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听到这句话眼睛顿时一亮,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可还没等他追问鹏城那边盛华的情况,宋援朝在一旁就否决了这个建议。
“不行!”宋援朝摇头道:“盛华厂在鹏城,鹏城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经济特区,特区的企业性质和其他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政策也不允许特区内企业在内地其他城市和当地企业直接合资,这牵涉到特区政策和国内企业政策双重问题,这条路根本走不通。而且集体性质的企业你想变更哪有这么简单,更不用说现在车队是这个情况了。”
宋援朝的话让李晓芸一愣,她刚前倒没想到这个问题,可宋援朝这么一说李晓芸马上就明白过来自己忽略了关键问题,刚才出的那主意根本就行不通。
“舅舅,我问您一个问题。”宋援朝一直在琢磨这个事,见张建国见这条路也走不通神色有些沮丧,开口对他说道。
张建国投来询问的目光,宋援朝问:“如果让您彻底放弃目前的车队重起炉灶,您愿意不愿意?”
虽然张建国刚才口口声声说要一拍两散什么的,可当宋援朝直接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建国还是迟疑了。
毕竟这个车队是他这些年的心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点经营出来的。在车队,张建国投入的精力和努力外人很难想象,在车队刚建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全靠张建国一个人忙里忙外,而当车队逐步走上轨道后张建国也没丝毫放松,为了车队和车队一大帮人的饭碗,每一天他都如覆薄冰竭尽全力。
艰难的付出终究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日子,可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就闹出这样的烦心事,张建国怎能不心灰意冷?可哪怕就是这样,对于车队的感情张建国依旧很深,在他心里车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就这么放弃了?从心理这关就很难过去。
见张建国有些迟疑,宋援朝也没直劝,转而问起了李晓芸。
“晓芸,你哥和正国在鹏城那边干的不错吧?”
“嗯,当然不错,援朝哥你不是……”还没等她说完,宋援朝就给她使了个眼色。
李晓芸很聪明,马上就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当即就当着大家的面说起了鹏城盛华厂的情况。
随着她的讲述,无论是张建国还是罗阳都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李大琪和秦正国在鹏城他们都知道,也听说盛华在鹏城搞的不错,但是具体怎么个不错法,张建国和罗阳还没有一个概念,毕竟前者自腾飞厂改制后,李大琪就南下了,而罗阳现在也把大栅栏的买卖都交给了别人,一心一意搞起了娱乐方面,对于服装行业很久没有关注了。
在李晓芸的讲述中,他们从最初的稍有兴趣渐渐变得惊讶起来,尤其是当听说盛华厂在鹏城不仅拥有属于香江盛华的工厂园区外,其工厂规模之大,员工之多,产量之巨简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等李晓芸略有添油加醋地说完后,两人依旧还没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他们面面相觑,怎么都没想到李大琪和秦正国居然能在鹏城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企业来。
其中罗阳更是深深看了宋援朝一眼,相比张建国,罗阳更清楚盛华公司的来历,前些年他一直和盛华在合作服装方面的业务,而且他在香江的公司也是通过盛华协助才开办起来的。
宋援朝和盛华的关系罗阳虽知道不完全,可他确信宋援朝肯定是盛华的老板之一,要不然也不会宋援朝一个电话香江那边就如此配合,而且根据小乔他们说,香江盛华的那位叫徐慧的女总经理提到宋援朝的时候都是用很尊敬的口吻称呼他为“宋先生”的。
第498章 谋划
从惊愕中回过神来,张建国若有所思地看向宋援朝。
“援朝,晓芸说这些……”
宋援朝微微点头:“当初放弃腾飞厂这件事舅舅您是清楚的,当时有不少人不理解我让大琪这样做,可最终腾飞厂还是在大琪手上放开了。”
“有些事我们不能钻牛角尖,有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说憋屈,又或者心里过不去,这些我都能理解,毕竟自己亲手一点点创立起来的企业就这么没了,换成任何人这里都会有疙瘩。”
宋援朝伸手向自己的心口指了指,诚恳道:“在面对事实情况,有些事我们没办法改变,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车队企业的性质是摆在那边的,车队的那些人诉讼从政策来看也没什么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是你的承包责任协议。”
说到这,宋援朝把目光投向了罗阳:“老罗,你刚才说找关系,拼后台,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这个问题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解决,一句话说的好,人心散了,这队伍就不好带了,就算这一次强压下去,难道车队的那些人就会真的甘心?人心是很难琢磨的,一旦起了贪念,这个贪念根本就压不下去,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他们这些人在,以后的麻烦还多着呢。”
再一次看向张建国,宋援朝认真道:“舅舅,我的建议是和当初腾飞厂一样,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还没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主动退出,不过就算要退出当初的投入也得划分清楚,车辆什么的无所谓,我记得车队自有车辆并不算太多,多的都是挂在车队下面的个人车辆,这些全部给交给公司也行,但仓储那块地皮必须拿下来,这个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至于其他的您看着谈就是了。”
张建国点起一支烟抽着,想了想皱眉道:“你说的倒也有道理,可是我有两个问题。”
“您说。”
“你让我保留仓储地皮有这个必要么?车队主要业务靠的是运输,没了车子光一个仓库又有什么用?”
