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来很清楚许心素从来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年投效明军之前就是大明东南海域的武装走私商人,后来与十八芝起矛盾也是因为利益冲突。十八芝在战败后,其中的很多头目都被许心素下令灭门以绝后患,这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海汉也是知道的,只不过为了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装聋作哑,并没有出手进行阻止。
类似十八芝这样的垫脚石,在许心素崛起的过程中还为数不少,他能成为一方军阀,可不只是靠抱海汉大腿就能实现的。陶东来毫不怀疑许心素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会干出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而海汉现阶段所需要的移民要嘛是直接充作苦役的囚犯、奴隶、战俘等等廉价人口,要嘛就是来路比较正常的他国民众,如果福建方面掳掠大明百姓送来海汉充数,那这类移民很可能会将被迫背井离乡的恨意转移到海汉头上,从而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许裕拙连忙摆手否认了陶东来所说的这种可能性:“陶总放心,绝无此事。只是今年以来叛军在安徽等地活动猖獗,造成大量民众外逃,若是贵国有这方面的需要,待在下回去之后便可着手安排从内陆招募难民,由福建出海送来海南岛安置。”
许裕拙所说确有其事,在今年正月,张献忠、罗汝才、左金王等多路农民军在安庆会合,攻打安庆未果之后退守安徽潜山。不久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再次出击,连破太湖、蕲州、黄州等地,并于太湖酆家店重创明军,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折损超过六千。而张献忠军又乘胜追击,夺取了和州、含山、六合等地,将安徽境内搅得一团乱。
战事爆发之后,大量难民往南涌入了与安徽相邻的浙江和江西躲避战乱,就连与事发地相隔数百里的闽北浦城、松溪、庆元等县,也有来自北方的难民大批进入。虽然知道农民军不太可能南下打到福建这边来,但许心素还是调了两营火枪兵北上到与江西、浙江交界的浦城县驻守,以防农民军有浑水摸鱼之举。
福建方面当然也曾考虑过是不是把这些进入闽北的难民交给海汉处理,但从闽北到最近的出海口宁德就有大约四百多里的山路,要组织这些难民出海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差事。而且海汉的移民招募在近年更侧重于技术型人员,福建方面也拿不太准海汉是不是愿意为这些难民买单,而且极有可能没有任何油水可拿,所以一直没有就此作出安排。
不过既然现在陶东来提出了要加大移民规模,并且愿意给予一定的酬劳,许裕拙立刻便想到了大明国内的状况,反正这些难民都是来自福建之外的地区,将他们交给海汉处理,就像当初帮海汉从北方运难民一样操作就行了。这样做既给了这些难民活路,解决掉辖区内的治安隐患,又能为自己谋得好处,还可以借机讨好海汉,可谓是一举多得,许裕拙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安徽吗?”陶东来又确认了一遍许裕拙所说的地方,心道回头倒是要再去找情报部门落实一下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当地真的发生了这种大规模的战乱,那么不但可以从福建招募到战争难民,距离安徽更近的浙江理所当然也能操作一番。按照过去的经验,如果安排得当,那么短期内从大明招募到成千上万的移民也不是问题。
大明国内的农民军叛乱已经持续了数年,而朝廷除了调兵堵截之外,似乎也很难对这些随时都会化整为零潜伏到民间的武装组织进行彻底的剿灭,反倒是被其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大,流离失所的百姓越来越多。而官府对难民的救助力度有限,于是这些失去了求生手段的难民又有不少被叛军裹挟,导致叛军越打越多,屡禁不绝。
穿越者们当然明白这持续数年的农民军叛乱背后其实隐藏了诸多社会矛盾,大明朝廷想单纯地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肯定是行不通的,必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而对于大明这种内乱,海汉并没有多少心思介入其中,这一是战乱发生地多在内陆地区,与海汉在沿海的控制区相隔甚远,也谈不上有太大的直接影响;二来农民军在内陆的反复折腾必然会削弱大明的统治基础,海汉对这种变化其实是乐见其成的,大明的军力更多地消耗在国内平叛的战事中,海汉在大明沿海行事的顾忌也就越小。
而由大明内乱所引发的难民潮,如果海汉能接收到其中的一部分人口,那其实也算是额外的益处了。不过想要享受到这样的好处,那也不能坐享其成,还是有很多工作要提前进行安排,海运、民政、安保等等部门必须要协同完成,才能保证大量人口从大明转运安置到海汉治下地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好在多年来从海外招募移民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福建澎湖港和浙江舟山定海港都有专门兴建的移民营地可供大量难民的临时安置和中转,只要运力到位便可启动整条移民通道。
