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书玉当时翻看原书剧情说:侄子们竞争,谁更有能力谁就胜出,跟养蛊似的,胜者为王。
    如今这个时间点,王爷的儿子都进京了吗?慕书玉接着问系统。
    【还没有,宿主,现在皇帝仍在积极治病,不相信自己生不出孩子。】
    慕书玉嗯了声,点点头。
    倒也是,总得有个接受的过程。
    暂且不提原书如何了,现在慕书玉正跟着村子里的学堂启蒙,在古代入学也叫做开蒙,学生被称为蒙童。
    栖山村里的学堂就相当于现代的小学。
    只不过村学分外简陋,教开蒙的先生只有一人,教学内容也挺简单学习识字和写字。
    就这一个村学、一先生,已经让别的村子很是羡慕了,毕竟这也代表着村子在某一程度上一方富裕。
    虽然到底比不上县学,但栖山村里的村民认为能够有一个地方让孩子们识字就非常不错了,哪里奢求更多。
    有些村户家里倒是攒了点银钱,可以供得起家中孩子去青州县的县学里继续读书。
    毕竟待学习识字和写字之后,就要开始读书、读启蒙教材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慕书玉从村学的先生那里知晓,除了要学习三百千以外,有余力的学童还可以去读其他的启蒙教材。
    例如《孝经》、《小学绀珠》、《幼学琼林》、《名物蒙求》之类的书籍。
    其中有百科类,还有成语典故类。
    而最为重要的启蒙读物三百千的内容就已经十分丰富了,包括但不限于常识、历史、道德伦理等。
    小小年纪,就学业繁重。
    不过,孩子想要学习读书就一定得去县学了,有些启蒙教材只县学里教导。
    慕书玉是村学里学识字和写字年龄最小的孩童,可学习最好的却也是她。
    目前,她正在为去县学做准备,经过软磨硬泡、卖萌恳求后,她娘原本不同意的态度已然有所松动,需得再接再厉。
    两天后,慕书玉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去青州县县学里读书的许可。
    辰时入学读书,申时下学。
    从栖山村到青州县一个来回,若是车马接送,大约只需要一刻钟多点的时间,选择走读完全充裕得很。
    这也是姚芷娴同意的原因之一。
    其二就是,慕书玉这孩子口齿伶俐,说服起人来自有一套接着一套的道理。
    姚芷娴无奈,只得应允下来。
    一年半后,慕书玉五岁,在县学里早已和小同窗们混熟了。
    尤其她年龄最小,其他学童们的岁数大多都在七、八岁、十岁左右。
    孩子正是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时候,因此熟悉以后,慕书玉凭借自身的性格和长相,在县学里颇为受到照顾和喜爱。
    这一天,慕书玉乘坐马车从县学回来,还没有靠近庄子,她就从马车上下来了。
    庄子外面不远处的大榕树经过两年后早已有了新的变化。
    树下放置了石桌石椅,另外一边的树干上则吊起一个秋千,不仅如此,秋千旁边还有一个木质的跷跷板。
    这是慕书玉描述给木匠,然后木匠制作而出的。
    庄子里面也有秋千和跷跷板,并弄了些别的。
    此前慕书玉决定要带着姚芷娴种田玩、改造小院、经营庄子,两年来,暗自的期许没有落空。
    咦,慕弟弟回来了。
    就在慕书玉刚下马车后,高高荡起秋千的一个孩童眼尖,瞧见她,立即喊出声。
    慕书玉笑眯眯地招手。
    慕弟弟你回来了!
    慕弟弟,今天在县学里都学了什么呀?
    慕弟弟
    不一会儿,原本在榕树下面玩耍的孩童们便都围绕在了慕书玉的身边,缠着她东问西问。
    慕书玉则习以为常地回答着:今天在县学里仍读了《千字文》,你们要晓得温故而知新,知识是需要巩固的。
    喏,还练了《千字文》的字帖,这是我从书本中抄写的一段话,你们拿回去,还照着从前那样,一个两个的抄写练习,不懂的就去问先生。
    这里是指村学的先生。
    早前讲完《西游记》的故事后,榕树下聚集的小伙伴却没有散。
    慕书玉觉得以后总讲故事可不行。
    恰巧,那时候她缠磨着娘要去村学里学习识字和写字,总不能经常来榕树下。
    算了算,似乎也就下学后才有一点空闲。
    慕书玉把这事儿和小伙伴们一说,有些孩子的眼中除却有不能听故事的失落以外,还有不少羡慕向往的神态。
    他们之中有的家境并不富裕,连村学都上不起。
    有的却是家里有很多个孩子,供不起全部,只能先紧着长子、或最为疼爱的孩子、或者是读书天分最好的去学堂。
    而剩下的孩童则留在家里早早的帮父母下地干活了。
    大榕树下面的聚会是忙里偷闲。
    慕书玉当时见他们那样的神情,便说以后聚会继续,不过故事会越讲越少,更多的会是识字写字。
    她来教,反正地面划拉,不用纸。
    就这样一直教到现在,慕书玉去县学里以后,每天回来都会给出一份当日的学习内容。
    虽然有些孩子早已经放弃了,但是,有些却依旧还在坚持。
    有人学,慕书玉就给。
    毕竟,她能够做的也就仅此而已。
    孩子们应了,随后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去。
    慕书玉也正打算转身回庄子,却蓦然被人叫住。
    这叫住她的人是一位老者,先前一直坐在大榕树下面的石凳上,身后则立着两个随从打扮的人。
    慕书玉下马车后就瞥见了。
    不过她还以为又是要爬栖山的旅人停留在这里歇歇脚,便没怎么在意。
    自从榕树下面被放置了石桌石椅后,偶尔确实会有人暂时休息在此处,多是来爬栖山的。
    但现在,这老者叫住她,似乎有别的事情?
