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王建设和赵香梅又去招呼新来的客人了,沈婉枝让张英嫂子帮忙看着孩子又去旁边收礼处随了礼钱。
现在这个年代随礼拿钱的不多,而且拿钱的也比较少,几毛钱的比较多,还有拿鸡蛋,肉,布匹,罐头,还有一些自己做的凳子什么的,反正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都能拿来做礼金。
沈婉枝随了一块钱,又拿了一点鸡蛋和羊肉,在这个时候真是特别大的礼了。
她刚来的时候王建设还在山上的营地,沾着雅兰嫂子的光,她也吃了不少新鲜冷水鱼,这么久也没啥能还的机会,所以趁着结婚礼钱就多了一些。
王雅兰也在帮着招呼客人,看到沈妹子过来,快步迎了过来,“陆团长,沈妹子来了,两个孩子呢?”
“张英嫂子帮我照看着。”
昨天她回来也累了,还没和王雅兰说秀英嫂子的情况,今天见着人了两人倒是聊起了何秀英的事情,陆云琛听着妻子和几个嫂子们聊天,又带着两个孩子去旁边的地方和团里面的战友聊天。
这会儿两个孩子正式逗人喜欢的样子,大家见着谁都想抱一抱。
“秀英妹子现在咋样啊?”王雅兰坐下后又给沈婉枝拿了瓜子倒了水。
沈婉枝把何秀英现在的情况给王雅兰说了,她听完满意的直点头,“秀英妹子苦出头了。”
“秀英嫂子还给你带了些东西,晚点我给你送过去。”
王雅兰说,“她日子都还不好给我带啥啊。”
“是秀英嫂子自己绣的一点东西,咱们要不收她就要把我们给的东西还回来。”
王雅兰无奈的抱怨了一句,“行,晚点我和你一道去拿了就成,也别再跑一趟,你们这一路也是折腾得够累吧。”王雅兰最怕的就是带着小娃出门了,很累人的。
沈婉枝点点头,“也还行,幸亏是坐的驻地的车,要是自己去做公共汽车可能才更累。”
“是的,所以这么多年我们都不怎么回家。”旁边的李嫂子接了一句嘴。
几句话说完正事,大家聚在一起的话题永远是离不开八卦的,从驻地的事情说到了周围村里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沈婉枝就是默默听着的份儿,今天她也是闲着无聊了,就把看过的电视剧当成八卦讲给嫂子们听,结果她这才讲完就有嫂子接话了,“我们村以前发生的事情比沈妹子你说这还离谱。”
这一开头就停不下来了,嫂子们这桌是最热闹了。
等到饭点开始上菜了,陆云琛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这年头的酒席都是些很简单的菜,而且特别家常,几个嫂子南北的都有,味道也都不差,虽然肉食偏少,不过热热闹闹大家也开心。
吃过午饭又坐了一会儿沈婉枝和陆云琛就带着孩子先回去了,王雅兰是照应好弟弟这边的事情下午去沈婉枝那里拿的东西。
驻地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连任务都少了很多,反而是沈婉枝忙的很,到下半年的时候温泉也终于修建好了,因为考虑到后期实用性,她并没有全部做成疗养院,而是做了功能分区,除了疗养院剩下的一半相当于后世的温泉酒店,单独一个个的小池子,专门弄了药浴这些。
还有一个就是为了给驻地省煤弄了好大一个温水池子,这个池子就只拿来清洗衣服之类了,因为有个泉出来的水差不多有七八十度,能煮熟鸡蛋的那种,那个泉出水量又大,温度太高也泡不了了,需要综合一些冷泉水。
如果两股混流最大的那个池子其实会溢出多余的水,对现在来说就过于浪费,所以她向下分流出了一个特别大的池子,引入了旁边的河道水,温度不低却也不会太高,洗衣服正合适。
竣工那天老首长带着驻地的领导们亲自到了现场,这个时候也没有所谓有一套标准来验收。
但是好坏还是很容易看出来。
特别是沈婉枝这个设计和规划,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占地差不多将近十亩的地方在竣工之后还节约了三分之一的预算。
这年代不存在什么豆腐渣工程都是工程连战士一点点做出来的,部队做的东西永远把真材实料摆在第一位。
所以节约的预算全看总设计师的水平。
驻地领导一趟走下来非常满意这个设计,用最少的东西做到了最大的效果。
沈婉枝当时做这个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收取额外的钱,就跟着驻地领取了工资,所以结束之后她的名字连同汇报档案全部往上提交了,驻地亲自写了表扬信。
而她的名字就与连山驻地连在了一起,这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她本意是未来不管做规划还是设计都有作品支撑,没想到这一次直接跳过了。
