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13)
要试试吗?我教你呀。
见漂亮的小公子不回答,慕书玉一把拉住人家的手腕,笑靥如花道:来吧,很好玩的。
作者有话说:
裴妙珩:从来没有人敢拉我的手腕。
第20章
裴妙珩只感觉手腕处一热,就被人拉着走了。
动作太过迅速,以至于他尚且反应不及,不过几个瞬息就被眼前的小少年给拉至到了红布条围起的巷子口中,怀里也被塞下什么东西。
这叫滑板。慕书玉把东西往人家怀里一递,说道:放在地面上滑行,你踩上去,我扶着你,可好?
滑板
裴妙珩心里默念了一遍,抬眼,眸间映入面前之人的脸庞,正神情期待地盯着他看,等着回答。
你扶我?裴妙珩淡淡开口,手指轻轻划过滑板表面较为粗糙的纹理,目光则瞥向在巷子中热闹玩耍的其他人。
最后停顿在另外来回滑行的滑板上,对这东西的玩法暂且有了印象。
嗯,对啊。
慕书玉以为这小公子在迟疑犹豫,一边说着话,一边又重新将滑板从他的怀里抽出来,放在地面上,脚踩了踩,示意他站上去,并道:你应该不会害怕吧?
慕书玉此刻的表情似乎在说害怕也没事,有我在呢。
裴妙珩自然不会害怕,也不想让一个年龄比他小的孩子扶着,道了句不用,便踩上去自行摸索,慢慢地,并不着急。
慕书玉在旁边看着,心道这小公子的平衡能力真不错,第一次玩居然没有不稳的跌下来。
哪像林兴,摔了两个屁股墩,然后爬起来,无所谓的拍一拍土,再继续玩儿。
裴妙珩试滑着新奇玩意。
红布条围起的圈外,几名侍卫不由地对视一眼,不知该进还是不该进,距离已经超过三米了
算了,大公子玩得好好,肯定不想他们过去打扰。
裴妙珩滑了几个来回就停止,随即跳下滑板,将其还给慕书玉。
慕书玉问道:你不玩儿了吗?
不了,我该回去了。裴妙珩道。
慕书玉转头看了看等在红布条外面的几名侍卫,问:小公子,你不是青州县里的人吧?
裴妙珩:不是。
慕书玉闻言,弯腰抱起滑板,将其递到裴妙珩的面前,说:那这个送给你了,最近才让木匠做出来的,别处可没有。
你带走玩吧,就是木轮子不禁使用,时常检查,磨坏了的话要记得更换,喏。
慕书玉说完,又把滑板往前递了递。
裴妙珩低头看了一眼,接过,并道了句谢。
不客气呦。慕书玉弯起眉眼笑道。
待裴妙珩抱着滑板离开,慕书玉才后知后觉一拍手:诶呀,忘记问一下这位小公子的名字啦。
长得这么好看,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着。
想到这里,慕书玉不禁略微有些小遗憾,但紧接着就将其给抛之脑后了。
时间差不多,集会也快要散了,她便转身招呼小伙伴们,该停下玩耍,各回各家了。
至于她带来的东西,当然也要由她全部都带回去。
吊起了小伙伴们的兴趣就好,这可是要放在书坊里卖的。
裴妙珩回到茶楼后,严忠明恰巧刚回来一会儿,不仅带回了全部的印章、全册书,还买来了三盒棋,其中附带玩法说明。
严忠明没想到,大公子出去一趟竟然也带了东西回来。
但显然,裴妙珩不想解释什么,只道:忠叔既回来了,那就走吧。
是,大公子。严忠明站起说道:在青州县停留一晚,也是时候该出发了。
嗯。
青州县剪纸特色文化节热闹了三天结束,该回归日常生活了。
县学开课在即,别庄里,尹道元问慕书玉对以后的人生规划是想要祖父辈蒙荫?还是想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不出意外,慕书玉选择了后者,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靠伯府更是靠不上。
老师,我到底是庶出,不受重视,我想要科举。慕书玉道:科举考试于我而言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尹道元:可你要知晓,科举并不容易,有多少垂垂老矣者仍然连秀才都考不上,更不用说考中举人、往后再参加会试、殿试。
科举无疑是一条艰难的路。
因人而异,老师。慕书玉道:我不觉得难。
尹道元不禁笑道:有自信是好事,但不要盲目自负,懂么。
慕书玉懂得老师是为她好,当即神情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晓得,老师,定然不会骄傲自大。
好,你明白就行。尹道元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老夫主要侧重书画方面,可能于文章策论上帮不了你多少。
但一些有关于科举的消息还是了解的,玉儿,你可知殿试之前要经过几轮考试?
