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见石燕燕朝这边走来,纪慕云想也不想便溜到绿芳身后。石燕燕并没发觉,带着人往后殿去了,她背对着旧友黯然神伤。
曹延轩看见了,微微困惑,低声说了两句,周红坤指了个护卫跟着石家的人去了。
回去的路上,车厢晃晃悠悠,纪慕云闭着眼睛,依偎在曹延轩腿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里,她还是尊贵的千金小姐,和穿淡紫衣裳的石燕燕嘻嘻哈哈,提着画笔携手奔远。
作者有话说:
? 第102章
永乾元年七月最后一日, 望眼欲穿的珍姐儿收到京城的信。
“爹爹呢?”她瞪着手里的信,仿佛父亲的脸就在那里,之后左右看看,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瞪着裴妈妈, “爹爹怎么没回来?”
裴妈妈哪里知道?小心翼翼地弓着腰, “老爷怕是, 脱不开身....我的好小姐,您小心身子!”
珍姐儿一把推开, 摇摇晃晃地从贵妃榻上站起来, 往堂屋就走,两个丫鬟吓得脸都白了:“谁送的信, 叫他过来!”
曹秉寿很快“过来了”, 低着头站在正屋台阶下面, 老老实实地答,“七老爷说, 请四小姐安心调养,叫奴婢带了同仁堂的药和补品来, 还说--老爷写在信里了。”
说了跟没说一样。
珍姐儿瞪着这榆木疙瘩,抄起案几上的粉彩双耳盖碗就砸过去。曹秉寿木头似的戳着, 动也不动一下,好在她手没力气, 也没准头, 盖碗在地上摔得粉碎,汤羹洒了曹秉寿和门边守着的小丫鬟一身。
裴妈妈搂着瘦成一把干柴的珍姐儿眼泪直流,哄道“好我的四小姐, 他一个直眉瞪眼的, 懂得什么?您何必和他一般见识?不如先看看老爷是怎么说的。”
“爹爹怎么不回来?”珍姐儿把信捏得皱巴巴, 跺着脚嚎啕大哭,“花锦明不管我,爹爹也不管我了。”
听到花锦明三个字,满屋子仆妇噤若寒蝉,齐齐往后缩:珍姐儿生产第三天,花锦明见过三爷五爷就离府而去,至今没有消息。
外面脚步声响,一位松花色褙子的中年妇人匆匆进来,正是三太太,见这情形,皱着眉和身边的妈妈把珍姐儿半抱半扶回榻上,扭头训道“你们是怎么伺候的?”
裴妈妈低着头,一声不敢出。
不用说,曹延轩的信是直接寄给三爷五爷的,三爷看了信,把堂弟给珍姐儿的信派人送过来,知道珍姐儿要发脾气,叫了夫人过来,果然赶个正着。
三太太从衣襟摘下一方湘色帕子,替珍姐儿擦擦额头:“四丫头,你三伯和你五伯刚刚还说,你爹爹越不回来,越受当今器重....”
“我爹爹又不是状元榜眼,如今又没有一官半职,为什么不回来?”珍姐儿一点也不笨,尖叫道“他分明就是不管我了!”
三太太握着她双手,放柔声音:“傻孩子,你爹爹是当今亲笔选中的头一批进士,前途无量呢,你三伯五伯常说,可惜你爹爹年纪大了些,要不然,说不定能落个探花呢!再说,恩科与正科不同,你爹爹说是年后上任,哪一日不去翰林院、不去学士家里,不备着当今问话?若是他前脚刚走,后脚当今叫他,可怎么办?”
又不是父丧、母丧、妻丧,曹延轩连假也没得请。
珍姐儿肩膀一耸一耸,声音越来越大,分明没听进去。
三太太歇一口气,压低声音哄道“四丫头,你是个聪明的,伯母说一句不好听的,如今外头什么情形,你也知道些了。你爹爹考中庶吉士,是大大的好事,在当今和座师、大学士们面前露了脸,日后说不定做到封疆大吏,能做阁老呢!如今啊,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
这话倒把珍姐儿听住了:“我爹爹中了庶吉士?”
“那还能有假的?你三伯给我一说,我就赶了过来,打算跟你恭贺。”三太太呵呵笑道,亲热地搂搂她肩膀,“瞧瞧,傻孩子,还没我知道的多!”
