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似现代到处摄像头,通信十分发达,古代找人如同大海捞针。
    杨三坐在一旁搬弄着棋盘,他现在觉得下棋很有意思,有些想继续下,见钟伯伯和姐夫注视屋外的大雨,他注意着成线的雨水,最近瑞州下的雨,快赶上北方半年的雨量了,雨水太多了。
    这场雨从大雨转中雨,雨水一直没停过,下雨气温低,前院有些冷。
    前院只有一把雨伞,周小弟回后院取了雨伞和蓑衣回来,大伙分了雨伞往后院走。
    周钰背着儿子,一只手托着儿子屁股,一只手扶着拿伞的媳妇,“注意些脚下。”
    杨兮小心的迈着脚,“嗯。”
    回了院子,雨又下大了,杨兮裙子湿了,将父子两个的衣服找出来,自己也换了一身衣服。
    杨兮,“开春就这么大的雨,又不是好年头。”
    周钰,“这几年就没风调雨顺过。”
    杨兮点燃油灯,听着雨声眼皮子直打架,“我先躺一会。”
    “好。”
    周钰没让儿子写字,屋子里昏暗伤眼睛,小声的给儿子讲故事,都是成语故事,没一会父子两个也睡着了。
    周钰是被周小弟叫醒的,起身下地,“外面下雨,你怎么过来了?”
    周小弟衣角有些湿透了,“哥,里正来了。”
    周钰,“下大雨,里正怎么来了?”
    周小弟摇头,“我也不知道,看样子找你有事。”
    周钰拿过雨伞,“我去前院。”
    周小弟跟着一起去了前院,里正正在前院大厅内烤火。
    周钰沾了水汽,坐到炭盆前烤火,询问着,“您老怎么来了?”
    柳里正抽着旱烟,“雨下的这么大我有些不放心,所以出来四处转转,走到这里就进来坐坐。”
    周钰问,“村子里情况如何?”
    柳里正愁眉不展,“村子里大部分是泥草房,接连下雨不少屋子漏水,我怕房子承受不住塌了。”
    “如果有危房,还是提前搬出来安全。”
    柳里正叹气,“不提这些了,你从义州回来,与我说说外面的情况。”
    周钰也没瞒着,将义州物价变化讲了。
    柳里正旱烟也不抽了,嘴里咒骂着,语气担忧,“也不知道瑞州盐价会不会涨。”
    周钰没提顾知府的心思,柳里正更关注一亩三分地,提点道:“我没在南方生活过的人,也觉得雨水不正常,您老还是多做打算的好,外面这么乱手里有粮才不慌。”
    柳里正十分赞同,“今年的粮食不能卖。”
    周钰继续道:“咱们村子是富裕村,就怕别人盯上,如果有能力多藏些粮食。”
    顾知府将瑞州当成囊中物,就怕到时候强制收粮,所以不得不防。
    柳里正心瞬间提了起来,“你是不是知道什么消息?”
    周钰,“消息知道一点,瑞州还算太平。”
    还算,这两个字透露了信息,柳里正听了出来,后背弯了弯,一个劲的抽着手里的旱烟。
    柳里正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直到抽的屋子里全是烟味,才慢慢回神,使劲的揉着干巴巴的老脸,“哎,太平不了多久了,算了不想了,我们这等底层百姓只能随波逐流。”
    周钰没吭声,也不好开门放屋子里的烟味。
    柳里正发现屋子里全是烟,忙起身去开门,“熏到先生了。”
    周钰等烟散了散,呼出一口气,“随波逐流太被动,您老能多做准备就多做准备,不管盛世还是乱世,粮食最重要。”
    柳里正见周钰镇定,心也渐渐安定,笑着道:“你说得对,对了,你回来了,准备什么时候开学堂?我家孙子都等着呢!”
    周钰早有打算,“七日后。”
    他去义州前让周小弟定做了一些桌椅,已经送来放在前院侧房,现在只差黑板和粉笔,黑板和粉笔他亲自做。
    柳里正连说三个好,见天色不早,“我先回去了。”
    周钰起身送里正,里正摆手,“留步。”
    周钰拿着伞坚持送里正出门,村里的道路更泥泞了,里正的鞋早就湿透,趟水往村子里走,他又发现柳里正一个优点,对村子有责任感,并不会不管不问。
    次日,天空放了晴,难得的晴天,一脸愁容的百姓多了笑容,村子里趁着没下雨,抓紧时间修补房顶。
    周钰在家做粉笔,家里早就准备好石膏,粉笔是新奇的东西,杨兮怀孕没伸手帮忙。
    钟衍十分的好奇,坐在一旁围观,杨三几个免费的劳力,周钰自然不会放过。
    首先是模具,早就打造好的,他也不求做的精致美观,只求实用。
    粉笔的制作其实不难,一日能做出来不少。
    杨三蹲了大半天,看着摆放整齐的磨具,“姐夫,这么简单就成了?”
    周钰洗着手,“嗯。”
    杨三觉得跟在姐姐和姐夫身边太长见识了,“姐夫,什么时候做黑板?”
    周钰揉了揉手腕,“明日。”
    钟衍十分期待粉笔成型,“你从哪里知道的粉笔?”