“这个……”宋援朝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有些话还真不好说,他总不能告诉张建国相比车队的那些车子,真正值钱的反而是作为仓储的那块地。
别看这块地目前是在郊区,可从地理位置来说在未来却属于中环内了,而且车队仓储目前的这块地面积非常大,其升值潜力极高。
相比地皮,那些车辆反而算不得什么,别看现在车辆的折价高出地皮,可要知道车辆是会折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折旧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变得一文不值。
此外车队内部自有车辆所占比例不算太高,而且不少车从公里数来看也不短了,与其放弃仓储地皮直接拿车倒不如放弃车辆直接拿下仓储地皮,这是一件怎么算都划算的买卖。
当然了,宋援朝自然不可能这么和张建国讲,所以他换了一种吃小亏占大便宜的说法说服了张建国,同时也告诉他相比目前的车辆,仓储更有用处。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车队交出去,我再重新注册集体性质的公司?这不和之前一样么?如果再来这么一回我可受不了,这不走了老路?”
“这个不用担心。”宋援朝笑着告诉张建国,只要他下了决定,接下来不需要重新注册车队,宋援朝这边会用合资公司的名义直接拿下仓储这块,然后再用合资公司来进行注册一家真正的“物流公司”。
由于新的公司性质是合资公司,其中股权划分是非常清晰的,张建国作为物流公司的股东和实际经营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入股新的公司,这样的话就避免了因为公司性质未来扯皮的可能。
“合资公司?是香江盛华?”
“不!是一家的新的公司,现在还在准备工作中,不过等过了年估计就有了,您放心,这家公司虽然是合资公司,但公司经营方面由我说了算!”
宋援朝这话让大家很是惊讶,追问之下宋援朝告诉了他们关于一分厂准备单独合资的消息,同时叮嘱他们这个消息绝对不能透露,因为一切还在准备和讨论过程中。
听完宋援朝的解释,张建国刚前的愁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喜色。
天无绝人之路,何况这件事有宋援朝帮忙托底,张建国还担忧什么呢?再说了,合资公司下属的物流公司,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可比集体企业强多了。
张建国这些日子早就受不了那些贪婪的赤佬了,要不是看在车队经营的份上忍气吞声好言相劝,以张建国的脾气早就翻脸了。现在有了退路,他还担心什么呢?既然车队是他一手一脚搞起来的,那么张建国就有绝对的信心重起炉灶,他倒要看看没了他张建国,凭着那几个贪心不足狼心狗肺的玩意能把车队搞出什么花来。
这顿酒一直喝到半夜,后面谈的大多都是怎么让仓储地皮从车队产业中剥离,并且等宋援朝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再成立物流公司的细节方面。
当然许多事靠张建国自己去做是不行的,宋援朝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而且他在沪海呆两天就得赶回金陵去,所以最后重要的任务就落到了平日里没什么事的罗阳头上,对此罗阳也不见外一口答应,还笑眯眯地说等物流公司建立后他打算参和一份,就不知道宋援朝宋大老板是否愿意。
罗阳要参与,宋援朝当然不会反对,先不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凭罗家的背景,他参与进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何况罗阳参与也不会直接在内资方面打主意,毕竟作为合资公司政策规定的内资51%部分这个是不能改变的,但在外资结构上就可以做文章了,无论是张建国还是罗阳,直接通过外资占据一定股份,而且这点宋援朝也是乐于所见的。
虽说合资的外资主体是应安妮的公司,但宋援朝和应安妮谈的时候从来没有打算让她的公司占据外资全部。宋援朝直接向应安妮提出,她那家公司需要由宋援朝方面进行注资,从而改变股权结构。
宋援朝可以允许公司在重新注资之后由应安妮保留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可至少要出让45%的股权给宋援朝。
应安妮考虑后大致同意了宋援朝的要求,毕竟她的那家公司除了抬头和应家在海外的背景外,在内地没有任何值得拿出手来的东西,她向在内地发展事业,除宋援朝外找不到其他可以信任并有如此能力的人。
从这点来说,出让部分股权,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商业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商业都是这么干的,吃独食的企业非常罕见,就连那些有历史年头的老财团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也是非常复杂,创始家族在其中占据的股份其实并不多,大部分股份都由其他财团、公司、个人或者外来资本所瓜分。
如果一家效益非常好,盈利可观的企业由单一个人或家族掌控的话,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别说其他资本不允许这样吃独食的情况出现,就连政府方面也是不允许的。
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并毕业于常青藤大学的应安妮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宋援朝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应安妮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同时双方也有分歧,分歧就在于股份的比例方面,为了这件事宋援朝和应安妮进行了私下几次讨论,最后才达成一致。
