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人不服,常家人兴奋叫好,双方于衙前争执,差点引发斗殴,被府衙制止。观看堂审的人,多觉判罚稍过……”张德钧答道。
“哦?”刘皇帝问道:“为何?”
张德钧说:“常侃此人,健谈而不知收敛,口碑很差,另外,已故韩武宁侯只剩这一个儿子,直接判死,香火断绝,引得同情。”
刘皇帝笑了笑,淡淡道;“倘若全凭个人感情与观感断狱,又何来公平一说?”
“赵匡胤与郭国丈那边,可有什么动静?”刘皇帝又问。
“荣国公今日,曾登邢国公府门,想必也是为了此案!”张德钧答。
这显然勾起了刘皇帝的兴趣:“都说了些什么?”
“据说,是希望国丈能够出面,说和韩常两家,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国丈什么反应?”
“国丈回应说会尝试!”
刘皇帝又笑了笑,指着烤架,突然道:“翻一翻!”
张德钧不敢怠慢,把烤肉面翻了个一百八十度,刘皇帝则继续着他的烧烤大业。过了好一会儿,侍卫禀报,赵匡胤求见。
对此,刘皇帝感只是略作感慨,终究还是来了。不过,接见赵匡胤时,刘皇帝脸上的笑容,就如和煦的春风,请他吃肉。
皇子猎的食材,皇帝亲自烤的肉,就问你吃不吃?有事,吃饱喝足再说……
第144章 两个选择
等赵匡胤离开西苑回城时,暮色已深,刘皇帝倒假模假样地邀他留宿宫苑,但被他婉辞了。若是平日,赵匡胤或许还有些兴趣,毕竟同皇帝亲近的机会也不多,如今,心头挂事,无法安宁。
回府途中,乘坐在车驾内,赵匡胤的神情很是严肃,甚至有几分凝重。经过同刘皇帝一番交谈,他隐约发现了,“韩常案”这把火似乎有烧到自己身上的趋势,自己表现得似乎有些过于积极了……
“爹!”荣国公府门前,赵德昭是亲自迎接赵匡胤,表情认真,禀道:“李、党、刘、王几位叔伯过府拜见!”
“他们怎么来了!”赵匡胤眉头皱得更紧了,问:“来了多久?”
察觉到赵匡胤神情不对,赵德昭道:“不足半个时辰,奉茶于前堂!”
“走!”赵匡胤深吸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也加快了脚步。
赵德昭嘴里的李党刘王,指的是李继勋、党进、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其中李继勋的年纪最长,资历最老。党进是赵匡胤的老战友了,交情深厚,刘、王二人,早年也是其部下,出生入死,多受其提拔,如今也在禁军中任职。
进入堂中时,四人正在品茶饮酒。见到四人,赵匡胤脸上绽放出笑容,一副豁达状,拱手道:“诸位兄弟怎么来了?有劳久候,还望见谅!”
赵匡胤可是“老大”,四人可不敢不拘礼节,因而一同拜见。而后,还是由李继勋说道:“荣公,韩家三郎已经被判死了,此事想来你也知道了,难道就坐视韩德顺这仅存的子嗣被斩绝后吗?”
听其言,赵匡胤反问:“韩庆雄触犯国法,依法论罪,何以指谪?何以更易?以兄之见,当如何?”
