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被俘虏的人就知道了。四五十岁的老人一大把,偏偏能战的还是他们,因为年轻时上过战场,有一定的军事经验。
    年岁较轻的数量也不少,但多为临时拉起来的农夫、市人,战斗力就一言难尽了,反正最先溃散的就是他们。
    南蛮,确实油尽灯枯了,至少在弄栋节度使辖区是这样。
    “杨将军,你是本地人,觉得接下来该如何进兵?”王郊拉着杨诏坐下,虚心请教。
    有没有本地人带路,效果绝对是两样的。
    他作为先锋讨击使,带着万余兵马渡河,在杨诏所领之会川都督府数百军士的引领下,经末栅馆、伽毗馆、清渠铺,狂奔一百七十里,随后飞夺绳桥,夜间进兵,铁骑突袭阳褒馆,杀贼千人,再翻越山岭,攻破弄栋城。
    全程三百七八十里,且战且走,只花了不到十天时间。仔细算算,比正常行军还快一线,几让人误以为他们不是在敌境战斗,而是在本方境内郊游。
    没有人带路,不可能有这个速度。
    没有人劝降,不可能这么容易。
    没有人指点哪里有钱粮物资,这会怕是还在浪费时间寻找补给。
    杨干贞、杨诏兄弟的功劳,其实不小了。
    “将军,据斥候奏闻,伪帝郑仁旻刚刚逃回大理,正在大集兵马,意图顽抗。末将以为,不要给他喘息之机,当一路追下去,一战克之。”杨诏说道。
    话说这郑仁旻是真的倒霉。七月中旬渡过泸水,本以为会川都督府会让夏人磨好久,结果杨氏兄弟思考数日后,竟然举城投降了。随后局势便不可收拾了,夏军先锋渡河,一路追袭而来,吓得他都不敢在弄栋城停留,匆匆委任了城使后,便往大理狂奔。
    但他委任的城使也没争取到多少时间。弄栋空虚,兵马也不善战,竟然让王郊一战克之,马上又要追击而去了。
    这一辈子,他从没这么赶过路。吃不好,睡不好,一路丢盔弃甲、担惊受怕,连停下来召集官员、组织抵抗的时间都没有,被人撵着屁股一路狂追。
    其实他也明白,夏人是不给他反应的时间。
    征集兵员、准备物资,都需要时间,偏偏他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有时候恼了,他都想大声质问追着他的夏将,敢不敢停下来,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整顿,然后再战?
    现在他好像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人却已经在都城了。被人追到都城,这尼玛!
    追了我一两千里地啊,还是人吗?
    “怎么走?别看咱们追得这么凶,其实危机四伏。”王郊说道。
    撵着屁股穷追猛打,意味着你放弃了战线的侧翼。
    南蛮的剑川节度使可以从西向东攻会川都督府,切断夏军的后路。
    昆明部落可以自东向西进发,拊夏军侧背——如果他们还听话的话。
    鄯阐府作为东京,即便此番大肆征调兵马北上,且一战送掉了,但留守兵力还是有的,他们从东南方向攻来,也是个麻烦事。
    银生节度使可以从南向北攻。
    王郊现在是在敌人肚子里追击,之所以还没遇到麻烦,是因为来得太快了,敌人还没反应过来。
    如果迁延日久,就有可能陷入泥潭,郑仁旻也就可以喘一口气了。
    永昌、丽水、银生、剑川等边镇节度使的兵马,也会次第汇集而来,届时就失去突袭的意义了——尤其是永昌镇,听闻那地方“城邑相望”,人口众多,此番因为太远,没有派兵过来。
    “将军若胆子够大,直插大理便是。”杨诏鼓动道:“家兄已去西洱河,可召集部落兵两万前来相助,或有机会。”
    “其他几个大族呢?”王郊问道:“事已至此,他们还没抛弃郑氏吗?”
