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买大明官员的手段,无非就是威逼利诱加上人情拉拢这几个老套路,海汉在长期跟大明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不同心态的大明官员,都会有相应的套路。张千智通过简单的接触之后,认为费策贤应该是属于谨慎型的官员,轻易不会收受海汉给出的好处,不过如果能够隐蔽而稳妥地完成利益输送,这人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所以在参观胜利港商业区的过程中,张千智一直不断地介绍着本地的贸易状况,并且不时地暗示费策贤,在三亚的繁华景象背后有相当多的大明官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虽然这种手段不太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张千智确信一定可以对费策贤的价值观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人无完人,就算这位京城来的大明使节政治立场再怎么坚定,也必然会有他所需要的东西,海汉所需去做的就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条件,让其逐步妥协,最终与海汉统一步调和立场。
费策贤也不是完全没有心动,只是他初来乍到,也不敢确信张千智说的这些有的没的到底是真是假,有几分可信程度,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态,甚至连搭话都不太敢。毕竟他还不是很确定,这张千智到底是真导游,还是有另外一重更为敏感的身份,要是说错话就有可能变成了把柄。
张千智的眼光看得很准,谨慎无大错就是费策贤的人生信条之一,特别是来到与大明关系极为微妙的海汉国,他更是时时处处都保持着小心,少说多看,免得犯错。张千智的暗示,他岂能听不出来,只是这种小便宜肯定贪不得,否则后续的麻烦只怕是无休无止,像福广两地的地方官员一样落入海汉的掌控。
费策贤出使海汉是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来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海汉国大发横财并非他的目标之一。他更希望能够在谈判桌上为大明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利用使节的身份中饱私囊,替自己捞取好处。在从京城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承诺,在任期内如果能够为大明拿回被海汉实际控制的沿海地区,那么朝廷必定会论功行赏,别说升行人司司正,就连礼部侍郎也是有机会的。
费策贤如今才三十八,在任当三年到五年的驻海汉大使也不过四十多点,如果能在这个年纪就出任礼部侍郎,那今后继续往上走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而当下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就放弃原则,那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看起来还颇有希望的仕途前景,这在费策贤看来并不划算。钱财与仕途摆在一起,费策贤还是更愿选择后者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三亚这地方或许的确是纸醉金迷的销金窟,但费策贤对于物质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至少现在暂时是这样。
张千智只是带着费策贤在景观大道上随便逛了几条支路里的店铺,便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了。张千智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提醒费策贤先回迎宾馆,稍晚一些外交部应该就会派专车来接他去胜利堡赴宴了。
费策贤也知道正事要紧,这繁华的城区固然让人流连忘返,但今后要在海南岛常驻,有的是时间慢慢逛,倒也不急于一时。当下便向北折返,回到胜利广场下车的地方,乘车返回迎宾馆。
果然回到住处没过多久,宁崎便代表执委会和外交部来登门邀请他前去胜利堡赴宴了。此时费策贤已经换下了刚才外所穿的便服,换上了自己的官服,既然是与海汉国高官会晤,他就必须要拿出大明使节的样子了。哪怕没有打算在这里使用外交仪仗,但自己的身份还是要表明的。
对于胜利堡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大明的情报机关也花了很多工夫来搜集相关信息,但所掌握的也仅仅只是一些比较表面的东西,比如占地多广,城墙多高,城防工事如何,真正涉及胜利堡内部,特别是执委会的运作状况,有价值的情报却是少之又少。虽然在此之前早就有其他大明官员进入过胜利堡,但朝廷却并没有获得过什么详细的回报,由此也可见凡是以前进过这地方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被海汉拉拢的对象了。