李继勋这些人,要说与韩令坤的关系有多好,也不尽然,毕竟他们也只是通过赵匡胤,而有所交际的。如此表现,大抵也是表露一下态度,表示对赵匡胤的支持罢了。
就这一日夜间,赵匡胤的奔走,也没有刻意隐瞒,做得还算堂正。有趣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明明有求枉法的嫌疑,但很多人看在眼里,却觉得赵匡胤厚道,有情有义,直得深交……
闻问,李继勋应道:“韩德顺辞世不过数月,就要绝其后,太不妥了。不论如何,他也是大汉的功臣,当年南口大战,也是死战抗敌,重伤几乎亡命,方才迎来反击的机会,大破辽军……”
“功是功,过是过,父之功岂能抵挡子之过?再者,韩德顺的功劳,陛下与朝廷没有酬赏吗?韩家三郎此前所享受的官职待遇,岂非受其父荫庇?”赵匡胤接连反问。
被这话问得,有些哑口无言。几个人忍不住向赵匡胤投以疑惑的目光,这哪里像是要保旱韩庆雄的样子。
察觉到他们的疑问,赵匡胤叹了口气,道:“如今,判罚已下,还能推翻既定的判决吗?”
打量着几人,赵匡胤问:“难道你们有办法?”
党进很干脆地道:“判决是下了,但不是还需上报刑部、大理吗?我等不懂法,却也知道可求赦于陛下。我等有意,联名上书陛下,不求宽恕,只求减刑,服刑、流放全无疑问,留条性命即可!”
听他这么讲,赵匡胤的脸色当即就有些黑了,瞪了党进一眼,斥道:“所幸你们还未如此做,否则遭受斥落的,恐怕就是你们了!”
闻言,党进有些意外,愣愣地道:“此言何意?”
“知道我从何处回府的吗?”环视一圈,赵匡胤也不卖关子,直接道:“我才于西苑,觐见陛下归来,就是为了此事!”
李继勋顿时道:“结果如何?陛下总要给荣公几分人情吧!”
没有直接应答,赵匡胤略作思吟,又抬头打量着他的“马仔”们,看得几人有些别扭。终于,赵匡胤沉声道:“今夜我就不作招待了,诸位各自回府吧,此事你们不用插手了,也不要妄言!”
“还有!”不待彼等反应,赵匡胤继续开口,表情格外严肃:“今后,如非必要,切勿再如此聚众来访!”
“惹人非议啊!”
听其言,几人互相看了看,有些说些什么,但见赵匡胤那满面的威势,也不敢反驳。一起向他行礼后,也都告辞了。
书房内,侍女换烛,赵匡胤盘腿坐在一张案后,自斟自酌,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爹!”赵德昭入内,轻声行礼。
“都送走了?”赵匡胤问。
“是!”赵德昭应道:“党叔父托儿转告,您该做的也都做了,倘若事情当真不可挽回,也无需自责!”
闻之,赵匡胤笑了笑:“我素知晓,党进其人,粗莽其表,内则精明!”
见状,赵德昭犹豫了一阵,还是忍不住问道:“您去觐见陛下结果如何?陛下拒绝开恩吗?”
看着自己的儿子,那双眼中充满了求知欲,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陛下请我吃酒用食,肉还是陛下亲手烤的,味道很不错……”
赵匡胤答非所问,顿了一下,又道:“最终就此事,给了两个选择!”
“两个选择?”赵德昭更疑惑了,做出请教状。
“虽然陛下没有明说,但就是那个意思!”赵匡胤解释道:“姑念韩德顺的功劳,陛下也不愿看其绝嗣,但韩庆雄杀人事实,也不可不罚,否则难服人心!