    周钰解释道:“我见石膏能在石板上留下痕迹,在京城琢磨许久,亲自试验过做出了粉笔,又发现在石板上不好写,写在木板上也不明显,就想着黑白对比明显,又做了黑板。”
    这就是钟伯伯在身边的坏处,他的新奇想法要有合理的解释。
    钟衍想到周钰教学的方法,认为周钰私下没少琢磨,周钰喜欢动脑子,想出粉笔和黑板也不意外,“等做好,我看看成品。”
    周钰笑着,“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
    第一百零三章 裹脚
    事实证明,钟衍的确没失望,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十分的清晰方便,不过,钟衍用惯了毛笔,用粉笔有些不适用,写出来的字还学要多练练。
    杨兮是最高兴的,日后画图更方便了,拿着专属小黑板,随手就画了弩的图形。
    最近几日她一直看周钰带回来的书,她想建造个能冶炼的窑,可惜只能想想,这玩意一旦被发现遭祸。
    她就研究起兵器书,书上有弩,介绍的不详细,她尽量还原画了出来,只要让她看到实物,她就可复制出来。
    杨兮想到铁矿,瑞州是没有铁矿的,现在找到的铁矿朝廷重兵把守,私下不允许贩卖铁矿,一旦发现就是死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七日一晃而过,一大早,柳里正带着六个孙子来了,随后陆续有百姓送孩子过来。
    周钰没宣扬钟伯伯是谁,有人打听的时候,他就说钟大哥是钟伯伯教出来的,他没想一开始收太多的学生,他想先教出一些学生,好带日后的学生,所以没宣扬钟伯伯的身份。
    免得学生太多太杂,先生不够学堂乱糟糟的,这会违背他的初衷。
    温锅宴的时候,周钰就提了开学堂的事,他提了学堂的要求,今日来报到都是能接受的。
    周钰定的束脩并不高,他按照半年收束脩,私塾一年要二两银子的束脩,他希望更多的孩子学习知识,定了半学期四百文,这四百文里有粉笔的银钱。
    除了里正家的孙子,村子里一共来了十个孩子,有四个孩子是童生家的孙子,都是奔着钟衍来的。
    剩下的六个学生,家里不那么富裕又想识字学算数,送来了学堂,周钰会算账随着服徭役结束村子里都知道了。
    村子里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都没来,寒门识字负担太沉重,穷苦人家负担不起。
    村里没有秘密,周家开学堂温锅后村子里传遍了,今日来了许多看热闹的百姓。
    吴家的孙子孙女太小,所以没来学堂,叶家的两个小子来了,赵家四个孙子够年龄都送了过来。
    算上叶家和赵家,收了二十二个学生。
    周钰觉得这些学生正好,多了管不过来,周小弟和周炳教孩子识字,杨三没这个耐心。
    温锅宴,周钰说男女孩都可以送学堂学习,可惜没有人送女孩学习。
    杨兮给每个孩子编了一个小册子,上面有孩子的信息,日后会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每个月的表现等。
    杨三帮着整理好,见姐姐情绪不高,“姐,你是不是累了?”
    杨兮摇头,“我遗憾没人送女孩子学习。”
    杨三感触最大,“在北方我就没见过村子里有女孩裹脚,来了瑞州后开眼了,咱们上河村有好几家女孩裹脚,姐,你说不到巴掌的脚怎么走路啊。”
    杨兮也不清楚怎么走路,刚建朝的时候朝廷不允许女子裹脚,可惜力度不够大,三任皇帝去世后,连续太后掌权,后来约束太后,女子又开始裹脚,直到宣阳帝继位,又废除裹脚。
    官家女从不裹脚,京城附近的百姓家女子也不裹脚,离京太远的州县,朝廷管控力度不高,依旧有女子裹脚,尤其江南瘦马盛行,偷偷裹脚的甚多。
    有的百姓家中女娃长的好,故意从小裹脚,就为了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杨兮心里泛起阵阵恶心,她不理解一些人的变态心里,越想心里越闷的慌。
    杨三没等到姐姐回话,见姐姐脸色越发的难看,担忧了,“姐,你哪里不舒服?”
    杨兮回神,“我心里不舒服。”
    杨三是男子没办法感同,一直很客观的讨论,“这么乱的世道,小脚逃跑都难。”
    杨兮揉了揉额头,不想继续裹脚的话题,“你打听到里木果了吗?”
    杨三最近一直往外跑,没发现里木果,“我拜托县里的商户找,找到会送消息过来。”
    二人说话间,学堂开始第一节 课,杨兮问,“一起去看看?”
    杨三没兴趣,“我不去了。”
    杨兮起身去课堂,钟伯伯站在外面,杨兮问,“伯伯怎么不进去听?”
    钟衍,“屋子里没地方了。”
    杨兮一看的确没地方,她出现在门口,屋子里的孩子们注意到了,村里几个年纪大的孩子皱起了眉头。
    杨兮淡淡的扫了一眼,注意到几个孩子眼里的不赞同,不赞同她身为女子出现在课堂外。
    杨兮没生气,她清楚重男轻女十分严重,一些文人尤为迂腐,给女子设立了太多的不许,读书人越多的村子,对女子的要求越多。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当名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三羊泰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羊泰来并收藏我在古代当名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