因为她的规划提前被北京设计院看中了,但是因为学历问题,那边犹豫了很久还是给她联系了,愿意让她进去一边学习一边进步。
沈婉枝自然没有拒绝,只是说她暂时还要建设边疆,希望等这边的事情彻底结束了才过去。
到时候正好赶上恢复高考,她有信心能考上,等她有了学历加持,相当于是设计院再深造,肯定会在设计院出一些设计,那样她毕业就有足够的作品集,不用一点点积累,建筑设计规划非常看重这个东西。
按照她这个升职速度,未来连升三级也不是问题,至少在别人大学毕业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她已经是资深专家了。
这天她才回了设计院那边的消息出办公室出来,杨清又单独找了沈婉枝,“枝枝,你的入党申请怎么还没交?”
因为沈婉枝在驻地妇联领了工资,所以她也是算是妇联的工作人员,又作为驻地先进个人标杆,杨清是有意培养沈婉枝的上一次市妇联有个副主席的位置在各驻地竞选优秀的巾帼力量者,她本来想让沈婉枝去试试,结果沈婉枝拒绝了,因为她还要读书,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这这边。
杨清也没强求,提了驻地另外的妇联干事,不过倒是提了一批优秀干事的入党申请,其中就有沈婉枝。
“杨姨,我晚点交。”
杨清道,“也不着急,我就是怕你忘记了,最近妇联事情多,我也没空管驻地副业的事情,让你忙了,增加了不少工作任务吧?”
沈婉枝笑着摇摇头,“也没增加什么,都做熟悉了也不觉得忙,只是这几天牧区的饲料不是成功了吗?我跟着在那边看具体采样结果。”
“行,你记着就行,我也先去忙了。”
沈婉枝同杨姨告别后就往家里走了,走到半道就看到雅兰嫂子急匆匆的朝她跑过,“沈妹子。”
“怎么了?”
王雅兰焦急的问,“听说咱们养殖场要关了,你知道这事儿吗?”
作者有话说: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闭养殖场?杨姨说的?”不应该啊, 刚才杨姨完全没提这个事情啊。
王雅兰摇头,“杨主任没说,但是现在知青不是说可以回城了吗?人都走完了咱们还能干下去吗?”所以就有人在传要关养殖场的事情的, 毕竟现在两个养殖场需要的人数那么多, 农场的人离开还需要替补一些人过去,以前是家属院分配不到工作,现在是没有人来干工作。
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 动荡的十年已经过去,知青去留问题已经被提出来讨论了,但是现在还属于提出计划阶段,很多地方农场的知青已经按捺不住了。
驻地副业里也有不少知青, 可以安排回城的消息还没正式发文,但是政策好像一下就放宽了,最近两年回城指标名额也在逐渐增加,再加上现在的情况, 所以已经有人隐隐察觉了回城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了。
虽然是历史性的一刻, 但对很多地方影响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驻地这边,知识青年很多都有重要岗位, 一旦都要提交申请离开对驻地影响确实是大的。
其实现在回城名额依旧紧俏, 要正式大批量的回城得等到恢复高考之后了。
沈婉枝倒是并不担心,时间还长呢,不过倒是可以提前准备了,毕竟知青可以回城,驻地不能搬走, 家属们也会继续再这里, 如果因为人手的原因就停掉很多副业的话其实对当地冲击是很大的。
“不会, 人少了就想别的办法, 不管知识青年是不是离开,咱们驻地始终在的,家属院也是在的,咱们边疆依旧要建设发展的。”建设边疆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
王雅兰虽然已经管理了养殖场不短的时间,但始终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沈婉枝这里向下分配,始终还没独立担过大事,所以遇到问题很难静下心,不过在听到沈婉枝的分析后本来慌张的心也缓了缓。
“沈妹子,那我们现在养殖场是不是可以把现有的任务分配改良一下。”
沈婉枝听到雅兰嫂子第一次主动开始查找问题根源并想着解决,便暂时没说自己的想法而是问她,“雅兰嫂子有什么好想法。”
王雅兰挠挠头皮,“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好想法,总是觉得咱们不能这样一成不变。”
沈婉枝很赞同王雅兰这种想法,现在的养殖场作为一个企业的话,她就是企业高管,是领头人,领头的人的创新非常重要,领头人自己都没有优秀想法难道就指望下面的人吗?