    王郊是会打政治仗的,他知道如果能让段氏、高氏、董氏、赵氏等大族抛弃郑仁旻,那么灭亡南蛮的机会就很大了。反之,战事就会拖延很久。
    “将军,若想他们抛弃郑氏,还得再加把火,总得兵临城下才行吧?”杨诏说道。
    “也对。”王郊一拍桌子,道:“明日便发兵弥荡,杀往西洱河。”
    第058章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弥荡馆外形是一座土围子。低矮的土墙圈起了一大片建筑,充作驿站功能。
    更准确地说是大型驿站,毕竟名为“馆”,非“驿”。
    馆驿周围有大片农田,由驿卒耕种,收获的粮食仅用于应付驿递系统的开销,驿站人员另外领工资,整体与唐玄宗之前大唐的驿站体系差不多,与安史之乱后大面积承包给地方富户的中晚唐、大夏完全不同。
    作为两京大驿道上的重要节点,弥荡馆平时有驿卒三十人、养马七十余匹,这会又多了数百人,乃是临时增强过来的守卒——其实就是丁壮。
    他们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居高临下,在土围子上与夏兵对射,居然还射不赢,惨叫落下近二十人后,终于没人敢露头了。
    夏兵扛来简易木梯,噔噔就上去了。
    爬上墙头的甲士不避枪矢,纵身跃下,大砍大杀。
    不一会儿,大门轰然打开。有百余人乱哄哄地向外逃。得王郊示意,杨诏带人上前收拢,将部队扩充到了千人。
    “你带人在此守御,勿令鄯阐府兵马西来。”王郊一勒战马,吩咐道:“另许你拉丁入伍,收集粮草,越多越好。收到一批,便往西发送一批。”
    “遵命。”见识了夏兵的勇猛,杨诏现在没有任何小心思,终日想的便是如何立功受赏,为杨家以及他本人攫取更大的利益,这是最首要的目的。
    王郊吩咐完,最后看了一眼只剩下些许厮杀声的弥荡馆,拍马而前。
    他是八月初四从弄栋城出发的,带了步骑一万二千余人,两天杀至弥荡馆。和他预想的一样,没有遭受任何有力的抵抗。
    王郊离去之后,杨诏恭恭敬敬地将驿站让给留守的五百夏兵,自己搬到外面去住。
    当天傍晚,有使者从西洱河而来。
    “兄长怎么说?”杨诏正在吃饭,见到使者后,立刻起身,问道。
    “董氏、赵氏有意,高氏、段氏态度不明。”信使回道。
    “这……”杨诏一听就有些纠结。
    实力最强的就是高氏、段氏了,两家在西洱河的领地最大,人口最多,他们为什么不降?
    “不降就不降!”杨诏突然一脸狠色,冷笑道:“届时汇合王师,灭了他们的部落,将地盘瓜分了,看他后悔不后悔。”
    “各地节度使、都督呢?”他又问道。
    “高源中去了鄯阐府,没有更多的消息。”使者说道。
    “什么?去了鄯阐府?”杨诏惊道。
    “将军不知?”使者也有些惊讶,解释道:“郑仁旻溃至佉龙驿,痛哭流涕。高源中自请去东京,整顿兵马,夹击夏人。郑仁旻应下了,令其总领拓东节度使辖区军民事务,并向通海都督府东爨各部征兵,以为东路军。郑氏自回大理,召集在京军士、西洱河诸部兵马,以为西路军。”
    杨诏随军日久,消息不是很灵通,确实不知道这些,初听闻时还有些惊讶,仔细想了想后,突然间哈哈大笑。
    使者不解,不过也没敢问将军为何发笑这句话。
    “我笑那郑仁旻少智,段义宗无谋。高源中若是忠臣良将,王师都过河十余日了,东京兵马何在?”杨诏笑道:“哼,高氏之所以没答应和我们一起干,多半是觉得条件不够好,想单独联络王师罢了。啧啧,东京握在手里,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大很多了。”
    “高氏想割据东京?不要西洱河的老家了?”使者恍然大悟。
    “呸!想得美!”杨诏啐了一口,道:“我也想要东京,夏人能给么?大夏圣人若传下旨意,只诛郑氏一族,杨、赵、高、段、董等大族各有封赏,都不用打,这会大长和就已经亡国了。但可能么?”
    使者皱眉苦思。
    据他所知,夏朝已经分封近百个世袭土官了。什么宝露州刺史、地斤泽巡检使是职级比较高的,州以下,还有一大堆部落使,总数可能一百都打不住,奔两百去了,为何不能给高氏、段氏、杨氏之类的云南地头蛇封地?
