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着,她伸手接过了太后娘娘手中的帕子。
倏然,白帕上一抹触目惊心的鲜红,令沈姑姑面色胚变,“扑通”一声,就跪到了地上:“太后娘娘……”
“咳咳……”太后娘娘面色腊黄,嘶哑着声音一边咳,一边斥责:“慌什么慌?像什么话?!”
沈姑姑镇定了一些,哆嗦着声音:“奴、奴婢命人去把史御医请进宫里……”
“哀家的日子,也差不多了,”太后娘娘一副可有可无的态度,只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哀家不到七十,可比及大多数人,也还算长寿。”
沈姑姑跪在地上,顿时泣不成声。
太后娘娘轻叹了一口气:“这段时间,哀家时常梦到先帝,”她神色忡怔,仿佛深入了回忆:“先帝指责哀家,为什么不救行儿。”
沈姑姑低着头,默默地流泪。
皇上生性多疑,虽碍于太后娘娘,待周厉王颇为优待,但也因太后娘娘待周厉王亲厚,对周厉王心生芥蒂。
当年,周厉王就藩,就是太后娘娘暗里促成,原是希望周厉王,能远离京中是非之地,免遭皇上猜忌。
辽东一带距离京中较近,太后娘娘对周厉王还能看顾一二。
边境虽然苦寒了些,但周厉王和王妃的俸禄不少,太后娘娘又帮着置办了不少产业,够这两口子挥霍日子。
镇守北境的将领,也是保皇党一派,也会看顾一些。
却万万没有想到……
第二年开春,周厉王亲自上了战场,令幽军声威大振,边境传来捷报。
第925章 交代后事
当时,太后娘娘怔忡地坐在佛堂里:“论看人的眼光,哀家不如先帝。”
当年的威宁侯与长兴侯同气连枝,皆是掌了兵权的武将,也是如日中天,连太后娘娘也要避其锋芒。
“幽王”被宣诏回京。
太后娘娘原是打算,亲自出面保下“幽王”,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太后娘娘却只等到了,“幽王府”和“幽王”的噩耗。
之后周厉王“畏罪自杀”,几乎成了既定的事实,也彻底寒了太后娘娘的心。
太后娘娘仿佛梦呓一般:“行儿,是哀家打小就瞧到大的,在皇权上,哀家虽有私心, 但哀家一直视行为如亲子, ”说到后面,她连声音也沙哑了,眼角也沁了一丝泪光:“若早知道,行儿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哀家当年……”
后面的话,已经是几不可闻了。
可沈姑姑在太后娘娘跟前,伺候了几十年,怎么会不明白呢?
太后娘娘早就后悔了。
屋里沉默了一阵,尔后太后娘娘悠悠一叹:“这几日,哀家时常想起惠妃, ”她唇边又露了一丝笑意:“桃花是飘零之物,宫里不行种桃花, 恐不吉利, 可惠妃是农家女,不讲究这些,便在承乾宫种了一院子的桃花,有妃子向皇上告状,皇上也觉不妥,就问惠妃。”
沈姑姑也想到了这桩事。
先帝待惠妃十分爱重,甚至下旨,让惠妃住进了承乾宫,那是离皇上所居的乾极宫,最近的一座宫殿。
“哀家还记得,惠妃说,桃花是好物,春来赏花、酿酒、做吃食,还能做脂胭水粉,夏吃桃,秋收胶,冬吃桃花酒,民间没有不吉利的说法。”
身为官家贵女,她打小就养在深闺里头,年岁稍大一些,就指给了还是皇子的当今皇上。
之后,宫里就送来了教养嬷嬷,不光照料她的生活起居,还会盯着她的言行举止,调教宫规礼数。
惠妃的一举一动,对于她来说,都充满了新奇,便忍不住接触多了:“有一年,桃花开了满院,惠妃用头一年收的桃花,做了桃花点心,熬了桃花胶,我与惠妃一同坐在桃花树下,一边饮着头一年酿的桃花酿,一边吃着桃花做的吃食,惠妃还说,等来年桃花开了,她用桃花做一些脂胭水粉,送与我……”
她这一生,在家时斗庶妹、姨娘,到了宫里斗妃嫔,没一天安生日子。
那是她这一生,从未有过的畅快。
“只可惜,惠妃病故之后,先帝命人仔细照料承乾宫里的一院桃树,可大约是万物皆有灵性,物伤主亡,那一院桃花,不管怎么精心,长得也不如从前好了,花开得也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先帝命人将桃花铲了,哀家再也没有见过桃花盛开时,那桃之夭夭,灿若粉霞的画面。”
从前她不明白这是为何,后来她才懂了。
花的主人逝去,宫人们表面上再怎么精心,也难抵“却道人心易变”,又如何抵得上惠妃真心喜爱,精心饲弄呢?
屋里渐渐没声了。
沈姑姑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小声地唤:“太后娘娘……”
过了半晌!
“起身吧,”太后娘娘又咳了几声:“不是要喂哀家喝梨膏水吗?难为她一直想着哀家,孝敬东西一直往宫里递,这花了心思做的东西,总归是不一般,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再用旁的东相王,就显露出差别来。”
沈姑姑低着头,打袖里头取了帕子,按了按眼角的眼泪,重新端起了梨膏水,小心翼翼地服侍太后娘娘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梨膏水,真的有效果,太后娘娘服用之后,咳嗽渐渐止住了,脸色也好了一些:“你觉得韶懿郡主如何?”
