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纳将军从装甲车里探出半个身子,向左右看了看。这支车队一共有几十辆主战战车,另有数台重装机甲,以及数十辆各式载重装甲车。整支部队大约一千多人。和出发时超过六千人对比,此刻的兵力显得异常单薄。
老将军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那些被放弃的士兵,暗自叹了口气。那时最后下命令的并不是他,而且扑天盖地的兽潮确实也把他惊到了,最后不得以做出放弃跟不上来的人的决定。
莱特纳再叹了一口气,盘算了一下手上的兵力,深感不足,决定回到基地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更多的援兵和装备。在末日阴影要塞与枪骑兵们一起抗过这次兽潮后,莱特纳很清楚,靠手上的这点人、又要分散在两个基地,无论如何都挡不住这种程度的兽潮。
对于卢尼和海瑟薇的离开,他并无抱怨,知道惯例如此。卢尼和海瑟薇不可能真的在这见鬼的地方呆上好几年。固守和开拓的苦事都得他们来干。
正想着,远方已经隐隐看到了前进基地的轮廓。莱特纳皱了皱眉,对车内的组员说:“都看到基地了,怎么没有收到他们的回复消息?今天的哨兵全都睡着了吗?”
“已经发过去好几次确认信息了,从十公里外就开始发,不过一直没有回应。”
老将军的双眉已经锁到了一起,下令:“全体一级警戒,呈战斗队形,放缓速度,释放机甲,慢慢接近。”
装甲车队随即放缓速度,四下散开,几台重型机甲也从运输车上走下,在战车部队的簇拥下逼近前进基地。
基地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甚至连一点灯光都看不到。
先头的战车已经逼近到几百米外,基地中仍无动静。
就在这时,一个战士突然惊呼:“兽潮!!”
瞬间部队就炸了锅。他们实在是被铺天盖地的兽海给打怕了。一时之间战车炮管四下乱指,机甲原地转圈,寻找敌踪。
然而四野无声。
终于,一头异兽在要塞城墙上出现,它看到外面的装甲部队,顿时一惊,转头跳下城墙,狂奔而去。好几只炮口都对准了它,一路目送它远去,但是没有人开炮。
片刻之后,频道里又响起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战兽的反应信号……那个,消失了。”
莱特纳气得没有力气开骂了,下令:“第一小队进基地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二小队接应。”
十余辆战车启动,拉开虚掩的基地大门,驶入基地。通讯频道中忽然响起一声惊呼:“人都不见了!东西也不见了!”
片刻之后,莱特纳站在基地中央,脸色铁青。
旁边参谋则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家伙难道是叛逃了?他们能逃去哪?还有为什么要逃呢?”
真正难以理解的就是最后一个问题。
此时通讯车带回了另一个基地的消息,和这里一样,人都不见了,所有设备也都不见了,只留下了空荡荡的建筑外壳。
莱特纳看看破损的墙壁和炮塔,说:“以半日为限,分散收集所有线索。再看看还有什么能用的东西,全都带上。我们……回末日阴影。”
这是不得已的决定,这里没有能源没有食物,他们这一千多人挺不了多久。而且只有末日阴影要塞才有和轨道通讯的设备。
一天之后,威廉愕然看着要塞外的装甲车队,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他们怎么又回来了?
此刻的2号基地则是一片繁忙,主基地周围多了十余个两三层高的小楼,都是由一个个居住模块拼接而成。从天空俯瞰,它们就像是朵朵绽放的雏菊。
这些都是临时的居住区,一半埋在地下,以保证主基地的射击视角。信号的传输和通讯仍是难题,楚君归能够精准操控的武器站距离不能超过100米。
这次出击,不光得到海盗旗的物资,还拿到了许多技术。不过思考之后,楚君归和林兮还是决定以代理人的科技为主,海盗旗的技术并不完整,而且也不适合4号行星。两个小代理人今后也不可能从联邦那边源源不断地得到相应的设备和原料。
两艘特殊的运输舰现在是楚君归重点研究的。它们能够反复穿越风暴云层,靠的是附加在船体上的全新离子防护装甲。这种装甲会不断弹射出细小碎片,释放出强大电流,并在飞船周围形成离子保护层,将风暴云层内的离子风暴排开。
这层装甲不用说,一看就知道极为昂贵。越是能够抵抗极端环境的材料,价格会呈指数型上升。比如能够抵抗5000度和能够抵抗5万度高温的材料,价格相差不止十倍。
而且这层装甲还是半损耗品的方式,成本就更是高昂。
按照下降时损耗程度计算,这两艘运输船大约还能安全穿越3次风暴云层。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至少让在四号行星登陆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不过楚君归现在可不会用它们逃离4号行星。
在行星外空,海盗旗和枪骑兵们监视着所有空域,速度缓慢的运输船根本跑不过战舰,所以离开了4号行星反而是死。
楚君归从海盗旗基地里得到了大量情报,其中就包括两大军团轨道基地的位置,以及在星系内布置的兵力。看到兵力数字,林兮也是大吃一惊,因为联邦几乎把一整个军团都放到了这里,实力上和盛唐第九舰队不相上下。
这等实力足够镇压好几个星域了,怎么会都堆积在这么一个小星系里,干等着开拓行星表面?
