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便只做了祖母的拐杖,父亲的,便让给大哥二哥四弟五弟了。他笑眯眯地,直接把差事丢给了一直在一旁看戏的其他兄弟。
小吴氏没想到把自家夫君也拉下了水,三哥说笑了,你那五弟你还不知道,他哪里会这些
哎,五弟妹,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宋嘉然立刻给丈夫送上助攻,我夫君一开始也不会啊,但一想到,祖母走路不必再那么吃力,顿时充满干劲,这不,这就做出来了!俗话说,有心则灵,五弟平日最是孝顺,只要是为了父亲,只是做个拐杖,这点小事,肯定难不到他!
父亲,您也很想收到五弟亲手给您做的拐杖吧?宋嘉然问郑鹏。
郑鹏不由点头,他虽偏疼大儿子,但对着小儿子也是疼爱的,相比老三做的,他还是更希望收到小儿子亲手做的拐杖。而且,他年纪也不小了,这走了一早上路,身子累得很,若是能有跟拐杖,的确要好上不少
也不知为父有没有这个福气他这话一出,别说郑立昆了,其他几个也围了过来。
儿子愿为父亲亲手制拐!他们躬身齐道。
郑鹏立刻就欣慰了,手抚上自己的这几日没有打理导致有些凌乱的短须,好,好!
他们这边一齐说话的动静有些大,周围的人不由看了过来。
有差役躺在马车车辕上,边往那边看边往嘴里丢着花生米,头儿,这郑家可真热闹啊!
许解差半眯着的眼睛睁开,热闹?看来是还没累着!
他坐起了身,下了马车,走到一匹马前,翻身上去。
驾!马直冲着郑家人的方向奔去,在略过郑家人身边时,许解差一甩鞭子,吓得郑家人四处奔散。
吁!许解差扯住缰绳,嘴角狞笑,歇息好了?歇息好了那就上路!
大夏疆域广阔,有十六大州,北疆位于大夏最北边,距离都城所在的中州,有上千公里,途经云州、幽州两大州。
此次流放,从都城出发,到云州需要一个月多月的时间。
流放的队伍,在路上走了三天,也不过刚离开中州腹地。
这天,又是天还未亮,差役就甩着马鞭把流放的犯人叫醒赶路。
宋嘉然连忙收了垫在身下的草毯,折好放进竹筐里,又将竹筐背在背上。
这竹筐重量不小,里面不仅放了草毯,还有他们的包袱、草帽、竹碗、竹筷这些。但宋嘉然并没有让郑立晏帮忙背,因为他背后的那个更重,这几天捡的树枝、尖锐的石头都在里面。他前面还得抱个少康。
这些竹筐竹碗之类的东西,是前天他们路过了一片竹林,郑立晏去砍了几根竹子做成的。他自然是不会做竹筐的,这玩意,皎皎也不会。还是宋嘉然在系统商城花了五积分买了本手工艺的书,郑立晏照着上面做,才做成的。
照例还是先做好一个给老太太送去,但老太太不想背,就给了儿子郑鹏。
其他房瞧着有些眼热,但也不好意思直接让郑立晏帮着做,最后还是郑立全闷着脑去砍了几根竹子然后拿着竹子来请教郑立晏,郑立晏教了他,他自己做成后,其他人也有样学样的。
如今每房都有个竹筐。
宋嘉然喘了口气,他们昨日是歇在一座山脚下,此时走在这崎岖的上山路上,累得很。
郑立晏腾出一只手扶住她,我瞧着这天色不对,今日可能得下雨。
她一愣,如今已经入秋,秋雨却久久未至,若是下雨也很正常,只是,我怎么不知道,你还会瞧天色?
郑立晏伸手敲一下她的头,你看那儿?
宋嘉然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那儿是一颗大树,她走过去一些,才看清大树底下有着一堆蚂蚁正在搬家。
而且我之前看见了不少蚊虫在低空中飞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身上有些黏糊他发现宋嘉然的眼神有些古怪,怎么了?
没什么你眼神可真好。他们走在山路上,离那棵树可有些距离呢,郑立晏居然能看清树下的蚂蚁!
噗嗤。皎皎在一旁没忍住笑出声来。她这几日也不用在前头扶住老太太了。少康被交到了他们这儿,钱氏得了空,便抢着要扶老太太。
郑立晏没忍住又敲了一下宋嘉然的脑袋,这人,怎么有时候这么脱线呢!