下面的人自己有优秀的想法不知道自己做领导?所以从上层开始有以身作则的改变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好不好也要说出来大家讨论才知道,雅兰嫂子你现在是养殖场的负责人,你应该更自信一点才是。”
有了沈婉枝的鼓励,王雅兰也没扭扭捏捏的,就把自己对知识青年要回城时间事做了自己的分析,首先是先解决工作岗位轮换问题。
现在家属院嫂子们被带领着自学也有些成果了,虽然很多依旧赶不上知识青年的文化程度,不过养殖场很多位置并不需要过高的文化水平。
所以趁着现在具体回城通知还没下发下来,就先让家属院的人把每个岗位都熟悉一遍,所以采取轮岗制度,这个月在这个岗位下个月在下个岗位。
曾经这种轮岗制度在国外非常盛行,人员紧缺的时候需要很多人所能胜任岗位技术要更多,也是人力资源中比较重要的一点。
沈婉枝没想到王雅兰自己已经想到了,所以她对挑选出来这些嫂子真的很满意,很多的问题她们想法真的不差,只是被有限的条件禁锢了。
“沈妹子,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王雅兰想的是家属院的人把这些岗位都熟悉了,未来缺人了她们顶多就一人多干点活,不至于让事情做不下去。
勤劳致富是这个民族的传统,好不容易改善的好生活,大家自然都不愿意放弃,想想曾经冬天那个难熬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条件已经和以前千差万别了,如果再回到从前那还有什么意思?
沈婉枝很赞同,“雅兰嫂子这个想法很好,非常不错。”
不太自信的人极度需要别人的认可,认可的人还是她们认为最厉害的人,那是一种非常有劲的鼓舞,所以听完沈婉枝的话,激动的问,“真的吗?沈妹子我这个想法真的很好吗?”
沈婉枝道,“对,非常好。”
王雅兰道,“那我明天就去安排,张英妹子她们那个小组是咱们养殖场进步最快的,先让她们去轮换最有技术性的那些工作。”
她虽然还扛不住特别大的事情,但是一旦任务点确定了,立刻就有了清晰的安排规划。
沈婉枝点点头,“可以,接下来咱们可以把很多流程简化,还有就是进入一个新时代也是刻不容缓的。”
“啥意思啊?”这个王雅兰就有点不清楚了。
沈婉枝就给王雅兰举了一个简单的列子,就是在农岩那边已经有半智能的收割机器了,虽然跟后世那种比起来,肯定不在一个档次,不过在现在还是非常厉害的,至少节约十个人力。
这事儿驻地领导和农场领导都去看过了,不过这个东西成本也很大,这边地势也和那边不太一样。
沈婉枝对这边其实不太了解,不过在北大荒七三年就使用大型机器收割麦子了,当然那边依旧是数量有限,大多还是依靠人力。
即将要迎来时代大变革大发展的时候,这些都不在话下,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属于过度阶段,算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问题确实存在且不好解决。
不过对于沈婉枝来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不就是改良一些东西节约成本吗?做不到大型机械,小型的一些东西沈婉枝还是有点想法的,毕竟她们建筑和工业设计还有机械化专业的一些知识是有重合的。
后来改造小院子也为了让很多东西带着小型智能的感觉她又着重去学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沈婉枝想现在孵蛋全靠人工,其实完全可以简化这一个步骤了,改成自动翻动,还有今年冬天加盖了室内保暖养殖,原本是把七十多那个温泉引流了一个过来,改良成了一个自然流动的温室。
不过是因为第一年试验,她并没让养太多,养了一千只试试。
正好数量不多,也可以把喂食改成半自动的,这样也会节约人工成本。
王雅兰听着沈婉枝的分析,就像是听天书一样,轮换岗位这个他可以很容易就理解。
半自动这个她也知道,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当听到沈婉枝给自己列举的那些大机器的列子她就问,“我们要和驻地申请钱去买吗?”
