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毕竟没有人真的能确定,自己死后是否真有来世。
    然而现在他们却得了仙人的金口玉言,随意便说出了转世之说,以及染疫之人容易夭折这样的话,这么轻描淡写的态度,这样细致的说法,确实让他们立刻信服,并且激动不已。
    底下听令的人甚至忍不住伏在地上行了大礼,等姜虞离开后才敢起身,脸上也带着敬畏无比的表情。
    他像是得知了什么惊天秘密一般,没出门口就拉着自己的同僚说着自己听来的这番话,这些话甚至不需要多加宣传,一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青州。
    反倒是土葬不够安全,容易再次造成危害引起瘟疫这些话,虽则也一并传了出去,但是众人只是听过便是,很快便抛掷脑后,开始和旁人热烈地探讨起转世之说了。
    回到房间里的姜虞想起自己说起那番话的样子,实在是觉得自己像是个胡说八道、招摇撞骗的神棍,用这种说法把大家骗得团团转。
    不过这也没办法啊,毕竟如果只是说容易造成瘟疫而强行让他们都火葬,是很难推行的,毕竟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不可毁伤尸体,这样是一种大不敬。
    而且有违孝道,只有穷得没办法的人家才会火葬,为免旁人说三道四,一般来说家庭还算富裕的人家是不会这样选择的。
    不过现在自己这种说法传出去之后,想必就不会有人非要土葬了,这样反倒会被人质疑是否不孝,不愿意为死者洗刷身上疾疫,求得来世康健。
    她也不想搞封建迷信的,只是现在形势所迫,寻常说法根本难以说服民众,只有这个办法最为有效。
    这种说法以她意想不到的速度极快地流传开了,走在街上,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原来的小屋里,郑三郑四带着几个小孩住回了他们一直居住的地方,虽然老头被埋在了这里,但是他们也住得安心,竟奇异地不觉得害怕。
    这些时日郑三便跟着隔离部的一些家伙搬运病人,郑四因为认识草药,则进了病坊负责给疾医打打下手,取药材,写病历什么的。
    茵茵病好之后,也不想干坐着,跟其他那些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攒上几个铜板。
    他们晚上聚到了一起,正讨论着今天听来的消息。
    郑三郑四已经确认,城中最近风头最盛的那位国师,就是他们之前遇见的那队伍里的,说不定就是之前他们听见的那道女声。
    郑四也在病坊里见到了之前那个古怪的老头,在其他人尊敬的态度以及私下的言语里知道了,原来这人竟是京城里的太医,还是太医里面的头头。
    对于这两日的传言,他们俩确实是有些相信的,毕竟之前茵茵生了高烧,眼看着再烧下去不是人没了,就是烧傻了,结果喝完那水之后,半夜就清醒了,一点事儿都没有。
    所以他们今日就是来商量要不要把老头也带到城外去火葬,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很难下决定的事情。
    毕竟穷苦人家这辈子已经苦得没工夫想什么下辈子的事了,如今有了机会,不求让老头下辈子大富大贵,起码健健康康的也好。
    “好,明日我叫人来一起搬。”
    郑三很快便想好了,一旁的郑四则有些犹豫地开口道,“我这几日也攒了点工钱,待会儿我去买件齐整的衣裳给他换上吧。”
    郑老头平日里穿的衣裳都挺旧的,就连他下葬时身上穿的那件也是穿了两三年的了,就这也已经是他最好的衣裳了。
    郑三虽然也有点肉疼,但是也表示自己也会出一半钱,就当给老头送行,希望他下辈子能有足够的新衣裳穿吧。
    他看见一旁的茵茵几人好像也要开口的样子,随意摆了摆手,“行啦,你们那才几个钱,就留着自己用吧。”
    打定主意商量好之后,几人这才打着哈欠回去睡觉了。
    很快,定好的日子就已经到了,西门外早已清出了一大片空地,架好了一堆堆易燃的柴火,有些富贵人家虽也信了这个说法,但是总是要比其他人场面大些,周围摆了不少纸车纸马,还特请了城内高僧在旁念经超度。
    这一日无风无雨,又是个阴天,负责清扫的人还特意将周围清理出了一圈防火带,以防火势过大,一个不小心将其他地方也点着了。
    这几日众人基本已经将城内城外的死尸汇在了一起,盖上白布放在了柴火堆上,待得一声令下之后,各处火堆便都点了起来。
    许多来送行的人围着这一片空地,开始哭喊起来,哀泣声不绝于耳,周围还有许多自行前来的僧道,或是念着佛号,或是念着祭文,二者互不干扰,竟也显得十分和谐。
    姜虞正站在城墙上,身后还跟着一众官员,她看着眼前升起的一道道烟,以及飘舞着的纸钱,听着底下传来的声音。
    然后轻叹一声,抬起手来,伸出纤纤玉指朝着前方虚虚一点。
