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这里不过是一个福建移民自然建设的小型港口和渔村罢了。
林默珺向本地向导打探消息,这座小渔港名叫“小泉州”,应该是用来纪念他们是从泉州离开故乡而命名的。
林默珺详细考察了“小泉州”,这座渔村大概有五百户百姓,不到三千人的样子。
除了出海打鱼之外,他们也在港口附近拓荒种田,小泉州自然没有官府,岛上的百姓聚集城乡社,推举了一家姓邵的大家族族长来领导。
林默珺甚至还在小泉州见到了一座福建风格的妈祖庙,庙里还有一名和九姑婆年纪差不多大的瞎眼庙祝。
对于林默珺这样的外乡人,小泉州的百姓还是相当的警惕的,不过作为一名成熟的水师将领,林默珺还是看出来这座港口的得天独厚条件的。
出海口狭窄,只需要设立要塞就能扼守舰队。
沿海暗礁众多,峭壁也多,大舰队也不容易从这附近登陆,能够保护纵深地区的安全。
唯一的缺点大概是这里太过于炎热,导致这里经常发生疫病,用当地的话说就是“瘴气”多,当地百姓也没有医生,遇到病只能找妈祖庙的瞎眼庙祝治疗。
林默珺让人带信给苏泽,讲述了大员岛上的见闻,果然苏泽接到了林默珺的信之后就坐不住了,辞别了新婚燕尔的方若兰,返回了长宁卫。
第257章 药,种子
“阿泽哥回来了!”
林良珺冲进了百户府中,林默珺正准备站起来,但是她还是坐正了身体,对着弟弟说道:
“回来就回来了,你大叫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大步的走进了百户府,林默珺瞪了愚蠢的弟弟一眼,林良珺伶俐的跑了出去。
林默珺看着手上的兵书,冷冷的说道:“没想到苏先生这么快就回来了?新婚就要冷落你那娇妻吗?”
苏泽没由来的感觉到了一股杀气,不过他还是笑着说道:“这长宁卫都亏了百户操劳,这不是收到你的信就回来了吗?”
林默珺放下手里的兵书说道:
“看来这位新娘子的魅力,还不如大员岛大呢?”
苏泽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林默珺这才说道:
“也不知道你总是惦念着大员岛干什么,现在岛上就这点人,而且我也看到,岛上都是密林,想要开发难度很大。”
其实这么大的一座岛,如果好开发大明朝廷也不至于放着不理,大员岛之所以从三国被发现以来一直荒废着,只有零零星星的开发,其原因也是因为这座岛实在是太难开发了,或者说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开发成本太高了。
如今整个大员岛上都是热带密林,而岛屿中间则是连绵的山脉,想要将这些雨林砍伐改造成良田,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工具设备,还需要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可怕的敌人。
就如同西方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最早殖民的地区是南美北美的温带地区,最早发现却距离欧洲最近的非洲却只是建立贸易站?
原因当然不是因为白人老爷心善,也不是因为非洲土地贫瘠,主要原因还是非洲大量的丛林和热带雨林,疟疾等大量的传染病让欧洲殖民者望而却步。
而等到奎宁这种抗疟疾的神药出现以后,西方很快出现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苏泽很清楚这一点,要开发大员岛,除了大量的移民人口之外,有两样也是不能少的。
一种是大量的工具,比如锯子锄头等工具,用来砍伐大员岛上大片的原始丛林,开辟出可以种植的土地来。
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那就无法开拓出太大规模的土地,也没办法建设成后发的基地。
另外一种就是抗疟疾的药物了,奎宁如今还在南美洲,苏泽也询问过皮埃尔神父,显然他对于这种能够治疗疟疾的药物一无所知。
在现在的西方人看来,感染了疟疾的治疗方法只有祈祷上帝了。
想要取得奎宁不容易,但是在中华大地上还是有一种可以用于治疗疟疾的神药的,那就是青蒿素了。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而黄花蒿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的野草,在中国的东南部地区都有生长,苏泽在福建的山里也见过这种药草。
胡公公的工坊已经能够提取很多天然化合物了,苏泽准备让他在实验室中试着提取一下青蒿素。
