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办公室里,此时的老林,正在跟几位从南方来的老农谈话聊天。
如果周济民在这里,肯定会一眼认出其中一位老农。
因为他就是袁老,一位让周济民十分敬佩的科学家。
“亩产七百八十公斤的水稻,真是天佑我华夏!”
老林感慨万千,小袁这位年轻的科研人员,一声不吭地就作出了如此重大突破,实属难得!
亩产七百八十公斤的试验田,在去年就已经出来了。
今年春天的时候,在南方的永胜县,便开始了第一轮的试验。
当时,整整十万亩田地,全部都种植了这种杂交水稻。
这个年代的农民,都老实巴交,除了普通的农家肥,就没有其他科技肥料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打理,已经在六月份进行收割。
然后获得了七千八百万公斤的水稻,虽然是湿重,不是晒干后的干重。
但这个成绩也是想到斐然了。
而晒干之后的水稻,在七千万公斤出头,水分有点大,但也算正常。
尽管如此,亩产七百公斤,这个成绩也足以傲视全球了。
如果把这种高产的杂交水稻推广开来,那么内地要全面落实全民有饭吃的目标,绝对可以在几年内实现。
内地南北方有饮食差异,但南方的人口也占据全国的一半。
并且部分北方人,还是喜欢吃稻米的。
所以,完全可以先在南方几个水稻大省进行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只要几年时间,内地应该可以完成大家都吃饱饭的目标了。
充分了解情况之后,老林便亲自带着小袁等几位老农前往附近的办公室,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老人等几位领导。
“领导,稍等一下,其实这个杂交水稻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几年前我来京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就是他教给我如何进行杂交试验的……”
袁老的品德是毋庸置疑的,他并没有要独占功劳的意思。
此次进京汇报工作,也是带着几位老农一起,而不是他自己一人。
“哦,这人是谁呀?”
老林也很好奇,袁老含糊地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不过我知道他住在哪里。”
“那你去找过他了吗?”
“找了,家里没人。”
“行,那先跟我去见一见领导吧,等下再去找你说的那位不知名英雄。”
还没出门,迎面就碰到了裘海俊。
后者微微惊讶了一下,却拦住了老林道:
“领导,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我想跟您汇报一下工作。”
“五分钟够吗?”老林开了句玩笑话,扭头便跟小袁说道:
“小袁,你们到旁边的休息室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好。”
袁老点头,示意领导先忙,他们的事不着急。
不急才怪,对于老林来说,只要是科研成果,他都很急。
从裘海俊心急如焚的表情来看,老林也大概知道,周济民那块钛铝合金材料应该是能用的。
而对方接下来的话,也证明了他的猜测。
然而,裘海俊提及的制造工艺技术问题,老林却没有答应下来。
因为老林也不知道周济民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造不出来呢?
何况,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内地的工业基础太差了,哪里能生产出制造钛铝合金材料的生产设备呢?
裘海俊有些失望,但也只能寄希望于老林的帮忙了。
接下来的时间,裘海俊只能在衙门这边等待了。
老林带着袁老等几位老农,来到附近的衙门,汇报完工作之后,这才准备前往周济民家。
听到老林要前往南剪子胡同,袁老特别激动地说道:
“对,他就是住这个地方。”
前者一听,顿时恍然,旋即让吕千祥去拿一张周济民的照片过来。
老吕是助理,属于万能的,一张周济民的照片而已,这事很简单。
办公室里面,有一个资料室,里面堆放了不少资料。
分门别类进行摆放,对资料室无比熟悉的吕千祥,压根都不需要管理员的帮助,他自己很快就找到了周济民的资料。
当袁老看到周济民的照片时,激动点头,表示这就是了。
见此,老林和吕千祥都乐了,但内心也更加惊讶了。
两人很熟悉周济民,对于后者每次创造的奇迹,他们也已经见惯不怪了。
可杂交水稻这种技术,周济民居然也会?
此时的老林和吕千祥两人心里在想:周济民到底还藏了什么技术?到底还会什么?
或者说,还精通哪方面的技能?
越是了解周济民,他们就发现,周济民越神秘莫测。
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大家带来惊喜。
惊讶之余,老林回过神来,喊上裘海俊、袁老等人,一起前往南剪子胡同。
刚才他已经打电话确认过了,周济民现在在家。
此时的周家,一家人都或坐或蹲或站地在厨房门口或里面,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第一天学习电脑,练习打字,这种体验太新奇了。
黄小花听得很认真,叮嘱盼娣和莱娣两人一定要认真努力,不要辜负了周大哥的一番苦心云云。
如果周济民在这里,肯定会一眼认出其中一位老农。
因为他就是袁老,一位让周济民十分敬佩的科学家。
“亩产七百八十公斤的水稻,真是天佑我华夏!”