    便见得这些白烟升在空气中,慢慢汇聚成了一些朦胧的身影,看不清面容,他们似乎在看着下方的亲人,然后慢慢地朝着一处突兀出现的金光大盛的方向飞去,渐渐消散了身形。
    底下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一奇异的景象,哭声顿时止住,一旁的人也对他的行为感到惊讶,抬头看去,也发现了这些白影。
    “这,他们是不是洗去身上的灾疫,投胎转世去了?”有人率先开口说道。
    其余人原本还因这奇异景象吓得动都不敢动,此刻像是如梦惊醒一般,也开始猜测起来。
    “肯定的啊,你看看,那肯定是我娘,她人家心善,这辈子都没跟人吵过架,这么好的人肯定投胎去了。”
    一个妇人拉着拍拍丈夫的手,指着天上某个有些矮小的身影,示意他也看看。
    丈夫抬头仔细瞧了瞧,虽然看不清面容,但是在妻子的讲述下,越看越觉得像自己的丈母娘,便认真地点了点头。
    “对,这就是咱娘。”
    一旁人群中的郑三郑四一伙人,也在仰着头看着天上,“哎,你说哪个是老头啊?”郑三问道。
    “不知道,可能是这个?”郑四也看不清楚,她指了指左手边的一个人影。
    “不对吧,老头没这么高吧,我觉得是这个,你看,还有点驼背,是不是?”
    郑四眯着眼睛看了看,“嗯,应该是这个。”
    他们身后的几个小孩也凑上前来,想仔细看看老头是不是真的化成烟,变成神仙飞走了。
    渐渐地,天上那些身影一个个消散,再没了踪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有身边跟自己一样愣怔的人,才能证明他们真的见到了那副奇异的景象。
    原本还在哭泣的众人,见到火堆上那些已经失去的亲朋的时候,原本悲痛的心也不再那么难过了,虽然他们已经死去,但是却得以转世投胎,这样一想,他们的心里就好受多了。
    而城楼上,见到这场景的众人真真是呆若木鸡,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有些胆小的甚至后退两步把自己都给绊倒了。
    这一摔倒是把其他人提醒得回神了,一些平日里就很迷信的官员甚至立马就跪下磕拜了,其他人也是一脸惊异害怕,继而也朝着姜虞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四皇子自然也在前列,清楚地看见了眼前那些画面,他不由得神情复杂地看了她一眼,也朝她行了一礼。
    “敢问国师,这些人,可是往生去了?”
    四皇子的这个问话,正是众人想问却又不敢贸然开口的,其他人低着头不敢直视,却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姜虞并没有回话,只是朝着眼前的人露出了一个浅笑。
    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但是这些官员像是确定了什么一样,神情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知在想些什么。
    眼前景象全部消失之后,姜虞很快便带着人离开了。
    回到住所,所有此次随行的人都像是捡到大便宜一样,露出兴奋的表情,开始和那些没有去城门的家伙吹嘘着自己看到的东西。
    简直要把姜虞夸成天上最厉害的神仙妃子了,说得神乎其神的,什么一抬手就引了万千生魂轮回,什么抬头一眼天公也要把烈日遮挡住。
    “哎,不对啊,今日不是一直都是阴天吗?”有人发现了话里面的问题。
    眼前之人随口便将话里的漏洞圆上,“那就是国师大人早就讲好了,让天公挡住太阳,不要惊扰了大家。”
    然后故作恼怒,“你要是不想听就算了。”
    “哎哎哎,别急啊,我听我听,我不插话了,你继续说呗。”
    总之,这一件奇异事件很快就传遍了,若不是如今青州封锁,恐怕要不了两三天,就能传到京城里去。
    回到房间里的姜虞则一改正经样子,很没有形象地躺在了床上,她揉了揉脑袋,毕竟这个投影戒指是需要人的精神力作支撑的,她还是第一次尝试投影出这么大的场面,还持续了一段时间,实在是很消耗她的精神。
    不过效果应该挺不错的吧。
    她打开许久未见的系统面板,然后毫无惊讶地看见声望值上涨了一大截,就连一直没什么动静的贡献值也涨了一截。
    声望值这个她并不是很讶异,毕竟青州人口挺多,就算普通人只能给出几点声望值,那样积少成多之下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数值了。
    倒是这个贡献值嘛,应该是因为那些隔离防治的卫生手段以及卫生意识吧,毕竟这种卫生意识有所认知之后,就能显著减少生病人数,应该也算贡献比较大的东西吧。
    姜虞暗自琢磨着,若是按照现在这种效率,需要多久才能攒够足够的积分回家。
    其实若不是这次瘟疫突然爆发,她应该已经拿出手里的高产粮种,种田去了,谁能想到世事无常呢?