不过光是提取青蒿素还不行,因为黄花蒿中肯定有很多种物质,苏泽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艺流程可以提取青蒿素,所以在提取完毕之后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甚至到了最后还需要在病人身上做实验。
苏泽想到了远在江南的李时珍,当时就应该将李时珍带回来。
不过等到年后,苏泽准备乘坐海船前往上海,如果这条航线稳定下来,从上海来往福建也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翻山越岭了。
看到苏泽正在思考,林默珺也没有打断他,只是安静的翻着兵书。
十一月的福建已经冷起来了,长宁卫又在海边,海浪拍打着峭壁,发出一阵阵的浪涛声。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林默珺,静静地听着浪涛,看着手里的兵书,再看看对面的苏泽,没由来的产生了一种安宁的感觉。
等到苏泽思考完了,他这才说道:
“等开了春,大员岛你就别去了,等到蚊虫苏醒就有可能闹疟疾了。”
林默珺心中一暖,苏泽继续说道:
“开发大员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
林默珺点点头,拓荒这种事情确实着急不了,雨林砍伐之后还要熟地,还要修建防洪的水利设施,没有个几年的水磨工夫,根本没办法弄好。
听到苏泽这么说,林默珺一直紧绷着的心也松了一些,自从接到了苏泽结婚的消息之后,她就经常在海上忙碌,如今见了苏泽,心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俞世伯又给我写信了。”
林默珺将一封信递给苏泽说道:
“这是他对乍浦之战的总结。”
苏泽连忙接过信封,这可是当世一流将领的战后总结,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手战争资料。
【阅读俞大猷战果总结,兵法经验+50,lv8,200/4000】
信上果然俞大猷对于乍浦之战的惊讶总结,在信中俞大猷首先是感谢了林默珺所献的鸳鸯阵。
早在苏泽同意之后,林默珺就将鸳鸯阵的阵法和操练的方法一五一十的写给了俞大猷。
其实鸳鸯阵这种小队作战的阵法,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宋代就传承下来的三才阵,就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团队作战阵法。
对于俞大猷来说,鸳鸯阵中最重要的是训练的方法。
苏泽在俞大猷的来信中,也知道了如今明军的基层军事素养已经拉胯到了什么地步。
其实之前从长宁卫这边,苏泽已经感受到了沿海卫所的海防松懈,可是没想到整个大明卫所的基本军事素养,都已经拉胯到了这个地步。
很多世袭千户百户都已经断了武将世家的传承,甚至连基础的操训都做不好。
最让俞大猷震惊的就是浙江一些卫所的士兵,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左右都分不清,更不要说是列阵行军扎营作战这些高难度的操作了。
俞大猷对于浙江卫所兵的素质已经绝望了,他能够在乍浦之战中取得不错的战果,靠的就是从浙江募的浙兵。
胡宗宪主政之后,遣返了前任张经调往浙江的客兵,改由将领在浙江当地自募本地兵。
胡宗宪听取了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建议,从矿盗和狂徒中招募士兵。
不过很显然俞大猷对于这些新招募的士兵也不是很满意。
他在给林默珺的信中,就抱怨义乌人贪财,只要军饷或者赏钱稍有不足,就会串联闹事。
但是和俞大猷一起抗倭的戚继光,称赞义乌的人“尤事血气,一战之外,犹能再奋,但不听号令,胜则直前不顾”。
最后在胡宗宪的拍板下,戚继光和俞大猷各自在金华、义乌等待招募了三千人的“浙兵”,这也是取得乍浦之胜的本钱。
在俞大猷的信中,对于浙江未来的抗倭局势充满了信心,他的上司胡宗宪对他言听计从,他和士兵同甘共苦一同操练,又有戚继光这样的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在信中大发宏愿,说东南倭乱三年可平!
苏泽看完了信之后,嘴角却露出笑容。
林默珺很熟悉苏泽的笑容,她立刻问到:
“看来苏先生是对余世伯的预测不认同了?”
苏泽也没想到林默珺竟然这么了解他,他点头说道:“是啊,俞总兵对于抗倭局势太乐观了。”
林默珺露出洗耳恭听的表情。
苏泽说道:“抗倭之难,从来都不是倭寇,而是在朝廷。”
“当年朱纨朱部堂是什么身份?深得皇帝信任主持抗倭,也将双屿岛攻破,东南倭寇一时销声匿迹,最后结果是什么?”
“别的不说,鹿大王死后,福建的倭乱平息了吗?”