宋嘉然吐了吐舌头,她看了看天色,要是下雨的话,可麻烦了。他们如今在半山上,这条件下雨了都没处躲。
要不要和许解差说一声?她低声问道。
应该不用,郑立晏摇摇头,那些差役里,应该也有会看天气的人。
果然,如郑立晏所说,这天早上的行路,宋嘉然明显感觉到差役催促他们快点走的频率多了不少次。
这儿是山路,本就走得艰难,再一快,队伍里就有人怨声载道,许解差也不惯着他们,直言道不按时到达目的地,今儿个就没晚饭了。
他们的饭时,都由差役们所发,一天两顿,都不是些什么好吃食,只能勉强饱肚子。若是少吃一顿晚饭,等到第二天午饭就太难捱了。
这话一出,也没人抱怨了,都闷着头往前走。
这一天,连午饭都是边走边吃的。
一路上,宋嘉然他们也没闲着,她怕下雨的时候还没到能躲雨的地方,就想着做个蓑衣出来挡雨。一般来说,蓑衣多用棕榈叶或者蓑草来做,但她们没有这些,只能用捡的普通的草,性能肯定是没有用棕榈叶做的好的,但能挡一时已经不错了。
蓑衣皎皎没做过,但她聪明,宋嘉然趁着解手的功夫翻了下工具书,然后再和皎皎说想编织蓑衣时,假装灵光乍现提出了几个设想,皎皎立刻就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他们掉在队伍的最后,郑立晏一手抱着少康一手时不时拔着地上的草。宋嘉然和皎皎则手指翻动飞舞。
等队伍停住,许解差说找到了几个山洞,就地修整时,她们已经编出了四套蓑衣了。
宋嘉然将笨重的竹筐放在地上,还没喘一口气呢,就听见了一道声音,三叔,三婶,我娘让我来接少康。
第二十一章
宋嘉然回过头,来的正是蓉儿。
小姑娘原本也是精致的国公府小姐,在路上奔波了这几日,已是灰头土脸,衣裳脏兮兮的不说,脸上也有许多灰。
她局促地站在那,左手扣着右手。
虽不喜钱氏,但对她的孩子宋嘉然倒是没什么恶感。尤其是她两个女儿。
钱氏是个重男轻女的,有了少康后,对两个闺女就不闻不问,被判流放后,这一路上更是动辄打骂,偏生郑立勤也不管。
也不过六七岁的孩子,宋嘉然不欲为难她,从郑立晏怀里接过少康,抱到蓉儿身边。
你怎么才来啊!少康一落地,便冲着蓉儿吼道。
孩子都是跟着父母有样学样的,钱氏对两个女儿态度不好,少康自然也不会对两个姐姐尊重,他对待蓉儿英儿,不像对弟弟对长姊,倒想主人对仆人。
队伍刚停下,我就来了。蓉儿小声道。
快走!快走!我要找娘!少康大声道,还伸出手拍她,他如今也有五岁,手劲也不小。
宋嘉然就在一旁看着,并未阻拦,她再同情蓉儿英儿,也没有做婶婶的,插手二房管教孩子的道理。她今日若是管了,钱氏又得有借口找她麻烦。
蓉儿也没躲,硬生生地挨了少康这一掌,却没立刻带着他走,而是期期艾艾地看着宋嘉然,好一会,才小声道,三婶我,我肚子又疼了,您还有没有那日的药丸
宋嘉然一愣,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会蓉儿,见她气色也不像是肚子疼的样子,而且眼神飘忽躲闪,就道,蓉儿,你当真肚子疼?不是三婶吓唬你,那药丸虽然见效快,可是吃多了,也会有些不好的副作用。
蓉儿眼睛微瞪,立刻摇头,那,那我不疼了!三婶,我带走少康先走了!说完就牵着少康往钱氏那边跑去。
什么情况?蓉儿这是在撒谎?她要那药丸做什么?宋嘉然不由问道,她忍不住阴谋论起来。
郑立晏沉吟了一会,你也别想太多,许是,觉得那药丸有点甜?
?宋嘉然眨眨眼,她竟然觉得郑立晏说得有些道理,那日她看出钱氏的诡计,塞到蓉儿嘴里的不过是普通的糖丸,虽然她喂水喂得快,但那孩子指不定尝出甜味了。
这些日子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许是馋嘴了,才假装肚子疼来找她拿药。
宋嘉然想到这,忍俊不禁。
行了,别琢磨了,郑立晏抬头看天,已经越来越暗,空气中的湿意也越来越明显,那我去找许解差了?
