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代善,努尔哈赤之子,曾经是四大贝勒之首。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虽然继位,初期却依旧是四大贝勒共通执政。
与其他兄弟表现不同,代善一直贯彻着支持弟弟皇太极的态度。
哪怕皇太极驾崩,他也坚定表态应是父死子继,扶持福临继位。反对了多尔衮的兄终弟及之说。
等到康熙登基,代善的孙子杰书袭爵,他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又立下战功。
再说岳乐。
岳乐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其父阿巴泰没有排在在四大贝勒之中,创造的功绩也是平平。
岳乐与福临是同辈。
顺治帝临终前一度想过将皇位传给堂兄岳乐,而非儿子玄烨。问为什么?他信赖堂兄,更多于疼爱儿子。
若非孝庄与朝臣竭力反对,就没有康熙帝的存在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康熙登基,对于岳乐能有好脸色?即便最初秉持三年不改父命,可终是对安亲王一脉有所防备。
岳乐已经去世了十二年,但对他的清算没有到此为止。
就在去年,代善的另一位曾孙诺尼上书告状。
表示他就是苦主,在多年前岳乐掌管过宗人府,审理了他的案子给他判了不孝的死罪,将他革爵下狱。
诺尼后来被放了出来,也又恢复了贝勒的头衔,但对于岳乐的徇私误判一直耿耿于怀,每一天都希望能沉冤昭雪。
究竟是不是冤枉?是不是误判?
岳乐死了十二年,早就是死无对证。
康熙却站在了礼亲王一脉,将岳乐的谥号取消了,更是把他降爵位为安郡王。
因为有代善一脉、岳乐、康熙的恩怨在前,如今玻璃销售的人选也就不难推测了。
胤禛对康熙心思把握精准。
如果此前八福晋没有在牛痘研究中插一脚,那么还不一定会提醒康熙再次记起安亲王曾经带来的威胁。
岳乐是死了,但他曾经被顺治帝重用,甚至一度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他在朝中的关系网之广可想而知。
郭络罗氏越是积极能干,对于胤禩来说就越不利。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皇上,安亲王家的后人对于权力的渴望之心不死。
这些道理八阿哥懂吗?
胤禛推测八弟可能是真的不太懂。有时,汗阿玛表现出的看中反而是提防,表示了冷落反而才是保护。
很快,胤禛的推测成真。
康熙公布人选,让代善的曾孙椿泰负责玻璃窗的销售事宜。
然后,他又安慰没能当选的皇子们,别伤心别难过。很快了,一个月后春节就送他们一份厚礼作为补偿。
什么厚礼?
一众人云里雾里。
胤禛却要十分努力地去克制,让自己的嘴角别抽得太厉害。
他把自己翻译的《原理》汉译本交给了武拂衣,武拂衣给了他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赞美,然后承诺一定会让此译本堂堂正正地问世。
胤禛却很想知道,今年过节,收礼就收牛顿《原理》,众人的心情还能好吗!
第四十四章
康熙四十一年的春节, 比以往都寒冷了一些。不是天冷,而是部分人的那颗心拔凉拔凉的。
胤禩想破脑袋也没想到,汗阿玛所谓的厚礼居然是一套书。
既然以套论,当然不只一本。
总共分为三册。分别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对应的汉译本, 以及对此书的解析版《从零开始学『原理』》。
皇子从老大到老十四, 每个人都发了一套。
康熙也给宗亲、朝臣家发了。不难发现能拿到书的, 都是在京城有些牌面的人家, 多数人的孩子都去上书房念过书。
然而, 真的很难去判定在皇上面前有一席之地是否值得开心。
康熙给送书,不会允许你放在书架上吃灰。
拿到书的人不约而同想起一百二十遍魔咒。
回想在上书房念书的那些年,康熙的教育理念很严格。不只对皇室子弟有要求, 对皇子伴读也同样标准甚严。说是读一百遍记不住弄不懂书籍内容,那就背诵一百二十遍。
离开了上书房,居然还要再读书。
胤禩读了几页就开始脑袋发胀。
他是真的不善数理。虽然《原理》的解析版写得足够详尽明了,但让人看了就想打哈欠。
更不提每一章后面有自测题,来验证究竟有没有读懂牛顿的公式理论。他做了一章,十道题就对了一道,多么惨烈的分数。
大年初三, 胤禩到胤禟家串门, 憋不住提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谁让汗阿玛动了发书的念头, 今年春节都要在一心向学中度过了。”
“弟弟也想知道, 能好好‘问候’对方一下!”
胤禟说得同仇敌忾, 仿佛真的一无所知。
“这书的汉译本署名圆明居士,解析版落款五三山人, 全部是闻所未闻的外号,也许汗阿玛不知从哪里找的隐士高人。”
才怪!
