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11)
拿了红布条,进去后,在每个比赛的摊位上面都摆放有一个投票箱,您喜欢哪位比赛人的剪纸成品,就将这红布条投入箱子里。
最后呢,我们会统计每位参赛之人获得的红布条数量,数量最多者得胜
来往路过的人一听,嘿不错,这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兴趣顿时就升了起来,纷纷往衙役们的那边聚拢过去,然后被喊着排队排队。
裴妙珩等人就在队伍中,快靠近派发的摊子前了。
严忠明不禁说道:这等评选的办法还挺有趣的,与民参与,与民同乐。
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剪纸也能弄成比赛。
还有这特色文化节一说,我记得剪纸就是青州县本地的文化,剪纸细腻生动、独具魅力,确实很有特点,不错,非常贴切。
严忠明一边说着,一边眼露赞许之色,转头对裴妙珩道:大公子,看来这城里面会十分有趣,您不会白来的。
裴妙珩表情仍旧淡淡的,对此不置可否。
严忠明早就习以为常。
不多时,队伍排到了他们这里,取了红布条,还要去盖印章图案,查看完红布条的派发数量才能走。
做法较严谨,这也是为了防止和杜绝比赛中的作弊行为出现。
木质的印章一共有五个,上面雕刻的图案都不一样。
而印章是半个手掌心的大小,印泥则是白色。
印泥的发展历史很长久,最开始没有纸张的出现,书信文章等的载体都是竹简木牍,印泥是用粘土做成的。
平时会搓成泥丸子,等到使用时,再用水湿透,私章公章一盖就行。
待有了纸张以后,印泥才逐渐发展起来,水调朱砂,后改成油调朱砂,而制作印泥的原料慢慢增加与丰富,使得印泥的颜色也变得多样。
例如,书画印泥最常使用朱砂和朱磦两种颜色,但在红纸黑字上则会使用白色的印泥。
另外还有金色的印泥等。
在丧事白事的讣告文书上,则通常会使用蓝色或者黑色的印泥
啪的一声。
木质的印章沾取少量的白色印泥,便利索地盖在了裴妙珩等人的红布条上面,留下较为清晰的粗线条图案。
而在每个印章图案的旁边还雕刻着青州县剪纸这五个字样。
望着手里的红布条,严忠明不禁挑了挑眉梢,语气略奇怪道:这是一只猪?
再看裴妙珩手中持着的红布条上,图案似乎是一只猴子,头戴冠,其上舒展着两条长长的翎子,挺是威风。
严忠明又去观察其余三个的印章图案,两和尚、一匹马。
看来看去,好像就他和大公子手上的红布条图案比较奇怪。
摊子对面的一名衙役听见了严忠明之前说的话,又见其锦衣玉服、气质谈吐皆不俗,一看家境就不普通,便带着几分奉迎讨好说道:几位一看就是外乡人,没读过我们青州县里近来最出名的故事
这名衙役大致地说明了一番,接着道:您几位要是对此感兴趣,想看的话,进城,随便一家书坊里就有卖的,价格也公道。
好,我们知道了。严忠明道。
裴妙珩听完,看了眼手中红布条上面的猴子图案,旁边,有小孩子的声音恰巧传来
娘,我也想要美猴王的图案。
印章都是随机盖的。
那孩子手上的是一匹马、白龙马,此刻,他正眼神既羡慕又渴望地看向裴妙珩的红布条。
但裴妙珩穿着不俗,那孩子被他娘拉着,没让过来。
裴妙珩未给旁边一个眼神,他将红布条随意一收,而后抬起头,淡声道:走吧。
严忠明和侍卫等跟在后面。
不多时,他们便进入了青州县里。
作者有话说:
【小知识】: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
第17章
青州县第一次举办剪纸比赛,林若林知县对此十分看重,在比赛的这一条街道上,还专门派了衙役来回巡逻。
毕竟经过、游览比赛的路人着实不少。
有衙役在,最起码秩序能够得到保障,热闹喧哗却也井井有条。
裴妙珩随着人流慢慢地走在这条街道上,两边都是参与比赛的剪纸摊位。