应安妮最终同意转让37%的股权给宋援朝,宋援朝会以香江盛华和海外投资公司的名义双方通过交叉换股和实际资金注资,而应安妮自己保留53%的股权,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会主席,此外剩余的10%是预留部分,以作为公司期权,用来招揽人才。
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同,并且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中。
香江公司因为是美国公司的分公司不需要改变,美国公司方面由香江盛华方面派律师去处理这件事,应安妮这一次急冲冲地从金陵去香江再去美国除了合资的准备工作外就是安排这件事去的。
张建国和罗阳加入,宋援朝这边一点问题也没有,直接通过香江盛华或者海外公司再入股分配就行了。这种操作非常便利,也不需要通过国内,香江那边一个电话就能处理完。
而且成立合资公司后再建物流公司,对于宋援朝的计划来说也是关键一环。接下来一旦合资公司成立,那么一分厂就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这个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企业发展起来,许多方面就会暴露不足,虽然宋援朝提前做了一些安排,但从实际来看宋援朝清楚还有很大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要占据全国市场,除去生产和产品本身外,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一分厂的供应链是由销售公司来负责,也建立了总仓,可这仅仅只是针对金陵本地,面对全国市场远远不够。
在回沪海前,宋援朝就在琢磨和张建国谈一下车队深入合作的事,可他万万没想到张建国的车队会闹这么一件事出来。说起来也真是巧了,既然这样那么索性另起炉灶,直接通过张建国打造新的物流公司,而且又了车队现在在沪海的仓储地皮,那么一分厂至少在沪海的总仓就有了下落,接下来一步步铺开,未来产品到哪里,物流就铺设到哪里,从而改变整个市场格局。
第499章 露丝
到沪海的第二天宋援朝提着礼物去探望了老马厂长和周校长。
两位长辈退下来后开始了他们的退休生活,老马厂长喜欢下棋和人聊天,宋援朝去探望他的时候这老头正在弄堂里和人下象棋呢,周边还围着几个年龄相仿的老头,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两人在棋盘上搏杀,时不时还出声讨论几番。
见宋援朝来了,老马厂长又是意外又是惊喜,就连棋都不下了,直接丢下手里的棋子笑呵呵地拉着宋援朝往家走。
到了家里,热情给宋援朝泡了茶,询问宋援朝学习的情况,当宋援朝告诉老马厂长自己已经毕业实习了,现在在一家金陵的单位当副厂长呢,老马厂长听了很是为宋援朝高兴,还特意问了宋援朝南都的情况。
对于老马厂长宋援朝也不隐瞒,和他说了自己去南都到现在发生的一系列事,包括南都内部的争斗格局、派系等等,还有自己打算让一分厂合资的想法等等。
老马厂长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办工厂厂长,但他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许多事有着丰富的经验,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企业,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老马厂长给宋援朝说了自己的看法和分析,并且为宋援朝出了些主意。
虽然老马厂长说的这些话有些宋援朝深以为然,也有些不符合南都和一分厂的实际情况,但不管怎么说,老马厂长的那些话还是给了宋援朝一定启发和想法。
中午的时候陪着老马厂长喝了两杯,吃完午饭宋援朝就告辞了。
离开老马厂长这边,宋援朝又去了周校长那边,周校长和老马厂长一样看见宋援朝来非常高兴。
周校长还在写自己的那本书,这本书修修改改已经写了近两年了,原本周校长以为写这个并不难,毕竟他这辈子搞的就是文字工作,可当真的提笔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的准备远远不够,而且心里想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时间却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更好。
着两年的时间,周校长一直在忙这个事,终于前段时间他的那本书有了些样子。宋援朝在周校长家大致看了看还没完成的手稿,对于里面的故事深受感动,同时也在书里看到了自己许多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
宋援朝对这本书非常喜欢,他告诉周校长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周校长认真听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非常高兴的笑容。
宋援朝希望周校长能把这本书完成,因为这书里不仅有着时代的变迁,还有着人生的坎坷和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宋援朝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仅为了这点,宋援朝就期望书能早日完成。
等书完成了,宋援朝愿意找关系来出版它。哪怕最终的销量不尽人意,但只要出版了,这本书就能留存下来,并成为宋援朝和周校长完成的一个心愿。
在周校长那边,宋援朝并没多聊工作上的事,聊的更多的除了那本书的内容外,就是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了。
得知宋援朝已经有了孩子,当了父亲后,周校长感慨不已。一代代的人就是这样传下去的,孩子长大了,也成为了人父,周校长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老同事,宋援朝的父亲宋光增。
几十年的岁月一晃而过,许多往事似乎依旧历历在目,但故去的人只存留在记忆之中,可他们的后代依旧把血脉流传了下去,人生不就是这样的么?
