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我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赵白鱼言罢就走。
赵三郎下意识喊:五郎
赵白鱼充耳不闻,没有停留。
赵三郎握紧拳头,跑到赵长风跟前难掩怒气地说:大哥,我没想到你能说这种话!我以为爹和你就算不是高义之人,至少是个一门心思为朝廷、为百姓的好官!
赵长风瞥了眼天真的三弟:好人当不了官,赵家子弟也当不了好人。
赵三郎不服:赵白鱼就能。
赵长风:所以他和赵家两清了。
赵三郎被堵得没话说,垂下头颅,颇为懊恼。
***
赵长风回小院时,被赵伯雍叫到书房,在书房里站了半天,看着赵伯雍写了满桌字、批了大半折子就是不主动开口。
半晌后,赵伯雍:他说什么?
赵长风:谁?
赵伯雍放下笔,十指交叉,看了会儿赵长风便开口:下去吧。
赵长风轻咳两声,磨蹭着道歉:我说,他希望宰执带头,让朝官以靖王谋朝篡位、动摇国家社稷为由,劝动陛下废除圣祖遗训,杀了持有丹书铁券的靖王。
赵伯雍眉心一动,没有就此发表意见。
赵长风见状便说:我觉得想法天真了点,别说宰执位高权重,犯不着触陛下霉头,就是百官劝陛下杀靖王就能停止大狱未免想得太简单。司马氏和东宫都牵扯其中,单凭这点也止不住大狱,何况东宫近年来动作频频,上次秦王一案,还想借我掌控宫内禁军,殊不知陛下对此了如指掌。陛下对东宫和皇后的容忍也达到极限总而言之,赵白鱼心是好的,但想法不容易实施。
除此之外,他还说什么?
没别的赵长风想起被他忽略的话:对了,赵白鱼还说司马骄贪污的罪由他来解决。证据在安怀德手里,他们巴不得搞死东宫,赵白鱼怎么解决?
赵伯雍若有所思:他既能说出这话,就代表胸有成竹。爹原先就觉得奇怪,虽然陛下本意不是看好赵白鱼,可为何搅翻淮南官场的人会是郑楚之?赵白鱼主审冤案,对簿公堂那一场,不该出现的司马骄和郑楚之都出现了,还拉扯进没到现场的安怀德,这是阴差阳错、是巧合吗?焉知不在赵白鱼的算计中?
赵长风愣住:五郎心计当真如此之深?
赵伯雍:钦差一到淮南,所有人的脑子和心思都绷紧,对陛下派钦差来的真正用意都心知肚明,应该早有防范。结果是淮南二三品大员纷纷落马,掉进浑水里,反而漩涡中心的人不知不觉爬到岸上,滴水不沾,干净脱身,一般人难有这作为。
他既能聪明至此,留有两手未可知。赵伯雍敲着桌同大儿子掰开了说:倘若司马骄贪污的罪名能洗脱,至少能救大狱名单里的一半官员,他们多和东宫有来往。接下来解决陛下心腹大患靖王,杀再多的官、迁怒再多人,也不如以最名正言顺的理由杀靖王更能使陛下心头畅快!
赵长风:这么说,赵白鱼的法子真可行?
赵伯雍无言,盯着紫檀木桌面,心头情绪复杂到了极点。
便是他,也很难想到如此完美的解局法子。
饶是他能想到这法子,也不会冒险去救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陌生人是和他同朝为官数十年的同僚。
赵白鱼,为何偏有那样不堪的生母?
***
枢密使府。
卢知院毕恭毕敬地送霍惊堂到门口,霍惊堂摆摆手:本王相信卢老是聪明人。到这儿,不用送了。
卢知院目送霍惊堂的背影消失,一转身,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回到书房深思熟虑,将临安郡王的来意说与幕僚。
幕僚深感不解:这位临安郡王自将兵权上交,便是一派不理世事的姿态,除非陛下调遣,否则闲赋在府,也不结交朋党,甚至是旧部也很少往来。如今做这出,是何意思?
