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越说越来劲,他开始引经据典。
“南朝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就说过‘刳肠剖臆、刮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在人身上动刀,压根不是医术,而是巫术!
这种观点得到了历代名医支持,唐朝的孙思邈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在《千金方》中提到华佗,单说‘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压根不提动刀子的手术。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于孙思邈的观点也给了一致肯定。在给《备急千金要方》做序就写了‘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胤祉摆出历朝历代有名有姓的行医观点,“一千五百五多年,集众人之智慧,难道琢磨不清楚该不该在人身上动刀?
事死如事生,尸体也是同样不应给破坏。我等礼仪之邦,岂能允许残酷之术大行其道,得有多冷血残忍才会做这种事?!”
这话掷地有声。
乾清门外,一众朝臣不得不说三贝勒说得对。
部分臣子更是投去赞同支持的眼神,更是暗道一句佩服。三贝勒不愧博学,这般旁征博引。
武拂衣并非心无波澜,现在心里就一句话,「号外,号外,大清有狐狸成精了。」
老三所引用的每一个例子,竟然全都在胤禛的意料之内。她刚刚在信上都读过了一遍一模一样的话。
要是换个不知内情的,这场面活脱脱就像是胤禛隔空操控了胤祉的思维。
武拂衣能面不改色地听完,也亏得她养气功夫深。
这会先抛出一句赞美,“三哥真是饱览群书,弟弟佩服你对仁义之行的坚守。”
胤祉差点飘起来,四弟这是被他学识折服了?
他不由抬眸瞧了一眼康熙,只见汗阿玛微微颔首,也像是认同了这番话。
下一刻,武拂衣却打破了胤祉的幻想。
“三哥刚刚质问,我在刑部轮值时是否用了心。不瞒三哥,正是因为有所研究,所以我支持合理合法的实践研究。人,不能一味地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这就也抛出了典籍,“三哥引经据典,将古人之法视作最好,却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提更远的朝代,就说三哥提到的宋朝。
宋慈的《洗冤集录》鼎鼎有名,对验伤验尸等给出标准参考,此书是刑部办案必读。写成这样一本帮助揭露罪案的书籍,难道不需要验尸动刀?若非秉持着以民为重的心,直面血腥,岂能造福百姓使得他们不蒙受无辜之罪。”
武拂衣没有到此为止,而报出了一组数据。
“三哥,倒也不必说古人帮我们做好了研究,现在就不必再继续,就是《洗冤集录》之中也有错误。
我就说两个例子。「男子骨白,女子骨黑」,这就是错误一,事实上男女的骨骼颜色一样。
对于颅骨数量,宋慈写「男子八片,女子六片,蔡州人九片」,这也是错的。男女皆是八片,更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不同。”
前人的著作可以作为指引参考,但完全相信它是对的,反而是一种错误了。
武拂衣接着问:“三哥觉得没必要研究,看来真的没仔细读过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你认为延续了一千五年的名医之说可信,与大海另一侧的欧罗巴众人何其相似。
他们也固守古罗马的错误理论一千年,搞祖宗之法不可变,并且一百多年前将提出质疑的人处以火刑。如今数理格物新学兴起,终是证明大火焚烧之人提出的质疑非常正确。
此等悲剧,你想要大清也上演吗?你口口声声礼仪之邦,就是固步自封容不得更正吗!”
胤祉越听越面色僵硬,不可能,怎么就这么巧,那本妖书里面的内容竟是如此打他的脸?
武拂衣却没有继续咄咄逼人,只补充了最后一番话。
她放缓了神色,“三哥,你对仁心仁术的推崇,弟弟是认可的。但也希望你能接受不一样的声音,就如你刚刚提到了华佗。
《三国志》写了,曹操终是后悔杀了华佗,’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若是华佗在世,曹冲有活命的可能性。如今做合法合理的研究,是为百姓谋求更多活命的生机,以及遇上罪案时破案的希望。”
话到此处,不再多言。
武拂衣又恢复了雍郡王一贯的冷淡表情。偏偏,最后以华佗举例是狠狠扎了胤祉一刀。
众所周知,华佗是被曹操杀死的。
自他死后,外科术没有再传承下来,曹操的头疾也无人可医治。
史书记载,曹操终于愿意承认后悔杀了华佗,因为他心爱的儿子曹冲得不到医治病逝。但之前他又何尝不是死鸭子嘴硬,难道不后悔自己的头疾再无大夫可以医治。
如果胤祉无容人之量,不允许一些必要的医学研究,是不是也会造成这样的困局?
武拂衣表面上说的是担忧哪家孩子有病治不好了。但往深了想,与曹操同等地位,甚至更高的可不就是皇上了。
康熙得病,却没有更好的医治方法,会不会也怨恨胤祉的这番言辞呢?
这种事情发生过。
康熙患疟疾,太医院给不出好方法,推三阻四到在最后病危关头,才给皇上用了西洋的金鸡纳霜。
武拂衣希望康熙能回忆起过往,西洋之术对他有活命的帮助。
--
“南朝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就说过‘刳肠剖臆、刮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在人身上动刀,压根不是医术,而是巫术!