聊了一下午,直到临近晚饭的时候宋援朝才起身告辞。
原本周校长是要留宋援朝晚饭的,但宋援朝歉意地告诉他这次回来时间很紧,自己晚上已经有约了,等下次来一定陪周校长好好喝一杯,并让周校长要保重身体,书可以慢慢写,不着急,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张勇是宋援朝回到沪海的第二天才赶回来的,当天晚上宋援朝和张勇见了个面,一起吃了晚饭。
现在张勇的生意做的很大,虽比不上宋援朝,可在沪海服装圈里的名号可以说是响当当的。
不仅是服装批发,还有麦阳路的店铺买卖。
麦阳路如今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服装一条街,生意是越来越火红,每天出摊起到收摊都是人山人海,那地方现在说是寸土寸金一点都不为过。
普通一家小小的,不到三四平米的铺子一天下来的营业额就非常惊人,靠着在这里做服装生意发家的人可不少。
在麦阳路做生意发家的人中,万元户已经不稀奇了,身价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人比比皆是,第一批在麦阳路做买卖的人身价已经几十万乃至更多了。
就拿张建国的爱人孙霞来说吧,她进麦阳路的也是虽然不算晚,可也不算最早,但这两年来孙霞在麦阳路的买卖做的非常好,固然有着最初李大琪和张勇的照顾,但孙霞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是重要的一点,这连张建国自己之前都没觉得,谁想之前一直在街道工厂上班的孙霞做起买卖来很有一套,两年下来孙霞靠着店铺赚的钱居然不比张建国少多少。
可想而知张勇现在的身价是多少了,放在整个沪海乃至全国都属于有钱人。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见到张勇宋援朝总感觉张勇有什么心事似的,虽然他掩饰的很好,和宋援朝笑谈风声,甚至还乐呵呵地开了几句玩笑话,但宋援朝依旧从他的眉目中看到了点什么。
宋援朝猜想也许是因为李晓芸的事吧,毕竟离李晓芸给他和罗阳的抉择只有最后半年时间了,作为一个好不容易爱上一个女孩的张勇,尤其是他这样出身和性格的人来说,心里未免会有些压力。
可感情的事宋援朝也不好多说,甚至连问也不方便问,只好心里暗叹,说一些双方感兴趣的事聊着,为他减轻压力。
在沪海这几天,宋援朝去自己那套洋房住了一晚。那套房子装修好后一直就没怎么住人,虽然平时有请人帮忙打理,无论是房间还是花园都干干净净,但这么大的房子一直不住人总有些可惜。
联想到燕京的那两套院子,宋援朝不由得哑然失笑。自己还真像林燕说的那样,买了那么多房却又不怎么住简直就是浪费。
不过宋援朝也没在意,买这些房子一方面他是作为投资用的,未来这些房子都具有巨大的升值价值,二三十年后,这些房子的价值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是到那时候哪怕你再有钱也买不到了,现在不入手机会就错过了。
此外,宋援朝之所以会买这些房子也是心里一直有的一个执念,前世的时候宋援朝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干部,虽然收入不少,退休前年收入也有好十几万了,可相比动不动就几千乃至上亿的豪宅宋援朝却没有丝毫敢拥有的奢望,最多也就是每次路过的时候,看着围墙里那隐隐约约的建筑暗暗羡慕。
“不行!”宋援朝摇头道:“盛华厂在鹏城,鹏城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经济特区,特区的企业性质和其他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政策也不允许特区内企业在内地其他城市和当地企业直接合资,这牵涉到特区政策和国内企业政策双重问题,这条路根本走不通。而且集体性质的企业你想变更哪有这么简单,更不用说现在车队是这个情况了。”
宋援朝的话让李晓芸一愣,她刚前倒没想到这个问题,可宋援朝这么一说李晓芸马上就明白过来自己忽略了关键问题,刚才出的那主意根本就行不通。
“舅舅,我问您一个问题。”宋援朝一直在琢磨这个事,见张建国见这条路也走不通神色有些沮丧,开口对他说道。
张建国投来询问的目光,宋援朝问:“如果让您彻底放弃目前的车队重起炉灶,您愿意不愿意?”