慕书玉道:略为知晓些,老师。
首先要参加童生试,取得生员资格,然后就是参加乡试、会试、最后才是殿试。
尹道元道没错。
童生试就是童试,一共包括三个考试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
县试和府试算是最基本的考试了,就这对于一些人来讲也不算作是容易的。
县试是每年的二月份考试,府试则是每年的四月份,府试通过后便可以称呼为童生。
到此,院试就难了,三年两考,通过院试的童生才能有资格被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在身。
童生试全部考完,院试的录取者,即秀才,可以进入所在地的府、州、县学里读书,这都是地方上的官学。
而像慕书玉现在就读的县学其实就是私塾。
因为青州县里没有办成官学,高级的学府在青州府内,为府学。
有了秀才功名,就有了参加乡试考试的资格,也可称为科举生员。
但是,天下有不少的读书人在好不容易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以后,却始终止步于院试。
多次参与,却也院试多次落第。
乃至到了白发苍苍,依旧被称呼为童生者不知凡几。
所以,同考应试者的年龄有大有小,有分外年轻、也有早已衰老的人。
尹道元便让慕书玉提早重视起童生试。
童生三试,也被称为小三元是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俱都名列第一,称案首,一人连得三案首,就被称为小三元。
至于乡试及以后,对慕书玉来说暂且还尚远,可以先略过不提。
尹道元:老夫知道县试一般是由知县主持考试,考试的内容会涉及到诗赋、策论和八股文。
其中,八股文很重要。
玉儿,读完启蒙教材以后,就要读四书五经和其他的诸子百家,县试和府试主要在于考四书里的内容。
五经就要比四书复杂得多。
玉儿,你要知道,一个人很难精通全部的五经,专攻一经、两经即可,其余通读便行了。
慕书玉点头应了声。
尹道元继续说道:四书五经以后,就是读史书和诸子百家,比如《老子》、《庄子》。
但古往今来,有人专门出了应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范例书籍,你也可以买来多看看。
好的,老师。慕书玉乖巧应道。
其余的老师便不多说了。
尹道元沉思一会儿,随后问:玉儿,你如今书读到哪里?可决定什么时候去参加县试?
慕书玉:已经读到四书了,老师。
至于什么时候去参加县试
慕书玉想了想,回答:两年以后参加县试吧,老师,二月份考县试,四月份考府试。
你想一年以内就将县试和府试同时考完?尹道元惊讶道。
是的。
玉儿,你有把握吗?
慕书玉:若没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老师。
尹道元知晓慕书玉不同于寻常孩童,便不再说什么,转而道:既然如此,玉儿你读书就要更加努力了。
再者,老师还有一件事情要告知于你。
什么事?慕书玉好奇问道。
尹道元:老夫打算让我的孙子前来青州县读书,他是家中独子,母亲太过宠溺,从而导致性子顽劣,虽聪明,却无向学之心。
其父亲平常又太忙,少有时间注意家里。
所以,对于我这孙子就不甚管教,学业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起色
随着尹道元的讲述,慕书玉明白这孙子是谁了。
先前就说过尹道元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尹岳在京城国子监任司业一职,二儿子尹望,外放文官,在河间府任职都转运盐使司,是从三品官职。
这孙子就是尹望的独子,尹煜之,比慕书玉要大两岁。
作者有话说:
这一小小节点过去,就换地图,去京城啦~
第21章
尹道元实际上早有这个念头和打算。
尹煜之虽然性格顽劣,但从小聪明,若是能被接来他的身边教导,想必还有掰正性子的可能,继而收敛,一心向学。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玉儿这朱者在旁,长此以往,不怕训教不过来。
河间府,尹府上。
尹煜之扯着嗓子干嚎,却不掉一滴眼泪,一看就是在无理取闹、博取同情。
其母曾氏满眼心疼,劝道:煜儿,这是你祖父亲自做的决定,娘也无权更改,你就快点从树上下来吧,赶紧收拾东西,要出发了。
曾氏虽然宠溺孩子,可也知晓该怎么做是为孩子好。
若将煜儿放在跟前,她是铁不下心来去管教的,再不舍,也得听丈夫和公公的话,将孩子送走
可谁家母亲会舍得儿子远离。
因此,当尹煜之为逃避离家而爬上树时,曾氏狠不下心来命人去抓尹煜之,只得嘴里劝说着,可收效甚微。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打扮的下人跑过来喊说:夫人,夫人,大人回来了,今日提前休沐,要送少爷离家。