另一个幕僚则说:会不会是借此时机笼络朝臣?他在这时候出面,那幸存的三百多人都欠小郡王救命之恩。
幕僚:可他是将出头做善人的机会让给了知院!
执扇的幕僚却说:官场没有不透风的秘密,如果小郡王有心救朝官,恐怕不止找了知院,应该还找了其他宰相。
卢知院:前两日,耳闻那赵白鱼登门拜访赵府,和赵伯雍发生极大的争执,说不定就是为这事吵架。
幕僚愣了下,问:知院认为此法可行?
卢知院沉默片刻:死马当活马医,能救东宫,为了婉儿,老夫也得挺着这把老骨头到垂拱殿前跪一跪,何况这办法并非不可行。
***
副枢密使府。
棋盘上,白棋被黑子包围,赵白鱼冥思苦想半天,选择将白子一扔,洒脱一笑并认输:大人棋艺精湛,白鱼自愧不如。
赵白鱼对面是高同知院,当朝宰执之一。
高同知捏着下巴一绺胡须,笑眯眯地望着赵白鱼说:英雄出少年,及冠当封侯。以你才学,三年定能进士及第,而你才十九,尚有大把时间再来一次。这次不必担心有人阻你科考,你拜在我门下,我定护你一路。
赵白鱼:白鱼谢大人的赏识,但科考于我无甚用途。与其和万千学子争进士之位,从九品小官做起,不如趁现在有官可做,多花点时间在如何报效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也能省下一个进士之位,留与他人,算是积德,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高同知笑笑地看他:小青天心善。
赵白鱼失笑:民间以讹传讹给白鱼的谬赞,大人千万别当真。
高同知看着棋局叹气:我也老啰,不知不觉为官三十载,做到这个位置也算是权倾朝野,只是官越做越大反而没有小赵大人敢辩黑白的勇气。
赵白鱼:我亦敬佩高大人二十年前孤身闯敌营,万马军中擒贼首,气吞万里,胸藏百万兵,何谈无勇?
高同知顿时哈哈大笑,位极人臣多年,什么马屁没听过?却还是头一次心甘情愿戴赵白鱼送的高帽,心情还格外畅快。
难得还有小辈记得老夫的往事。唉,你这小辈尚且有劝上不惧死的勇气,我一介老匹夫要是怕了,传出去后哪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赵白鱼立即起身,向高同知鞠躬:白鱼代谢高大人高义之举!
高同知单手扶起他:天色已晚,小赵大人何不留在府上用晚膳?
赵白鱼不好意思地拒绝:家里有人等着。今晚不回去,怕他闯进大人府上,冒犯大人及大人一干家眷。
高同知颔首,表示理解,家有悍妻和家有悍夫一个情况,叫人为难。
待送走赵白鱼,高夫人走出,重新摆弄棋盘询问:可行?
高同知:可以一试。
朝官从前逼着陛下必须听从圣祖留下的丹书铁券,不得不忍气吞声放过靖王,而今还是朝官,里头还有不少从前用各种各样的大道理逼迫陛下遵循祖训的人,由他们自打嘴巴,劝说陛下杀靖王,要是我,我能心情舒爽得放三天三夜的鞭炮。
就像是站在道德高地劝你谅解仇敌的那批人,有朝一日反过来求你别善良、别手软,弄死他娘的死敌,可不爽翻天?
高夫人失笑:难为小青天能想出这么损的招儿。
半天没得到高同知的回应,高夫人抬眼瞧去,犹如丈夫肚里的蛔虫,了然说道:嫉妒陈侍郎有这样的学生?
高同知淡然地瞟一眼高夫人:当儿子的,尚有认旁人做父的,何况只是个老师。再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高夫人笑个不停,知道高同知对赵白鱼评价极高,还是要打趣:赵白鱼此人如何?