沈姑姑愣了一下,连忙道:“奴婢不敢妄言。”
--
倏然,白帕上一抹触目惊心的鲜红,令沈姑姑面色胚变,“扑通”一声,就跪到了地上:“太后娘娘……”
“咳咳……”太后娘娘面色腊黄,嘶哑着声音一边咳,一边斥责:“慌什么慌?像什么话?!”
沈姑姑镇定了一些,哆嗦着声音:“奴、奴婢命人去把史御医请进宫里……”
“哀家的日子,也差不多了,”太后娘娘一副可有可无的态度,只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哀家不到七十,可比及大多数人,也还算长寿。”
沈姑姑跪在地上,顿时泣不成声。
太后娘娘轻叹了一口气:“这段时间,哀家时常梦到先帝,”她神色忡怔,仿佛深入了回忆:“先帝指责哀家,为什么不救行儿。”
沈姑姑低着头,默默地流泪。
皇上生性多疑,虽碍于太后娘娘,待周厉王颇为优待,但也因太后娘娘待周厉王亲厚,对周厉王心生芥蒂。
当年,周厉王就藩,就是太后娘娘暗里促成,原是希望周厉王,能远离京中是非之地,免遭皇上猜忌。
辽东一带距离京中较近,太后娘娘对周厉王还能看顾一二。
边境虽然苦寒了些,但周厉王和王妃的俸禄不少,太后娘娘又帮着置办了不少产业,够这两口子挥霍日子。
镇守北境的将领,也是保皇党一派,也会看顾一些。
却万万没有想到……
第二年开春,周厉王亲自上了战场,令幽军声威大振,边境传来捷报。
第925章 交代后事
当时,太后娘娘怔忡地坐在佛堂里:“论看人的眼光,哀家不如先帝。”
当年的威宁侯与长兴侯同气连枝,皆是掌了兵权的武将,也是如日中天,连太后娘娘也要避其锋芒。
“幽王”被宣诏回京。
太后娘娘原是打算,亲自出面保下“幽王”,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太后娘娘却只等到了,“幽王府”和“幽王”的噩耗。
之后周厉王“畏罪自杀”,几乎成了既定的事实,也彻底寒了太后娘娘的心。
太后娘娘仿佛梦呓一般:“行儿,是哀家打小就瞧到大的,在皇权上,哀家虽有私心, 但哀家一直视行为如亲子, ”说到后面,她连声音也沙哑了,眼角也沁了一丝泪光:“若早知道,行儿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哀家当年……”
后面的话,已经是几不可闻了。
可沈姑姑在太后娘娘跟前,伺候了几十年,怎么会不明白呢?
太后娘娘早就后悔了。
屋里沉默了一阵,尔后太后娘娘悠悠一叹:“这几日,哀家时常想起惠妃, ”她唇边又露了一丝笑意:“桃花是飘零之物,宫里不行种桃花, 恐不吉利, 可惠妃是农家女,不讲究这些,便在承乾宫种了一院子的桃花,有妃子向皇上告状,皇上也觉不妥,就问惠妃。”
沈姑姑也想到了这桩事。
先帝待惠妃十分爱重,甚至下旨,让惠妃住进了承乾宫,那是离皇上所居的乾极宫,最近的一座宫殿。
“哀家还记得,惠妃说,桃花是好物,春来赏花、酿酒、做吃食,还能做脂胭水粉,夏吃桃,秋收胶,冬吃桃花酒,民间没有不吉利的说法。”
身为官家贵女,她打小就养在深闺里头,年岁稍大一些,就指给了还是皇子的当今皇上。
之后,宫里就送来了教养嬷嬷,不光照料她的生活起居,还会盯着她的言行举止,调教宫规礼数。
惠妃的一举一动,对于她来说,都充满了新奇,便忍不住接触多了:“有一年,桃花开了满院,惠妃用头一年收的桃花,做了桃花点心,熬了桃花胶,我与惠妃一同坐在桃花树下,一边饮着头一年酿的桃花酿,一边吃着桃花做的吃食,惠妃还说,等来年桃花开了,她用桃花做一些脂胭水粉,送与我……”
她这一生,在家时斗庶妹、姨娘,到了宫里斗妃嫔,没一天安生日子。
那是她这一生,从未有过的畅快。
“只可惜,惠妃病故之后,先帝命人仔细照料承乾宫里的一院桃树,可大约是万物皆有灵性,物伤主亡,那一院桃花,不管怎么精心,长得也不如从前好了,花开得也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先帝命人将桃花铲了,哀家再也没有见过桃花盛开时,那桃之夭夭,灿若粉霞的画面。”
从前她不明白这是为何,后来她才懂了。
花的主人逝去,宫人们表面上再怎么精心,也难抵“却道人心易变”,又如何抵得上惠妃真心喜爱,精心饲弄呢?
屋里渐渐没声了。
沈姑姑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小声地唤:“太后娘娘……”
过了半晌!
“起身吧,”太后娘娘又咳了几声:“不是要喂哀家喝梨膏水吗?难为她一直想着哀家,孝敬东西一直往宫里递,这花了心思做的东西,总归是不一般,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再用旁的东相王,就显露出差别来。”
沈姑姑低着头,打袖里头取了帕子,按了按眼角的眼泪,重新端起了梨膏水,小心翼翼地服侍太后娘娘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梨膏水,真的有效果,太后娘娘服用之后,咳嗽渐渐止住了,脸色也好了一些:“你觉得韶懿郡主如何?”
沈姑姑愣了一下,连忙道:“奴婢不敢妄言。”
--