嗯。宋嘉然点点头。
见他走了,皎皎才问道,嫂嫂,哥哥去找许解差做什么?他们现在是罪犯之身,与那些差役天然不对等,而且那许解差装腔作势,性子暴戾,皎皎不喜欢此人。
这不是快下雨了吗?咱们吃了几天窝窝头野菜梗,不吃点肉食,会出事儿的。就算她能和郑立晏偷偷加餐,但也不敢吃些味道大的东西,这几日,唯一的肉菜,就是卤蛋了。
但卤蛋一积分才两个,买一次一积分就没了,若是天天买,他们根本就存不下来积分。他们之前存下来的加上这些天签到的积分,除去买馒头的两积分、买书的十积分、买糖丸的一积分、买卤蛋的两积分的,手里只剩下十五个积分了。
这点积分,要是接下来路上遇上点什么大事,就糟了。
所以他们得想办法开流节源。他们今日上山,郑立晏眼睛尖,在林中瞧见了不少小动物,他倒没想去抓个野鸡或者兔子什么的,他是想着,这片山林既然能有这么些动物,肯定是有水源的。
有水源就有鱼,而现在天将下雨,河里肯定会有鱼儿冒泡,他是想着,和许解差打个商量,去捕鱼。
皎皎听了之后赞同道,哥哥真聪明,只是,许解差能同意吗?
宋嘉然微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①我们虽是戴罪之身,但许解差此行的任务就是把我们安全送到北疆。途中人数若有所折损,虽不会让他付出惨痛代价,但多少不利于功绩。
因此,只要我们没犯大错,他不会拿我们怎么样。而且,临行前,他收了好处,咱们有求于他行个方便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事可不止有利于我们。这天气渐冷,又劳累了一天,若是能喝上一碗热乎的鱼汤,谁心里能不舒坦呢?
皎皎若有所思,她读的书也不少,但世家大族,不需要女子有多出息,因此女子在闺阁里读的书多是诗词一类,陶冶情操即可。诗词风花浪漫,能让她体会各种情感,却不会教她人情世故。
而且她又不像其他女子,有母亲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她自幼生活在老太太身边,她是她这一辈的嫡幼女,老太太对她不算差,可也就是像养个金丝雀儿的,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了,横竖府里不缺这些,但一应家中大事、各府人情往来,却从未教过她的。
如今听了宋嘉然的一番话,不禁思虑良多。
她看向哥哥去的方向,也不知哥哥与那许解差说了什么,只见那许解差招呼了几个差役,又叫上流放队伍里的一些男人,和哥哥一起,钻进了林子里。
看来,哥哥嫂嫂的目的,达成了。
郑家人中,郑立全和郑立昆也被喊去了,李氏和小吴氏就有些心慌,跑过来找宋嘉然问情况。
三嫂,这是怎么了?那些差役为何把夫君叫走?小吴氏急急忙忙问道。
宋嘉然也没瞒着,简单说了两句。
小吴氏却不肯信,鱼?这荒山野岭的,能有鱼吗?三嫂,你可别坑害了咱们,要是没找到水源,没捉到鱼,惹得许解差生气了,迁怒我们怎么办?
李氏也道,三嫂,你和三哥主意也太大了些,便是不吃鱼又能如何
听了这两的话,宋嘉然都要气消了,她冷着脸,两位放心,主意是我夫君出的,便是许解差生气,也只会对我夫君撒,牵扯不到你们。倒是二位如此不相信,那要是待会捕到了鱼煮鱼汤时,二位也别喝了?