林默珺摇头,自从她不再扯着鹿大王的旗帜之后,福建沿海地区又陷入到了奇怪的动乱中。
总有不知道哪里来的倭寇出现在各地的战报中,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又不知道怎么就消失的“倭寇”,又是走私又是劫掠,就连琉球使团的商船都差点被劫。
苏泽又说道:
“再说如今胡宗宪主持抗倭,胡宗宪是严阁老的弟子,朝廷中另外一派肯定不会坐视严阁老得到平倭这个大功劳,就说招安汪直这件事,等着朝堂还要起风波呢。”
苏泽说道:“军事,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俞世伯这样的武将,总以为靠着军事上的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他想的未免也太乐观了一些。”
“古代吴有孙武,齐有孙膑,他们帮助吴和齐统一天下了吗?没有吧,最后横扫天下的秦国,靠的还是变法的商君。”
林默珺也沉默了,她想到了奋勇抗倭的父亲,在福州城外惨死,福州城内的守军却不愿意搭救。
确实和苏泽说的一样,在几次和倭寇作战之后,林默珺也没有对倭寇的畏惧。
无论是真倭和假倭,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吃了鸟铳的弹子会死,被大炮轰了战船会沉,又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妖魔。
可就算是林默珺在福建杀了这么多的倭寇,各地的“倭寇”还是越来越多。
林默珺看向苏泽说道:“所以,你是想要变法?”
看到苏泽未置可否,林默珺有些疑惑。
难道不成不变法,苏泽是要造反?
开玩笑了,别说本朝了,就算上前宋,也没有一省解元公造反的吧?
林默珺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应该就是变法了,所以苏泽才这么忙碌吧?
林默珺说道:“上一次俞世伯的信上说,要和戚将军一起编写兵书,问我能不能将鸳鸯阵也写在兵书上,推广在浙江抗倭。”
苏泽无所谓的说道:“能为抗倭做点贡献,他们要写兵书就写吧,其实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
其实军事理论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
就拿日后戚继光编写的《纪效新书》来说,后来李氏朝鲜也拿着这本书去练兵,最后练出来的兵也是战斗力拉胯之极。
如果说光是有兵书,人人都能成为绝世名将了,那历史上的名将也不会这么少了。
苏泽对着林默珺说道:“俞世伯和戚将军都是一时的帅才,就是没有我们,他们也能总结出对倭作战的方法的,但愿能够让浙江少流点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林默珺向本地向导打探消息,这座小渔港名叫“小泉州”,应该是用来纪念他们是从泉州离开故乡而命名的。
林默珺详细考察了“小泉州”,这座渔村大概有五百户百姓,不到三千人的样子。
除了出海打鱼之外,他们也在港口附近拓荒种田,小泉州自然没有官府,岛上的百姓聚集城乡社,推举了一家姓邵的大家族族长来领导。
林默珺甚至还在小泉州见到了一座福建风格的妈祖庙,庙里还有一名和九姑婆年纪差不多大的瞎眼庙祝。
对于林默珺这样的外乡人,小泉州的百姓还是相当的警惕的,不过作为一名成熟的水师将领,林默珺还是看出来这座港口的得天独厚条件的。
出海口狭窄,只需要设立要塞就能扼守舰队。
沿海暗礁众多,峭壁也多,大舰队也不容易从这附近登陆,能够保护纵深地区的安全。
唯一的缺点大概是这里太过于炎热,导致这里经常发生疫病,用当地的话说就是“瘴气”多,当地百姓也没有医生,遇到病只能找妈祖庙的瞎眼庙祝治疗。
林默珺让人带信给苏泽,讲述了大员岛上的见闻,果然苏泽接到了林默珺的信之后就坐不住了,辞别了新婚燕尔的方若兰,返回了长宁卫。
第257章 药,种子
“阿泽哥回来了!”
林良珺冲进了百户府中,林默珺正准备站起来,但是她还是坐正了身体,对着弟弟说道:
“回来就回来了,你大叫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大步的走进了百户府,林默珺瞪了愚蠢的弟弟一眼,林良珺伶俐的跑了出去。
林默珺看着手上的兵书,冷冷的说道:“没想到苏先生这么快就回来了?新婚就要冷落你那娇妻吗?”
苏泽没由来的感觉到了一股杀气,不过他还是笑着说道:“这长宁卫都亏了百户操劳,这不是收到你的信就回来了吗?”
林默珺放下手里的兵书说道:
“看来这位新娘子的魅力,还不如大员岛大呢?”