曾氏还未来得及说话,树上,尹煜之干嚎的声音便一下子戛然而止,犹如被掐住脖颈的鸭子一般,闭嘴的干净利落。
紧接着,不待任何人反应和注意,尹煜之就动作迅速地抱着树干一出溜,落地,然后拔腿飞快地往房间里的方向跑去。
他打算把自己给锁起来,谁都不能进。
小兔崽子,你给我站住!但下一刻,尹望带着怒气的声音响起。
一看不远处,尹望急匆匆的身影赶来,而尹煜之则跑的更快了。
煜儿,煜儿!曾氏霎时喊了两声,脚步一动,就要追上去。
不过身边的婢女却熟练地拉住曾氏的胳膊,嘴里劝说道:夫人不能过去啊,老爷是为了少爷好。
是啊,夫人,您就待在这里吧,一会儿老爷就会将少爷给带出来了。
婢女们七嘴八舌地软声说着,其实手中没有用多大的力道,以往类似这样的情况太多,都娴熟了。
这些话也是曾氏叮嘱过、教给她们的,免得自己一时心软,前去护崽儿。
曾氏闻言,顺着一点力道站定,手捂着胸口,叹了口气道:唉,眼不见心不疼,煜儿、煜儿这孩子是该好好教导一番了。
罢了罢了,惯子如杀子,她可不想做尹家的罪人。
最后没多久,尹煜之被他爹给揪出来了,随即打包扔进马车里,亲自送出河间府的地界范围。
青州府与河间府相距不是很远。
一路走官道,住驿站,待到了青州府内,就会由安山过来接人。
曾氏拥抱儿子后,便洒泪挥别马车。
而眼见留在家里无望后,尹煜之不再挣扎,垂头丧气地窝在车厢里一角,闷闷不乐。
半晌,尹煜之抬起头看向他爹,问道:爹,为什么一定要去青州府?
祖父怎么留在那里了?让祖父回来不行么,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绝不会贪玩儿了。
为表决心,尹煜之还举起了手,神情充满认真。
然而,尹望却不为所动,心知他儿子是什么德性,这会儿话说的再好听,之后也不会照着做。
正所谓是语言积极,行为懒惰。
想到这里,尹望横了尹煜之一眼。
尹煜之见状,怏怏地放下手,不敢再言语。
尹望面上通常不苟言笑,性格严肃,却并不代表不善言辞,不然他也不会坐到如今的官位上,只不过人生较晚才得这么一个儿子,不是舍不得管教,而是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如今父亲发话,让他将煜儿送去身边,他纵然也不舍,但却觉得这是一个教好煜儿的机会。
是以,面对尹煜之先前的提问,尹望到底还是给解释了。
尹煜之听完嘀咕:祖父居然又收下一个关门学生,年龄还比我小
尹望:虽然这孩子年岁尚稚,但却聪明早慧,读书要比你好太多,在同龄者、甚至年岁超出者中也少有比得上的,你,更不及。
尹煜之不服气,心道,不过就是伯府三房的一个不受重视的庶长子,除却读书外,怎么可能和他相比得了。
要是让他与庶子相处,真是掉价。
他才不会搭理这慕书玉呢,哼。
尹煜之眼睛一转,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对父亲夸赞别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转而问道:爹,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才离开不久,我就已经想娘了。
尹望一皱眉:小儿姿态,少惦记这些,日后留在你祖父身边,切记要孝顺、专心向学。
要是让我知晓你仍然像从前那般不重视学业,回来便板子伺候。
我知道了,爹。尹煜之一禀,蔫嗒嗒道。
*
四天后,安山在青州府驿站接到了尹煜之,随即返回青州县,终于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了别庄。
恰巧,慕书玉刚刚上完课外兴趣班,正往别庄的门口走去。
一进一出,两方遇见。
安山跟在尹煜之的身后,而安水则跟在慕书玉的后面,要送慕书玉离开。
安山与安水对视一眼,在慕书玉和尹煜之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互相打量时,开口为对方介绍。
原来是老师的孙儿,你好。慕书玉打招呼道,表现友善。
尹煜之却收回打量的目光,轻哼一声,道:原来你就是慕书玉,长得倒不难看。
说罢,不管慕书玉什么反应,尹煜之脚步一动,不再停留,转头又继续往前走了。
望着尹煜之逐渐远去的背影,慕书玉歪了歪脑袋说道:他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
恋耽美
见漂亮的小公子不回答,慕书玉一把拉住人家的手腕,笑靥如花道:来吧,很好玩的。
作者有话说:
裴妙珩:从来没有人敢拉我的手腕。
第20章
裴妙珩只感觉手腕处一热,就被人拉着走了。
动作太过迅速,以至于他尚且反应不及,不过几个瞬息就被眼前的小少年给拉至到了红布条围起的巷子口中,怀里也被塞下什么东西。
这叫滑板。慕书玉把东西往人家怀里一递,说道:放在地面上滑行,你踩上去,我扶着你,可好?
