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就是熊掌鱼翅不可兼得呀。
    一鞋店的人都好奇,不知道写真馆拉吃饭的人过去这招到底有没有效果。
    江海潮真诚地期待着:“最好有效果,能拉住客。这样她以后肯定乐意更多的人去她店里吃饭,咱们这儿也不怕坐不开了。”
    周雪莹摇头:“我估计悬,除非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拍写真,否则大家身上不会带这么多钱。”
    江海潮脑洞大开:“不是说有信用-卡吗?就像电视上放的那样,身上带着卡出门,刷了一下,把钱给花了。”
    大家面面相觑,还真有可能。
    江海潮心情愉悦,收拾大家吃剩下来的塑料饭盒,用大垃圾袋装着出去丢。
    她瞧见那个黑黢黢的小男孩这满脸焦灼地捧着他的西瓜杯,四下寻找客人,还难得动了恻隐之心,指点了一句:“别在这边卖,这边有免费的饮料喝。你跑去那头,那边的人才有可能会买你的西瓜。”
    小男孩咚咚咚跑了。
    海军也帮忙过来丢垃圾,见状抱怨姐姐:“你管他干嘛?大姐,我没揍他就不错了。”
    高强他们出来接饮料喝,也深以为然地点头。班长,你这也太善良了,又不是咱们学校的人。
    江海潮挠挠头:“我是可惜西瓜,再卖不掉只能馊掉了。搁在县城,连喂猪都没地方喂。”
    虞凯不以为意地挥挥手:“嗐,马上到告秋(立秋)了,也没几天西瓜卖了。”
    江海潮点点头:“那也好。”
    总比眼睁睁地看着东西在自己面前坏掉强。
    可惜她难得的恻隐之心也没派上什么用场。
    他们吃过饭不久,结伴去公用厕所方便,回头便看见步行街那头的服装店门口也摆上了大大的冷饮桶。
    人家比他们更高级,是透明的玻璃塑料桶,里面装着淡绿色和橙黄色的饮料,旁边竖着大招牌:免费品尝。
    嘿,又是一个学人精。
    男孩子们跑过去,接了免费饮料回来给大家品尝。嗳,人家是下了血本的,竟然是果味汽水饮料,一喝下肚,一股气冲上来。哇!好爽啊。
    这种饮料他们喝过,会场上有人卖,一块钱一杯呢。
    虞凯替他们担忧:“他们这么送下去,会不会送亏本啊?”
    汽水的成本可比绿豆汤和酸梅汤高多了。
    杨桃咚咚咚跑进去看,折回来摇头:“亏个鬼,他们到现在都没打折呢。”
    想想看,一杯汽水一块钱就一块钱吧,衣服打折的话,哪怕是9折,也远远不止一块。
    大家放下心来,一致认为,即便免费送汽水,服装店也不会对他们的生意造成多大冲击。
    真要说影响的话,那也只会落在卖西瓜杯的小孩身上。街上免费品尝的饮料都有4种了,谁还会买西瓜杯?
    除此之外,估计冷饮店也会不痛快。果味汽水都上了,买果汁的人肯定会少啊。都是步行街上的东西,逛街的人哪个不在心里算笔账啊?
    海音今天放假,也过来帮忙,见状忧心忡忡,细声细气道:“大姐,那他们会不会恨我们啊?”
    最早在步行街上搞免费饮料的,可是她家。
    而且现在服装店都有样学样了,说不定其他店也会跟着摆出免费的饮料桶。那到时候冷饮店还做什么生意?
    江海潮眨巴眼睛:“这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呀。再说我们送的是绿豆汤和酸梅汤。冷饮店也不卖这个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绿豆汤和酸梅汤带有强烈的家常意味,自家也会煮着喝,跟外面卖的饮料还是有区别的。
    哎,管不了了。后面人家要怎么玩,跟他们可没关系。
    大家又开始满怀好奇地等待,看街上能多出多少免费冷饮。嘿嘿,最好大家有服装店的精神,只抄精髓,不抄细节,能更换饮料品种,好让他们每种都尝尝鲜。
    可到了傍晚时分,新的饮料桶没亮相,新的生意单子先跑来了。
    下午4:30,艺术写真馆的老板亲自跑到鞋垫来下单,她要的不是鞋子和衣服,而是50份快餐。
    她青出于蓝胜于蓝,不免费送饮料,改成送饭了。
    所有进艺术写真馆的人,都可以免费赠送一份晚餐。
    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集体惊呆了。哎哟,这是要人从早逛到晚,不愁吃喝的意思吗?
    如果真这样的话,那必须得大书特书,好好宣传啊。
    放眼全县,不,是放眼全市,还有比逛步行街更爽的地方吗?
    周雪莹都保证,市区的超市有免费试吃,但只给一点点,绝对不让你放开了吃喝。
    江海潮快活地眨眨眼睛,嗯,确实要好好宣传宣传。以多年看书读报养成的眼光来看,这绝对算一个相当不错的新闻点。
    上个月鞋店在县电视台亮了回相,他们的生意立刻蒸蒸日上。这都八月份了,再来一回,吸引更多的顾客逛步行街,他们店里的买卖必定能锦上添花。
    免费的gg好香啊!