高同知沉默良久,说道:智多近妖,心如菩萨。
***
朝中形同宰相的一品大员超过一半被说服,而卢知院被说服等同于东宫被拉动,顶头上司透露个意思下来,底下担惊受怕的朝官自然迅速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无不响应。
唯有期待大狱的章侍中还被蒙在鼓里,将他准备提拔的官员名单写进奏折,已经送进延和殿。
早朝时,一众朝臣在殿外等候,见到上差或同僚便互相问好,三两成群,言谈轻松,丝毫不见前两日的愁绪和恐惧,好像没淮南大案和大狱这回事。
难不成是他在发梦?
章侍中疑惑,来到赵宰执身边刚想拱手询问,后者忽地转身正衣冠,随后大步迈进垂拱殿,原是上朝时间到了,朝官们陆续进入殿内,等元狩帝出现。
早朝如常,到破晓时分,元狩帝询问淮南大案进展。
主审官郑楚之出列奏禀:回陛下,经臣夜以继日,不懈努力地追查审问,终于盘问出真相,安怀德确为靖王旧部,假意投诚东宫,假借东宫之名贪污淮南治理河道的银子,借职权之便屯兵
说到奉从靖王之命杀害江南皇商黄氏满门是为抢夺万年血珀时,元狩帝眼中浮现惊怒,拳头紧握,掌心被掐出血痕。
比初听闻靖王屯兵还更让元狩帝愤怒。
同时经臣令人连夜核算安怀德手里的账本,确认是新做不久的假账,不少隐秘数据对不上淮南历年税收,因此臣确定安怀德指认都漕司马骄贪污淮南税款是污蔑,借此攀咬东宫,动摇储君之位,意图以朋党之罪打击朝廷和淮南官场郑楚之突然提高音量,一脸义正言辞:靖王谋朝篡位之心不死,谋害朝廷命官,意图动摇社稷江山,罪大恶极,罪不容诛,请陛下严惩!
元狩帝以为还是老一套,脸上覆满寒霜,等待朝官的劝阻,而心里的杀意奔腾不止。
果不其然,赵伯雍出列:自陛下还是东宫储君之时,靖王便觊觎皇位,到陛下继承大统,靖王仍贼心不死,多番举止威胁朝堂稳定,概因手里有圣祖特赐丹书铁券和圣上顾念兄弟情分的仁慈,一次次得到宽恕。圣祖爷金口玉言,是天子之言,亦是家规祖训,不可有违,世人遵循家法祖训是常理,是孝道,天子遵循家法祖训是为国、为民之表率
又是这一套!
不尊祖训,不放过靖王,就是他不孝不义,于国于家都会留下恶名,可他们怎么不睁眼看看靖王干的这叫人事吗?
凭他靖王做的那些事,随便拎出一件就够他被凌迟处死!
元狩帝心火凶猛,眼球通红,就要按捺不住杀意时,却听赵伯雍话锋一转:但循规蹈矩、一成不变不适合天家、更不适合一个有盛世征兆的王朝,圣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前朝有罪己诏,天子政令并非毫无错处,即使是圣祖遗训,亦有陈旧不合理之处,自该规避,或者废除。
元狩帝:嗯?
赵伯雍慷慨陈词:靖王的所作所为罄竹难书,罪行滔天,如不以国法处置,如不严刑处置,国法还有威严可言?还能令行禁止、莫不率从吗?百姓还会遵纪守法吗?故
元狩帝神色微变,有情况。
臣恳请陛下处死靖王,以儆效尤!
第48章
赵伯雍出列, 慷慨陈词,引经据典, 章侍中听个开头就暗自窃喜, 此番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激怒元狩帝,牵连更多朝官。
章侍中偷觑一眼元狩帝的脸色,瞬间胆战心惊。
果然脸黑得没法看, 而赵伯雍毫无所觉继续说个不停, 连他都忍不住疑惑赵宰执平时的聪明劲儿跑哪了, 怎么每句话都在刺激元狩帝?