滑板
裴妙珩心里默念了一遍,抬眼,眸间映入面前之人的脸庞,正神情期待地盯着他看,等着回答。
你扶我?裴妙珩淡淡开口,手指轻轻划过滑板表面较为粗糙的纹理,目光则瞥向在巷子中热闹玩耍的其他人。
最后停顿在另外来回滑行的滑板上,对这东西的玩法暂且有了印象。
嗯,对啊。
慕书玉以为这小公子在迟疑犹豫,一边说着话,一边又重新将滑板从他的怀里抽出来,放在地面上,脚踩了踩,示意他站上去,并道:你应该不会害怕吧?
慕书玉此刻的表情似乎在说害怕也没事,有我在呢。
裴妙珩自然不会害怕,也不想让一个年龄比他小的孩子扶着,道了句不用,便踩上去自行摸索,慢慢地,并不着急。
慕书玉在旁边看着,心道这小公子的平衡能力真不错,第一次玩居然没有不稳的跌下来。
哪像林兴,摔了两个屁股墩,然后爬起来,无所谓的拍一拍土,再继续玩儿。
裴妙珩试滑着新奇玩意。
红布条围起的圈外,几名侍卫不由地对视一眼,不知该进还是不该进,距离已经超过三米了
算了,大公子玩得好好,肯定不想他们过去打扰。
裴妙珩滑了几个来回就停止,随即跳下滑板,将其还给慕书玉。
慕书玉问道:你不玩儿了吗?
不了,我该回去了。裴妙珩道。
慕书玉转头看了看等在红布条外面的几名侍卫,问:小公子,你不是青州县里的人吧?
裴妙珩:不是。
慕书玉闻言,弯腰抱起滑板,将其递到裴妙珩的面前,说:那这个送给你了,最近才让木匠做出来的,别处可没有。
你带走玩吧,就是木轮子不禁使用,时常检查,磨坏了的话要记得更换,喏。
慕书玉说完,又把滑板往前递了递。
裴妙珩低头看了一眼,接过,并道了句谢。
不客气呦。慕书玉弯起眉眼笑道。
待裴妙珩抱着滑板离开,慕书玉才后知后觉一拍手:诶呀,忘记问一下这位小公子的名字啦。
长得这么好看,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着。
想到这里,慕书玉不禁略微有些小遗憾,但紧接着就将其给抛之脑后了。
时间差不多,集会也快要散了,她便转身招呼小伙伴们,该停下玩耍,各回各家了。
至于她带来的东西,当然也要由她全部都带回去。
吊起了小伙伴们的兴趣就好,这可是要放在书坊里卖的。
裴妙珩回到茶楼后,严忠明恰巧刚回来一会儿,不仅带回了全部的印章、全册书,还买来了三盒棋,其中附带玩法说明。
严忠明没想到,大公子出去一趟竟然也带了东西回来。
但显然,裴妙珩不想解释什么,只道:忠叔既回来了,那就走吧。
是,大公子。严忠明站起说道:在青州县停留一晚,也是时候该出发了。
嗯。
青州县剪纸特色文化节热闹了三天结束,该回归日常生活了。
县学开课在即,别庄里,尹道元问慕书玉对以后的人生规划是想要祖父辈蒙荫?还是想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不出意外,慕书玉选择了后者,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靠伯府更是靠不上。
老师,我到底是庶出,不受重视,我想要科举。慕书玉道:科举考试于我而言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尹道元:可你要知晓,科举并不容易,有多少垂垂老矣者仍然连秀才都考不上,更不用说考中举人、往后再参加会试、殿试。
科举无疑是一条艰难的路。
因人而异,老师。慕书玉道:我不觉得难。
尹道元不禁笑道:有自信是好事,但不要盲目自负,懂么。
慕书玉懂得老师是为她好,当即神情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晓得,老师,定然不会骄傲自大。
好,你明白就行。尹道元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老夫主要侧重书画方面,可能于文章策论上帮不了你多少。
但一些有关于科举的消息还是了解的,玉儿,你可知殿试之前要经过几轮考试?
