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祝缨晨会之后将章别驾、祁泰等几人留了下来。专议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柴米的事情,她的意思,无论性别,只要有这么个人,活过了七十岁,又实有残疾,一个月补贴五十斤,一天划不到二斤米。
章别驾对州里的情况有点数,并没有反对,且说:“可谓大同矣!”说话的时候是有一点拍马屁的心思在内的,说完了,心底竟真的涌了一丝丝少年时的纯真追求。做官就该做成这样,章别驾想。
他甚至添了一句:“不如每月再给二两盐?”
祝缨道:“给糖吧,盐咱们手里没有,糖是有的。她要拿来换点别的,随她。司户,七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你有数吗?”
祁泰道:“您不是要七十以上的残疾吗?怎么又以要七十以上的人了?那可就多了!”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数目并不很多,乘以五十的话每月就是一笔不算小的开支了。但是,如果是家人完全不能养活的残疾老人,数目就又会变少了。
祝缨道:“那还得有个说法,什么样的算残疾。”
三人又说了一阵,主要是祝缨和章别驾商议。瞎一只眼的不算,得两只眼,缺了左手的只给一半,缺了右手的给八成,两只手都没了的,给全部。瘫痪了的,给八成。
祝缨道:“双手都没了的老人,恐怕活不到七十岁。”
章别驾道:“想到的就列上。”
“行。”
等议完了,祁泰道:“那我就等您弄出个数目来好做账了。”
“行。”
这个简单,发令给南平、福禄、思城三县,让他们一级一级地统计一下,然后再派人去交叉核实,以防熟人作弊骗取补贴。
文书发下之后,祝缨把赵振等人唤了过来:“休息过了,开始干活吧!”将他们支使给了项安。
荆生、方生、汪生稍感异样,以为听从一个女子的安排,还是个商人,略觉不妥。赵振倒是适应得不错,从福禄县开始,祝缨身边就有一些女子比较活跃。他说:“大人安排的,必有缘故。”
项安一看他们的表情,顿时明了,这样的目光她已经看得太多了。她先不争辩,而是说:“咱们都是为大人办事。只因我更熟,才指派人牵个头。一些行内的事,只有行内人才知道,几位不知前因就过去问,人家是不会说的。我叫人先去转转,问出些事来,再报给几几位梳理之后呈给大人。”
四人听她这样讲,都觉得有道理,赵振道:“成,你说怎么办吧!”
项安将作坊、商人等分成几部分,使他们四个各自整理一部分内容。四人看她分派清楚,也都领了活计,决意要将事做好!
赵振忙了一天,要回去休息的时候,却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几个人狂奔进城,一头朝刺史府扎过去。
这是干什么呢?赵振心下犯嘀咕。
如果他再往前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个熟人——林八郎。
……——
祝缨的差役昨天到了福禄县,林翁听说是找八郎的,也不敢耽搁,天一亮就自己跟着回了老家。
林翁埋怨儿子不开窍好久了,眼见别人家都有官儿了,这孩子就是不开窍!林翁急得什么话都说出来了:“活人难道还要殉了死人不成?!你看看这个家,这点子田,够你们兄弟吃的吗?你自己不争点气,以后要带着老婆孩子给人当奴婢换口饭吃吗?还是想给谁当上门女婿?我还要脸呢!”
现在祝缨又找林八郎,林翁说什么都要跟儿子一起去!
他一刻也等不得,抓着林八郎就赶到了刺史府。
林翁陪着笑,祝缨却看向林八郎。
林八郎脸上有些难堪。
这孩子有点惨,好好一个县学生,被姐夫牵连了。祝缨打算把他派到卢刺史那里,开糖坊。林家的家产一分,林八郎手上分不到几亩地,得给他一个出路。
祝缨道:“你错过了上一回,现在还有另一个机会。你可愿意以游学为名去主持一个新的糖坊?”