    不过现在也还好,经历这一回之后,她的身份应该已经稳稳当当,不会有人怀疑了,到时想拿出各种东西推行也会方便得多。
    作者有话说:
    1宋代的度牒确实很有用,由于稀少所以被炒得很昂贵,甚至连岳飞都倒卖过度牒,来筹措军费。
    2讲一下火葬,在唐朝及以前的朝代,火葬属于小众,记载里只有一些佛教高僧死后才会选择火化。
    一般来说中原地区的汉族受儒家“事亡如事存”等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反对火葬的。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宋元时期火葬开始兴盛,宋代的火葬率甚至达到了10%~30%。
    虽然宋朝官方的态度是明令禁止的,但是效果不大,民间屡禁不止,还出现了专门负责焚尸的机构“化人亭”。
    《马可波罗行纪》里面就有很多关于火葬的记录。
    水浒传里面也有武大郎死后的描写:那妇人带上孝,一路上假哭养家人。来到城外化人场上,便叫举火烧化。"
    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习俗,宋代盛行佛教,而佛家讲究轮回,死生转化。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宋朝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但是土地严重不足,当时的文人俞文豹在《吹剑录》中大呼:“今京城内外,无故者日以百计。若非火化,何所葬埋?”
    连一直反对火葬,认为“古人之法,必犯大恶则焚其尸”的理学大家程颐,也忍不住感叹道:“其火葬者,出不得已。”
    第三,时人注重厚葬,花费巨大,若是薄葬很容易招祸。
    《池北偶谈》里说:北宋名相晏殊与侍郎张耆同葬一地,相距仅数里,盗墓贼先掘得张耆墓,得到很多金银珠宝,之后将棺木盖好,又将土堆堆好。再掘晏殊墓时,只有木胎金裹带一条,什么金银珠宝都没有,盗墓贼失望之余大怒,用斧头将晏殊的尸骨打碎。
    但是贫困百姓很难负担得起这样大的开销,索性直接火葬,以免尸体被侮辱。
    除了信奉佛教之人,贫困人家,还有那些客死他乡,只能火葬带着骨灰回乡的几类人以外,还有一些富而不贵的人家也会选择火葬。
    因为丧葬礼制贵贱有别,丧事上铺张浪费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佛教的火葬葬仪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只要有钱,不仅可以在火葬仪式上大大方方地讲尽排场而不会背上奢侈的罪名,而且还可以博得“孝”的美名,扬名于世。
    ? 第24章
    焚烧的大火烧了一整天, 第二日守卫将火全部熄灭之后,富庶人家便将骨灰都收拾好, 装进准备好的瓷坛里, 依然准备将之埋入墓地,届时还会办一场盛大的水陆道场。
    其他家境一般者则是用木盒收敛,并且准备将之供奉在寺庙中, 剩下家境贫寒以及无人认领者,则由专人将之收拢到一起, 挖个大坑一并填埋了。
    回城之后,众人才在其他人口中得知, 今日这番异象, 竟然便是那位神秘的国师弄出来的。
    许多人都像是自己站在城墙上,亲眼见到过那位国师一样, 将那日的场景说得像模像样的, 一下子唬住了许多人。
    各种流言传说一下子传得满城都是,众人对她的恭敬之心则更胜以往, 时不时有人拿了瓜果点心, 或是三牲之类的东西,放在府前,然后三跪九叩虔诚地念着什么,赶都赶不走, 来了一批又一批。
    而城外处理好之后, 城内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除蚤灭鼠行动。
    自从知道这病名为鼠疫, 乃是因为那些老鼠和跳蚤的缘故才得了病之后,许多人见到那些往日根本不甚在意的老鼠, 简直恨得牙痒痒, 拿起扫帚就追着打, 非要打死不可。
    如今城内的病患基本都已经迁到了病坊内,其他还留在家中的健康成员便趁此机会,将家中的一应物品全都搬了出来彻底打扫了一通。
    若是家中实在人手不够,到病坊处申请,核实情况之后便可让人上门来帮忙打扫。
    这自然也是算工钱的,而且若是这一过程中少了东西,自然也是可以去告的,若是二者各执一词,各有说法的话,那就两方一齐下狱,待之后查清再判。
    并且还给各家都发放了避瘴除虫的药丸药剂,无论是放在屋子里熏着还是做成香囊挂在门前,都是可以的。

章节目录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春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狂并收藏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