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叹了口气,他知晓兄长在说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这件事对兄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彻底改变了兄长为人处世的宗旨。
    苏辙眸光逐渐坚定,道:即如此,我兄弟二人共进退。事到如今,大势已成,有杨畏这条毒蛇一直在背后盯着苏轼,苏轼想不出手都不行,还不若主动点。
    拖累你了。苏轼心怀愧疚。
    兄长,你我永远都是至亲骨肉。
    苏轼拍了拍弟弟放在膝上的手,随后侧首,揭开轿帘,望着清晨逐渐苏醒的汴梁街道,望着那些挑担出摊的黔首百姓,眸中有光。
    他轻声唱起了自己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步入了礼部公堂,直接坐于上首,冷着脸对身侧的押司吩咐道:
    召祀部员外郎章择立刻来见我。
    押司见这个架势,当即不敢吱声,下去传召。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堂上,苏轼一人独坐,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他回忆起了三日前的事。
    就在三日前,苏轼私下里去了一趟文府,与文家父子直接见了一面。他做甚么事都希望能光明正大,这一回也不例外。
    他点明了要处置文煌真的舞弊之事,文及甫着急万分,好言相劝加威逼利诱,都未能改变苏轼的想法。他连立即在文府对苏轼动手的心思都起了,但最后还是存了一丝理智,放走了苏轼。
    苏轼在与文家父子见面时,还专门提到了章择。他直截了当地提到了那首从章府之中传唱而出的歌谣。这首歌谣如今早已不局限于在章府附近传唱,大半个汴梁城都在唱这首歌。
    文家父子显然并不是耳聋眼瞎,他们也有所耳闻,并且苏轼能看出来,他们对于章择的丑事,早就知悉了。
    苏轼提出,想要确认一下这个歌谣的真实性。文家父子显然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将章择的丑事告诉苏轼,就可以将功补过,苏轼就可以不计较文煌真的舞弊。
    于是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将当年章择如何对章素儿,以及文煌真如何巧合介入这兄妹俩之间的事,一一和盘托出。
    这父子俩毫不犹豫卖了章择的行为,对苏轼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他知道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他们看中的全是政治利益,而章素儿则从头至尾都是被利用的工具。文及甫、章择,全然没有任何道德可言,身为儒生,仁义礼智信全部丢失了。
    如果章惇还朝,以他的性子,护短是必然的,而旧党朝臣势必全部要被赶出朝外。就再也没有人能动得了章择、文煌真了。
    苏轼早就对当下的朝局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这些蝇营狗苟之辈就在他的眼前,他还如何能视若无睹?正因如此,他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要整肃这件事。
    苏轼的轿辇从文府门口离开时,他通过轿窗看到文府门后,文煌真大哭着跪倒在地,抓着其父的下摆哀求:爹,救救我,救救我!
    文及甫捏着儿子的发顶,痛心疾首地怒吼:孽子!你害苦了全家!
    这一幕刺痛了苏轼的眼睛,他心头灰败。想当年,仁宗时期,朝臣几乎都是高风亮节之辈,何曾见到这样的丑态。事到如今,一代不如一代,朝局亦是连年衰朽。
    我大宋难道真就回天乏术了吗?
    他苏轼就算最后拼尽全力,也要至少整肃风气,让一切重回正轨。
    不多时,章择终于来到了堂上,揖手拜苏轼:见过尚书。
    堂下,即刻除去章择官服官帽,交出印信。章择,即日起你被革职,夺尔告身,贬为布衣,回家去罢。苏轼没有一句废话,立刻下了命令。
    章择彻底懵了,呆滞在原地。两侧已有守卫礼部官衙的卫兵上前,摘去他的官帽,除去他的腰带和官袍,拿走了他挂在腰间的腰牌印信。
    等一下,等一下!怎么回事,尚书?章某所犯何罪,为何被除官?!章择挣扎着,可他哪里能比得过卫兵的气力,他一面抵抗,一面挣扎,歇斯底里地质问。
    章择,罪犯淫邪,辱及血亲,逆反人伦,道德人品败坏至极,不配为官。苏轼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是这是污蔑这是谣言!我要申辩,我要申辩!!!章择大急。
    除去你的官职,是昨日都堂宰执的决意,有主官右相范纯仁与本官的签印,也得了官家的批红,这是除职诏书,本官绝不会冤枉于你,你的事,有多名证人所作证词,均以提告官家知晓。
    苏轼从袖中取出诏书,展开来亮在章择面前。
    章择霎时哑然,因为他竟然看到了文家人的证词在其上。
    冤枉,冤枉啊!尚书,官家,臣冤枉啊!章择死死抓住苏轼,苏轼厌恶地甩开他,怒道:
    拖出去!
    两名卫兵立刻动手,将章择架了出去。

章节目录

华胥拾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书自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自清并收藏华胥拾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