林翁吃了一惊,忙说:“大人!小人家是良民呐……”
“带个仆人,让仆人出面。这个事儿,我得交给一个放心的人去办。要是商人,我反而不叫他去了,正因不是,才好以学生的身份与那边衙门说话。”祝缨说。
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卢刺史那边有个顾同,让他们同学对接,顾同也能添一分体面。林八郎与卢刺史中间没有隔着一个死了的姐姐。如果卢刺史欣赏林八郎,林八郎有万一的机会出仕。
退一万步,主持一个糖坊,再不贪,也能补贴家用。
林八郎心头一动!同学们都有前程了,他当然看在眼里。现在这一步台阶极妙,一个刺史已经将台阶铺到了这个地步。
林翁听完了一迭声地催促。
林八郎深吸一口气,道:“学生愿意。”
他郑重跪下,拜了两拜。
第280章 活人
时间已经比较晚了,祝缨还是耐心多与林家父子多聊了几句。他们长得很像,但若论心迹,简直不像是父子。
林翁一听祝缨给林八郎安排了这么一条出路,整张脸都开始发光了。他的心里马上转起了主意,祝缨看着他的表情不像那么回事,嘱咐林八郎:“先做好手上的事,心思不要用在别处了。”
林八郎老实答应了。
祝缨接下来才说了一番鼓励的话,没提顾同,也没提别的,但是让林八郎记得凡事要问一问卢刺史的意思。“就算是他指派了人,你也不要就不管卢刺史了。”
“是。”
祝缨道:“去休息吧,回家收拾收拾就启程。”
“是。”
祝缨将父子二人打发走,看看天,也到了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了。她转到后面,径往张仙姑的小院里去。一家人居住得久了,习惯也渐渐地有了一些变化,祝缨很少单独吃,如果没有别的安排她就跟张仙姑一块儿吃。
苏喆、郎睿有时也过来,今天,她们都在这里了。连带的,祝炼也被祝缨叫了过来。
还没坐下来,祝缨就看到花姐身边吃饭的又多了一个——巫仁。
巫仁看到了祝缨,往花姐身后缩了一下,低下了头,匆忙行了个礼。
花姐道:“春耕他们家里忙,王娘子也请了假,她因要帮我就提前回来了。一个人在家里也不值当烧灶生火,我就带她过来了。”
祝缨点点头,问道:“家里没有旁人陪伴?”
花姐笑道:“晚上就跟我就个伴儿,住我那儿。”
“行。你安排。”祝缨说。
张仙姑笑道:“那就一起吃饭吧。来,再不吃菜都凉了。”
一家子入了席,祝缨不在席里说扫兴的话,但是跟张仙姑还有祝大说了给梧州的残疾老人发米的事。张仙姑喜道:“这才是做官该干的事呢!咱们行善积德,不造那等刮透地皮丧良心的孽。”
巫仁听了,心里默算,一人一月五十斤,一个不活动的老人,只吃这些米恐怕不太够。要是有点钱的人家,再有点青菜豆腐之类搭着,他一天不用吃那么多的粮食,菜蔬少、肉食几乎没有,粮食吃得就多。不吃不吃的,一天也得一斤多粮才能算饱。
那不如拿米卖了换些粗粮,无论是豆子还是旁的,都行。这样才能挤出一点点米,换点油盐。菜么,自家田里随便种一点。好歹,这样的老人不会成为家里的纯粹负担了,不至于拖累全家。
刺史大人是真懂,掐得准。
坐下了,她挨着花姐坐,她的旁边是铃铛。铃铛坐得不太扎实,她刚过来的时候是跟胡师姐或者杜大姐她们一起吃饭的,后来花姐看她可人疼,在自己小院里独自吃饭的时候就让她跟杜大姐都上桌一起吃饭。次后又带她到张仙姑这儿吃饭,杜大姐还要绷一个女管家的样子,铃铛就以花姐学生的身份上桌坐了。
祝缨看了她一眼,没赶她下桌,她才坐住了。
祝缨饭桌上也不考察她们的功课——花姐已然告知,铃铛很有些天赋——说完给老人发粮的事,又跟父母说,接下来几天还是会更忙一点。
张仙姑道:“也是,你才回来,起先那些事儿是得收拾一下了。”
祝大又问福禄县的事情:“县令县丞啥时到哩?不能没个管事儿的人吧?前天听他们说……”
“谁说的?”