至于在组织移民的过程中需要付给福建方面的好处,这在陶东来看来完全不是问题,招募难民比起招募普通移民的成本要低得多,只要人数上了规模,即便是有些额外费用也仍然相当划算。而且从福建引入的内陆难民基本上都是汉人,其价值也肯定会高于由安南国提供的暹罗战俘。
“特事特办,稍后我给澎湖那边发个电报把情况说明一下,由当地官员跟许大人联系,尽快把这个事安排实施。”陶东来转过头向施耐德道:“资金方面你也给安排一下。”
海汉高官的几句话所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有数以千记大明难民得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国民,这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但在不久的未来却会变成摆在他们面前的一种选择。对于最终选择了接受海汉救助并迁居海外的难民,他们的人生便将从此踏上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相较于贸易协定,海汉高层对移民来源的兴趣其实还要更大一些,毕竟贸易所能带来的都是短期利益,而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却可以持续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之久。而且以海汉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并不缺乏进出口贸易的对象,倒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着短时间内都难以填补的巨大缺口。而能够从大明获得没有文化隔阂的汉人移民,对海汉来说无疑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局面。
翌日,陶东来把在三亚本地的几名执委会成员召集到一起,打算将前一晚与安南和福建使者议定的移民计划拿出来讨论一下,顺便把各个部门的任务做一下划分,不过这时候颜楚杰却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让这个会议的主题不得不临时做了变动。
颜楚杰的消息是来自遥远的辽东,不过并非金州防线爆发了战事,而是后金的政局有了新的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上,后金国汗皇太极应该在1636年,也就是去年的四月称帝改元,并修改国号和族名。不过或许是因为去年海汉在辽东发动的春季攻势打了后金一个措手不及,后金并未如原本历史记载那样发生政局变化,以至于连历史上今年年初皇太极亲征朝鲜的状况也没有发生。原本沈世魁、金日观等固守皮岛的明将都会在清军的攻势中战死,但如今东江镇军民已经基本由皮岛转移到了金州安置,并没有爆发那场长达七昼夜的激烈战事。
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改变,穿越者们也就无法再对该地区未来的形势变化做出预判了,所以也有人笑称,或许大清国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时空中了,几百年后也不会有乱七八糟的辫子戏充斥电视荧幕,美化奴役汉族两百多年的满人贵族这种不知所谓的状况。
不过这种美好的想象,最终还是被从辽东发回的消息给无情地打破了。
“皇太极称帝了,一切与历史上一样,只是迟了一年而已。”颜楚杰面色肃穆地宣布了这个消息:“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完全改变历史进程的方向,或者说,目前我们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历史发生根本改变。”
在迟到了一年之后,皇太极还是在崇祯十年的春天宣布了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被奉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而皇太极的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以及大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被封为王。
“努尔哈赤这封号一听就是汉人大臣的手笔,那些野猪皮哪懂这些文绉绉的花样!”白克思是去年亲身去过辽东见过后金蛮子的真面目,当下便立刻吐槽了一句。
宁崎应道:“按照清史的记载,清太宗即位庆典是持续了二十多天,所使用的礼仪大部分都是效仿汉制,所以才会弄出来这么一个尊号。我看多半就是那个范文程的杰作,这个时候他应该是皇太极身边的红人,不但是内秘书院大学士,而且还是议政大臣,大概也只有他能想出这些东西来哄皇太极开心。”
这范文程可是名门之后,上数十八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祖上出过不少朝堂上的重臣,曾祖范鏓还曾任嘉靖年间的兵部侍郎。范文程十九岁便中了大明的生员,但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之后,范文程与其兄长范文采一起主动投效了努尔哈赤,并且因为自己的身世背景而获得了重用。
清史中对范文程及其后裔都有详细记载,其儿孙中官至总督、巡抚、六部尚书、侍郎、御史、都统的人物一大堆,可谓是享尽荣华富贵。不过海汉对满人政权一向充满了敌意,自然对这个投效满人的范文程也不会有什么好感。
陶东来道:“范文程的事可以慢慢再研究,但我们现在需要确认,在延迟了一年之后,辽东局势还会照着原来的历史轨迹发展下去吗?”