沈婉枝笑着摇头,“申请了驻地也没有这个钱来买这些。”其实这个年代人工还是占据大多数,她知道的几个大型国营养殖现在依旧是靠人工,智能化还没这么先进。
“那咱们咋办?”
“自己做。”
“自己咋做?”王雅兰听完眼睛瞪得都像铜铃了,这不是为难人,这是为难神啊,神仙来的也不会啊?
沈婉枝道,“办法都是人想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晚上先画个图纸,找驻地的师傅再沟通看看。”她以前做的也就是特别小型的,比如自动给院子里的小金鱼换水这种,像这种养殖的她也没接触过,只是把以前那些再做一些改良,而且这边的木工师傅是真的很厉害的,木齿轮带动运动做一些简单且重复的事情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而且需要的人大大减少,只要人力控制源头就行了。
王雅兰在这事儿上完全提不出自己的想法了,毕竟听都听不懂,只能说,“不管沈妹子做什么我肯定是全权支持的,只是这些东西也需要时间吧,最近几天知青们需要安抚吧,我听说好多符合条件的都在写回城申请了,也都无心工作,我在想要是没能回城那一批会不会消极怠工?”
在很多地方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毕竟有的下乡都十年了,都是曾经的抱着一腔热血的人,也曾读了许久的书,自然不甘愿一辈子种地或者留在乡下。
回城成了许多人的内心极大的渴望,不仅工作,家人朋友都不在这里,连梦想甚至也不在这里。
--
现在这个年代随礼拿钱的不多,而且拿钱的也比较少,几毛钱的比较多,还有拿鸡蛋,肉,布匹,罐头,还有一些自己做的凳子什么的,反正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都能拿来做礼金。
沈婉枝随了一块钱,又拿了一点鸡蛋和羊肉,在这个时候真是特别大的礼了。
她刚来的时候王建设还在山上的营地,沾着雅兰嫂子的光,她也吃了不少新鲜冷水鱼,这么久也没啥能还的机会,所以趁着结婚礼钱就多了一些。
王雅兰也在帮着招呼客人,看到沈妹子过来,快步迎了过来,“陆团长,沈妹子来了,两个孩子呢?”
“张英嫂子帮我照看着。”
昨天她回来也累了,还没和王雅兰说秀英嫂子的情况,今天见着人了两人倒是聊起了何秀英的事情,陆云琛听着妻子和几个嫂子们聊天,又带着两个孩子去旁边的地方和团里面的战友聊天。
这会儿两个孩子正式逗人喜欢的样子,大家见着谁都想抱一抱。
“秀英妹子现在咋样啊?”王雅兰坐下后又给沈婉枝拿了瓜子倒了水。
沈婉枝把何秀英现在的情况给王雅兰说了,她听完满意的直点头,“秀英妹子苦出头了。”
“秀英嫂子还给你带了些东西,晚点我给你送过去。”
王雅兰说,“她日子都还不好给我带啥啊。”
“是秀英嫂子自己绣的一点东西,咱们要不收她就要把我们给的东西还回来。”
王雅兰无奈的抱怨了一句,“行,晚点我和你一道去拿了就成,也别再跑一趟,你们这一路也是折腾得够累吧。”王雅兰最怕的就是带着小娃出门了,很累人的。
沈婉枝点点头,“也还行,幸亏是坐的驻地的车,要是自己去做公共汽车可能才更累。”
“是的,所以这么多年我们都不怎么回家。”旁边的李嫂子接了一句嘴。
几句话说完正事,大家聚在一起的话题永远是离不开八卦的,从驻地的事情说到了周围村里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沈婉枝就是默默听着的份儿,今天她也是闲着无聊了,就把看过的电视剧当成八卦讲给嫂子们听,结果她这才讲完就有嫂子接话了,“我们村以前发生的事情比沈妹子你说这还离谱。”
这一开头就停不下来了,嫂子们这桌是最热闹了。
