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呢?宋孝宗相信:这是薪尽火传!哪怕燃料都烧净了,可火种仍在!于是他决定尽一切可能,迅速把散落在军队各处的火种们都摧发出来,点燃整个南宋军界!
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可也是最缓慢的。刚刚过去的战争表明,真正能迅速见效、带来惊喜的,还是民兵!像魏胜,300余民兵渡淮,连战连捷,创造奇迹。像耿京,6个人星火燎原,仅仅一个多月就聚众数十万以上。这是南宋官方绝做不到的!
尤其是这两个现象一点都不偶然,过去20年里,屡屡发生下面的一幕:战争中,正规军衣甲鲜明、武器齐全站在后面,前方是打着赤膊、拿着简陋刀枪的民兵。民兵们血肉横飞、卖相惨烈,正规军仔细观察、小心判断:
占优了吗?快成功了吗?好!冲过去,抢!劣势了吗?快失败了吗?好!马上退,撤!
胜利后,正规军得到一切好处,而民兵们,连当初信誓旦旦答应的免租税、不徭役之类都得不到!
这何其卑劣、何其丑陋、何其可怜…宋孝宗明白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只需极少的代价,就可得到大批现成的、比正规军强得多的军队…只需他对人民稍微善待一些!
军队有了,装备要跟上。说装备,南宋军队的装备,色彩缤纷,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账单上写的每一项都会让赵昚抓狂!
汉人军队例来都由国家来武装,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战马、刀枪、弓箭、盔甲,甚至粮食全都自备。这就是数字恐怖的支出!单说盔甲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崩溃!
宋制标准铠甲披户护臂要504片甲叶,每叶重2钱6分。甲身用330叶。每叶重4钱7分。战裙用679叶,叶重4钱2分。头铠主体重2斤12两,头铠护甲用310叶。叶重2钱5分。全身共用甲叶1825片,另有串线重5斤12两5钱1分…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之后的制作基数是30万套以上…这还只是盔甲一项而已,配上刀枪,尤其是弓箭,得是什么数字呢?
都有记载:一把战刀3300钱、一把手弓2700钱、一支手箭74钱、一支弩箭65钱、一只战鼓6500钱、一副军帐69800钱、一副铠甲40100钱、一副挡胸17300钱…这些的基数要远远大于30万。以弓为例,通常是赶制100万张!
要让万病丛生、刚刚死里逃生的帝国迅速运转起来,服从刚基登的宋孝宗支持北伐,这个命题不大好做!为了成功,赵眘决定从各方面着手。作为新上任的儿皇帝。赵眘非常清楚这个国家是谁的,于是他去找“老爹”
赵构现在每天在望仙桥优悠岁月,已修炼到八爪大章鱼的境界。他坐在屋子里逍遥,触角则牢牢吸附在帝国每个角落里,时刻监管全局。
赵眘如得不到他的支持,则一切名不正言不顺,且不孝顺。话说赵眘每次去看“爹”时总会情绪激昂、神情奋锐,对爹讲帝国最新的可喜变化。而爹的反应是淡淡的,仿佛不关心、很放权,仿佛退居二线…
赵眘不甘心。终于某天下定了决心跟“爹”讲:俺要北伐!俺是说最近立即北伐!却不料“爹”突然间勃然作色,清晰地对他讲“大哥(赵构称呼赵昚为大哥),待老夫百年后。汝再行此事”除非我死了,不然你别想挑事,搞什么北伐!
当天赵眘神情恍惚出了德寿宫,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北伐是不讨喜的,做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皇位不稳,至少也会被人骂不孝顺…可不做呢?之前35年间凝结了从徽钦二帝以来,宋朝皇室数不清的屈辱,甚至是开汉文明有史以来的最大屈辱!任何一稍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忍受。何况是他赵眘!赵眘有着巨大的荣誉感,这种感觉很可能来自他的血统。那源自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骄傲血脉!但也很可能是他天生的独有个性,两宋16帝2王。唯赵昚一人,骄傲到了敏感的地步!为了尊严,他能去做任何事!
这时赵昚思前想后,决定不顾一切推行北伐!而这就得更强硬地支持张浚!从这时起,赵眘坚定站在了张浚的身后,他先是写了篇《圣主得贤臣颂》送给张浚,给张浚定性。接着在皇宫深处的内祠中立下张浚的生辰牌位,每次宣诏张浚议事前,先要到祠堂里恭敬参拜一番,才会召张浚入宫…这叫“示以不敢面诘”是亘古未有之礼遇!