胜利堡在建成之后就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但随着各个部门机构的完善,小小的堡垒中已经容不下了,而且每日进进出出的归化民太多,也不利于安全。所以近几年逐步将这些机构的办公地从堡内迁出,安排在了胜利广场周边地区。而在国家机关任职的穿越者们,也早就不再在堡内居住,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完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如今的胜利堡内除了执委会、国防部等少数重要机关之外,再有就是被执委会视为核心机密的大数据中心。此外堡内依然保留了武器库房和临时居所,有紧急状况发生时,胜利堡依然是整个海汉国里最安全的地方。
费策贤也曾听说过,胜利堡里的建筑极为朴素,并没有像大明紫禁城一样修建金碧辉煌的宫殿,这与海汉富有的形象似乎不太一致,但费策贤看这胜利堡的占地面积,也的确不便修筑太大的建筑物。进到胜利堡内,目力所及之处,全是一栋栋的灰砖小楼,虽然环境还算干净清幽,但作为一个强大国家的中心也未免太寒酸了一些。别说跟紫禁城比,就算是分布大明各处的十几处王府,也要比这胜利堡看着高档多了。
“费大人看样子对胜利堡有些失望啊!”宁崎带着费策贤进了胜利堡,看其表情便能猜到心中所想了。
费策贤连忙应道:“宁大人误会了,在下只是感叹贵国如此富有,这核心之地却是如此朴素,反差实在太大了。”
宁崎解释道:“胜利堡其实地标意义更大一些,外界都认为这里是海汉国的核心地带,但实际上仅仅只是一处办公场地而已,跟贵国的皇城概念是不一样的。平时也就是用来开开会,商量一下国家政事,也没什么必要把这里弄得太豪华。时间长了,我们这些人也习惯了这个环境,胜利堡估计再过十年八年也还是这样子不会变。”
宁崎这番话倒不是场面话,海汉现在如果要另行修建一处专门用来办公的场地倒也不难,只是包括执委会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大部分部门机构都已经迁出了胜利堡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既然胜利堡还能很好地履行功能,也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胜利堡内一些设施如果要进行搬迁,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数据中心和通讯中心都位于胜利堡内,这两个部门都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到海汉国的运行和政务处理。执委会不想自找麻烦,索性便继续沿用胜利堡作为权力中心了。
而在胜利堡内设宴招待,这已经算是海汉对待外宾很高的礼遇了,虽然费策贤只是一名从七品的官员,但因为他是代表大明而来,海汉方面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光是这顿接风宴,执委会就有宁崎、施耐德、颜楚杰三人出席。本来陶东来也要参加,但因为田独工业区的军火生产线出了一些问题,他跟白克思必须去到现场处理,就只能错过与大明使节在第一时间见面了。
不过这对费策贤来说,这样的待遇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主管外交、商贸、军事的海汉高官一同出席接风宴,这让他都觉得有点飘了。这起码说明海汉对自己的到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会随随便便打发自己。
当然了,在这种初次见面的外交场合,也不太可能谈及两国之间的敏感话题,双方都颇有默契地没有主动提及领土争端、人口流动、军事援助这些需要进行谈判磋商的领域,只是随便闲聊一些费策贤在来海汉途中所经历的各种风土人情。那些真正重要的争议话题,自会有后续的漫长谈判来让双方慢慢讨论,到时候各有立场,就未必有当下这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了。
宴席的菜品是标准的“海汉风”,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各种香料调味料的运用,这对于已经到了海汉数日的费策贤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鲜的体验了。但费策贤也不得不承认,这胜利堡里安排的宴席的确更为讲究,虽然他还不算是什么真资格的老饕,可也能感受到这至少要比之前在海口城吃到的宴席要高出不止一档。
费策贤一边与三名海汉高官闲聊,一边也在留意观察着这三人的作派。宁崎谈吐斯文,毫无疑问是典型的文官;颜楚杰气质沉稳,又带有军人特有的肃杀之气;施耐德则处处透出精明,不愧是主管商贸事务的官员。最让费策贤感到惊讶的,是施耐德与汉人有着明显差异的样貌,但听其说话又与汉人无异,整个人的反差颇大。
不过这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上位者的气势,这种东西是伪装不来的,只有长期身居高位的人,才能慢慢养出这种无形的特质。费策贤久居京城,见过不少朝廷高官,对此也算是深有体会,眼前这三名海汉高官在谈吐气质方面,的确都是上上之选,而且费策贤能感觉到他们的眼光见识,甚至还在朝廷那些大学士之上,因为他们闲谈间所透露出对大明国情的了解程度,可是丝毫不亚于大明朝堂上的大人物。就连中原农民军叛乱的战事进展,这些人也是了如指掌。
费策贤能想到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海汉在大明境内拥有大量的情报来源,而且这些情报的可靠程度相当高,极有可能并非来自于民间。联想到海汉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力,费策贤认为或许是朝廷中就有一些高官与海汉有秘密往来,否则他们何以得知那么多秘而不宣的事情?