短短一个月,珍姐儿的世界翻天覆地,憧憬、幸福和风花雪月一股脑儿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失望、怨恨和发自内心的焦躁。可为母则刚,为了刚刚满月的儿子,珍姐儿不得不考虑未来:花家指望不上了,自家不被连累就是好的,父亲前途越广大,自己和孩子越有保障。
她低下头,用啃得坑坑洼洼的指甲撕开信封,打开抽出来的信纸读起来,没几行就松了口气:爹爹果然中了庶吉士。
见这情形,三太太也松了口气,端起茶盅喝了一口,“嘶”一声。自从珍姐儿难产,父亲不在身边,生下来孩子像只没满月的小猫,丈夫又不见踪影,三太太焦头烂额,忙里忙外地,没几日就满嘴巴燎泡。
“爹爹说,如今情势特殊,不得不留在京中,以防万一,爹爹说,花家已经风雨飘摇,我们是亲家,本来就引人注目....”珍姐儿喃喃念道,眼泪又冒出来:“既如此,当初为什么把我嫁到这种无情无义的人家!”
三太太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腹诽“还不是你亲娘的主意”。可人死为大,珍姐儿素来和母亲亲近,如今又这个样子,三太太总不能把事情推到死去的妯娌身上,只好装没听见。
珍姐儿由着裴妈妈擦擦泪,继续读道,“爹爹说,他和六伯去见了京里的冯御医和同仁堂的马大夫,请两位大夫开了方子,由范大夫斟酌着,给我和喜儿调理。”
听到这里,三太太肩上担子轻了许多,欢天喜地地道“听听,你爹爹做事,什么时候出过错儿?还有你六伯和伯祖父呢!”
说得对,爹爹没有不管自己,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珍姐儿破涕为笑,低头念道“爹爹说,从同仁堂买了药和补品,让曹秉寿带回来--这个人,话都说不利索,怎么能办差事!”
曹秉寿不算伶俐,却是西府大管家的儿子,在主子面前是挂了号的,三太太和稀泥,“取个忠心罢了。”
珍姐儿板着脸,“爹爹带回来的东西呢?”
裴妈妈忙说:“刚刚曹秉寿送到院子里,大件的送进厢房了。”小丫鬟捧上来两个托盘,里面是摞着的黑漆匣子,珍姐儿努努嘴,秋雨忙用小银刀裁开最上面匣子的封条,里面盛着一根五品叶人参,下面是何首乌和红纸包着的阿胶燕窝,珍姐儿悻悻地看一眼,继续看信。
“爹爹说,喜儿太小,我身子也没调理好,不宜移动,叫我们就在府里好生养着。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范大夫看着,若是能行,就叫我带着喜儿去京城。”她嘟囔着,心里不满,又烦躁起来“怎么偏偏赶上这个时候!”
三太太劝道:“北方比我们这里冷,大年底的天寒地冻,感冒了可不是玩的。喜儿那么小,便是你爹爹让去,我还不放心呢。”
就像回应三太太的话,卧房方向传来细细的哭声,珍姐儿忙撑着桌案站起身,在丫鬟仆妇的搀扶下往回走,三太太也不放心地跟着过去。
靠着填漆床边放着个摇床,一个小小的婴儿裹着锦缎薄被躺在里头,奶娘刘氏和连妈妈哄着,四个丫鬟团团围着。
彼时盛夏,七月流火,换成往年屋里放着冰盘,如今自然不行,屋里热乎乎的。
珍姐儿一见,便厌烦起来“干什么呢?气都喘不过来。”两个丫鬟低头退到屋角,打起扇子来。
喜哥儿九个月出生,弱了些,范大夫不敢开药,叫奶娘小米粥红糖红枣、鸡汤、猪蹄子的吃,喂了一个月,如今孩子面庞红润,手足有力,哭起来有劲多了,大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喏,孩子在奶娘怀里吃饱了,沉沉睡去了,守在边上的珍姐儿才放了心,折腾半日也累了,到次间贵妃榻上喝参汤。
三太太压低声音夸喜哥儿“一日比一日结实,我瞧着呀,和你禧哥哥的长子一个样”,身边的妈妈也没口子奉承,珍姐儿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裴妈妈笑着提醒,“老爷看见了,不定多欢喜呢!”