传到了外界,说什么的都有。有赞叹赵眘不愧厚德载物如大地,于国难当头时,能比当年周文王礼遇姜子牙做得更到位。很显然,宋朝必将因此中兴。有的摇头哀叹,这都是什么事啊,张浚何许人?有过啥建树?难道是富平惨败、淮西军变吗?凭这些都能成中兴之贤臣,受不世之礼遇…这皇帝傻到底了!
传到赵构的耳朵里,当爹的心里一哆嗦,这是真要重用张浚啊!为了自己最后这段生命的舒服着想,是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先是制造舆论、平缓矛盾。赵构很清楚:政治斗争有时像儿女们的婚事,父母越是反对压迫,越能逼着俩孩子走到一起。如和缓些,还有可能让双方互相看到各自缺点,从而散了…
赵构找来张浚的儿子张栻,动情追忆了和张浚几十年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孩子,你父亲最近如何?吃得怎样?脸色好吗?你妈妈呢…哦,她去世了?真遗憾,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年你父亲再婚时还曾找我咨询意见,转眼你都这么大了。回去带话给你父亲:我很想他。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卿行奏来,有香茶与卿父为信”这次会见后,外界一片哗然。严重怀疑当年淮西军变、张浚下台后,赵构那句“宁至覆国,不用此人”誓言的真实性…
而赵眘则非常兴奋。这在他来看是重大转机,他爹开始支持。开始给政策了。在又一次的见爹日时,赵眘以张浚为话题,展开新一轮的北伐建议。他以为定可和爹产生共鸣,由认同张浚开始,转而认同北伐!却不料这一次,爹的话是这样的“儿子你要长点心,认真仔细地观察臣子做事。如张浚,他常备一记事本。凡有士大夫拜见他,都会记在本子上,私下许诺以后予以举荐。到军队里,他又拿国家的金银财宝分给手下士卒,以笼络人心。不知官职是谁的,金银又是谁的!其徒有虚名,唯好以国家名器为人情尔”
赵眘愕然!前后反差太大了,赵构先是肯定了与张浚的交情,又鄙视了张浚的工作方式。这说明了什么?是先扬后抑,较常见的政治手段?还是说这是在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难道张浚真是言过其实,表清里浊的两面派?一颗有毒的种子顺利在赵眘心里生根发芽,他不由自主的顺这思路想了下去。这不怪他。他受过专业的政治培训,这些都是本能反应…
但赵昚终于下了结论。赵构不北伐,他想北伐!张浚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抗金、计划北伐…有这个定式在就足够了!可那颗种子只要种下,就再也没法彻底拔出来!
赵眘找爹要政策的事泡汤了,只能再想别的渠道。赵昚决定从大臣们中找帮手,第一人选理所当然是他最亲近、最信任、最习惯的老师史浩。这位史老师是非常坚挺的存在,之前一记昏招让国家失地16州、损兵3万多,却连降级的处分都没,连失去皇帝信任的危机都不存在!
这时赵眘非常渴望老师的共鸣。可老师偏偏还是明确表态:他一如既往地不支持北伐!且严正告诫学生你被别有用心的人骗了。至于怎么被骗的,老师给你现场示范…
史浩要求和张浚进行廷辨。在金殿上,在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把事情说清楚!
67岁的张浚不得不应战。这也算是他的诉职吧。考虑到他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苦闷打压中,健康肯定是负值。可张浚完全不管这些,他壮志飞扬、复国复仇的理想,且只能由他完成的理想在等着他,他必须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同时他想北伐,是举国之力每个官员都得配合才成。于是4月8日,张浚从江淮前线赶回了临安,他满心希望能把这次廷辩变成一积极的誓师大会,把敌对派、骑墙派都争取过来,甚至变成他的手下,一起为北伐努力!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张浚是位乐观主义战士。他在每次斗争来临前都信心满满,如这次…
史浩是个官场新丁,不过就是新皇帝的老师,之前的履历表是温州教授、太学正、国子博士…这和张浚怎么比?张浚在靖康之变前的开封城里都比这些头衔大得多!
所以张浚不以为这是场战斗,他很轻松地走上金殿,估计就差点当面问皇帝:您今天到内祠里参拜过我的生辰牌位了吗?转而再问史浩:皇帝都这样,你是不是也应有点表示?你想随便就和我说话吗?
张浚是昂扬的、正义的、神一般的存在!史浩也认可这一点,于是张浚得以先开口,论述他的北伐大计!