正疑惑心惊之际, 忽听赵伯雍话锋一转,从前朝罪己诏到前朝隆武帝废除先帝政令的例子阐述到大景盛世之征兆就在于变通字字句句无不是劝谏元狩帝废除圣祖赐予华氏先祖的丹书铁券。
意图一目了然赐死靖王!
赐死靖王不就是了却元狩帝夙愿?
夙愿一了, 元狩帝还会惊怒难消, 大狱还能继续下去吗?
察觉不对,章侍中刚想出列便听到身后整齐的声音:靖王罪不容诛,臣等恳请陛下废除丹书铁券,赐死靖王!
章侍中惊得回头,发现三位宰相带领朝臣跪倒一大片,反观他和主持大狱的两名陪审官伫立原地,尤为显眼。
元狩帝脸上表情阴转晴:章侍中可是有不同看法?
臣
章侍中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应对的良策, 他没想到百官为自保竟能自打嘴巴,这帮人昔日为了力保圣祖亲赐丹书铁券, 多番阻挠元狩帝杀靖王,什么狗屁话都说得出来。
还有老得身子骨颤颤巍巍的御史中丞,犹记得他中气十足的怒斥, 还以头撞柱威胁元狩帝的一幕,眼下却五体投地, 声音颤抖地说着靖王不死不足以平民愤等话。
他是真忠烈、真为朝廷和陛下着想吗?
不,根本原因是他孙女婿也被抓进刑部大牢!
不单一个御史中丞是为私心自打脸面,跪在殿前的朝官,哪个敢说不是为了私心?
偏他们的私心和元狩帝的夙愿不谋而合,彼此一拍即合,终成定局。
臣恳请陛下处死靖王,以儆效尤!
章侍中一咬牙,随大流,心里暗恨究竟是谁想出这法子,害他的苦心筹谋打水漂不说,还得想方设法拿回送进延和殿里的折子。
元狩帝但凡看到写满补缺推荐名字的奏折就能猜出他的心思,还不寻着机会打压他和他的门党?
思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章侍中喉咙口一甜,差点没呕出血来。
憋屈的同时还不理解,朝中向来各执一词的赵宰执、卢知院和高同知三位宰相为什么能突然步调一致?
元狩帝无意识摩挲着玉扳指,浑身放松,挺直的腰板也塌下来,表情没有太大变化但嘴角不受控地微微扬起:圣祖赐予华氏先祖的丹书铁券意义非凡,说废就废,有损朝廷信誉和皇家颜面。
大太监悄无声息地瞟一眼装腔作势的元狩帝,心知陛下是在拿乔。
赵伯雍:有恶不惩,有罪不罚,才会损坏朝廷信誉。陛下废丹书铁券是为维护国法,是彰显皇家大公无私之举。
高同知出列:赵宰执所言甚是。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国无公道则国亡,除靖王,正是去私而维护人间公道之举。
陈师道出列,低眉垂眼说道:如果是至孝至善之人犯法,而朝廷对其网开情面是出于情理、出于朝廷有好生之德,但靖王公德私行皆亏,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有损朝廷和百姓,试问他配得到朝廷的网开一面吗?圣祖所赐丹书铁券是为嘉奖华氏先祖的开国功勋,华氏先祖为大景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为朝廷和百姓打下盛世安稳的基础,但靖王可有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严格说来,靖王不过是华氏曾外孙,不承其姓、不延其血脉,有什么资格享用丹书铁券?靖王身为皇室中人,享万民供奉,不思进取,不念先祖恩德,反而利用职权欺压百姓,朝廷还对其宽大为怀是何道理?
陈师道的说辞比三位宰相的说辞更为尖锐严厉。
陛下今日若不重罪处罚靖王,以平民怨,臣便学学御史台,以头撞柱,血溅当场,全了文死谏,武死战的仕人之志!