珍姐儿这才想起,父亲的信还捏在手里。
“爹爹还说~”她翻到后面,一拳头锤在炕桌,“说,哼,说让我别担心。”
不用说,七叔在信里提起花家,提起花锦明了,三太太端起茶盅--她和三爷商量过了,不打算掺和进去。
珍姐儿往后翻了一页,看了看说“爹爹说....爹爹让我保重,早日去京城,缺什么告诉他;还让我谢过两位伯父,两位伯母,还有舅舅舅母、六伯六伯母。”
三太太哎呀一声,挥着帕子:“你爹爹这个人,就是麻烦多,一家人说什么两家的话!你早日把身子调理好了,伯母比什么都欢喜。”
之后三太太和贴身妈妈说起孩子经,直到珍姐儿面带倦色,便道“好孩子,歇一歇”,叮嘱裴妈妈等“好生服侍,不许偷懒”,又看了看喜哥儿,才带着人走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三太太咕嘟嘟喝了一盅茶,伸手又要,贴身妈妈亲自端来,把丫鬟打发下去,“太太,方才五太太派人来说,花家大少奶奶上午过来,说,喜少爷满月了,想和我们家约个日子,与花家大太太一并过来,和两位太太、四小姐吃个饭。”
这话是有原因的:珍姐儿生产之后,花家大太太婆媳十分关心,日日过来探望,送了不少补品。珍姐儿恼恨丈夫不告而别,对花家十分不满,加上身子确实弱,索性躺在床上不起来,对两人爱答不理。
花家大太太来过三回,就没再登门,花家大少奶奶隔五日来一次,看看珍姐儿看看孩子,也不吃饭就走。
满月酒是小姐少爷必不可少的,如今花家风雨飘摇,喜哥儿身子弱,珍姐儿也起不来,喜哥儿的满月酒无人提起。
三天太拉下脸,把茶盅往案几一墩,语气没了耐心温柔,不满地道:“这孩子,实在是不懂事!”
花家大太太是长辈,就算花锦明对不住珍姐儿,就算两人过不下去,一日不签和离书,一日就是亲戚。人家上门来,你爱答不理的,对景儿就是麻烦。
贴身妈妈是明白的,斟酌着“四小姐经的事少,不如我们家贵姐儿。”
三太太哼了一声,“四丫头若是有贵姐儿一半,哼,别说贵姐儿珠姐儿,哪怕有秀姐儿素姐儿十分之一,我和她五伯母,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因这妈妈是三太太陪嫁丫头,日日离不得,三太太也就没了顾忌,“王丽蓉生怕四丫头受了欺负,惯得不成样子,七叔到底是男子,一来二去地,把四丫头弄得这么个跋扈性子。好不容易嫁到花家去,我还想,总算不关家里的事了,想不到~”
想不到,还得伺候珍姐儿坐月子,自己姑娘坐月子都是在婆家,三太太想想就心累。
贴身妈妈陪着笑,小心翼翼地提醒:“太太,依着奴婢瞧,喜少爷满月,怎么也得聚一聚,吃顿饭。”
三太太唉声叹气地,“那还用说?别看四丫头如今这个样子,真不给她儿子办满月,她呀,能拿这事跟七叔念叨一辈子。”
贴身妈妈笑道:“好在是七老爷。”三太太苦笑,“换成我们家贵姐儿,单花家,就得把我愁死。”
就像听到了三太太的心声,康庆元年七月最后一日,皇帝下旨,江西之事终于有了眉目:
三王爷全家招入京城,剥去王爵,软禁在京郊;三王爷心腹、党羽和参与进京之人一网打尽。
除此之外,江西巡抚、布政使是三王爷的心腹,判叛逆,斩立决,家眷赐自尽,家财没入官中;胡兆林党附谋逆,秋后问斩,全家流放西宁卫;花希圣懈怠公事,玩忽职守,杖六十,剥夺官职,永不叙用,发回原籍。
消息一出,官场人人轻松,三王爷之事总算告一段落。
花家举家欢庆,花希圣的命保住了,家人也保住了;金陵三爷、五爷和曹慎松了口气,不必连累自家了;远在京城的曹延轩热泪盈眶,女婿不必受牵连,女儿平安,钱财、不能科举什么的就不是事了。
“珍姐儿知道了,不定多高兴呢。”他放下了胸口的担子,搓着手,在屋里连连转圈,“这下子好了,锦明回了家,珍姐儿也不用担心了。”
纪慕云能理解他的担忧:大表哥二表哥就是受了姨丈的拖累,大好年华的一个进士一个举人,被押去西宁卫。
“谢天谢地,阿弥陀佛。”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向着西山拜了拜,“老爷可要请客。”
曹延轩喜气洋洋地,简直像过年了,大手一挥:“你说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去,告诉周管家,去北平楼定位子,再告诉六爷一声,晚上在外面用。”
菊香答应着朝外走,纪慕云撅着嘴巴,“这不算,七爷,人家想吃涮羊肉。”
曹延轩这才想起来,晚间家宴,她是不能出席的。“这有什么的,我和六哥说,请上周姨娘,你跟着就是了。”