“会馆那儿。”
祝大好溜达,闲不坐,前衙、大街没有他不去的地方,现在最喜欢的是福禄会馆。他会福禄方言,与祝缨一样对福禄县的感情也颇深。到了那里,人家送他礼他不敢收,请他喝茶吃点聊天,他是非常乐意的。
一边喝茶一边聊,福禄人就关心这个了。祝缨道:“快到了。县丞先到,县令后到,想看看呐?”
“我还在你那屏风后头看一眼就成。”
“行啊。”
一顿饭有说有笑的,张仙姑说祝炼吃饭吃得少了:“半大小子正是吃得多的时候,在我这儿还能饿着你了?来!”让把面前的一盘大肘子挪给祝炼。
祝缨道:“我的呢?”
祝大把自己面前的红烧肉推给了她,感慨说:“老了,吃不动了。”
他们边吃边笑,祝缨顺便问问铃铛住得还习惯不。铃铛认真地点头,笑道:“很好。还能上学。”
花姐道:“学得很好,已经能给我打下手了。”
巫仁是个年轻姑娘,也不太熟,祝缨就不跟她多搭话。
巫仁也安静地吃饭,张仙姑看她腼腆,也不撩她。
巫仁这一餐饭吃得很舒服。
快吃完的时候,祝缨问道:“巧儿今天不在吗?”
张仙姑道:“巧儿娘今天过来了。”
祝缨停下筷子,问道:“接她回家了?”
“你知道了?”
祝缨道:“她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挣点儿零花补贴嫁妆的。”
因为是后院里的事,巧儿家也不会专程向她汇报。她给家里立了规矩,巧儿这事,经杜大姐报给花姐和张仙姑,也就决定了。
张仙姑道:“还真是舍不得哩,不过春耕过了,才得闲一阵儿,正好办喜事。她走的时候还问我,成完亲还能不能回来接着干。我也答应了,成不成?”
“您都答应了,哪有不成的?”祝缨说。能来接着帮佣是好事,巧儿依旧有收入,巧儿的手艺在祝家也确实算不错。
祝缨还说:“明天得叫小柳去问一问什么时候,给她爹放个假,好回家张罗。她要来请林娘子去家里帮忙,又或者请家里相熟的去吃喜酒,家里的活计收拾好,也只管去。”
一旁侍立的蒋寡妇等人也面露喜色,杜大姐道:“那咱们分两班,轮流去吃席,将喜钱吃回来。家里也一顿饭不是现做,我提醒林娘子先将府里的饭菜预备好,到时候咱们上笼热一热就行。”
祝缨点一点头。
吃完了饭,她先去了书房,然后让人去请了花姐带巫仁到书房来商议一下书稿的事。
…………
彼时巫仁正在烛下给花姐的那个书稿以及付印的事项做最后的检查。
祝缨回来就跟花姐说了印书的事,这两天巫仁就帮着花姐干这个事。一共多少页,成本多少,印多少本。雕版是很贵的,印得多、成本均摊下来每本的价就低。再来是打听到的纸张的价格之类。虽然说是交给外面去印,也有刺史府管着,她还是自己做了个预案,留着给花姐核对。
花姐在灯下找绦子,祝缨常用的一把腰扇十几年了,坏了不少零件,总是修修补补的。天气热了,翻出来准备用的时候想起来去年点缀的绦子坏了已经扔掉了,寻思给祝缨再配一条新的。
小柳不敢入内,在二门外叫了一声。此时内宅二门上也放了门房,用的是别业带下来的的女护卫。她们也排了个班,两人一班。听到声音传话过去,花姐对巫仁道:“那咱们过去吧。”
次日,祝缨晨会之后将章别驾、祁泰等几人留了下来。专议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柴米的事情,她的意思,无论性别,只要有这么个人,活过了七十岁,又实有残疾,一个月补贴五十斤,一天划不到二斤米。
章别驾对州里的情况有点数,并没有反对,且说:“可谓大同矣!”说话的时候是有一点拍马屁的心思在内的,说完了,心底竟真的涌了一丝丝少年时的纯真追求。做官就该做成这样,章别驾想。
他甚至添了一句:“不如每月再给二两盐?”
