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卖玻璃窗所得都用于牛痘推广。一方面,人们表达了对玻璃窗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售卖速度能够更快筹集牛痘接种经费。
种种因素叠加,需要立刻开设专门制作玻璃窗的分厂。
雍郡王被委派了监工任务。监督施工,对四阿哥来说是轻车熟路的工作。
虽然建造宅邸与玻璃厂有差异,但要协调哪些部门,如何调动物资等等的流程相似。
武拂衣也早有准备,去年十月烧制出大块玻璃之际,就摸清了玻璃厂的建造全过程。
六年前,德意志传教士纪理安负责设计玻璃厂。从房屋结构到厂内窑炉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
有设计图与实物做参考,在此基础上建造成适合制造大玻璃的工坊,一个半月绰绰有余。
地点在去年年末已经圈定,火器营附近的空地。等分厂建造完毕,直接拉一队士兵去驻守看管。
眼下,大块玻璃的低成本制造技术是会生金蛋的鸡,需要充足的武力保证它不被窃取。
玻璃窗不只是卖给京城内的官员,其他地方也要推广牛痘,那么玻璃窗也就会前一步售卖。
比如说江南。
江南富庶,但如今也仅有曹寅一家装有玻璃窗,是从广州运来的西洋货。
曹寅年轻时做了康熙的侍卫,三十四岁就任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肥到流油的差事,采买各种御用品,尤其是丝织品。
曹家又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凭着与皇帝的亲近关系,可以领用内务府帑银经商。通俗点说就是向皇上的私库借来本金,以此去经商,所得的利润再与皇上分成。
皇上愿意借出越多的钱,表明对那家人越是信任。
康熙对曹家无疑是信任的,前三次南巡都是有曹寅接待,今年也是相同的打算。
武拂衣关注了有西洋玻璃窗的人家,自然也就稍稍查了查曹家。
今年曹寅四十四岁,长子曹顒十三岁尚未成亲。换句话说,这会曹寅的孙子曹雪芹还是没影子的事。
江南之地有没有曹雪芹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方势力盘根错节。此去南巡,不一定会风平浪静。
那么还要去吗?或是索性留在京城?
毕竟皇上不在京城,约等于是山中无老虎的状态,是能过得轻松些。
想了想,武拂衣决定能去还是要去的。
这样光明正大的出行是实地考察的好机会。不仅要去,最好还能争取不和皇上走一条路,美名其曰微服私访。
想要去江南转一圈,或是想要在京城谋个好差事的是大多数。
于是,春节在众人苦读中过去了。
二月上旬,纷纷递交对牛顿《原理》的读书报考。
在截止日期二月初十之前,所有该交功课都交了,但从他们的黑眼圈与憔悴眼神能看出,极少有人摆平了那个叫牛顿的英吉利男人。
康熙表示会在十天后给出考评结果,谁博得头筹,谁写得不尽人意,都会体现在南巡事宜的安排上。
这一天,梁九功带着密旨来到即将竣工的玻璃厂分厂。皇上私下召见雍郡王,是要共同阅卷。
武拂衣其实不想去,一群没物理学基础的人,用一个月读牛顿,用十天写心得,能有几篇正经文章?
太可惜,这活要在乾清宫里做,不能让胤禛代劳。否则就能让他去体会一把,那些读书心得会有多“精彩纷呈”。
康熙怎么就不能一个人批阅呢?
共同阅卷的旨意,对武拂衣不是恩赐,而是让她不得不体会一把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人挖了坑,自己也是要朝里面扑通跳进去了。
第四十六章
阅卷不是一件好差事。
不出武拂衣所料, 呈给康熙的七十三份读书心得大部分都很辣眼睛。
说得好听点写出了天花乱坠之感,说得真实些就是东拉西扯不着要点,更有甚者否定了经典力学原理, 用上了天上星星住着神仙的一套说辞。
当然了, 也不全是不堪入目的文章。
矮子里面拔高个, 还是能挑出两三个像样的回答。
像是胤祯是被无意中被训练出来,因为得了四哥的要求在书库里找伽利略相关书籍, 就从伽利略联系到牛顿。
他不懂意大利文,也能主动找传教士翻译了几篇。
虽然对两人的理论体系还是搞不清楚,但也能找出些有价值的发现, 比如伽利略为牛顿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颇有一脉相承之势。
武拂衣在编写《『原理』解析》时, 没有直接提及牛顿的前辈们都有谁,希望读书的人主动去寻找物理学的发展脉络。
很可惜,除去十四收到了风声, 又扣除胤禛代笔的雍郡王答卷,其余七十一份读书心得中仅有一人做到了。
对于鹤立鸡群的答题者,阅卷人多看一眼姓名再正常不过。
落款是纳兰富森,乍一听有点陌生。京城里, 似乎没怎么听说过这号人物。
不过,此次呈交读书心得的人都是被康熙赠书在先。即便鲜少听闻其名,也不会是彻底的无名之辈。
武拂衣很快想到了, 纳兰富森名不见经传,但他的父亲却闻名天下,正是故去十七年的纳兰性德。