    “你不懂!”杨诏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心情有所好转,笑道:“据我观察,西京大理、东京鄯阐以及弄栋镇,夏人是要拿在手里的。这本就是南诏以来最精华的地方,宜牧宜耕,气候宜人,即便北人来了也能适应。北人无法适应的地方,才会封出去。我杨氏此番立下大功,两京是别想了,但永昌镇还是可以考虑的。若得此地,西洱河的地盘给朝廷也无所谓,我自去永昌城享福。”
    使者先是恍然,又默然。
    永昌那地方,似乎除了更潮湿一些之外,也不比大理差到哪去啊,夏人舍得给出去?不过看杨诏那乐呵的样子,他也不想多说,免得触霉头。
    “还有什么消息?”杨诏又问道。
    “剑川镇赵帅遣使入京,言北略死伤甚众,镇内无兵可用,故死守待援。永昌镇已经出兵,但十天才走了百余里。银生、丽水二镇消息不通,听闻要保境安民。”使者说道。
    杨诏复大笑。
    这就是大长和国!这就是大长和国啊!
    怎么这么散装呢?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这个德性,简直笑死人。
    当然他也知道,这是因为郑买嗣做事实在太过分了。杀蒙氏八百余口,丧尽人心。再加上郑氏一无部落,二无地盘,根基较浅,故落得这般下场。若换高氏、段氏在位,断不至于如此。
    说到底,大长和国是“王与马共天下”,“马”不行了,“王”会果断地抛弃他。
    ※※※※※※
    王郊率军离开弥荡馆后,继续向西南方向挺进。
    八月初七傍晚抵达求赠馆(佉龙驿,今祥云县普淜镇),与一支西京而来的部队迎头遭遇。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支由部落丁壮组成的部队既然敢东进当道设寨,那士气也是可以的。双方一番大战,贼军大败,死者两千余人,余皆溃散。
    拷讯俘虏得知,郑仁旻出钱招募勇壮,得两万余人,其中六千人东进云南赕(今祥云县云南驿镇),守御好京师的东大门——赕是南诏的行政单位,可以认为是州。
    结果这六千人比较勇,居然敢东出索敌,冀望立下不世之功,好向郑仁旻邀赏。如今一战溃散,当夏军用大车拉着人头到云南赕城下时,剩下的千余人一哄而散。
    进城之后,一番搜索之下,财物不少,但粮食居然没几颗,据闻多运进了西京,剩下的好像也被那帮从来没吃饱饭的混子军队给吃得差不多了。
    王郊不是善茬,心平气和地下令城内富户派捐,同时派出数千人马,至周边筹粮。
    一时间腥风血雨,无需多言。
    八月十一,大军丝毫不浪费时间,王郊亲领先锋步骑八千人西进。
    遇贼城池,先打一番,不克便绕过,自在野外筹集粮草。
    兵法云,中道遇大城,须拔之或备之,方可继续进兵。原因很简单,你不打下这些城,人家有可能趁你主力走了,大举杀出,截断你的后路,四面合围。
    但那是一般情况。
    如果敌人已经失去野战能力呢?这时候需要攻城吗?
    可能需要,因为维持后勤线的多为二流部队,战斗力不强,敌以上驷拼下驷,或许有机会。
    但如果守军的能力已经差到一定程度,连你的二流部队都拼不过,甚至你十几个人都能赶羊一样追杀敌军,敲敲鼓就能让敌军溃散,几百个人押运着财货,大摇大摆地回家,数万敌军只敢在后面远远跟着、看着,而不敢追上来呢?
    好吧,世间可能不存在这样的军队,自秦汉以来都未出现过,神策军面对黄巢至少也敢比划两下再跑——实在太废物了,让他们去抢劫老百姓可能都干不过,委实匪夷所思。
    王郊左思右想,决定蔑视一把南蛮。
    我攻不下城池,就不浪费武夫性命了,去城外的村庄征集粮草,顺便抢一些钱帛回来,你还坐得住吗?
    守军还是有羞耻心的,在城头看得目眦欲裂,有人受不了,便出兵邀战。
    三天时间内,夏军三战三捷,杀贼四千余人,斩将一员,俘将校酋长数十。
    打到这里,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南蛮的主力部队确实已经完蛋,可能也就西京城内还有部分经制之军了。守御外围城池的,多为临时拉起来的丁壮,战力着实有限,南蛮将官驱使着他们出战,纯属送人头,消耗不多的元气。

章节目录

晚唐浮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晚唐浮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