恋耽美
赵白鱼言罢就走。
赵三郎下意识喊:五郎
赵白鱼充耳不闻,没有停留。
赵三郎握紧拳头,跑到赵长风跟前难掩怒气地说:大哥,我没想到你能说这种话!我以为爹和你就算不是高义之人,至少是个一门心思为朝廷、为百姓的好官!
赵长风瞥了眼天真的三弟:好人当不了官,赵家子弟也当不了好人。
赵三郎不服:赵白鱼就能。
赵长风:所以他和赵家两清了。
赵三郎被堵得没话说,垂下头颅,颇为懊恼。
***
赵长风回小院时,被赵伯雍叫到书房,在书房里站了半天,看着赵伯雍写了满桌字、批了大半折子就是不主动开口。
半晌后,赵伯雍:他说什么?
赵长风:谁?
赵伯雍放下笔,十指交叉,看了会儿赵长风便开口:下去吧。
赵长风轻咳两声,磨蹭着道歉:我说,他希望宰执带头,让朝官以靖王谋朝篡位、动摇国家社稷为由,劝动陛下废除圣祖遗训,杀了持有丹书铁券的靖王。
赵伯雍眉心一动,没有就此发表意见。
赵长风见状便说:我觉得想法天真了点,别说宰执位高权重,犯不着触陛下霉头,就是百官劝陛下杀靖王就能停止大狱未免想得太简单。司马氏和东宫都牵扯其中,单凭这点也止不住大狱,何况东宫近年来动作频频,上次秦王一案,还想借我掌控宫内禁军,殊不知陛下对此了如指掌。陛下对东宫和皇后的容忍也达到极限总而言之,赵白鱼心是好的,但想法不容易实施。
除此之外,他还说什么?
没别的赵长风想起被他忽略的话:对了,赵白鱼还说司马骄贪污的罪由他来解决。证据在安怀德手里,他们巴不得搞死东宫,赵白鱼怎么解决?
赵伯雍若有所思:他既能说出这话,就代表胸有成竹。爹原先就觉得奇怪,虽然陛下本意不是看好赵白鱼,可为何搅翻淮南官场的人会是郑楚之?赵白鱼主审冤案,对簿公堂那一场,不该出现的司马骄和郑楚之都出现了,还拉扯进没到现场的安怀德,这是阴差阳错、是巧合吗?焉知不在赵白鱼的算计中?
赵长风愣住:五郎心计当真如此之深?
赵伯雍:钦差一到淮南,所有人的脑子和心思都绷紧,对陛下派钦差来的真正用意都心知肚明,应该早有防范。结果是淮南二三品大员纷纷落马,掉进浑水里,反而漩涡中心的人不知不觉爬到岸上,滴水不沾,干净脱身,一般人难有这作为。
他既能聪明至此,留有两手未可知。赵伯雍敲着桌同大儿子掰开了说:倘若司马骄贪污的罪名能洗脱,至少能救大狱名单里的一半官员,他们多和东宫有来往。接下来解决陛下心腹大患靖王,杀再多的官、迁怒再多人,也不如以最名正言顺的理由杀靖王更能使陛下心头畅快!
赵长风:这么说,赵白鱼的法子真可行?
赵伯雍无言,盯着紫檀木桌面,心头情绪复杂到了极点。
便是他,也很难想到如此完美的解局法子。
饶是他能想到这法子,也不会冒险去救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陌生人是和他同朝为官数十年的同僚。
赵白鱼,为何偏有那样不堪的生母?
***
枢密使府。
卢知院毕恭毕敬地送霍惊堂到门口,霍惊堂摆摆手:本王相信卢老是聪明人。到这儿,不用送了。
卢知院目送霍惊堂的背影消失,一转身,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回到书房深思熟虑,将临安郡王的来意说与幕僚。
幕僚深感不解:这位临安郡王自将兵权上交,便是一派不理世事的姿态,除非陛下调遣,否则闲赋在府,也不结交朋党,甚至是旧部也很少往来。如今做这出,是何意思?