老林感慨万千,小袁这位年轻的科研人员,一声不吭地就作出了如此重大突破,实属难得!
亩产七百八十公斤的试验田,在去年就已经出来了。
今年春天的时候,在南方的永胜县,便开始了第一轮的试验。
当时,整整十万亩田地,全部都种植了这种杂交水稻。
这个年代的农民,都老实巴交,除了普通的农家肥,就没有其他科技肥料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打理,已经在六月份进行收割。
然后获得了七千八百万公斤的水稻,虽然是湿重,不是晒干后的干重。
但这个成绩也是想到斐然了。
而晒干之后的水稻,在七千万公斤出头,水分有点大,但也算正常。
尽管如此,亩产七百公斤,这个成绩也足以傲视全球了。
如果把这种高产的杂交水稻推广开来,那么内地要全面落实全民有饭吃的目标,绝对可以在几年内实现。
内地南北方有饮食差异,但南方的人口也占据全国的一半。
并且部分北方人,还是喜欢吃稻米的。
所以,完全可以先在南方几个水稻大省进行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只要几年时间,内地应该可以完成大家都吃饱饭的目标了。
充分了解情况之后,老林便亲自带着小袁等几位老农前往附近的办公室,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老人等几位领导。
“领导,稍等一下,其实这个杂交水稻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几年前我来京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就是他教给我如何进行杂交试验的……”
袁老的品德是毋庸置疑的,他并没有要独占功劳的意思。
此次进京汇报工作,也是带着几位老农一起,而不是他自己一人。
“哦,这人是谁呀?”
老林也很好奇,袁老含糊地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不过我知道他住在哪里。”
“那你去找过他了吗?”
“找了,家里没人。”
“行,那先跟我去见一见领导吧,等下再去找你说的那位不知名英雄。”
还没出门,迎面就碰到了裘海俊。
后者微微惊讶了一下,却拦住了老林道:
“领导,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我想跟您汇报一下工作。”
“五分钟够吗?”老林开了句玩笑话,扭头便跟小袁说道:
“小袁,你们到旁边的休息室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好。”
袁老点头,示意领导先忙,他们的事不着急。
不急才怪,对于老林来说,只要是科研成果,他都很急。
从裘海俊心急如焚的表情来看,老林也大概知道,周济民那块钛铝合金材料应该是能用的。
而对方接下来的话,也证明了他的猜测。
然而,裘海俊提及的制造工艺技术问题,老林却没有答应下来。
因为老林也不知道周济民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造不出来呢?
何况,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内地的工业基础太差了,哪里能生产出制造钛铝合金材料的生产设备呢?
裘海俊有些失望,但也只能寄希望于老林的帮忙了。
接下来的时间,裘海俊只能在衙门这边等待了。
老林带着袁老等几位老农,来到附近的衙门,汇报完工作之后,这才准备前往周济民家。
听到老林要前往南剪子胡同,袁老特别激动地说道:
“对,他就是住这个地方。”
前者一听,顿时恍然,旋即让吕千祥去拿一张周济民的照片过来。
老吕是助理,属于万能的,一张周济民的照片而已,这事很简单。
办公室里面,有一个资料室,里面堆放了不少资料。
分门别类进行摆放,对资料室无比熟悉的吕千祥,压根都不需要管理员的帮助,他自己很快就找到了周济民的资料。
当袁老看到周济民的照片时,激动点头,表示这就是了。
见此,老林和吕千祥都乐了,但内心也更加惊讶了。
两人很熟悉周济民,对于后者每次创造的奇迹,他们也已经见惯不怪了。
可杂交水稻这种技术,周济民居然也会?
此时的老林和吕千祥两人心里在想:周济民到底还藏了什么技术?到底还会什么?
或者说,还精通哪方面的技能?
越是了解周济民,他们就发现,周济民越神秘莫测。
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大家带来惊喜。
惊讶之余,老林回过神来,喊上裘海俊、袁老等人,一起前往南剪子胡同。
刚才他已经打电话确认过了,周济民现在在家。
此时的周家,一家人都或坐或蹲或站地在厨房门口或里面,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第一天学习电脑,练习打字,这种体验太新奇了。
黄小花听得很认真,叮嘱盼娣和莱娣两人一定要认真努力,不要辜负了周大哥的一番苦心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