这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猜测题,海汉从1634年派出兵马北上山东,最终目的就是要攻略辽东地区。三年过去,目前来看的确对原本的历史轨迹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让后金难以集中兵力去对付大明和朝鲜两国,就连称帝改元这样的大事也延后了足足一年。但大清国虽然迟到,却并没有缺席,最终还是出现了这个时空的历史舞台上,这是否预示着历史仍会按照原本的轨迹前行,是海汉当下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变化。
如果照原来的剧本发展,大清接下来就会出兵朝鲜,大明甚至还没来得及出兵去救,朝鲜就已经降了,并且由此成为了清国的藩属国,被迫与大明断交。
朝鲜去年才与海汉结盟,如果遭受清军入侵,那么海汉不出兵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且李希在此之前主动要求海汉在朝鲜驻军,不知是不是因为朝鲜也越发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北边的军事威胁。但是以海汉目前在辽东和山东的驻军规模来看,并不足以在金州之外的地方开辟第二战场,抗清援朝暂时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清军一旦入侵朝鲜半岛,那海汉能采取的措施大概就只有派船去汉江口的江华岛把朝鲜国王大臣们接出来。
“我们得尽快掌握清军接下来的动向,如果他们真的开始往朝鲜半岛方向集结兵力,那我们动作快一点或许还有争取主动的机会。”颜楚杰很是严肃地说道:“如果朝鲜降了,那我们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后勤保障来源,到时候就算想再往北方派兵,也很难支撑战局。”
类似十八芝这样的垫脚石,在许心素崛起的过程中还为数不少,他能成为一方军阀,可不只是靠抱海汉大腿就能实现的。陶东来毫不怀疑许心素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会干出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而海汉现阶段所需要的移民要嘛是直接充作苦役的囚犯、奴隶、战俘等等廉价人口,要嘛就是来路比较正常的他国民众,如果福建方面掳掠大明百姓送来海汉充数,那这类移民很可能会将被迫背井离乡的恨意转移到海汉头上,从而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许裕拙连忙摆手否认了陶东来所说的这种可能性:“陶总放心,绝无此事。只是今年以来叛军在安徽等地活动猖獗,造成大量民众外逃,若是贵国有这方面的需要,待在下回去之后便可着手安排从内陆招募难民,由福建出海送来海南岛安置。”
许裕拙所说确有其事,在今年正月,张献忠、罗汝才、左金王等多路农民军在安庆会合,攻打安庆未果之后退守安徽潜山。不久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再次出击,连破太湖、蕲州、黄州等地,并于太湖酆家店重创明军,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折损超过六千。而张献忠军又乘胜追击,夺取了和州、含山、六合等地,将安徽境内搅得一团乱。
战事爆发之后,大量难民往南涌入了与安徽相邻的浙江和江西躲避战乱,就连与事发地相隔数百里的闽北浦城、松溪、庆元等县,也有来自北方的难民大批进入。虽然知道农民军不太可能南下打到福建这边来,但许心素还是调了两营火枪兵北上到与江西、浙江交界的浦城县驻守,以防农民军有浑水摸鱼之举。
福建方面当然也曾考虑过是不是把这些进入闽北的难民交给海汉处理,但从闽北到最近的出海口宁德就有大约四百多里的山路,要组织这些难民出海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差事。而且海汉的移民招募在近年更侧重于技术型人员,福建方面也拿不太准海汉是不是愿意为这些难民买单,而且极有可能没有任何油水可拿,所以一直没有就此作出安排。
不过既然现在陶东来提出了要加大移民规模,并且愿意给予一定的酬劳,许裕拙立刻便想到了大明国内的状况,反正这些难民都是来自福建之外的地区,将他们交给海汉处理,就像当初帮海汉从北方运难民一样操作就行了。这样做既给了这些难民活路,解决掉辖区内的治安隐患,又能为自己谋得好处,还可以借机讨好海汉,可谓是一举多得,许裕拙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安徽吗?”陶东来又确认了一遍许裕拙所说的地方,心道回头倒是要再去找情报部门落实一下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当地真的发生了这种大规模的战乱,那么不但可以从福建招募到战争难民,距离安徽更近的浙江理所当然也能操作一番。按照过去的经验,如果安排得当,那么短期内从大明招募到成千上万的移民也不是问题。
