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秋第二次来南京,第一次这里大街小巷都是民国初建的喜气,而这次虽然恰逢过年,但空气里却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包括海容舰在内的三艘战舰徐徐停靠上码头时,率先从上海抵达的警卫连用身体隔出了一道人墙。这里可不是无法携带枪支的天津卫,所以每人都是荷枪实弹。
来码头迎接的并非别人,而是之前和他为了争夺湖北控制权还闹过矛盾的黎元洪,不过现在的黎元洪却完全变了个人,胖了一圈不说,笑起来两只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线。
自从杨秋向他招手后,他就果断抛弃了张季直的共和党选了国社党,使得副总统的位置不仅没动摇反而愈加牢固,闲暇之余还办起了实业,先让王安澜买了艘意大利二手远洋轮专跑吕宋和武昌,为国防军带来橡胶的同时自己也赚的彭满钵满,去年听说杨秋要在贵州和云南推广种植烟叶,还花大价钱从南美采购优良种子,又联系西班牙商人买了套卷烟生产线准备办贵阳烟草公司。
王安澜的神色也不像以前那样敌对,饶汉祥继续一贯的书生打扮,让人意外的是曾任南京陆军部次官的蒋作宾居然也来了,连杨秋也有些惊愕。
拉着他坐入自己新买的轿车后,黎元洪神色才慢慢凝重了起来,扭头看了眼骑马保护在四周的警卫,问道:“辰华接下来有何打算?”
“老师认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对杨秋叫自己老师黎元洪颇感意外,当初杨秋这个“标统”的确是他向张彪建议提拔起来的,按国内的官场规矩喊一声老师并不为过。但如今他身份特殊,虽然自己是副总统,但人家手握兵权还是八省巡察使,更因为在天津和袁世凯的握手,连洋人都认为他是能接掌国家政权的人物,所以这声老师的意味可就非常重了!连忙摆手:“辰华这不是要出我洋相嘛,老师可不敢当。”
“当年不是老师举荐,也不会有今日的杨秋。”杨秋见到他配着自己送他的手枪,笑道:“雷大滚刀肉送枪时我便说过,您一辈子都是我的上官,可惜您现在已经不在军中任职,也只能改称老师了。”
黎元洪笑的眼睛都快没了,经历了辛亥年的风风雨雨,湖北根基又被这个“学生”一口吞下后,光棍一个的他已经没了太大野心,只要能保住副总统的位子就行,所以干脆安心接下这个称呼,说道:“辰华既然喊我一声老师,那我也要唠叨两句。”
“古语有云,至钢易折、上善若水。我知你事事表现强硬,是想激起民气民心,但万事过犹不及!拿日本这件情来说,袁世凯虽已签字但实则日本还未履行条约,可以轻易推掉此事,反而你肯定被他们视为了眼中钉,就算将来去了北面难道就能打赢日本了?不是我说句丧气话,陆军或许我们还不用太害怕,但海军。”黎元洪说到这里,叹了口气:“优势实在太大太大了!而且英国这回生气,不代表他们就一直生气了,除非俄国会倒台,要不然英国就要靠日本来挡住俄国,两家迟早还是会谈拢的,要是贷款和军械真给了,就算拿下北京你就敢赖账了?洋人和日本沆瀣一气从庚子年就开始了。”
难得他说了这么一大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能算真知灼见了,但现在就连欧洲都不知道明年就要开始的世界大战,何况是遥远的远东地区呢。从这里也能看出,他现在真变了很多,最起码在双方利益结合在一起后,他这位外界认为的国社党“核心”已经划不清界限,干脆开始为未来着想。
杨秋没太多解释,毕竟现在和国内这些人说两年后会有一场打了四年,涉及十几亿人的世界大战估计会遭来一片白眼,所以没必要费那个精神,只问道:“刚才见到蒋作宾也在,他。”
“此事还应该感谢辰华,为我们又招揽了一员虎将。”见到杨秋满面不解,黎元洪得意的呵呵笑道:“早前我就一直在游说他加入国社,可他心怀孙文不愿意。这回陈其美事发后,他有感于民党内部混乱,且以前为了扩大革命力量吸收太多像青帮和袍哥这种帮会势力,造成队伍良莠不齐,革命后权力分配不均互相大打出手,各地窜起的党人私分公产这些事情,心中不忿去找黄克强要求他下令苏浙沪三省行动起来,学我们西南进行整肃和改革,见没人理睬后就来找我。”
黎元洪怕杨秋有顾虑,还特意多加了句:“雨岩(蒋作宾字)是民党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前克强出任陆军部长时,就靠他和李书城两人撑着,辰华既然有心整顿全国,就不该太在意党派之分放过此人,而且我认为适当留下一些不敌对的民党人才,外面也会夸你一句雅量。”
送上门来的人才杨秋怎么会放过,何况蒋作宾早就进入了他想拉拢的名单之列,但现在他还无暇多考虑安排职位的问题,问道:“当涂钢铁厂那边怎么样了?”