因而,给出两个解决办法。其一,韩庆雄以杀人罪入刑,弃市伏法,武宁侯的爵位不加剥夺,从韩家近支择一人,过继韩德顺;
其二,陛下法外开恩,留韩庆雄一命,但要流刑戍边,爵职一概削除……”
赵德昭也算是聪明人了,听其言,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但表情也露出几分纠结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一,爵位保留,韩令坤这一脉也得以延续,但就血脉上,不再是其亲传了,不敢是爵位还是财产,终究便宜了“外人”。就这,已然是刘皇帝格外施恩了,大汉的爵位继承,非开国者,除了有降等世袭之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以血脉为基础维系。
如若没有直系关连,爵位朝廷也要收回的,犯了罪,也是要根据情节轻重降减或剥夺。而有爵者,子嗣从怀孕到诞生,都是需要在吏部登记备案的,还定有一套查验制度,而如有欺瞒作假,只要被查出来或者举报,就是重罪。
老国丈海阳侯周宗死后,因为膝下无成活的儿子,他收养的那个族子,也只继承了财产,爵位则被收回了。不过,看在周氏娘子以及儿女的份上,或许今后刘皇帝会开恩,再赏个爵位。
这就是,如今大汉爵位的价值所在,管理越严格,授赐也更加困难。身份地位上的优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体现出来了。
可以想见,今后大汉的贵族们选继承人,除了嫡庶考虑,还要看第三代……
选择二,就更简单了,除了一条命,留不下太多东西。废为庶人,流边受刑,财产估计要赔偿一大笔给常家,剩下的也还需要赡养母妹……
赵德昭思虑良久,忍不住问道:“爹,您觉得该如何选择?”
叹了口气,赵匡胤反问:“你觉得,韩令均兄弟,会做何选择?”
对此,赵德昭苦笑,武宁侯这可是第一等的侯爵,涉及到爵位世袭了,韩令均难保不会从保护侄子的心理,转移到利益考量。
如果从族子家过继,可以肯定,必然是从韩令均的儿子中选,毕竟韩令坤的两个亲弟弟,就他在西京。那样的话,哪怕因为韩庆雄杀人,继承过来的爵位再削个三等,那也是旱涝保收的,没有爵位的韩令均一家可就赚大了……
大概能够感受到赵匡胤心头的少许别扭,赵德昭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趁韩庆雄服刑前,让其府上找些女子,抓紧交配。
虽然,这仍旧有一定风险,比如能不能怀上,比如万一没能生出儿子,如果是那样,那爵位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毕竟,刘皇帝的破例开恩,是没有重复的机会的。
这是一个难做的选择题,考虑良久,赵匡胤对赵德昭吩咐着:“派人,持我名帖,去寻韩令均,让他到洛阳府监狱!”
说着,赵匡胤也起身,命人帮他解下官袍,换上常服,准备出门。这一日夜下来,也是够折腾的了。
第145章 了结
行在处,“沙沙”的摩擦声持续想起,今日风光正好,秋阳明亮,照耀在刘皇帝、刘旻身上。父子俩,各坐一把交椅,双腿岔开,面前摆着一块磨刀石,正在用心修磨着箭镞。
“干了!加点水!”刘皇帝擦了擦额头细汗,对侍候着喦脱吩咐道。
喦脱赶忙添水,刘皇帝调整一下动作,继续卖力打磨,过了好一会儿,将箭头洗净,露出新容,尖锐锃亮,仿佛闪着寒光,透着杀人猎物之利器的风采。
“这打磨箭镞,既需耐心,也需体力啊!”看着撸起袖子,干劲十足,却显得有些急躁的六子,刘皇帝道:“你别着急,越急,越事倍功半!”
闻言,刘旻停下动作,甩了甩胳膊,重新拿起箭簇,尽量沉下心。见其状,刘皇帝嘴一撇,不由道:“怎么,对我就真没什么话说?”
抬眼,刘旻看着刘皇帝,青葱稚嫩的面孔间,流露出少许的无可适从,略作矜持,答道:“我不知道说什么!”
父子间的疏离感,似乎没有那么轻易就化解了。当然,刘皇帝也能感觉得到,这个儿子虽孤傲内向,却也不是那种木讷之辈,只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敬畏感太足。因此,刘皇帝也不由自省,莫非是自己威势太足了?他如今,可是自诩慈父的……
“你平日里,和嫂嫂是如何交流的?总不至于也没话说吧……”刘皇帝对其回答不满。
刘旻迟疑了下,答道:“只是些家常琐碎!”