那敢情好,纪慕云欢喜起来,拉着他袖子摇晃,“我可要穿件新衣裳。爷,您也要穿件新的,以后就焕然一新、欣欣向荣、气象一新了。”
还是慕云会说话,曹延轩笑着捏了她的脸一把,“去吧,给昱哥儿也捯饬捯饬。”
纪慕云自去装扮,曹延轩去外院见过曹慷、六哥,傍晚庆祝一番,回家伏案给珍姐儿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派人送了出去。之后几日,他与纪慕云拜佛还愿、吃涮羊肉,带着三个孩子去珍宝阁,逛西山,在京城安置下来。
过两日,西府大管家的长子曹秉田到了京城。
与胞弟不同,曹秉田神色机灵,口齿清晰,加上自幼识字,跟在大管家身边,一看就是会办事的。
“小人奉了老爷的话,带着骆驼(同伴),顺着官路一路走,中间封了十二日的路,三月二十四日才到纪姨娘姨母家里。纪姨娘的姨母十分欢喜,问纪姨娘过的可好,十五少爷如何,小人捡知道的答了。纪姨娘的姨母招待小人在家里吃饭,赏了小人钱。”说着,他把一个红纸包的封红给曹延轩看:“小人看着,纪姨娘的姨母眼睛不大好了,家里家外的,全靠纪姨娘的嫂子。”
说到这里,他听到屏风后面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不用问,是有人在--大概是纪姨娘。
在东、西府尤其是下人之间,纪姨娘是有些名气的:有的下人说纪姨娘是个狐媚子,有人说纪姨娘十分有手腕,有人说纪姨娘擅长做菜,总而言之,七老爷对纪姨娘有多宠爱,所有人是看在眼里的。
曹秉田脑袋不动,眼睛盯着曹延轩面前的青砖,恭声把事情细细说了:“小人和纪姨娘的嫂子找了先前去过西宁卫的邻居,问清了路,到铺子里按单子买了药,第二日就启程。”
“路上还算顺利,五月十六日到了西宁卫。顾,顾重晖日日干活,小人看着,顾重晖虽是囚犯,却没带枷锁,守卫不怎么管,上头的人也和顾重晖称兄道弟,小人在西宁卫三日,还见人端了酒肉,请顾重晖吃酒。”为了办好差事,曹秉田把顾重晖的事情打听清楚,虽是下人,也是敬佩风骨的,想叫顾大人,没敢。“见小人去了,顾重晖十分激动,问起纪姨娘的姨母,还有纪姨娘的嫂子、侄儿。两位顾小哥也在,问了半日纪姨娘。小人把纪姨娘和纪姨娘姨母的信给了顾重晖,连同买的药,顾重晖非常感激,说,谢过老爷援手。”
“五月十九日,小人从西宁卫出发,七月十七日回到纪姨娘姨母家里,把顾重晖的信给了,隔一日回金陵去。到了金陵,老爷已经来了京城,因老爷说过,这件事只能回禀老爷,小人没敢停留,又从金陵到京城来。”
曹延轩又问了些话,点头道“你这趟辛苦了,放你三天假,你弟弟回了金陵送信,隔几日必要回来的,到时候你俩一个回金陵,一个留下吧。”
曹秉田应了,行了礼退下了。
屏风后转出一个樱草色对襟褙子、玉色罗裙的女郎,手里握着一叠厚厚的信,眼睛已经湿了。
尽管猜到姨母“眼睛不行了”,亲耳听到旁人说起,纪慕云依然黯然神伤。
屋里有丫鬟,曹延轩便没吭声,牵着她回了卧房,肩并肩坐在临窗大炕,哄道“好了好了,家里人不是都好好的?”
纪慕云伏在他怀里,泣不成声地摇摇头,一会儿想去湖南看望姨母,一会儿想把曹秉田叫回来,细细问姨丈、两位表哥的事,半日才说:“七爷,您真好。”
曹延轩笑了笑,指着自己“我有什么好的?也没帮上忙。”
她固执地坚持:“您能派人走这一趟,就是帮了我天大的忙。”
自己做了别人的小妾,是纪慕云心中的痛,亦是父亲、姨母生平一大憾事。尽管姨母在信里从来不提,尽管纪慕云在信里不停地强调“七老爷对自己非常之好,好极了,好的不能再好”,又生了昱哥儿,在旁人眼里,依然是没有根的浮萍:过几年,容貌褪去,也就失宠了。
如今曹延轩甘冒风险,派了人千里迢迢探望她的姨母姨丈,姨母姨丈便知道,他待她不同寻常。
想到这里,纪慕云搂着他脖颈,红着眼睛,情真意切地道“七爷,我也会待您好的,我~您记着今日,我定会对您好好的。”
--
曹延轩看见了,微微困惑,低声说了两句,周红坤指了个护卫跟着石家的人去了。
回去的路上,车厢晃晃悠悠,纪慕云闭着眼睛,依偎在曹延轩腿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里,她还是尊贵的千金小姐,和穿淡紫衣裳的石燕燕嘻嘻哈哈,提着画笔携手奔远。
作者有话说:
? 第102章
永乾元年七月最后一日, 望眼欲穿的珍姐儿收到京城的信。
“爹爹呢?”她瞪着手里的信,仿佛父亲的脸就在那里,之后左右看看,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瞪着裴妈妈, “爹爹怎么没回来?”