虽然张建国刚才口口声声说要一拍两散什么的,可当宋援朝直接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建国还是迟疑了。
毕竟这个车队是他这些年的心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点经营出来的。在车队,张建国投入的精力和努力外人很难想象,在车队刚建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全靠张建国一个人忙里忙外,而当车队逐步走上轨道后张建国也没丝毫放松,为了车队和车队一大帮人的饭碗,每一天他都如覆薄冰竭尽全力。
艰难的付出终究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日子,可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就闹出这样的烦心事,张建国怎能不心灰意冷?可哪怕就是这样,对于车队的感情张建国依旧很深,在他心里车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就这么放弃了?从心理这关就很难过去。
见张建国有些迟疑,宋援朝也没直劝,转而问起了李晓芸。
“晓芸,你哥和正国在鹏城那边干的不错吧?”
“嗯,当然不错,援朝哥你不是……”还没等她说完,宋援朝就给她使了个眼色。
李晓芸很聪明,马上就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当即就当着大家的面说起了鹏城盛华厂的情况。
随着她的讲述,无论是张建国还是罗阳都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李大琪和秦正国在鹏城他们都知道,也听说盛华在鹏城搞的不错,但是具体怎么个不错法,张建国和罗阳还没有一个概念,毕竟前者自腾飞厂改制后,李大琪就南下了,而罗阳现在也把大栅栏的买卖都交给了别人,一心一意搞起了娱乐方面,对于服装行业很久没有关注了。
在李晓芸的讲述中,他们从最初的稍有兴趣渐渐变得惊讶起来,尤其是当听说盛华厂在鹏城不仅拥有属于香江盛华的工厂园区外,其工厂规模之大,员工之多,产量之巨简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等李晓芸略有添油加醋地说完后,两人依旧还没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他们面面相觑,怎么都没想到李大琪和秦正国居然能在鹏城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企业来。
其中罗阳更是深深看了宋援朝一眼,相比张建国,罗阳更清楚盛华公司的来历,前些年他一直和盛华在合作服装方面的业务,而且他在香江的公司也是通过盛华协助才开办起来的。
宋援朝和盛华的关系罗阳虽知道不完全,可他确信宋援朝肯定是盛华的老板之一,要不然也不会宋援朝一个电话香江那边就如此配合,而且根据小乔他们说,香江盛华的那位叫徐慧的女总经理提到宋援朝的时候都是用很尊敬的口吻称呼他为“宋先生”的。
第498章 谋划
从惊愕中回过神来,张建国若有所思地看向宋援朝。
“援朝,晓芸说这些……”
宋援朝微微点头:“当初放弃腾飞厂这件事舅舅您是清楚的,当时有不少人不理解我让大琪这样做,可最终腾飞厂还是在大琪手上放开了。”
“有些事我们不能钻牛角尖,有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说憋屈,又或者心里过不去,这些我都能理解,毕竟自己亲手一点点创立起来的企业就这么没了,换成任何人这里都会有疙瘩。”
宋援朝伸手向自己的心口指了指,诚恳道:“在面对事实情况,有些事我们没办法改变,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车队企业的性质是摆在那边的,车队的那些人诉讼从政策来看也没什么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是你的承包责任协议。”
说到这,宋援朝把目光投向了罗阳:“老罗,你刚才说找关系,拼后台,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这个问题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解决,一句话说的好,人心散了,这队伍就不好带了,就算这一次强压下去,难道车队的那些人就会真的甘心?人心是很难琢磨的,一旦起了贪念,这个贪念根本就压不下去,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他们这些人在,以后的麻烦还多着呢。”
再一次看向张建国,宋援朝认真道:“舅舅,我的建议是和当初腾飞厂一样,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还没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主动退出,不过就算要退出当初的投入也得划分清楚,车辆什么的无所谓,我记得车队自有车辆并不算太多,多的都是挂在车队下面的个人车辆,这些全部给交给公司也行,但仓储那块地皮必须拿下来,这个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至于其他的您看着谈就是了。”
张建国点起一支烟抽着,想了想皱眉道:“你说的倒也有道理,可是我有两个问题。”
“您说。”
“你让我保留仓储地皮有这个必要么?车队主要业务靠的是运输,没了车子光一个仓库又有什么用?”