祝缨道:“给糖吧,盐咱们手里没有,糖是有的。她要拿来换点别的,随她。司户,七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你有数吗?”
祁泰道:“您不是要七十以上的残疾吗?怎么又以要七十以上的人了?那可就多了!”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数目并不很多,乘以五十的话每月就是一笔不算小的开支了。但是,如果是家人完全不能养活的残疾老人,数目就又会变少了。
祝缨道:“那还得有个说法,什么样的算残疾。”
三人又说了一阵,主要是祝缨和章别驾商议。瞎一只眼的不算,得两只眼,缺了左手的只给一半,缺了右手的给八成,两只手都没了的,给全部。瘫痪了的,给八成。
祝缨道:“双手都没了的老人,恐怕活不到七十岁。”
章别驾道:“想到的就列上。”
“行。”
等议完了,祁泰道:“那我就等您弄出个数目来好做账了。”
“行。”
这个简单,发令给南平、福禄、思城三县,让他们一级一级地统计一下,然后再派人去交叉核实,以防熟人作弊骗取补贴。
文书发下之后,祝缨把赵振等人唤了过来:“休息过了,开始干活吧!”将他们支使给了项安。
荆生、方生、汪生稍感异样,以为听从一个女子的安排,还是个商人,略觉不妥。赵振倒是适应得不错,从福禄县开始,祝缨身边就有一些女子比较活跃。他说:“大人安排的,必有缘故。”
项安一看他们的表情,顿时明了,这样的目光她已经看得太多了。她先不争辩,而是说:“咱们都是为大人办事。只因我更熟,才指派人牵个头。一些行内的事,只有行内人才知道,几位不知前因就过去问,人家是不会说的。我叫人先去转转,问出些事来,再报给几几位梳理之后呈给大人。”
四人听她这样讲,都觉得有道理,赵振道:“成,你说怎么办吧!”
项安将作坊、商人等分成几部分,使他们四个各自整理一部分内容。四人看她分派清楚,也都领了活计,决意要将事做好!
赵振忙了一天,要回去休息的时候,却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几个人狂奔进城,一头朝刺史府扎过去。
这是干什么呢?赵振心下犯嘀咕。
如果他再往前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个熟人——林八郎。
……——
祝缨的差役昨天到了福禄县,林翁听说是找八郎的,也不敢耽搁,天一亮就自己跟着回了老家。
林翁埋怨儿子不开窍好久了,眼见别人家都有官儿了,这孩子就是不开窍!林翁急得什么话都说出来了:“活人难道还要殉了死人不成?!你看看这个家,这点子田,够你们兄弟吃的吗?你自己不争点气,以后要带着老婆孩子给人当奴婢换口饭吃吗?还是想给谁当上门女婿?我还要脸呢!”
现在祝缨又找林八郎,林翁说什么都要跟儿子一起去!
他一刻也等不得,抓着林八郎就赶到了刺史府。
林翁陪着笑,祝缨却看向林八郎。
林八郎脸上有些难堪。
这孩子有点惨,好好一个县学生,被姐夫牵连了。祝缨打算把他派到卢刺史那里,开糖坊。林家的家产一分,林八郎手上分不到几亩地,得给他一个出路。
祝缨道:“你错过了上一回,现在还有另一个机会。你可愿意以游学为名去主持一个新的糖坊?”