裴妈妈哪里知道?小心翼翼地弓着腰, “老爷怕是, 脱不开身....我的好小姐,您小心身子!”
珍姐儿一把推开, 摇摇晃晃地从贵妃榻上站起来, 往堂屋就走,两个丫鬟吓得脸都白了:“谁送的信, 叫他过来!”
曹秉寿很快“过来了”, 低着头站在正屋台阶下面, 老老实实地答,“七老爷说, 请四小姐安心调养,叫奴婢带了同仁堂的药和补品来, 还说--老爷写在信里了。”
说了跟没说一样。
珍姐儿瞪着这榆木疙瘩,抄起案几上的粉彩双耳盖碗就砸过去。曹秉寿木头似的戳着, 动也不动一下,好在她手没力气, 也没准头, 盖碗在地上摔得粉碎,汤羹洒了曹秉寿和门边守着的小丫鬟一身。
裴妈妈搂着瘦成一把干柴的珍姐儿眼泪直流,哄道“好我的四小姐, 他一个直眉瞪眼的, 懂得什么?您何必和他一般见识?不如先看看老爷是怎么说的。”
“爹爹怎么不回来?”珍姐儿把信捏得皱巴巴, 跺着脚嚎啕大哭,“花锦明不管我,爹爹也不管我了。”
听到花锦明三个字,满屋子仆妇噤若寒蝉,齐齐往后缩:珍姐儿生产第三天,花锦明见过三爷五爷就离府而去,至今没有消息。
外面脚步声响,一位松花色褙子的中年妇人匆匆进来,正是三太太,见这情形,皱着眉和身边的妈妈把珍姐儿半抱半扶回榻上,扭头训道“你们是怎么伺候的?”
裴妈妈低着头,一声不敢出。
不用说,曹延轩的信是直接寄给三爷五爷的,三爷看了信,把堂弟给珍姐儿的信派人送过来,知道珍姐儿要发脾气,叫了夫人过来,果然赶个正着。
三太太从衣襟摘下一方湘色帕子,替珍姐儿擦擦额头:“四丫头,你三伯和你五伯刚刚还说,你爹爹越不回来,越受当今器重....”
“我爹爹又不是状元榜眼,如今又没有一官半职,为什么不回来?”珍姐儿一点也不笨,尖叫道“他分明就是不管我了!”
三太太握着她双手,放柔声音:“傻孩子,你爹爹是当今亲笔选中的头一批进士,前途无量呢,你三伯五伯常说,可惜你爹爹年纪大了些,要不然,说不定能落个探花呢!再说,恩科与正科不同,你爹爹说是年后上任,哪一日不去翰林院、不去学士家里,不备着当今问话?若是他前脚刚走,后脚当今叫他,可怎么办?”
又不是父丧、母丧、妻丧,曹延轩连假也没得请。
珍姐儿肩膀一耸一耸,声音越来越大,分明没听进去。
三太太歇一口气,压低声音哄道“四丫头,你是个聪明的,伯母说一句不好听的,如今外头什么情形,你也知道些了。你爹爹考中庶吉士,是大大的好事,在当今和座师、大学士们面前露了脸,日后说不定做到封疆大吏,能做阁老呢!如今啊,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
这话倒把珍姐儿听住了:“我爹爹中了庶吉士?”
“那还能有假的?你三伯给我一说,我就赶了过来,打算跟你恭贺。”三太太呵呵笑道,亲热地搂搂她肩膀,“瞧瞧,傻孩子,还没我知道的多!”