富森是纳兰性德的遗腹子,其生母却不为众人所知,据说可能是江南女子沈氏。
--
种种因素叠加,需要立刻开设专门制作玻璃窗的分厂。
雍郡王被委派了监工任务。监督施工,对四阿哥来说是轻车熟路的工作。
虽然建造宅邸与玻璃厂有差异,但要协调哪些部门,如何调动物资等等的流程相似。
武拂衣也早有准备,去年十月烧制出大块玻璃之际,就摸清了玻璃厂的建造全过程。
六年前,德意志传教士纪理安负责设计玻璃厂。从房屋结构到厂内窑炉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
有设计图与实物做参考,在此基础上建造成适合制造大玻璃的工坊,一个半月绰绰有余。
地点在去年年末已经圈定,火器营附近的空地。等分厂建造完毕,直接拉一队士兵去驻守看管。
眼下,大块玻璃的低成本制造技术是会生金蛋的鸡,需要充足的武力保证它不被窃取。
玻璃窗不只是卖给京城内的官员,其他地方也要推广牛痘,那么玻璃窗也就会前一步售卖。
比如说江南。
江南富庶,但如今也仅有曹寅一家装有玻璃窗,是从广州运来的西洋货。
曹寅年轻时做了康熙的侍卫,三十四岁就任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肥到流油的差事,采买各种御用品,尤其是丝织品。
曹家又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凭着与皇帝的亲近关系,可以领用内务府帑银经商。通俗点说就是向皇上的私库借来本金,以此去经商,所得的利润再与皇上分成。
皇上愿意借出越多的钱,表明对那家人越是信任。
康熙对曹家无疑是信任的,前三次南巡都是有曹寅接待,今年也是相同的打算。
武拂衣关注了有西洋玻璃窗的人家,自然也就稍稍查了查曹家。
今年曹寅四十四岁,长子曹顒十三岁尚未成亲。换句话说,这会曹寅的孙子曹雪芹还是没影子的事。
江南之地有没有曹雪芹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方势力盘根错节。此去南巡,不一定会风平浪静。
那么还要去吗?或是索性留在京城?
毕竟皇上不在京城,约等于是山中无老虎的状态,是能过得轻松些。
想了想,武拂衣决定能去还是要去的。
这样光明正大的出行是实地考察的好机会。不仅要去,最好还能争取不和皇上走一条路,美名其曰微服私访。
想要去江南转一圈,或是想要在京城谋个好差事的是大多数。
于是,春节在众人苦读中过去了。
二月上旬,纷纷递交对牛顿《原理》的读书报考。
在截止日期二月初十之前,所有该交功课都交了,但从他们的黑眼圈与憔悴眼神能看出,极少有人摆平了那个叫牛顿的英吉利男人。
康熙表示会在十天后给出考评结果,谁博得头筹,谁写得不尽人意,都会体现在南巡事宜的安排上。
这一天,梁九功带着密旨来到即将竣工的玻璃厂分厂。皇上私下召见雍郡王,是要共同阅卷。
武拂衣其实不想去,一群没物理学基础的人,用一个月读牛顿,用十天写心得,能有几篇正经文章?
太可惜,这活要在乾清宫里做,不能让胤禛代劳。否则就能让他去体会一把,那些读书心得会有多“精彩纷呈”。
康熙怎么就不能一个人批阅呢?
共同阅卷的旨意,对武拂衣不是恩赐,而是让她不得不体会一把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人挖了坑,自己也是要朝里面扑通跳进去了。
第四十六章
阅卷不是一件好差事。
不出武拂衣所料, 呈给康熙的七十三份读书心得大部分都很辣眼睛。
说得好听点写出了天花乱坠之感,说得真实些就是东拉西扯不着要点,更有甚者否定了经典力学原理, 用上了天上星星住着神仙的一套说辞。
当然了, 也不全是不堪入目的文章。
矮子里面拔高个, 还是能挑出两三个像样的回答。
像是胤祯是被无意中被训练出来,因为得了四哥的要求在书库里找伽利略相关书籍, 就从伽利略联系到牛顿。
他不懂意大利文,也能主动找传教士翻译了几篇。
虽然对两人的理论体系还是搞不清楚,但也能找出些有价值的发现, 比如伽利略为牛顿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颇有一脉相承之势。
武拂衣在编写《『原理』解析》时, 没有直接提及牛顿的前辈们都有谁,希望读书的人主动去寻找物理学的发展脉络。
很可惜,除去十四收到了风声, 又扣除胤禛代笔的雍郡王答卷,其余七十一份读书心得中仅有一人做到了。
对于鹤立鸡群的答题者,阅卷人多看一眼姓名再正常不过。
落款是纳兰富森,乍一听有点陌生。京城里, 似乎没怎么听说过这号人物。
不过,此次呈交读书心得的人都是被康熙赠书在先。即便鲜少听闻其名,也不会是彻底的无名之辈。
武拂衣很快想到了, 纳兰富森名不见经传,但他的父亲却闻名天下,正是故去十七年的纳兰性德。
富森是纳兰性德的遗腹子,其生母却不为众人所知,据说可能是江南女子沈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