而每一个摊位上面,则摆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剪纸成品,叫人看的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在这里,能有勇气报名参加剪纸比赛的人,必然是对自己的手艺有足够信心的,剪纸技术都不会差,甚至可堪为精致、工巧。
人聚集在一起,就不免会生出攀比之心。
更何况是可以得到奖赏的比赛,那可真是浑身都牟足了劲,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来,毫无保留。
致力于在剪纸的花样上一定压别人一头,从而获得路人手里的红布条。
不一会儿,裴妙珩就看见有人将红布条投进了一个摊位上面的投票箱里,那参与比赛的摊主兴高采烈地说谢谢。
裴妙珩欣赏了一下那摊位上面的剪纸花样,确实算不错,但还不足以令他去投红布条。
正当裴妙珩转身,打算去别的摊位前看一看时,一道清脆活泼的声音传来。
这剪纸叫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东风骏马,夕阳西下,有人在等我回家。话说得既俏皮又有趣。
裴妙珩不禁转头看去,就连严忠明也不由地投去了目光。
就见一个约莫五岁左右的小少年站在一个比赛的摊位前,正举高伸直了胳膊,指着这摊位上面悬挂着的一幅剪纸讲话。
讲的就是这幅剪纸的图案形容的很贴切,小桥、桥下的水流、炊烟袅袅的人家,远处则是长长的古道,道上有一匹马的剪影,再后面是落日。
整体看起来可不就是正映衬了最后那一句话有人在等我回家。
这剪纸颇有意境之美。
这位参与比赛的摊主自然也听见了,忍不住夸奖道:小公子描述的真好,这些话我就说不出来。
小公子,不妨再看一看这幅剪纸。
摊主来了兴趣,给这位小公子、也就是慕书玉指了指摊位上另外一幅悬挂着的剪纸成品。
这显然也是用心剪出,精细程度数一数二。
裴妙珩就见那位小公子放下胳膊,认真去瞧。
他注意到这个小公子的左手腕上戴着一串紫檀佛珠,红绳系着,尾端坠着一个圆圆的小猪仔木雕。
佛珠手串大了些,之前胳膊扬起,露出白皙的腕子,手串滑落其上,现在胳膊放下,佛珠手串也就滑了下来,落于手掌间,被攥住了。
没一会儿后,这小公子便开口说话,语调上扬道:这一幅剪纸是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炫舞翻腾贺新庚,金狮扭摆喜眉梢。
两个舞狮追逐绣球,贺岁新春,一看就热闹又喜庆。
好!
慕书玉说完,一旁也有驻足的人,当即拍掌夸赞:小公子说的真不错。
谬赞谬赞了。慕书玉谦虚羞涩道。
哈哈书玉,你真棒,来,吃个果脯。
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就站在慕书玉的后面。
这会儿见慕书玉被夸,林兴高高兴兴地从赵俭怀里抱着的纸袋中掏出一个大颗的果脯递给慕书玉。
赵俭和关笙也乐呵呵的。
慕书玉接过去,拿着啃。
裴妙珩还在看,这会儿眼神分出去半秒给这位小公子的三个朋友,然后淡漠收回,又落在原来的人身上,不由自主地打量起来。
个头在朋友里最矮,但长得最好看,粉雕玉琢、唇红齿白、杏眼长睫毛,比一些女娃娃生的还要更好、更精致。
此时啃着果脯,吃相秀气斯文,像是
裴妙珩瞧着,觉得他像是松鼠在啃坚果。
那摊位上,因为慕书玉先前说的两句话,有路人觉得不错,便忍不住把手中的红布条投给了摊主,乐得摊主眼睛都眯了起来。
摊主还不禁看向慕书玉,面露希冀,夸都夸了,投个红布条不过分吧。
慕书玉却像是小松鼠护食一样,一手捂住红布条,摇头说:不成不成,这比赛一条街我还没有全部都逛完呢,再看看再看看,我可就这一票。
得慎重。
这小孩儿实在太过可爱,摊主被拒绝了,没有得到红布条也不生气失落,闻言笑道:哈哈好,那你去看吧,真有比我剪纸还好的,我也认。
于是,慕书玉弯起眉眼,一脸笑模样地挥别摊主,和三个朋友一起往前走去,方向恰巧和裴妙珩等人的一致。
裴妙珩等人暂时没走,落后一步。
严忠明道:这小公子讲话倒是很有意思,不知他还会不会点评其他摊位上面的剪纸,大公子,我们要不要跟上去听一听?