林翁吃了一惊,忙说:“大人!小人家是良民呐……”
“带个仆人,让仆人出面。这个事儿,我得交给一个放心的人去办。要是商人,我反而不叫他去了,正因不是,才好以学生的身份与那边衙门说话。”祝缨说。
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卢刺史那边有个顾同,让他们同学对接,顾同也能添一分体面。林八郎与卢刺史中间没有隔着一个死了的姐姐。如果卢刺史欣赏林八郎,林八郎有万一的机会出仕。
退一万步,主持一个糖坊,再不贪,也能补贴家用。
林八郎心头一动!同学们都有前程了,他当然看在眼里。现在这一步台阶极妙,一个刺史已经将台阶铺到了这个地步。
林翁听完了一迭声地催促。
林八郎深吸一口气,道:“学生愿意。”
他郑重跪下,拜了两拜。
第280章 活人
时间已经比较晚了,祝缨还是耐心多与林家父子多聊了几句。他们长得很像,但若论心迹,简直不像是父子。
林翁一听祝缨给林八郎安排了这么一条出路,整张脸都开始发光了。他的心里马上转起了主意,祝缨看着他的表情不像那么回事,嘱咐林八郎:“先做好手上的事,心思不要用在别处了。”
林八郎老实答应了。
祝缨接下来才说了一番鼓励的话,没提顾同,也没提别的,但是让林八郎记得凡事要问一问卢刺史的意思。“就算是他指派了人,你也不要就不管卢刺史了。”
“是。”
祝缨道:“去休息吧,回家收拾收拾就启程。”
“是。”
祝缨将父子二人打发走,看看天,也到了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了。她转到后面,径往张仙姑的小院里去。一家人居住得久了,习惯也渐渐地有了一些变化,祝缨很少单独吃,如果没有别的安排她就跟张仙姑一块儿吃。
苏喆、郎睿有时也过来,今天,她们都在这里了。连带的,祝炼也被祝缨叫了过来。
还没坐下来,祝缨就看到花姐身边吃饭的又多了一个——巫仁。
巫仁看到了祝缨,往花姐身后缩了一下,低下了头,匆忙行了个礼。
花姐道:“春耕他们家里忙,王娘子也请了假,她因要帮我就提前回来了。一个人在家里也不值当烧灶生火,我就带她过来了。”
祝缨点点头,问道:“家里没有旁人陪伴?”
花姐笑道:“晚上就跟我就个伴儿,住我那儿。”
“行。你安排。”祝缨说。
张仙姑笑道:“那就一起吃饭吧。来,再不吃菜都凉了。”
一家子入了席,祝缨不在席里说扫兴的话,但是跟张仙姑还有祝大说了给梧州的残疾老人发米的事。张仙姑喜道:“这才是做官该干的事呢!咱们行善积德,不造那等刮透地皮丧良心的孽。”
巫仁听了,心里默算,一人一月五十斤,一个不活动的老人,只吃这些米恐怕不太够。要是有点钱的人家,再有点青菜豆腐之类搭着,他一天不用吃那么多的粮食,菜蔬少、肉食几乎没有,粮食吃得就多。不吃不吃的,一天也得一斤多粮才能算饱。
那不如拿米卖了换些粗粮,无论是豆子还是旁的,都行。这样才能挤出一点点米,换点油盐。菜么,自家田里随便种一点。好歹,这样的老人不会成为家里的纯粹负担了,不至于拖累全家。
刺史大人是真懂,掐得准。
坐下了,她挨着花姐坐,她的旁边是铃铛。铃铛坐得不太扎实,她刚过来的时候是跟胡师姐或者杜大姐她们一起吃饭的,后来花姐看她可人疼,在自己小院里独自吃饭的时候就让她跟杜大姐都上桌一起吃饭。次后又带她到张仙姑这儿吃饭,杜大姐还要绷一个女管家的样子,铃铛就以花姐学生的身份上桌坐了。
祝缨看了她一眼,没赶她下桌,她才坐住了。
祝缨饭桌上也不考察她们的功课——花姐已然告知,铃铛很有些天赋——说完给老人发粮的事,又跟父母说,接下来几天还是会更忙一点。
张仙姑道:“也是,你才回来,起先那些事儿是得收拾一下了。”
祝大又问福禄县的事情:“县令县丞啥时到哩?不能没个管事儿的人吧?前天听他们说……”
“谁说的?”