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能嗅出里面非同寻常的味道。不管联邦想要干什么,此刻都不是两个小代理人能够插手的。
在得知联邦真正布置的军力后,试验体就决定暂时先不离开4号行星了。风暴云层实际上变成了他们的天然保护伞。
在4号行星上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说再拔掉末日阴影要塞?
海盗旗的两个基地已经让试验体尝到了甜头,他现在很好奇,枪骑兵的要塞里又有点什么。
远方山谷,新的兽巢中,4团黑影围在一起,外围还有几团更小的黑影。
中央最大一团黑影正在教育其它黑影,“要养寇自肥!”
最外圈的一团小黑影正在摆弄着一架虚拟天平,只是无论它怎么往战兽一端放砝码,好几团巨犀都放上云了,却始终压不下天平。
它忍不住嘟囔:“寇怎么养得比我们都肥?”
第203章 战力来源
关于穿越风暴云层,楚君归感觉自己似乎有更好的想法。
此刻勒芒更忙了,他的研究对象除了小开,还多了好几头突翼兽,而且是活的。试验体不止一次看到突翼兽飞入风暴云层,然后又若无其事地飞出来。要是换了是人,早就被电成焦炭了。但这些突翼兽却完全没事。
试验体感觉,穿越风暴云层的秘密应该就藏在这些本土生物身上。
自然是神奇的,生命更是如此。再苛刻的环境,一旦诞生了生命,就会存在很多让人无法想象的生存方式。比如在来到4号行星之前,试验体就没想过还会有生物以电磁波生存。
基地里生物和有关方向的科学家还有七八人,他们都被派给了勒芒,协助他加快研究进度。勒芒的地位原本在科学家中是垫底的,但是自从他发现了勒芒晶体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能够得到泛星域大奖的成果,未来勒芒必成泰斗一级的人物,所以这些科学家给他打下手心甘情愿。
楚君归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交给了勒芒,同时把寒武纪的算力也分配了一半给他,然后就着手研究末日阴影要塞。
末日阴影要塞知道2号基地的位置,2号基地也清楚末日阴影的方位,这是件很糟糕的事。
过去兽潮攻击末日阴影的次数和规模远超2号基地,以致枪骑兵们大多时候只能自保,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两个小代理人。同时跨越几百公里去攻击对方,路途中遇袭风险巨大。上一次海盗旗和枪骑兵的联军就险些推平了2号基地,结果兽潮来袭,自己反而差点全军覆没。
经过这一次,试验体再也不相信什么人类联合生存之类的鬼话。
有开天在,试验体被兽潮袭击的风险大大降低,此外他现在也知道对手手中也有一台寒武纪,警戒范围高达数百公里。假如他就这么把移动基地直接开过去,肯定刚入警戒圈就会被发现。
不过在拿到两艘全新的运输船后,试验体现在也有解决办法。他把运输船上的反重力引擎拆了下来,打开外壳,开始逆向研究里面的结构。
在35世纪,逆向工程本来已经接近无用,特别是在飞船引擎这种真正的尖端领域。不要说现在,就是回到20世纪初,拿着点测量工具就想仿制对手的先进产品也是处处碰壁。测量只能得到数据,却不知道这数据是怎么来的,对原型机稍做改动,自然会问题无穷。
不过试验体却是例外。他的芯片中本来就有大量代理人的设备资料,身为试验体,他又省去了大量学习的过程,只需要加载资料就可以了。楚君归随便在资料库里翻一翻,就能找到不少反重力引擎的设计图,只不过都不适应4号行星的环境而已。
这样研究了整整两天后,楚君归发现运输船的反重力引擎其实仍是传统型号,只不过为了适应4号行星的苛刻环境,增加了一些很巧妙的设计。为了防腐蚀,引擎被彻底封装,变成了一个不可拆卸的模块。而引力出口处则设计了一块可移动的保护盖板,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时就合拢,以此保护脆弱的反重力面。
吃透基本原理,楚君归就重新设计了行星版反重力引擎。新引擎大量使用了4号行星上的材料,有些稀有元素缺失,就使用性能相近的普通金属代替。就这样,一款能耗是正常标准8倍,出力是正常标准一半的产品新鲜出炉。
这款新引擎别看数据差,但是体积大啊,光是控制器部分就快有一个房间那么大,里面塞了上万块生物芯片,否则无法调节引擎的输出功率。
