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无忌想想冯道说的也对,自己也觉得郭威、郭荣不应该是那般阴险小人,于是便开口道:“令徐守仁率特战军三千骑兵随朕明日前往汴梁。”
由斥候开路,一路上凭借周国国书,百里无忌率三千骑兵在徐守仁的陪同下,经濠州、宿州、徐州、宋州至开封府城外,已经是十六日晚上。
而不等百里无忌驻扎休息,等候在城外的宦人前来拜见百里无忌,声称陛下有旨意,明国皇帝一到,就请往宫中相见。
百里无忌心中一沉,难道郭威竟病得如此沉重?竟一个晚上都不再等?
百里无忌令徐守仁在城外等候,自己随宦人一起入宫。
进了滋德殿,百里无忌方才知道,郭威竟已经没有人样,整个脸和手都已经皮包骨头,唯有口中的嘶嘶声还代表着他还是活人。
百里无忌忆起当年与他徐州城外对饮的情景,这么一个壮汉,竟病成这般模样,心中酸楚。
郭荣在床边侍候,见百里无忌到来,上前见礼道:“明国皇帝陛下,陛下已经等你多时了,请。”
百里无忌走到床边,轻声道:“陛下,无忌来了。”
郭威全无反应,郭荣上前大声道:“父亲,明国皇帝受邀应约而来。”
郭威眼眼皮一阵翻动,一会儿,眼睛嚓地睁开。
郭威瞪着百里无忌,伸出手来,道:“好。好。某知道你会来的。”
百里无忌上前,伸手轻轻握住郭威的手,道:“无忌不能不来。”
郭威道:“子青可有带兵前来。”
百里无忌答道:“无忌带了三千骑兵。”
郭威道:“某没有看错人,天下有此等胆量的,唯有子青一人。”
百里无忌摇摇头道:“不,陛下也有此胆量。”
听到百里无忌的奉承,郭威竟精神大好。抽动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只是这笑着实太过凄惨,令人不胜唏嘘。
郭威见百里无忌难受,轻摇头道:“子青勿须难受。都会有那么一天,某只是早走一步罢了。”
百里无忌被逗笑,说道:“陛下会好起来的。”
郭威道:“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恐怕也就是这一两天了。”
百里无忌一惊,望向郭威,这时的精神比刚进来时好太多了,难道是回光返照?
百里无忌转头看向郭荣,郭荣看向太医,太医黯然点头。
这时,郭威摇摇百里无忌的手道:“子青。不必再浪费时间,可知某为何请你前来?”
百里无忌道:“请陛下明示。”
郭威道:“某从登基以来,日日被压制在明国之下,某不甘心啊,可天意如此。不甘心又有何用?”
说着眼角竟滚下一颗浊泪。
百里无忌正想安慰,郭威抢先道:“某有自知,纵然再给某十年阳寿,也无法超过明国,某今日想拜托子青一事,还望子青答应。”
百里无忌答道:“陛下请说。”
郭威道:“某想请子青继周国皇帝位。”
百里无忌大惊,这唱得是哪出。惊讶地转头看向郭荣,郭荣也是大惊失色。
百里无忌知道,这可是要出人命的事,莫说郭荣不答应,如今周国的群臣也不会答应,这种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有如此意外的?
百里无忌有些恼怒,道:“陛下休要胡言乱语,此事万万使不得。”
郭威叹道:“子青勿须生气,某自知以周国之力,无法与明国抗衡。某这一去,周军更是危如累卵,这帝位若等子青亲自来取,不如今日就送于子青,也能令周、明二国百姓少受点难。”
百里无忌眼中一热道:“陛下多虑了,无忌当日与陛下有过约定,绝不主动出兵周国。”
郭威黯然道:“子青一言九鼎,威自然信得过,可如今威时日无多,丢下一副烂摊子给荣儿,哎……苦了他了,还不如让子青接手吧。”
百里无忌闻听一代英雄落寞到这份上,心中感伤,随即安慰道:“陛下放心,无忌此诺一样对晋王有效。”
郭威闻言,如同打了一针强心计,双臂撑起道:“有子青这句话,威放心了,威有一请求,还望子青能应下。”
百里无忌赶紧上前扶住郭威道:“陛下但说无妨。”
郭威道:“今日威与子青结拜为兄弟,让荣儿认子青为叔父,如此威就无忧了。”
百里无忌大惊,连一边的郭荣也满心懊恼,义父这是昏了头了?