裴妙珩虽然没有说话,明着表现出来,但脚步一动,却是继续走了。
慕书玉不知道男主如今就在青州县里。
不仅进城来了,还就走在她身后的不远处,相隔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距离算近的。
系统099也不顶用,根本没有探查的功能,平时会经常性休眠,也就是睡觉,保持能量充足,好维持系统书库和练习空间的存在和使用。
这会儿,她正看剪纸看得起劲。
不错啊,青州县里可真是人才济济,这里专指剪纸能手。
一场剪纸比赛的举办,就将青州县各个民间的妙手给炸了出来,剪纸的花样真是一个比一个精细,一个赛一个的复杂。
慕书玉看都看不过来,差不多每个摊位都会驻足一会儿。
这是鸳鸯戏水、比翼双飞。
这是,喜鹊登梅,喜事到家、吉祥如意。
哇,书玉快来看这一幅剪纸,剪了一个大葫芦,里面有福字,两边有繁花似锦,这不就是福禄双全、健康长寿么。
林兴招呼着慕书玉来看这一个摊位上面的剪纸。
而那边,就在近处,赵俭和关笙两人也各自在看其他摊子的剪纸。
赵俭喊说:书玉看这里,小孩儿抱鲤鱼,是不是年年有余,人丁兴旺、鲤鱼跳龙门?
关笙也提高声音说道:书玉,这幅剪纸也有意思,满塘荷花出水芙蓉,清廉高洁,美不胜收。
慕书玉应着三位好友的喊声东跑西瞧的、不亦乐乎。
最后,她来到关笙的身边,听他说完那句话,又抬起头看见荷花样式的剪纸,不禁脱口而出道:是好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好,小公子这诗句说的真好!顿时,慕书玉四人的身后有人夸奖道。
慕书玉循声回头一看,先注意到的却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少年,虽看起来有些病弱的模样,但长相十分好看。
尤其那一通身的气质,似霜如雪,闲雅矜贵。
然后,慕书玉才注意到就站在小少年身边、落后半步的中年男人,刚才那句话也是他说的,此刻正面露赞许。
慕书玉见状,急忙摆手回道:这诗句我也是偶然听人念出的,觉得好听,就记了下来。
严忠明便随口一问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慕书玉说是青州县的旅人,未曾相识,只瞥见过一面,如今自然不知晓去了哪里。
严忠明闻言,神情略有遗憾,但不多。
这事儿便算个小小插曲。
见对方没有再搭话的意思,慕书玉就拉着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继续去逛了。
作者有话说:
ps:男女主晚上还会继续见面~
第18章
慕书玉揣着手,仍旧兴趣盎然地欣赏每个摊位上面的剪纸。
林兴则扭头往后一瞅,回来不着痕迹地用手指戳了戳慕书玉的胳膊,凑近低声说道:诶书玉,那几人还在后面跟着呢。
慕书玉头也没回,眼睛盯着剪纸看,道:跟着就跟着呗,比赛就这一条街,一段路,直来直去,不是你往这边,就是我往那边的。
他们跟咱们同一个方向,有什么稀奇,又不是在尾随我们。
你看人家那小少爷穿的衣服料子、佩戴的首饰等,瞧着比你都好。
非富即贵,很可能惹不起。
毕竟那小少爷身旁的中年男人,一看就是随从下仆之类,却也能够穿着一身锦衣、腰间悬挂着玉佩。
可见啊,家境格外不俗。
林兴闻言,挠了挠脑袋,也就不再理会了。
总之,书玉说的有道理。
这时,慕书玉脚步一顿,停在了一处摊位前面,仰头,眼神赞叹地盯着一幅剪纸看。
这摊子上悬挂着一幅剪纸灯笼,却不是扁平的一张,而是如同真的灯笼那样,圆滚滚的很是立体,上面剪出灯绳、底下剪出穗子。
灯笼上还带着复杂好看的图案花样。
繁枝和花叶缠绕,两条鲤鱼一上一下,中间则是一个清晰的福字。
既剪的不差,寓意也更好,尤其这样的立体剪纸还新奇。
除此之外,在这幅灯笼剪纸的旁边,还挂有一幅同样立体的四角灯样式的剪纸。
灯四面,每面的图案都各不相同,看着竟比灯笼剪纸还要更为精致一点。
只不过就这两个立体剪纸,没多的了。
慕书玉往这摊子后面看了看,参与比赛的人是一位六旬老者,身材较为矮小和瘦弱,但能看出精神头不错、很是康健。
而老人的一双手,骨节粗大,手指关节旁带着厚厚的一层茧子,一看就是长期干活磨出来的。
此时,老人正低头叠着红纸,看样子是打算继续剪下一张剪纸。
但慕书玉却看见老人叠完以后,并没有立即动手开剪,反而在沉思着什么,眉心微微皱起。
慕书玉就忍不住迈步上前一点,开口问道:这位老伯,您怎么不剪了呢?