最终的成品,大小堪比套房。自重超过100吨,可以负载大约5000吨。面对成品,试验体只是头痛了一会,就定下了设计图,开始建造,而且一造就是八台。
新的反重力引擎也不是全无优点,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用寿命。联邦反重力引擎哪怕做了封装处理,在4号行星内部的使用寿命也就100小时。而楚君归设计的引擎使用的生物芯片,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处理器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坏。至于封装,他手上的生物涂料能够很好地抵御腐蚀环境,还能很大程度上隔离电磁场。
至于详细的使用寿命,楚君归并没有去深究,反正在战争环境下,估计没有哪台反重力引擎能够用到自然坏的那一天。
8台反重力引擎合计需要近500万kw的功率,但在能源上试验体财大气粗,不过就是一台大型反应炉的事。试验体大笔一挥,在设计图上又装了两台反应炉,这样除了反重力引擎外,整个平台上就能有1000万kw的能源供应,够干很多事了。
有了反重力引擎,有了核心能源模块,楚君归的浮动基地设计图框架就此出炉。
他设计了一个长方型的大平板,把反重力引擎均匀摆放,中央后部放动力炉,前面是功能舱室,后方是仓库和生产区,然后在上面再扣个四四方方的反壳,点缀上几百个武器站,最新的浮动基地就圆满搭建完成。
看着这个仿佛长满了毛刺的火柴盒一样的东西,就连艺术组件都跳出来吐槽,实在是太丑了,丑得不忍直视,后后现代主义都不带这么画的。
楚君归直接关了艺术组件。
方块造起来最简单,就这一条理由足够了。
不过浮动基地的前进动力是个问题,反复思考之后,试验体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加轮子。
平时浮动基地会把一台反重力引擎作为备用,这样整个基地就会比正常情况下略重。然后在基地下方装些驱动轮,就可以在地面前进了。如果地型实在无法通过,那就飞过去,然后再落地,在地面上开。
设计完成后,试验体感觉心里从内而外充满了成就感,于是把设计图发给了林兮。
片刻之后,林兮又把设计图发了回来。
出乎意料,试验体并没有等来长篇大论的吐槽,而是修改过的设计方案。新方案其实没有本质变动,只不过在外层重新加了涂装,银灰黑金的配色充满了质感和科幻色彩。甚至让这个巨大火柴盒的造型看上去都没有那么丑了。
试验体心中感叹,原来涂装也是战斗力。
第204章 浮空基地
2号基地原本已经拥有多达百台四阶制造机,在楚君归袭击海盗旗基地时,基地留守人员又将制造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大举增加的产能,以及同样提升的材料精炼与供应能力,使得浮动基地的建造进程大幅缩短。
试验体充分利用自身算力,将浮空基地的设计图分解成一万多项子任务,再具体划分到每个人的头上。几分钟之内,所有人就都知道自己在接下来十几天要干什么。
其实浮空基地的设计已经极度简化,大部分都是标准构件,也是标准拼接结构,并且预留了推进引擎的位置,需要的话,直接把运输船上的主引擎拆下来装上去就行了。真正复杂且具备技术含量的还是大量的武器站,以及武器站的操控部分。
浮空基地的反重力引擎会产生大量热量,楚君归专门设计了热量收集系统,将多余的热量用来加热动力炉使用的原料。
如是几千人同时动手,一个巨大的方盒子逐渐成型。
第一个浮动基地还没有造完,楚君归就规划第二辆的制造。这个时候长方体造型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两个基地可以轻易地拼在一起,变成一个更大的基地。未来如果长方体再多一些,还能继续往上拼。
转眼之间半个月过去,浮空基地正式建成。这个基地可以在50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理论上也能飞出4号行星。但那只是理论上,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浮空基地只要接近风暴云层,就会被电火烧成废铁。
楚君归这边安安静静地搞建设,枪骑兵那边可是苦不堪言。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末日阴影要塞经历了五六次兽潮的冲击。而且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