无端为自己找个叔父,这以后自己做了周国皇帝,每次见了百里无忌还不得尴尬死,总不能以叔侄之礼相见吧?
百里无忌赶紧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晋王年纪与无忌相仿,日后又须继承陛下江山,无忌虽与陛下投缘,但不可使两国沦为叔侄,恕无忌不能从命。”
郭荣在边上听见百里无忌拒绝,心中松了一口气,为此对百里无忌有了一份感激。
郭威轻叹一口气,欲言又止。
百里无忌劝道:“陛下看重无忌,无忌心中感激,除了此事,别的无忌必定尽力。”
郭威道:“如此,威就厚颜开口了?”
百里无忌道:“陛下请说。”
郭威道:“既然子青不肯与威结为兄弟,那就请子青与荣儿结为兄弟吧。”
“呃……。”百里无忌怎么也想不到郭威这个时候怎么就和结拜过不去呢。
见郭威殷殷期盼,百里无忌无奈转过头去,望向郭荣,想让他帮着一起劝劝郭威,哪想郭荣开口道:“父亲之命,荣儿遵从就是。”
“呃……。”
“子青可是为难,若是为难那威就不勉强了。”郭威以退为进。
后路被郭荣所断,郭威又盯着自己,步步进逼,百里无忌腹背受敌。
念及郭威病重之体,百里无忌终于点头,道:“陛下之命,无忌遵从就是。”
郭威一阵激动,咳嗽数声,郭荣赶紧上前轻拍其背,哪想郭威一把将其推开,道:“事不宜迟,趁威还在,你二人就在我面前结拜吧。”
骑虎难下,百里无忌只能同意。
郭荣见百里无忌首肯,便令近侍取来香案。
由斥候开路,一路上凭借周国国书,百里无忌率三千骑兵在徐守仁的陪同下,经濠州、宿州、徐州、宋州至开封府城外,已经是十六日晚上。
而不等百里无忌驻扎休息,等候在城外的宦人前来拜见百里无忌,声称陛下有旨意,明国皇帝一到,就请往宫中相见。
百里无忌心中一沉,难道郭威竟病得如此沉重?竟一个晚上都不再等?
百里无忌令徐守仁在城外等候,自己随宦人一起入宫。
进了滋德殿,百里无忌方才知道,郭威竟已经没有人样,整个脸和手都已经皮包骨头,唯有口中的嘶嘶声还代表着他还是活人。
百里无忌忆起当年与他徐州城外对饮的情景,这么一个壮汉,竟病成这般模样,心中酸楚。
郭荣在床边侍候,见百里无忌到来,上前见礼道:“明国皇帝陛下,陛下已经等你多时了,请。”
百里无忌走到床边,轻声道:“陛下,无忌来了。”
郭威全无反应,郭荣上前大声道:“父亲,明国皇帝受邀应约而来。”
郭威眼眼皮一阵翻动,一会儿,眼睛嚓地睁开。
郭威瞪着百里无忌,伸出手来,道:“好。好。某知道你会来的。”
百里无忌上前,伸手轻轻握住郭威的手,道:“无忌不能不来。”
郭威道:“子青可有带兵前来。”
百里无忌答道:“无忌带了三千骑兵。”
郭威道:“某没有看错人,天下有此等胆量的,唯有子青一人。”
百里无忌摇摇头道:“不,陛下也有此胆量。”
听到百里无忌的奉承,郭威竟精神大好。抽动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只是这笑着实太过凄惨,令人不胜唏嘘。
郭威见百里无忌难受,轻摇头道:“子青勿须难受。都会有那么一天,某只是早走一步罢了。”
百里无忌被逗笑,说道:“陛下会好起来的。”
郭威道:“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恐怕也就是这一两天了。”
百里无忌一惊,望向郭威,这时的精神比刚进来时好太多了,难道是回光返照?