短短一个月,珍姐儿的世界翻天覆地,憧憬、幸福和风花雪月一股脑儿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失望、怨恨和发自内心的焦躁。可为母则刚,为了刚刚满月的儿子,珍姐儿不得不考虑未来:花家指望不上了,自家不被连累就是好的,父亲前途越广大,自己和孩子越有保障。
她低下头,用啃得坑坑洼洼的指甲撕开信封,打开抽出来的信纸读起来,没几行就松了口气:爹爹果然中了庶吉士。
见这情形,三太太也松了口气,端起茶盅喝了一口,“嘶”一声。自从珍姐儿难产,父亲不在身边,生下来孩子像只没满月的小猫,丈夫又不见踪影,三太太焦头烂额,忙里忙外地,没几日就满嘴巴燎泡。
“爹爹说,如今情势特殊,不得不留在京中,以防万一,爹爹说,花家已经风雨飘摇,我们是亲家,本来就引人注目....”珍姐儿喃喃念道,眼泪又冒出来:“既如此,当初为什么把我嫁到这种无情无义的人家!”
三太太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腹诽“还不是你亲娘的主意”。可人死为大,珍姐儿素来和母亲亲近,如今又这个样子,三太太总不能把事情推到死去的妯娌身上,只好装没听见。
珍姐儿由着裴妈妈擦擦泪,继续读道,“爹爹说,他和六伯去见了京里的冯御医和同仁堂的马大夫,请两位大夫开了方子,由范大夫斟酌着,给我和喜儿调理。”
听到这里,三太太肩上担子轻了许多,欢天喜地地道“听听,你爹爹做事,什么时候出过错儿?还有你六伯和伯祖父呢!”
说得对,爹爹没有不管自己,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珍姐儿破涕为笑,低头念道“爹爹说,从同仁堂买了药和补品,让曹秉寿带回来--这个人,话都说不利索,怎么能办差事!”
曹秉寿不算伶俐,却是西府大管家的儿子,在主子面前是挂了号的,三太太和稀泥,“取个忠心罢了。”
珍姐儿板着脸,“爹爹带回来的东西呢?”
裴妈妈忙说:“刚刚曹秉寿送到院子里,大件的送进厢房了。”小丫鬟捧上来两个托盘,里面是摞着的黑漆匣子,珍姐儿努努嘴,秋雨忙用小银刀裁开最上面匣子的封条,里面盛着一根五品叶人参,下面是何首乌和红纸包着的阿胶燕窝,珍姐儿悻悻地看一眼,继续看信。
“爹爹说,喜儿太小,我身子也没调理好,不宜移动,叫我们就在府里好生养着。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范大夫看着,若是能行,就叫我带着喜儿去京城。”她嘟囔着,心里不满,又烦躁起来“怎么偏偏赶上这个时候!”
三太太劝道:“北方比我们这里冷,大年底的天寒地冻,感冒了可不是玩的。喜儿那么小,便是你爹爹让去,我还不放心呢。”
就像回应三太太的话,卧房方向传来细细的哭声,珍姐儿忙撑着桌案站起身,在丫鬟仆妇的搀扶下往回走,三太太也不放心地跟着过去。
靠着填漆床边放着个摇床,一个小小的婴儿裹着锦缎薄被躺在里头,奶娘刘氏和连妈妈哄着,四个丫鬟团团围着。
彼时盛夏,七月流火,换成往年屋里放着冰盘,如今自然不行,屋里热乎乎的。
珍姐儿一见,便厌烦起来“干什么呢?气都喘不过来。”两个丫鬟低头退到屋角,打起扇子来。
喜哥儿九个月出生,弱了些,范大夫不敢开药,叫奶娘小米粥红糖红枣、鸡汤、猪蹄子的吃,喂了一个月,如今孩子面庞红润,手足有力,哭起来有劲多了,大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喏,孩子在奶娘怀里吃饱了,沉沉睡去了,守在边上的珍姐儿才放了心,折腾半日也累了,到次间贵妃榻上喝参汤。
三太太压低声音夸喜哥儿“一日比一日结实,我瞧着呀,和你禧哥哥的长子一个样”,身边的妈妈也没口子奉承,珍姐儿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裴妈妈笑着提醒,“老爷看见了,不定多欢喜呢!”