苏泽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林默珺这才说道:
“也不知道你总是惦念着大员岛干什么,现在岛上就这点人,而且我也看到,岛上都是密林,想要开发难度很大。”
其实这么大的一座岛,如果好开发大明朝廷也不至于放着不理,大员岛之所以从三国被发现以来一直荒废着,只有零零星星的开发,其原因也是因为这座岛实在是太难开发了,或者说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开发成本太高了。
如今整个大员岛上都是热带密林,而岛屿中间则是连绵的山脉,想要将这些雨林砍伐改造成良田,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工具设备,还需要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可怕的敌人。
就如同西方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最早殖民的地区是南美北美的温带地区,最早发现却距离欧洲最近的非洲却只是建立贸易站?
原因当然不是因为白人老爷心善,也不是因为非洲土地贫瘠,主要原因还是非洲大量的丛林和热带雨林,疟疾等大量的传染病让欧洲殖民者望而却步。
而等到奎宁这种抗疟疾的神药出现以后,西方很快出现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苏泽很清楚这一点,要开发大员岛,除了大量的移民人口之外,有两样也是不能少的。
一种是大量的工具,比如锯子锄头等工具,用来砍伐大员岛上大片的原始丛林,开辟出可以种植的土地来。
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那就无法开拓出太大规模的土地,也没办法建设成后发的基地。
另外一种就是抗疟疾的药物了,奎宁如今还在南美洲,苏泽也询问过皮埃尔神父,显然他对于这种能够治疗疟疾的药物一无所知。
在现在的西方人看来,感染了疟疾的治疗方法只有祈祷上帝了。
想要取得奎宁不容易,但是在中华大地上还是有一种可以用于治疗疟疾的神药的,那就是青蒿素了。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而黄花蒿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的野草,在中国的东南部地区都有生长,苏泽在福建的山里也见过这种药草。
胡公公的工坊已经能够提取很多天然化合物了,苏泽准备让他在实验室中试着提取一下青蒿素。
不过光是提取青蒿素还不行,因为黄花蒿中肯定有很多种物质,苏泽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艺流程可以提取青蒿素,所以在提取完毕之后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甚至到了最后还需要在病人身上做实验。
苏泽想到了远在江南的李时珍,当时就应该将李时珍带回来。
不过等到年后,苏泽准备乘坐海船前往上海,如果这条航线稳定下来,从上海来往福建也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翻山越岭了。
看到苏泽正在思考,林默珺也没有打断他,只是安静的翻着兵书。
十一月的福建已经冷起来了,长宁卫又在海边,海浪拍打着峭壁,发出一阵阵的浪涛声。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林默珺,静静地听着浪涛,看着手里的兵书,再看看对面的苏泽,没由来的产生了一种安宁的感觉。
等到苏泽思考完了,他这才说道:
“等开了春,大员岛你就别去了,等到蚊虫苏醒就有可能闹疟疾了。”
林默珺心中一暖,苏泽继续说道:
“开发大员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
林默珺点点头,拓荒这种事情确实着急不了,雨林砍伐之后还要熟地,还要修建防洪的水利设施,没有个几年的水磨工夫,根本没办法弄好。
听到苏泽这么说,林默珺一直紧绷着的心也松了一些,自从接到了苏泽结婚的消息之后,她就经常在海上忙碌,如今见了苏泽,心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俞世伯又给我写信了。”
林默珺将一封信递给苏泽说道:
“这是他对乍浦之战的总结。”
苏泽连忙接过信封,这可是当世一流将领的战后总结,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手战争资料。
【阅读俞大猷战果总结,兵法经验+50,lv8,200/4000】
信上果然俞大猷对于乍浦之战的惊讶总结,在信中俞大猷首先是感谢了林默珺所献的鸳鸯阵。
早在苏泽同意之后,林默珺就将鸳鸯阵的阵法和操练的方法一五一十的写给了俞大猷。
其实鸳鸯阵这种小队作战的阵法,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宋代就传承下来的三才阵,就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团队作战阵法。
对于俞大猷来说,鸳鸯阵中最重要的是训练的方法。
苏泽在俞大猷的来信中,也知道了如今明军的基层军事素养已经拉胯到了什么地步。
其实之前从长宁卫这边,苏泽已经感受到了沿海卫所的海防松懈,可是没想到整个大明卫所的基本军事素养,都已经拉胯到了这个地步。
很多世袭千户百户都已经断了武将世家的传承,甚至连基础的操训都做不好。
最让俞大猷震惊的就是浙江一些卫所的士兵,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左右都分不清,更不要说是列阵行军扎营作战这些高难度的操作了。
俞大猷对于浙江卫所兵的素质已经绝望了,他能够在乍浦之战中取得不错的战果,靠的就是从浙江募的浙兵。
胡宗宪主政之后,遣返了前任张经调往浙江的客兵,改由将领在浙江当地自募本地兵。
胡宗宪听取了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建议,从矿盗和狂徒中招募士兵。
不过很显然俞大猷对于这些新招募的士兵也不是很满意。
他在给林默珺的信中,就抱怨义乌人贪财,只要军饷或者赏钱稍有不足,就会串联闹事。
但是和俞大猷一起抗倭的戚继光,称赞义乌的人“尤事血气,一战之外,犹能再奋,但不听号令,胜则直前不顾”。
最后在胡宗宪的拍板下,戚继光和俞大猷各自在金华、义乌等待招募了三千人的“浙兵”,这也是取得乍浦之胜的本钱。
在俞大猷的信中,对于浙江未来的抗倭局势充满了信心,他的上司胡宗宪对他言听计从,他和士兵同甘共苦一同操练,又有戚继光这样的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在信中大发宏愿,说东南倭乱三年可平!