百里无忌转头看向郭荣,郭荣看向太医,太医黯然点头。
这时,郭威摇摇百里无忌的手道:“子青。不必再浪费时间,可知某为何请你前来?”
百里无忌道:“请陛下明示。”
郭威道:“某从登基以来,日日被压制在明国之下,某不甘心啊,可天意如此。不甘心又有何用?”
说着眼角竟滚下一颗浊泪。
百里无忌正想安慰,郭威抢先道:“某有自知,纵然再给某十年阳寿,也无法超过明国,某今日想拜托子青一事,还望子青答应。”
百里无忌答道:“陛下请说。”
郭威道:“某想请子青继周国皇帝位。”
百里无忌大惊,这唱得是哪出。惊讶地转头看向郭荣,郭荣也是大惊失色。
百里无忌知道,这可是要出人命的事,莫说郭荣不答应,如今周国的群臣也不会答应,这种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有如此意外的?
百里无忌有些恼怒,道:“陛下休要胡言乱语,此事万万使不得。”
郭威叹道:“子青勿须生气,某自知以周国之力,无法与明国抗衡。某这一去,周军更是危如累卵,这帝位若等子青亲自来取,不如今日就送于子青,也能令周、明二国百姓少受点难。”
百里无忌眼中一热道:“陛下多虑了,无忌当日与陛下有过约定,绝不主动出兵周国。”
郭威黯然道:“子青一言九鼎,威自然信得过,可如今威时日无多,丢下一副烂摊子给荣儿,哎……苦了他了,还不如让子青接手吧。”
百里无忌闻听一代英雄落寞到这份上,心中感伤,随即安慰道:“陛下放心,无忌此诺一样对晋王有效。”
郭威闻言,如同打了一针强心计,双臂撑起道:“有子青这句话,威放心了,威有一请求,还望子青能应下。”
百里无忌赶紧上前扶住郭威道:“陛下但说无妨。”
郭威道:“今日威与子青结拜为兄弟,让荣儿认子青为叔父,如此威就无忧了。”
百里无忌大惊,连一边的郭荣也满心懊恼,义父这是昏了头了?
无端为自己找个叔父,这以后自己做了周国皇帝,每次见了百里无忌还不得尴尬死,总不能以叔侄之礼相见吧?
百里无忌赶紧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晋王年纪与无忌相仿,日后又须继承陛下江山,无忌虽与陛下投缘,但不可使两国沦为叔侄,恕无忌不能从命。”
郭荣在边上听见百里无忌拒绝,心中松了一口气,为此对百里无忌有了一份感激。
郭威轻叹一口气,欲言又止。
百里无忌劝道:“陛下看重无忌,无忌心中感激,除了此事,别的无忌必定尽力。”
郭威道:“如此,威就厚颜开口了?”
百里无忌道:“陛下请说。”
郭威道:“既然子青不肯与威结为兄弟,那就请子青与荣儿结为兄弟吧。”
“呃……。”百里无忌怎么也想不到郭威这个时候怎么就和结拜过不去呢。
见郭威殷殷期盼,百里无忌无奈转过头去,望向郭荣,想让他帮着一起劝劝郭威,哪想郭荣开口道:“父亲之命,荣儿遵从就是。”
“呃……。”
“子青可是为难,若是为难那威就不勉强了。”郭威以退为进。
后路被郭荣所断,郭威又盯着自己,步步进逼,百里无忌腹背受敌。
念及郭威病重之体,百里无忌终于点头,道:“陛下之命,无忌遵从就是。”
郭威一阵激动,咳嗽数声,郭荣赶紧上前轻拍其背,哪想郭威一把将其推开,道:“事不宜迟,趁威还在,你二人就在我面前结拜吧。”
骑虎难下,百里无忌只能同意。
郭荣见百里无忌首肯,便令近侍取来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