“怎么,难道你还认为,让你伴驾,是为了同你这黄口小儿谈论军国大政,黎民安康吗?”刘皇帝顿时笑道。
刘旻微愣,旋即反应过来,冲刘皇帝露出少许笑容,身体下意识地放松不少。
刘皇帝正欲继续开导这个儿子,侍卫来报,太子赶来了。召见,刘旸参拜,刘旻也起身见礼。
虽然是嫡亲的兄弟,但刘旸与刘旻,同样稍显生疏,不过刘旸的态度很和善:“六郎不必多礼!”
“谢殿下!”
刘旸前来,显然是有事通禀,刘皇帝估计也累了,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对刘旻道:“你继续打磨,磨好了箭,晚点我们再去射猎!”
“是!”刘旻当然是遵命。
同刘旸一道回到殿帐内,示意他坐下,刘皇帝问:“何事?”
“今日刑部收到韩庆雄的上奏,言杀人犯法,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求活,愿伏法受刑。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不愿意承担不孝恶名,恳请宽恩,容他为韩武宁侯留下一脉传承后,再行赴死……”刘旸禀道。
“呵呵!”闻之,刘皇帝有那么一些微的诧异,捋须道:“这就是做了第三项选择啊,倒也有些出乎意料!”
“你怎么看?”刘皇帝问刘旸。
刘旸想了想,应道:“您既怜之,可以答允,这也算是法理之内的容情,彰显君父仁慈。只要最终依法处置,旁人也无法非议什么!”
显然,对于此事的一些想法,刘皇帝是同刘旸交流过的,刘旸也多少了解刘皇帝的考虑。
闻之,刘皇帝却道:“我若同意了,倘始终怀不上,留不了种,该当如何,等他半年,一年,还是三年、五年?开了这个口子,若是今后再遇到此等情况,是不是都得照此办理?勋贵罪死,可以此拖延,那于黎庶,又当如何?”
面对刘皇帝这番问话,刘旸沉默了一阵,拱手道:“韩武宁侯终究于国有功,体恤功臣,还是必要!”
深深地看了刘旸一眼,刘皇帝悠悠道:“你是如此态度,大汉的功臣勋贵们只怕都会喜欢你这个太子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哦?”刘皇帝问道:“为何?”
张德钧说:“常侃此人,健谈而不知收敛,口碑很差,另外,已故韩武宁侯只剩这一个儿子,直接判死,香火断绝,引得同情。”
刘皇帝笑了笑,淡淡道;“倘若全凭个人感情与观感断狱,又何来公平一说?”
“赵匡胤与郭国丈那边,可有什么动静?”刘皇帝又问。
“荣国公今日,曾登邢国公府门,想必也是为了此案!”张德钧答。
这显然勾起了刘皇帝的兴趣:“都说了些什么?”
“据说,是希望国丈能够出面,说和韩常两家,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国丈什么反应?”
“国丈回应说会尝试!”
刘皇帝又笑了笑,指着烤架,突然道:“翻一翻!”
张德钧不敢怠慢,把烤肉面翻了个一百八十度,刘皇帝则继续着他的烧烤大业。过了好一会儿,侍卫禀报,赵匡胤求见。
对此,刘皇帝感只是略作感慨,终究还是来了。不过,接见赵匡胤时,刘皇帝脸上的笑容,就如和煦的春风,请他吃肉。
皇子猎的食材,皇帝亲自烤的肉,就问你吃不吃?有事,吃饱喝足再说……
第144章 两个选择
等赵匡胤离开西苑回城时,暮色已深,刘皇帝倒假模假样地邀他留宿宫苑,但被他婉辞了。若是平日,赵匡胤或许还有些兴趣,毕竟同皇帝亲近的机会也不多,如今,心头挂事,无法安宁。
回府途中,乘坐在车驾内,赵匡胤的神情很是严肃,甚至有几分凝重。经过同刘皇帝一番交谈,他隐约发现了,“韩常案”这把火似乎有烧到自己身上的趋势,自己表现得似乎有些过于积极了……
“爹!”荣国公府门前,赵德昭是亲自迎接赵匡胤,表情认真,禀道:“李、党、刘、王几位叔伯过府拜见!”