现在末日阴影要塞已经变成枪骑兵和海盗旗的联合基地,以每日数艘运输船的速度补给,也只是堪堪将要塞的总规模往上提了一级。
浮空基地再经过2天的测试后,终于投入使用。
现在的浮空基地是一个长200米,宽50米的庞然大物,外表涂满极具现代科技感的涂装,下方则有数百个直径十米的巨型车轮支撑驱动。基地后方还装了一个从运输船上拆下来的主引擎。平时主引擎不开,但是在需要加速时就会启用。
浮空基地看似庞大,然而因为反重力引擎的存在,其实相当轻盈,地形合适时开行速度能够超过50公里。在关键时候它也能飞上天空,打开主引擎,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逃跑。
测试一通过,楚君归就不再耽搁,带上浮空基地,直扑末日阴影要塞。
除了基地上携带的几百战士和十几辆战车外,楚君归并没有带其它地面部队,以免被末日阴影要塞察觉。
末日阴影要塞,一名情报军官看着寒武纪主脑的大屏幕,突然坐直身体,盯着一团有些模糊的光斑。
寒武纪自动给出光斑的分析数据,大概率是一群巨犀兽,数量在一百左右。
情报军官显得轻松了不少。巨犀兽是很难缠,但是单独成群的话威胁并不大,相反更像一个个移动的肉靶,相当受要塞守卫战士的欢迎。他看看光斑周围,并没其它兽群的显示,就更不放在心上。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他还是相当尽责地把情报记录下来,并且附上预期抵达要塞的时间。完成报告后,他就将这份敌情发到了上司的个人终端上。报告发送之后,他又看了一眼光斑,感觉有些奇怪,于是放大了再看,发现光斑居然大体呈方形,并且以相当均匀的速度在靠近。
“这群大家伙也会列队了?”军官开了句玩笑,然后目光就被另一端一片更大的光斑吸引。
腾地一下,军官站了起来:“该死的!又来了!”
老将军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那些被放弃的士兵,暗自叹了口气。那时最后下命令的并不是他,而且扑天盖地的兽潮确实也把他惊到了,最后不得以做出放弃跟不上来的人的决定。
莱特纳再叹了一口气,盘算了一下手上的兵力,深感不足,决定回到基地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更多的援兵和装备。在末日阴影要塞与枪骑兵们一起抗过这次兽潮后,莱特纳很清楚,靠手上的这点人、又要分散在两个基地,无论如何都挡不住这种程度的兽潮。
对于卢尼和海瑟薇的离开,他并无抱怨,知道惯例如此。卢尼和海瑟薇不可能真的在这见鬼的地方呆上好几年。固守和开拓的苦事都得他们来干。
正想着,远方已经隐隐看到了前进基地的轮廓。莱特纳皱了皱眉,对车内的组员说:“都看到基地了,怎么没有收到他们的回复消息?今天的哨兵全都睡着了吗?”
“已经发过去好几次确认信息了,从十公里外就开始发,不过一直没有回应。”
老将军的双眉已经锁到了一起,下令:“全体一级警戒,呈战斗队形,放缓速度,释放机甲,慢慢接近。”
装甲车队随即放缓速度,四下散开,几台重型机甲也从运输车上走下,在战车部队的簇拥下逼近前进基地。
基地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甚至连一点灯光都看不到。
先头的战车已经逼近到几百米外,基地中仍无动静。
就在这时,一个战士突然惊呼:“兽潮!!”
瞬间部队就炸了锅。他们实在是被铺天盖地的兽海给打怕了。一时之间战车炮管四下乱指,机甲原地转圈,寻找敌踪。
然而四野无声。
终于,一头异兽在要塞城墙上出现,它看到外面的装甲部队,顿时一惊,转头跳下城墙,狂奔而去。好几只炮口都对准了它,一路目送它远去,但是没有人开炮。
片刻之后,频道里又响起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战兽的反应信号……那个,消失了。”
莱特纳气得没有力气开骂了,下令:“第一小队进基地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二小队接应。”
十余辆战车启动,拉开虚掩的基地大门,驶入基地。通讯频道中忽然响起一声惊呼:“人都不见了!东西也不见了!”