老人闻声抬起头,见慕书玉一个小孩子询问,当即笑着说道:剪啊,就是不知道剪什么才好。
老汉没有读过书,一辈子种地,是个庄稼汉,也就一双手灵巧,从小学会这剪纸,什么花样都会剪。
可小公子你看,这条街上可都是参与比赛的人,都是剪纸的好手,什么五谷丰登、富贵吉祥、玉兔银蟾
那会剪的花样可同样多了去呢。
人人都懂,但剪来剪去,没什么稀奇的。
许是苦恼已久,一听有人询问,即便是四个年龄不算太大的小少年,老人也想要倾诉一下。
听到这里,关笙不由地说道:可老伯,您这两幅剪纸就挺稀奇的呀。
他伸手指了指灯笼剪纸和四角灯剪纸。
老人道:可除了这两个,我想不出来剪什么了。
慕书玉:老伯别只单挑着红纸来剪,知县大人不是还给发放了绿纸、蓝纸和黑纸。
为什么不试着剪一下彩色的立体剪纸,比如花团锦簇,山水秀色?
剪纸不单单是红色,但却以红色为主、为常。
毕竟红色喜庆吉祥,而剪纸多在节日里出现。
金色或黄色的剪纸在古代是尊贵之色,寻常人家不能使用。
因此,蓝色、绿色和黑色的剪纸就相较于用的多一点,蓝绿惯与红搭配,黑色剪纸可驱灾辟邪。
老伯,您再看这一条比赛的街道,两边是摊位,中间人来人往,也很有意思啊,不知道您能剪出来吗?慕书玉好奇问道。
恋耽美
最后呢,我们会统计每位参赛之人获得的红布条数量,数量最多者得胜
来往路过的人一听,嘿不错,这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兴趣顿时就升了起来,纷纷往衙役们的那边聚拢过去,然后被喊着排队排队。
裴妙珩等人就在队伍中,快靠近派发的摊子前了。
严忠明不禁说道:这等评选的办法还挺有趣的,与民参与,与民同乐。
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剪纸也能弄成比赛。
还有这特色文化节一说,我记得剪纸就是青州县本地的文化,剪纸细腻生动、独具魅力,确实很有特点,不错,非常贴切。
严忠明一边说着,一边眼露赞许之色,转头对裴妙珩道:大公子,看来这城里面会十分有趣,您不会白来的。
裴妙珩表情仍旧淡淡的,对此不置可否。
严忠明早就习以为常。
不多时,队伍排到了他们这里,取了红布条,还要去盖印章图案,查看完红布条的派发数量才能走。
做法较严谨,这也是为了防止和杜绝比赛中的作弊行为出现。
木质的印章一共有五个,上面雕刻的图案都不一样。
而印章是半个手掌心的大小,印泥则是白色。
印泥的发展历史很长久,最开始没有纸张的出现,书信文章等的载体都是竹简木牍,印泥是用粘土做成的。
平时会搓成泥丸子,等到使用时,再用水湿透,私章公章一盖就行。
待有了纸张以后,印泥才逐渐发展起来,水调朱砂,后改成油调朱砂,而制作印泥的原料慢慢增加与丰富,使得印泥的颜色也变得多样。
例如,书画印泥最常使用朱砂和朱磦两种颜色,但在红纸黑字上则会使用白色的印泥。
另外还有金色的印泥等。
在丧事白事的讣告文书上,则通常会使用蓝色或者黑色的印泥
啪的一声。
木质的印章沾取少量的白色印泥,便利索地盖在了裴妙珩等人的红布条上面,留下较为清晰的粗线条图案。
而在每个印章图案的旁边还雕刻着青州县剪纸这五个字样。
望着手里的红布条,严忠明不禁挑了挑眉梢,语气略奇怪道:这是一只猪?