等到饭点开始上菜了,陆云琛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这年头的酒席都是些很简单的菜,而且特别家常,几个嫂子南北的都有,味道也都不差,虽然肉食偏少,不过热热闹闹大家也开心。
吃过午饭又坐了一会儿沈婉枝和陆云琛就带着孩子先回去了,王雅兰是照应好弟弟这边的事情下午去沈婉枝那里拿的东西。
驻地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连任务都少了很多,反而是沈婉枝忙的很,到下半年的时候温泉也终于修建好了,因为考虑到后期实用性,她并没有全部做成疗养院,而是做了功能分区,除了疗养院剩下的一半相当于后世的温泉酒店,单独一个个的小池子,专门弄了药浴这些。
还有一个就是为了给驻地省煤弄了好大一个温水池子,这个池子就只拿来清洗衣服之类了,因为有个泉出来的水差不多有七八十度,能煮熟鸡蛋的那种,那个泉出水量又大,温度太高也泡不了了,需要综合一些冷泉水。
如果两股混流最大的那个池子其实会溢出多余的水,对现在来说就过于浪费,所以她向下分流出了一个特别大的池子,引入了旁边的河道水,温度不低却也不会太高,洗衣服正合适。
竣工那天老首长带着驻地的领导们亲自到了现场,这个时候也没有所谓有一套标准来验收。
但是好坏还是很容易看出来。
特别是沈婉枝这个设计和规划,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占地差不多将近十亩的地方在竣工之后还节约了三分之一的预算。
这年代不存在什么豆腐渣工程都是工程连战士一点点做出来的,部队做的东西永远把真材实料摆在第一位。
所以节约的预算全看总设计师的水平。
驻地领导一趟走下来非常满意这个设计,用最少的东西做到了最大的效果。
沈婉枝当时做这个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收取额外的钱,就跟着驻地领取了工资,所以结束之后她的名字连同汇报档案全部往上提交了,驻地亲自写了表扬信。
而她的名字就与连山驻地连在了一起,这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她本意是未来不管做规划还是设计都有作品支撑,没想到这一次直接跳过了。
因为她的规划提前被北京设计院看中了,但是因为学历问题,那边犹豫了很久还是给她联系了,愿意让她进去一边学习一边进步。
沈婉枝自然没有拒绝,只是说她暂时还要建设边疆,希望等这边的事情彻底结束了才过去。
到时候正好赶上恢复高考,她有信心能考上,等她有了学历加持,相当于是设计院再深造,肯定会在设计院出一些设计,那样她毕业就有足够的作品集,不用一点点积累,建筑设计规划非常看重这个东西。
按照她这个升职速度,未来连升三级也不是问题,至少在别人大学毕业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她已经是资深专家了。
这天她才回了设计院那边的消息出办公室出来,杨清又单独找了沈婉枝,“枝枝,你的入党申请怎么还没交?”
因为沈婉枝在驻地妇联领了工资,所以她也是算是妇联的工作人员,又作为驻地先进个人标杆,杨清是有意培养沈婉枝的上一次市妇联有个副主席的位置在各驻地竞选优秀的巾帼力量者,她本来想让沈婉枝去试试,结果沈婉枝拒绝了,因为她还要读书,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这这边。
杨清也没强求,提了驻地另外的妇联干事,不过倒是提了一批优秀干事的入党申请,其中就有沈婉枝。
“杨姨,我晚点交。”
杨清道,“也不着急,我就是怕你忘记了,最近妇联事情多,我也没空管驻地副业的事情,让你忙了,增加了不少工作任务吧?”