建造当涂钢铁厂的计划开始后,杨秋就特意来信要黎元洪照料,当初能以低价拿到铁山也是他居中调停,向黄克强等人说明工业和钢铁的重要性,听询问后立刻说道:“天授已经从美国回来了,第一批开矿设备已经全部到齐,五月炼钢厂设备和耐火砖就都会陆续运来,他保证明年年底前建成炼出第一炉钢。”
随着大战在即,当涂和江南是杨秋最担心的两大产业,江南倒还好办,萨镇冰在天津时就已经向他表示,海军绝不会让江南厂卷入战火,所以当涂就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一旦袁世凯大军来攻,距离南京不远的当涂会不会被破坏是他最关心的事情,想想问道:“有件事我想老师对我说实话,要是北洋来攻,南京能守多久?”
这个问题让黎元洪很为难,叹口气道:“不瞒辰华,黄克强也正在为此事担忧呢。南京虽有三个师,可只有徐绍桢是能打的,其它都派不上用处,要想守住恐怕很难。所以昨日他还来找我商谈,说北京已经断了本该支付的运作费,所以他想从我们西南银行先贷笔款子,再让李烈钧抽赣军一个师过来协防。”
“哼哼好算盘,我们出钱让李烈钧来打,也亏得他能想出来。”杨秋冷笑几声,黄克强看来还是不相信自己,钱要自己出,部队却要从赣军中抽调,有些生气道:“他是靠不上了!老师您还要尽早做好准备,这次事情恰逢大年,士兵也不想在此时打仗,加之也需要时间抽调部队,所以我预测袁世凯可能会在月底前抢先动手。南京能不能保住事关重大!实在不行我会从西南抽部队来给您坐镇,无论如何都不能丢了这里。”
黎元洪深知南京的重要,但他现在只是光杆副总统,兵权全都在徐绍桢手里,担忧道:“此事恐怕我们说了不算,辰华还是要做好最坏打算。”
“我知道,所以我准备让炳麟先生单独去和张季直、徐绍桢两人聊聊,除非他们愿意看北洋全面抢占苏皖两省,要不然。”杨秋双目一寒:“就由不得他们!”
“辰华这个办法不错,张季直和徐绍桢一直有联系,两人私交也不错,只是安徽那边你准备怎么办?”黎元洪担忧道:“柏文蔚至今拿不到兵权,安徽都督本就是个笑谈,兵在胡万泰手里,钱被孙多森捏着,倪嗣冲大军一来倒戈是肯定的,要是安徽没了,南京是铁定守不住的。”
安徽想到这个地方杨秋也有些头疼,宋子清领衔的总参已经多次要求对柏文蔚采取行动,以尽早将安徽这个师完全控制在手心里。但考虑到与民党还没撕破脸,去动名声最大的民党三督可能会引发民党和北洋联手所以被他一直压着,现在这两家联手已经没希望,那么也该想办法先拿掉江西和安徽这两个绊脚石了。
车队很快抵达了南京留守府,除了黄克强和得到消息先一步赶来的张季直外,江苏都督徐绍桢和临时国会的议员们更是早早等在了门口,袁世凯被曝出刺杀案,甚至其子袁克定都被牵扯在内后,现在谁不知道这位是最有可能接任国家大权的人,所以见到他下车早已不耐烦的记者们立刻狂按快门。
《申报》因为率先捅出中日密约名燥全国,驻南京的申报年轻记者也恨不能学前辈爆出个大新闻,见到他立刻挤到前面询问:“杨巡使,您此次来南京是协商解决北方的事情吗?”
“我不是来协商的!”