另一个幕僚则说:会不会是借此时机笼络朝臣?他在这时候出面,那幸存的三百多人都欠小郡王救命之恩。
幕僚:可他是将出头做善人的机会让给了知院!
执扇的幕僚却说:官场没有不透风的秘密,如果小郡王有心救朝官,恐怕不止找了知院,应该还找了其他宰相。
卢知院:前两日,耳闻那赵白鱼登门拜访赵府,和赵伯雍发生极大的争执,说不定就是为这事吵架。
幕僚愣了下,问:知院认为此法可行?
卢知院沉默片刻:死马当活马医,能救东宫,为了婉儿,老夫也得挺着这把老骨头到垂拱殿前跪一跪,何况这办法并非不可行。
***
副枢密使府。
棋盘上,白棋被黑子包围,赵白鱼冥思苦想半天,选择将白子一扔,洒脱一笑并认输:大人棋艺精湛,白鱼自愧不如。
赵白鱼对面是高同知院,当朝宰执之一。
高同知捏着下巴一绺胡须,笑眯眯地望着赵白鱼说:英雄出少年,及冠当封侯。以你才学,三年定能进士及第,而你才十九,尚有大把时间再来一次。这次不必担心有人阻你科考,你拜在我门下,我定护你一路。
赵白鱼:白鱼谢大人的赏识,但科考于我无甚用途。与其和万千学子争进士之位,从九品小官做起,不如趁现在有官可做,多花点时间在如何报效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也能省下一个进士之位,留与他人,算是积德,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高同知笑笑地看他:小青天心善。
赵白鱼失笑:民间以讹传讹给白鱼的谬赞,大人千万别当真。
高同知看着棋局叹气:我也老啰,不知不觉为官三十载,做到这个位置也算是权倾朝野,只是官越做越大反而没有小赵大人敢辩黑白的勇气。
赵白鱼:我亦敬佩高大人二十年前孤身闯敌营,万马军中擒贼首,气吞万里,胸藏百万兵,何谈无勇?
高同知顿时哈哈大笑,位极人臣多年,什么马屁没听过?却还是头一次心甘情愿戴赵白鱼送的高帽,心情还格外畅快。
难得还有小辈记得老夫的往事。唉,你这小辈尚且有劝上不惧死的勇气,我一介老匹夫要是怕了,传出去后哪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赵白鱼立即起身,向高同知鞠躬:白鱼代谢高大人高义之举!
高同知单手扶起他:天色已晚,小赵大人何不留在府上用晚膳?
赵白鱼不好意思地拒绝:家里有人等着。今晚不回去,怕他闯进大人府上,冒犯大人及大人一干家眷。
高同知颔首,表示理解,家有悍妻和家有悍夫一个情况,叫人为难。
待送走赵白鱼,高夫人走出,重新摆弄棋盘询问:可行?
高同知:可以一试。
朝官从前逼着陛下必须听从圣祖留下的丹书铁券,不得不忍气吞声放过靖王,而今还是朝官,里头还有不少从前用各种各样的大道理逼迫陛下遵循祖训的人,由他们自打嘴巴,劝说陛下杀靖王,要是我,我能心情舒爽得放三天三夜的鞭炮。
就像是站在道德高地劝你谅解仇敌的那批人,有朝一日反过来求你别善良、别手软,弄死他娘的死敌,可不爽翻天?
高夫人失笑:难为小青天能想出这么损的招儿。
半天没得到高同知的回应,高夫人抬眼瞧去,犹如丈夫肚里的蛔虫,了然说道:嫉妒陈侍郎有这样的学生?
高同知淡然地瞟一眼高夫人:当儿子的,尚有认旁人做父的,何况只是个老师。再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高夫人笑个不停,知道高同知对赵白鱼评价极高,还是要打趣:赵白鱼此人如何?