珍姐儿这才想起,父亲的信还捏在手里。
“爹爹还说~”她翻到后面,一拳头锤在炕桌,“说,哼,说让我别担心。”
不用说,七叔在信里提起花家,提起花锦明了,三太太端起茶盅--她和三爷商量过了,不打算掺和进去。
珍姐儿往后翻了一页,看了看说“爹爹说....爹爹让我保重,早日去京城,缺什么告诉他;还让我谢过两位伯父,两位伯母,还有舅舅舅母、六伯六伯母。”
三太太哎呀一声,挥着帕子:“你爹爹这个人,就是麻烦多,一家人说什么两家的话!你早日把身子调理好了,伯母比什么都欢喜。”
之后三太太和贴身妈妈说起孩子经,直到珍姐儿面带倦色,便道“好孩子,歇一歇”,叮嘱裴妈妈等“好生服侍,不许偷懒”,又看了看喜哥儿,才带着人走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三太太咕嘟嘟喝了一盅茶,伸手又要,贴身妈妈亲自端来,把丫鬟打发下去,“太太,方才五太太派人来说,花家大少奶奶上午过来,说,喜少爷满月了,想和我们家约个日子,与花家大太太一并过来,和两位太太、四小姐吃个饭。”
这话是有原因的:珍姐儿生产之后,花家大太太婆媳十分关心,日日过来探望,送了不少补品。珍姐儿恼恨丈夫不告而别,对花家十分不满,加上身子确实弱,索性躺在床上不起来,对两人爱答不理。
花家大太太来过三回,就没再登门,花家大少奶奶隔五日来一次,看看珍姐儿看看孩子,也不吃饭就走。
满月酒是小姐少爷必不可少的,如今花家风雨飘摇,喜哥儿身子弱,珍姐儿也起不来,喜哥儿的满月酒无人提起。
三天太拉下脸,把茶盅往案几一墩,语气没了耐心温柔,不满地道:“这孩子,实在是不懂事!”
花家大太太是长辈,就算花锦明对不住珍姐儿,就算两人过不下去,一日不签和离书,一日就是亲戚。人家上门来,你爱答不理的,对景儿就是麻烦。
贴身妈妈是明白的,斟酌着“四小姐经的事少,不如我们家贵姐儿。”
三太太哼了一声,“四丫头若是有贵姐儿一半,哼,别说贵姐儿珠姐儿,哪怕有秀姐儿素姐儿十分之一,我和她五伯母,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因这妈妈是三太太陪嫁丫头,日日离不得,三太太也就没了顾忌,“王丽蓉生怕四丫头受了欺负,惯得不成样子,七叔到底是男子,一来二去地,把四丫头弄得这么个跋扈性子。好不容易嫁到花家去,我还想,总算不关家里的事了,想不到~”
想不到,还得伺候珍姐儿坐月子,自己姑娘坐月子都是在婆家,三太太想想就心累。
贴身妈妈陪着笑,小心翼翼地提醒:“太太,依着奴婢瞧,喜少爷满月,怎么也得聚一聚,吃顿饭。”
三太太唉声叹气地,“那还用说?别看四丫头如今这个样子,真不给她儿子办满月,她呀,能拿这事跟七叔念叨一辈子。”
贴身妈妈笑道:“好在是七老爷。”三太太苦笑,“换成我们家贵姐儿,单花家,就得把我愁死。”
就像听到了三太太的心声,康庆元年七月最后一日,皇帝下旨,江西之事终于有了眉目:
三王爷全家招入京城,剥去王爵,软禁在京郊;三王爷心腹、党羽和参与进京之人一网打尽。
除此之外,江西巡抚、布政使是三王爷的心腹,判叛逆,斩立决,家眷赐自尽,家财没入官中;胡兆林党附谋逆,秋后问斩,全家流放西宁卫;花希圣懈怠公事,玩忽职守,杖六十,剥夺官职,永不叙用,发回原籍。
消息一出,官场人人轻松,三王爷之事总算告一段落。
花家举家欢庆,花希圣的命保住了,家人也保住了;金陵三爷、五爷和曹慎松了口气,不必连累自家了;远在京城的曹延轩热泪盈眶,女婿不必受牵连,女儿平安,钱财、不能科举什么的就不是事了。
“珍姐儿知道了,不定多高兴呢。”他放下了胸口的担子,搓着手,在屋里连连转圈,“这下子好了,锦明回了家,珍姐儿也不用担心了。”
纪慕云能理解他的担忧:大表哥二表哥就是受了姨丈的拖累,大好年华的一个进士一个举人,被押去西宁卫。
“谢天谢地,阿弥陀佛。”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向着西山拜了拜,“老爷可要请客。”
曹延轩喜气洋洋地,简直像过年了,大手一挥:“你说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去,告诉周管家,去北平楼定位子,再告诉六爷一声,晚上在外面用。”