“这个……”宋援朝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有些话还真不好说,他总不能告诉张建国相比车队的那些车子,真正值钱的反而是作为仓储的那块地。
别看这块地目前是在郊区,可从地理位置来说在未来却属于中环内了,而且车队仓储目前的这块地面积非常大,其升值潜力极高。
相比地皮,那些车辆反而算不得什么,别看现在车辆的折价高出地皮,可要知道车辆是会折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折旧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变得一文不值。
此外车队内部自有车辆所占比例不算太高,而且不少车从公里数来看也不短了,与其放弃仓储地皮直接拿车倒不如放弃车辆直接拿下仓储地皮,这是一件怎么算都划算的买卖。
当然了,宋援朝自然不可能这么和张建国讲,所以他换了一种吃小亏占大便宜的说法说服了张建国,同时也告诉他相比目前的车辆,仓储更有用处。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车队交出去,我再重新注册集体性质的公司?这不和之前一样么?如果再来这么一回我可受不了,这不走了老路?”
“这个不用担心。”宋援朝笑着告诉张建国,只要他下了决定,接下来不需要重新注册车队,宋援朝这边会用合资公司的名义直接拿下仓储这块,然后再用合资公司来进行注册一家真正的“物流公司”。
由于新的公司性质是合资公司,其中股权划分是非常清晰的,张建国作为物流公司的股东和实际经营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入股新的公司,这样的话就避免了因为公司性质未来扯皮的可能。
“合资公司?是香江盛华?”
“不!是一家的新的公司,现在还在准备工作中,不过等过了年估计就有了,您放心,这家公司虽然是合资公司,但公司经营方面由我说了算!”
宋援朝这话让大家很是惊讶,追问之下宋援朝告诉了他们关于一分厂准备单独合资的消息,同时叮嘱他们这个消息绝对不能透露,因为一切还在准备和讨论过程中。
听完宋援朝的解释,张建国刚前的愁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喜色。
天无绝人之路,何况这件事有宋援朝帮忙托底,张建国还担忧什么呢?再说了,合资公司下属的物流公司,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可比集体企业强多了。
张建国这些日子早就受不了那些贪婪的赤佬了,要不是看在车队经营的份上忍气吞声好言相劝,以张建国的脾气早就翻脸了。现在有了退路,他还担心什么呢?既然车队是他一手一脚搞起来的,那么张建国就有绝对的信心重起炉灶,他倒要看看没了他张建国,凭着那几个贪心不足狼心狗肺的玩意能把车队搞出什么花来。
这顿酒一直喝到半夜,后面谈的大多都是怎么让仓储地皮从车队产业中剥离,并且等宋援朝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再成立物流公司的细节方面。
当然许多事靠张建国自己去做是不行的,宋援朝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而且他在沪海呆两天就得赶回金陵去,所以最后重要的任务就落到了平日里没什么事的罗阳头上,对此罗阳也不见外一口答应,还笑眯眯地说等物流公司建立后他打算参和一份,就不知道宋援朝宋大老板是否愿意。
罗阳要参与,宋援朝当然不会反对,先不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凭罗家的背景,他参与进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何况罗阳参与也不会直接在内资方面打主意,毕竟作为合资公司政策规定的内资51%部分这个是不能改变的,但在外资结构上就可以做文章了,无论是张建国还是罗阳,直接通过外资占据一定股份,而且这点宋援朝也是乐于所见的。
虽说合资的外资主体是应安妮的公司,但宋援朝和应安妮谈的时候从来没有打算让她的公司占据外资全部。宋援朝直接向应安妮提出,她那家公司需要由宋援朝方面进行注资,从而改变股权结构。
宋援朝可以允许公司在重新注资之后由应安妮保留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可至少要出让45%的股权给宋援朝。
应安妮考虑后大致同意了宋援朝的要求,毕竟她的那家公司除了抬头和应家在海外的背景外,在内地没有任何值得拿出手来的东西,她向在内地发展事业,除宋援朝外找不到其他可以信任并有如此能力的人。
从这点来说,出让部分股权,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商业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商业都是这么干的,吃独食的企业非常罕见,就连那些有历史年头的老财团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也是非常复杂,创始家族在其中占据的股份其实并不多,大部分股份都由其他财团、公司、个人或者外来资本所瓜分。
如果一家效益非常好,盈利可观的企业由单一个人或家族掌控的话,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别说其他资本不允许这样吃独食的情况出现,就连政府方面也是不允许的。
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并毕业于常青藤大学的应安妮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宋援朝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应安妮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同时双方也有分歧,分歧就在于股份的比例方面,为了这件事宋援朝和应安妮进行了私下几次讨论,最后才达成一致。