两人一滞,若真有鱼汤,她们怎会不喝?这几日吃那些糟糠物都要吃吐了。
哼,三嫂最好祈祷没事!小吴氏说不过,甩了袖子就走,李氏也赶紧跟上。
宋嘉然没理两人,和皎皎一起,抱着竹筐进了山洞。这儿的山洞虽不少,但都不大,一个容纳二十几人已是极限,郑家就有二十个人,便全分到了一个山洞,还另塞了两家人进来。
那两家人许是见他们人多,也不争抢,自觉占了靠外面的地方。
宋嘉然侧着身子走了进去,里面洛氏她们正在收拾。
好位置已经被占的差不多了,宋嘉然也不介意,找了个空地方便将竹筐放了下来。刚将扎的草墩子拿出来坐下,钱氏就走了过来。
三弟妹,这一路上就看见你和皎皎忙个不停,这都是做了些什么啊?她说着就蹲下来要翻竹筐。
啪!宋嘉然直接拍掉她的手,笑道,也没什么,都是些二嫂瞧不上的。她这可是实话,她们之前做的草毯子之类,原本还以为其他人看见了会来要,但他们不仅没要,还话里话外的讽刺才没几天他们三房就和那些泥腿子一般模样了,什么东西都往身上盖。
宋嘉然当时还不明白,怎么做拐杖做竹筐的时候,各房也没说什么,都跟着做了,这草毯草帽却嫌弃呢?后来一琢磨也懂了,拐杖竹筐这些,他们没有,但这些玩意又很有必要,所以他们即便嫌弃也得有。
但草毯这些垫在身上或盖在身上的,他们手里还有衣服可以代替,自然就不勉强自己用了。
想明白这些,宋嘉然很是无语,都什么时候了,还把自己当贵族呢。
但她也没戳穿,他们嫌弃就嫌弃吧,若真是看上了,她还得想着怎么应对。
钱氏被打得手一痛,不由轻呼,她来自然不是为了宋嘉然她们做的那些东西。但宋嘉然不让她碰竹筐,她也没办法,之后悻悻然离开了。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了,眼看着天色越来越不好,一副风雨欲来的景象,郑立晏他们终于回来了。让人高兴的是,他们手里都提着鱼。
真捉到了鱼,许解差很高兴,大声吩咐小弟,去马车上拿口大锅下来,今儿个喝鱼汤!人人有份!
那小弟立刻道:好嘞!我这就去!
听到人人有份这几个字,众人都兴奋了。立刻有女人上前,许解差,我厨艺不错,不如让我煮这鱼汤?
只要当了这掌厨的,昧点鱼汤下来不是难事。
郑家人也有些心动,但他们自诩高贵,都做不出这入庖厨之事。以前在国公府里,偶尔做个小点心那是意趣儿,无伤大雅。可现在可是给几十人做饭,这种有伤身份的事,他们做不来。
作者有话说:
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先秦《六韬引谚》。
第二十二章
铁锅支起来,底下架着烧得火热的柴火,没一会,锅里的水就滚开了。
恋耽美
小吴氏没想到把自家夫君也拉下了水,三哥说笑了,你那五弟你还不知道,他哪里会这些
哎,五弟妹,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宋嘉然立刻给丈夫送上助攻,我夫君一开始也不会啊,但一想到,祖母走路不必再那么吃力,顿时充满干劲,这不,这就做出来了!俗话说,有心则灵,五弟平日最是孝顺,只要是为了父亲,只是做个拐杖,这点小事,肯定难不到他!
父亲,您也很想收到五弟亲手给您做的拐杖吧?宋嘉然问郑鹏。
郑鹏不由点头,他虽偏疼大儿子,但对着小儿子也是疼爱的,相比老三做的,他还是更希望收到小儿子亲手做的拐杖。而且,他年纪也不小了,这走了一早上路,身子累得很,若是能有跟拐杖,的确要好上不少
也不知为父有没有这个福气他这话一出,别说郑立昆了,其他几个也围了过来。
儿子愿为父亲亲手制拐!他们躬身齐道。
郑鹏立刻就欣慰了,手抚上自己的这几日没有打理导致有些凌乱的短须,好,好!
他们这边一齐说话的动静有些大,周围的人不由看了过来。
有差役躺在马车车辕上,边往那边看边往嘴里丢着花生米,头儿,这郑家可真热闹啊!
许解差半眯着的眼睛睁开,热闹?看来是还没累着!
他坐起了身,下了马车,走到一匹马前,翻身上去。
驾!马直冲着郑家人的方向奔去,在略过郑家人身边时,许解差一甩鞭子,吓得郑家人四处奔散。
吁!许解差扯住缰绳,嘴角狞笑,歇息好了?歇息好了那就上路!