“他们怎么来了!”赵匡胤眉头皱得更紧了,问:“来了多久?”
察觉到赵匡胤神情不对,赵德昭道:“不足半个时辰,奉茶于前堂!”
“走!”赵匡胤深吸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也加快了脚步。
赵德昭嘴里的李党刘王,指的是李继勋、党进、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其中李继勋的年纪最长,资历最老。党进是赵匡胤的老战友了,交情深厚,刘、王二人,早年也是其部下,出生入死,多受其提拔,如今也在禁军中任职。
进入堂中时,四人正在品茶饮酒。见到四人,赵匡胤脸上绽放出笑容,一副豁达状,拱手道:“诸位兄弟怎么来了?有劳久候,还望见谅!”
赵匡胤可是“老大”,四人可不敢不拘礼节,因而一同拜见。而后,还是由李继勋说道:“荣公,韩家三郎已经被判死了,此事想来你也知道了,难道就坐视韩德顺这仅存的子嗣被斩绝后吗?”
听其言,赵匡胤反问:“韩庆雄触犯国法,依法论罪,何以指谪?何以更易?以兄之见,当如何?”
李继勋这些人,要说与韩令坤的关系有多好,也不尽然,毕竟他们也只是通过赵匡胤,而有所交际的。如此表现,大抵也是表露一下态度,表示对赵匡胤的支持罢了。
就这一日夜间,赵匡胤的奔走,也没有刻意隐瞒,做得还算堂正。有趣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明明有求枉法的嫌疑,但很多人看在眼里,却觉得赵匡胤厚道,有情有义,直得深交……
闻问,李继勋应道:“韩德顺辞世不过数月,就要绝其后,太不妥了。不论如何,他也是大汉的功臣,当年南口大战,也是死战抗敌,重伤几乎亡命,方才迎来反击的机会,大破辽军……”
“功是功,过是过,父之功岂能抵挡子之过?再者,韩德顺的功劳,陛下与朝廷没有酬赏吗?韩家三郎此前所享受的官职待遇,岂非受其父荫庇?”赵匡胤接连反问。
被这话问得,有些哑口无言。几个人忍不住向赵匡胤投以疑惑的目光,这哪里像是要保旱韩庆雄的样子。
察觉到他们的疑问,赵匡胤叹了口气,道:“如今,判罚已下,还能推翻既定的判决吗?”
打量着几人,赵匡胤问:“难道你们有办法?”
党进很干脆地道:“判决是下了,但不是还需上报刑部、大理吗?我等不懂法,却也知道可求赦于陛下。我等有意,联名上书陛下,不求宽恕,只求减刑,服刑、流放全无疑问,留条性命即可!”
听他这么讲,赵匡胤的脸色当即就有些黑了,瞪了党进一眼,斥道:“所幸你们还未如此做,否则遭受斥落的,恐怕就是你们了!”
闻言,党进有些意外,愣愣地道:“此言何意?”
“知道我从何处回府的吗?”环视一圈,赵匡胤也不卖关子,直接道:“我才于西苑,觐见陛下归来,就是为了此事!”
李继勋顿时道:“结果如何?陛下总要给荣公几分人情吧!”
没有直接应答,赵匡胤略作思吟,又抬头打量着他的“马仔”们,看得几人有些别扭。终于,赵匡胤沉声道:“今夜我就不作招待了,诸位各自回府吧,此事你们不用插手了,也不要妄言!”
“还有!”不待彼等反应,赵匡胤继续开口,表情格外严肃:“今后,如非必要,切勿再如此聚众来访!”
“惹人非议啊!”