大明国内的农民军叛乱已经持续了数年,而朝廷除了调兵堵截之外,似乎也很难对这些随时都会化整为零潜伏到民间的武装组织进行彻底的剿灭,反倒是被其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大,流离失所的百姓越来越多。而官府对难民的救助力度有限,于是这些失去了求生手段的难民又有不少被叛军裹挟,导致叛军越打越多,屡禁不绝。
穿越者们当然明白这持续数年的农民军叛乱背后其实隐藏了诸多社会矛盾,大明朝廷想单纯地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肯定是行不通的,必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而对于大明这种内乱,海汉并没有多少心思介入其中,这一是战乱发生地多在内陆地区,与海汉在沿海的控制区相隔甚远,也谈不上有太大的直接影响;二来农民军在内陆的反复折腾必然会削弱大明的统治基础,海汉对这种变化其实是乐见其成的,大明的军力更多地消耗在国内平叛的战事中,海汉在大明沿海行事的顾忌也就越小。
而由大明内乱所引发的难民潮,如果海汉能接收到其中的一部分人口,那其实也算是额外的益处了。不过想要享受到这样的好处,那也不能坐享其成,还是有很多工作要提前进行安排,海运、民政、安保等等部门必须要协同完成,才能保证大量人口从大明转运安置到海汉治下地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好在多年来从海外招募移民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福建澎湖港和浙江舟山定海港都有专门兴建的移民营地可供大量难民的临时安置和中转,只要运力到位便可启动整条移民通道。
至于在组织移民的过程中需要付给福建方面的好处,这在陶东来看来完全不是问题,招募难民比起招募普通移民的成本要低得多,只要人数上了规模,即便是有些额外费用也仍然相当划算。而且从福建引入的内陆难民基本上都是汉人,其价值也肯定会高于由安南国提供的暹罗战俘。
“特事特办,稍后我给澎湖那边发个电报把情况说明一下,由当地官员跟许大人联系,尽快把这个事安排实施。”陶东来转过头向施耐德道:“资金方面你也给安排一下。”
海汉高官的几句话所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有数以千记大明难民得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国民,这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但在不久的未来却会变成摆在他们面前的一种选择。对于最终选择了接受海汉救助并迁居海外的难民,他们的人生便将从此踏上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相较于贸易协定,海汉高层对移民来源的兴趣其实还要更大一些,毕竟贸易所能带来的都是短期利益,而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却可以持续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之久。而且以海汉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并不缺乏进出口贸易的对象,倒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着短时间内都难以填补的巨大缺口。而能够从大明获得没有文化隔阂的汉人移民,对海汉来说无疑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局面。
翌日,陶东来把在三亚本地的几名执委会成员召集到一起,打算将前一晚与安南和福建使者议定的移民计划拿出来讨论一下,顺便把各个部门的任务做一下划分,不过这时候颜楚杰却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让这个会议的主题不得不临时做了变动。
颜楚杰的消息是来自遥远的辽东,不过并非金州防线爆发了战事,而是后金的政局有了新的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上,后金国汗皇太极应该在1636年,也就是去年的四月称帝改元,并修改国号和族名。不过或许是因为去年海汉在辽东发动的春季攻势打了后金一个措手不及,后金并未如原本历史记载那样发生政局变化,以至于连历史上今年年初皇太极亲征朝鲜的状况也没有发生。原本沈世魁、金日观等固守皮岛的明将都会在清军的攻势中战死,但如今东江镇军民已经基本由皮岛转移到了金州安置,并没有爆发那场长达七昼夜的激烈战事。