    江雪潮美滋滋地等啊等,等到街上出现第4家免费冷饮时,《与您相约》栏目组那位主持人小姐姐终于举着话筒上步行街了。
    可不待他们热情招手,小姐姐和那个长胡子的摄影师叔叔便大步流星去了艺术写真摄像馆。
    江海潮赶紧安慰她的小伙伴:“应该的,照相馆可送饭呢。”
    现在每天起码从他们这儿订50份盒饭,最多的一次午饭晚饭加起来要了80份,完全可以算他们的大顾客了。
    要是写真馆这次任好风凭借力,直接上青云,生意好起来,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啊。顾客多了,她家订的快餐应该会更多。
    可惜大家稍稍宽解的心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主持人小姐姐出了艺术写真馆,不仅没过来找他们,反而进了步行街最贵的那家服装店。真的好贵,她家一条裙子能卖500!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摆出来专门用来吓唬人的。
    海军憋不住,带着超超咚咚咚跑过去。过了大概20分钟,超超绷着小脸回来了,面色凝重:“大姐,他们一直在拍那个店呢。那个姐姐跟她家老板说了好多话。军军哥哥说他们家肯定给电视台塞钱了。”
    小伙伴们面面相觑,目光集体落在江海潮脸上。
    老大,你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江海潮心里也咯噔一下,换成艺术馆被拍20分钟,她肯定不着急,毕竟大家不在一个锅里吃饭。可现在是服装店哎,人家的衣服种类可比他们多得多,人家的店也装修的比他们漂亮的多。
    她只好强行挽尊,清清嗓子强调:“那个,本来我们有100个客人,现在又多吸引了100个,就算钱不给她家,我们也没任何损失呀。”
    冯雪冷笑,半点不给她面子地相当毒舌:“哦,那我们可得提醒一下她家,专门给你送面锦旗,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
    想的倒挺美的,你怎么就知道你原先那100个客人不会被人家拐跑呢?
    这篇文的评论阿金都看过,上章有小伙伴提出疑问我也看到了,本来想在评论下面回复的,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回不上去,在这里回复下吧。
    我看疑问主要有三点:一、服装生意过于顺利。二、主角作为小孩为什么没被欺负?三、主角不像小孩。
    关于第一点,服装生意的顺利,最关键的点是它具备核心竞争力:便宜且时髦,满足了它的销售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短期内,同一片市场上没有可以与之势均力敌的竞品的话,它的优势都不会消失。
    也正因为如此,江海潮针对它的各种销售策略才能获得成功。
    而且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江海潮一直在有意无意主动被动地扩大销售市场。她最早是在本镇卖衣服,然后觉得江口人多,想赶在年前把衣服卖掉,所以去江口卖。再后来,进了县城,发现更大的市场,于是又转战来县城。生意好她也不满足,继续想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所以她又把目标放在了电视上,希望通过电视节目来扩大影响力。
    从这点上来讲,她其实已经超越了同时期的很多小商贩。大部分摆小摊的人都安于现状,生意不错,足够养家糊口,那就继续下去好了,不愿意再往前走。毕竟,往前走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承担生活压力的大人,不敢轻易冒险。从这点看,这也是主角的幸运之处。初生牛犊不怕虎,她不怕失败,什么都敢尝试,有枣没枣打三杆。
    第二点,小孩为什么不会被欺负?
    他们被欺负过呀。
    1在湖港镇做生意的时候,被工商所直接没收东西(所以被迫放弃了卖螺蛳)。
    2在江口卖衣服的时候,有顾客偷衣服,反而诬赖他们搞错了。(最终是菜头爷爷找了工商所,解决了这次纠纷)
    3在县城夜市卖衣服,别人认为他们挡了自己的生意,把他们赶走了。(县城工商所出面,把他们安排在步行街旁边)
    4在步行街摆摊,被服装店举报赶走。(他们自己想办法跟鞋店合作,获得了步行街的入场券)
    5与鞋店合作时,店主试图欺骗他们,蒙骗他们的钱。(海音记忆一流,主角们这边有账可循,店主不得不改口。)
    如果说欺负的方式是直接动手打他们,那的确不存在。
    因为一来成年人除非穷凶极恶,否则只要能通过恐吓之类的手段达到目的,他们一般不会动手打孩子。
    事实上,绝大部分成年人对小孩都怀揣善意,在对方没有影响自己利益的时候,存有惜贫怜弱的心。
    二来,从一开始在江口做生意,江海潮就可以说是背靠大树——菜头爷爷,获得了对方的帮助和庇护。他实际上是江海潮商业道路上的第一位导师。(家公爷爷和婆奶奶因为人生阅历的限制,没办法充当这个角色。)
    在江口的经历,潜移默化间让江海潮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不管谁的地盘上混,就必须得和这块地盘的老大打好关系,起码不得罪对方。在他们刚到县城卖西瓜碗,挣钱并不算多的时候,夜市一天要收10块钱的摊位费,他们明明可以投机取巧不交这个钱,但她还是坚持交给工商所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对方的庇佑,包括给工商所的人送凉菜送西瓜,都是这个目的。事实上工商所也的确收钱办事,维持了夜市的纪律。在夜市做生意,不存在明目张胆被欺负的情况。
    至于为什么其他摊贩没挤兑他们?因为大家没有利益冲突呀,甚至可以相辅相成。各人有各人的生意,家家生意都不错。主角又特别会做人(有人在卤菜摊上买素菜时,她宁可说自家的凉菜卖光了,也要把生意让回去,好结善缘)。那么好端端的,其他人为什么要欺负他们呢?