张浚说:皇帝应下诏亲征,第一阶段先到建康…
史浩反对:皇帝去建康是以什么名义?是亲征?那么率先挑起战端,是为不仁!是巡边?那么花费是多少你知道吗?完颜亮南侵时太上皇亲征,沿途各州县耗费的巨资不算,光朝廷内库就支出1400万贯,现在朝廷是不是还能支出这些,你自己去查账本…当然你可直接提议把都城迁往建康,那样花费可打进正常开销里,毕竟朝廷在哪都要花那些钱。可建康没皇宫,怎样安置皇帝?就算皇帝可以将就,太上皇怎么办?如皇帝单独亲征,那么禁军必将分成两部:一部留临安保卫太上皇、一部去前线,这样单薄的兵力,万一金军突袭,你怎样保证皇帝的安全?
一系列问号问得张浚哑口无言。这都是事实,张浚决定回避。他强调皇帝应有勇气,像汉高祖刘邦,以微不足道的泗水亭长之职转战天下、一统江山,何其壮哉!我皇当有此气概!
很激昂…史老师很生气。这根本就不能类比!刘邦是什么人?趁秦末大乱逞一时大快的亡命徒罢了!我皇上承祖宗二百年基业,怎能与之相比?帝王之兵,当以万全。你如此轻率,是想陷我皇于死地吗?
张浚再次无言以对。他忽然间觉得眼前这个老学究很难缠。不行!得再换个话题!
张浚说:中原沦陷已久,再不收复,将会有豪杰趁势而起,那时整个北方将既不为宋朝、也不为金朝所有,到时怎么办?
言下之意:有条件要北伐,没条件也得北伐,刻不容缓!这是个大命题,涉及到赵宋的家天下,已到了军事、政治的层面上,想来老学究应不擅长,也不敢乱讲话了。
却不料史老师这样讲“江北根本就没什么豪杰。如有,为何金人没被赶走呢”多么巧妙!没什么专业依据,可就是言之成理…可见会吵架的人绝对能跨行业的去吵!
张浚火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实情?江北百姓被严格编管,人人手无寸铁,这让他们怎样起义造反?这也正是我们的好机会。我们北伐,给他们武器,立即就是战斗力!
史浩继续反驳:这就是你说的豪杰?手无寸铁就无法反抗吗?想当年强秦暴虐,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铜人于咸阳,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什么兵器了?不都是手无寸铁吗?可一样声势浩大、纵横天下,那才是豪杰!由此可见:你纯粹是危言耸听,江北根本不会出现另一个王朝!(未完待续)
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可也是最缓慢的。刚刚过去的战争表明,真正能迅速见效、带来惊喜的,还是民兵!像魏胜,300余民兵渡淮,连战连捷,创造奇迹。像耿京,6个人星火燎原,仅仅一个多月就聚众数十万以上。这是南宋官方绝做不到的!
尤其是这两个现象一点都不偶然,过去20年里,屡屡发生下面的一幕:战争中,正规军衣甲鲜明、武器齐全站在后面,前方是打着赤膊、拿着简陋刀枪的民兵。民兵们血肉横飞、卖相惨烈,正规军仔细观察、小心判断:
占优了吗?快成功了吗?好!冲过去,抢!劣势了吗?快失败了吗?好!马上退,撤!
胜利后,正规军得到一切好处,而民兵们,连当初信誓旦旦答应的免租税、不徭役之类都得不到!
这何其卑劣、何其丑陋、何其可怜…宋孝宗明白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只需极少的代价,就可得到大批现成的、比正规军强得多的军队…只需他对人民稍微善待一些!
军队有了,装备要跟上。说装备,南宋军队的装备,色彩缤纷,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账单上写的每一项都会让赵昚抓狂!
汉人军队例来都由国家来武装,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战马、刀枪、弓箭、盔甲,甚至粮食全都自备。这就是数字恐怖的支出!单说盔甲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崩溃!
宋制标准铠甲披户护臂要504片甲叶,每叶重2钱6分。甲身用330叶。每叶重4钱7分。战裙用679叶,叶重4钱2分。头铠主体重2斤12两,头铠护甲用310叶。叶重2钱5分。全身共用甲叶1825片,另有串线重5斤12两5钱1分…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之后的制作基数是30万套以上…这还只是盔甲一项而已,配上刀枪,尤其是弓箭,得是什么数字呢?
都有记载:一把战刀3300钱、一把手弓2700钱、一支手箭74钱、一支弩箭65钱、一只战鼓6500钱、一副军帐69800钱、一副铠甲40100钱、一副挡胸17300钱…这些的基数要远远大于30万。以弓为例,通常是赶制100万张!