再看裴妙珩手中持着的红布条上,图案似乎是一只猴子,头戴冠,其上舒展着两条长长的翎子,挺是威风。
严忠明又去观察其余三个的印章图案,两和尚、一匹马。
看来看去,好像就他和大公子手上的红布条图案比较奇怪。
摊子对面的一名衙役听见了严忠明之前说的话,又见其锦衣玉服、气质谈吐皆不俗,一看家境就不普通,便带着几分奉迎讨好说道:几位一看就是外乡人,没读过我们青州县里近来最出名的故事
这名衙役大致地说明了一番,接着道:您几位要是对此感兴趣,想看的话,进城,随便一家书坊里就有卖的,价格也公道。
好,我们知道了。严忠明道。
裴妙珩听完,看了眼手中红布条上面的猴子图案,旁边,有小孩子的声音恰巧传来
娘,我也想要美猴王的图案。
印章都是随机盖的。
那孩子手上的是一匹马、白龙马,此刻,他正眼神既羡慕又渴望地看向裴妙珩的红布条。
但裴妙珩穿着不俗,那孩子被他娘拉着,没让过来。
裴妙珩未给旁边一个眼神,他将红布条随意一收,而后抬起头,淡声道:走吧。
严忠明和侍卫等跟在后面。
不多时,他们便进入了青州县里。
作者有话说:
【小知识】: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
第17章
青州县第一次举办剪纸比赛,林若林知县对此十分看重,在比赛的这一条街道上,还专门派了衙役来回巡逻。
毕竟经过、游览比赛的路人着实不少。
有衙役在,最起码秩序能够得到保障,热闹喧哗却也井井有条。
裴妙珩随着人流慢慢地走在这条街道上,两边都是参与比赛的剪纸摊位。
而每一个摊位上面,则摆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剪纸成品,叫人看的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在这里,能有勇气报名参加剪纸比赛的人,必然是对自己的手艺有足够信心的,剪纸技术都不会差,甚至可堪为精致、工巧。
人聚集在一起,就不免会生出攀比之心。
更何况是可以得到奖赏的比赛,那可真是浑身都牟足了劲,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来,毫无保留。
致力于在剪纸的花样上一定压别人一头,从而获得路人手里的红布条。
不一会儿,裴妙珩就看见有人将红布条投进了一个摊位上面的投票箱里,那参与比赛的摊主兴高采烈地说谢谢。
裴妙珩欣赏了一下那摊位上面的剪纸花样,确实算不错,但还不足以令他去投红布条。
正当裴妙珩转身,打算去别的摊位前看一看时,一道清脆活泼的声音传来。
这剪纸叫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东风骏马,夕阳西下,有人在等我回家。话说得既俏皮又有趣。
裴妙珩不禁转头看去,就连严忠明也不由地投去了目光。
就见一个约莫五岁左右的小少年站在一个比赛的摊位前,正举高伸直了胳膊,指着这摊位上面悬挂着的一幅剪纸讲话。
讲的就是这幅剪纸的图案形容的很贴切,小桥、桥下的水流、炊烟袅袅的人家,远处则是长长的古道,道上有一匹马的剪影,再后面是落日。
整体看起来可不就是正映衬了最后那一句话有人在等我回家。
这剪纸颇有意境之美。
这位参与比赛的摊主自然也听见了,忍不住夸奖道:小公子描述的真好,这些话我就说不出来。
小公子,不妨再看一看这幅剪纸。
摊主来了兴趣,给这位小公子、也就是慕书玉指了指摊位上另外一幅悬挂着的剪纸成品。
这显然也是用心剪出,精细程度数一数二。
裴妙珩就见那位小公子放下胳膊,认真去瞧。
他注意到这个小公子的左手腕上戴着一串紫檀佛珠,红绳系着,尾端坠着一个圆圆的小猪仔木雕。
佛珠手串大了些,之前胳膊扬起,露出白皙的腕子,手串滑落其上,现在胳膊放下,佛珠手串也就滑了下来,落于手掌间,被攥住了。
没一会儿后,这小公子便开口说话,语调上扬道:这一幅剪纸是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炫舞翻腾贺新庚,金狮扭摆喜眉梢。
两个舞狮追逐绣球,贺岁新春,一看就热闹又喜庆。
好!