高同知沉默良久,说道:智多近妖,心如菩萨。
***
朝中形同宰相的一品大员超过一半被说服,而卢知院被说服等同于东宫被拉动,顶头上司透露个意思下来,底下担惊受怕的朝官自然迅速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无不响应。
唯有期待大狱的章侍中还被蒙在鼓里,将他准备提拔的官员名单写进奏折,已经送进延和殿。
早朝时,一众朝臣在殿外等候,见到上差或同僚便互相问好,三两成群,言谈轻松,丝毫不见前两日的愁绪和恐惧,好像没淮南大案和大狱这回事。
难不成是他在发梦?
章侍中疑惑,来到赵宰执身边刚想拱手询问,后者忽地转身正衣冠,随后大步迈进垂拱殿,原是上朝时间到了,朝官们陆续进入殿内,等元狩帝出现。
早朝如常,到破晓时分,元狩帝询问淮南大案进展。
主审官郑楚之出列奏禀:回陛下,经臣夜以继日,不懈努力地追查审问,终于盘问出真相,安怀德确为靖王旧部,假意投诚东宫,假借东宫之名贪污淮南治理河道的银子,借职权之便屯兵
说到奉从靖王之命杀害江南皇商黄氏满门是为抢夺万年血珀时,元狩帝眼中浮现惊怒,拳头紧握,掌心被掐出血痕。
比初听闻靖王屯兵还更让元狩帝愤怒。
同时经臣令人连夜核算安怀德手里的账本,确认是新做不久的假账,不少隐秘数据对不上淮南历年税收,因此臣确定安怀德指认都漕司马骄贪污淮南税款是污蔑,借此攀咬东宫,动摇储君之位,意图以朋党之罪打击朝廷和淮南官场郑楚之突然提高音量,一脸义正言辞:靖王谋朝篡位之心不死,谋害朝廷命官,意图动摇社稷江山,罪大恶极,罪不容诛,请陛下严惩!
元狩帝以为还是老一套,脸上覆满寒霜,等待朝官的劝阻,而心里的杀意奔腾不止。
果不其然,赵伯雍出列:自陛下还是东宫储君之时,靖王便觊觎皇位,到陛下继承大统,靖王仍贼心不死,多番举止威胁朝堂稳定,概因手里有圣祖特赐丹书铁券和圣上顾念兄弟情分的仁慈,一次次得到宽恕。圣祖爷金口玉言,是天子之言,亦是家规祖训,不可有违,世人遵循家法祖训是常理,是孝道,天子遵循家法祖训是为国、为民之表率
又是这一套!
不尊祖训,不放过靖王,就是他不孝不义,于国于家都会留下恶名,可他们怎么不睁眼看看靖王干的这叫人事吗?
凭他靖王做的那些事,随便拎出一件就够他被凌迟处死!
元狩帝心火凶猛,眼球通红,就要按捺不住杀意时,却听赵伯雍话锋一转:但循规蹈矩、一成不变不适合天家、更不适合一个有盛世征兆的王朝,圣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前朝有罪己诏,天子政令并非毫无错处,即使是圣祖遗训,亦有陈旧不合理之处,自该规避,或者废除。
元狩帝:嗯?
赵伯雍慷慨陈词:靖王的所作所为罄竹难书,罪行滔天,如不以国法处置,如不严刑处置,国法还有威严可言?还能令行禁止、莫不率从吗?百姓还会遵纪守法吗?故
元狩帝神色微变,有情况。
臣恳请陛下处死靖王,以儆效尤!
第48章
赵伯雍出列, 慷慨陈词,引经据典, 章侍中听个开头就暗自窃喜, 此番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激怒元狩帝,牵连更多朝官。
章侍中偷觑一眼元狩帝的脸色,瞬间胆战心惊。
果然脸黑得没法看, 而赵伯雍毫无所觉继续说个不停, 连他都忍不住疑惑赵宰执平时的聪明劲儿跑哪了, 怎么每句话都在刺激元狩帝?