片刻之后,莱特纳站在基地中央,脸色铁青。
旁边参谋则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家伙难道是叛逃了?他们能逃去哪?还有为什么要逃呢?”
真正难以理解的就是最后一个问题。
此时通讯车带回了另一个基地的消息,和这里一样,人都不见了,所有设备也都不见了,只留下了空荡荡的建筑外壳。
莱特纳看看破损的墙壁和炮塔,说:“以半日为限,分散收集所有线索。再看看还有什么能用的东西,全都带上。我们……回末日阴影。”
这是不得已的决定,这里没有能源没有食物,他们这一千多人挺不了多久。而且只有末日阴影要塞才有和轨道通讯的设备。
一天之后,威廉愕然看着要塞外的装甲车队,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他们怎么又回来了?
此刻的2号基地则是一片繁忙,主基地周围多了十余个两三层高的小楼,都是由一个个居住模块拼接而成。从天空俯瞰,它们就像是朵朵绽放的雏菊。
这些都是临时的居住区,一半埋在地下,以保证主基地的射击视角。信号的传输和通讯仍是难题,楚君归能够精准操控的武器站距离不能超过100米。
这次出击,不光得到海盗旗的物资,还拿到了许多技术。不过思考之后,楚君归和林兮还是决定以代理人的科技为主,海盗旗的技术并不完整,而且也不适合4号行星。两个小代理人今后也不可能从联邦那边源源不断地得到相应的设备和原料。
两艘特殊的运输舰现在是楚君归重点研究的。它们能够反复穿越风暴云层,靠的是附加在船体上的全新离子防护装甲。这种装甲会不断弹射出细小碎片,释放出强大电流,并在飞船周围形成离子保护层,将风暴云层内的离子风暴排开。
这层装甲不用说,一看就知道极为昂贵。越是能够抵抗极端环境的材料,价格会呈指数型上升。比如能够抵抗5000度和能够抵抗5万度高温的材料,价格相差不止十倍。
而且这层装甲还是半损耗品的方式,成本就更是高昂。
按照下降时损耗程度计算,这两艘运输船大约还能安全穿越3次风暴云层。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至少让在四号行星登陆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不过楚君归现在可不会用它们逃离4号行星。
在行星外空,海盗旗和枪骑兵们监视着所有空域,速度缓慢的运输船根本跑不过战舰,所以离开了4号行星反而是死。
楚君归从海盗旗基地里得到了大量情报,其中就包括两大军团轨道基地的位置,以及在星系内布置的兵力。看到兵力数字,林兮也是大吃一惊,因为联邦几乎把一整个军团都放到了这里,实力上和盛唐第九舰队不相上下。
这等实力足够镇压好几个星域了,怎么会都堆积在这么一个小星系里,干等着开拓行星表面?
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能嗅出里面非同寻常的味道。不管联邦想要干什么,此刻都不是两个小代理人能够插手的。
在得知联邦真正布置的军力后,试验体就决定暂时先不离开4号行星了。风暴云层实际上变成了他们的天然保护伞。
在4号行星上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说再拔掉末日阴影要塞?
海盗旗的两个基地已经让试验体尝到了甜头,他现在很好奇,枪骑兵的要塞里又有点什么。
远方山谷,新的兽巢中,4团黑影围在一起,外围还有几团更小的黑影。
中央最大一团黑影正在教育其它黑影,“要养寇自肥!”
最外圈的一团小黑影正在摆弄着一架虚拟天平,只是无论它怎么往战兽一端放砝码,好几团巨犀都放上云了,却始终压不下天平。
它忍不住嘟囔:“寇怎么养得比我们都肥?”