    作者有话说:
    希望小可爱们评论区留言多多些~感谢感谢。
    第8章
    您有什么事情吗?慕书玉走过去一点问道。
    这老者的长相慈眉善目,穿着打扮也不像是普通人家里能够用得起的料子,更何况,他身后的两个随从可是佩着刀呢。
    要知道大盛朝有所谓的武禁,对于兵器的管辖有严格的规定,禁止普通百姓带刀出门。
    这里的刀指的是长刀、大刀、剑一类的武器,有尺寸规格要求。
    而一般来说,普通百姓若是拿个菜刀或者匕首出门,只要不放在明面上,根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显然,慕书玉眼前的这两个随从随身携带的佩刀却是属于被管辖那一类的,除了从军者以外,通常只有侍卫、衙役等这类职位才会被允许佩戴刀具。
    这名老者估计出身不俗,不知道来栖山村里想干什么。
    或者说,难道是冲着她来的?
    慕书玉的心思霎时转了几回,等待着老者的回答。
    她倒是不怕老者对她做些不好的事情,车夫和护院还等在不远处呢。
    老者笑道:你是慕书玉?
    话虽然是疑问句,可神情却是肯定。
    慕书玉一愣,心底不免升起几分疑惑和警惕,道:你认识我?
    老者:青州县的小神童谁不认识。
    慕书玉:那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的,我又不是银票,人人都相熟。
    你从哪里打听的我,又为什么找来栖山村?
    老者不禁被慕书玉的前一句话给逗笑。
    面对眼前年岁尚小的孩童,他放缓声音说道:别害怕,老夫不是什么坏人,只不过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幅画作。
    后来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这才决定动身前来青州县栖山村看看你。
    看我?慕书玉闻言,表情若有所思,却也显出两分不解。
    她道:您得到的画作与我有关?其他原因又是什么?您
    这名老者难道与她娘相识不成?
    想到这里,慕书玉不由地瞥了眼庄子的方向。
    老者注意到,一笑,却先是招呼身后的一名随从上前来,让其解下背后背着的东西,继而放在石桌上面。
    慕书玉这才看见原来老者随从的身上还背着三个画筒。
    画筒在这里也被称为卷筒。
    筒,竹管也,就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装画用具,而在书房里用来装字画的瓷器则叫做书画缸,为文房用品。
    由竹制作的画筒需得打磨上漆,筒的一边或者两边打通,换上塞头,筒身雕饰出漂亮的花纹,或者复杂的竹刻镂空浮雕。
    这类外表看起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画筒,拿出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显示拥有者的身份地位。
    就跟卖商品似的,有好看的礼盒包装总会卖得贵一点,带出去也有面子。
    老者随从带着的三个画筒无疑就是如此,可不像寻常普通的人能拥有。
    慕书玉瞅了眼,道:您说得到一幅画作,总不能是要拿出来让我一个才五岁的孩子来品鉴。
    但既然此刻已经摆在我面前了
    这其中一个卷筒里面难不成装的是我的画?
    慕书玉一脸我猜的对不对的神情。
    老者:你这五岁的孩子可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明。
    怪不得旁人夸奖你早慧、聪明出众。
    旁人是谁?
    慕书玉想了想,脑海中的人物暂时无法对上号。
    你猜的没错,但也不全然准确。老者笑着继续说道:不止一个卷筒,这三个卷筒里面装着的都是你的画作。
    其中一幅画是我机缘巧合得到的,另外两幅画则是我主动去要来的。
    要来?
    数一数,她这一年半以来较为有名的画作就那三幅。
    慕书玉不由地睁了睁眼睛,脱口而出道:您认识林知县?
