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知晓姜后的心意后,感动又惭愧,于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宁皇后效仿姜王后,是贤于内,德于外,尽显了一国之母的贤德风范。
接着,就见皇后娘娘雷厉风行,当众脱下了凤袍后,跪在殿前,接着又一一脱下了,头上的九龙九凤冠、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何公公大惊失色:“皇后娘娘,使不得啊……”
姜王后退簪还政,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宁皇后效仿之,也是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莫说是何公公一个奴才,就算是皇上本人,也不能视而不见。
退了凤袍、首饰的皇后娘娘,跪在乾极殿前,口口声声说:“姜后做得,如何本宫做不得?!”
朝臣们也反应过来,连忙高呼:“皇后娘娘深明大义……”
皇后娘娘将凤袍、九龙九凤冠、耳环等一应饰品,捧在手中:“本宫有罪,待皇上临朝,自然亲作处置,何公公还请让开吧,不可耽搁了国家大事。”
这下,何公公哪里还敢拦着,细长的眼儿一扫在场的诸位大人:“诸位大人是为了尽忠君之事,这才求见皇上,便也不好太过打扰了皇上龙体,便请诸位大人商量一下,由谁与咱家一起进殿,求见皇上,向皇上陈情。”
场中有二十几个大臣,自然不可能都带进宫里去。
朝臣们达到了目的,也不会这事上含糊,当下就推选了包括虞阁老在内的三位大臣,与皇后娘娘一起去见皇上。
第986章 乱臣贼子
何公公命人开了宫门。
皇后娘娘率先进了宫门,朝臣们连忙跟在后面。
一行人,一路畅行无阻的进了内殿,看到了躺在龙床上的皇上面色死灰,口歪眼斜,嘴里还流着涎水。
啊这……
在场的几人,连忙压低了头,不敢再多瞧一眼,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何公公要阻拦他们了。
皇上中风了,如今这模样,有损天威,就算他们见到了皇上,今儿在殿中所见的一切,也要烂进了肚里头。
对外只能说,皇上病重,不能临朝。
在进宫求见皇上之前,朝臣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虽然有些失望,可至少知道了皇上的具体情况,心里也个底儿。
接下来,夺情归朝的虞宗慎,也该顺理成章地主理朝政。
只是,经此一事,皇上病重不能临朝的消息,是彻底捂不住了。
立储刻不容缓。
可储君是那么好立的么?
朝堂之中因为立储一事,再度掀起了新一轮的争端,立储一事陷入了僵局,一时间无法决断。
虞宗慎总理朝纲,京兆开始全面戒严。
动作不可谓不迅速,然而还不等朝廷,就梁世子一死,做出决断。
远在梁州的梁王,因痛失爱子,怒发檄文,声讨朝廷:“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昏君篡位当道,鲜耻而寡情,俾污史实,无德于国,有祸于民。故民不聊生,天怒人怨,遂天降其祸,灾洪滔滔,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扬扬洒洒的一篇檄文,怒述今上,皇位不正,是篡位而来,并细数了今上登基以来一应失德无德之举。
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兴兵北伐,致八十万大军惨死;
为了掩盖罪行,将北伐惨败之祸,归于因救驾有功,而惨死战场的宁国公之身;
皇长子夭折之祸;
杀师灭门之狠;
……
滥用威权,诬杀忠良;
毋闻民生,不恤民情;
包庇恶徒,残害手足;
……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今,民心已离,吾等以平天怒、息人怨,兴正义之师,伐祸国之徒。奉天地之灵威,行雷霆之虎步,欲布恩泽于天下,吾有忠义之仕,此恰忠臣报国之时,烈士建功之时,举国诸军各整戎马、挥师讨逆。”
虞宗慎夺情归朝,宁远伯一案重提,到底逼得梁王乱了阵脚,彻底按捺不住,起兵反了。
这时,已经时至六月二十四日。
史称——周梁之乱!
从梁王世子身死,到梁王怒发檄文起兵,间隔不到一个月。
梁王拿世子之死大作文章,打着诸如“除篡逆”、“正朝纲”、“清君侧”、“报子仇”等,冠冕堂皇的借口,行谋逆之举,震惊天下。
除篡逆,这个“篡”意指谋朝篡位。
“逆”,意指倒行逆施,指的是当今皇上,还拿出了,当年皇上联合以端郡王为首的宗亲发动宫变,窃国篡权的证据,散播天下。
证据里,并未提及太后娘娘。
不论如何,死者为大。
正朝纲,也指明了,当今三位皇子,不思辅佐朝政,争储乱政,祸乱朝纲。
清君侧,却指宦官窃权专政,朝纲不振。
这三个借口,从明面上是完全立得住的,甚至还有理有据,但不论如何,也掩盖不了,梁王的狼子野心。
可那又如何,只要师出有名,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
虽然,一早就猜到了这局面,可事到临头了,虞幼窈仍然有些难受:“梁王起兵,天下大乱,从此之后再无朝廷纲纪,你觉得,梁王能打到京兆吗?”