慕书玉说完,一旁也有驻足的人,当即拍掌夸赞:小公子说的真不错。
谬赞谬赞了。慕书玉谦虚羞涩道。
哈哈书玉,你真棒,来,吃个果脯。
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就站在慕书玉的后面。
这会儿见慕书玉被夸,林兴高高兴兴地从赵俭怀里抱着的纸袋中掏出一个大颗的果脯递给慕书玉。
赵俭和关笙也乐呵呵的。
慕书玉接过去,拿着啃。
裴妙珩还在看,这会儿眼神分出去半秒给这位小公子的三个朋友,然后淡漠收回,又落在原来的人身上,不由自主地打量起来。
个头在朋友里最矮,但长得最好看,粉雕玉琢、唇红齿白、杏眼长睫毛,比一些女娃娃生的还要更好、更精致。
此时啃着果脯,吃相秀气斯文,像是
裴妙珩瞧着,觉得他像是松鼠在啃坚果。
那摊位上,因为慕书玉先前说的两句话,有路人觉得不错,便忍不住把手中的红布条投给了摊主,乐得摊主眼睛都眯了起来。
摊主还不禁看向慕书玉,面露希冀,夸都夸了,投个红布条不过分吧。
慕书玉却像是小松鼠护食一样,一手捂住红布条,摇头说:不成不成,这比赛一条街我还没有全部都逛完呢,再看看再看看,我可就这一票。
得慎重。
这小孩儿实在太过可爱,摊主被拒绝了,没有得到红布条也不生气失落,闻言笑道:哈哈好,那你去看吧,真有比我剪纸还好的,我也认。
于是,慕书玉弯起眉眼,一脸笑模样地挥别摊主,和三个朋友一起往前走去,方向恰巧和裴妙珩等人的一致。
裴妙珩等人暂时没走,落后一步。
严忠明道:这小公子讲话倒是很有意思,不知他还会不会点评其他摊位上面的剪纸,大公子,我们要不要跟上去听一听?
裴妙珩虽然没有说话,明着表现出来,但脚步一动,却是继续走了。
慕书玉不知道男主如今就在青州县里。
不仅进城来了,还就走在她身后的不远处,相隔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距离算近的。
系统099也不顶用,根本没有探查的功能,平时会经常性休眠,也就是睡觉,保持能量充足,好维持系统书库和练习空间的存在和使用。
这会儿,她正看剪纸看得起劲。
不错啊,青州县里可真是人才济济,这里专指剪纸能手。
一场剪纸比赛的举办,就将青州县各个民间的妙手给炸了出来,剪纸的花样真是一个比一个精细,一个赛一个的复杂。
慕书玉看都看不过来,差不多每个摊位都会驻足一会儿。
这是鸳鸯戏水、比翼双飞。
这是,喜鹊登梅,喜事到家、吉祥如意。
哇,书玉快来看这一幅剪纸,剪了一个大葫芦,里面有福字,两边有繁花似锦,这不就是福禄双全、健康长寿么。
林兴招呼着慕书玉来看这一个摊位上面的剪纸。
而那边,就在近处,赵俭和关笙两人也各自在看其他摊子的剪纸。
赵俭喊说:书玉看这里,小孩儿抱鲤鱼,是不是年年有余,人丁兴旺、鲤鱼跳龙门?