胤禟心里狂喊,他认为自己能推测出真相。
牛顿的《原理》就是四哥要他设法买来的。
所谓「五三山人」, 这就是化名。一定是四哥为了避免众兄弟报复,才署名五三而不敢提一个四字。
早知今天要苦读,当初就不该那般实心眼地帮着四哥买书,送四哥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比送书要强千百倍。
--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虽然继位,初期却依旧是四大贝勒共通执政。
与其他兄弟表现不同,代善一直贯彻着支持弟弟皇太极的态度。
哪怕皇太极驾崩,他也坚定表态应是父死子继,扶持福临继位。反对了多尔衮的兄终弟及之说。
等到康熙登基,代善的孙子杰书袭爵,他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又立下战功。
再说岳乐。
岳乐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其父阿巴泰没有排在在四大贝勒之中,创造的功绩也是平平。
岳乐与福临是同辈。
顺治帝临终前一度想过将皇位传给堂兄岳乐,而非儿子玄烨。问为什么?他信赖堂兄,更多于疼爱儿子。
若非孝庄与朝臣竭力反对,就没有康熙帝的存在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康熙登基,对于岳乐能有好脸色?即便最初秉持三年不改父命,可终是对安亲王一脉有所防备。
岳乐已经去世了十二年,但对他的清算没有到此为止。
就在去年,代善的另一位曾孙诺尼上书告状。
表示他就是苦主,在多年前岳乐掌管过宗人府,审理了他的案子给他判了不孝的死罪,将他革爵下狱。
诺尼后来被放了出来,也又恢复了贝勒的头衔,但对于岳乐的徇私误判一直耿耿于怀,每一天都希望能沉冤昭雪。
究竟是不是冤枉?是不是误判?
岳乐死了十二年,早就是死无对证。
康熙却站在了礼亲王一脉,将岳乐的谥号取消了,更是把他降爵位为安郡王。
因为有代善一脉、岳乐、康熙的恩怨在前,如今玻璃销售的人选也就不难推测了。
胤禛对康熙心思把握精准。
如果此前八福晋没有在牛痘研究中插一脚,那么还不一定会提醒康熙再次记起安亲王曾经带来的威胁。
岳乐是死了,但他曾经被顺治帝重用,甚至一度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他在朝中的关系网之广可想而知。
郭络罗氏越是积极能干,对于胤禩来说就越不利。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皇上,安亲王家的后人对于权力的渴望之心不死。
这些道理八阿哥懂吗?
胤禛推测八弟可能是真的不太懂。有时,汗阿玛表现出的看中反而是提防,表示了冷落反而才是保护。
很快,胤禛的推测成真。
康熙公布人选,让代善的曾孙椿泰负责玻璃窗的销售事宜。
然后,他又安慰没能当选的皇子们,别伤心别难过。很快了,一个月后春节就送他们一份厚礼作为补偿。
什么厚礼?
一众人云里雾里。
胤禛却要十分努力地去克制,让自己的嘴角别抽得太厉害。
他把自己翻译的《原理》汉译本交给了武拂衣,武拂衣给了他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赞美,然后承诺一定会让此译本堂堂正正地问世。
胤禛却很想知道,今年过节,收礼就收牛顿《原理》,众人的心情还能好吗!
第四十四章
康熙四十一年的春节, 比以往都寒冷了一些。不是天冷,而是部分人的那颗心拔凉拔凉的。
胤禩想破脑袋也没想到,汗阿玛所谓的厚礼居然是一套书。
既然以套论,当然不只一本。
总共分为三册。分别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对应的汉译本, 以及对此书的解析版《从零开始学『原理』》。
皇子从老大到老十四, 每个人都发了一套。
康熙也给宗亲、朝臣家发了。不难发现能拿到书的, 都是在京城有些牌面的人家, 多数人的孩子都去上书房念过书。
然而, 真的很难去判定在皇上面前有一席之地是否值得开心。
康熙给送书,不会允许你放在书架上吃灰。
拿到书的人不约而同想起一百二十遍魔咒。
回想在上书房念书的那些年,康熙的教育理念很严格。不只对皇室子弟有要求, 对皇子伴读也同样标准甚严。说是读一百遍记不住弄不懂书籍内容,那就背诵一百二十遍。
离开了上书房,居然还要再读书。
胤禩读了几页就开始脑袋发胀。
他是真的不善数理。虽然《原理》的解析版写得足够详尽明了,但让人看了就想打哈欠。
更不提每一章后面有自测题,来验证究竟有没有读懂牛顿的公式理论。他做了一章,十道题就对了一道,多么惨烈的分数。
大年初三, 胤禩到胤禟家串门, 憋不住提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谁让汗阿玛动了发书的念头, 今年春节都要在一心向学中度过了。”
“弟弟也想知道, 能好好‘问候’对方一下!”
胤禟说得同仇敌忾, 仿佛真的一无所知。
“这书的汉译本署名圆明居士,解析版落款五三山人, 全部是闻所未闻的外号,也许汗阿玛不知从哪里找的隐士高人。”
才怪!
胤禟心里狂喊,他认为自己能推测出真相。
牛顿的《原理》就是四哥要他设法买来的。
所谓「五三山人」, 这就是化名。一定是四哥为了避免众兄弟报复,才署名五三而不敢提一个四字。
早知今天要苦读,当初就不该那般实心眼地帮着四哥买书,送四哥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比送书要强千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