正疑惑心惊之际, 忽听赵伯雍话锋一转,从前朝罪己诏到前朝隆武帝废除先帝政令的例子阐述到大景盛世之征兆就在于变通字字句句无不是劝谏元狩帝废除圣祖赐予华氏先祖的丹书铁券。
意图一目了然赐死靖王!
赐死靖王不就是了却元狩帝夙愿?
夙愿一了, 元狩帝还会惊怒难消, 大狱还能继续下去吗?
察觉不对,章侍中刚想出列便听到身后整齐的声音:靖王罪不容诛,臣等恳请陛下废除丹书铁券,赐死靖王!
章侍中惊得回头,发现三位宰相带领朝臣跪倒一大片,反观他和主持大狱的两名陪审官伫立原地,尤为显眼。
元狩帝脸上表情阴转晴:章侍中可是有不同看法?
臣
章侍中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应对的良策, 他没想到百官为自保竟能自打嘴巴,这帮人昔日为了力保圣祖亲赐丹书铁券, 多番阻挠元狩帝杀靖王,什么狗屁话都说得出来。
还有老得身子骨颤颤巍巍的御史中丞,犹记得他中气十足的怒斥, 还以头撞柱威胁元狩帝的一幕,眼下却五体投地, 声音颤抖地说着靖王不死不足以平民愤等话。
他是真忠烈、真为朝廷和陛下着想吗?
不,根本原因是他孙女婿也被抓进刑部大牢!
不单一个御史中丞是为私心自打脸面,跪在殿前的朝官,哪个敢说不是为了私心?
偏他们的私心和元狩帝的夙愿不谋而合,彼此一拍即合,终成定局。
臣恳请陛下处死靖王,以儆效尤!
章侍中一咬牙,随大流,心里暗恨究竟是谁想出这法子,害他的苦心筹谋打水漂不说,还得想方设法拿回送进延和殿里的折子。
元狩帝但凡看到写满补缺推荐名字的奏折就能猜出他的心思,还不寻着机会打压他和他的门党?
思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章侍中喉咙口一甜,差点没呕出血来。
憋屈的同时还不理解,朝中向来各执一词的赵宰执、卢知院和高同知三位宰相为什么能突然步调一致?
元狩帝无意识摩挲着玉扳指,浑身放松,挺直的腰板也塌下来,表情没有太大变化但嘴角不受控地微微扬起:圣祖赐予华氏先祖的丹书铁券意义非凡,说废就废,有损朝廷信誉和皇家颜面。
大太监悄无声息地瞟一眼装腔作势的元狩帝,心知陛下是在拿乔。
赵伯雍:有恶不惩,有罪不罚,才会损坏朝廷信誉。陛下废丹书铁券是为维护国法,是彰显皇家大公无私之举。
高同知出列:赵宰执所言甚是。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国无公道则国亡,除靖王,正是去私而维护人间公道之举。
陈师道出列,低眉垂眼说道:如果是至孝至善之人犯法,而朝廷对其网开情面是出于情理、出于朝廷有好生之德,但靖王公德私行皆亏,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有损朝廷和百姓,试问他配得到朝廷的网开一面吗?圣祖所赐丹书铁券是为嘉奖华氏先祖的开国功勋,华氏先祖为大景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为朝廷和百姓打下盛世安稳的基础,但靖王可有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严格说来,靖王不过是华氏曾外孙,不承其姓、不延其血脉,有什么资格享用丹书铁券?靖王身为皇室中人,享万民供奉,不思进取,不念先祖恩德,反而利用职权欺压百姓,朝廷还对其宽大为怀是何道理?
陈师道的说辞比三位宰相的说辞更为尖锐严厉。
陛下今日若不重罪处罚靖王,以平民怨,臣便学学御史台,以头撞柱,血溅当场,全了文死谏,武死战的仕人之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