要让万病丛生、刚刚死里逃生的帝国迅速运转起来,服从刚基登的宋孝宗支持北伐,这个命题不大好做!为了成功,赵眘决定从各方面着手。作为新上任的儿皇帝。赵眘非常清楚这个国家是谁的,于是他去找“老爹”
赵构现在每天在望仙桥优悠岁月,已修炼到八爪大章鱼的境界。他坐在屋子里逍遥,触角则牢牢吸附在帝国每个角落里,时刻监管全局。
赵眘如得不到他的支持,则一切名不正言不顺,且不孝顺。话说赵眘每次去看“爹”时总会情绪激昂、神情奋锐,对爹讲帝国最新的可喜变化。而爹的反应是淡淡的,仿佛不关心、很放权,仿佛退居二线…
赵眘不甘心。终于某天下定了决心跟“爹”讲:俺要北伐!俺是说最近立即北伐!却不料“爹”突然间勃然作色,清晰地对他讲“大哥(赵构称呼赵昚为大哥),待老夫百年后。汝再行此事”除非我死了,不然你别想挑事,搞什么北伐!
当天赵眘神情恍惚出了德寿宫,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北伐是不讨喜的,做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皇位不稳,至少也会被人骂不孝顺…可不做呢?之前35年间凝结了从徽钦二帝以来,宋朝皇室数不清的屈辱,甚至是开汉文明有史以来的最大屈辱!任何一稍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忍受。何况是他赵眘!赵眘有着巨大的荣誉感,这种感觉很可能来自他的血统。那源自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骄傲血脉!但也很可能是他天生的独有个性,两宋16帝2王。唯赵昚一人,骄傲到了敏感的地步!为了尊严,他能去做任何事!
这时赵昚思前想后,决定不顾一切推行北伐!而这就得更强硬地支持张浚!从这时起,赵眘坚定站在了张浚的身后,他先是写了篇《圣主得贤臣颂》送给张浚,给张浚定性。接着在皇宫深处的内祠中立下张浚的生辰牌位,每次宣诏张浚议事前,先要到祠堂里恭敬参拜一番,才会召张浚入宫…这叫“示以不敢面诘”是亘古未有之礼遇!
传到了外界,说什么的都有。有赞叹赵眘不愧厚德载物如大地,于国难当头时,能比当年周文王礼遇姜子牙做得更到位。很显然,宋朝必将因此中兴。有的摇头哀叹,这都是什么事啊,张浚何许人?有过啥建树?难道是富平惨败、淮西军变吗?凭这些都能成中兴之贤臣,受不世之礼遇…这皇帝傻到底了!
传到赵构的耳朵里,当爹的心里一哆嗦,这是真要重用张浚啊!为了自己最后这段生命的舒服着想,是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先是制造舆论、平缓矛盾。赵构很清楚:政治斗争有时像儿女们的婚事,父母越是反对压迫,越能逼着俩孩子走到一起。如和缓些,还有可能让双方互相看到各自缺点,从而散了…
赵构找来张浚的儿子张栻,动情追忆了和张浚几十年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孩子,你父亲最近如何?吃得怎样?脸色好吗?你妈妈呢…哦,她去世了?真遗憾,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年你父亲再婚时还曾找我咨询意见,转眼你都这么大了。回去带话给你父亲:我很想他。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卿行奏来,有香茶与卿父为信”这次会见后,外界一片哗然。严重怀疑当年淮西军变、张浚下台后,赵构那句“宁至覆国,不用此人”誓言的真实性…
而赵眘则非常兴奋。这在他来看是重大转机,他爹开始支持。开始给政策了。在又一次的见爹日时,赵眘以张浚为话题,展开新一轮的北伐建议。他以为定可和爹产生共鸣,由认同张浚开始,转而认同北伐!却不料这一次,爹的话是这样的“儿子你要长点心,认真仔细地观察臣子做事。如张浚,他常备一记事本。凡有士大夫拜见他,都会记在本子上,私下许诺以后予以举荐。到军队里,他又拿国家的金银财宝分给手下士卒,以笼络人心。不知官职是谁的,金银又是谁的!其徒有虚名,唯好以国家名器为人情尔”
赵眘愕然!前后反差太大了,赵构先是肯定了与张浚的交情,又鄙视了张浚的工作方式。这说明了什么?是先扬后抑,较常见的政治手段?还是说这是在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难道张浚真是言过其实,表清里浊的两面派?一颗有毒的种子顺利在赵眘心里生根发芽,他不由自主的顺这思路想了下去。这不怪他。他受过专业的政治培训,这些都是本能反应…
但赵昚终于下了结论。赵构不北伐,他想北伐!张浚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抗金、计划北伐…有这个定式在就足够了!可那颗种子只要种下,就再也没法彻底拔出来!