沈婉枝笑着摇摇头,“也没增加什么,都做熟悉了也不觉得忙,只是这几天牧区的饲料不是成功了吗?我跟着在那边看具体采样结果。”
“行,你记着就行,我也先去忙了。”
沈婉枝同杨姨告别后就往家里走了,走到半道就看到雅兰嫂子急匆匆的朝她跑过,“沈妹子。”
“怎么了?”
王雅兰焦急的问,“听说咱们养殖场要关了,你知道这事儿吗?”
作者有话说: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闭养殖场?杨姨说的?”不应该啊, 刚才杨姨完全没提这个事情啊。
王雅兰摇头,“杨主任没说,但是现在知青不是说可以回城了吗?人都走完了咱们还能干下去吗?”所以就有人在传要关养殖场的事情的, 毕竟现在两个养殖场需要的人数那么多, 农场的人离开还需要替补一些人过去,以前是家属院分配不到工作,现在是没有人来干工作。
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 动荡的十年已经过去,知青去留问题已经被提出来讨论了,但是现在还属于提出计划阶段,很多地方农场的知青已经按捺不住了。
驻地副业里也有不少知青, 可以安排回城的消息还没正式发文,但是政策好像一下就放宽了,最近两年回城指标名额也在逐渐增加,再加上现在的情况, 所以已经有人隐隐察觉了回城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了。
虽然是历史性的一刻, 但对很多地方影响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驻地这边,知识青年很多都有重要岗位, 一旦都要提交申请离开对驻地影响确实是大的。
其实现在回城名额依旧紧俏, 要正式大批量的回城得等到恢复高考之后了。
沈婉枝倒是并不担心,时间还长呢,不过倒是可以提前准备了,毕竟知青可以回城,驻地不能搬走, 家属们也会继续再这里, 如果因为人手的原因就停掉很多副业的话其实对当地冲击是很大的。
“不会, 人少了就想别的办法, 不管知识青年是不是离开,咱们驻地始终在的,家属院也是在的,咱们边疆依旧要建设发展的。”建设边疆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
王雅兰虽然已经管理了养殖场不短的时间,但始终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沈婉枝这里向下分配,始终还没独立担过大事,所以遇到问题很难静下心,不过在听到沈婉枝的分析后本来慌张的心也缓了缓。
“沈妹子,那我们现在养殖场是不是可以把现有的任务分配改良一下。”
沈婉枝听到雅兰嫂子第一次主动开始查找问题根源并想着解决,便暂时没说自己的想法而是问她,“雅兰嫂子有什么好想法。”
王雅兰挠挠头皮,“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好想法,总是觉得咱们不能这样一成不变。”
沈婉枝很赞同王雅兰这种想法,现在的养殖场作为一个企业的话,她就是企业高管,是领头人,领头的人的创新非常重要,领头人自己都没有优秀想法难道就指望下面的人吗?
下面的人自己有优秀的想法不知道自己做领导?所以从上层开始有以身作则的改变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好不好也要说出来大家讨论才知道,雅兰嫂子你现在是养殖场的负责人,你应该更自信一点才是。”
有了沈婉枝的鼓励,王雅兰也没扭扭捏捏的,就把自己对知识青年要回城时间事做了自己的分析,首先是先解决工作岗位轮换问题。
现在家属院嫂子们被带领着自学也有些成果了,虽然很多依旧赶不上知识青年的文化程度,不过养殖场很多位置并不需要过高的文化水平。
所以趁着现在具体回城通知还没下发下来,就先让家属院的人把每个岗位都熟悉一遍,所以采取轮岗制度,这个月在这个岗位下个月在下个岗位。
曾经这种轮岗制度在国外非常盛行,人员紧缺的时候需要很多人所能胜任岗位技术要更多,也是人力资源中比较重要的一点。
沈婉枝没想到王雅兰自己已经想到了,所以她对挑选出来这些嫂子真的很满意,很多的问题她们想法真的不差,只是被有限的条件禁锢了。
“沈妹子,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王雅兰想的是家属院的人把这些岗位都熟悉了,未来缺人了她们顶多就一人多干点活,不至于让事情做不下去。
勤劳致富是这个民族的传统,好不容易改善的好生活,大家自然都不愿意放弃,想想曾经冬天那个难熬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条件已经和以前千差万别了,如果再回到从前那还有什么意思?