“会馆那儿。”
祝大好溜达,闲不坐,前衙、大街没有他不去的地方,现在最喜欢的是福禄会馆。他会福禄方言,与祝缨一样对福禄县的感情也颇深。到了那里,人家送他礼他不敢收,请他喝茶吃点聊天,他是非常乐意的。
一边喝茶一边聊,福禄人就关心这个了。祝缨道:“快到了。县丞先到,县令后到,想看看呐?”
“我还在你那屏风后头看一眼就成。”
“行啊。”
一顿饭有说有笑的,张仙姑说祝炼吃饭吃得少了:“半大小子正是吃得多的时候,在我这儿还能饿着你了?来!”让把面前的一盘大肘子挪给祝炼。
祝缨道:“我的呢?”
祝大把自己面前的红烧肉推给了她,感慨说:“老了,吃不动了。”
他们边吃边笑,祝缨顺便问问铃铛住得还习惯不。铃铛认真地点头,笑道:“很好。还能上学。”
花姐道:“学得很好,已经能给我打下手了。”
巫仁是个年轻姑娘,也不太熟,祝缨就不跟她多搭话。
巫仁也安静地吃饭,张仙姑看她腼腆,也不撩她。
巫仁这一餐饭吃得很舒服。
快吃完的时候,祝缨问道:“巧儿今天不在吗?”
张仙姑道:“巧儿娘今天过来了。”
祝缨停下筷子,问道:“接她回家了?”
“你知道了?”
祝缨道:“她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挣点儿零花补贴嫁妆的。”
因为是后院里的事,巧儿家也不会专程向她汇报。她给家里立了规矩,巧儿这事,经杜大姐报给花姐和张仙姑,也就决定了。
张仙姑道:“还真是舍不得哩,不过春耕过了,才得闲一阵儿,正好办喜事。她走的时候还问我,成完亲还能不能回来接着干。我也答应了,成不成?”
“您都答应了,哪有不成的?”祝缨说。能来接着帮佣是好事,巧儿依旧有收入,巧儿的手艺在祝家也确实算不错。
祝缨还说:“明天得叫小柳去问一问什么时候,给她爹放个假,好回家张罗。她要来请林娘子去家里帮忙,又或者请家里相熟的去吃喜酒,家里的活计收拾好,也只管去。”
一旁侍立的蒋寡妇等人也面露喜色,杜大姐道:“那咱们分两班,轮流去吃席,将喜钱吃回来。家里也一顿饭不是现做,我提醒林娘子先将府里的饭菜预备好,到时候咱们上笼热一热就行。”
祝缨点一点头。
吃完了饭,她先去了书房,然后让人去请了花姐带巫仁到书房来商议一下书稿的事。
…………
彼时巫仁正在烛下给花姐的那个书稿以及付印的事项做最后的检查。
祝缨回来就跟花姐说了印书的事,这两天巫仁就帮着花姐干这个事。一共多少页,成本多少,印多少本。雕版是很贵的,印得多、成本均摊下来每本的价就低。再来是打听到的纸张的价格之类。虽然说是交给外面去印,也有刺史府管着,她还是自己做了个预案,留着给花姐核对。
花姐在灯下找绦子,祝缨常用的一把腰扇十几年了,坏了不少零件,总是修修补补的。天气热了,翻出来准备用的时候想起来去年点缀的绦子坏了已经扔掉了,寻思给祝缨再配一条新的。
小柳不敢入内,在二门外叫了一声。此时内宅二门上也放了门房,用的是别业带下来的的女护卫。她们也排了个班,两人一班。听到声音传话过去,花姐对巫仁道:“那咱们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