第203章 战力来源
关于穿越风暴云层,楚君归感觉自己似乎有更好的想法。
此刻勒芒更忙了,他的研究对象除了小开,还多了好几头突翼兽,而且是活的。试验体不止一次看到突翼兽飞入风暴云层,然后又若无其事地飞出来。要是换了是人,早就被电成焦炭了。但这些突翼兽却完全没事。
试验体感觉,穿越风暴云层的秘密应该就藏在这些本土生物身上。
自然是神奇的,生命更是如此。再苛刻的环境,一旦诞生了生命,就会存在很多让人无法想象的生存方式。比如在来到4号行星之前,试验体就没想过还会有生物以电磁波生存。
基地里生物和有关方向的科学家还有七八人,他们都被派给了勒芒,协助他加快研究进度。勒芒的地位原本在科学家中是垫底的,但是自从他发现了勒芒晶体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能够得到泛星域大奖的成果,未来勒芒必成泰斗一级的人物,所以这些科学家给他打下手心甘情愿。
楚君归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交给了勒芒,同时把寒武纪的算力也分配了一半给他,然后就着手研究末日阴影要塞。
末日阴影要塞知道2号基地的位置,2号基地也清楚末日阴影的方位,这是件很糟糕的事。
过去兽潮攻击末日阴影的次数和规模远超2号基地,以致枪骑兵们大多时候只能自保,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两个小代理人。同时跨越几百公里去攻击对方,路途中遇袭风险巨大。上一次海盗旗和枪骑兵的联军就险些推平了2号基地,结果兽潮来袭,自己反而差点全军覆没。
经过这一次,试验体再也不相信什么人类联合生存之类的鬼话。
有开天在,试验体被兽潮袭击的风险大大降低,此外他现在也知道对手手中也有一台寒武纪,警戒范围高达数百公里。假如他就这么把移动基地直接开过去,肯定刚入警戒圈就会被发现。
不过在拿到两艘全新的运输船后,试验体现在也有解决办法。他把运输船上的反重力引擎拆了下来,打开外壳,开始逆向研究里面的结构。
在35世纪,逆向工程本来已经接近无用,特别是在飞船引擎这种真正的尖端领域。不要说现在,就是回到20世纪初,拿着点测量工具就想仿制对手的先进产品也是处处碰壁。测量只能得到数据,却不知道这数据是怎么来的,对原型机稍做改动,自然会问题无穷。
不过试验体却是例外。他的芯片中本来就有大量代理人的设备资料,身为试验体,他又省去了大量学习的过程,只需要加载资料就可以了。楚君归随便在资料库里翻一翻,就能找到不少反重力引擎的设计图,只不过都不适应4号行星的环境而已。
这样研究了整整两天后,楚君归发现运输船的反重力引擎其实仍是传统型号,只不过为了适应4号行星的苛刻环境,增加了一些很巧妙的设计。为了防腐蚀,引擎被彻底封装,变成了一个不可拆卸的模块。而引力出口处则设计了一块可移动的保护盖板,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时就合拢,以此保护脆弱的反重力面。
吃透基本原理,楚君归就重新设计了行星版反重力引擎。新引擎大量使用了4号行星上的材料,有些稀有元素缺失,就使用性能相近的普通金属代替。就这样,一款能耗是正常标准8倍,出力是正常标准一半的产品新鲜出炉。
这款新引擎别看数据差,但是体积大啊,光是控制器部分就快有一个房间那么大,里面塞了上万块生物芯片,否则无法调节引擎的输出功率。
最终的成品,大小堪比套房。自重超过100吨,可以负载大约5000吨。面对成品,试验体只是头痛了一会,就定下了设计图,开始建造,而且一造就是八台。
新的反重力引擎也不是全无优点,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用寿命。联邦反重力引擎哪怕做了封装处理,在4号行星内部的使用寿命也就100小时。而楚君归设计的引擎使用的生物芯片,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处理器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坏。至于封装,他手上的生物涂料能够很好地抵御腐蚀环境,还能很大程度上隔离电磁场。
至于详细的使用寿命,楚君归并没有去深究,反正在战争环境下,估计没有哪台反重力引擎能够用到自然坏的那一天。
8台反重力引擎合计需要近500万kw的功率,但在能源上试验体财大气粗,不过就是一台大型反应炉的事。试验体大笔一挥,在设计图上又装了两台反应炉,这样除了反重力引擎外,整个平台上就能有1000万kw的能源供应,够干很多事了。
有了反重力引擎,有了核心能源模块,楚君归的浮动基地设计图框架就此出炉。
他设计了一个长方型的大平板,把反重力引擎均匀摆放,中央后部放动力炉,前面是功能舱室,后方是仓库和生产区,然后在上面再扣个四四方方的反壳,点缀上几百个武器站,最新的浮动基地就圆满搭建完成。