慕书玉道:略为知晓些,老师。
首先要参加童生试,取得生员资格,然后就是参加乡试、会试、最后才是殿试。
尹道元道没错。
童生试就是童试,一共包括三个考试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
县试和府试算是最基本的考试了,就这对于一些人来讲也不算作是容易的。
县试是每年的二月份考试,府试则是每年的四月份,府试通过后便可以称呼为童生。
到此,院试就难了,三年两考,通过院试的童生才能有资格被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在身。
童生试全部考完,院试的录取者,即秀才,可以进入所在地的府、州、县学里读书,这都是地方上的官学。
而像慕书玉现在就读的县学其实就是私塾。
因为青州县里没有办成官学,高级的学府在青州府内,为府学。
有了秀才功名,就有了参加乡试考试的资格,也可称为科举生员。
但是,天下有不少的读书人在好不容易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以后,却始终止步于院试。
多次参与,却也院试多次落第。
乃至到了白发苍苍,依旧被称呼为童生者不知凡几。
所以,同考应试者的年龄有大有小,有分外年轻、也有早已衰老的人。
尹道元便让慕书玉提早重视起童生试。
童生三试,也被称为小三元是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俱都名列第一,称案首,一人连得三案首,就被称为小三元。
至于乡试及以后,对慕书玉来说暂且还尚远,可以先略过不提。
尹道元:老夫知道县试一般是由知县主持考试,考试的内容会涉及到诗赋、策论和八股文。
其中,八股文很重要。
玉儿,读完启蒙教材以后,就要读四书五经和其他的诸子百家,县试和府试主要在于考四书里的内容。
五经就要比四书复杂得多。
玉儿,你要知道,一个人很难精通全部的五经,专攻一经、两经即可,其余通读便行了。
慕书玉点头应了声。
尹道元继续说道:四书五经以后,就是读史书和诸子百家,比如《老子》、《庄子》。
但古往今来,有人专门出了应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范例书籍,你也可以买来多看看。
好的,老师。慕书玉乖巧应道。
其余的老师便不多说了。
尹道元沉思一会儿,随后问:玉儿,你如今书读到哪里?可决定什么时候去参加县试?
慕书玉:已经读到四书了,老师。
至于什么时候去参加县试
慕书玉想了想,回答:两年以后参加县试吧,老师,二月份考县试,四月份考府试。
你想一年以内就将县试和府试同时考完?尹道元惊讶道。
是的。
玉儿,你有把握吗?
慕书玉:若没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老师。
尹道元知晓慕书玉不同于寻常孩童,便不再说什么,转而道:既然如此,玉儿你读书就要更加努力了。
再者,老师还有一件事情要告知于你。
什么事?慕书玉好奇问道。
尹道元:老夫打算让我的孙子前来青州县读书,他是家中独子,母亲太过宠溺,从而导致性子顽劣,虽聪明,却无向学之心。
其父亲平常又太忙,少有时间注意家里。
所以,对于我这孙子就不甚管教,学业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起色
随着尹道元的讲述,慕书玉明白这孙子是谁了。
先前就说过尹道元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尹岳在京城国子监任司业一职,二儿子尹望,外放文官,在河间府任职都转运盐使司,是从三品官职。
这孙子就是尹望的独子,尹煜之,比慕书玉要大两岁。
作者有话说:
这一小小节点过去,就换地图,去京城啦~
第21章
尹道元实际上早有这个念头和打算。
尹煜之虽然性格顽劣,但从小聪明,若是能被接来他的身边教导,想必还有掰正性子的可能,继而收敛,一心向学。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玉儿这朱者在旁,长此以往,不怕训教不过来。
河间府,尹府上。
尹煜之扯着嗓子干嚎,却不掉一滴眼泪,一看就是在无理取闹、博取同情。
其母曾氏满眼心疼,劝道:煜儿,这是你祖父亲自做的决定,娘也无权更改,你就快点从树上下来吧,赶紧收拾东西,要出发了。
曾氏虽然宠溺孩子,可也知晓该怎么做是为孩子好。
若将煜儿放在跟前,她是铁不下心来去管教的,再不舍,也得听丈夫和公公的话,将孩子送走
可谁家母亲会舍得儿子远离。