杨秋站直身体,目光扫过来迎接的众人,神情严肃:“遁初先生耗尽心血拟定《临时约法》,就想以此法稳固国家根基,但一些别有居心之人却因为害怕约法,觉得约法破坏了他们路,就派人暗杀他!天道不公,致英年早逝!但这吓不倒杨某,今次来南京就是为维护《临时约法》权威的!我在这里正式要求在南京召开临时国会,弹劾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未完待续)
来码头迎接的并非别人,而是之前和他为了争夺湖北控制权还闹过矛盾的黎元洪,不过现在的黎元洪却完全变了个人,胖了一圈不说,笑起来两只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线。
自从杨秋向他招手后,他就果断抛弃了张季直的共和党选了国社党,使得副总统的位置不仅没动摇反而愈加牢固,闲暇之余还办起了实业,先让王安澜买了艘意大利二手远洋轮专跑吕宋和武昌,为国防军带来橡胶的同时自己也赚的彭满钵满,去年听说杨秋要在贵州和云南推广种植烟叶,还花大价钱从南美采购优良种子,又联系西班牙商人买了套卷烟生产线准备办贵阳烟草公司。
王安澜的神色也不像以前那样敌对,饶汉祥继续一贯的书生打扮,让人意外的是曾任南京陆军部次官的蒋作宾居然也来了,连杨秋也有些惊愕。
拉着他坐入自己新买的轿车后,黎元洪神色才慢慢凝重了起来,扭头看了眼骑马保护在四周的警卫,问道:“辰华接下来有何打算?”
“老师认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对杨秋叫自己老师黎元洪颇感意外,当初杨秋这个“标统”的确是他向张彪建议提拔起来的,按国内的官场规矩喊一声老师并不为过。但如今他身份特殊,虽然自己是副总统,但人家手握兵权还是八省巡察使,更因为在天津和袁世凯的握手,连洋人都认为他是能接掌国家政权的人物,所以这声老师的意味可就非常重了!连忙摆手:“辰华这不是要出我洋相嘛,老师可不敢当。”
“当年不是老师举荐,也不会有今日的杨秋。”杨秋见到他配着自己送他的手枪,笑道:“雷大滚刀肉送枪时我便说过,您一辈子都是我的上官,可惜您现在已经不在军中任职,也只能改称老师了。”
黎元洪笑的眼睛都快没了,经历了辛亥年的风风雨雨,湖北根基又被这个“学生”一口吞下后,光棍一个的他已经没了太大野心,只要能保住副总统的位子就行,所以干脆安心接下这个称呼,说道:“辰华既然喊我一声老师,那我也要唠叨两句。”
“古语有云,至钢易折、上善若水。我知你事事表现强硬,是想激起民气民心,但万事过犹不及!拿日本这件情来说,袁世凯虽已签字但实则日本还未履行条约,可以轻易推掉此事,反而你肯定被他们视为了眼中钉,就算将来去了北面难道就能打赢日本了?不是我说句丧气话,陆军或许我们还不用太害怕,但海军。”黎元洪说到这里,叹了口气:“优势实在太大太大了!而且英国这回生气,不代表他们就一直生气了,除非俄国会倒台,要不然英国就要靠日本来挡住俄国,两家迟早还是会谈拢的,要是贷款和军械真给了,就算拿下北京你就敢赖账了?洋人和日本沆瀣一气从庚子年就开始了。”
难得他说了这么一大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能算真知灼见了,但现在就连欧洲都不知道明年就要开始的世界大战,何况是遥远的远东地区呢。从这里也能看出,他现在真变了很多,最起码在双方利益结合在一起后,他这位外界认为的国社党“核心”已经划不清界限,干脆开始为未来着想。
杨秋没太多解释,毕竟现在和国内这些人说两年后会有一场打了四年,涉及十几亿人的世界大战估计会遭来一片白眼,所以没必要费那个精神,只问道:“刚才见到蒋作宾也在,他。”
“此事还应该感谢辰华,为我们又招揽了一员虎将。”见到杨秋满面不解,黎元洪得意的呵呵笑道:“早前我就一直在游说他加入国社,可他心怀孙文不愿意。这回陈其美事发后,他有感于民党内部混乱,且以前为了扩大革命力量吸收太多像青帮和袍哥这种帮会势力,造成队伍良莠不齐,革命后权力分配不均互相大打出手,各地窜起的党人私分公产这些事情,心中不忿去找黄克强要求他下令苏浙沪三省行动起来,学我们西南进行整肃和改革,见没人理睬后就来找我。”
黎元洪怕杨秋有顾虑,还特意多加了句:“雨岩(蒋作宾字)是民党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前克强出任陆军部长时,就靠他和李书城两人撑着,辰华既然有心整顿全国,就不该太在意党派之分放过此人,而且我认为适当留下一些不敌对的民党人才,外面也会夸你一句雅量。”
送上门来的人才杨秋怎么会放过,何况蒋作宾早就进入了他想拉拢的名单之列,但现在他还无暇多考虑安排职位的问题,问道:“当涂钢铁厂那边怎么样了?”