应安妮最终同意转让37%的股权给宋援朝,宋援朝会以香江盛华和海外投资公司的名义双方通过交叉换股和实际资金注资,而应安妮自己保留53%的股权,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会主席,此外剩余的10%是预留部分,以作为公司期权,用来招揽人才。
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同,并且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中。
香江公司因为是美国公司的分公司不需要改变,美国公司方面由香江盛华方面派律师去处理这件事,应安妮这一次急冲冲地从金陵去香江再去美国除了合资的准备工作外就是安排这件事去的。
张建国和罗阳加入,宋援朝这边一点问题也没有,直接通过香江盛华或者海外公司再入股分配就行了。这种操作非常便利,也不需要通过国内,香江那边一个电话就能处理完。
而且成立合资公司后再建物流公司,对于宋援朝的计划来说也是关键一环。接下来一旦合资公司成立,那么一分厂就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这个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企业发展起来,许多方面就会暴露不足,虽然宋援朝提前做了一些安排,但从实际来看宋援朝清楚还有很大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要占据全国市场,除去生产和产品本身外,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一分厂的供应链是由销售公司来负责,也建立了总仓,可这仅仅只是针对金陵本地,面对全国市场远远不够。
在回沪海前,宋援朝就在琢磨和张建国谈一下车队深入合作的事,可他万万没想到张建国的车队会闹这么一件事出来。说起来也真是巧了,既然这样那么索性另起炉灶,直接通过张建国打造新的物流公司,而且又了车队现在在沪海的仓储地皮,那么一分厂至少在沪海的总仓就有了下落,接下来一步步铺开,未来产品到哪里,物流就铺设到哪里,从而改变整个市场格局。
第499章 露丝
到沪海的第二天宋援朝提着礼物去探望了老马厂长和周校长。
两位长辈退下来后开始了他们的退休生活,老马厂长喜欢下棋和人聊天,宋援朝去探望他的时候这老头正在弄堂里和人下象棋呢,周边还围着几个年龄相仿的老头,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两人在棋盘上搏杀,时不时还出声讨论几番。
见宋援朝来了,老马厂长又是意外又是惊喜,就连棋都不下了,直接丢下手里的棋子笑呵呵地拉着宋援朝往家走。
到了家里,热情给宋援朝泡了茶,询问宋援朝学习的情况,当宋援朝告诉老马厂长自己已经毕业实习了,现在在一家金陵的单位当副厂长呢,老马厂长听了很是为宋援朝高兴,还特意问了宋援朝南都的情况。
对于老马厂长宋援朝也不隐瞒,和他说了自己去南都到现在发生的一系列事,包括南都内部的争斗格局、派系等等,还有自己打算让一分厂合资的想法等等。
老马厂长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办工厂厂长,但他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许多事有着丰富的经验,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企业,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老马厂长给宋援朝说了自己的看法和分析,并且为宋援朝出了些主意。
虽然老马厂长说的这些话有些宋援朝深以为然,也有些不符合南都和一分厂的实际情况,但不管怎么说,老马厂长的那些话还是给了宋援朝一定启发和想法。
中午的时候陪着老马厂长喝了两杯,吃完午饭宋援朝就告辞了。
离开老马厂长这边,宋援朝又去了周校长那边,周校长和老马厂长一样看见宋援朝来非常高兴。
周校长还在写自己的那本书,这本书修修改改已经写了近两年了,原本周校长以为写这个并不难,毕竟他这辈子搞的就是文字工作,可当真的提笔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的准备远远不够,而且心里想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时间却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更好。
着两年的时间,周校长一直在忙这个事,终于前段时间他的那本书有了些样子。宋援朝在周校长家大致看了看还没完成的手稿,对于里面的故事深受感动,同时也在书里看到了自己许多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
宋援朝对这本书非常喜欢,他告诉周校长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周校长认真听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非常高兴的笑容。
宋援朝希望周校长能把这本书完成,因为这书里不仅有着时代的变迁,还有着人生的坎坷和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宋援朝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仅为了这点,宋援朝就期望书能早日完成。
等书完成了,宋援朝愿意找关系来出版它。哪怕最终的销量不尽人意,但只要出版了,这本书就能留存下来,并成为宋援朝和周校长完成的一个心愿。
在周校长那边,宋援朝并没多聊工作上的事,聊的更多的除了那本书的内容外,就是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了。
得知宋援朝已经有了孩子,当了父亲后,周校长感慨不已。一代代的人就是这样传下去的,孩子长大了,也成为了人父,周校长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老同事,宋援朝的父亲宋光增。
几十年的岁月一晃而过,许多往事似乎依旧历历在目,但故去的人只存留在记忆之中,可他们的后代依旧把血脉流传了下去,人生不就是这样的么?
