扈人还将两万改习步战的色目精锐,放到河洛总管府旗下,受曹师雄节制。
而在河洛南部,郑怀忠所部神武军控制洛水上游卢氏等地,杨麟所部左骁胜军控制伊河及滍水上游的嵩县、汝阳、梁县等地,与楚山西线唇齿相依。
洛水上游与伊水上游的河谷,被伏牛山与熊耳山东麓的崇山峻岭分隔开,曹师雄只要在伊水中游的伊川县境内派驻精锐,就可能心无旁鹜的对盘据洛水上游的郑怀忠所部用兵。
因此,在预测西线敌军今年的冬季攻势时,行营众人都推测河洛敌军会最终对洛水上游的郑怀忠所部下手。
河洛敌军的最新动向,显示行营众人的判断出了偏差……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
衙堂左厢厅,居中长案之上,乃是用河砂、树胶精心制作的淮上地形沙盘,呈现桐柏山、伏牛山及汝水、颍水等山川起伏不平的走势。
杨麟此时率左骁胜军将卒所驻守的汝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河洛其他的南部地区,都在沙盘上有精准标识。
徐怀手按腰间的佩刃,深深皱紧眉头盯住沙盘上的伊、滍二水,轻轻咂着嘴,说道:
“多借木赤、岳海楼、曹师雄一个胆子,他们这个冬季都不可能强攻淮上,你们看看,嵩县、汝阳这两个地方,曹师雄能占到什么便宜?”
伊河源出伏牛山北麓,径直往北,于洛阳城北与洛水合流成伊洛河,经偃师、巩县流入黄河。滍水源出伏牛山,则是经汝阳、梁县、郏县、襄城往东流淌,旧道与洪河、南汝河等水合流成汝水,经上蔡、新蔡、淮川,流入淮河。
伊河、滍水虽说分属黄河、淮水两大水系,但两河的上游发源地却同在伏牛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两河上游河道相距最近处仅二十余里。
位于伊河上游的嵩县与位于滍水上游的汝阳,曾经分别隶属于洛阳府、汝州,但在郑怀忠弃守河洛大部之后,杨麟率左骁胜军退守伊水上游地区及汝州,嵩县也就划入汝州辖下。
嵩县、汝阳乃是洛阳的东南门户,换个角度,嵩县、汝阳则是汝州的西门户,又是河洛敌军经伏牛山与嵩山之间的汝州古道、东进淮上的西隘。
入冬之后,河洛敌军往嵩县、汝阳北部挺进,京西敌军往许昌大规模集结,单纯从势态上有三个可能:
一是岳海楼、木赤率京西敌军从北面牵制住楚山军,方便曹师雄率河洛敌军从西往东进攻汝州。
一是曹师雄率河洛敌军从西牵制住杨麟所部,方便岳海楼、木赤率京西敌军从北往南进攻淮上西线防区。
一是河洛敌军、京西敌军同时对守御汝州左骁胜军、守御淮上西线的楚山右军发动进攻。
徐怀直接否决掉后两者的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京西敌军在许昌大规模集结,意图从北面牵制住楚山右军,以便曹师雄率河洛兵马进攻汝州。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