大夏疆域广阔,有十六大州,北疆位于大夏最北边,距离都城所在的中州,有上千公里,途经云州、幽州两大州。
此次流放,从都城出发,到云州需要一个月多月的时间。
流放的队伍,在路上走了三天,也不过刚离开中州腹地。
这天,又是天还未亮,差役就甩着马鞭把流放的犯人叫醒赶路。
宋嘉然连忙收了垫在身下的草毯,折好放进竹筐里,又将竹筐背在背上。
这竹筐重量不小,里面不仅放了草毯,还有他们的包袱、草帽、竹碗、竹筷这些。但宋嘉然并没有让郑立晏帮忙背,因为他背后的那个更重,这几天捡的树枝、尖锐的石头都在里面。他前面还得抱个少康。
这些竹筐竹碗之类的东西,是前天他们路过了一片竹林,郑立晏去砍了几根竹子做成的。他自然是不会做竹筐的,这玩意,皎皎也不会。还是宋嘉然在系统商城花了五积分买了本手工艺的书,郑立晏照着上面做,才做成的。
照例还是先做好一个给老太太送去,但老太太不想背,就给了儿子郑鹏。
其他房瞧着有些眼热,但也不好意思直接让郑立晏帮着做,最后还是郑立全闷着脑去砍了几根竹子然后拿着竹子来请教郑立晏,郑立晏教了他,他自己做成后,其他人也有样学样的。
如今每房都有个竹筐。
宋嘉然喘了口气,他们昨日是歇在一座山脚下,此时走在这崎岖的上山路上,累得很。
郑立晏腾出一只手扶住她,我瞧着这天色不对,今日可能得下雨。
她一愣,如今已经入秋,秋雨却久久未至,若是下雨也很正常,只是,我怎么不知道,你还会瞧天色?
郑立晏伸手敲一下她的头,你看那儿?
宋嘉然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那儿是一颗大树,她走过去一些,才看清大树底下有着一堆蚂蚁正在搬家。
而且我之前看见了不少蚊虫在低空中飞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身上有些黏糊他发现宋嘉然的眼神有些古怪,怎么了?
没什么你眼神可真好。他们走在山路上,离那棵树可有些距离呢,郑立晏居然能看清树下的蚂蚁!
噗嗤。皎皎在一旁没忍住笑出声来。她这几日也不用在前头扶住老太太了。少康被交到了他们这儿,钱氏得了空,便抢着要扶老太太。
郑立晏没忍住又敲了一下宋嘉然的脑袋,这人,怎么有时候这么脱线呢!
宋嘉然吐了吐舌头,她看了看天色,要是下雨的话,可麻烦了。他们如今在半山上,这条件下雨了都没处躲。
要不要和许解差说一声?她低声问道。
应该不用,郑立晏摇摇头,那些差役里,应该也有会看天气的人。
果然,如郑立晏所说,这天早上的行路,宋嘉然明显感觉到差役催促他们快点走的频率多了不少次。
这儿是山路,本就走得艰难,再一快,队伍里就有人怨声载道,许解差也不惯着他们,直言道不按时到达目的地,今儿个就没晚饭了。
他们的饭时,都由差役们所发,一天两顿,都不是些什么好吃食,只能勉强饱肚子。若是少吃一顿晚饭,等到第二天午饭就太难捱了。
这话一出,也没人抱怨了,都闷着头往前走。
这一天,连午饭都是边走边吃的。
一路上,宋嘉然他们也没闲着,她怕下雨的时候还没到能躲雨的地方,就想着做个蓑衣出来挡雨。一般来说,蓑衣多用棕榈叶或者蓑草来做,但她们没有这些,只能用捡的普通的草,性能肯定是没有用棕榈叶做的好的,但能挡一时已经不错了。
蓑衣皎皎没做过,但她聪明,宋嘉然趁着解手的功夫翻了下工具书,然后再和皎皎说想编织蓑衣时,假装灵光乍现提出了几个设想,皎皎立刻就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他们掉在队伍的最后,郑立晏一手抱着少康一手时不时拔着地上的草。宋嘉然和皎皎则手指翻动飞舞。
等队伍停住,许解差说找到了几个山洞,就地修整时,她们已经编出了四套蓑衣了。
宋嘉然将笨重的竹筐放在地上,还没喘一口气呢,就听见了一道声音,三叔,三婶,我娘让我来接少康。
第二十一章
宋嘉然回过头,来的正是蓉儿。