关笙也提高声音说道:书玉,这幅剪纸也有意思,满塘荷花出水芙蓉,清廉高洁,美不胜收。
慕书玉应着三位好友的喊声东跑西瞧的、不亦乐乎。
最后,她来到关笙的身边,听他说完那句话,又抬起头看见荷花样式的剪纸,不禁脱口而出道:是好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好,小公子这诗句说的真好!顿时,慕书玉四人的身后有人夸奖道。
慕书玉循声回头一看,先注意到的却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少年,虽看起来有些病弱的模样,但长相十分好看。
尤其那一通身的气质,似霜如雪,闲雅矜贵。
然后,慕书玉才注意到就站在小少年身边、落后半步的中年男人,刚才那句话也是他说的,此刻正面露赞许。
慕书玉见状,急忙摆手回道:这诗句我也是偶然听人念出的,觉得好听,就记了下来。
严忠明便随口一问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慕书玉说是青州县的旅人,未曾相识,只瞥见过一面,如今自然不知晓去了哪里。
严忠明闻言,神情略有遗憾,但不多。
这事儿便算个小小插曲。
见对方没有再搭话的意思,慕书玉就拉着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继续去逛了。
作者有话说:
ps:男女主晚上还会继续见面~
第18章
慕书玉揣着手,仍旧兴趣盎然地欣赏每个摊位上面的剪纸。
林兴则扭头往后一瞅,回来不着痕迹地用手指戳了戳慕书玉的胳膊,凑近低声说道:诶书玉,那几人还在后面跟着呢。
慕书玉头也没回,眼睛盯着剪纸看,道:跟着就跟着呗,比赛就这一条街,一段路,直来直去,不是你往这边,就是我往那边的。
他们跟咱们同一个方向,有什么稀奇,又不是在尾随我们。
你看人家那小少爷穿的衣服料子、佩戴的首饰等,瞧着比你都好。
非富即贵,很可能惹不起。
毕竟那小少爷身旁的中年男人,一看就是随从下仆之类,却也能够穿着一身锦衣、腰间悬挂着玉佩。
可见啊,家境格外不俗。
林兴闻言,挠了挠脑袋,也就不再理会了。
总之,书玉说的有道理。
这时,慕书玉脚步一顿,停在了一处摊位前面,仰头,眼神赞叹地盯着一幅剪纸看。
这摊子上悬挂着一幅剪纸灯笼,却不是扁平的一张,而是如同真的灯笼那样,圆滚滚的很是立体,上面剪出灯绳、底下剪出穗子。
灯笼上还带着复杂好看的图案花样。
繁枝和花叶缠绕,两条鲤鱼一上一下,中间则是一个清晰的福字。
既剪的不差,寓意也更好,尤其这样的立体剪纸还新奇。
除此之外,在这幅灯笼剪纸的旁边,还挂有一幅同样立体的四角灯样式的剪纸。
灯四面,每面的图案都各不相同,看着竟比灯笼剪纸还要更为精致一点。
只不过就这两个立体剪纸,没多的了。
慕书玉往这摊子后面看了看,参与比赛的人是一位六旬老者,身材较为矮小和瘦弱,但能看出精神头不错、很是康健。
而老人的一双手,骨节粗大,手指关节旁带着厚厚的一层茧子,一看就是长期干活磨出来的。
此时,老人正低头叠着红纸,看样子是打算继续剪下一张剪纸。
但慕书玉却看见老人叠完以后,并没有立即动手开剪,反而在沉思着什么,眉心微微皱起。
慕书玉就忍不住迈步上前一点,开口问道:这位老伯,您怎么不剪了呢?
老人闻声抬起头,见慕书玉一个小孩子询问,当即笑着说道:剪啊,就是不知道剪什么才好。
老汉没有读过书,一辈子种地,是个庄稼汉,也就一双手灵巧,从小学会这剪纸,什么花样都会剪。
可小公子你看,这条街上可都是参与比赛的人,都是剪纸的好手,什么五谷丰登、富贵吉祥、玉兔银蟾
那会剪的花样可同样多了去呢。
人人都懂,但剪来剪去,没什么稀奇的。
许是苦恼已久,一听有人询问,即便是四个年龄不算太大的小少年,老人也想要倾诉一下。
听到这里,关笙不由地说道:可老伯,您这两幅剪纸就挺稀奇的呀。
他伸手指了指灯笼剪纸和四角灯剪纸。
老人道:可除了这两个,我想不出来剪什么了。
慕书玉:老伯别只单挑着红纸来剪,知县大人不是还给发放了绿纸、蓝纸和黑纸。
为什么不试着剪一下彩色的立体剪纸,比如花团锦簇,山水秀色?
剪纸不单单是红色,但却以红色为主、为常。
毕竟红色喜庆吉祥,而剪纸多在节日里出现。
金色或黄色的剪纸在古代是尊贵之色,寻常人家不能使用。
因此,蓝色、绿色和黑色的剪纸就相较于用的多一点,蓝绿惯与红搭配,黑色剪纸可驱灾辟邪。
老伯,您再看这一条比赛的街道,两边是摊位,中间人来人往,也很有意思啊,不知道您能剪出来吗?慕书玉好奇问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