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改变,穿越者们也就无法再对该地区未来的形势变化做出预判了,所以也有人笑称,或许大清国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时空中了,几百年后也不会有乱七八糟的辫子戏充斥电视荧幕,美化奴役汉族两百多年的满人贵族这种不知所谓的状况。
不过这种美好的想象,最终还是被从辽东发回的消息给无情地打破了。
“皇太极称帝了,一切与历史上一样,只是迟了一年而已。”颜楚杰面色肃穆地宣布了这个消息:“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完全改变历史进程的方向,或者说,目前我们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历史发生根本改变。”
在迟到了一年之后,皇太极还是在崇祯十年的春天宣布了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被奉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而皇太极的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以及大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被封为王。
“努尔哈赤这封号一听就是汉人大臣的手笔,那些野猪皮哪懂这些文绉绉的花样!”白克思是去年亲身去过辽东见过后金蛮子的真面目,当下便立刻吐槽了一句。
宁崎应道:“按照清史的记载,清太宗即位庆典是持续了二十多天,所使用的礼仪大部分都是效仿汉制,所以才会弄出来这么一个尊号。我看多半就是那个范文程的杰作,这个时候他应该是皇太极身边的红人,不但是内秘书院大学士,而且还是议政大臣,大概也只有他能想出这些东西来哄皇太极开心。”
这范文程可是名门之后,上数十八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祖上出过不少朝堂上的重臣,曾祖范鏓还曾任嘉靖年间的兵部侍郎。范文程十九岁便中了大明的生员,但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之后,范文程与其兄长范文采一起主动投效了努尔哈赤,并且因为自己的身世背景而获得了重用。
清史中对范文程及其后裔都有详细记载,其儿孙中官至总督、巡抚、六部尚书、侍郎、御史、都统的人物一大堆,可谓是享尽荣华富贵。不过海汉对满人政权一向充满了敌意,自然对这个投效满人的范文程也不会有什么好感。
陶东来道:“范文程的事可以慢慢再研究,但我们现在需要确认,在延迟了一年之后,辽东局势还会照着原来的历史轨迹发展下去吗?”
这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猜测题,海汉从1634年派出兵马北上山东,最终目的就是要攻略辽东地区。三年过去,目前来看的确对原本的历史轨迹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让后金难以集中兵力去对付大明和朝鲜两国,就连称帝改元这样的大事也延后了足足一年。但大清国虽然迟到,却并没有缺席,最终还是出现了这个时空的历史舞台上,这是否预示着历史仍会按照原本的轨迹前行,是海汉当下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变化。
如果照原来的剧本发展,大清接下来就会出兵朝鲜,大明甚至还没来得及出兵去救,朝鲜就已经降了,并且由此成为了清国的藩属国,被迫与大明断交。
朝鲜去年才与海汉结盟,如果遭受清军入侵,那么海汉不出兵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且李希在此之前主动要求海汉在朝鲜驻军,不知是不是因为朝鲜也越发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北边的军事威胁。但是以海汉目前在辽东和山东的驻军规模来看,并不足以在金州之外的地方开辟第二战场,抗清援朝暂时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清军一旦入侵朝鲜半岛,那海汉能采取的措施大概就只有派船去汉江口的江华岛把朝鲜国王大臣们接出来。
“我们得尽快掌握清军接下来的动向,如果他们真的开始往朝鲜半岛方向集结兵力,那我们动作快一点或许还有争取主动的机会。”颜楚杰很是严肃地说道:“如果朝鲜降了,那我们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后勤保障来源,到时候就算想再往北方派兵,也很难支撑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