实际上海汉这边所掌握的信息,大多还是来自于大数据库中的记载,这些内容几乎都是原本的史实,自然会让不知内情的费策贤感到震惊了。北方中原地区目前受到海汉影响并不明显,所以依然还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势在发展,宁崎等人谈及这个领域,自然头头是道了。
席间宁崎等人也没有向费策贤多劝酒,倒是费策贤主动出击,频频向三人敬酒示意。要说起来这个接待阵容已经算是超规格了,他虽然远来是客,但级别却低于主人家太多,只能把姿态放低一些,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等费大人安顿下来,方便的时候就可以去看看我们安排的使馆用地,考虑一下选址的事了。”宴席临近尾声的时候,宁崎终于主动提及了正事。当然他所说的“选址”并非是让费策贤在三亚自己挑选地方,而是在三亚与海口之间选一处地方,作为大明使馆的落脚地。
费策贤连忙应道:“有劳宁大人,在下只需休息一晚,明天便可去办理此事。”
对费策贤来说,建使馆这事越快越好,使馆建好才能向外界表明大明的态度,后续与海汉展开外交磋商和往来也才名正言顺。而且今天在胜利港商业区转了一下午之后,他心里已经有了计较,海口离大明虽近,但论繁荣程度的确离三亚还差得远,而且这里离海汉的权力中心更近,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也更多,如果要掌握海汉的最新动向,将使馆设立在三亚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宴席结束之后,费策贤告辞离开,依然是乘坐专用马车返回了迎宾馆。他仔细回想自己先前在宴席上的表现,觉得没有什么遗漏之处,这才放心洗漱休息。
所以在参观胜利港商业区的过程中,张千智一直不断地介绍着本地的贸易状况,并且不时地暗示费策贤,在三亚的繁华景象背后有相当多的大明官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虽然这种手段不太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张千智确信一定可以对费策贤的价值观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人无完人,就算这位京城来的大明使节政治立场再怎么坚定,也必然会有他所需要的东西,海汉所需去做的就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条件,让其逐步妥协,最终与海汉统一步调和立场。
费策贤也不是完全没有心动,只是他初来乍到,也不敢确信张千智说的这些有的没的到底是真是假,有几分可信程度,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态,甚至连搭话都不太敢。毕竟他还不是很确定,这张千智到底是真导游,还是有另外一重更为敏感的身份,要是说错话就有可能变成了把柄。
张千智的眼光看得很准,谨慎无大错就是费策贤的人生信条之一,特别是来到与大明关系极为微妙的海汉国,他更是时时处处都保持着小心,少说多看,免得犯错。张千智的暗示,他岂能听不出来,只是这种小便宜肯定贪不得,否则后续的麻烦只怕是无休无止,像福广两地的地方官员一样落入海汉的掌控。
费策贤出使海汉是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来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海汉国大发横财并非他的目标之一。他更希望能够在谈判桌上为大明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利用使节的身份中饱私囊,替自己捞取好处。在从京城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承诺,在任期内如果能够为大明拿回被海汉实际控制的沿海地区,那么朝廷必定会论功行赏,别说升行人司司正,就连礼部侍郎也是有机会的。
费策贤如今才三十八,在任当三年到五年的驻海汉大使也不过四十多点,如果能在这个年纪就出任礼部侍郎,那今后继续往上走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而当下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就放弃原则,那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看起来还颇有希望的仕途前景,这在费策贤看来并不划算。钱财与仕途摆在一起,费策贤还是更愿选择后者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三亚这地方或许的确是纸醉金迷的销金窟,但费策贤对于物质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至少现在暂时是这样。