聊了一下午,直到临近晚饭的时候宋援朝才起身告辞。
原本周校长是要留宋援朝晚饭的,但宋援朝歉意地告诉他这次回来时间很紧,自己晚上已经有约了,等下次来一定陪周校长好好喝一杯,并让周校长要保重身体,书可以慢慢写,不着急,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张勇是宋援朝回到沪海的第二天才赶回来的,当天晚上宋援朝和张勇见了个面,一起吃了晚饭。
现在张勇的生意做的很大,虽比不上宋援朝,可在沪海服装圈里的名号可以说是响当当的。
不仅是服装批发,还有麦阳路的店铺买卖。
麦阳路如今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服装一条街,生意是越来越火红,每天出摊起到收摊都是人山人海,那地方现在说是寸土寸金一点都不为过。
普通一家小小的,不到三四平米的铺子一天下来的营业额就非常惊人,靠着在这里做服装生意发家的人可不少。
在麦阳路做生意发家的人中,万元户已经不稀奇了,身价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人比比皆是,第一批在麦阳路做买卖的人身价已经几十万乃至更多了。
就拿张建国的爱人孙霞来说吧,她进麦阳路的也是虽然不算晚,可也不算最早,但这两年来孙霞在麦阳路的买卖做的非常好,固然有着最初李大琪和张勇的照顾,但孙霞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是重要的一点,这连张建国自己之前都没觉得,谁想之前一直在街道工厂上班的孙霞做起买卖来很有一套,两年下来孙霞靠着店铺赚的钱居然不比张建国少多少。
可想而知张勇现在的身价是多少了,放在整个沪海乃至全国都属于有钱人。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见到张勇宋援朝总感觉张勇有什么心事似的,虽然他掩饰的很好,和宋援朝笑谈风声,甚至还乐呵呵地开了几句玩笑话,但宋援朝依旧从他的眉目中看到了点什么。
宋援朝猜想也许是因为李晓芸的事吧,毕竟离李晓芸给他和罗阳的抉择只有最后半年时间了,作为一个好不容易爱上一个女孩的张勇,尤其是他这样出身和性格的人来说,心里未免会有些压力。
可感情的事宋援朝也不好多说,甚至连问也不方便问,只好心里暗叹,说一些双方感兴趣的事聊着,为他减轻压力。
在沪海这几天,宋援朝去自己那套洋房住了一晚。那套房子装修好后一直就没怎么住人,虽然平时有请人帮忙打理,无论是房间还是花园都干干净净,但这么大的房子一直不住人总有些可惜。
联想到燕京的那两套院子,宋援朝不由得哑然失笑。自己还真像林燕说的那样,买了那么多房却又不怎么住简直就是浪费。
不过宋援朝也没在意,买这些房子一方面他是作为投资用的,未来这些房子都具有巨大的升值价值,二三十年后,这些房子的价值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是到那时候哪怕你再有钱也买不到了,现在不入手机会就错过了。
此外,宋援朝之所以会买这些房子也是心里一直有的一个执念,前世的时候宋援朝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干部,虽然收入不少,退休前年收入也有好十几万了,可相比动不动就几千乃至上亿的豪宅宋援朝却没有丝毫敢拥有的奢望,最多也就是每次路过的时候,看着围墙里那隐隐约约的建筑暗暗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