建造当涂钢铁厂的计划开始后,杨秋就特意来信要黎元洪照料,当初能以低价拿到铁山也是他居中调停,向黄克强等人说明工业和钢铁的重要性,听询问后立刻说道:“天授已经从美国回来了,第一批开矿设备已经全部到齐,五月炼钢厂设备和耐火砖就都会陆续运来,他保证明年年底前建成炼出第一炉钢。”
随着大战在即,当涂和江南是杨秋最担心的两大产业,江南倒还好办,萨镇冰在天津时就已经向他表示,海军绝不会让江南厂卷入战火,所以当涂就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一旦袁世凯大军来攻,距离南京不远的当涂会不会被破坏是他最关心的事情,想想问道:“有件事我想老师对我说实话,要是北洋来攻,南京能守多久?”
这个问题让黎元洪很为难,叹口气道:“不瞒辰华,黄克强也正在为此事担忧呢。南京虽有三个师,可只有徐绍桢是能打的,其它都派不上用处,要想守住恐怕很难。所以昨日他还来找我商谈,说北京已经断了本该支付的运作费,所以他想从我们西南银行先贷笔款子,再让李烈钧抽赣军一个师过来协防。”
“哼哼好算盘,我们出钱让李烈钧来打,也亏得他能想出来。”杨秋冷笑几声,黄克强看来还是不相信自己,钱要自己出,部队却要从赣军中抽调,有些生气道:“他是靠不上了!老师您还要尽早做好准备,这次事情恰逢大年,士兵也不想在此时打仗,加之也需要时间抽调部队,所以我预测袁世凯可能会在月底前抢先动手。南京能不能保住事关重大!实在不行我会从西南抽部队来给您坐镇,无论如何都不能丢了这里。”
黎元洪深知南京的重要,但他现在只是光杆副总统,兵权全都在徐绍桢手里,担忧道:“此事恐怕我们说了不算,辰华还是要做好最坏打算。”
“我知道,所以我准备让炳麟先生单独去和张季直、徐绍桢两人聊聊,除非他们愿意看北洋全面抢占苏皖两省,要不然。”杨秋双目一寒:“就由不得他们!”
“辰华这个办法不错,张季直和徐绍桢一直有联系,两人私交也不错,只是安徽那边你准备怎么办?”黎元洪担忧道:“柏文蔚至今拿不到兵权,安徽都督本就是个笑谈,兵在胡万泰手里,钱被孙多森捏着,倪嗣冲大军一来倒戈是肯定的,要是安徽没了,南京是铁定守不住的。”
安徽想到这个地方杨秋也有些头疼,宋子清领衔的总参已经多次要求对柏文蔚采取行动,以尽早将安徽这个师完全控制在手心里。但考虑到与民党还没撕破脸,去动名声最大的民党三督可能会引发民党和北洋联手所以被他一直压着,现在这两家联手已经没希望,那么也该想办法先拿掉江西和安徽这两个绊脚石了。
车队很快抵达了南京留守府,除了黄克强和得到消息先一步赶来的张季直外,江苏都督徐绍桢和临时国会的议员们更是早早等在了门口,袁世凯被曝出刺杀案,甚至其子袁克定都被牵扯在内后,现在谁不知道这位是最有可能接任国家大权的人,所以见到他下车早已不耐烦的记者们立刻狂按快门。
《申报》因为率先捅出中日密约名燥全国,驻南京的申报年轻记者也恨不能学前辈爆出个大新闻,见到他立刻挤到前面询问:“杨巡使,您此次来南京是协商解决北方的事情吗?”
“我不是来协商的!”
杨秋站直身体,目光扫过来迎接的众人,神情严肃:“遁初先生耗尽心血拟定《临时约法》,就想以此法稳固国家根基,但一些别有居心之人却因为害怕约法,觉得约法破坏了他们路,就派人暗杀他!天道不公,致英年早逝!但这吓不倒杨某,今次来南京就是为维护《临时约法》权威的!我在这里正式要求在南京召开临时国会,弹劾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