看着这个仿佛长满了毛刺的火柴盒一样的东西,就连艺术组件都跳出来吐槽,实在是太丑了,丑得不忍直视,后后现代主义都不带这么画的。
楚君归直接关了艺术组件。
方块造起来最简单,就这一条理由足够了。
不过浮动基地的前进动力是个问题,反复思考之后,试验体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加轮子。
平时浮动基地会把一台反重力引擎作为备用,这样整个基地就会比正常情况下略重。然后在基地下方装些驱动轮,就可以在地面前进了。如果地型实在无法通过,那就飞过去,然后再落地,在地面上开。
设计完成后,试验体感觉心里从内而外充满了成就感,于是把设计图发给了林兮。
片刻之后,林兮又把设计图发了回来。
出乎意料,试验体并没有等来长篇大论的吐槽,而是修改过的设计方案。新方案其实没有本质变动,只不过在外层重新加了涂装,银灰黑金的配色充满了质感和科幻色彩。甚至让这个巨大火柴盒的造型看上去都没有那么丑了。
试验体心中感叹,原来涂装也是战斗力。
第204章 浮空基地
2号基地原本已经拥有多达百台四阶制造机,在楚君归袭击海盗旗基地时,基地留守人员又将制造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大举增加的产能,以及同样提升的材料精炼与供应能力,使得浮动基地的建造进程大幅缩短。
试验体充分利用自身算力,将浮空基地的设计图分解成一万多项子任务,再具体划分到每个人的头上。几分钟之内,所有人就都知道自己在接下来十几天要干什么。
其实浮空基地的设计已经极度简化,大部分都是标准构件,也是标准拼接结构,并且预留了推进引擎的位置,需要的话,直接把运输船上的主引擎拆下来装上去就行了。真正复杂且具备技术含量的还是大量的武器站,以及武器站的操控部分。
浮空基地的反重力引擎会产生大量热量,楚君归专门设计了热量收集系统,将多余的热量用来加热动力炉使用的原料。
如是几千人同时动手,一个巨大的方盒子逐渐成型。
第一个浮动基地还没有造完,楚君归就规划第二辆的制造。这个时候长方体造型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两个基地可以轻易地拼在一起,变成一个更大的基地。未来如果长方体再多一些,还能继续往上拼。
转眼之间半个月过去,浮空基地正式建成。这个基地可以在50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理论上也能飞出4号行星。但那只是理论上,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浮空基地只要接近风暴云层,就会被电火烧成废铁。
楚君归这边安安静静地搞建设,枪骑兵那边可是苦不堪言。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末日阴影要塞经历了五六次兽潮的冲击。而且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
现在末日阴影要塞已经变成枪骑兵和海盗旗的联合基地,以每日数艘运输船的速度补给,也只是堪堪将要塞的总规模往上提了一级。
浮空基地再经过2天的测试后,终于投入使用。
现在的浮空基地是一个长200米,宽50米的庞然大物,外表涂满极具现代科技感的涂装,下方则有数百个直径十米的巨型车轮支撑驱动。基地后方还装了一个从运输船上拆下来的主引擎。平时主引擎不开,但是在需要加速时就会启用。
浮空基地看似庞大,然而因为反重力引擎的存在,其实相当轻盈,地形合适时开行速度能够超过50公里。在关键时候它也能飞上天空,打开主引擎,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逃跑。
测试一通过,楚君归就不再耽搁,带上浮空基地,直扑末日阴影要塞。
除了基地上携带的几百战士和十几辆战车外,楚君归并没有带其它地面部队,以免被末日阴影要塞察觉。
末日阴影要塞,一名情报军官看着寒武纪主脑的大屏幕,突然坐直身体,盯着一团有些模糊的光斑。
寒武纪自动给出光斑的分析数据,大概率是一群巨犀兽,数量在一百左右。
情报军官显得轻松了不少。巨犀兽是很难缠,但是单独成群的话威胁并不大,相反更像一个个移动的肉靶,相当受要塞守卫战士的欢迎。他看看光斑周围,并没其它兽群的显示,就更不放在心上。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他还是相当尽责地把情报记录下来,并且附上预期抵达要塞的时间。完成报告后,他就将这份敌情发到了上司的个人终端上。报告发送之后,他又看了一眼光斑,感觉有些奇怪,于是放大了再看,发现光斑居然大体呈方形,并且以相当均匀的速度在靠近。
“这群大家伙也会列队了?”军官开了句玩笑,然后目光就被另一端一片更大的光斑吸引。
腾地一下,军官站了起来:“该死的!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