听其言,几人互相看了看,有些说些什么,但见赵匡胤那满面的威势,也不敢反驳。一起向他行礼后,也都告辞了。
书房内,侍女换烛,赵匡胤盘腿坐在一张案后,自斟自酌,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爹!”赵德昭入内,轻声行礼。
“都送走了?”赵匡胤问。
“是!”赵德昭应道:“党叔父托儿转告,您该做的也都做了,倘若事情当真不可挽回,也无需自责!”
闻之,赵匡胤笑了笑:“我素知晓,党进其人,粗莽其表,内则精明!”
见状,赵德昭犹豫了一阵,还是忍不住问道:“您去觐见陛下结果如何?陛下拒绝开恩吗?”
看着自己的儿子,那双眼中充满了求知欲,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陛下请我吃酒用食,肉还是陛下亲手烤的,味道很不错……”
赵匡胤答非所问,顿了一下,又道:“最终就此事,给了两个选择!”
“两个选择?”赵德昭更疑惑了,做出请教状。
“虽然陛下没有明说,但就是那个意思!”赵匡胤解释道:“姑念韩德顺的功劳,陛下也不愿看其绝嗣,但韩庆雄杀人事实,也不可不罚,否则难服人心!
因而,给出两个解决办法。其一,韩庆雄以杀人罪入刑,弃市伏法,武宁侯的爵位不加剥夺,从韩家近支择一人,过继韩德顺;
其二,陛下法外开恩,留韩庆雄一命,但要流刑戍边,爵职一概削除……”
赵德昭也算是聪明人了,听其言,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但表情也露出几分纠结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一,爵位保留,韩令坤这一脉也得以延续,但就血脉上,不再是其亲传了,不敢是爵位还是财产,终究便宜了“外人”。就这,已然是刘皇帝格外施恩了,大汉的爵位继承,非开国者,除了有降等世袭之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以血脉为基础维系。
如若没有直系关连,爵位朝廷也要收回的,犯了罪,也是要根据情节轻重降减或剥夺。而有爵者,子嗣从怀孕到诞生,都是需要在吏部登记备案的,还定有一套查验制度,而如有欺瞒作假,只要被查出来或者举报,就是重罪。
老国丈海阳侯周宗死后,因为膝下无成活的儿子,他收养的那个族子,也只继承了财产,爵位则被收回了。不过,看在周氏娘子以及儿女的份上,或许今后刘皇帝会开恩,再赏个爵位。
这就是,如今大汉爵位的价值所在,管理越严格,授赐也更加困难。身份地位上的优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体现出来了。
可以想见,今后大汉的贵族们选继承人,除了嫡庶考虑,还要看第三代……
选择二,就更简单了,除了一条命,留不下太多东西。废为庶人,流边受刑,财产估计要赔偿一大笔给常家,剩下的也还需要赡养母妹……
赵德昭思虑良久,忍不住问道:“爹,您觉得该如何选择?”
叹了口气,赵匡胤反问:“你觉得,韩令均兄弟,会做何选择?”
对此,赵德昭苦笑,武宁侯这可是第一等的侯爵,涉及到爵位世袭了,韩令均难保不会从保护侄子的心理,转移到利益考量。
如果从族子家过继,可以肯定,必然是从韩令均的儿子中选,毕竟韩令坤的两个亲弟弟,就他在西京。那样的话,哪怕因为韩庆雄杀人,继承过来的爵位再削个三等,那也是旱涝保收的,没有爵位的韩令均一家可就赚大了……
大概能够感受到赵匡胤心头的少许别扭,赵德昭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趁韩庆雄服刑前,让其府上找些女子,抓紧交配。
虽然,这仍旧有一定风险,比如能不能怀上,比如万一没能生出儿子,如果是那样,那爵位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毕竟,刘皇帝的破例开恩,是没有重复的机会的。
这是一个难做的选择题,考虑良久,赵匡胤对赵德昭吩咐着:“派人,持我名帖,去寻韩令均,让他到洛阳府监狱!”