张千智只是带着费策贤在景观大道上随便逛了几条支路里的店铺,便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了。张千智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提醒费策贤先回迎宾馆,稍晚一些外交部应该就会派专车来接他去胜利堡赴宴了。
费策贤也知道正事要紧,这繁华的城区固然让人流连忘返,但今后要在海南岛常驻,有的是时间慢慢逛,倒也不急于一时。当下便向北折返,回到胜利广场下车的地方,乘车返回迎宾馆。
果然回到住处没过多久,宁崎便代表执委会和外交部来登门邀请他前去胜利堡赴宴了。此时费策贤已经换下了刚才外所穿的便服,换上了自己的官服,既然是与海汉国高官会晤,他就必须要拿出大明使节的样子了。哪怕没有打算在这里使用外交仪仗,但自己的身份还是要表明的。
对于胜利堡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大明的情报机关也花了很多工夫来搜集相关信息,但所掌握的也仅仅只是一些比较表面的东西,比如占地多广,城墙多高,城防工事如何,真正涉及胜利堡内部,特别是执委会的运作状况,有价值的情报却是少之又少。虽然在此之前早就有其他大明官员进入过胜利堡,但朝廷却并没有获得过什么详细的回报,由此也可见凡是以前进过这地方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被海汉拉拢的对象了。
胜利堡在建成之后就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但随着各个部门机构的完善,小小的堡垒中已经容不下了,而且每日进进出出的归化民太多,也不利于安全。所以近几年逐步将这些机构的办公地从堡内迁出,安排在了胜利广场周边地区。而在国家机关任职的穿越者们,也早就不再在堡内居住,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完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如今的胜利堡内除了执委会、国防部等少数重要机关之外,再有就是被执委会视为核心机密的大数据中心。此外堡内依然保留了武器库房和临时居所,有紧急状况发生时,胜利堡依然是整个海汉国里最安全的地方。
费策贤也曾听说过,胜利堡里的建筑极为朴素,并没有像大明紫禁城一样修建金碧辉煌的宫殿,这与海汉富有的形象似乎不太一致,但费策贤看这胜利堡的占地面积,也的确不便修筑太大的建筑物。进到胜利堡内,目力所及之处,全是一栋栋的灰砖小楼,虽然环境还算干净清幽,但作为一个强大国家的中心也未免太寒酸了一些。别说跟紫禁城比,就算是分布大明各处的十几处王府,也要比这胜利堡看着高档多了。
“费大人看样子对胜利堡有些失望啊!”宁崎带着费策贤进了胜利堡,看其表情便能猜到心中所想了。
费策贤连忙应道:“宁大人误会了,在下只是感叹贵国如此富有,这核心之地却是如此朴素,反差实在太大了。”
宁崎解释道:“胜利堡其实地标意义更大一些,外界都认为这里是海汉国的核心地带,但实际上仅仅只是一处办公场地而已,跟贵国的皇城概念是不一样的。平时也就是用来开开会,商量一下国家政事,也没什么必要把这里弄得太豪华。时间长了,我们这些人也习惯了这个环境,胜利堡估计再过十年八年也还是这样子不会变。”
宁崎这番话倒不是场面话,海汉现在如果要另行修建一处专门用来办公的场地倒也不难,只是包括执委会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大部分部门机构都已经迁出了胜利堡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既然胜利堡还能很好地履行功能,也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胜利堡内一些设施如果要进行搬迁,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数据中心和通讯中心都位于胜利堡内,这两个部门都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到海汉国的运行和政务处理。执委会不想自找麻烦,索性便继续沿用胜利堡作为权力中心了。
而在胜利堡内设宴招待,这已经算是海汉对待外宾很高的礼遇了,虽然费策贤只是一名从七品的官员,但因为他是代表大明而来,海汉方面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光是这顿接风宴,执委会就有宁崎、施耐德、颜楚杰三人出席。本来陶东来也要参加,但因为田独工业区的军火生产线出了一些问题,他跟白克思必须去到现场处理,就只能错过与大明使节在第一时间见面了。