苏泽看完了信之后,嘴角却露出笑容。
林默珺很熟悉苏泽的笑容,她立刻问到:
“看来苏先生是对余世伯的预测不认同了?”
苏泽也没想到林默珺竟然这么了解他,他点头说道:“是啊,俞总兵对于抗倭局势太乐观了。”
林默珺露出洗耳恭听的表情。
苏泽说道:“抗倭之难,从来都不是倭寇,而是在朝廷。”
“当年朱纨朱部堂是什么身份?深得皇帝信任主持抗倭,也将双屿岛攻破,东南倭寇一时销声匿迹,最后结果是什么?”
“别的不说,鹿大王死后,福建的倭乱平息了吗?”
林默珺摇头,自从她不再扯着鹿大王的旗帜之后,福建沿海地区又陷入到了奇怪的动乱中。
总有不知道哪里来的倭寇出现在各地的战报中,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又不知道怎么就消失的“倭寇”,又是走私又是劫掠,就连琉球使团的商船都差点被劫。
苏泽又说道:
“再说如今胡宗宪主持抗倭,胡宗宪是严阁老的弟子,朝廷中另外一派肯定不会坐视严阁老得到平倭这个大功劳,就说招安汪直这件事,等着朝堂还要起风波呢。”
苏泽说道:“军事,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俞世伯这样的武将,总以为靠着军事上的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他想的未免也太乐观了一些。”
“古代吴有孙武,齐有孙膑,他们帮助吴和齐统一天下了吗?没有吧,最后横扫天下的秦国,靠的还是变法的商君。”
林默珺也沉默了,她想到了奋勇抗倭的父亲,在福州城外惨死,福州城内的守军却不愿意搭救。
确实和苏泽说的一样,在几次和倭寇作战之后,林默珺也没有对倭寇的畏惧。
无论是真倭和假倭,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吃了鸟铳的弹子会死,被大炮轰了战船会沉,又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妖魔。
可就算是林默珺在福建杀了这么多的倭寇,各地的“倭寇”还是越来越多。
林默珺看向苏泽说道:“所以,你是想要变法?”
看到苏泽未置可否,林默珺有些疑惑。
难道不成不变法,苏泽是要造反?
开玩笑了,别说本朝了,就算上前宋,也没有一省解元公造反的吧?
林默珺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应该就是变法了,所以苏泽才这么忙碌吧?
林默珺说道:“上一次俞世伯的信上说,要和戚将军一起编写兵书,问我能不能将鸳鸯阵也写在兵书上,推广在浙江抗倭。”
苏泽无所谓的说道:“能为抗倭做点贡献,他们要写兵书就写吧,其实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
其实军事理论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
就拿日后戚继光编写的《纪效新书》来说,后来李氏朝鲜也拿着这本书去练兵,最后练出来的兵也是战斗力拉胯之极。
如果说光是有兵书,人人都能成为绝世名将了,那历史上的名将也不会这么少了。
苏泽对着林默珺说道:“俞世伯和戚将军都是一时的帅才,就是没有我们,他们也能总结出对倭作战的方法的,但愿能够让浙江少流点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