小姑娘原本也是精致的国公府小姐,在路上奔波了这几日,已是灰头土脸,衣裳脏兮兮的不说,脸上也有许多灰。
她局促地站在那,左手扣着右手。
虽不喜钱氏,但对她的孩子宋嘉然倒是没什么恶感。尤其是她两个女儿。
钱氏是个重男轻女的,有了少康后,对两个闺女就不闻不问,被判流放后,这一路上更是动辄打骂,偏生郑立勤也不管。
也不过六七岁的孩子,宋嘉然不欲为难她,从郑立晏怀里接过少康,抱到蓉儿身边。
你怎么才来啊!少康一落地,便冲着蓉儿吼道。
孩子都是跟着父母有样学样的,钱氏对两个女儿态度不好,少康自然也不会对两个姐姐尊重,他对待蓉儿英儿,不像对弟弟对长姊,倒想主人对仆人。
队伍刚停下,我就来了。蓉儿小声道。
快走!快走!我要找娘!少康大声道,还伸出手拍她,他如今也有五岁,手劲也不小。
宋嘉然就在一旁看着,并未阻拦,她再同情蓉儿英儿,也没有做婶婶的,插手二房管教孩子的道理。她今日若是管了,钱氏又得有借口找她麻烦。
蓉儿也没躲,硬生生地挨了少康这一掌,却没立刻带着他走,而是期期艾艾地看着宋嘉然,好一会,才小声道,三婶我,我肚子又疼了,您还有没有那日的药丸
宋嘉然一愣,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会蓉儿,见她气色也不像是肚子疼的样子,而且眼神飘忽躲闪,就道,蓉儿,你当真肚子疼?不是三婶吓唬你,那药丸虽然见效快,可是吃多了,也会有些不好的副作用。
蓉儿眼睛微瞪,立刻摇头,那,那我不疼了!三婶,我带走少康先走了!说完就牵着少康往钱氏那边跑去。
什么情况?蓉儿这是在撒谎?她要那药丸做什么?宋嘉然不由问道,她忍不住阴谋论起来。
郑立晏沉吟了一会,你也别想太多,许是,觉得那药丸有点甜?
?宋嘉然眨眨眼,她竟然觉得郑立晏说得有些道理,那日她看出钱氏的诡计,塞到蓉儿嘴里的不过是普通的糖丸,虽然她喂水喂得快,但那孩子指不定尝出甜味了。
这些日子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许是馋嘴了,才假装肚子疼来找她拿药。
宋嘉然想到这,忍俊不禁。
行了,别琢磨了,郑立晏抬头看天,已经越来越暗,空气中的湿意也越来越明显,那我去找许解差了?
嗯。宋嘉然点点头。
见他走了,皎皎才问道,嫂嫂,哥哥去找许解差做什么?他们现在是罪犯之身,与那些差役天然不对等,而且那许解差装腔作势,性子暴戾,皎皎不喜欢此人。
这不是快下雨了吗?咱们吃了几天窝窝头野菜梗,不吃点肉食,会出事儿的。就算她能和郑立晏偷偷加餐,但也不敢吃些味道大的东西,这几日,唯一的肉菜,就是卤蛋了。
但卤蛋一积分才两个,买一次一积分就没了,若是天天买,他们根本就存不下来积分。他们之前存下来的加上这些天签到的积分,除去买馒头的两积分、买书的十积分、买糖丸的一积分、买卤蛋的两积分的,手里只剩下十五个积分了。
这点积分,要是接下来路上遇上点什么大事,就糟了。
所以他们得想办法开流节源。他们今日上山,郑立晏眼睛尖,在林中瞧见了不少小动物,他倒没想去抓个野鸡或者兔子什么的,他是想着,这片山林既然能有这么些动物,肯定是有水源的。
有水源就有鱼,而现在天将下雨,河里肯定会有鱼儿冒泡,他是想着,和许解差打个商量,去捕鱼。
皎皎听了之后赞同道,哥哥真聪明,只是,许解差能同意吗?
宋嘉然微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①我们虽是戴罪之身,但许解差此行的任务就是把我们安全送到北疆。途中人数若有所折损,虽不会让他付出惨痛代价,但多少不利于功绩。
因此,只要我们没犯大错,他不会拿我们怎么样。而且,临行前,他收了好处,咱们有求于他行个方便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事可不止有利于我们。这天气渐冷,又劳累了一天,若是能喝上一碗热乎的鱼汤,谁心里能不舒坦呢?