梁州距离京兆,路途十分遥远,途经不少城池,要经历不少战役,朝廷也会派兵平叛,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场硬仗。
--
宁皇后效仿姜王后,是贤于内,德于外,尽显了一国之母的贤德风范。
接着,就见皇后娘娘雷厉风行,当众脱下了凤袍后,跪在殿前,接着又一一脱下了,头上的九龙九凤冠、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何公公大惊失色:“皇后娘娘,使不得啊……”
姜王后退簪还政,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宁皇后效仿之,也是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莫说是何公公一个奴才,就算是皇上本人,也不能视而不见。
退了凤袍、首饰的皇后娘娘,跪在乾极殿前,口口声声说:“姜后做得,如何本宫做不得?!”
朝臣们也反应过来,连忙高呼:“皇后娘娘深明大义……”
皇后娘娘将凤袍、九龙九凤冠、耳环等一应饰品,捧在手中:“本宫有罪,待皇上临朝,自然亲作处置,何公公还请让开吧,不可耽搁了国家大事。”
这下,何公公哪里还敢拦着,细长的眼儿一扫在场的诸位大人:“诸位大人是为了尽忠君之事,这才求见皇上,便也不好太过打扰了皇上龙体,便请诸位大人商量一下,由谁与咱家一起进殿,求见皇上,向皇上陈情。”
场中有二十几个大臣,自然不可能都带进宫里去。
朝臣们达到了目的,也不会这事上含糊,当下就推选了包括虞阁老在内的三位大臣,与皇后娘娘一起去见皇上。
第986章 乱臣贼子
何公公命人开了宫门。
皇后娘娘率先进了宫门,朝臣们连忙跟在后面。
一行人,一路畅行无阻的进了内殿,看到了躺在龙床上的皇上面色死灰,口歪眼斜,嘴里还流着涎水。
啊这……
在场的几人,连忙压低了头,不敢再多瞧一眼,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何公公要阻拦他们了。
皇上中风了,如今这模样,有损天威,就算他们见到了皇上,今儿在殿中所见的一切,也要烂进了肚里头。
对外只能说,皇上病重,不能临朝。
在进宫求见皇上之前,朝臣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虽然有些失望,可至少知道了皇上的具体情况,心里也个底儿。
接下来,夺情归朝的虞宗慎,也该顺理成章地主理朝政。
只是,经此一事,皇上病重不能临朝的消息,是彻底捂不住了。
立储刻不容缓。
可储君是那么好立的么?
朝堂之中因为立储一事,再度掀起了新一轮的争端,立储一事陷入了僵局,一时间无法决断。
虞宗慎总理朝纲,京兆开始全面戒严。
动作不可谓不迅速,然而还不等朝廷,就梁世子一死,做出决断。
远在梁州的梁王,因痛失爱子,怒发檄文,声讨朝廷:“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昏君篡位当道,鲜耻而寡情,俾污史实,无德于国,有祸于民。故民不聊生,天怒人怨,遂天降其祸,灾洪滔滔,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扬扬洒洒的一篇檄文,怒述今上,皇位不正,是篡位而来,并细数了今上登基以来一应失德无德之举。
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兴兵北伐,致八十万大军惨死;
为了掩盖罪行,将北伐惨败之祸,归于因救驾有功,而惨死战场的宁国公之身;
皇长子夭折之祸;
杀师灭门之狠;
……
滥用威权,诬杀忠良;
毋闻民生,不恤民情;
包庇恶徒,残害手足;
……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今,民心已离,吾等以平天怒、息人怨,兴正义之师,伐祸国之徒。奉天地之灵威,行雷霆之虎步,欲布恩泽于天下,吾有忠义之仕,此恰忠臣报国之时,烈士建功之时,举国诸军各整戎马、挥师讨逆。”
虞宗慎夺情归朝,宁远伯一案重提,到底逼得梁王乱了阵脚,彻底按捺不住,起兵反了。
这时,已经时至六月二十四日。
史称——周梁之乱!
从梁王世子身死,到梁王怒发檄文起兵,间隔不到一个月。
梁王拿世子之死大作文章,打着诸如“除篡逆”、“正朝纲”、“清君侧”、“报子仇”等,冠冕堂皇的借口,行谋逆之举,震惊天下。
除篡逆,这个“篡”意指谋朝篡位。
“逆”,意指倒行逆施,指的是当今皇上,还拿出了,当年皇上联合以端郡王为首的宗亲发动宫变,窃国篡权的证据,散播天下。
证据里,并未提及太后娘娘。
不论如何,死者为大。
正朝纲,也指明了,当今三位皇子,不思辅佐朝政,争储乱政,祸乱朝纲。
清君侧,却指宦官窃权专政,朝纲不振。
这三个借口,从明面上是完全立得住的,甚至还有理有据,但不论如何,也掩盖不了,梁王的狼子野心。
可那又如何,只要师出有名,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
虽然,一早就猜到了这局面,可事到临头了,虞幼窈仍然有些难受:“梁王起兵,天下大乱,从此之后再无朝廷纲纪,你觉得,梁王能打到京兆吗?”
梁州距离京兆,路途十分遥远,途经不少城池,要经历不少战役,朝廷也会派兵平叛,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场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