    林若,青州县知县大人,有一儿子叫做林兴,比她大三岁,目前也正在县学读书,恰巧是她同窗,是她的好友之一。
    慕书玉这神童之名能够在青州县里传扬出去,期间大半多亏了林若林兴两父子,尤其是林兴。
    这一年半以来,自从她入了县学,两人成为朋友后,林兴没少在他父亲面前、或者对其他人吹嘘夸奖她,次次能当个捧场王。
    是以,林若这个知县大人对她也逐渐熟知。
    后来,赶上林兴生辰,慕书玉画了两幅画当作贺礼送给了林兴。
    林兴那时简直喜上眉梢,随即心满意足的收下。
    但没过两天,林兴就表情失落沮丧的来找慕书玉,告诉她,那两幅生辰贺礼全都被他父亲要走了,一幅画都没给他留。
    不过,倒是给了他不少零花钱。
    但是银钱也不能变出画来。
    所以林兴依然悲伤得很,并用可怜巴巴的眼神一直望着慕书玉。
    再重新画两幅是不可能的,慕书玉不吃他这套。
    可林兴一直求着,既说好话又请客吃饭,慕书玉到底态度松动了,之后又给他送了别的新奇一点的礼物。
    林兴这才如愿以偿。
    再后来,另有一幅画被她送给了好友之一的赵俭。
    赵俭的父亲赵三旺在青州县里开酒楼,名为有客来,生意非常不错,家里不缺钱。
    原本这幅画被赵三旺赵老板挂在了酒楼的大堂里,逢人就夸一通他儿子赵俭的同窗好友也就是她有才。
    但没半个月,这幅画就被人给买走了。
    赵三旺托儿子赵俭还给慕书玉带个话,表示一下歉意,说他本来不想卖,毕竟是儿子同窗送的礼物,挂在酒楼大堂里无非是想要显摆一下。
    可是谁能预料知晓到,后面竟然被人给瞧上眼了,不卖不行,买家人的身份他赵三旺惹不起。
    不得不卖,就是对不住她这一份礼物的心意了。
    赵三旺没有因为她是孩子就不尊重她。
    慕书玉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是一幅画,卖了就卖了,有人欣赏是好事,说不定她以后还能靠这赚钱呢。
    当然,这是玩笑话,旨在宽宽赵俭小朋友不好意思的心。
    画被人买走,据赵俭听他父亲说,买画之人也是商人。
    商人也分三六九等。
    那位买家出手挺阔绰,见赵三旺初时不想卖,便亮出商号,赵三旺这才为难的同意下来。
    此刻,见老者随从打开一个画筒,倒出其中的画作并展开,待慕书玉瞧清楚,认出来正是她先前送给赵俭的那幅画。
    紧接着,随从又打开另外两个画筒,倒出画同样铺展在石桌上面,也的确是林若林知县家里的那两幅画。
    慕书玉瞅完,抬眼看了看老者。
    看来老者说的机缘巧合应该是别人献给他的。
    既然老者都能从知县大人的手里要来两幅画,可见身份不低。
    老夫最近才认识的林知县,幸而他肯割爱,这才让老夫又得了两幅画。老者道。
    慕书玉:所以您因为画过来找我,是想问什么?还是想做什么?
    老夫想问一问你,这三幅画各自都取了什么名字?
    仅此而已?
    没错,仅此而已。老者笑着捋了捋胡须道。
    慕书玉:虽然不是很理解,但说说也无妨。
    《东海龙宫取定海神针》、《地府强销生死簿生年死月》、《裂山碎石,蹲坐山巅的齐天大圣》。
    慕书玉很淡定地说完,摊了摊手道:这三幅画就叫这个名字。
    老者身后的两个随从听罢,表情有点一言难尽,到底是小孩子,取名真是趣味。
    老者则是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
    再看这三幅画。
    《东海龙宫取定海神针》整幅画面中,无数深浅不一的蓝色组成了东海海底的景象,线条抽象朦胧、并不写实。
    可让人一眼看过去,却能够立马看明白冒着气泡摇晃的海面下、深邃至昏暗的海水中寂静矗立着煊赫神秘的东海龙宫。
    而在最深的蓝、几近墨色当中,则有一抹璀璨的金色出现,由底部延伸到顶,正是定海神针的样子。
    慕书玉在画中掺杂了现代的绘画技法,以略微抽象、十分华丽为主,先夺人眼球,但风格并不细腻,反而有些粗糙。
    毕竟在画这一幅画时,她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年龄。
    再怎么神童,画作也不能超神,得按照实际情况来规划出一条并不出格的满分线。
    而她则根据这条线再来判定需得画到哪种程度。
    就是以她这个年龄画至最好、令人惊叹,但仍有缺陷、不足之处。
    画中颜料部分更是她为了添彩而费心找来的,当然,是拜托娘多费点心,寻一些不太常见的颜料。
    例如画里所用的深浅不一、色度不同的蓝,就有群青粉末、石青、石绿、由植物中提取的花青、蓝靛色等。
    定海神针的金色则是铜粉混合着其他材料,制成一种色泽金黄的漆料。
    花青溶于水,能和画面的底色融为一体,可表达阴影感,石青有覆盖性,色泽也显得更为亮丽,可用来表达凸出感。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弓青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弓青瀚并收藏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