因此,当尹煜之为逃避离家而爬上树时,曾氏狠不下心来命人去抓尹煜之,只得嘴里劝说着,可收效甚微。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打扮的下人跑过来喊说:夫人,夫人,大人回来了,今日提前休沐,要送少爷离家。
曾氏还未来得及说话,树上,尹煜之干嚎的声音便一下子戛然而止,犹如被掐住脖颈的鸭子一般,闭嘴的干净利落。
紧接着,不待任何人反应和注意,尹煜之就动作迅速地抱着树干一出溜,落地,然后拔腿飞快地往房间里的方向跑去。
他打算把自己给锁起来,谁都不能进。
小兔崽子,你给我站住!但下一刻,尹望带着怒气的声音响起。
一看不远处,尹望急匆匆的身影赶来,而尹煜之则跑的更快了。
煜儿,煜儿!曾氏霎时喊了两声,脚步一动,就要追上去。
不过身边的婢女却熟练地拉住曾氏的胳膊,嘴里劝说道:夫人不能过去啊,老爷是为了少爷好。
是啊,夫人,您就待在这里吧,一会儿老爷就会将少爷给带出来了。
婢女们七嘴八舌地软声说着,其实手中没有用多大的力道,以往类似这样的情况太多,都娴熟了。
这些话也是曾氏叮嘱过、教给她们的,免得自己一时心软,前去护崽儿。
曾氏闻言,顺着一点力道站定,手捂着胸口,叹了口气道:唉,眼不见心不疼,煜儿、煜儿这孩子是该好好教导一番了。
罢了罢了,惯子如杀子,她可不想做尹家的罪人。
最后没多久,尹煜之被他爹给揪出来了,随即打包扔进马车里,亲自送出河间府的地界范围。
青州府与河间府相距不是很远。
一路走官道,住驿站,待到了青州府内,就会由安山过来接人。
曾氏拥抱儿子后,便洒泪挥别马车。
而眼见留在家里无望后,尹煜之不再挣扎,垂头丧气地窝在车厢里一角,闷闷不乐。
半晌,尹煜之抬起头看向他爹,问道:爹,为什么一定要去青州府?
祖父怎么留在那里了?让祖父回来不行么,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绝不会贪玩儿了。
为表决心,尹煜之还举起了手,神情充满认真。
然而,尹望却不为所动,心知他儿子是什么德性,这会儿话说的再好听,之后也不会照着做。
正所谓是语言积极,行为懒惰。
想到这里,尹望横了尹煜之一眼。
尹煜之见状,怏怏地放下手,不敢再言语。
尹望面上通常不苟言笑,性格严肃,却并不代表不善言辞,不然他也不会坐到如今的官位上,只不过人生较晚才得这么一个儿子,不是舍不得管教,而是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如今父亲发话,让他将煜儿送去身边,他纵然也不舍,但却觉得这是一个教好煜儿的机会。
是以,面对尹煜之先前的提问,尹望到底还是给解释了。
尹煜之听完嘀咕:祖父居然又收下一个关门学生,年龄还比我小
尹望:虽然这孩子年岁尚稚,但却聪明早慧,读书要比你好太多,在同龄者、甚至年岁超出者中也少有比得上的,你,更不及。
尹煜之不服气,心道,不过就是伯府三房的一个不受重视的庶长子,除却读书外,怎么可能和他相比得了。
要是让他与庶子相处,真是掉价。
他才不会搭理这慕书玉呢,哼。
尹煜之眼睛一转,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对父亲夸赞别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转而问道:爹,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才离开不久,我就已经想娘了。
尹望一皱眉:小儿姿态,少惦记这些,日后留在你祖父身边,切记要孝顺、专心向学。
要是让我知晓你仍然像从前那般不重视学业,回来便板子伺候。
我知道了,爹。尹煜之一禀,蔫嗒嗒道。
*
四天后,安山在青州府驿站接到了尹煜之,随即返回青州县,终于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了别庄。
恰巧,慕书玉刚刚上完课外兴趣班,正往别庄的门口走去。
一进一出,两方遇见。
安山跟在尹煜之的身后,而安水则跟在慕书玉的后面,要送慕书玉离开。
安山与安水对视一眼,在慕书玉和尹煜之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互相打量时,开口为对方介绍。
原来是老师的孙儿,你好。慕书玉打招呼道,表现友善。
尹煜之却收回打量的目光,轻哼一声,道:原来你就是慕书玉,长得倒不难看。
说罢,不管慕书玉什么反应,尹煜之脚步一动,不再停留,转头又继续往前走了。
望着尹煜之逐渐远去的背影,慕书玉歪了歪脑袋说道:他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