皎皎若有所思,她读的书也不少,但世家大族,不需要女子有多出息,因此女子在闺阁里读的书多是诗词一类,陶冶情操即可。诗词风花浪漫,能让她体会各种情感,却不会教她人情世故。
而且她又不像其他女子,有母亲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她自幼生活在老太太身边,她是她这一辈的嫡幼女,老太太对她不算差,可也就是像养个金丝雀儿的,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了,横竖府里不缺这些,但一应家中大事、各府人情往来,却从未教过她的。
如今听了宋嘉然的一番话,不禁思虑良多。
她看向哥哥去的方向,也不知哥哥与那许解差说了什么,只见那许解差招呼了几个差役,又叫上流放队伍里的一些男人,和哥哥一起,钻进了林子里。
看来,哥哥嫂嫂的目的,达成了。
郑家人中,郑立全和郑立昆也被喊去了,李氏和小吴氏就有些心慌,跑过来找宋嘉然问情况。
三嫂,这是怎么了?那些差役为何把夫君叫走?小吴氏急急忙忙问道。
宋嘉然也没瞒着,简单说了两句。
小吴氏却不肯信,鱼?这荒山野岭的,能有鱼吗?三嫂,你可别坑害了咱们,要是没找到水源,没捉到鱼,惹得许解差生气了,迁怒我们怎么办?
李氏也道,三嫂,你和三哥主意也太大了些,便是不吃鱼又能如何
听了这两的话,宋嘉然都要气消了,她冷着脸,两位放心,主意是我夫君出的,便是许解差生气,也只会对我夫君撒,牵扯不到你们。倒是二位如此不相信,那要是待会捕到了鱼煮鱼汤时,二位也别喝了?
两人一滞,若真有鱼汤,她们怎会不喝?这几日吃那些糟糠物都要吃吐了。
哼,三嫂最好祈祷没事!小吴氏说不过,甩了袖子就走,李氏也赶紧跟上。
宋嘉然没理两人,和皎皎一起,抱着竹筐进了山洞。这儿的山洞虽不少,但都不大,一个容纳二十几人已是极限,郑家就有二十个人,便全分到了一个山洞,还另塞了两家人进来。
那两家人许是见他们人多,也不争抢,自觉占了靠外面的地方。
宋嘉然侧着身子走了进去,里面洛氏她们正在收拾。
好位置已经被占的差不多了,宋嘉然也不介意,找了个空地方便将竹筐放了下来。刚将扎的草墩子拿出来坐下,钱氏就走了过来。
三弟妹,这一路上就看见你和皎皎忙个不停,这都是做了些什么啊?她说着就蹲下来要翻竹筐。
啪!宋嘉然直接拍掉她的手,笑道,也没什么,都是些二嫂瞧不上的。她这可是实话,她们之前做的草毯子之类,原本还以为其他人看见了会来要,但他们不仅没要,还话里话外的讽刺才没几天他们三房就和那些泥腿子一般模样了,什么东西都往身上盖。
宋嘉然当时还不明白,怎么做拐杖做竹筐的时候,各房也没说什么,都跟着做了,这草毯草帽却嫌弃呢?后来一琢磨也懂了,拐杖竹筐这些,他们没有,但这些玩意又很有必要,所以他们即便嫌弃也得有。
但草毯这些垫在身上或盖在身上的,他们手里还有衣服可以代替,自然就不勉强自己用了。
想明白这些,宋嘉然很是无语,都什么时候了,还把自己当贵族呢。
但她也没戳穿,他们嫌弃就嫌弃吧,若真是看上了,她还得想着怎么应对。
钱氏被打得手一痛,不由轻呼,她来自然不是为了宋嘉然她们做的那些东西。但宋嘉然不让她碰竹筐,她也没办法,之后悻悻然离开了。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了,眼看着天色越来越不好,一副风雨欲来的景象,郑立晏他们终于回来了。让人高兴的是,他们手里都提着鱼。
真捉到了鱼,许解差很高兴,大声吩咐小弟,去马车上拿口大锅下来,今儿个喝鱼汤!人人有份!
那小弟立刻道:好嘞!我这就去!
听到人人有份这几个字,众人都兴奋了。立刻有女人上前,许解差,我厨艺不错,不如让我煮这鱼汤?
只要当了这掌厨的,昧点鱼汤下来不是难事。
郑家人也有些心动,但他们自诩高贵,都做不出这入庖厨之事。以前在国公府里,偶尔做个小点心那是意趣儿,无伤大雅。可现在可是给几十人做饭,这种有伤身份的事,他们做不来。
作者有话说:
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先秦《六韬引谚》。
第二十二章
铁锅支起来,底下架着烧得火热的柴火,没一会,锅里的水就滚开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