赵眘找爹要政策的事泡汤了,只能再想别的渠道。赵昚决定从大臣们中找帮手,第一人选理所当然是他最亲近、最信任、最习惯的老师史浩。这位史老师是非常坚挺的存在,之前一记昏招让国家失地16州、损兵3万多,却连降级的处分都没,连失去皇帝信任的危机都不存在!
这时赵眘非常渴望老师的共鸣。可老师偏偏还是明确表态:他一如既往地不支持北伐!且严正告诫学生你被别有用心的人骗了。至于怎么被骗的,老师给你现场示范…
史浩要求和张浚进行廷辨。在金殿上,在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把事情说清楚!
67岁的张浚不得不应战。这也算是他的诉职吧。考虑到他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苦闷打压中,健康肯定是负值。可张浚完全不管这些,他壮志飞扬、复国复仇的理想,且只能由他完成的理想在等着他,他必须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同时他想北伐,是举国之力每个官员都得配合才成。于是4月8日,张浚从江淮前线赶回了临安,他满心希望能把这次廷辩变成一积极的誓师大会,把敌对派、骑墙派都争取过来,甚至变成他的手下,一起为北伐努力!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张浚是位乐观主义战士。他在每次斗争来临前都信心满满,如这次…
史浩是个官场新丁,不过就是新皇帝的老师,之前的履历表是温州教授、太学正、国子博士…这和张浚怎么比?张浚在靖康之变前的开封城里都比这些头衔大得多!
所以张浚不以为这是场战斗,他很轻松地走上金殿,估计就差点当面问皇帝:您今天到内祠里参拜过我的生辰牌位了吗?转而再问史浩:皇帝都这样,你是不是也应有点表示?你想随便就和我说话吗?
张浚是昂扬的、正义的、神一般的存在!史浩也认可这一点,于是张浚得以先开口,论述他的北伐大计!
张浚说:皇帝应下诏亲征,第一阶段先到建康…
史浩反对:皇帝去建康是以什么名义?是亲征?那么率先挑起战端,是为不仁!是巡边?那么花费是多少你知道吗?完颜亮南侵时太上皇亲征,沿途各州县耗费的巨资不算,光朝廷内库就支出1400万贯,现在朝廷是不是还能支出这些,你自己去查账本…当然你可直接提议把都城迁往建康,那样花费可打进正常开销里,毕竟朝廷在哪都要花那些钱。可建康没皇宫,怎样安置皇帝?就算皇帝可以将就,太上皇怎么办?如皇帝单独亲征,那么禁军必将分成两部:一部留临安保卫太上皇、一部去前线,这样单薄的兵力,万一金军突袭,你怎样保证皇帝的安全?
一系列问号问得张浚哑口无言。这都是事实,张浚决定回避。他强调皇帝应有勇气,像汉高祖刘邦,以微不足道的泗水亭长之职转战天下、一统江山,何其壮哉!我皇当有此气概!
很激昂…史老师很生气。这根本就不能类比!刘邦是什么人?趁秦末大乱逞一时大快的亡命徒罢了!我皇上承祖宗二百年基业,怎能与之相比?帝王之兵,当以万全。你如此轻率,是想陷我皇于死地吗?
张浚再次无言以对。他忽然间觉得眼前这个老学究很难缠。不行!得再换个话题!
张浚说:中原沦陷已久,再不收复,将会有豪杰趁势而起,那时整个北方将既不为宋朝、也不为金朝所有,到时怎么办?
言下之意:有条件要北伐,没条件也得北伐,刻不容缓!这是个大命题,涉及到赵宋的家天下,已到了军事、政治的层面上,想来老学究应不擅长,也不敢乱讲话了。
却不料史老师这样讲“江北根本就没什么豪杰。如有,为何金人没被赶走呢”多么巧妙!没什么专业依据,可就是言之成理…可见会吵架的人绝对能跨行业的去吵!
张浚火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实情?江北百姓被严格编管,人人手无寸铁,这让他们怎样起义造反?这也正是我们的好机会。我们北伐,给他们武器,立即就是战斗力!
史浩继续反驳:这就是你说的豪杰?手无寸铁就无法反抗吗?想当年强秦暴虐,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铜人于咸阳,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什么兵器了?不都是手无寸铁吗?可一样声势浩大、纵横天下,那才是豪杰!由此可见:你纯粹是危言耸听,江北根本不会出现另一个王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