不过这对费策贤来说,这样的待遇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主管外交、商贸、军事的海汉高官一同出席接风宴,这让他都觉得有点飘了。这起码说明海汉对自己的到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会随随便便打发自己。
当然了,在这种初次见面的外交场合,也不太可能谈及两国之间的敏感话题,双方都颇有默契地没有主动提及领土争端、人口流动、军事援助这些需要进行谈判磋商的领域,只是随便闲聊一些费策贤在来海汉途中所经历的各种风土人情。那些真正重要的争议话题,自会有后续的漫长谈判来让双方慢慢讨论,到时候各有立场,就未必有当下这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了。
宴席的菜品是标准的“海汉风”,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各种香料调味料的运用,这对于已经到了海汉数日的费策贤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鲜的体验了。但费策贤也不得不承认,这胜利堡里安排的宴席的确更为讲究,虽然他还不算是什么真资格的老饕,可也能感受到这至少要比之前在海口城吃到的宴席要高出不止一档。
费策贤一边与三名海汉高官闲聊,一边也在留意观察着这三人的作派。宁崎谈吐斯文,毫无疑问是典型的文官;颜楚杰气质沉稳,又带有军人特有的肃杀之气;施耐德则处处透出精明,不愧是主管商贸事务的官员。最让费策贤感到惊讶的,是施耐德与汉人有着明显差异的样貌,但听其说话又与汉人无异,整个人的反差颇大。
不过这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上位者的气势,这种东西是伪装不来的,只有长期身居高位的人,才能慢慢养出这种无形的特质。费策贤久居京城,见过不少朝廷高官,对此也算是深有体会,眼前这三名海汉高官在谈吐气质方面,的确都是上上之选,而且费策贤能感觉到他们的眼光见识,甚至还在朝廷那些大学士之上,因为他们闲谈间所透露出对大明国情的了解程度,可是丝毫不亚于大明朝堂上的大人物。就连中原农民军叛乱的战事进展,这些人也是了如指掌。
费策贤能想到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海汉在大明境内拥有大量的情报来源,而且这些情报的可靠程度相当高,极有可能并非来自于民间。联想到海汉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力,费策贤认为或许是朝廷中就有一些高官与海汉有秘密往来,否则他们何以得知那么多秘而不宣的事情?
实际上海汉这边所掌握的信息,大多还是来自于大数据库中的记载,这些内容几乎都是原本的史实,自然会让不知内情的费策贤感到震惊了。北方中原地区目前受到海汉影响并不明显,所以依然还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势在发展,宁崎等人谈及这个领域,自然头头是道了。
席间宁崎等人也没有向费策贤多劝酒,倒是费策贤主动出击,频频向三人敬酒示意。要说起来这个接待阵容已经算是超规格了,他虽然远来是客,但级别却低于主人家太多,只能把姿态放低一些,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等费大人安顿下来,方便的时候就可以去看看我们安排的使馆用地,考虑一下选址的事了。”宴席临近尾声的时候,宁崎终于主动提及了正事。当然他所说的“选址”并非是让费策贤在三亚自己挑选地方,而是在三亚与海口之间选一处地方,作为大明使馆的落脚地。
费策贤连忙应道:“有劳宁大人,在下只需休息一晚,明天便可去办理此事。”
对费策贤来说,建使馆这事越快越好,使馆建好才能向外界表明大明的态度,后续与海汉展开外交磋商和往来也才名正言顺。而且今天在胜利港商业区转了一下午之后,他心里已经有了计较,海口离大明虽近,但论繁荣程度的确离三亚还差得远,而且这里离海汉的权力中心更近,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也更多,如果要掌握海汉的最新动向,将使馆设立在三亚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宴席结束之后,费策贤告辞离开,依然是乘坐专用马车返回了迎宾馆。他仔细回想自己先前在宴席上的表现,觉得没有什么遗漏之处,这才放心洗漱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