    吃饱了撑的没事做,耍酒疯的?倒是有可能。但工商所的人一直待着,他们白吃白喝也会维持纪律。在有规律的场所,为非作歹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况且当时正在严打呢(文中提过),1996年的严打很有名的。真坏人也会那个时候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往枪-口上撞。至于为什么没被抢劫,也跟严打有关系。90年代治安不好,可严打开时和严打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治安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步行街时也是,服装店会看不惯他们,但不会直接掀了他们的摊子。因为没必要。服装店可以直接举报,不耍阴谋,直接以阳谋赶他们走。事实上也的确把他们赶出去,不让他们摆摊子了。
    换到鞋店老板这一边,耍小聪明玩小手段偷偷吞钱他会做,但撕破脸勉强他肯定不会干。一则他们决定合作的时候,是请工商所做的中人。作为被监管对象,鞋店老板没必要得罪自己的管理者。二则鞋店生意好,老板也知道长久做下去会更划算,实在不必为了几千块钱,彻底跟主角撕破脸。
    当孩子们跟鞋店捆绑后,他们就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外人欺负小孩,相当于损害鞋店的利益。那想使坏的人也得掂量掂量啊。毕竟小孩好欺负,拥有左青龙右白虎朋友的店主显然不是什么善茬,没那么好欺负。
    还有一点,他们是小孩呀,过完暑假就得回去上学的小孩。这样一个限期的竞争对手,别人也没必要非得对他们赶尽杀绝。毕竟8月份一结束,他们就退场了呀。
    其实25两件事里,海音的超强记忆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大部分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是讲理的。2当中,工商所还没露面的时候,因为主角等人有理有据,舆论已经站在他们这边了。
    第三点,主角不像小孩。
    没错,她早就不是普通小孩了,从心态上来讲,她并不完全把自己当孩子看。这与她的出身、天性、生活阅历有关。
    首先她是大姐,两边都是大姐,从小她就习惯于指挥弟弟妹妹们。碰上事情也是她拿主意。家里长辈在这方面是对她放权的。当时的多子女家庭尤其在农村,大的管小的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大的把小的给带大了。
    其次她一直是学校的班长,后来又当大队委大队长,老师也对她很放权,她在同学中有很高的权威性。她是事实上老师的助手,这个角色承担久了之后,她就不可能单纯的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很多时候她会把自己代入老师(大人)的角色去想问题。
    对孩子来说,学校和家庭基本上已经占据生活的全部。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她被养成凡是习惯性出头的大姐大性格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家庭不发生意外,从小被肯定鼓励长大的她大概也就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小大人,自信心爆棚,基本上不会被 pua的那种人。
    但事不如人愿,父母失业,被迫外出打工。照顾他们的家公爷爷和婆奶奶无力替他们遮风挡雨,生活的沉重压力逼着她飞速成长了。其实几个小孩都在成长,可因为她是老大,所以表现的就最明显。
    她难过吗?当然难过。年前父母回来,她崩溃地大吵大闹,斥责父母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就是对被迫提前结束的童年的一种反应。
    但与此同时,她也迅速认清了现实,那就是父母还是会离开。这个角色依然会缺失。
    小孩的一大特性是碰上事儿找大人(通常是父母)帮忙。可当他们发现找不到这样的大人时,有人会逃避,有人会把自己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大人。
    江海潮是后者。她的飞速成长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比方说租初中后门口的房子,就可以说是她一手推动的,而且谈了价格之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找大人,而是自己赶紧去签合同。对此,外界的反应是诧异。(借卢艳艳的嘴表现出来了,你一个小孩签什么合同?江海潮的回答是忘了自己上五年级,这其实也反映了她并不认为家公爷爷和婆奶奶能够被完全依靠。)
    之后她的弟弟妹妹们也说过类似的话,比如大姐怎么不经过家公爷和婆奶奶的同意,就做决定之类的。因为她已经习惯自己做主了,而且从中尝到了甜头。
    在县城做生意碰到困难时,大人同样没能承担那个力揽狂澜的角色。房东不让开饭铺,婆婆奶奶的反应是沮丧,没能提出任何解决办法。最后还是江海潮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小伙伴们习惯性对她的期待和依赖,又刺激着她飞速地成长,站出来扛事。脑袋瓜子是越用越灵的。原本小孩不考虑,指望大人来解决的问题,现在她自己考虑了,她又是个极为聪明而且观察能力相当强的人,自然就一路往前跑了。
    这可以说是她的幸运,也可以说是不幸。

章节目录

一姐还是小学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金面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面佛并收藏一姐还是小学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