说着,赵匡胤也起身,命人帮他解下官袍,换上常服,准备出门。这一日夜下来,也是够折腾的了。
第145章 了结
行在处,“沙沙”的摩擦声持续想起,今日风光正好,秋阳明亮,照耀在刘皇帝、刘旻身上。父子俩,各坐一把交椅,双腿岔开,面前摆着一块磨刀石,正在用心修磨着箭镞。
“干了!加点水!”刘皇帝擦了擦额头细汗,对侍候着喦脱吩咐道。
喦脱赶忙添水,刘皇帝调整一下动作,继续卖力打磨,过了好一会儿,将箭头洗净,露出新容,尖锐锃亮,仿佛闪着寒光,透着杀人猎物之利器的风采。
“这打磨箭镞,既需耐心,也需体力啊!”看着撸起袖子,干劲十足,却显得有些急躁的六子,刘皇帝道:“你别着急,越急,越事倍功半!”
闻言,刘旻停下动作,甩了甩胳膊,重新拿起箭簇,尽量沉下心。见其状,刘皇帝嘴一撇,不由道:“怎么,对我就真没什么话说?”
抬眼,刘旻看着刘皇帝,青葱稚嫩的面孔间,流露出少许的无可适从,略作矜持,答道:“我不知道说什么!”
父子间的疏离感,似乎没有那么轻易就化解了。当然,刘皇帝也能感觉得到,这个儿子虽孤傲内向,却也不是那种木讷之辈,只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敬畏感太足。因此,刘皇帝也不由自省,莫非是自己威势太足了?他如今,可是自诩慈父的……
“你平日里,和嫂嫂是如何交流的?总不至于也没话说吧……”刘皇帝对其回答不满。
刘旻迟疑了下,答道:“只是些家常琐碎!”
“怎么,难道你还认为,让你伴驾,是为了同你这黄口小儿谈论军国大政,黎民安康吗?”刘皇帝顿时笑道。
刘旻微愣,旋即反应过来,冲刘皇帝露出少许笑容,身体下意识地放松不少。
刘皇帝正欲继续开导这个儿子,侍卫来报,太子赶来了。召见,刘旸参拜,刘旻也起身见礼。
虽然是嫡亲的兄弟,但刘旸与刘旻,同样稍显生疏,不过刘旸的态度很和善:“六郎不必多礼!”
“谢殿下!”
刘旸前来,显然是有事通禀,刘皇帝估计也累了,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对刘旻道:“你继续打磨,磨好了箭,晚点我们再去射猎!”
“是!”刘旻当然是遵命。
同刘旸一道回到殿帐内,示意他坐下,刘皇帝问:“何事?”
“今日刑部收到韩庆雄的上奏,言杀人犯法,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求活,愿伏法受刑。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不愿意承担不孝恶名,恳请宽恩,容他为韩武宁侯留下一脉传承后,再行赴死……”刘旸禀道。
“呵呵!”闻之,刘皇帝有那么一些微的诧异,捋须道:“这就是做了第三项选择啊,倒也有些出乎意料!”
“你怎么看?”刘皇帝问刘旸。
刘旸想了想,应道:“您既怜之,可以答允,这也算是法理之内的容情,彰显君父仁慈。只要最终依法处置,旁人也无法非议什么!”
显然,对于此事的一些想法,刘皇帝是同刘旸交流过的,刘旸也多少了解刘皇帝的考虑。
闻之,刘皇帝却道:“我若同意了,倘始终怀不上,留不了种,该当如何,等他半年,一年,还是三年、五年?开了这个口子,若是今后再遇到此等情况,是不是都得照此办理?勋贵罪死,可以此拖延,那于黎庶,又当如何?”
面对刘皇帝这番问话,刘旸沉默了一阵,拱手道:“韩武宁侯终究于国有功,体恤功臣,还是必要!”
深深地看了刘旸一眼,刘皇帝悠悠道:“你是如此态度,大汉的功臣勋贵们只怕都会喜欢你这个太子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