菊香答应着朝外走,纪慕云撅着嘴巴,“这不算,七爷,人家想吃涮羊肉。”
曹延轩这才想起来,晚间家宴,她是不能出席的。“这有什么的,我和六哥说,请上周姨娘,你跟着就是了。”
那敢情好,纪慕云欢喜起来,拉着他袖子摇晃,“我可要穿件新衣裳。爷,您也要穿件新的,以后就焕然一新、欣欣向荣、气象一新了。”
还是慕云会说话,曹延轩笑着捏了她的脸一把,“去吧,给昱哥儿也捯饬捯饬。”
纪慕云自去装扮,曹延轩去外院见过曹慷、六哥,傍晚庆祝一番,回家伏案给珍姐儿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派人送了出去。之后几日,他与纪慕云拜佛还愿、吃涮羊肉,带着三个孩子去珍宝阁,逛西山,在京城安置下来。
过两日,西府大管家的长子曹秉田到了京城。
与胞弟不同,曹秉田神色机灵,口齿清晰,加上自幼识字,跟在大管家身边,一看就是会办事的。
“小人奉了老爷的话,带着骆驼(同伴),顺着官路一路走,中间封了十二日的路,三月二十四日才到纪姨娘姨母家里。纪姨娘的姨母十分欢喜,问纪姨娘过的可好,十五少爷如何,小人捡知道的答了。纪姨娘的姨母招待小人在家里吃饭,赏了小人钱。”说着,他把一个红纸包的封红给曹延轩看:“小人看着,纪姨娘的姨母眼睛不大好了,家里家外的,全靠纪姨娘的嫂子。”
说到这里,他听到屏风后面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不用问,是有人在--大概是纪姨娘。
在东、西府尤其是下人之间,纪姨娘是有些名气的:有的下人说纪姨娘是个狐媚子,有人说纪姨娘十分有手腕,有人说纪姨娘擅长做菜,总而言之,七老爷对纪姨娘有多宠爱,所有人是看在眼里的。
曹秉田脑袋不动,眼睛盯着曹延轩面前的青砖,恭声把事情细细说了:“小人和纪姨娘的嫂子找了先前去过西宁卫的邻居,问清了路,到铺子里按单子买了药,第二日就启程。”
“路上还算顺利,五月十六日到了西宁卫。顾,顾重晖日日干活,小人看着,顾重晖虽是囚犯,却没带枷锁,守卫不怎么管,上头的人也和顾重晖称兄道弟,小人在西宁卫三日,还见人端了酒肉,请顾重晖吃酒。”为了办好差事,曹秉田把顾重晖的事情打听清楚,虽是下人,也是敬佩风骨的,想叫顾大人,没敢。“见小人去了,顾重晖十分激动,问起纪姨娘的姨母,还有纪姨娘的嫂子、侄儿。两位顾小哥也在,问了半日纪姨娘。小人把纪姨娘和纪姨娘姨母的信给了顾重晖,连同买的药,顾重晖非常感激,说,谢过老爷援手。”
“五月十九日,小人从西宁卫出发,七月十七日回到纪姨娘姨母家里,把顾重晖的信给了,隔一日回金陵去。到了金陵,老爷已经来了京城,因老爷说过,这件事只能回禀老爷,小人没敢停留,又从金陵到京城来。”
曹延轩又问了些话,点头道“你这趟辛苦了,放你三天假,你弟弟回了金陵送信,隔几日必要回来的,到时候你俩一个回金陵,一个留下吧。”
曹秉田应了,行了礼退下了。
屏风后转出一个樱草色对襟褙子、玉色罗裙的女郎,手里握着一叠厚厚的信,眼睛已经湿了。
尽管猜到姨母“眼睛不行了”,亲耳听到旁人说起,纪慕云依然黯然神伤。
屋里有丫鬟,曹延轩便没吭声,牵着她回了卧房,肩并肩坐在临窗大炕,哄道“好了好了,家里人不是都好好的?”
纪慕云伏在他怀里,泣不成声地摇摇头,一会儿想去湖南看望姨母,一会儿想把曹秉田叫回来,细细问姨丈、两位表哥的事,半日才说:“七爷,您真好。”
曹延轩笑了笑,指着自己“我有什么好的?也没帮上忙。”
她固执地坚持:“您能派人走这一趟,就是帮了我天大的忙。”
自己做了别人的小妾,是纪慕云心中的痛,亦是父亲、姨母生平一大憾事。尽管姨母在信里从来不提,尽管纪慕云在信里不停地强调“七老爷对自己非常之好,好极了,好的不能再好”,又生了昱哥儿,在旁人眼里,依然是没有根的浮萍:过几年,容貌褪去,也就失宠了。
如今曹延轩甘冒风险,派了人千里迢迢探望她的姨母姨丈,姨母姨丈便知道,他待她不同寻常。
想到这里,纪慕云搂着他脖颈,红着眼睛,情真意切地道“七爷,我也会待您好的,我~您记着今日,我定会对您好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