沈婉枝很赞同,“雅兰嫂子这个想法很好,非常不错。”
不太自信的人极度需要别人的认可,认可的人还是她们认为最厉害的人,那是一种非常有劲的鼓舞,所以听完沈婉枝的话,激动的问,“真的吗?沈妹子我这个想法真的很好吗?”
沈婉枝道,“对,非常好。”
王雅兰道,“那我明天就去安排,张英妹子她们那个小组是咱们养殖场进步最快的,先让她们去轮换最有技术性的那些工作。”
她虽然还扛不住特别大的事情,但是一旦任务点确定了,立刻就有了清晰的安排规划。
沈婉枝点点头,“可以,接下来咱们可以把很多流程简化,还有就是进入一个新时代也是刻不容缓的。”
“啥意思啊?”这个王雅兰就有点不清楚了。
沈婉枝就给王雅兰举了一个简单的列子,就是在农岩那边已经有半智能的收割机器了,虽然跟后世那种比起来,肯定不在一个档次,不过在现在还是非常厉害的,至少节约十个人力。
这事儿驻地领导和农场领导都去看过了,不过这个东西成本也很大,这边地势也和那边不太一样。
沈婉枝对这边其实不太了解,不过在北大荒七三年就使用大型机器收割麦子了,当然那边依旧是数量有限,大多还是依靠人力。
即将要迎来时代大变革大发展的时候,这些都不在话下,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属于过度阶段,算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问题确实存在且不好解决。
不过对于沈婉枝来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不就是改良一些东西节约成本吗?做不到大型机械,小型的一些东西沈婉枝还是有点想法的,毕竟她们建筑和工业设计还有机械化专业的一些知识是有重合的。
后来改造小院子也为了让很多东西带着小型智能的感觉她又着重去学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沈婉枝想现在孵蛋全靠人工,其实完全可以简化这一个步骤了,改成自动翻动,还有今年冬天加盖了室内保暖养殖,原本是把七十多那个温泉引流了一个过来,改良成了一个自然流动的温室。
不过是因为第一年试验,她并没让养太多,养了一千只试试。
正好数量不多,也可以把喂食改成半自动的,这样也会节约人工成本。
王雅兰听着沈婉枝的分析,就像是听天书一样,轮换岗位这个他可以很容易就理解。
半自动这个她也知道,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当听到沈婉枝给自己列举的那些大机器的列子她就问,“我们要和驻地申请钱去买吗?”
沈婉枝笑着摇头,“申请了驻地也没有这个钱来买这些。”其实这个年代人工还是占据大多数,她知道的几个大型国营养殖现在依旧是靠人工,智能化还没这么先进。
“那咱们咋办?”
“自己做。”
“自己咋做?”王雅兰听完眼睛瞪得都像铜铃了,这不是为难人,这是为难神啊,神仙来的也不会啊?
沈婉枝道,“办法都是人想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晚上先画个图纸,找驻地的师傅再沟通看看。”她以前做的也就是特别小型的,比如自动给院子里的小金鱼换水这种,像这种养殖的她也没接触过,只是把以前那些再做一些改良,而且这边的木工师傅是真的很厉害的,木齿轮带动运动做一些简单且重复的事情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而且需要的人大大减少,只要人力控制源头就行了。
王雅兰在这事儿上完全提不出自己的想法了,毕竟听都听不懂,只能说,“不管沈妹子做什么我肯定是全权支持的,只是这些东西也需要时间吧,最近几天知青们需要安抚吧,我听说好多符合条件的都在写回城申请了,也都无心工作,我在想要是没能回城那一批会不会消极怠工?”
在很多地方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毕竟有的下乡都十年了,都是曾经的抱着一腔热血的人,也曾读了许久的书,自然不甘愿一辈子种地或者留在乡下。
回城成了许多人的内心极大的渴望,不仅工作,家人朋友都不在这里,连梦想甚至也不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