这种观点得到了历代名医支持,唐朝的孙思邈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在《千金方》中提到华佗,单说‘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压根不提动刀子的手术。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于孙思邈的观点也给了一致肯定。在给《备急千金要方》做序就写了‘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胤祉摆出历朝历代有名有姓的行医观点,“一千五百五多年,集众人之智慧,难道琢磨不清楚该不该在人身上动刀?
事死如事生,尸体也是同样不应给破坏。我等礼仪之邦,岂能允许残酷之术大行其道,得有多冷血残忍才会做这种事?!”
这话掷地有声。
乾清门外,一众朝臣不得不说三贝勒说得对。
部分臣子更是投去赞同支持的眼神,更是暗道一句佩服。三贝勒不愧博学,这般旁征博引。
武拂衣并非心无波澜,现在心里就一句话,「号外,号外,大清有狐狸成精了。」
老三所引用的每一个例子,竟然全都在胤禛的意料之内。她刚刚在信上都读过了一遍一模一样的话。
要是换个不知内情的,这场面活脱脱就像是胤禛隔空操控了胤祉的思维。
武拂衣能面不改色地听完,也亏得她养气功夫深。
这会先抛出一句赞美,“三哥真是饱览群书,弟弟佩服你对仁义之行的坚守。”
胤祉差点飘起来,四弟这是被他学识折服了?
他不由抬眸瞧了一眼康熙,只见汗阿玛微微颔首,也像是认同了这番话。
下一刻,武拂衣却打破了胤祉的幻想。
“三哥刚刚质问,我在刑部轮值时是否用了心。不瞒三哥,正是因为有所研究,所以我支持合理合法的实践研究。人,不能一味地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这就也抛出了典籍,“三哥引经据典,将古人之法视作最好,却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提更远的朝代,就说三哥提到的宋朝。
宋慈的《洗冤集录》鼎鼎有名,对验伤验尸等给出标准参考,此书是刑部办案必读。写成这样一本帮助揭露罪案的书籍,难道不需要验尸动刀?若非秉持着以民为重的心,直面血腥,岂能造福百姓使得他们不蒙受无辜之罪。”
武拂衣没有到此为止,而报出了一组数据。
“三哥,倒也不必说古人帮我们做好了研究,现在就不必再继续,就是《洗冤集录》之中也有错误。
我就说两个例子。「男子骨白,女子骨黑」,这就是错误一,事实上男女的骨骼颜色一样。
对于颅骨数量,宋慈写「男子八片,女子六片,蔡州人九片」,这也是错的。男女皆是八片,更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不同。”
前人的著作可以作为指引参考,但完全相信它是对的,反而是一种错误了。
武拂衣接着问:“三哥觉得没必要研究,看来真的没仔细读过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你认为延续了一千五年的名医之说可信,与大海另一侧的欧罗巴众人何其相似。
他们也固守古罗马的错误理论一千年,搞祖宗之法不可变,并且一百多年前将提出质疑的人处以火刑。如今数理格物新学兴起,终是证明大火焚烧之人提出的质疑非常正确。
此等悲剧,你想要大清也上演吗?你口口声声礼仪之邦,就是固步自封容不得更正吗!”
胤祉越听越面色僵硬,不可能,怎么就这么巧,那本妖书里面的内容竟是如此打他的脸?
武拂衣却没有继续咄咄逼人,只补充了最后一番话。
她放缓了神色,“三哥,你对仁心仁术的推崇,弟弟是认可的。但也希望你能接受不一样的声音,就如你刚刚提到了华佗。
《三国志》写了,曹操终是后悔杀了华佗,’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若是华佗在世,曹冲有活命的可能性。如今做合法合理的研究,是为百姓谋求更多活命的生机,以及遇上罪案时破案的希望。”
话到此处,不再多言。
武拂衣又恢复了雍郡王一贯的冷淡表情。偏偏,最后以华佗举例是狠狠扎了胤祉一刀。
众所周知,华佗是被曹操杀死的。
自他死后,外科术没有再传承下来,曹操的头疾也无人可医治。
史书记载,曹操终于愿意承认后悔杀了华佗,因为他心爱的儿子曹冲得不到医治病逝。但之前他又何尝不是死鸭子嘴硬,难道不后悔自己的头疾再无大夫可以医治。
如果胤祉无容人之量,不允许一些必要的医学研究,是不是也会造成这样的困局?
武拂衣表面上说的是担忧哪家孩子有病治不好了。但往深了想,与曹操同等地位,甚至更高的可不就是皇上了。
康熙得病,却没有更好的医治方法,会不会也怨恨胤祉的这番言辞呢?
这种事情发生过。
康熙患疟疾,太医院给不出好方法,推三阻四到在最后病危关头,才给皇上用了西洋的金鸡纳霜。
武拂衣希望康熙能回忆起过往,西洋之术对他有活命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